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羚牛IFN-γ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原核表达
1
作者 柳丽 姚宇航 +4 位作者 刘晨阳 张文涛 马俊杰 昝林森 成功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旨在研究羚牛γ干扰素(IFN-γ)基因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增强羚牛的免疫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RT-PCR方法克隆羚牛IFN-γ基因,并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将IFN-γ基因序列连入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 旨在研究羚牛γ干扰素(IFN-γ)基因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增强羚牛的免疫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RT-PCR方法克隆羚牛IFN-γ基因,并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将IFN-γ基因序列连入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羚牛IFN-γcDNA序列全长501 bp,编码166个氨基酸。蛋白高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存在13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并含有1个信号肽、1个低度复杂区、1个跨膜结构域及1个IFN-γ结构域,其中IFN-γ结构域位于胞外区。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绵羊、山羊、家牛、水牛、人、黑猩猩、小鼠、鸡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98.8%、97.2%、96.2%、75.8%、75.4%、64.1%、5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4%、99.4%、95.8%、95.8%、62.7%、62.7%、43.9%、33.5%。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羚牛与山羊、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重组IFN-γ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大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34 ku。通过密码子优化及不同浓度IPTG诱导表达等原核表达优化策略发现,密码子优化能促进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且最佳诱导浓度为0.9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IFN-Γ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IPTG诱导
下载PDF
炎性因子干扰素γ以焦亡途径影响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凋亡
2
作者 万玲玲 吴梦滢 +1 位作者 张宇骄 罗青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2-1428,共7页
背景:子宫螺旋动脉重铸的顺利进行是正常妊娠的必要条件之一,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此过程的重要细胞。干扰素γ与妊娠早期螺旋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丢失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干扰素γ通过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途径对血管... 背景:子宫螺旋动脉重铸的顺利进行是正常妊娠的必要条件之一,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此过程的重要细胞。干扰素γ与妊娠早期螺旋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丢失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干扰素γ通过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途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凋亡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干扰素γ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干扰素γ组采用10 ng/mL干扰素γ处理24 h。Transwell实验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荧光TUNE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qPCR检测NLRP3和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cleaved N-terminal GSDM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γ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及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γ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NLRP3和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γ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NLRP3、caspase-1、cleaved N-terminal GSDM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干扰素γ可能通过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途径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焦亡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中药治疗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热的炎症信号通路
3
作者 方雨婷 彭宏 庞玉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68-4575,共8页
背景:术后发热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病机,患者术后体温易反复,病程较久,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目的:综述总结炎症信号通路和术后发热的关联及中药防治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发热的机... 背景:术后发热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病机,患者术后体温易反复,病程较久,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目的:综述总结炎症信号通路和术后发热的关联及中药防治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后发热的机制,为研究术后发热继续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6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录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中药,术后发热,炎症,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Notch信号通路”;英文检索词为“medicinal herb,postoperative fever,inflammation,interleukin-1,interleukin-6,interleukin-8,γ-interferon,tumor necrosis factor,Prostaglandin E2,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nuclear factor-κB,toll-like receptor,janus kinases/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notch signaling pathway”。阅读文章剔除研究内容不相关、质量差的文献,纳入10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手术造成软组织创伤促使机体释放炎症因子,促炎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心,促使发热;(2)术后切口内出血及渗液等的吸收,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蛋白分解产物后,产生内生致热原(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导致发热;(3)细胞因子通过炎症信号通路发挥致炎作用,促使发热;(4)中药或中药复方可以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发挥抗炎解热作用防治术后发热;目前中药作用机制尚无定论,应深入研究阐明中医药防治术后发热的相关信号通路,运用现代技术把细胞分子技术与中医药药理作用机制联系起来,以便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5)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术后发热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明确不同证型应用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提取物和中药汤剂的靶点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腰椎椎体间融合 术后发热 炎症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结核感染人群CD4+记忆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
