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简牍法律文献所见“毋害”考
1
作者 李明晓 李野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秦汉简牍法律文献中所见“毋害”一词,是对官吏的评价用语。“害”为“造成危害”,“毋害”作为评价官员品性的用词,是由“没有瑕疵”引申而来的“严谨、认真”之义,强调官员提拔、任用的个人品行,将其作为察举官吏的标准之一。在秦汉... 秦汉简牍法律文献中所见“毋害”一词,是对官吏的评价用语。“害”为“造成危害”,“毋害”作为评价官员品性的用词,是由“没有瑕疵”引申而来的“严谨、认真”之义,强调官员提拔、任用的个人品行,将其作为察举官吏的标准之一。在秦汉律令文献中,“毋害”与“不害”在表达危害程度上有所差别。“毋害”强调从未发生具有危害性的事情;“不害”强调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具有严重危害性,即危害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简牍法律文献 不害
下载PDF
论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的区别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金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67,共11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在否定范围、否定中心和否定功能上都有不同。"勿"对其否定范围的谓语中心有严格要求,而"毋"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勿"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绝大多数在其后的... 出土战国文献中"勿"和"毋"在否定范围、否定中心和否定功能上都有不同。"勿"对其否定范围的谓语中心有严格要求,而"毋"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勿"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绝大多数在其后的非被动态非关系及物动词上。即使是对比性否定中心,也多在其后的及物动词上。这种"勿"否定了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也否定了整个命题。"毋"的非对比性否定中心,则多在谓语动词之外的宾语、定语、补语、状语上。即使是对比性的否定中心,也多在这些成分之上。"毋"一般否定了否定范围内的某些成分,而不否定整个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战国文献 区别
下载PDF
《诗经》中“无、勿、毋、弗”的词性兼类及其规律
3
作者 吴畏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63-65,共3页
掌握辨析《诗经》中的表示否定意义的“无”与其有着交叉关系的“勿、毋、弗”的词义、词性的规律 ,应从它们在句子中的结构关系方面去着手。掌握了辨析它们的规律 ,既可以为我们正确理解这几个词在《诗经》中的正确含义 。
关键词 《诗经》 词性兼类 语言结构 '' '' '毋' '' 副词 连词 词性交叉
下载PDF
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振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毋”作为否定副词,甲骨文中已见,传世文献中出现频率亦较高。过去对它的研究结论基本是认为“毋”用于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可以译为“不要”,是一个表示禁止性否定的副词。但是金文中“毋”有较为特殊的一种用法,即用于表示一般性... “毋”作为否定副词,甲骨文中已见,传世文献中出现频率亦较高。过去对它的研究结论基本是认为“毋”用于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可以译为“不要”,是一个表示禁止性否定的副词。但是金文中“毋”有较为特殊的一种用法,即用于表示一般性的否定,这种“毋”不能译成“不要”,而是相当于“不、弗”。这种用法有特定的出现场合,即主要出现于修饰助动词“敢”的时候,相应的“敢”也不能理解为通常的含义,而是要理解为“可以”一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否定副词
下载PDF
也谈“無”、“毋” 被引量:7
5
作者 徐丹 《语言科学》 2007年第3期42-49,共8页
文章讨论了"無"、"毋"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左右的文献相通或混用的现象。"無"、"毋"相通只表明它们在历史上曾同时存在过一个时期,反映出古汉语后期"鱼部"和"侯部"某些... 文章讨论了"無"、"毋"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左右的文献相通或混用的现象。"無"、"毋"相通只表明它们在历史上曾同时存在过一个时期,反映出古汉语后期"鱼部"和"侯部"某些字合韵的情况。"無"、"毋"的语法分工是合韵以后的事情。"毋"当从"母",由"母"得声的字在传世文献《诗经》及不同出土文献里都反映出两读现象,即又与"侯"部相关,又与"之"部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否定词 /燕混用 鱼/侯合韵
下载PDF
战国陶玺文字考释七则
6
作者 汤志彪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82-88,共7页
战国陶玺文字很多,不少文字已经释出,但也有可商榷者,《陶文图录》7·13·4—5中的"公易右"当释作"公昜右";《陶文图录》3·138·4陶文当释作"■";《陶文图录》2·417·4当重新释作"怞";《香港中文大... 战国陶玺文字很多,不少文字已经释出,但也有可商榷者,《陶文图录》7·13·4—5中的"公易右"当释作"公昜右";《陶文图录》3·138·4陶文当释作"■";《陶文图录》2·417·4当重新释作"怞";《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印续集一》93号私玺姓氏当释作"石",118号玺人名当释作"鱼升",176、177、178号玺当释作"忠信",141号玺当释作"毋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文 玺印 公昜 鱼升
下载PDF
《左传》之“无宁”考辨
7
作者 郭浩瑜 郭懿鸾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1-105,144,共6页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主要用在疑问句中,表达一种委婉的推测语气,其中暗含确定和奉劝、提醒的意味;它后来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是经过历时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无宁/ 无乃
下载PDF
西北汉简字词考释四则
8
作者 李洁琼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居延汉简中被释作“驷相”的词是“驹桐”的误释,应为一种饮马用具。敦煌汉简中的“勮”字,通“筥”,当指牛车上配备的喂牛的圆筺。居延汉简52.92、52.93、52.94中或释作“已”、或释作“己”、或释作“卩”的形体,实为“毋”字,位于审... 居延汉简中被释作“驷相”的词是“驹桐”的误释,应为一种饮马用具。敦煌汉简中的“勮”字,通“筥”,当指牛车上配备的喂牛的圆筺。居延汉简52.92、52.93、52.94中或释作“已”、或释作“己”、或释作“卩”的形体,实为“毋”字,位于审核对象后表示没有。居延汉简130.15中“二合”后的文字应为“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字词考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