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式“A+NP_1+NP_2”的语义问题及教学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晓蕾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3,共8页
本文立足构式语法理论,认为现代汉语中"满头银发""一身冷汗"等不含动词的结构属于同一类构式:形式均为"A+NP_1+NP_2",语义都表示"NP_2遍布NP_1的空间"。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调察,对不同A与NP_1... 本文立足构式语法理论,认为现代汉语中"满头银发""一身冷汗"等不含动词的结构属于同一类构式:形式均为"A+NP_1+NP_2",语义都表示"NP_2遍布NP_1的空间"。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调察,对不同A与NP_1、NP_2的共现规律进行探讨,借助认知语言学转喻、隐喻等概念对构式的语义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p1+np2 遍布 共现规律 教学对策
下载PDF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2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之VP” 连词 “而” 助词 “之”
下载PDF
“NP_1NP_2地VP”的构式分析
3
作者 唐依力 齐沪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4,155-156,共5页
"NP1NP2地VP"作为一种构式有其存在的理据性,该构式具有表达主观量这一基本构式义,在表达主观量时主要表达的是主观大量义,极少数表达的是主观小量义,还有一些需结合语境才能判断。进入该构式的多项式NP具有以下特征:绝大多数... "NP1NP2地VP"作为一种构式有其存在的理据性,该构式具有表达主观量这一基本构式义,在表达主观量时主要表达的是主观大量义,极少数表达的是主观小量义,还有一些需结合语境才能判断。进入该构式的多项式NP具有以下特征:绝大多数以2+2式节律出现;其语序安排体现"量"的特征;是构式义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是相同义位的组合。"地"的隐现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多项式NP组合的临时性的强弱;多项式NP是否是VP的论元成分;整个构式的韵律需求;VP是否具有复杂形式。进入该构式的VP的核心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和使令动词,且VP主要以复杂形式出现;VP与多项式NP之间存在"有界/无界的匹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量 np VP
下载PDF
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NP1+Vi了+NP2句式研究
4
作者 张超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4期203-204,共2页
该文在构式语法视角下研究汉语NP1+Vi了+NP2句式,在这一句式中,"了"并不凸显体标记功能。这一句式体现了同形异构现象,有隐现构式、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在整合过程中,隐现构式是单一构式,而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则是两... 该文在构式语法视角下研究汉语NP1+Vi了+NP2句式,在这一句式中,"了"并不凸显体标记功能。这一句式体现了同形异构现象,有隐现构式、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在整合过程中,隐现构式是单一构式,而历事构式和计量宾语构式则是两个构式整合而成的复合构式,词汇与构式之间体现了不同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汉语np1+Vi了+np2 整合
下载PDF
现代汉语贬抑性评价构式“破NP”研究
5
作者 张明辉 闫语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现代汉语中的“破NP”构式是主观性强的贬抑性评价构式,其构式义丰富,可分为直接贬抑、间接贬抑、假性贬抑、自我贬抑、反预期贬抑五种不同情况,这五种构式义与构素“NP”之间是互相选择的关系,从历时角度来看,“破NP”经过重新分析从... 现代汉语中的“破NP”构式是主观性强的贬抑性评价构式,其构式义丰富,可分为直接贬抑、间接贬抑、假性贬抑、自我贬抑、反预期贬抑五种不同情况,这五种构式义与构素“NP”之间是互相选择的关系,从历时角度来看,“破NP”经过重新分析从动宾结构演变为定中结构,引发了“破”从动词到形容词的词性演变过程,最终“破”虚化为泛义形容词,“破NP”构式由此产生。在东北官话中,“破NP”构式常与方言特征鲜明的程度副词“老”结合成强贬抑性评价构式“老破NP”,“老破NP”构式又派生出“老NP”构式,属于纯粹的强贬抑性评价构式。“破NP”作为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强贬抑性构式之一,其深层的构式义、词义演变过程及其在方言中的派生形式对于接受国际中文教育的留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究修正留学生对“破NP”构式理解上的偏误,并激发留学生对中文当中其他语言现象含义及其演变过程的主动理解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np 贬抑性评价 词义演变 派生形
下载PDF
英汉V-NP_1-NP_2述宾构式中的动作链对比研究
6