4
作者 全斌 王妮 张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CD4^(+)记忆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在不同结核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组(LTBI组)、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组(PTB组)]的表达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 目的:研究CD4^(+)记忆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在不同结核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组(LTBI组)、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组(PTB组)]的表达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1)CD4^(+)T淋巴细胞:对照组以CD4^(+)Tn为主,占比(44.65±8.23)%,其CD4^(+)Tcm的占比要低于PTB组和LTBI组,CD4^(+)Tem的占比低于PTB组(均P<0.05),CD4^(+)Tcm在三组间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而LTBI组和对照组间的CD4^(+)Te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浆IFN-γ在三组间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LTBI组和对照组间的IL-17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PTB组在有效抗结核后CD4^(+)Tcm比例增高,CD4^(+)Tem降低,炎症因子(IL-17、IFN-γ)表达水平减少(均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人体后不同阶段的外周血CD4^(+)记忆T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不同;检测CD4^(+)Tcm、CD4^(+)Tem、IL-17和IFN-γ不仅可作为MTB感染人群初步筛查的实验指标,还有助于活动性PTB抗结核疗效的评估,CD4^(+)Tcm和IFN-γ有望作为PTB、LTBI患者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潜伏感染 记忆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干扰素-Γ
下载PDF
Tuning support morphology to control alloy over PtCo/γ-Al_(2)O_(3)for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5
作者 SONG Lichuan ZHONG Liding +3 位作者 SHEN Jia LOU Yake GUO Yun WANG Li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CO-PROX)reaction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trace amounts of CO from the fuel H2.Pt-based catalys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COPROX,with their activity influen...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CO-PROX)reaction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trace amounts of CO from the fuel H2.Pt-based catalys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COPROX,with their activity influenced by the morphology of the support.Hydrothermal synthesis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γ-Al_(2)O_(3):flower-likeγ-Al_(2)O_(3)(f)exposing(110)crystal faces,sheet-likeγ-Al_(2)O_(3)(s)revealing(100)crystal faces,and rod-likeγ-Al_(2)O_(3)(r)displaying(111)crystal faces,followed by loading PtCo nanoparticles.The exposed crystal faces of the support impact the alloying degree of the PtCo nanoparticles,and an increase in the alloying degree correlates with enhanced catalyst reactivity.Pt3Co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nγ-Al_(2)O_(3)(f)exposing(110)crystal faces,and PtCo/γ-Al_(2)O_(3)(f)show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CO-PROX reaction,achieving 100%CO conversion across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of 50−225°C.In contrast,only partial alloying of PtCo was observed onγ-Al_(2)O_(3)(s).Furthermore,no alloying between Pt and Co occurred in PtCo/γ-Al_(2)O_(3)(r),resulting in a reaction rate at 50°C that was merely 11%of that of PtCo/γ-Al_(2)O_(3)(f).The formation of Pt3Co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led to a more oxidized state of Pt,which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the adsorption of CO on Pt and augmented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o catalysts γ-Al_(2)O_(3) support morphology CO-PROX
下载PDF
防风通圣颗粒对慢性荨麻疹小鼠肠道菌群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孔婧闻 韩惜惜 +2 位作者 陈煜 韦禹岐 魏超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26-32,38,共8页
