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4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1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2
作者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痛感与温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丢失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3
作者 陈云昊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成绩。《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三卷书在“报刊史料”这个基础视点上,表现出了视角的统一性和学理的连贯性,相互形成了内在呼应,具有鲜明的开创意识。随着《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出版,“重写文学史”被推到了一个基于“报刊史料”的水准线上,“大文学史”也被具体地落实为近代、现代、当代的内在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关爱和 报刊史料 重写文学
下载PDF
反思百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影响——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4
作者 郝二涛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经验及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该书因为呈现出相对清晰的理论思辨力、多维的历史意识、深沉的现实情怀而值得每位文论专业读者阅读,尤其是其呈现出的聚焦学理的探索精神与努力创新的勇气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影响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与明清戏曲的经典化
5
作者 孟秋江 陈文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9-86,共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受到现代学制的支持,对明清戏曲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文学史书写使从前难登大雅之堂的明清戏曲“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获得了以中文系学生为主的大量读者,培养了许多明清戏曲研究专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受到现代学制的支持,对明清戏曲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文学史书写使从前难登大雅之堂的明清戏曲“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获得了以中文系学生为主的大量读者,培养了许多明清戏曲研究专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学史对明清戏曲的阐释成为明清戏曲经典的次生层,随着明清戏曲一起流传,主导了社会大众关于明清戏曲的认知。以20世纪的现代教育为背景,考察中国文学通史在明清戏曲经典化方面的特殊作用,有助于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明清戏曲叙述,对文学史的文化建设功能获得更加深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明清戏曲经典化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通史中的唐宋派
6
作者 向云 陈文新 《天中学刊》 202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作为明代重要的散文流派,唐宋派进入本土学者的中国文学通史始于1904年。清末民初,传统学术观居于主导地位,文学史中的唐宋派叙述与《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大体相近。“五四”以后,纯文学观、进化史观确立了其主导地... 作为明代重要的散文流派,唐宋派进入本土学者的中国文学通史始于1904年。清末民初,传统学术观居于主导地位,文学史中的唐宋派叙述与《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大体相近。“五四”以后,纯文学观、进化史观确立了其主导地位,唐宋派叙述被纳入复古与革新相互对峙的框架,唐顺之的“本色论”和归有光的日常生活散文受到极大关注;与七子派相较,唐宋派是换了另一种旗帜的复古还是开启了文坛的新气象,也成为关注焦点。1938年后,叙述基调渐趋一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为“五四”以来具有总结性意义的著述,对20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学史统编教材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通史 唐宋派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下载PDF
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以《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为中心
7
作者 陈浩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许子东的著作《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可以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活动的余声,其“中国故事”的叙述视角及对百年中国小说中“官员”“官场”形象的挖掘是一大创见。由音频节目到纸质书籍,从“有声”到“无声”,该书体现了移... 许子东的著作《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可以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活动的余声,其“中国故事”的叙述视角及对百年中国小说中“官员”“官场”形象的挖掘是一大创见。由音频节目到纸质书籍,从“有声”到“无声”,该书体现了移动阅读时代听众、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趣味。可以说,此书的写作方式及写作意图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移动阅读时代文学史写作的新路向,将之与之前的文学史并置比较便于照见当下文学史写作与教学的“困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在当前这个时代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重写文学史” 中国故事”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先验批判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士林 《学海》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学术研究 文学史概念 '20世纪中国文学' 先验批判
下载PDF
“五四”文化传统与“20世纪中国文学”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叶虎 《学海》 2002年第1期36-40,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概念 '五四'文化传统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的体系建构与微观透视——评斯炎伟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10
作者 刘起林 郑新馨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坛一种日常化的存在,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构成部分,很多时候,文学会议引领了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嬗变。因其如此重要,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界就开启了关于当代文学会议的论述。然而受“历史距离”的制约,这种论述往往...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坛一种日常化的存在,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构成部分,很多时候,文学会议引领了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嬗变。因其如此重要,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界就开启了关于当代文学会议的论述。然而受“历史距离”的制约,这种论述往往止于会议的事件性介绍和文学史的价值判定,对会议本身的肌理、学术价值等还缺乏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日常化 价值判定 体系建构 学术价值 当代文坛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钱理群 吴晓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行了一些学术性的探讨——这是又一次自觉的“重写文学史”。 我们这次“重写”,最大特点是,一方面采用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为保持全书体例的统一,在具体提法上作了一些变通,称为“新世纪的文学”),并落实到文学史的文本叙述中,可以说,这是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与描述的文学史写作尝试。另一方面,我们所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现象 20世纪 传统文学 张爱玲 通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作家作品
下载PDF
“人类性”要素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金城 冯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22,共7页
人类性要素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仍被遮蔽的层面。这直接影响到对其特质和精神意蕴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也制约着现代中国文学被真正纳入"人类"的文学视野平等看待.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人所共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 人类性要素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仍被遮蔽的层面。这直接影响到对其特质和精神意蕴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也制约着现代中国文学被真正纳入"人类"的文学视野平等看待.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人所共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研究者的思维定势、研究模式和受"西方视角"影响等方面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只有那些所谓边缘作家的作品才具备人类性,相反,那些所谓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其所表现的现代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自由精神、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个体的献身精神、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历史性整体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等等,与人类普遍的积极精神和人性追求是相通的,也具备丰富的人类性。而新时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文学,其最深刻的变化和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就是作家主体归属意识中的"人类性"意识的增强和作品对"人类性"追求的强化。因此,从人类性的视角才能真正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意义,也才能认识其利弊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意蕴 人类性 重新阐释
