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诚堂家训》的心学解读
1
作者 欧阳祯人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朱柏庐是一位理学家,其《朱柏庐治家格言》主要在于言“礼”,而刘止唐的《豫诚堂家训》则重点在于言“心”,因为刘氏是阳明后学的馀绪。他以《中庸》为依据,提出了“天”“孝”“诚”“恕”的家训,借助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 朱柏庐是一位理学家,其《朱柏庐治家格言》主要在于言“礼”,而刘止唐的《豫诚堂家训》则重点在于言“心”,因为刘氏是阳明后学的馀绪。他以《中庸》为依据,提出了“天”“孝”“诚”“恕”的家训,借助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给其子子孙孙言明了进德修业、讲信和睦的行为标准。由于刘止唐在《下学梯航》中抄录了《朱柏庐治家格言》,所以,《豫诚堂家训》可以视为是接着朱柏庐的格言继续往前说。《豫诚堂家训》的整体结构有一个由天到人,又由人到天,下学上达的过程。这种结构或思维定式贯穿于它的始终。但是,与晚明学者空谈性情不同的是,它自始至终都落脚在人生进德修业、致良知的各个过程和各个侧面之中。它有三个重要的理念面向:忠恕之道、以诚待人以及注重人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虽然是一篇意在培育当时社会精英的家训,但是它所体现的人才观念又不仅在于一家之得失,而在于倡导以兼济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儒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止唐 《豫诚堂家训》 《大学》 《中庸》
下载PDF
嵩山《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碑》与《大云经》问题考略
2
作者 姚彬彬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2-27,共6页
嵩山少林寺藏《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碑》立于唐高宗永淳二年(683),虽有人对其进行过初步释读,但错误相当严重。经本文考证辨识,确认其为残碑,应为原碑三分之一左右,并重新校录碑文。碑文中所出现的“大云”一词应指《大云经》,这是以往未... 嵩山少林寺藏《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碑》立于唐高宗永淳二年(683),虽有人对其进行过初步释读,但错误相当严重。经本文考证辨识,确认其为残碑,应为原碑三分之一左右,并重新校录碑文。碑文中所出现的“大云”一词应指《大云经》,这是以往未被有关学者发现的、武曌本人最早提及《大云经》的文献。由此可证,早在史籍中记载的载初元年(690)薛怀义等向武曌献《大云经疏》之前,武曌已归心于此经,而此时唐高宗李治尚在世。因此,《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碑》可对学界争议已久的武曌与《大云经》关系的诸方面问题提供重要证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碑 武则天 薛怀义 《大云经》
下载PDF
中井履轩《大学杂议》中的“明明德”诠释 被引量:2
3
作者 项依然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1期36-46,共11页
中井履轩是日本“怀德堂学派”经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大学杂议》中以批判朱子注为前提,对“明明德”进行了重新诠释。在履轩的论述中,“明德”不再是表达心、性之原初状态的语汇,而成为对学者工夫纯熟后“德行”的赞美之辞;“格物致知... 中井履轩是日本“怀德堂学派”经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大学杂议》中以批判朱子注为前提,对“明明德”进行了重新诠释。在履轩的论述中,“明德”不再是表达心、性之原初状态的语汇,而成为对学者工夫纯熟后“德行”的赞美之辞;“格物致知”作为“明之”这一道德修养工夫,不再具有朱子“格致补传”所言“已知之理”“豁然贯通”的意味,而指向了一种“知行并进”的“进往”工夫。履轩的“明明德”再诠释体现出他以孟子“扩充”逻辑消解朱子“复初”逻辑的倾向,从而彰显了作为其四书学重建工作之纲领的“工夫理路的转换”。履轩对“心”与“理”关系的再认识从根本上促成了这一转换,同时也反映出以履轩为代表的怀德堂儒者不甚关心成德之先验根据的问题,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町人基于后天经验的道德践履,在于“我”与“物”之间正确对应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井履轩 《大学杂议》 明明德 格物致知
下载PDF
“直译”的政治:马礼逊《大学》译本析论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辉 叶拉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9-62,共4页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是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也是圣经汉译和儒经英译的先驱。本文考察马氏出版于1812年的《大学》译本,对译者的"直译"策略、汉学水准、以及译本引发的评论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早期儒经英译的特色...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是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也是圣经汉译和儒经英译的先驱。本文考察马氏出版于1812年的《大学》译本,对译者的"直译"策略、汉学水准、以及译本引发的评论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早期儒经英译的特色,并对翻译参与建构的英语世界中儒经与中国形象作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礼逊 《大学》 直译
下载PDF
《大学》今古本辨正 被引量:8
5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91,共15页