目的探讨防风通圣颗粒对慢性荨麻疹(CU)小鼠模型过敏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雄性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西替利嗪组、防风通圣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构建CU小鼠模型,... 目的探讨防风通圣颗粒对慢性荨麻疹(CU)小鼠模型过敏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BALB/c雄性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西替利嗪组、防风通圣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构建CU小鼠模型,干预治疗21 d,进行小鼠过敏反应强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小鼠血清中IL-17、IFN-γ水平;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过敏反应评分显著上升(P<0.01)。模型组CU小鼠血清中IL-17、IFN-γ水平均升高,其中IFN-γ显著升高(P<0.01)。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干预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物种组成及LEfSe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防风通圣颗粒高剂量组无色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ε变形菌纲、弯曲杆菌目、螺旋杆菌科相对丰度降低;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各组小鼠肠道菌群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有关。结论防风通圣颗粒可以显著降低CU小鼠过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IFN-γ表达、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并改善其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肠道菌群 防风通圣颗粒 IL-17 IFN-Γ
下载PDF
富含γ-氨基丁酸红小豆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姜秀杰 许庆鹏 +5 位作者 张家瑜 李莹 王杰 迟晓星 曹冬梅 张东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158,共8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的健康问题。豆类为基础的饮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T2DM发生及发展。为了研究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红小豆的健康效应,该研究...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的健康问题。豆类为基础的饮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T2DM发生及发展。为了研究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红小豆的健康效应,该研究构建T2DM模型,对富含GABA红小豆膳食干预的小鼠糖脂代谢水平、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富含GABA红小豆组(TF3)对抵抗超重具有一定效果,且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P<0.05),恢复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轻胰岛素抵抗。与M组相比,各处理组不同程度降低T2DM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和肌酐水平,其中TF3及阳性对照组平衡血糖及调节T2DM小鼠肝肾损伤效果更好,同时可缓解高脂饮食造成的肝脏、胰腺和盲肠组织病理性损伤。表明富含GABA红小豆膳食可改善T2DM小鼠糖脂代谢水平,并可缓解肝脏、胰腺和盲肠组织病理性损伤。该研究为富含GABA功能食品研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Γ-氨基丁酸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基于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通路探讨“长强”配“太溪”穴电针治疗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锦韬 李爱武 +6 位作者 刘钊汝 宫凤英 张强 李永春 黄荣铝 吕英 成云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3期2357-2362,共6页
目的:探讨“长强”配“太溪”穴电针治疗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仔鼠的靶向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已成功受孕SD大鼠10只,分为造模组和非造模组,每组5只,造模组大鼠给予丙戊酸钠600 mg/kg灌胃造模,非造模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将造模组大鼠... 目的:探讨“长强”配“太溪”穴电针治疗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仔鼠的靶向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已成功受孕SD大鼠10只,分为造模组和非造模组,每组5只,造模组大鼠给予丙戊酸钠600 mg/kg灌胃造模,非造模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将造模组大鼠所产36只仔鼠随机分为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随机选取非造模组仔鼠所产的仔鼠12只作为对照组。电针穴位组仔鼠在出生第24天即开始电针长强和太溪穴位。电针非经非穴组避开经络和穴位针刺。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所有仔鼠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仔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断头处死留取海马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仔鼠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m 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仔鼠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和微白蛋白(PV)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经干预后,电针穴位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高于模型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经干预后,与模型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逃避潜伏期缩短,而穿越次数增加,平台停留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仔鼠Glu、GABA、海马GABAAR m RNA、β-catenin和PV相对表达水平降低,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长强和太溪穴可有效改善自闭症仔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靶向调控自闭症神经发育障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通过促进GABA神经通路的兴奋-抑制平衡,同时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Γ-氨基丁酸 长强穴 太溪穴 针刺
下载PDF
一种富含γ-聚谷氨酸的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晓飞 赵俊强 +5 位作者 张立恒 李珊珊 乔雪瑶 刁文涛 王佰涛 刘德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0,共7页
为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富含γ-PGA的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71周龄的京红3号蛋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组分别... 为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富含γ-PGA的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71周龄的京红3号蛋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组分别添加0.5%、2%和8%富含γ-PGA的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平均蛋重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破损+畸形蛋率下降,其中Ⅰ组较对照组下降52.6%(P<0.01);(2)各试验组的蛋黄颜色和蛋壳强度有增加趋势(P>0.05),Ⅰ组蛋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降低41.5%(P<0.01);(3)各试验组总蛋白、球蛋白和磷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血清中钙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16.5%、22.9%(P<0.05),Ⅰ、Ⅱ、Ⅲ组葡萄糖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6.6%、19.1%和17.4%(P<0.01),尿酸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4)各试验组蛋鸡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HDL-C含量升高,其中Ⅰ组T-CHO和TG分别下降34.4%和30.9%(P<0.05),Ⅰ、Ⅱ组HDL-C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5.13倍和9.31倍(P<0.05)。由此可见,产蛋后期蛋鸡的饲粮中加入适量的富含γ-PGA发酵饲料,可以增加平均蛋重、蛋黄颜色、蛋壳强度及血清中的磷含量,降低破损+畸形蛋率、蛋黄丙二醛和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控制蛋鸡血清脂代谢,使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维持在正常水平。因此,富含γ-PGA的发酵饲料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蛋鸡的潜力,且0.5%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PGA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脂代谢