下载PDF
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论纲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学勇 田文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52,共14页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中,延安文艺不仅是对"五四"文学启蒙精神的承续和发展,而且也是在"左翼"文艺运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将大众化、民族化讨论和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文学为大众的问题。延安文艺的形成...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中,延安文艺不仅是对"五四"文学启蒙精神的承续和发展,而且也是在"左翼"文艺运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将大众化、民族化讨论和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文学为大众的问题。延安文艺的形成是百年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新文学历史逻辑发展的合理结果。延安文艺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政治文化影响,对建国后的文艺进程也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决定性影响,其模式及指导思想,在建国后近30年间,规范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走向和实践品格,也不乏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诸种思潮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所涌动的"现实主义复归"、"底层写作"、"红色经典"热以及各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写作等思潮或现象,也有着延安文艺内在精神的深层律动或延伸。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深入探讨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密切关联,正视它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借鉴和吸收延安文艺经验来反观、映照当下中国文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精神建构的当代价值,对于真正认知"中国经验"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20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经验 当代建构
下载PDF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学勇 李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3,共9页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精神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化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进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经建 王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72,共7页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是母语中最活跃、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进程中,母语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漠视和消解。与此同时,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解...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是母语中最活跃、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进程中,母语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漠视和消解。与此同时,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解构"的状况下也一直处于"重构"的努力中。从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中可以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起落沉浮实际上取决于是否具备母语文化观念和母语创作意识,坚守母语文学立场和维系母语文化精神,实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变更和发展的价值前提。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语言革命"与20世纪西方文化的"语言学转向"在"语言"上的交集也表明,后者能为汉语言母语的再造输入建设性资源,因为它启悟了汉语文学的"语言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母语 母语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下)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学勇 李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共11页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精神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化
下载PDF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 被引量:19
17
作者 范伯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8,共9页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貌 ,而变革时段的“公约数”是“世纪之交”。作者还从通俗文学的角度 ,分析了文学如何与市场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20世纪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 分期
下载PDF
疯癫叙事: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俊飞 李游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2,共5页
20世纪中国小说的"疯癫叙事"历经从萌生、演变、沉寂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缘于作为叙事视角兼叙事声音的"疯癫者"驳杂多面的文化形象及不同于常人的言语、思维与情感体验特征,从"五四"到新时期再到世... 20世纪中国小说的"疯癫叙事"历经从萌生、演变、沉寂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缘于作为叙事视角兼叙事声音的"疯癫者"驳杂多面的文化形象及不同于常人的言语、思维与情感体验特征,从"五四"到新时期再到世纪之交,中国20世纪小说疯癫叙事文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皆隐秘漫溢出特殊的历史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疯癫叙事踯躅于对历史的建构、置疑与重构之间,某种意义上,疯癫叙事是窥探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与参照。90年代以前,疯癫叙事致力于挑战同时期文学实践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与宏大;世纪之交,疯癫叙事在浓郁的历史虚无主义氛围中,展现出对虚无主义历史意识的审视与过往历史话语价值的重新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叙事 20世纪中国文学 历史意识 标本
下载PDF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万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3,共6页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 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的文学史叙述,从而产生文学史叙述的不同面向.形成多路径的文学史叙述,由此完成的文学史整合会凸现百年中华民族文学的价值,也会显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语言的包容性,共享性修复华人仲国人认知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文学的经典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汉语文学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生命过程的解释与对付困境的努力——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意蕴及其嬗变 被引量:21
20
作者 程金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2-88,共7页
作为文化体系中的文学 ,既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 ,也是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这是文学人文关怀的特殊体现 ,也是文学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意义之所在。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等人的创作 ,其深刻性和超越性正在于此 ,由对... 作为文化体系中的文学 ,既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 ,也是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这是文学人文关怀的特殊体现 ,也是文学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意义之所在。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等人的创作 ,其深刻性和超越性正在于此 ,由对人的生命过程的细微体察、哲理概括和艺术表现 ,而通达对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人生社会的理性批判 ,将人的生命过程的艺术解释与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统一起来。但现代文学在后来发生了从侧重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到侧重社会历史过程的解释的嬗变 ,并一直延续到当代 ,至新时期才有“回归”和新的变异。嬗变的实质涉及文学的特性、文化特质和价值功能问题 ;这种嬗变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一定合理性 ,但却潜藏着深层文学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过程 20世纪 中国 文学 文化特质 价值意义 社会过程 艺术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