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太湖鲂鲌冬片鱼种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孙丽慧 李倩 +2 位作者 姜建湖 郭建林 陈建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5-1232,共8页
为优化太湖鲂鲌配合饲料配方,设计3个饲料蛋白水平(36%、39%和42%)和3个脂肪水平(6%、8%和10%)的3×3因子实验,配制9种实验饲料(P36L6、P36L8、P36L10、P39L6、P39L8、P39L10、P42L6、P42L8和P42L10),分别饲喂9组3重复平均体重为8.5... 为优化太湖鲂鲌配合饲料配方,设计3个饲料蛋白水平(36%、39%和42%)和3个脂肪水平(6%、8%和10%)的3×3因子实验,配制9种实验饲料(P36L6、P36L8、P36L10、P39L6、P39L8、P39L10、P42L6、P42L8和P42L10),分别饲喂9组3重复平均体重为8.59 g的太湖鲂鲌冬片鱼种60d,以探讨饲料中不同含量的蛋白和脂肪对太湖鲂鲌冬片鱼种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肠道消化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鱼摄食蛋白水平为39%和42%的6种饲料(P39L6、P39L8、P39L10、P42L6、P42L8和P42L10)后,其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体增重率均比摄饲料蛋白水平为36%的3种饲料(P36L6、P36L8和P36L10)的实验组要高(P<0.05),而饲料系数则较低;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时,饲料脂肪水平变化对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影响;摄食蛋白质水平为39%饲料的3个实验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均高于饲料蛋白为36%的3个实验组。饲料同一脂肪水平时,饲料蛋白水平从39%提高到42%对蛋白质沉积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脏体指数(VSI)与饲料脂肪水平(L)呈正相关(VSI=0.223L+4.611,R=0.746,P=0.000);全鱼粗脂肪随饲料蛋白的升高而降低,但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摄食3种低脂肪水平(6%)的饲料(P36L6、P39L6和P42L6)的太湖鲂鲌肌肉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摄食其他6种脂肪水平较高(8%和10%)饲料组;摄食3种蛋白水平为36%的饲料(P36L6、P36L8和P36L10)后,太湖鲂鲌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蛋白水平39%和42%的饲料组;太湖鲂鲌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不受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能使实验鱼获得良好生长和饲料利用的适宜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9%和6%。过低的饲料蛋白水平和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易导致鱼体脂肪积累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脂肪水平 生长 体成分 肠道消化酶 太湖鲂鲌冬片鱼种
下载PDF
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政 刘翠 +5 位作者 刘昊昆 朱晓鸣 韩冬 杨云霞 金俊琰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料(C)、亚硒酸钠添加饲料(S1和S2)、酵母硒添加饲料(Y1和Y2)和富硒螺旋藻添加饲料(P1和P2)。使用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7.82±0.12)g的杂交鲟幼鱼,养殖62d。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全鱼和肝脏硒含量(P<0.05),但对肌肉和脊椎骨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酵母硒和富硒藻螺旋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全鱼、肝脏、肌肉及脊椎骨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添加组的血浆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水平硒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硒添加组(P<0.05)。亚硒酸钠组肌肉硒含量与全鱼硒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硒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血浆GSH-Px活性与肌肉、脊椎骨和肝脏硒含量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高水平硒添加可以提高全鱼及肝脏硒含量,不同类型硒在鱼体的蓄积模式不一致,高水平的有机硒(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比无机硒(亚硒酸钠)更易在肌肉和脊椎骨中蓄积;高水平硒添加可显著提高杂交鲟抗氧化能力,不同硒源对杂交鲟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抗氧化能力 硒蓄积 杂交鲟
下载PDF
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游泳行为对比分析研究
3
作者 刘铠源 段勇杰 +5 位作者 程浩 吕俊贤 谢婷 李娟 关长涛 贾玉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5,共11页
水流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三种深远海适养鱼类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和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的游泳行为变化规律,以期为深... 水流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三种深远海适养鱼类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和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的游泳行为变化规律,以期为深远海养殖科学放养和大型养殖设施精准选址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同一规格[(250.00±14.00)g]的三种适养鱼类为研究对象,利用鱼类游泳行为检测装置,在(24.00±1.08)℃条件下,观察分析三种鱼类的摆尾频率(TBF)、摆尾幅度(TBA)、运动步长(SL)和摆尾时间百分比。