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Ⅱ类患者(牙合)平面倾斜度的锥形束CT转化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天禛 郑新宇 +4 位作者 张伟 贺紫荆 王灵芝 任大鹏 袁晓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转化侧位片探究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后牙及上颌(牙合)平面倾斜度特点,比较其与正常(牙合)患者的差异,为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提供治疗思路和策略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转化侧位片探究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后牙及上颌(牙合)平面倾斜度特点,比较其与正常(牙合)患者的差异,为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提供治疗思路和策略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123例正畸患者CBCT头颅造影(CCB)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成年安氏Ⅱ类患者作为实验组,34例为对照组,利用CBCT三维影像转化得到矫正前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测量,根据FH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FH-MP)及SN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SN-MP),将患者分为3个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实验组。选取34例安氏Ⅰ类均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测量指标的数据差异。结果Ⅱ类高角组前牙(牙合)平面倾斜度为(14.73±3.76)°,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为(21.42±5.77)°,两者均较Ⅱ类均角组及低角组更大(P<0.05),与对照组前牙及后牙(牙合)平面之间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上颌第二磨牙的高度从低角组到高角组依次减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具有不同的平面倾斜度特征。Ⅱ类高角组前牙及后牙(牙合)平面较均角组、低角组及对照组陡。其中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的差异主要由上颌第二磨牙的垂直高度不同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头影测量 安氏Ⅱ类错() ()平面倾斜度 前后()平面 垂直骨面型 锥形束CT
下载PDF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平 肖丹娜 +1 位作者 苍松 高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常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根据前牙覆的大小将安氏Ⅲ类错分为3组,即开组、反覆组、反深覆组,每组各测量14项指标。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前牙覆与前后平面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中后牙平面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呈负相关(r=-0.24,P<0.05),前牙平面倾斜度(OP-A角)与前牙覆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不同前牙覆的平面形态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疗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平面的倾斜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平面 覆() 安氏Ⅲ类错()
下载PDF
前牙区平面横向倾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梦华 王威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前牙区平面横向倾斜的矫治方法。方法选取16例原发性前牙区平面横向倾斜的正畸临床患者,常规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使用颌间垂直牵引、直线型弓、不对称形摇椅弓,配合使用前牙平面导板等方法整平前牙区平面。结果经正畸治疗... 目的探讨前牙区平面横向倾斜的矫治方法。方法选取16例原发性前牙区平面横向倾斜的正畸临床患者,常规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使用颌间垂直牵引、直线型弓、不对称形摇椅弓,配合使用前牙平面导板等方法整平前牙区平面。结果经正畸治疗后,14例患者平面完全平直,2例原发性伴有骨性畸形的双平面(上颌平面、下颌平面)均倾斜的患者经治疗后基本平直。结论常规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局部垂直牵引、直线型弓、不对称形摇椅弓等特殊手段可有效纠正前牙区平面横向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横向倾斜 正畸治疗
下载PDF
种植钉辅助二次矫治高角患者上牙列远移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林佳锐 韦佳黛 +2 位作者 徐若君 樊雪敏 莫水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二次矫治高角患者使用种植钉远移上牙列的牙齿与后(牙合)平面位置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二次矫治的安氏Ⅱ类一分类高角患者,收集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SN-MP角、OP-P角、U1-SN角、U1-NA距、... 目的:探讨二次矫治高角患者使用种植钉远移上牙列的牙齿与后(牙合)平面位置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二次矫治的安氏Ⅱ类一分类高角患者,收集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SN-MP角、OP-P角、U1-SN角、U1-NA距、U6C-Y距、U1C-Y距、U1A-Y距、U6-PP距、UL-EP距、LL-EP距均减小(P<0.05)。矫治后上牙列整体远移,磨牙压低,后(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上下唇突度减小。所有患者均达到预期矫治目标。结论:种植钉不仅能够有效远移上牙列,而且能使后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有利于改善二次矫治高角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矫治 种植钉 列远移 后()平面
下载PDF
姿势面弓转移平面三维定位的可靠性
5
作者 张丽萍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64-264,共1页
关键词 姿势面 弓转移()平面 三维定位 髁突
下载PDF
正畸中前牙(牙合)平面倾斜的病因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旭 马宁 +1 位作者 陈晓红 周蕾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正畸中前牙(牙合)平面倾斜(anterior occlusal plane canting,AOPC)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中牙列排齐后表现出AOPC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正畸治疗完成后无AOPC,治疗中无针对AOPC进行处置的病例中选择31例患者为... 目的 探讨正畸中前牙(牙合)平面倾斜(anterior occlusal plane canting,AOPC)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中牙列排齐后表现出AOPC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正畸治疗完成后无AOPC,治疗中无针对AOPC进行处置的病例中选择31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AOPC发生率、牙弓对称性及矫治设计对称性.结果 ①研究组中59.5%,对照组中12.9%治疗前存在原发性AOPC,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前牙弓不对称比率原发性AOPC组63.7%,继发性AOPC组60%,对照组48.4%,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③结合考虑牙弓对称性与矫治设计对称性,矫治设计不利于牙弓对称性矫治的比率对照组为19.4%,原发性AOPC组为45.5%,继发性AOPC组为86.7%,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前牙弓不对称对正畸中前牙AOPC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治疗前已存在的AOPC和不利于牙弓对称性的矫治设计影响正畸中AOPC的发生,这可能与正畸治疗中左右侧矢状向和垂直向支抗的明显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倾斜 病因 弓不对称 矫治设计
原文传递
曲断片(牙合)平面对下颌第三磨牙间隙测量的影响
7
作者 李若萱 吕亚林 +2 位作者 王晓庚 项天庆 王新华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在曲断片上分析(牙合)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对测量下颌第三磨牙间隙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错(牙合)患者正畸前的曲断片(男28人,女37人),年龄19.5岁~26.8岁.下第三磨牙完全萌出组44侧,阻生组69侧.用配对t检验分析(牙合)平面定... 目的 在曲断片上分析(牙合)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对测量下颌第三磨牙间隙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错(牙合)患者正畸前的曲断片(男28人,女37人),年龄19.5岁~26.8岁.下第三磨牙完全萌出组44侧,阻生组69侧.用配对t检验分析(牙合)平面定点误差对下颌第三磨牙间隙测量的影响.用随机区组分析比较各(牙合)平面测量第三磨牙间隙的差异.结果 (牙合)平面的定点误差较小(P≥0.05);下第三磨牙萌出组和阻生组以不同(牙合)平面测量第三磨牙间隙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尽管(牙合)平面的定点误差小,但不同(牙合)平面对下颌第三磨牙间隙测量值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曲断片 第三磨间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