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谈两种简单趋向补语的异同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凤兰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留学生部 广东广州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4年第5期65-68,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V+去'与'V+走'从语义、句式、对动词的选择限制等方面进行了区别分析.认为'V+去'的趋向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通过动作离开立足点向远离说话人的另一处所趋近,转移的终点可从句中或上下文中找到.'V+走'的结果意义是表示'离开',离开后的去向在'V+走'所在的句中不出现.
-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简单趋向补语
“v+去”
“v+走”
动词
结果补语
-
Key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impl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v+qu'
'v+zou'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V+去”和“V+走”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曾传禄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64,共14页
-
基金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YJC740020)
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11GZZC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YY04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V+去"和"V+走"在动词的选择、可能式的构成和界性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V+去"中表达自移事件和致移事件的动词在数量上相差不大,而"V+走"中则相差悬殊;"V+去"基本上不构成可能式,"V+走"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可能式;"Vi+去"表现出无界谓词的特点,"Vi+走"则表现出有界谓词的特点;"Vt+去"和"Vt+走"的有界程度不同,前者的有界性偏低;"V+走"倾向于表达致移事件,而且倾向于选择"把/被"字句和受事主语句,而"V+去"表达致移事件时则有更多句式选择的可能。
-
关键词
v+去
v+走
位移事件
界性特征
-
Keywords
'v+Qu' 'v+zou ', motion event, boundedness feature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事件句法视域下汉语双宾句的施用分析
- 3
-
-
作者
全峰
石定栩
-
机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6,共9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双宾句的论元允准及句法生成结构研究”(GD20CWY03)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人文社科类项目“句法—词汇界面视域下英汉语双宾句的句法生成比较研究”(2023QGRW024)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机器翻译背景下的科技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GY2022114)的阶段成果。
-
文摘
前期关于汉语“给予”类与“取得”类双宾句的句法结构研究存在3个问题:未能从结构上确切反映两类双宾句的题元指派及生成差异;未能合理解释DO和IO在被动句中的不对称性;未能合理解释“给/走”的结构位置及“V给/走”的句法生成。本文基于事件句法的视角,指出“V给/走”由两个事件组成:V表示致使事件,而“给/走”表示结果事件,这两个动词通过移位结合为以功能语类为核心的复合词。两类双宾句具有不同的句法生成结构:“给予”类双宾句可分析为提升施用结构,DO和IO都由词根“给”指派题元,APPL只担当名词允准的角色;“取得”类双宾句可分析为高阶施用结构,DO由词根“走”指派题元,IO由APPL引出并指派题元。该分析不仅能够从结构上阐释两类双宾句的句法语义异同,还有利于统一解释双宾句中被动移位的不对称性。
-
关键词
汉语双宾句
事件句法
施用操作
v给/走
被动移位
-
Keywords
Chines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s
event structure
applicative operation
v gei/zou
passivization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