结果发现,许氏平鮋的TBF最大,SL最小;云龙石斑鱼的TBA最小;斑石鲷的摆尾时间百分比最大;且三种鱼类的TBF和SL在1~5 BL/s流速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3和5 BL/s流速下摆尾时间百分比和2~4 BL/s流速TB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鱼类的TBF、TBA和SL同流速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摆尾时间百分比均随着流速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斑石鲷和云龙石斑鱼在1~4 BL/s流速下的TBF、TBA、SL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许氏平鮋在3~4 BL/s流速下三种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三种鱼类的摆尾时间百分比与其他指标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三种鱼类伴随着流速增加,其游泳行为指标皆呈现显著规律性变化,许氏平鮋TBF、TBA和SL之间只在高流速呈现显著相关性,预示相较于斑石鲷和云龙石斑鱼,其采取了不同于其他两种鱼类的游泳行为策略来应对低流速的水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石鲷 云龙石斑鱼 许氏平鮋 摆尾频率 摆尾幅度 运动步长 摆尾时间百分比
下载PDF
两种重要经济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的比较分析
4
作者 杜倩平 谢广婷 +3 位作者 钟仲轩 张明清 吴锦辉 舒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4,共12页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斜带石斑鱼中以变形菌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为主。(2)在属水平,虎龙杂交斑和斜带石斑鱼肠道中均含有高丰度的弧菌属(Vibrio)。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是斜带石斑鱼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而虎龙杂交斑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为棒状杆菌属1(Corynebacterium 1)、变形杆菌属(Prote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类香菌属(Myroides)。(3)网络分析显示,变形菌门在两种石斑鱼肠道中均占主导地位。(4)功能预测表明,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抗坏血酸与糖醛酸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显著高于斜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在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和链霉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双酚降解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相关途径中显著富集。研究结果有望加深对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选择合适的石斑鱼养殖品种,提高石斑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肠道微生物 物种特异性 代谢功能
下载PDF
具有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的YOLOv8血鹦鹉目标检测与追踪方法
5
作者 李鹏龙 张胜茂 +3 位作者 沈烈 樊伟 顾家辉 邹国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6,共9页
为了检测观赏鱼类的行为及其健康状况,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的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目标检测模型YOLOv8n-BiFormer,该方法在YOLOv8n模型基础上添加了双层路由注意力以减少计算量和内存... 为了检测观赏鱼类的行为及其健康状况,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的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目标检测模型YOLOv8n-BiFormer,该方法在YOLOv8n模型基础上添加了双层路由注意力以减少计算量和内存,添加了新的视觉通用变换器BiFormer以提升计算效率,并采用ByteTrack算法追踪血鹦鹉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使用YOLOv8n-BiFormer模型对血鹦鹉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9.2%,召回率为93.7%,平均精度均值(mAP@0.5)为99.1%,相较于YOLOv8n模型分别提升了0.8%、1.4%、1.0%;使用该模型对水族箱中的慈鲷(Chindongo demasoni)进行检测追踪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慈鲷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7.0%,召回率为93.4%,平均精度均值为96.5%,相较于YOLOv8n模型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分别提升了1.8%和1.9%。研究表明,本文中设计的YOLOv8n-BiFormer模型具有通用性,在检测和追踪血鹦鹉和慈鲷目标方面均表现优异,消耗的计算资源较少,可部署在水族箱监控系统中,为观赏鱼信息记录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 慈鲷 YOLOv8模型 检测追踪 ByteTrack算法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6
作者 黄达 张和森 +3 位作者 刘敏 张宇雷 顾川川 高倩倩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了2路水处理环路,集成构建了育苗池双排水、竖流沉淀、移动床生物过滤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使用该育苗系统开展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育苗试验,重点考虑溶氧、pH和氨氮3个水质指标及全长、体质量和出苗率3个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仔稚鱼生长情况良好,平均全长(75.1±0.55)mm,平均体质量(9.2±0.42)g,出苗率16.28%。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温度26.8~27.7℃,溶氧6.6~7.2 mg/L,pH平均为8.31、总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183±0.191)mg/L,水质情况良好。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单茬利润1.86万元,年利润5.58万元(按1年3茬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可为工厂化循环水育苗系统应用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物质平衡 水处理设备 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7
