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浩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50,共6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说 报刊业 小说杂志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林纾抄本小说《明时演义》考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玉宝 陈金林 刘永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9,共6页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该文刊于民国时期的北京报刊。抄本小说《明时演义》对了解当时的报刊文学发展及目前的林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清末民初 报章小说 明时演义 抄本
下载PDF
报刊搜书、征文广告对晚清小说创作的影响——以早期《申报》所载小说广告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颖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100,共6页
晚清时期,《申报》上刊登了一系列的搜书、征文广告,这些广告是了解当时小说市场和作家创作状况的珍贵史料。申报馆通过搜书广告广泛征集民间书稿,促成《申报馆聚珍版丛书》的出版,不但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尤使小说出版骤然升温,同时... 晚清时期,《申报》上刊登了一系列的搜书、征文广告,这些广告是了解当时小说市场和作家创作状况的珍贵史料。申报馆通过搜书广告广泛征集民间书稿,促成《申报馆聚珍版丛书》的出版,不但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尤使小说出版骤然升温,同时也刺激了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的创作,以至在同光之际掀起一股以《儒林外史》为标准的小说创作热;同时,这一时期申报馆的征文活动,也使得以王韬为代表的一批晚清小说家脱颖而出。这些个案既反映了晚清小说市场对小说的需求状况,也反映了报刊征文广告作为经济动因,对晚清作家小说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报刊 《申报》 搜书广告 征文广告 晚清小说 王韬
下载PDF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与欧洲感伤主义思潮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木青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3,共9页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在文学主张、情感色调、创作方法上均受到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清末民初翻译大潮传入中国,为鸳鸯蝴蝶派所接受。鸳鸯蝴蝶派翻译了大量带有感伤主义元素的作品,它们非常符...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在文学主张、情感色调、创作方法上均受到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清末民初翻译大潮传入中国,为鸳鸯蝴蝶派所接受。鸳鸯蝴蝶派翻译了大量带有感伤主义元素的作品,它们非常符合时代的感伤氛围和时人的情感需求,因而对文坛产生巨大冲击力。鸳鸯蝴蝶派在选择、借鉴、模仿的过程中,也创作了具有中国化背景的感伤主义作品,规模化地表现了对封建专制婚姻的不满与反抗,充满悲剧气氛,一些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连贯叙事框架,采用多种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促进了传统小说内容、形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鸳鸯蝴蝶派 哀情小说 感伤主义
下载PDF
清代的小说评点与“春秋笔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蒋玉斌 韩庆乙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2-57,共6页
随着清代理学的一度复兴和“拟史”评点的盛行,“春秋笔法”被大量地运用于清代的小说评点之中。具体表现在:以善恶褒贬评点人物形象;以尚简评点小说文字;以用晦评点小说文法。“春秋笔法”评点有利于提高小说的地位,其对小说隐含之义... 随着清代理学的一度复兴和“拟史”评点的盛行,“春秋笔法”被大量地运用于清代的小说评点之中。具体表现在:以善恶褒贬评点人物形象;以尚简评点小说文字;以用晦评点小说文法。“春秋笔法”评点有利于提高小说的地位,其对小说隐含之义的阐释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内涵,把握小说的某些独特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小说评点 “春秋笔法”
下载PDF
论清中后期话本小说文体之变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庆华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4,共5页
清中后期话本小说文体全面突破了传统文体规范,出现了篇章体制与叙事模式笔记小说化等文体变异现象。这种文体变异与话本小说文体观念的极端片面文人化发展直接相关,实质上是以笔记体的文体宗旨、叙事精神改造话本小说原有文体传统的结... 清中后期话本小说文体全面突破了传统文体规范,出现了篇章体制与叙事模式笔记小说化等文体变异现象。这种文体变异与话本小说文体观念的极端片面文人化发展直接相关,实质上是以笔记体的文体宗旨、叙事精神改造话本小说原有文体传统的结果。话本小说文体变异是创作走向衰亡的产物,而文体变异又反过来加速了创作的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话本小说 文体 变异
下载PDF
晚清报刊业的勃兴与近代小说的多元嬗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1-96,共6页
我国报刊业初兴于清,其产生和发展对于近代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广泛影响,小说即依凭报刊的媒介特点和载体优势在近代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不仅创作数量剧增,而且自文体观念、审美视野、创作机制、叙事方式等方面俱显纷呈多元的嬗变。晚清报... 我国报刊业初兴于清,其产生和发展对于近代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广泛影响,小说即依凭报刊的媒介特点和载体优势在近代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不仅创作数量剧增,而且自文体观念、审美视野、创作机制、叙事方式等方面俱显纷呈多元的嬗变。晚清报刊业与近代小说之间相互消长影响。审视和研究二者发展进程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探寻晚清社会历史的本相,认识近代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应有丰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报刊业 小说 影响 嬗变
下载PDF
