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的主要体现
1
作者 舒畅 《东南传播》 2008年第5期144-145,共2页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的思维和想象方式、现代性的艺术形式、现代性的语言系统的具体体现,才成就了"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 '为自我'文学 '为他人'文学'为人生'文学 '为艺术'文学
下载PDF
从众心理与三十年代文学转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革命文学的兴起是上世纪30年代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面对“革命文学”的浩大声势,“五四”启蒙文学阵营发生了分化与转向。一批曾坚持文化启蒙、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家转而选择了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30年代文学转... 革命文学的兴起是上世纪30年代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面对“革命文学”的浩大声势,“五四”启蒙文学阵营发生了分化与转向。一批曾坚持文化启蒙、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家转而选择了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30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历史变革紧密相关,但创作主体内在心理机制对这种转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众心理是30年代文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文学 创作主体 内在心理机制 从众心理 30年代文学 现代文学 革命文学 政治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