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的起源、本质特征及其对中华法系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武树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共13页
"仁"是先秦最重要的哲学观念。从人从二的"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学术界的主流意见是甲骨文无"仁"字。其中,最具关键性的意见是认为"仁"字形右侧之"二"实为"卜兆次数"... "仁"是先秦最重要的哲学观念。从人从二的"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学术界的主流意见是甲骨文无"仁"字。其中,最具关键性的意见是认为"仁"字形右侧之"二"实为"卜兆次数"。但根据卜辞序数刻写的规律和习惯,此说是值得商榷的。金文中的"仁"字,见于西周晚期的《夷伯夷簋器铭》、春秋早期的《鲁伯俞父簋铭》、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铜器铭文,其结构形态可谓一脉相传。"仁"源于东夷风俗。"仁"的本质特征是"相人耦"(人相偶)即人与人相互对应匹配。周人在殷人"相人耦"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德"的观念。孔子则将"人相偶"提升为"人己和"的新道德。自此"仁"升华为君子必备的优秀品质和美好社会的理想。"仁"在血缘群体中体现为"孝悌",在超血缘群体中体现为"忠恕"。"仁"所具有的对偶式思维模式,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实践活动施以巨大影响,成为推动古代政治法律制度从野蛮不断走向文明的精神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人耦 德治 仁政 慎刑 恤狱
下载PDF
为政以德: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标志 被引量:3
2
作者 郭鲁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政以德"是孔子所提出的关于治理国政的基本方针,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标志。孔子及其儒家认为,"为政以德"是对为政者起码的道德要求,在处理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为政者必须遵从一... "为政以德"是孔子所提出的关于治理国政的基本方针,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标志。孔子及其儒家认为,"为政以德"是对为政者起码的道德要求,在处理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为政者必须遵从一定的道德准则,并重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从"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出发,儒家倡导德治、仁政,反对暴政、苛政。在德治与刑罚的关系问题上,儒家主张德主刑辅,认为在治理国政中道德与刑罚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德治是根本,刑罚只能是"辅治之法"。儒家在政治上不但倡导"德政",而且还主张"以德导民",要求为政者注意社会道德教化,并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之本。正确把握孔子及其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全面理解孔子及其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德理论以及整个思想体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为政以德 政治道德 仁政 德治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孔祥安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 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其所蕴含的丰富合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为政以德 仁政德治 哲学思想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长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2-56,共5页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十分丰富,“仁政”思想、“重教化”思想、“明君”思想、“民本”思想、“举贤才”思想、“礼刑并用”思想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这些思想,可以成为我们今天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来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德治思想 仁政 教化 民本思想 中国
下载PDF
“民主仁学”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光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4-53,共10页
吴光先生首倡"民主仁学"。"民主仁学"是新体新用的新儒学形态。其体用论是"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其文化观是"多元和谐"文化观,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 吴光先生首倡"民主仁学"。"民主仁学"是新体新用的新儒学形态。其体用论是"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其文化观是"多元和谐"文化观,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信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五德"价值观。"民主仁学"在全球化、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儒学复兴的大趋势下,提出了一种既重视道德人文精神又兼融现代民主价值的新儒学思想模式,指示了一个能够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儒学发展新方向。民主仁学在当代中国建立民主仁政、提升公民道德境界与人文素质、辅助法治社会的道德正义等领域将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光 民主仁学 体用论 多元和谐 一道五德 民主仁政
下载PDF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社会治理观
6
作者 屈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9期19-25,共7页
《史记》是一部在中国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史学经典,其中也含有丰富的政治学、社会学内容,折射出作者司马迁的社会治理观。司马迁的社会治理观主要包括以仁为中心的政治理想、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理模式、发展经济的民本思想、举贤治国... 《史记》是一部在中国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史学经典,其中也含有丰富的政治学、社会学内容,折射出作者司马迁的社会治理观。司马迁的社会治理观主要包括以仁为中心的政治理想、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理模式、发展经济的民本思想、举贤治国的吏治追求等内容,展现了古人对和谐有序社会治理状态的向往。观今宜鉴古,对司马迁的社会治理思想进行深入的发掘,以科学地总结历史,面对当下,为我国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德治 仁政 礼刑并用 吏治
下载PDF
汉文帝与历史上的“德治仁政”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斯风 《河北学刊》 2002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德治仁政”是古代中国人所希冀的理想目标。按照儒家的观念,其核心就是一个“仁”字,“惟仁者宜在高位”,主张以统治者个人的高尚品行来影响和治理天下。综观周秦至清的历代王朝,能够与所谓“德治仁政”相联系的,惟有西汉王朝的文帝... “德治仁政”是古代中国人所希冀的理想目标。按照儒家的观念,其核心就是一个“仁”字,“惟仁者宜在高位”,主张以统治者个人的高尚品行来影响和治理天下。综观周秦至清的历代王朝,能够与所谓“德治仁政”相联系的,惟有西汉王朝的文帝时期。而这种局面之所以出现,又有着其复杂独特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汉文帝 '德治仁政'
下载PDF
浅论孟子的仁政学说
8
作者 李斌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年第z1期85-89,共5页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仁政学说是孟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本文试图分析孟子仁政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探讨其主要内容 ,并试图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 仁政学说 民本思想 德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