作者 王奎渊 黄建盛 +3 位作者 李豫 温震威 马骞 陈刚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E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按照0.8%(EGⅠ)、1.2%(EGⅡ)、1.6%(EGⅢ)、2.0%(EGⅣ)的比例添加亿菌优(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含量比2∶1)进行养殖.养殖8周后,分析各组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显示:(1)E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与CG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EGⅡ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EGⅢ组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EGⅣ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G组(P<0.05);(3)杂交石斑鱼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添加乳杆菌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GⅢ组肠道淀粉酶含量最高(P<0.05),其他消化酶活性在EG组与C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EGⅢ组杂交石斑鱼肠道菌群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饲料中复合添加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对于杂交石斑鱼血清中部分与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等均有显著影响,可丰富和优化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乳杆菌 生长性能 消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金虎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8
作者 陈春秀 尚晓迪 +3 位作者 马超 王群山 于燕光 贾磊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研究金虎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tukula(♂)]不同生长阶段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测定了8、11、14月龄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高(X_(4))、体宽(X_(5))、尾柄高(X_(6))、眼径(X_... 为研究金虎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tukula(♂)]不同生长阶段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测定了8、11、14月龄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高(X_(4))、体宽(X_(5))、尾柄高(X_(6))、眼径(X_(7))、眼后头长(X_(8))等形态性状,并对不同月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月龄杂交后代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_(8月龄)=-188.404+13.099X_(3)+20.491X_(5);Y_(11月龄)=-864.627+54.416X_(5)+54.206X_(6);Y_(14月龄)=-837.373+33.211X_(3)+55.331X_(4);金虎斑鱼不同月龄的形态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除14月龄头长、眼径、眼后头长外,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8月龄和11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质量因子,14月龄第一主成分指向增长、增质量和体高因子,3个月龄第二主成分还是以增高、增长和增质量因子为主;8月龄和11月龄体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0.336、0.361),14月龄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608),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综上,金虎斑鱼在3个月龄阶段均以增长、增质量为主,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估算不同月龄金虎斑鱼的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虎斑鱼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杉虎斑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谢瑞涛 刘敏 +4 位作者 王卓铎 黄建盛 陈刚 吴旭干 张海涛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11-321,共11页