下载PDF
基于全站仪定位的辐射场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原 刘立业 +6 位作者 李华 刘学刚 程锦锋 王晓龙 龙泽宇 李会 陈凌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2,共7页
在核设施检修或退役中,往往需要对现场的辐射剂量场进行测量。传统的剂量率仪不支持空间坐标测量,需要额外的坐标测量工具,且剂量测量和坐标测量不同步,使得测量效率受到限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定位的测量方法,可同时测... 在核设施检修或退役中,往往需要对现场的辐射剂量场进行测量。传统的剂量率仪不支持空间坐标测量,需要额外的坐标测量工具,且剂量测量和坐标测量不同步,使得测量效率受到限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定位的测量方法,可同时测量剂量率和对应的空间坐标,定位精度为mm级,研制了测量系统样机。使用样机对某个水泥固化放射性废物桶进行了测试实验,与蒙特卡罗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测量值与模拟值的相对偏差遵循正态分布,平均偏差为12.8%,标准偏差为9.37%,数量大约占96%的测量点位的相对偏差在[-30%,5%]的范围内,体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对某核设施厂房的另外两个较为复杂的场景进行辐射场测量,使用对数变换普通克里金方法对离散的测量点进行辐射场插值计算,三维辐射场重构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可控制在50%左右。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全站仪的辐射场测量系统可对现场的三维辐射场进行重构,精度可以满足三维辐射场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场测量 三维辐射场重构 全站仪定位 辐射防护最优化
下载PDF
百日咳患儿血清IFN-γ、IL-5水平及其与免疫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梅 匡诗琪 +2 位作者 曾美玲 唐绘卓 贺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43-2247,共5页
目的探讨百日咳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及其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300例百日咳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不同免疫状态分为未免疫组、部分免疫组和完全... 目的探讨百日咳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及其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300例百日咳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不同免疫状态分为未免疫组、部分免疫组和完全免疫组。比较3组患儿入院时血清IFN-γ、IL-5水平,并根据患儿年龄及完全免疫患儿接种时长进行分组,观察不同分组状况下患儿血清IFN-γ、IL-5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百日咳患儿血清IFN-γ、IL-5水平及其与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完全免疫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未免疫组和部分免疫组,血清IL-5水平低于未免疫组和部分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免疫组患儿IFN-γ水平高于未免疫组,血清IL-5水平低于未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IL-5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受试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后,与完全免疫患儿比较,部分免疫患儿和未免疫患儿血清IFN-γ每增加一个单位,认为百日咳患儿免疫功能下降风险增加0.886倍(95%CI:0.836~0.938);部分免疫患儿和未免疫患儿血清IL-5每增加一个单位,认为百日咳患儿免疫功能下降风险增加1.255倍(95%CI:0.161~1.357);完全免疫状态下不同接种时长患儿血清IFN-γ、IL-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免疫状态的百日咳患儿血清IFN-γ、IL-5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二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患儿的免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免疫状态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5 痉挛样咳嗽期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通过调控自噬对结肠癌细胞起保护作用
12
作者 叶青 陈金湖 +4 位作者 刘声源 李阳明 黄丽洁 许扬梅 黄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2-1621,共10页
目的:研究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针对稳定表达γ-synuclein siRNA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空载体HCT116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γ-synuclein下游差异基... 目的:研究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针对稳定表达γ-synuclein siRNA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空载体HCT116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γ-synuclein下游差异基因,找到可能的自噬及凋亡相关分子。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模拟内质网应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γ-synuclein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和ATG7]及凋亡相关蛋白{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吖啶橙染色的酸性囊泡细胞器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LC3,检测人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自噬、凋亡及活力的变化。分别采用γ-synuclein siRN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抑制剂PD98059、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剂SP600125和JNK激活剂anisomycin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γ-synuclein及ERK和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伴随的HCT116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变化,研究γ-synuclein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结果:TG模拟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主要发生在早期(0~24 h),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晚期(36~48 h)。内质网应激上调γ-synuclein的表达,并伴有自噬的增强。γ-synuclein早期(0~24 h)通过激活ERK和JNK通路促进自噬,晚期(36~48 h)通过抑制JNK通路抑制凋亡,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γ-synuclein可能在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自噬和凋亡之间的过渡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在内质网应激环境下,γ-synuclein通过调控ERK和JNK信号通路来促进自噬、抑制凋亡,发挥针对结肠癌细胞的保护作用,这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突触核蛋白 结肠癌 内质网应激 自噬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R17-92簇在痛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冯丹 姜蓉琼 +5 位作者 杨桂钊 张惠 王丹 刘静 余成秀 袁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I0016,I0017,共9页
