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phalopods of the “Falang Formation” (Triassic) from Guanling and Zhenfeng Counties, Guizho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HAO Weicheng, SUN Yuanlin, JIANG Dayong, YANG Shouren and WANG Xinping Geological Museum,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0-439,共10页
The 'Falang Formation' of western Guizhou was previously called the 'Halobia Bed' and considered to be I .adinian in age. It was subdivided upward into the Zhuganpo, Laishike and Longchang members base... The 'Falang Formation' of western Guizhou was previously called the 'Halobia Bed' and considered to be I .adinian in age. It was subdivided upward into the Zhuganpo, Laishike and Longchang members based on ammonites and the Trachyceras multitubertulatum Zone of the Longchang Member was put in the Lower Carnian. Here in the present paper, 4 genera and 9 species of ammonites and 1 nautiloid genus and specie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Falang Formation' (i.e. the Wayao Formation used in this paper, equivalent to the Laishike Member from Guanling and Zhenfeng counties are described. The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cephalopods, as well as the co-existing conodonts, put the Wayao Formation to the late early Carn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TES nautiloids 'falang Formation' CARNIAN TRIASSIC GUIZHOU China
下载PDF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秋定 伊海生 +3 位作者 惠博 武向峰 陈三运 陈广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3-682,共10页
产于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地层中的锰矿床,锰矿石出现氧化锰矿与碳酸盐锰矿混合存在现象,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为沉积成因。矿石中一般都含有生物碎屑。我们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土基冲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 产于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地层中的锰矿床,锰矿石出现氧化锰矿与碳酸盐锰矿混合存在现象,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为沉积成因。矿石中一般都含有生物碎屑。我们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土基冲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对矿石矿物成份作了相应分析。观察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由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作用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相类比。本文通过对核形石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和对锰矿物生成时介质环境的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形成可能位于古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质核形石 微生物成因 氧化还原界面 中三叠统法郎组 滇东南地区
下载PDF
云南省东部罗平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菊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岩 孙作玉 +2 位作者 孙元林 江大勇 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1-479,共9页
描述了产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地区牛补歹剖面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菊石带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m带之上地层中的菊石4属8种(含1比较种和3未定种),其中Trachyceras aonoides,Simonycerassimonyi系国内首次报道。依据各... 描述了产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地区牛补歹剖面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菊石带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m带之上地层中的菊石4属8种(含1比较种和3未定种),其中Trachyceras aonoides,Simonycerassimonyi系国内首次报道。依据各物种组合特征及其地层分布情况,自下而上识别出菊石Trachyceras aonoides带和Austrotrachyceras triadicum带,时代上大致对应晚三叠世早卡尼期的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石 上三叠统 “法郎组” 罗平 云南省