【目的】为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杉虎斑(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olyphekadion♂)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5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86%(L1... 【目的】为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杉虎斑(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olyphekadion♂)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5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86%(L1)、7.74%(L2)、9.72%(L3)、11.74%(L4)、13.68%(L5)的等氮饲料,并选用初始平均体质量为7.16 g左右的杉虎斑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开展为期56 d的投喂实验。【结果】1)当饲料脂肪水平为9.72%~11.74%时,杉虎斑幼鱼生长性能最佳,增重率和肥满度显著最高,饲料系数显著最低(P<0.05)。2)饲料脂肪水平对杉虎斑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全鱼粗蛋白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3)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4)当饲料脂肪水平从5.86%上升到9.72%时,杉虎斑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性均逐渐升高;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9.72%时,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74%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开始降低。5)分别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二次多项式分析,得出杉虎斑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77%和10.39%。【结论】本研究条件下,杉虎斑幼鱼饲料中脂肪的建议添加量为9.77%~10.39%。【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杉虎斑幼鱼精准、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虎斑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体成分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免疫反应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10
作者 李培佳 陈冰 +5 位作者 李敏 彭凯 胡俊茹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81,共13页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1.34%(低,LC组)、27.45%(高,HC组)和27.38%(添加Arg,Arg组)的3种实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显示,与低碳水化合物饲料(LC组)相比,高碳水化合物饲料(HC组)显著降低杂交鳢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DR),饲料系数(FCR)提高,精氨酸组(Arg组)的添加显著降低了FCR,显著提高了WGR、SGR、PDR、全鱼粗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与LC组相比,HC组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肝脏POD、GSH-Px活性、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氧化应激和肝脏炎症提示,喂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杂交鳢患有肝脏疾病。饲喂添加Arg的饲料可以通过减少MDA的含量和增强T-AOC、POD、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与HC组饲料相比,饲喂添加Arg饲料的杂交鳢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抗炎因子TGF-β、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量显著升高,提示饲料补充Arg后肝脏炎症反应得到缓解。研究表明,Arg通过上调肝脏胰岛素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丙酮酸激酶(PK)的表达来促进胰岛素的产生和糖原分解,从而调节鱼类的肝糖代谢。综上,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可诱发杂交鳢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补充Arg可增强抗氧化活性,缓解炎症,促进葡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精氨酸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不同氧气含量条件下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米红波 张婷 +3 位作者 鹿悦 陈敬鑫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究氧气含量对无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包装内不同氧气体积分数(60%、80%、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低温无水保活前、保活期间(0、3、6、9、12 h)和复水12 h后生理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并建立了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氧气体积分数为99%时,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质量浓度随保活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分别为(0.86±0.01)mg/mL和(3034.21±14.84)ng/L,肌肉弹性由0.79±0.07下降到0.50±0.01,黏聚性由0.61±0.01下降到0.51±0.00。当氧气体积分数为60%时,石斑鱼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肌酐质量浓度在保活期间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肌肉糖原质量比由(1.47±0.02)mg/g下降到(0.71±0.02)mg/g,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乳酸。相比之下,氧气体积分数为80%时的石斑鱼处于相对较低的应激水平,因此,可以更积极地适应低温无水环境。建立了以血浆葡萄糖、肌肉糖原、弹性、黏聚性为石斑鱼健康品质关键指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为石斑鱼实际运输过程中健康品质指标的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氧气体积分数 无水保活 关联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罗勒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过程中的残留规律研究
12
作者 黄宇豪 吴炜俊 +3 位作者 梁喜丽 陈伟澎 范秀萍 秦小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97-203,共7页
