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的区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金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67,共11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在否定范围、否定中心和否定功能上都有不同。"勿"对其否定范围的谓语中心有严格要求,而"毋"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勿"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绝大多数在其后的... 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在否定范围、否定中心和否定功能上都有不同。"勿"对其否定范围的谓语中心有严格要求,而"毋"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勿"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绝大多数在其后的非被动态非关系及物动词上。即使是对比性否定中心,也多在其后的及物动词上。这种"勿"否定了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也否定了整个命题。"毋"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则多在谓语动词之外的宾语、定语、补语、状语上。即使是对比性的否定中心,也多在这些成分之上。"毋"一般否定了否定范围内的某些成分,而不否定整个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战国文献 区别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非爵勿■”补释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常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92-99,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北大藏西汉竹书《周驯》中“非爵勿[四馬吕]”一语中“[四馬吕]”字的字形字义,并将整句读为“非雀勿羁”,训解为“不是鸟雀就不要羁束”,其用意在于告诫君王不要对贤良进行羁束或残害。
关键词 北大藏简 《周驯》 非爵[四馬吕] 汉简
下载PDF
《诗经》中“无、勿、毋、弗”的词性兼类及其规律
3
作者 吴畏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63-65,共3页
掌握辨析《诗经》中的表示否定意义的“无”与其有着交叉关系的“勿、毋、弗”的词义、词性的规律 ,应从它们在句子中的结构关系方面去着手。掌握了辨析它们的规律 ,既可以为我们正确理解这几个词在《诗经》中的正确含义 。
关键词 《诗经》 词性兼类 语言结构 '' '勿' '' '' 副词 连词 词性交叉
下载PDF
慈溪话否定副词中“勿”的语用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竹钧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3,102,共7页
慈溪话中的"勿"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慈溪话否定副词的用法。考察以慈溪话中否定词"勿"的语义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勿结构""勿字句"以及与"勿"有关的合音合义词特殊用法。
关键词 慈溪话 合音字
下载PDF
《论语·雍也》“虽欲勿(物)用”本字考
5
作者 周远斌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3-54,75,共3页
《论语·雍也》"虽欲勿用"句中的"勿"字原为"物"。"物"字本义指杀牲牛,引申指杀牲,又引申指供宰杀的牺牲,后来再作引申,泛指万物。《论语》"虽欲物用"原句所用的是"物"... 《论语·雍也》"虽欲勿用"句中的"勿"字原为"物"。"物"字本义指杀牲牛,引申指杀牲,又引申指供宰杀的牺牲,后来再作引申,泛指万物。《论语》"虽欲物用"原句所用的是"物"的第二次引申义,指供宰杀的牺牲。"勿"本义为屠杀,后来音近假借为否定副词。《论语》在流传中,"物"同声假借为"勿",后世误将"勿"作本字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牲 牺牲 屠杀 否定副词
下载PDF
晋人书札习用语“勿勿”考
6
作者 刘启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2期17-21,共5页
“勿勿”是魏晋人书札中的习见语、当代许多学者将其按现代书札寒暄语释为“匆匆”.认为“勿勿”为古代书札磨损所致.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考证.得出“勿勿”’即“忽忽”(意同“匆匆”)是魏晋习见语的结论.今人以今律古则难以解释大... “勿勿”是魏晋人书札中的习见语、当代许多学者将其按现代书札寒暄语释为“匆匆”.认为“勿勿”为古代书札磨损所致.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考证.得出“勿勿”’即“忽忽”(意同“匆匆”)是魏晋习见语的结论.今人以今律古则难以解释大量魏晋书札及其他古籍中的该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人书札 习惯语 '' '忽忽' 考辨
下载PDF
从古代习俗看词义训释 被引量:4
7
作者 汪少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试以涉及婚姻、生育二例,谈谈古代习俗对于词语训释的价值。一是不熟悉习俗导致训释不得要领,《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的“反”特指休弃,“持其踵”是亲迎之际赵太后给女儿穿屦的动作;二是根据习俗纠正注释错误,《勾践灭吴》... 本文试以涉及婚姻、生育二例,谈谈古代习俗对于词语训释的价值。一是不熟悉习俗导致训释不得要领,《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的“反”特指休弃,“持其踵”是亲迎之际赵太后给女儿穿屦的动作;二是根据习俗纠正注释错误,《勾践灭吴》“生三人、生二人”不能释为“一胎生三个婴儿、一胎生两个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习俗 词义训释 注释 “持其踵”“必使反”“生三人”
下载PDF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研究
8