下载PDF
滇东南法郎组含锰地层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盛俊 伊海生 +3 位作者 马雪 夏国清 荣建峰 达雪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3-38,共6页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是重要的含锰地层,前人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却存在着深水浊流沉积和浅水潮坪沉积的争议。本文通过对建水-开远地区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法郎组为浊积扇沉积。法郎组底部为碳酸盐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与泥岩粉砂岩互层...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是重要的含锰地层,前人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却存在着深水浊流沉积和浅水潮坪沉积的争议。本文通过对建水-开远地区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法郎组为浊积扇沉积。法郎组底部为碳酸盐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与泥岩粉砂岩互层,中上部逐渐由外扇渐变为中扇辫状水道和辫状水道间沉积,顶部为内扇补给水道和溢岸沉积。相对海水深度总体表现为在拉丁早期逐渐加深,到拉丁中晚期有逐渐变浅。锰矿层主要发育在底部的碎屑流沉积中,其形成可能与拉丁早期相对水深的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郎组 浊积扇 碎屑流 锰矿
下载PDF
贵州省六枝县郎岱“法郎组”的牙形石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守仁 郝维城 江大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592,共7页
本文描述了采自贵州省六枝县郎岱剖面“法郎组”的一些牙形石。该牙形石群主要由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 P. maantangensis, P. tadpole, P. navicula navicula, P. foliata foliata, P. foliatainclinata, P. jiangyouensis,... 本文描述了采自贵州省六枝县郎岱剖面“法郎组”的一些牙形石。该牙形石群主要由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 P. maantangensis, P. tadpole, P. navicula navicula, P. foliata foliata, P. foliatainclinata, P. jiangyouensis, P. langdaiensis Yang sp. nov.等组成,自下而上可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竹杆坡组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Paragondolella maantangensis组合带、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Paragondolella tad pole组合带、瓦窑组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带。因此,该剖面“法郎组”的时代,不仅上部(当前的瓦窑组),而且下部(当前的竹杆坡组),都是晚三叠世卡尼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郎组” 牙形石群 晚三叠世 卡尼期 贵州 六枝县 郎岱剖面 中国
下载PDF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微生物成因的新证据 被引量:12
6
作者 杜秋定 伊海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3,共6页
在滇东南中三叠统拉丁阶法郎组锰矿床的矿石中一般都可以观察到鲕、豆状结构,同心环带构造。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有代表性的样品进... 在滇东南中三叠统拉丁阶法郎组锰矿床的矿石中一般都可以观察到鲕、豆状结构,同心环带构造。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分析。根据对鲕、豆状结构矿石显微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类比,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质核形石 阴极发光 微生物成因 中三叠统法郎组 滇东南地区
下载PDF
云南中三叠世豆齿龙类(爬行纲:楯齿龙目)—新属(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赵丽君 李淳 +1 位作者 刘俊 何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中国已知的楯齿龙目(Placodontia)化石仅见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其中豆齿龙亚目(Cya- modontoidea)产自关岭地区的法郎组瓦窑段,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楯齿龙亚目(Placodon- toidea)产自盘县的关岭组Ⅱ段,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本文记... 中国已知的楯齿龙目(Placodontia)化石仅见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其中豆齿龙亚目(Cya- modontoidea)产自关岭地区的法郎组瓦窑段,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楯齿龙亚目(Placodon- toidea)产自盘县的关岭组Ⅱ段,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本文记述的豆齿龙类新属种——康氏雕甲龟龙(Clyphoderma kangi gen.et sp.nov.)产于云南富源的法郎组竹杆坡段,属中三叠世拉丁期。正型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编号:M 8729),其头骨高度愈合,代表一个完全成年之个体,根据以下特征明显区别于我国的Psephochelys和欧洲的Psephoderma:1)头骨枕部具3枚大型的锥状鳞;2)背甲甲片结构更为复杂,具明显的放射状沟/脊结构。到目前为止,康氏雕甲龟龙是龟龙科(Placochelyidae)中惟一的中三叠世属种,该科的其他成员全部发现于上三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富源 拉丁期 法郎组竹杆坡段 楯齿龙