目的探讨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保活过程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罗勒精油中挥发... 目的探讨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保活过程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罗勒精油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将鱼体浸泡在含有不同质量体积比(0、5、10、15、20、40、60 mg/L)罗勒精油的新鲜海水中进行暂养处理,用10 mg/L罗勒精油诱导休眠处理,并在新鲜海水中进行有水保活与消除实验。以肌肉中丁香酚含量为指标,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在暂养、诱导休眠、有水保活中罗勒精油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罗勒精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67.45%)和β-石竹烯(31.44%);罗勒精油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数致死时间最长,达到79 h。罗勒精油主要成分β-石竹烯在石斑鱼暂养、休眠与保活过程中均低于检出限。石斑鱼在10 mg/L罗勒精油暂养72 h过程中,丁香酚含量在暂养48 h时达到峰值9.43 mg/kg,之后显著下降(P<0.05);并能在22℃新鲜海水中72 h内代谢消除至0.05 mg/kg。20 mg/L罗勒精油诱导石斑鱼休眠后,在新鲜海水中复苏24h后丁香酚残留水平降至0.06mg/kg;而在低温保活条件下72h后显著下降至0.10mg/kg,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经罗勒精油暂养与诱导休眠后,低温保活72h可通过代谢消除丁香酚的残留。结论10~20 mg/kg罗勒精油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中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罗勒精油 残留 保活 安全性
下载PDF
[鱼師]诺卡氏菌口服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研究
13
作者 吴雅婷 武尊 +3 位作者 高浩峰 何学欣 程浩森 邵蓬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腹腔注射100μL[鱼師]诺卡氏菌液,攻毒浓度为1×10~8CFU/mL,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微球,然后测定保护率及肝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用RT-PCR研究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口服疫苗免疫保护率(RPS)为67%,疫苗组ACP活力在免疫1周时达到峰值;CAT活力在免疫后先升高再降低,在免疫1周时达峰值,第3周时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LSZ活力第2 d、21 d、28 d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活力整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口服疫苗免疫后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激发TLR信号通路,促进TLR2、TLR3、MyD88基因表达量上调。细胞因子类相关基因IL-12p40、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免疫球蛋白IgM,及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MHC表达量均有上调,但不同组织上调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師]诺卡氏菌 珍珠龙胆石斑鱼 口服疫苗 免疫基因 免疫保护率 酶活性
下载PDF
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肌肉营养与品质
14
作者 邱逸菲 冯杰 刘智俊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29-233,共5页
为了解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肌肉的营养与品质,在河蟹池塘内设置比例合适的立体养殖网箱,套养适宜密度的太湖鲂鲌,以池塘精养太湖鲂鲌作为对照,对网箱套养太湖鲂鲌的形体指标、常规营养组成及肌肉质构特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 为了解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肌肉的营养与品质,在河蟹池塘内设置比例合适的立体养殖网箱,套养适宜密度的太湖鲂鲌,以池塘精养太湖鲂鲌作为对照,对网箱套养太湖鲂鲌的形体指标、常规营养组成及肌肉质构特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试验组太湖鲂鲌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个体的出肉率和可食率优势明显;(2)试验组太湖鲂鲌肌肉的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水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太湖鲂鲌各质构特性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硬度、黏力、咀嚼性及胶着性组间差异最为明显,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高43.58%、39.14%、79.49%和67.31%。结果表明,箱塘联动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空间,是实现改善养殖对象营养品质并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一种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鲂鲌 网箱养殖 形体指标 营养成分 质构特征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与不同鱼类生态混养对比试验
15
