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伦理的可能性:“金规则”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24
1
作者 邓晓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将世界各大文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基本原则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金规则”区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式,即1.“儒教—犹太教理解模式”,2.“基督教理解模式”,3.“康德理解模式”。作者指出,第一种模式未能摆脱等级、地位... 本文将世界各大文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基本原则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金规则”区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式,即1.“儒教—犹太教理解模式”,2.“基督教理解模式”,3.“康德理解模式”。作者指出,第一种模式未能摆脱等级、地位、种族、血缘等等外在的束缚,其适用性随着范围的扩大而缩小;第二种模式摆脱了外在世俗的束缚,将个人唯一地建立在“灵”之上,但未摆脱上帝权威的束缚,其普世性仍带有强制性;唯有第三种模式是建立在人人具有的个体人格和理性之上,是真正普适的道德律,其他形式的“金规则”都要从这一层次上来理解才会具有道德性,也唯有它才是真正适合于充当“全球伦理”的“金规则”的。其缺点是太理性,容易导致形式主义,但这是人性内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理 可能性 "金规则" 模式
下载PDF
以牙还牙报复法和黄金法则——对相关背景的批判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鲁边.阿普列相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2,共10页
从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分析,以牙还牙报复法和黄金法则是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德表达,尽管两者之间有差异,但两者是联系的,黄金法则是从以牙还牙报复法发展而来,是它的转化和普遍化。"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是两者的共... 从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分析,以牙还牙报复法和黄金法则是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德表达,尽管两者之间有差异,但两者是联系的,黄金法则是从以牙还牙报复法发展而来,是它的转化和普遍化。"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是两者的共同点。如果离开了作为道德基础的爱的诫命的规范准则,任何关于以牙还牙报复法和与黄金法则的比较是不完整的。以牙还牙报复法是历史上第一个公正形式,通过伦理更新,不能忽视其作为当代道德框架内的人类相互关系的调节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牙还牙 黄金法则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竞赛道德原则的思考——重构竞赛伦理共识
3
作者 朱海云 冯栋梁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0,共4页
不道德竞赛行为对竞赛本身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这引起了学界对竞赛道德问题的关注。研究从康德道德哲学的视角对竞赛道德问题的归属进行了论证,指出竞赛道德问题存在于本体世界的逻辑必然性,以及运用现象世界的知识思维模式分析竞赛道德... 不道德竞赛行为对竞赛本身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这引起了学界对竞赛道德问题的关注。研究从康德道德哲学的视角对竞赛道德问题的归属进行了论证,指出竞赛道德问题存在于本体世界的逻辑必然性,以及运用现象世界的知识思维模式分析竞赛道德问题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良传统竞赛伦理共识内在逻辑,以重构竞赛伦理共识的方式提出关于解决竞赛道德问题的伦理方案和一种竞赛伦理讨论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伦理学 竞赛道德 价值原则 伦理共识 道德金规则
下载PDF
伦理困境中的黄金法则何以可能
4
作者 马梁英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F0003,180,共11页
亲缘、国家、种族等将人类划分成了不同群体,使行动者往往只维护自身和群体成员的利益与道德形象,践行着有限度的道德准则。然而,作为理想社会的基石,“黄金法则”要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强调突破边界的道德力量。以黄金法则求同存异... 亲缘、国家、种族等将人类划分成了不同群体,使行动者往往只维护自身和群体成员的利益与道德形象,践行着有限度的道德准则。然而,作为理想社会的基石,“黄金法则”要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强调突破边界的道德力量。以黄金法则求同存异的一致性要求为起点,道德心理学提供了当下实现黄金法则的可能路径。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有限的认知资源与情感直觉的驱动,对人们的道德判断与行为构成威胁,并与自我控制和理性推理的约束力量形成对抗,构成黄金法则的日常危机。而通过打破自我中心主义的道德教育,拓展社会群体边界的道德认同,塑造超越族群身份的认同方案,人们有望走出实验室,更为自主地构建广阔的道德关怀圈,推动公正而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法则 伦理困境 日常危机 道德心理学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