下载PDF
贵州三叠纪海龙类化石一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俊 奥利维尔.瑞柏尔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87,T001,共12页
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法郎组瓦窑段新的海龙标本:一个基本完整的侧向挤压头骨及下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 11860)。根据图版,它与尹恭正等(2000)建立并归入鱼龙目Cymbospond... 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法郎组瓦窑段新的海龙标本:一个基本完整的侧向挤压头骨及下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 11860)。根据图版,它与尹恭正等(2000)建立并归入鱼龙目Cymbospondylidae科的孙氏“新铺鱼龙”(Xinpusaurus suni)极为相似。但是由于从文章中得不到头部关键性状的描述,并且本文第一作者到贵阳也不被允许观察标本,目前只有依据与正模图版的对比将V11860标本暂定为孙氏新铺龙相似种(Xinpusaurus cf. X suni)。由于系统分类位置的改变,建议将该属的中文名称由“新铺鱼龙”改为新铺龙。 迄今为止,在所有海龙类头骨中此标本提供了最多可以观察到的性状,包括脑颅侧面的特征。这是一类小型的海龙,吻部中等长度,微微向腹面倾斜;上颌骨前端背向弯曲,此处牙齿扩大且向前平伏;头骨前部的牙齿(前颌骨、上颌骨前部、齿骨)圆锥形,较突出,而靠后部的牙齿可能较圆钝(保存不完整);前颌骨与上颌骨牙齿间无明显间隙;犁骨和翼骨具齿;下颌细长,齿骨联合部窄。长的齿骨大约占下颌长度的2/3。 基于18个性状进行了初步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新铺龙与北美的Nectosau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关岭 晚三叠世 法郎组瓦窑段 海龙目 新铺龙 化石
下载PDF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稀土元素和铀、钍元素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伟 伊海生 +2 位作者 杜秋定 夏国清 达雪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对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进行了系统采样,用ICP-MS法分析了17件锰矿样品和两件含锰灰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所有样品REE配分模式皆为富LREE型,锰矿样品表现较弱的Ce(δCe值0.79~1.29)异常和Eu(δEu值0.84~1.20)异... 对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进行了系统采样,用ICP-MS法分析了17件锰矿样品和两件含锰灰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所有样品REE配分模式皆为富LREE型,锰矿样品表现较弱的Ce(δCe值0.79~1.29)异常和Eu(δEu值0.84~1.20)异常;而含锰灰岩则显示出强烈的负Ce异常和较弱的负Eu异常。并通过logTh-logU图解分析,得出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普遍经受了多期次的热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法郎组 锰矿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滇东南斗南锰矿重力流沉积及其聚锰环境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荣才 张锦泉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65-75,共11页
通过对含锰岩系和锰矿体的沉积相研究,认为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斗南锰矿具重力流沉积特征。锰质颗粒的搬运可识别出颗粒流及其衍生的变密度颗粒流和浊流三种方式,由流体性质转化引起主要聚锰环境下斜坡和坡底不同密度流的异地堆积和富... 通过对含锰岩系和锰矿体的沉积相研究,认为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斗南锰矿具重力流沉积特征。锰质颗粒的搬运可识别出颗粒流及其衍生的变密度颗粒流和浊流三种方式,由流体性质转化引起主要聚锰环境下斜坡和坡底不同密度流的异地堆积和富集成矿作用,出现同一矿化层中矿体随重力流流动方向由厚变薄、品位降低,及不同矿石组构的分带性。对应两次热水成锰事件,法郎组含锰层位向北东抬升,下斜坡—坡底相的有利聚锰环境随之同方向迁移,受明苏断裂同沉积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重力流 沉积 聚锰环境 成矿
下载PDF
滇东南锰矿物源区分析及锰质来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雪 伊海生 李盛俊 《云南地质》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应用薄片物源分析技术和石英阴极发光技术,对采自越北古陆北缘斗南和汤得地区含锰岩系法郎组砂砾岩样品进行分析,追踪陆源碎屑源区,判别锰质来源的岩性和层位:越北古陆北缘法郎组地层中的锰质主要来源于越北古陆泥盆系含锰硅质层。阴极... 应用薄片物源分析技术和石英阴极发光技术,对采自越北古陆北缘斗南和汤得地区含锰岩系法郎组砂砾岩样品进行分析,追踪陆源碎屑源区,判别锰质来源的岩性和层位:越北古陆北缘法郎组地层中的锰质主要来源于越北古陆泥盆系含锰硅质层。阴极发光特征反映最初物源区的母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法郎组锰矿 锰质物源分析 越北古陆 滇东南
下载PDF
贵州上三叠统一新的海龙(爬行纲:双孔亚纲)(英文)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延年 吴肖春 佐藤环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60,共15页