作者 方一芳 马宏程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5期153-155,共3页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主要有四个:"覅"、"勿"、"无拨"和"无"。它们都兼属副词和动词。"覅"后可接行为动词,除祈使句外,话题性成分皆要提前。"勿"既可以表示对未...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主要有四个:"覅"、"勿"、"无拨"和"无"。它们都兼属副词和动词。"覅"后可接行为动词,除祈使句外,话题性成分皆要提前。"勿"既可以表示对未然事件的否定,也可以表示对已然事件的否定。否定词"无"后可接名词词组的缩略词,而"无拨"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勋 无拨
下载PDF
甲骨文补说三则
9
作者 黄博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1期11-17,154,共8页
本文由三则甲骨文札记组成。第一则在已有考释成果的基础上,将甲骨文中的"■"类形体也释为"遭",上部所从应即"■(艹)"形之倒书;第二则据清晰的《乙编》拓本,指出《合集》19941+中的"■"形当作&... 本文由三则甲骨文札记组成。第一则在已有考释成果的基础上,将甲骨文中的"■"类形体也释为"遭",上部所从应即"■(艹)"形之倒书;第二则据清晰的《乙编》拓本,指出《合集》19941+中的"■"形当作"■",中部从"囧",应释作"■";第三则讨论了卜辞中"勿鮏……"一语的理解问题,"鮏"当从陈剑先生读为"眚","勿鮏(眚)……"意即"不要以为……是灾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下载PDF
《论语·乡党》“寝不尸”训解
10
作者 周克庸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50-52,共3页
“尸”训为“曲胫”;联系《论语》的思想体系,“寝不尸”乃是孔子对“直”这一德目的褒扬,对“非礼勿”这一原则的身体力行:“寝不尸”所折射的,恰恰是修身进德“克己””“成仁”过程中主体必经的磨砺。
关键词 《论语》 “寝不尸” “非礼
下载PDF
汉至唐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及其朝贡活动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程尼娜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38,178-179,共21页
汉至唐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名称的出现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挹娄"、"勿吉"分别出于夫余人、拓跋鲜卑人对该地域族群的称呼;"肃慎"是魏晋中原士大夫基于挹娄人特殊交往习俗将其与先秦肃慎人联系起... 汉至唐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名称的出现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挹娄"、"勿吉"分别出于夫余人、拓跋鲜卑人对该地域族群的称呼;"肃慎"是魏晋中原士大夫基于挹娄人特殊交往习俗将其与先秦肃慎人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承载着证明其王朝拥有正统地位的重要政治含义;"靺鞨"则是改朝换代后北齐人将"勿吉"改写音近字的结果。自曹魏初年,这一族群便开始向中原王朝朝贡,魏晋时期主要诣边郡朝贡,东晋十六国到隋唐王朝主要诣阙朝贡,同时受边郡管理。尽管东部高句丽国与西部突厥汗国一度干扰、控制了该族群的朝贡活动,但从长时段看该族群一直保持了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尤其是盛唐时期在靺鞨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后,靺鞨诸部与唐朝的朝贡关系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肃慎 挹娄 靺鞨 朝贡
原文传递
从假设句的否定形式看甲骨文中的“勿”、“弜”与“不”、“弗”之别 被引量:8
12
作者 龚波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在商代甲骨文假设句中,当否定条件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勿"或"弜",而极少用"不"、"弗"或"亡";当否定结果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不"、"弗"或"亡",而极... 在商代甲骨文假设句中,当否定条件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勿"或"弜",而极少用"不"、"弗"或"亡";当否定结果分句时,否定词大多用"不"、"弗"或"亡",而极少用"勿"或"弜"。条件分句和结果分句否定词呈现严格的对称性分布。这种对称性的分布与条件分句和结果分句在语气上的不同有关,而与否定词后动词的义类无关。"勿"和"弜"是甲骨文中的非直陈式的否定词,"不"和"弗"是甲骨文中直陈式的否定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假设句
原文传递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勿”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84,96,共12页
回顾了以往学术界对古代汉语中否定副词"勿"的研究。采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方法,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勿"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归纳了"勿"的义项,分析了"勿"字句的主语、谓语中心词、宾语、宾语中... 回顾了以往学术界对古代汉语中否定副词"勿"的研究。采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方法,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勿"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归纳了"勿"的义项,分析了"勿"字句的主语、谓语中心词、宾语、宾语中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也考察了它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战国文献 否定副词
原文传递
关于《古事记》中“莫”“勿”二词的语义渊源
14
作者 陈韵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2年第1期95-107,共13页