目的:探讨miR17-92簇各成员在痛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预测其可能靶点及作用通路,评估其在痛风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7例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患者22例... 目的:探讨miR17-92簇各成员在痛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预测其可能靶点及作用通路,评估其在痛风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7例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患者22例,间歇期痛风(IG)患者45例,对照组选取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HC)。RT-qPCR检测miR17-92簇、IFN-γ、IL-10及JAK-STAT通路部分成员表达,收集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miR17、miR18a、miR19a、miR20a、miR19b在AG、IG、HC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753,P<0.05;H=6.338,P<0.05;H=6.523,P<0.05;H=9.061,P<0.05;H=9.729,P<0.01)。JAK3、STAT2在AG、IG、HC三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349,P<0.01;H=14.801,P<0.01)。IFN-γ在三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34,P<0.05)。AG患者miR18a表达与IBIL、Crea、MO、HGB呈负相关,miR19a表达与TC、UA、HGB呈负相关,miR20a表达与Crea呈负相关,miR19b表达与UA、HGB呈负相关。IG患者miR17表达与IBIL、WBC、LY、MO均呈负相关,miR18a表达与ALP呈正相关,miR19a表达与TC、UA呈负相关,miR20a表达与ADA、UA呈负相关。结论:miR17-92簇可能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调控痛风发生发展、参与痛风临床生理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miR17-92簇 JAK-STAT通路 JAK3 STAT2 IFN-Γ
下载PDF
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富集γ⁃氨基丁酸的影响
14
作者 黄振勇 淡明 +3 位作者 韦馨平 周主贵 梁晓君 张娥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97-103,共7页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中胁迫温度为-7℃、胁迫时间为5 h、发芽温度为35℃、发芽时间为18 h时,藜麦萌发后GABA含量可达1.71 mg/g,对发芽藜麦进行乳酸菌发酵,在接种量为2.0%、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8 h时,发酵后藜麦GABA含量可达2.45 mg/g。研究表明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提高藜麦GAB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低温胁迫 发芽 乳酸菌发酵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小鼠白癜风疾病模型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15
作者 曾令娥 李林英 +3 位作者 王世全 李海涛 王俊亚 赵艳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比较氢醌乳膏和莫诺苯宗乳膏诱导野生型C57BL/6J小鼠产生白癜风样表型的作用,构建组织病理学相似度高、脱色效果持久稳定且成本低、易操作的白癜风样小鼠模型,为选择白癜风疾病动物模型以研究人类白癜风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 目的比较氢醌乳膏和莫诺苯宗乳膏诱导野生型C57BL/6J小鼠产生白癜风样表型的作用,构建组织病理学相似度高、脱色效果持久稳定且成本低、易操作的白癜风样小鼠模型,为选择白癜风疾病动物模型以研究人类白癜风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效果、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3组小鼠于背部相同部位去毛后,对照组涂抹乳膏基质,莫诺苯宗组涂抹40%莫诺苯宗乳膏,氢醌组涂抹2.5%氢醌乳膏,均1次/d,建模周期为50 d。肉眼观察造模部位皮肤变化;建模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病变部位皮肤组织,进行酪氨酸酶(TYR)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TYR、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莫诺苯宗组和氢醌组小鼠均出现明显皮肤脱色,TYR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莫诺苯宗组和氢醌组小鼠血清TY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莫诺苯宗组和氢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氢醌组小鼠血清IFN-γ、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莫诺苯宗组(P均<0.05),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诺苯宗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IFN-γ、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5%氢醌乳膏和40%莫诺苯宗乳膏涂抹法均可成功建立野生型C57BL/6J小鼠白癜风模型,其中2.5%氢醌乳膏更易诱导建立白癜风表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氢醌 莫诺苯宗 C57BL/6J小鼠 干扰素-Γ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结合VC、烟酰胺对卤驴肉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
16
作者 赵志磊 李昊轩 +2 位作者 牛晓颖 陈萌 庞艳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7-203,共7页
利用离子色谱探究γ射线辐照剂量、VC含量、烟酰胺含量对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亚硝酸盐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γ射线辐照后卤驴肉中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能够有效降解亚硝酸盐水溶液... 利用离子色谱探究γ射线辐照剂量、VC含量、烟酰胺含量对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亚硝酸盐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γ射线辐照后卤驴肉中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能够有效降解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的亚硝酸盐,VC对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的亚硝酸盐辐照降解具有协同作用,烟酰胺对水溶液中的亚硝酸盐辐照降解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卤驴肉中亚硝酸盐辐照降解有协同作用;水溶液中的亚硝酸根离子经辐照后转化为硝酸根离子;卤驴肉经8、10 kGy辐照后己醛、庚醛含量增加,有异味感。本研究为γ射线辐照降解卤驴肉中的亚硝酸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辐照 亚硝酸盐 挥发性化合物 卤驴肉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效果及对IFN-γIL-4和TGF-β的影响