《大学》今古本的问题是宋明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歧,所谓程朱陆王的分歧以及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对立,主要也就集中在对《大学》今古本的不同选择上,并且也是作为其各自不同的经典依据出现的。但由于这一分歧既非出自经典文献本身,也不... 《大学》今古本的问题是宋明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歧,所谓程朱陆王的分歧以及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对立,主要也就集中在对《大学》今古本的不同选择上,并且也是作为其各自不同的经典依据出现的。但由于这一分歧既非出自经典文献本身,也不像今古文经学那样存在着具体的历史缘由,而主要是由不同为学进路下的不同选择与不同诠释造成的,因而在现代学术背景下,通过对《大学》今古本的比较与古本自身义理规模的重新解读,完全可以澄清古本自身的义理结构,还古本《大学》以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从而发挥其在认知先秦儒学精神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今本 《大学》古本 宋明理学 义理
下载PDF
大学:中西通识与古今通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建中 朱晓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大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元关键词,其义有三:经典义(《礼记》篇名)、学校义(相对于"小学"而言)和方法义(教人之法)。当"大学"与"university"对译之时,其三项原生义在中西通识的层面依次衍为三项再生义:... 大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元关键词,其义有三:经典义(《礼记》篇名)、学校义(相对于"小学"而言)和方法义(教人之法)。当"大学"与"university"对译之时,其三项原生义在中西通识的层面依次衍为三项再生义:元典精神、博雅精神和会通精神。"大学"从原生义到再生义的通变,铸成中国通识教育的古今通义:一是制度层面的"书院模式",二是目标层面的"君子人格"。诠解"大学"的中西通识及古今通义,不仅可以揭示"大学"观念的"大道"之达、"大人"之旨及"大纲"之要,亦可发现"大学"实践在通识教育领域如何"通天下之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通识 通义
下载PDF
《大学》英译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立松 曲钊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汉语典籍的英译对于传播和推广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看,翻译活动是译者发挥主体作用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并选择合适策略进行文本移植的过程。以《大学》为例,对理雅各、辜鸿铭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汉语典籍的英译对于传播和推广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看,翻译活动是译者发挥主体作用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并选择合适策略进行文本移植的过程。以《大学》为例,对理雅各、辜鸿铭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体现出的译者对文本的移植,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多维度适应和选择等生态翻译学思想,以期为汉语典籍翻译时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译本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多维度适应和选择
下载PDF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的“心学”内涵——兼与陆九渊的“心学”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乐爱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然而朱熹又讲"心具众理",并强调在格物致知中要以敬为本,"六分内面,四分外面",而且在心的"豁然贯通"中,达到"众物之表里...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然而朱熹又讲"心具众理",并强调在格物致知中要以敬为本,"六分内面,四分外面",而且在心的"豁然贯通"中,达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把格物致知的过程看作明白心之本体的过程。朱熹强调"心"在格物致知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格物在于明心,与陆九渊的"心学"多有相似之处。因此,朱熹理学与心学并非截然对立,而以往学术界多讲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相对立,恐多有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大学章句》 理学 心学 陆九渊
下载PDF
“大一统”含义流变的历史阐释 被引量:24
9
作者 晁天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67,共20页
“大一统”的本义与引申义虽有联系但内涵不同,前者是指“尊崇一个以时间开端为标志的统绪”,后者则是指“大规模(或大范围)的统一”。在公羊学经典中,“大一统”与“通三统”是儒家“三统说”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辩证统一、互... “大一统”的本义与引申义虽有联系但内涵不同,前者是指“尊崇一个以时间开端为标志的统绪”,后者则是指“大规模(或大范围)的统一”。在公羊学经典中,“大一统”与“通三统”是儒家“三统说”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辩证统一、互为补充。秦汉时期,由于“三统说”不能合理解释东周以来的历史发展,也不能适应政治体制变化的现实需要,同时在逻辑上方枘圆凿、迂曲难通,因此被更具解释力的“五德终始说”取代。儒家公羊学意义上的“大一统”理论随之流于纸面、沉寂千余年,成为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空洞理想。元代尤其是晚清以来,在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大一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国家统一悠久传统和历史依据的标识性概念。每一种历史认知都是理解者处境与文本处境之间视域交融的结果,它既不可能是绝对的真理,也不可能毫无可取之处。“大一统”的引申义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语义层面的错误”,而是与本义一样具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统一 公羊学 历史阐释