作者 谢焰 陈敏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V-NP_1-NP_2是否具有意义,形成构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依据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分析其图式,发现V-NP_1-NP_2在英汉语中都包含两种不同,但彼此关联的意义:(1)若在V-NP_1-NP_2述宾... 为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V-NP_1-NP_2是否具有意义,形成构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依据动作链和心理互动理论分析其图式,发现V-NP_1-NP_2在英汉语中都包含两种不同,但彼此关联的意义:(1)若在V-NP_1-NP_2述宾构式中,受事为NP_2,则述语V的施事和NP_1之间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该构式的意义为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得NP_1(失去)领有NP_2;(2)若受事为NP_1,则述语V的施事和NP_1之间有直接的物理接触,该构式的意义为V的施事通过V的动作行为使NP_1领有结果 NP_2。这说明V-NP_1-NP_2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形成一个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p1-np2 述宾 动作链 心理互动理论
下载PDF
“NP_1+把+NP_2+VP+CP”构式的认知解读与翻译——以《红高粱家族》及其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沈达 胡杨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08-414,共7页
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以构式作为人类语言基本单位,为合理认识人类语言背后的认知表征及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立足于Goldberg构式语法框架,以《红高粱家族》为语料,对NP_1+把+NP_2+VP+CP构式进行认知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对照该... 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以构式作为人类语言基本单位,为合理认识人类语言背后的认知表征及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立足于Goldberg构式语法框架,以《红高粱家族》为语料,对NP_1+把+NP_2+VP+CP构式进行认知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对照该书英译本,进一步考察了译者英译该构式背后的认知表征,研究发现:句法上,该构式论元结构在"把"字影响下互相作用,对CP成分类型产生约束;语义上,准入该构式动词制约VP语义同时要求CP与之进行匹配;语用上,尽管CP对原型存在增补功能,但其对该构式语用功能影响甚微;基于该构式中论元结构凸显的语义焦点各异,译者分别通过凸显VP、PP、ADVP成分使译文最大程度地维持了该构式的句式结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1+把+np2+VP+CP” 语法 认知翻译 《红高粱家族》
下载PDF
基于HNC“V+了+NP_1+的+NP_2”结构的机器理解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升 阳西述 田祖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6,共5页
通过基于HNC的理解系统从词汇和语句两个层面对V+了+NP1+的+NP2结构进行分析,并获取相应信息,从而完成对结构的机器理解.
关键词 HNC理论 V+了+np1+的+np2 机器理解
下载PDF
关于“NP_1+VP+NP_3+给+NP_2”句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玲 沛如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本文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_1+VP +NP_3 +给 +NP_2 ”格式 ,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 ,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 ,由此 ,本文认为该格式包含了... 本文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_1+VP +NP_3 +给 +NP_2 ”格式 ,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 ,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 ,由此 ,本文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 ,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 ,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者显现出来 ,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语法 语义特征 扩展法 汉语 'np1+VP+VP3+给+np2'句
下载PDF
领属性“NP1的NP2”结构的组合理据——附论领事话题句及其谓语动词的语义类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税昌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年第2期65-70,共6页
