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 被引量:25
1
作者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民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又不能把这一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从前民俗学所讨论的对象,而需要对以往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加以整合。这种评估系统也应该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知识框架,一个大体兼容多...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民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又不能把这一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从前民俗学所讨论的对象,而需要对以往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加以整合。这种评估系统也应该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知识框架,一个大体兼容多元保护目标的工作框架,以及能给政府和民间提供操作细则的实践方案。它的实践性决定它的生命力,这是它区别于以往民俗学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保护 民俗评估
下载PDF
《阿诗玛》中民俗的现实活力研究
2
作者 昂晋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4-38,共5页
《阿诗玛》是一部多形态流传的作品,口传作品中显现的民俗是现实活态民俗的反映。通过古彝文《阿诗玛》书面文本与口传文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关键情节的复现率,并通过关键情节的彝族撒尼人习俗文化原型活力度分析,可知口传文本与书面文本... 《阿诗玛》是一部多形态流传的作品,口传作品中显现的民俗是现实活态民俗的反映。通过古彝文《阿诗玛》书面文本与口传文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关键情节的复现率,并通过关键情节的彝族撒尼人习俗文化原型活力度分析,可知口传文本与书面文本中的情节复现率与民俗事象在生活中的活力关系。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诗玛》 书面文本 口传文本 民俗 复现率
下载PDF
大连传统海洋民俗文化共享路径思考——基于口述史研究的探讨
3
作者 戴嘉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6,共7页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视。大连自古就有着悠久的渔业传统,海洋民俗事象纷繁多样。它是涉海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文化习...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视。大连自古就有着悠久的渔业传统,海洋民俗事象纷繁多样。它是涉海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文化习俗,体现人与海洋相生相谐的依存关系。基于口述史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的特点,从口述史资料应用文化空间的扩展、在公共民俗实践中有效发挥传统承载者主体作用和满足多样化公众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探讨,提升大连传统海洋民俗公共性和共享性的路径,并就其在文化共享中实现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传统海洋民俗 口述史研究 文化共享 传承创新
下载PDF
论农村妇女的非正式组织与公共参与——黔中屯堡修福民俗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兰 杨琼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88,共7页
修福是屯堡女性的重要生命礼仪。文章基于田野调查,以非正式组织为解释框架,通过观测屯堡修福民俗在历史演进中的叙述策略与生存策略,发现屯堡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已成为普遍现象,她们用语言在讲述着自己的文化记忆,用行动在践行着文... 修福是屯堡女性的重要生命礼仪。文章基于田野调查,以非正式组织为解释框架,通过观测屯堡修福民俗在历史演进中的叙述策略与生存策略,发现屯堡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已成为普遍现象,她们用语言在讲述着自己的文化记忆,用行动在践行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用擅长的方式表达着对当下生活的态度。显然,屯堡女性的公共参与显示出的正是人民群众对当下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参与 屯堡文化 社会性别 修福民俗 口述史
原文传递
襄阳“穿天节”俗语民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艳敏 《才智》 2018年第25期184-185,共2页
经过几百年的流失,"穿天节"民俗在民间似乎已经无迹可寻。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襄阳的这个旧俗似乎就断裂了。在解放后,襄阳本地更是未曾听说过"穿天节"这一习俗。根据记载,"穿天节"民俗中最有特色的... 经过几百年的流失,"穿天节"民俗在民间似乎已经无迹可寻。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襄阳的这个旧俗似乎就断裂了。在解放后,襄阳本地更是未曾听说过"穿天节"这一习俗。根据记载,"穿天节"民俗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应该是"寻石",具体而言,就是庄绰所记的"小白石有孔可穿者",用襄阳民间方言来讲就是"带窟眼的石头"。讲到"窟眼儿石头",在襄阳民间方言中就有相关的俗语。关于"窟眼儿石头"的俗语在很多本地学者中可能并没有听说,但是它毕竟是民众的俗语,是曾经广泛在襄阳流传过的,是人民口耳相传的文化,是"穿天节"的口头民俗,是"穿天节"遗留在襄阳民间的"风俗化石",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它,也要把它作为新时代"穿天节"的一部分传承下去,是襄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天节” “口头民俗” “窟眼儿石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