在日本上代文献中,一直以来普遍认为《日本书纪》是用于对外(当时的中国),因此以纯汉文撰写而成。而相对的,《古事记》的编写是为日本国内中央集权统治而服务的,因此主要是对内。如此一来,《古事记》理应脱离汉文,采用和文的形式记录,... 在日本上代文献中,一直以来普遍认为《日本书纪》是用于对外(当时的中国),因此以纯汉文撰写而成。而相对的,《古事记》的编写是为日本国内中央集权统治而服务的,因此主要是对内。如此一来,《古事记》理应脱离汉文,采用和文的形式记录,但是其实《古事记》也受到了汉文的深刻影响。本文重点调查了《古事记》中副词“莫”“勿”的使用,发现“莫”受到中古汉语,尤其是唐代口语的影响比较深刻,而“勿”受到上古汉语,尤其是经典语言的影响比较深刻。由于当时日本还未有固定的和文散文文体,因此撰写者只能依靠自身通晓的汉文(其中既有正统的古典汉文体,也有唐代的口语体)为基底进行散文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事记 古汉语 语义渊源
原文传递
Forget-me-not: Complex floral displays, inter-signal interactions, and pollinator cogni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Anne S. LEONARD Anna DORNHAUS Daniel R. PAPAJ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Flowers are multisensory displays used by plants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pollinators. Although we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how individual signal components are produced by plants and detected or learned by pollina... Flowers are multisensory displays used by plants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pollinators. Although we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how individual signal components are produced by plants and detected or learned by pollinators, very few experiments directly address the function of floral signal complexity, i.e. how the multicomponent nature of these signals benefits plant or pollinator. Yet,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suggests that increasing complexity can enhance subjects' ability to detect, learn and remember stimuli, and the plant's reproductive success depends upon ensuring that pollinators learn their signals and so transport pollen to other similar (conspecific) flowers. Here we explore functional hypotheses for why plants invest in complex floral displays, focusing on hypotheses in which floral signals interact to promote pollinator learning and memory. Specifically, we discuss how an attention-altering or context-providing function of one signal may promote acquisition or recall of a second signal. Although we focus 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ants and pollinators, these process-based hypotheses should apply to any situation where a sender benefits from enhancing a receiver's acquisition or recall of informa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signal Learning Attention BEE Context FLOWER
原文传递
说“[弓二]”
16
作者 胡云凤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1,共7页
本文对比卜辞弓及从弓之字,根据较原始的“■”字,判断线条化的“■”形,乃是取象穹曲的弓柄形,上方弓弭处短斜笔的下方实为弓柄的外侧,由此推论“■”所从的“■”是位在弓柄外侧部位,而并非弓弦的位置,从而断定“■”字的“■”不能... 本文对比卜辞弓及从弓之字,根据较原始的“■”字,判断线条化的“■”形,乃是取象穹曲的弓柄形,上方弓弭处短斜笔的下方实为弓柄的外侧,由此推论“■”所从的“■”是位在弓柄外侧部位,而并非弓弦的位置,从而断定“■”字的“■”不能视为表示弓弦顫动的符号。并在朱芳圃先生考释“■”为“■”之别构的基础上,论证,应是“■”形所从的内侧“■”旁省略部分笔画而成的省文字形。文中同时勾勒出否定词“■”、“■”繁省二形在卜辞历时替换的发展轨迹,以及探讨造成历时替换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考释 [弓二] [弓弓]
原文传递
“窣沒坤·僕鑒·獨力”非音譯詞辨正
17
作者 楊琳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88-95,共8页
'窣沒坤'被學者們視爲藏語音譯詞。本文認爲'窣沒'即見於《禮記》的'卹勿',其本字是'彗拂',屬於同義連文。'坤'與格曼僜語的音義相關,寫作'坤'是記録者的諧譯,同時也表明'坤'... '窣沒坤'被學者們視爲藏語音譯詞。本文認爲'窣沒'即見於《禮記》的'卹勿',其本字是'彗拂',屬於同義連文。'坤'與格曼僜語的音義相關,寫作'坤'是記録者的諧譯,同時也表明'坤'表示大地恐怕也有詞義上的依據,而非來自八卦中的象徵。很多學者認定《後漢書·南蠻傳》中的'僕鑒''獨力'是民族語言的音譯詞,他們紛紛在今壯侗語族中尋覓詞源及含義,而找到的對應詞則五花八門。本文指出,'僕鑒''獨力'在漢語中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是地道的漢語詞彙。'僕鑒'爲'僕豎'之誤,指僕人、下人。'獨力'應爲'獨枸',指曲折的樹枝。'枸')誤爲'拗','拗'漫漶殘損則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窣沒坤 僕鑒 獨力 音譯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