领属性“NP1的NP2”结构的组合理据可以分为固有、配置、呈现、制作、拣选、经历和称呼等7种类型,其中各种类型还可以根据NP1和NP2的不同特征离析出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NP1的NP2”常常以整体充当“领属宾语”。受语用驱使,“领属... 领属性“NP1的NP2”结构的组合理据可以分为固有、配置、呈现、制作、拣选、经历和称呼等7种类型,其中各种类型还可以根据NP1和NP2的不同特征离析出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NP1的NP2”常常以整体充当“领属宾语”。受语用驱使,“领属宾语”的领事可以置于句首构成“领事话题句”,而领事话题和属事宾语之间不同的理据类型一定程度上规定了领事话题句中谓语动词的语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属性“np1np2 组合理据 领属宾语 领事话题句 动词语义类型
下载PDF
NP1+Vi+NP2句式的经验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如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97-102,共6页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理论对NP1+Vi+NP2句式进行分析,发现该句式主要出现在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中。该句式也是概念隐喻的一种表达形式,主要体现在名词化和动词化的隐喻上,有时会把物质过程隐喻为心理...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理论对NP1+Vi+NP2句式进行分析,发现该句式主要出现在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中。该句式也是概念隐喻的一种表达形式,主要体现在名词化和动词化的隐喻上,有时会把物质过程隐喻为心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1 +Vi+np2 经验意义 概念隐喻
下载PDF
现代汉语“NP_1的NP_2”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及其句法核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小烈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8-142,共5页
汉语语法学界对"NP1的NP2"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除表领有、属性两大类之外,部分NP1与NP2之间虽然在结构形式上表示领有关系,但并不能真正表示领有关系,造成该结构形义对应的失称,如"王刚的主席",... 汉语语法学界对"NP1的NP2"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除表领有、属性两大类之外,部分NP1与NP2之间虽然在结构形式上表示领有关系,但并不能真正表示领有关系,造成该结构形义对应的失称,如"王刚的主席",这类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可称之为"伪领属关系"。但在根据结构主义语法"向心结构理论"认定"NP1的NP2"结构的中心语时,却遇到这样的矛盾:可以用NP2指代前两类"NP1的NP2"结构,但不能指代表"伪领属关系"的"NP1的NP2"结构。问题的症结在于认定中心语时采用了句法、语义双重标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将句法和语义剥离开来。根据生成语法的短语结构理论,在"NP1的NP2"结构中,NP2是它的语义中心语,"的"是它的句法中心语,这一结构是一个标句词短语,整个结构具有的[+N]语类特征是由句法中心语"的"的语类特征所决定的,而并非N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法学 短语结理论 向心性 np1np2
下载PDF
汉语“NP_(1)+教+NP_(2)+VP”构式的语法化轨迹
13
作者 孟敬皓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1-98,共8页
文章结合构式语法理论,从语法化视角对汉语“NP_(1)+教+NP_(2)+VP”构式的语法化轨迹展开系统考察,探讨其“使役——被动”的演变机制,得出四点结论:“教”的施事(NP_(1))的意愿性、对动作或事件的操控程度随语法化过程的推移呈现降低趋... 文章结合构式语法理论,从语法化视角对汉语“NP_(1)+教+NP_(2)+VP”构式的语法化轨迹展开系统考察,探讨其“使役——被动”的演变机制,得出四点结论:“教”的施事(NP_(1))的意愿性、对动作或事件的操控程度随语法化过程的推移呈现降低趋势;唐代以前“教”字的语法化路径是“教授——指令——致使”,两次转变的动因分别是“教”词源义的分化及其施事的无生化;唐代是“教”字构式向被动句语法化的过渡阶段,表现为“教”的施事隐没,且VP受事话题化,并产生了非自愿容让义,而VP受事的话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即VP中动词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VP受事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近代汉语中“教”字句基本完成向被动结构的转换,这是由“教”的致使义和非自愿容让义发展而来的,体现为“教”的施事与VP受事的角色合并,以及后来NP_(1)和NP_(2)的同步无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_(1)+教+np_(2)+VP” 语法化 轨迹
下载PDF
“好你个NP”的构式化语境
14
作者 石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好你个NP”的核心构式义是说话人对“你”所具有的NP属性进行主观评价。评价构式的产生语境不仅与构件和构式互动整合而成的句法组合语境相关,还有构式“使成”语境和“促成”语境的作用。“好你个NP”的负面评价义是高度规约化的解读... “好你个NP”的核心构式义是说话人对“你”所具有的NP属性进行主观评价。评价构式的产生语境不仅与构件和构式互动整合而成的句法组合语境相关,还有构式“使成”语境和“促成”语境的作用。“好你个NP”的负面评价义是高度规约化的解读,主要由“好一个NP”和“你个NP”共同“截搭”使成。同时,“好你个NP”的评价功能呈现层级变化,这既和构式的“促成”语境有关,主要包括从陌生人类推到熟人社会关系语境,以及从单向性开启评价标记扩展到多位序列的会话语境;也和说话人的评价立场密切相关,包括说话人对人或事的事理立场和言听双方的社会关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你个np “使成”语境 “促成”语境 评价立场