晚清报刊文言小说发展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振国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进入晚清之后,由于报刊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文言小说传统的结集出版模式形成挑战,也对正处在衰落期的文言小说起到了促进和刺激作用,小说创作语体的文白消长也在报刊上表现得更为直观和明显。通过对晚清报刊上八百余篇文言小说的统计和梳... 进入晚清之后,由于报刊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文言小说传统的结集出版模式形成挑战,也对正处在衰落期的文言小说起到了促进和刺激作用,小说创作语体的文白消长也在报刊上表现得更为直观和明显。通过对晚清报刊上八百余篇文言小说的统计和梳理,可以了解这一时期报刊文言小说的总体发展态势和我国文言小说的总体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报刊 文言小说 数量 类型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社会言情小说的启蒙思想
9
作者 刘明坤 范修华 《唐都学刊》 2007年第3期90-93,共4页
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特别是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时代的镜子面前都客观的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和态度:堕落、异化、苦闷、彷徨... 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特别是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时代的镜子面前都客观的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和态度:堕落、异化、苦闷、彷徨、追求。在这过渡时代的背后,走出了具有朦胧启蒙思想的觉醒者,开始了近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尽管还体现着幼稚和不成熟,但启蒙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这段时期的历史,主要是通过新的小说形式——社会言情小说来表达的。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这个时代就不能疏忽这一时期的小说,而社会言情小说,以它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社会转型 社会言情小说 知识分子 启蒙思想
下载PDF
清末小说期刊编辑的群体特征
10
作者 张锦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2,共4页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现代大众传媒,他们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与技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编辑。变革的同时,也坚守了传统文化,探索了文学期刊的现代化,树立了文学期刊的编辑范式,同时也为五四运动、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出版经营活动的开展,有些编辑逐渐在商业经营中迷失,过分追逐小说期刊的娱乐功能,助长了小说创作的庸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小说期刊 编辑出版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学变革与东北小说的文体构建
11
作者 薛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在清末民初的东北的历史语境下,传统与现代杂糅,在这一理性化背景下的文学活动也表现出同样的社会思想取向,即近代理性的渗透和现代性要素的培育,这是文学发生各种文体变化的思想背景,也是现代文学的生发根源。从文言、旧白话、欧化白... 在清末民初的东北的历史语境下,传统与现代杂糅,在这一理性化背景下的文学活动也表现出同样的社会思想取向,即近代理性的渗透和现代性要素的培育,这是文学发生各种文体变化的思想背景,也是现代文学的生发根源。从文言、旧白话、欧化白话到现代语体,是清末民初二三十年间东北小说文体变化遵循的基本路径,发生了一系列包括小说观念、结构技法、阅读期待等在内的变化。外来小说的文体示范带动了小说体式、技法的变化,为东北小说文体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新式教育为新文学打造了队伍,培育了东北小说创作、阅读、传播各环节的新生力量,推动了东北现代小说文体的选择和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学变革 东北小说 文体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明清小说研究现状与期待——基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1985—2010)载文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陈婷婷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4期29-34,共6页
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1985—2010年有关数据,第一次以国内研究明清小说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明清小说研究》的发文概况、主要作者、高被引文章和作者、研究热点等内容,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我... 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1985—2010年有关数据,第一次以国内研究明清小说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明清小说研究》的发文概况、主要作者、高被引文章和作者、研究热点等内容,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我国明清小说研究的一次学术史梳理,展示我国明清小说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我国明清小说研究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期刊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佳人才子”叙事策略的新构——晚清与明治政治小说的叙事比较
13
作者 蔡鸣雁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3-89,共7页
“佳人才子”叙事本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描写男女爱情的主要叙事策略,传入日本后被明治政治小说的作者接受、借用,并根据本国的需要进行了变革。变革后的“佳人才子”叙事成为明治政治小说的代表性叙事策略,这一叙事策略又被晚清政治小说... “佳人才子”叙事本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描写男女爱情的主要叙事策略,传入日本后被明治政治小说的作者接受、借用,并根据本国的需要进行了变革。变革后的“佳人才子”叙事成为明治政治小说的代表性叙事策略,这一叙事策略又被晚清政治小说的作者吸收,并在晚清本土文化中再次实现新的文化生长。“佳人才子”叙事成为晚清政治小说和明治政治小说共同采用的叙事策略。从文化关系上可以将这一过程视作“佳人才子”传统叙事模式的现代回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明治 政治小说 “佳人才子”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晚清小说塑造现代女性的理想目标——以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为例
14