作者 武艳丽 石敏 +1 位作者 张黎 曹军民 《河北渔业》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为充分利用海水资源,不断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展中国对虾套养红鳍东方鲀、珍珠龙胆石斑鱼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试验,放养中国对虾12万尾/hm^(2),分别放养规格230 g/尾的红鳍东方鲀490~667尾/hm^(2)、规格25 g/尾的珍珠龙胆... 为充分利用海水资源,不断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展中国对虾套养红鳍东方鲀、珍珠龙胆石斑鱼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试验,放养中国对虾12万尾/hm^(2),分别放养规格230 g/尾的红鳍东方鲀490~667尾/hm^(2)、规格25 g/尾的珍珠龙胆石斑鱼851尾/hm^(2)、规格170 g/尾的珍珠龙胆石斑鱼612尾/hm^(2)和800尾/hm^(2),经过5个月的养殖,中国对虾套养红鳍东方鲀,中国对虾单产达3 040.5 kg/hm^(2),红鳍东方鲀单产达546.9 kg/hm^(2);中国对虾套养珍珠龙胆石斑鱼,套养规格170 g/尾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的中国对虾单产达3 474 kg/hm^(2),苗种规格170 g/尾的龙胆石斑鱼单产308.8 kg/hm^(2),套养规格25 g/尾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的中国对虾单产达3 562.5kg/hm^(2),苗种规格25 g/尾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单产达180.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套养 红鳍东方鲀 珍珠龙胆石斑鱼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IPRA养殖太湖鲂鲌生长、抗氧化酶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倩 孙丽慧 +4 位作者 姜建湖 陈建明 郭建林 高令梅 张海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9-487,共9页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0、第180天采样,对其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生长结果表明:养殖120d,当放养密度超过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P<0.05),养殖150—180d,体重和SGR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血清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90d,太湖鲂鲌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SD3组显著高于SD1组(P<0.05)。养殖150—180d,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养殖180d,SD3组抗氧化酶的活力显著低于SD1组(P<0.05)。肝脏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150—180d,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升高,GSH-Px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养殖前120d,丙二醛(MDA)的水平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养殖180d,SD2和SD3组的MDA水平显著高于SD1组(P<0.05)。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属水平,各密度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SD3组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试验条件下,当养殖时间小于120d,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未受显著影响,建议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当养殖时间为150—180d,放养密度大于0.5 kg/m^(3)时,放养密度对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产生了抑制,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中条件致病菌显著增加、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建议放养密度小于0.5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放养密度 生长 抗氧化酶 肠道微生物群落 太湖鲂鲌
下载PDF
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Acipenser baerii Brandt♀×A.schrenckii Brandt♂)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薇 徐冠玲 +4 位作者 李铁梁 马志宏 姜娜 郁欢欢 罗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6,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0.6%(JZ-2)金藻多糖的饲料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JZ-1和JZ-2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JZ-0组(P<0.05);JZ-2组的肥满度(CF)和饲料效率(FE)都显著性高于JZ-0(P<0.05);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JZ-1和JZ-2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JZ-0组的(P<0.05)。与JZ-0组相比,JZ-1组和JZ-2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升高(P<0.05);JZ-2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iseqPE300测序结果显示,添加金藻多糖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Chaol、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JZ-0组,NMDS结果显示JZ-1和JZ-2与JZ-0在肠道微生物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肠道菌群中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增加;狭义梭菌属、分节丝状菌属丰度增加。【结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饲料中添加0.3%的金藻多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金藻多糖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芙蓉鲤鲫仔稚鱼的异速生长模式及饥饿不可逆点研究
18
作者 谢敏 吴浩 +6 位作者 宋锐 向劲 周洁 李鸿 曾国清 李绍明 向建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3-1262,共10页