下载PDF
从《大学衍义补》看邱濬对“华夷之辨”的释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少颖 《唐都学刊》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邱濬的《大学衍义补》一书以其恢弘的史学视角和满富激情的历史评论,对儒家原典中的"华夷之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补释,该书不仅重点诠释了中国传统对外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些主要特征,而且对古代外交政策中的得失给予了辩... 邱濬的《大学衍义补》一书以其恢弘的史学视角和满富激情的历史评论,对儒家原典中的"华夷之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补释,该书不仅重点诠释了中国传统对外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些主要特征,而且对古代外交政策中的得失给予了辩证而理性的评价。尽管邱濬受时代影响,对前代历史尚存一些偏见,但是,作为一代政治家和思想巨匠,邱濬的历史批判精神、勇于提出问题的魄力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仍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濬 《大学衍义补》 华夷之辨 忧患意识
下载PDF
“理工大学”英译的语料库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房印杰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国内"理工大学"英文译名形式多种多样,已经影响到了对外交流与人们对其认知。我们采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运用WebCorp和AntConc软件,调查了国内外"理工大学"英文名称形式,指出国内外该类院校名称格式的多样性及一定... 国内"理工大学"英文译名形式多种多样,已经影响到了对外交流与人们对其认知。我们采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运用WebCorp和AntConc软件,调查了国内外"理工大学"英文名称形式,指出国内外该类院校名称格式的多样性及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并通过对"理工大学"译名的搭配力分析,尝试探讨其认知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大学 语料库驱动 搭配力 英语翻译
下载PDF
一以贯之:庞德与儒学的情缘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小翠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4-29,共6页
埃兹拉·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缘可以用"一以贯之"来形容,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遇之感、信仰之重、重生之恩。庞德对儒学的痴迷,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儒生",并使其在西方视域下建构了庞氏儒学。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 埃兹拉·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缘可以用"一以贯之"来形容,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遇之感、信仰之重、重生之恩。庞德对儒学的痴迷,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儒生",并使其在西方视域下建构了庞氏儒学。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缘贯穿于他多舛的一生,他追求礼乐仁和的政治理想,将儒学作为医治西方社会道德危机、心灵腐朽的良药,因此他发出西方社会"亟需孔子"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拉·庞德 儒学 《大学》 孔子 一以贯之
下载PDF
释卜辞“多子其■■■,不冓大雨?” 被引量:3
13
作者 章小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陈邦怀等学者认为这条卜辞是贞问贵族子弟上学是否会遇上大雨,教育史学者引用其说,作为商代存在学校教育的证据。然而,详细的考证表明,这是一条关于祭祀的王卜辞。多子不是指贵族子弟,而是官名。■应释为徙,是一种祭祀名称;■即甲骨文... 陈邦怀等学者认为这条卜辞是贞问贵族子弟上学是否会遇上大雨,教育史学者引用其说,作为商代存在学校教育的证据。然而,详细的考证表明,这是一条关于祭祀的王卜辞。多子不是指贵族子弟,而是官名。■应释为徙,是一种祭祀名称;■即甲骨文的医字,也是祭名;学本义指重屋式的建筑物,卜辞中学指在这种建筑物中举行的祭祀活动。学祭是后世释菜礼的嚆矢。商王为多子所举行的徙学■这三种祭祀,具有相似的功能,都是为了驱邪治病。三种祭祀,或者需要杀牲,或者伴有大型舞乐,都必须于室外举行,所以需要事先卜问,是否会遇上大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子 冓大雨
下载PDF
《大学》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升臻 《唐都学刊》 2011年第5期20-23,共4页