作者 房新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从晚清文学作品塑造女性新形象、新品质(包括被赋予新内涵的旧式女性)、以及晚清男女两性在对女性问题思考的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入手,分析晚清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从晚清文学作品塑造女性新形象、新品质(包括被赋予新内涵的旧式女性)、以及晚清男女两性在对女性问题思考的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入手,分析晚清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晚清 小说 期刊 塑造 理想 现代 文学作品 问题思考 发展状况 文本 审视
下载PDF
最后的盛宴:晚清前期女性弹词小说的创作与探索
15
作者 胡丽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晚清前期(1840-1902)的女性弹词小说虽已呈衰落之势,但晚清女作家们在继承弹词小说叙事传统的同时,也于实际创作中自主地带上了求新求变的意识,这是对弹词小说文体本身所做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文从晚清前期的代表性作品入手,... 晚清前期(1840-1902)的女性弹词小说虽已呈衰落之势,但晚清女作家们在继承弹词小说叙事传统的同时,也于实际创作中自主地带上了求新求变的意识,这是对弹词小说文体本身所做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文从晚清前期的代表性作品入手,探析女性弹词小说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弹词小说 晚清前期 创作与探索
下载PDF
论晚清文艺期刊对小说的广告作用
16
作者 李九华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51-52,101,共3页
晚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转型时期,文艺期刊作为新兴的小说载体,以其专门性、大容量、广泛影响和极强的广告力直接促进了小说在这一时期的繁荣,为小说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文艺期刊 小说 清朝 广告作用 文学传播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中商人的“崇儒重仕”情结
17
作者 刘欣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4-96,共3页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对商业的关注,商人形象在文学作品,特别是通俗小说中大量出现,商人的"崇儒重仕"情结也突显出来。通过提炼明末清初小说中有关商人形象的描述,可以推论出"崇儒重仕"情结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原因、...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对商业的关注,商人形象在文学作品,特别是通俗小说中大量出现,商人的"崇儒重仕"情结也突显出来。通过提炼明末清初小说中有关商人形象的描述,可以推论出"崇儒重仕"情结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原因、生存需要和发展手段等,并探讨了该情结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 崇儒重仕 通俗小说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医学小说与中国医学的现代转型
18
作者 董健鑫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清末民初之际,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分布在商业报纸、医药专刊和文学期刊上的医学小说成为独特的文学类型。区别于作为象征的医学书写,这类小说摒弃了医学的隐喻传统,转而回归纯粹的医学题材,其创作意图在于鼓吹科学与变革,进而配合... 清末民初之际,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分布在商业报纸、医药专刊和文学期刊上的医学小说成为独特的文学类型。区别于作为象征的医学书写,这类小说摒弃了医学的隐喻传统,转而回归纯粹的医学题材,其创作意图在于鼓吹科学与变革,进而配合现代医学在中国的确立,具有浓烈的工具论意味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文学和医学的互动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医学小说分别通过揭批医界时弊、联合媒介权力普及细菌学常识和描绘美好的乌托邦世界等途径,实现了情感动员、知识生产和共识的凝聚,从而建构了一套迥异于传统的现代医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刊 医学小说 中国医学 现代化转型
下载PDF
清末报刊中小说分类的兴起与演变
19
作者 王双腾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6-60,共5页
清末报刊中的小说分类最早出现于《新小说》。《新小说》办刊过程的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以刊载翻译与自创为主,大量翻译小说的出现使第一阶段中小说类别的数量明显多于第二阶段。翻译小说的繁荣是清末报刊中小说分类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清... 清末报刊中的小说分类最早出现于《新小说》。《新小说》办刊过程的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以刊载翻译与自创为主,大量翻译小说的出现使第一阶段中小说类别的数量明显多于第二阶段。翻译小说的繁荣是清末报刊中小说分类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清末报刊中的小说可分为舶来类、自建类、本土类与衍生类四大类。在清末报刊小说分类的演变过程中,兴起阶段由于翻译小说的繁荣而以舶来类为主。随着自创小说逐步取代翻译小说成为主要著述方式,以及国人对小说的认识趋于理性,自建类随之成为报刊中小说分类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报刊 小说分类 《新小说》 翻译小说
下载PDF
遁世与迷狂:清前期长篇小说中科举失意者的另类追求
20
作者 杜明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
清代前期有一批白话长篇小说涉及到了文人科举现象,并塑造了一批科举失意的文人主人公,表现出了科举失败后对人生道路的另类追求。《镜花缘》中的唐敖通过修仙访道方式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是一种纯粹的遁世;《绿野仙踪》冷于冰在修仙访... 清代前期有一批白话长篇小说涉及到了文人科举现象,并塑造了一批科举失意的文人主人公,表现出了科举失败后对人生道路的另类追求。《镜花缘》中的唐敖通过修仙访道方式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是一种纯粹的遁世;《绿野仙踪》冷于冰在修仙访道同时在人间的绿野上实现了大济天下的梦想,是一种济世修道;而《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面对科举的失败,并没有看破人间富贵功名,而是在近乎狂想的非现实情景中实现了致君泽民、名垂千秋的文人梦。之所以有如此现象,与清代前期的科举背景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作家自己的理想寄托。对抑郁人生宣泄的同时,又表现出了作家对一个理想、清平世界的强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长篇小说 文人形象 科举 另类追求 创作心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