下载PDF
三音节同项合并简缩构式的形成和构式化——兼谈2+1式并列加名构式的内部分类
15
作者 邢玉婷 郭伏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6,共8页
2+1式并列加名结构数量多且较为能产,通过构式形态学和构式化分析模型,可以厘清这些表层结构相同而实际语义关系有别的词语。按照生成途径可分为缩略造词和非缩略造词两大类,按照构式义又可分为合称和特指两种。依据理据性关联,可以构... 2+1式并列加名结构数量多且较为能产,通过构式形态学和构式化分析模型,可以厘清这些表层结构相同而实际语义关系有别的词语。按照生成途径可分为缩略造词和非缩略造词两大类,按照构式义又可分为合称和特指两种。依据理据性关联,可以构建出一个自下而上的构式承继网络。同项合并简缩构式由瞬时节点的合称义构式,经由基于使用的构式演变,发生了形式和语义的重新分析,逐渐形成特指义构式。从意义构建来看,功用角色对于合称义构式向特指义构式的转化起重要作用。同项合并简缩构式的构式化动因与机制,一是语境促使的类比作用,二是概念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并列加名 形态学 动因机制
下载PDF
互动视角下“作为NP,(S)VP”构式的身份构建与商议
16
作者 崔言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制作了重新论证,分析了该构式如何引介突显身份、明确身份和虚构身份。小句互动、乃至后续话语与“作为”构式互动层面,论述了交际事件中,“作为”小句不是单向地影响后续小句,而是与后续小句相互影响、彼此支撑,体现出交际双方就身份作出的协商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np (S)VP” 互动语法 语用身份 身份建与商议
下载PDF
荔浦方言的“NP_1NP_1未V_1,NP_2NP_2未V_2”句式
17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9-83,共5页
本文分四部分。前三个部分主要分析荔浦方言“NP1NP1未 V1,NP2 NP2 未 V2 ”这种特殊句式各部分的构成情况和组合规则 ,第四部分讨论了这种句式的语用价值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荔浦方言 np np 未V1 np2np2未V22”句 语用价值 句法 语法意义 西南官话桂柳片 汉语
下载PDF
情感评价构式“被(NP)X到”的探究
18
作者 陈晓萱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6期566-572,共7页
现代汉语中有被动形式“被(NP) X1到”,原本“被(NP) X1到”更侧重表被动,是典型的被动结构。伴随该格式的广泛运用,发展出了一种新构式“被(NP) X2到”,该构式整体结构与原形式保持一致,但在语义表达上存在差异,“被(NP) X2到”更侧重... 现代汉语中有被动形式“被(NP) X1到”,原本“被(NP) X1到”更侧重表被动,是典型的被动结构。伴随该格式的广泛运用,发展出了一种新构式“被(NP) X2到”,该构式整体结构与原形式保持一致,但在语义表达上存在差异,“被(NP) X2到”更侧重表达主体对触发物NP的主观感受、评价。在句法结构上,该构式X成分可以由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等多种成分充当,且该构式的主体和触发物NP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在语义表达上,该构式主要表达说话人主观认为某些人物或事物由于受到干扰与影响进而达到或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情状。由于常项“到”虚化为表行为状态域的结果终点,进一步强化了刺激反馈的感情色彩,使该构式表达出强烈的主体感受、评价意味,且进入该构式的变项X必须具有[+情感评价]类语义特征。该构式的形成离不开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与方言格式的渗透,并通过类推和“语言模因”等手段进一步发展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np)X到” 使用方 表达功效 形成历程 动因与机制
下载PDF
“在+NP_1+VP+NP_2”的结构歧义与消解
19
作者 杨同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5-20,共6页
研究“在 +NP1 +VP +NP2 ”这一结构四种不同的层次分析方法 ,总结不同层次中NP1 和NP2 的意义和表达形式 ,用 30余万字的语料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检验 。
关键词 "在+np1+VP+np2"结 歧义 消解 识别
下载PDF
“NP来”与“来NP”的区别特征和语法特征——兼论“NP_1来NP_2”句式
20
作者 余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3-77,共5页
从语法形式上看,"来NP"是由"NP来"易位形成。但"NP_1"和"NP_2"具有明显区别。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语用指向、语言成分、话语交际、动作属性等方面。"来1"和"来2"的语法特... 从语法形式上看,"来NP"是由"NP来"易位形成。但"NP_1"和"NP_2"具有明显区别。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语用指向、语言成分、话语交际、动作属性等方面。"来1"和"来2"的语法特征区别主要包括词义类型、虚词搭配、强调焦点、动作时态、语境义等方面。"来"的语义类型可以分为五类:位移义、存现义、互指义、领属义、焦点标记。"NP_1来NP_2"句式据此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np 区别特征 语法特征 np1np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