根据头骨和下颌建立了海龙一新属新种——短吻贫齿龙(Miodentosaurus brevis gen.et sp.nov.)。其正型标本是采自贵州三叠纪法郎组的一具骨架(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编号NMNS-004727/F003960)。虽然头后骨胳还没有修理,但是几近完好的... 根据头骨和下颌建立了海龙一新属新种——短吻贫齿龙(Miodentosaurus brevis gen.et sp.nov.)。其正型标本是采自贵州三叠纪法郎组的一具骨架(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编号NMNS-004727/F003960)。虽然头后骨胳还没有修理,但是几近完好的头骨和下颌显示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足以确定该标本代表了一新的海龙属种。短吻贫齿龙是个体较大的海龙,其全长超过4 m,头骨背部最长约为33 cm。吻直且极短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他主要特征有:前颌骨沿前背中央有一隆嵴;上颌仅前颌骨有6枚圆锥形齿,无上颌骨齿;上颌骨沿前腹侧缘有一沟槽;下颌齿骨齿都集中在前端且至多不超过6枚。依据上述这些特征很易把短吻贫齿龙与其他已知海龙相区别。短吻贫齿龙头骨顶面松果孔大且很前位,头骨腭面的锄骨和翼骨均无齿,它的颈较长(至少可以辨认出13个颈椎)。这些特征显示短吻贫齿龙可能与包括中国安顺龙属(Anshunsaurus)在内的Askeptosauroidea超科有相近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卡尼期 法郎组 双孔亚纲 海龙类
下载PDF
贵州中三叠世长颈龙属(原龙目:长颈龙科)一幼年个体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2,共6页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杆坡段(中三叠世拉丁期)长颈龙属未定种(Tanystropheus sp.)一幼年个体的不完整骨架。这是该属在欧洲和中东以外的首次发现。新材料仅保存部分颈椎、躯干和前肢。根据特殊的颈椎形态将该标本归入长颈龙属,而区别...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杆坡段(中三叠世拉丁期)长颈龙属未定种(Tanystropheus sp.)一幼年个体的不完整骨架。这是该属在欧洲和中东以外的首次发现。新材料仅保存部分颈椎、躯干和前肢。根据特殊的颈椎形态将该标本归入长颈龙属,而区别于另一种长颈的海生原龙类———东方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新标本的腕骨形态简单,骨化程度弱,表明长颈龙是终生水生的动物。“长颈、长颈肋”见于多种不同海生爬行动物(如原龙类、初龙类),它们很可能都以“吞吸”的方式捕食。长颈龙化石在我国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南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与欧洲西特提斯动物群(western Tethyan fauna)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中三叠世 法郎组 长颈龙科
下载PDF
记比耶鱼(Birgeri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帆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8-176,T001,T002,共11页
记述了采自云南罗平晚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的比耶鱼一新种──刘氏比耶鱼(Birgeria liui sp. nov.),这是比耶鱼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刘氏比耶鱼与产自瑞士圣乔治山中三叠世边境沥青层的史氏比耶鱼最为相近,... 记述了采自云南罗平晚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的比耶鱼一新种──刘氏比耶鱼(Birgeria liui sp. nov.),这是比耶鱼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刘氏比耶鱼与产自瑞士圣乔治山中三叠世边境沥青层的史氏比耶鱼最为相近,两者仅在尾柄长高之比、尾鳍长短与上下叶外缘交角、背鳍和臀鳍辐状支鳍骨的数目、臀鳍辐状骨骨板的大小、以及侧线管骨化与否等特征上略有差异。比耶鱼与软骨硬鳞鱼超目的鲟形目最为接近,两者共有一系列特征,如除尾上叶外体侧裸露,副蝶骨末端伸达头后,鳃盖骨退化;但比耶鱼同时也具有不少的特有特征,代表了软骨硬鳞鱼超目的另一类群──比耶鱼目(Birgeriiformes ord. nov.)。刘氏比耶鱼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华南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鱼类化石与特提斯西部的鱼群具有密切的动物地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罗平 晚三叠世法郎组 比耶鱼科 鱼类化石
下载PDF
滇东南地区中三叠统沉积型锰矿的热释光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达雪娟 伊海生 陈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9-744,共6页
矿物和岩石的热释光是矿物晶体特征中研究程度较低的领域。将采自滇东南地区中三叠统的锰矿样品分类后进行热释光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上矿段褐红色锰碳酸盐集合体的热释光谱线多两峰型,前特征峰位于250~350℃之间,后特征峰位于350~43... 矿物和岩石的热释光是矿物晶体特征中研究程度较低的领域。将采自滇东南地区中三叠统的锰矿样品分类后进行热释光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上矿段褐红色锰碳酸盐集合体的热释光谱线多两峰型,前特征峰位于250~350℃之间,后特征峰位于350~430℃之间,且前峰的峰值明显低于后峰,热释光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最高温度——450℃处,前峰均存在,后峰偶有缺失;下矿段黑色锰氧化物集合体的热释光特征是在280~340℃处为第一峰,而在390±10℃范围内为一拐点,420±10℃处为另一拐点,使热释光谱线呈现阶梯状,但部分样品第一峰缺失。将上、下矿段同类矿样的热释光谱线对比发现:上、下矿段内部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具相似性,上、下矿段之间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几乎无可比性,说明矿石形成时所处环境对热释光谱线的影响大于矿物成分对矿石热释光谱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 锰矿石 中三叠统 法郎组 滇东南地区
下载PDF