17
作者 荆婧 杜冉 +1 位作者 邓文静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5—2023-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MG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2组各48例。对...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5—2023-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MG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比较2组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MG-ADL)、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体系(QMGS评分)、生化指标水平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MG-ADL评分观察组(2.95±0.79)低于对照组(4.59±1.12,P<0.05),QMGS评分观察组(8.51±1.69)低于对照组(12.69±2.24,P<0.05),2组干预后日常生活及肌力均得到提高,疲劳耐受性增强,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组干预后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干预后观察组IFN-γ水平(43.96±3.18)低于对照组(52.58±3.63,P<0.05),观察组IL-4水平(36.89±6.39)高于对照组(31.11±6.42,P<0.05),观察组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41.43±3.9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42%)较对照组(6.2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MG患者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MG-ADL及QMGS评分,改善生化指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他克莫司 激素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转化生长因子-Β 安全性
下载PDF
苯唑卡因麻醉对鲢肝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罗相忠 梁宏伟 +4 位作者 李晓晖 周同 张春燕 邹桂伟 崔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实验方法是将鲢放入不同浓度的苯唑卡因溶液中麻醉,确定合适的麻醉浓度,并测定此浓度下鲢肝脏和肾脏中总SOD和CAT活力的变化,以及IL-10、TNF-α、INF-γ、IgM等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唑卡因麻醉鲢的合适浓度为28 mg/L。与对照组相比,鲢肝脏中的IL-10基因表达量在麻醉12 h和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TNF-α基因表达量在复苏1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INF-γ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6、9、24 h及复苏3 h和6 h实验组中显著变化;IgM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9、12、18、24 h及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肾脏中的IL-10、TNF-α和INF-γ基因表达量在鲢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显著下降;IgM基因表达量在鲢复苏3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肝脏和肾脏中的T-SOD活力及CAT活力在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有显著变化。在鲢肝脏和肾脏中,T-SOD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鲢肝脏中CAT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鲢肾脏中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苯唑卡因对鲢不同组织酶活反应的特异性。本项研究为鲢麻醉运输、麻醉时鲢肝肾组织抗氧化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苯唑卡因 酶活 IL-10 TNF-α INF-Γ IGM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越鞠丸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9
作者 金志兴 赵静 +2 位作者 朱殿明 朱丽萍 龙彬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探究奥氮平联合越鞠丸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P300测试结果、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8)。对照... 目的:探究奥氮平联合越鞠丸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P300测试结果、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奥氮平+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予以奥氮平+越鞠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阴性症状临床评估访谈手册(CAIN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不良反应量表评分(TESS)、P300测试结果及血清GABA、Glu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AINS总分及MA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GAB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lu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TES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奥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基础上加用越鞠丸可明显改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300波幅、缩短P300潜伏期、调节GABA及Glu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越鞠丸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P300测试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IL-2联合检测在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
作者 许静 王伟 李团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双因子联合检测在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呼吸科住院患者91例,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45例(肺...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双因子联合检测在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呼吸科住院患者91例,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45例(肺结核组)和细菌性肺炎患者46例(肺炎组),均进行双因子联合检测,比对分析双因子联合检测与C反应蛋白(CRP)对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的效果。结果使用双因子联合检测对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4.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8(95%CI:0.870~0.986),与CRP的鉴别诊断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在鉴别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细菌性肺炎 IFN-Γ IL-2 联合检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