【目的】探究芙蓉鲤鲫(Carassius auratus Furong carp♀×Cyprinus carpio red crucian carp♂)仔稚鱼的异速生长模式和饥饿耐受力,为芙蓉鲤鲫鱼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持续测定芙蓉鲤鲫仔稚鱼各功能器官[全长、眼径、吻、... 【目的】探究芙蓉鲤鲫(Carassius auratus Furong carp♀×Cyprinus carpio red crucian carp♂)仔稚鱼的异速生长模式和饥饿耐受力,为芙蓉鲤鲫鱼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持续测定芙蓉鲤鲫仔稚鱼各功能器官[全长、眼径、吻、头、体高、躯干、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长度,探究其异速生长模型,并观察分析其饥饿状态下的初次摄食率。【结果】芙蓉鲤鲫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9日龄卵黄囊完全消失,仔鱼的相对混合营养期比率为2.0,表明其耐饥饿能力较强。芙蓉鲤鲫仔稚鱼优先发育体高、吻、头、背鳍和臀鳍等与消化、摄食、呼吸和游泳平衡相关的器官来适应早期人工培育环境,异速生长模式中各器官的生长拐点主要集中在弯曲期和后弯曲期,眼径、吻、头、体高、躯干、背鳍、臀鳍和尾鳍分别在16日龄(全长为14.00 mm)、12日龄(全长为11.42 mm)、14日龄(全长为11.96 mm)、12日龄(全长为11.38 mm)、16日龄(全长为13.96 mm)、14日龄(全长为12.10 mm)、15日龄(全长为13.20 mm)和23日龄(全长为17.21 mm)出现生长拐点。相对于全长,体高在拐点前为正异速生长,在拐点后为等速生长;吻、背鳍和臀鳍在拐点前后均为正异速生长;躯干在拐点前后均为负异速生长;头和眼径则由等速生长转变为正异速生长;胸鳍、体长和尾长未观察到生长拐点。仔鱼饥饿试验结果表明,3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为10.0%,8日龄初次摄食率达最高(90.0%)后迅速下降,10日龄降至45.0%,达饥饿不可逆点(PNR)。【结论】芙蓉鲤鲫仔鱼各器官生长拐点主要集中于12~16日龄,优先发育体高、吻、头、背鳍和臀鳍等与摄食、消化、呼吸系统建立和游泳平衡相关的器官。芙蓉鲤鲫仔鱼3日龄即开口摄食,PNR为10日龄,相对混合营养期比率为2.0,耐受饥饿能力较强。在水温为(19.90±2.83)℃条件下,芙蓉鲤鲫脱膜后3~4日龄为下塘培育最佳时间点,下塘时间最迟不宜晚于9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鲤鲫 异速生长 生长拐点 初次摄食率 饥饿不可逆点
下载PDF
不同投饵率对黑鲷及其杂交子二代幼鱼影响差异
19
作者 孙瑞健 仇玉燕 +6 位作者 杨志强 徐大凤 肖李霞 秦亚丽 倪可雯 周堂建 陈淑吟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为探讨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与黑鲷幼鱼适宜的投饵率,实验设计了2.5%、4.0%、5.5%及7.0%等4个投饵率,并比较了两种实验鱼在不同投饵率下的生长性能、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及消化... 为探讨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与黑鲷幼鱼适宜的投饵率,实验设计了2.5%、4.0%、5.5%及7.0%等4个投饵率,并比较了两种实验鱼在不同投饵率下的生长性能、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及消化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表现。结果显示:随着投饵率升高,杂交鲷及黑鲷的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基因)表达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4.0%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表达量先降低后升高,4.0%组显著低于2.5%组(P<0.05),但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当投饵率升至4.0%时,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继续提高投饵率至7.0%,肝体指数、成活率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投饵率对两种幼鱼的体质量变异系数(CV)及饵料系数(FCR)等无显著影响(P>0.05);当投饵率为4.0%和5.5%时,杂交鲷的FBW、WGR、SGR、胃蛋白酶活性及igf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鲷及黑鲷的幼鱼适宜投饵率为4.0%,且杂交鲷的生长性能及消化能力均优于黑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饵率 杂交鲷 黑鲷 影响差异
下载PDF
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中肌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温敬敬 王蕾 +6 位作者 王金厢 李学鹏 励建荣 丁玉庭 谢晶 王彦波 秦小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5-954,共10页
为筛选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命质量特征指标,以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存活率、体质量损失率、肌肉的一般化学组成、质构特性、肌肉组织形态、血清生化指标、鱼鳃Na^(+)/K^(+)-ATP酶活性及其组织形态等为观测指标,探究不同有... 为筛选珍珠龙胆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命质量特征指标,以石斑鱼有水保活过程中存活率、体质量损失率、肌肉的一般化学组成、质构特性、肌肉组织形态、血清生化指标、鱼鳃Na^(+)/K^(+)-ATP酶活性及其组织形态等为观测指标,探究不同有水保活时间(0、24、48、72、96、120 h)下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降低、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硬度也逐渐降低;肌肉组织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肌纤维逐渐收缩、空隙逐渐增大;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逐渐变强,皮质醇含量先降后增;鱼鳃中Na^(+)/K^(+)-ATP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鳃小片形状变长变细,并且伴有水肿现象,同时鱼鳃白度显著增加(P<0.05)。血清指标和鱼鳃组织形态有望成为表征石斑鱼生命质量特征的有效指标,该结果可为石斑鱼保活流通过程中生命质量特征的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有水保活 肌肉品质 生理生化指标 生命质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