贵州关岭地区中晚三叠世法郎组中的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立德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87,共12页
软骨鱼类的微体化石具有区域甚至全球性的地层对比潜力 ,还可以用于有机成熟度的分析。贵州关岭中晚三叠世法郎组产数量丰富、类型繁多的软骨鱼类微体化石 ,本文按照形态分类系统 ,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描述。
关键词 贵州关岭地区 中晚三叠世 法郎组 软骨鱼类 微体化石 新材料
下载PDF
从一部电影的两个版本看西班牙战后历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6-70,共5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版本的电影《西班牙人》和《西班牙人之精神》出产背景、电影内容的比较分析,从电影的角度还原西班牙现代史中重要的一页:佛朗哥独裁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变化和社会变革。
关键词 法西斯主义 共济会 共产主义 长枪党
下载PDF
贵州中三叠世安顺龙(爬行纲:海龙目)一新种(英文) 被引量:21
18
作者 奥利维尔.瑞柏尔 刘俊 李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5-296,共12页
中国的海龙类以前仅发现于法郎组瓦窑段,包括安顺龙和新铺龙两属。最近在法郎组竹杆坡段也发现了海龙化石(完整的骨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 13782),被归入安顺龙属。标本产自贵州兴义乌沙,时代是中三叠世拉丁... 中国的海龙类以前仅发现于法郎组瓦窑段,包括安顺龙和新铺龙两属。最近在法郎组竹杆坡段也发现了海龙化石(完整的骨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 13782),被归入安顺龙属。标本产自贵州兴义乌沙,时代是中三叠世拉丁期。此标本小于黄果树安顺龙两个已知标本,但是根据以下特征判断应该是个成年个体:头骨相对较小,许多骨缝愈合,髓椎线(neurocentral suture)封闭,肱骨上各种结构已经显著分化,掌骨和跗骨骨化程度高。根据以下特征建立一新种,乌沙安顺龙(Anshunsaurus wushaensis sp.nov.):头骨相对较小(相对肩臼至髋臼长度);轭骨后突短,向后延伸不超过下颞孔之半;后背区的神经棘高度小于宽度,其背缘有垂向沟、脊;间锁骨十字形,前突基部宽;肱骨外髁沟明显,内髁很发育,在内腹侧有脊但无孔;第五掌骨比第四掌骨稍长;第四指失去一个指节;髂骨板向后背向展开;7个跗骨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兴义 拉丁期 法郎组竹杆坡段 海龙类
下载PDF
贵州省兴义地区中三叠世兴义动物群化石储集层古环境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邹晓东 郭文 +1 位作者 江大勇 孙作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84,共13页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测量、取样和室内工作,对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村爆竹厂剖面中三叠统法郎组竹杆坡段兴义动物群化石储集层碳酸盐岩的沉积微相、碳氧同位素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识别出5种微相类型:均质泥质微晶...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测量、取样和室内工作,对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村爆竹厂剖面中三叠统法郎组竹杆坡段兴义动物群化石储集层碳酸盐岩的沉积微相、碳氧同位素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识别出5种微相类型:均质泥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的泥质微晶灰岩、含丰富破碎生物碎屑的泥质微晶灰岩、含丰富完整生物碎屑的泥质微晶灰岩以及水平纹层状泥晶灰岩。结合前人的工作,推断该地区在拉丁期经历局限海、开阔海、台内盆地3种环境,整体为一个海进过程。δ13C和δ18O普遍偏低,δ13C在化石层出现明显负漂移。综合微相、沉积相及碳氧同位素特征,推断兴义动物群生活在局限海且海水温度相对偏高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郎组竹杆坡段 微相 氧碳同位素 沉积环境 中三叠世 兴义 贵州省
下载PDF
中国中三叠世富源巨胫龙(主龙型小纲,长颈龙科)的骨骼学再描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Torsten M.SCHEYER 王维 +2 位作者 李淳 Feiko MIEDEMA Stephan N.F.SPIEKMAN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9-187,共19页
过去数十年里,中国西南地区的中三叠统产出了越来越多的爬行动物化石。以海龙类、鱼龙类和鳍龙类为主的海生爬行动物,广泛分布于整个特提斯洋周边。甚至有一些物种在这古海洋的东、西两侧,即现在的中国和欧洲都有报道。最近发现的富源... 过去数十年里,中国西南地区的中三叠统产出了越来越多的爬行动物化石。以海龙类、鱼龙类和鳍龙类为主的海生爬行动物,广泛分布于整个特提斯洋周边。甚至有一些物种在这古海洋的东、西两侧,即现在的中国和欧洲都有报道。最近发现的富源巨胫龙(Macrocnemus fuyuanensis)是较为罕见的陆生物种,该种最初发现于云南中三叠统。瑞士南部的世界遗产地圣乔治山动物群中发现的一零散标本也曾被初步推断属于该物种(作为归入种:Macrocnemus aff.M.fuyuanensis)。由于最初对富源巨胫龙模式标本的解剖学记述有限,这一归入仅基于肢骨比例而不是骨骼特征。本文对富源巨胫龙的模式标本进行了重新描述,并与已知归入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富源巨胫龙模式标本的肩带保存比从前报道的更加完整,间锁骨形态可以被明确,而这一结构在中国唯一归入标本中只是部分暴露,但在欧洲归入标本中保存完好。在区别巨胫龙属的不同种时,推测除了肢骨比例之外,间锁骨的形态特征最为重要:富源巨胫龙间锁骨的后突短且呈纺锤状,间锁骨前缘有一对棒状的突起,从前缘中间的V形凹槽处延伸而出,以此可与巴氏巨胫龙(Macrocnemus bassanii)相区别。此外,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富源巨胫龙模式标本的颅骨解剖特征,发现与巴氏巨胫龙完全相同。以往对巨胫龙的腭部知之甚少,保存精美和精心修理的标本为了解该部形态特征增加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三叠纪 拉丁期 法郎组 陆生爬行动物 主龙型类 长颈龙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