《大学》乃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礼记》中的一篇,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理学创始人二程称《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至近代,孙中山先生赞赏《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大学》乃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礼记》中的一篇,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理学创始人二程称《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至近代,孙中山先生赞赏《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应该保存"的中国的"独有宝贝"。可见,继承和创新《大学》之德育思想,对于今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提高德育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德育思想 启示
下载PDF
王阳明与《大学》的“亲民”——兼论与程朱的“新民”之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开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亲民说是王阳明学说的三大内容之一,但学术界的研究相对薄弱。王阳明亲民说的提出是最对朱熹改《大学》古本的"亲民"为"新民"而发,主要观点有二,一是亲民与明德一体的天地万物一体说,二是为政在亲民之说,体现王阳... 亲民说是王阳明学说的三大内容之一,但学术界的研究相对薄弱。王阳明亲民说的提出是最对朱熹改《大学》古本的"亲民"为"新民"而发,主要观点有二,一是亲民与明德一体的天地万物一体说,二是为政在亲民之说,体现王阳明在政治上切实关爱人民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王阳明 亲民 政治学
下载PDF
王阳明、王船山《大学》诠释的比较研究——以新民和格物致知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钦香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9-33,共5页
王阳明"亲民"说和对朱子"格物穷理"说的批评,成为王船山反对、批判王学的最显著的靶标。两位学者在《大学》新民(亲民)和格物致知问题上的分歧和差异,由此展现船山对阳明心学的批判和指斥。
关键词 《大学》 王阳明 王船山 新民 亲民 格物致知
下载PDF
论《元声韵学大成》浊声母清化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德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7,共4页
在明代韵书里,《元声韵学大成》浊声母清化的诸种现象表现非常突出,匣母字清化作晓母;见、溪与群相混;端、透与定相混;非、敷、奉相混;邪母与心母、邪母与从母相混;从母清化混入精母。种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代江淮官话里浊声母... 在明代韵书里,《元声韵学大成》浊声母清化的诸种现象表现非常突出,匣母字清化作晓母;见、溪与群相混;端、透与定相混;非、敷、奉相混;邪母与心母、邪母与从母相混;从母清化混入精母。种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代江淮官话里浊声母清化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声韵学大成》 浊声母 全浊声母清化
下载PDF
论《元声韵学大成》的语音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建彩 张会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文分析了濮阳涞的家乡广德的方言历史及《元声韵学大成》自身的音系特征 ,并参证现代吴语 ,总结《元声韵学大成》的语音性质为 :以明代吴语为基础 ,参照历代韵书音系并参考北方官话特征的“存雅求正”
关键词 声韵学 语音 吴语 韵书 北方官话 音系 方言 性质 参照 特征
下载PDF
曹雪芹对“世外桃源”思想的批判——《红楼梦》的第三种读法(之三)兼与“大观园是世外桃源”说商榷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兴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3-17,共5页
大观园同伊甸园和桃花源“形似”而“神异”。它是贾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也是真、美、善和假、丑、恶的统一体。作者“创造”一个大观园并通过对大观园兴衰的描写,旨在告诉人们,世界本无桃花源,委婉地批判陶渊明的“遁世思想”,表达... 大观园同伊甸园和桃花源“形似”而“神异”。它是贾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也是真、美、善和假、丑、恶的统一体。作者“创造”一个大观园并通过对大观园兴衰的描写,旨在告诉人们,世界本无桃花源,委婉地批判陶渊明的“遁世思想”,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大观园 桃花源 遁世思想
下载PDF
毕沅《续资治通鉴》考辨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存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78,共8页
乾嘉之际,经史考证之学蔚为学术潮流,一时名儒硕彦多有专精之作。在此潮流之下,儒臣毕沅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依凭一批学有专长的幕客,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编纂与张扬。其中,《续资治通鉴》煌煌巨帙的结撰,一方面彰显出毕沅诸人努力之所获,... 乾嘉之际,经史考证之学蔚为学术潮流,一时名儒硕彦多有专精之作。在此潮流之下,儒臣毕沅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依凭一批学有专长的幕客,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编纂与张扬。其中,《续资治通鉴》煌煌巨帙的结撰,一方面彰显出毕沅诸人努力之所获,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史学在乾嘉之际的学术走向。然而,由于官场的风波,毕沅未能将此书尽付剞劂,即赍志而殁。这一变故,遂使《续资治通鉴》的卷数、版本等问题留下了诸多歧异。本文通过对与此相关问题的梳理考辨,一则尽可能澄清歧异产生的致因,一则藉此彰显毕沅主持经营是书之艰辛及价值,以期对史学在乾嘉之际的走向与成就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沅 《续资治通鉴》 章学诚 钱大昕 胡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