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与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洪泽亚 李建华 肖耀广 《骨科》 CAS 2024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Chevron截骨术(traditional Chevron osteotomy,TCO)与改良Chevron截骨术(modified Chevron osteotomy,MCO)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比较传统Chevron截骨术(traditional Chevron osteotomy,TCO)与改良Chevron截骨术(modified Chevron osteotomy,MCO)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1例轻/中度(足母)外翻病人,其中女27例,男4例,平均年龄为46.5岁(31~62岁)。左足17例,右足1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CO组(16例)与MCO组(15例)。记录病人术前及术后6周、1年随访时(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趾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术后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后HVA、IMA、ROM、AOFAS、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MCO组AOFAS评分、VAS评分优于TCO组(P<0.05)。术后6周两组间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VA及IMA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O和MCO手术均可改善轻中度(足母)外翻畸形症状,矫正关节畸形,消除疼痛,恢复正常行走,临床疗效至少持续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vron截骨术 软组织松解 () 改良Chevron截骨术
下载PDF
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小兵 谭捷 +3 位作者 吴常杰 李英祥 赵新动 闫帮楷 《骨科》 CAS 201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足母)外翻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20例,36病足)和... 目的探究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足母)外翻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20例,36病足)和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50病足,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足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病人患足疼痛情况,测量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us angle,IM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为(33.75±5.27)ml,手术时间为(55.14±12.89)min,均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12.88±4.75)ml,(27.67±10.1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18;t=4.293,P=0.012)。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1年的VAS评分[(3.24±0.98)分、(2.17±0.45)分、(1.31±0.12)分]均优于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组[(3.42±0.74)分、(2.57±0.36)分、(1.88±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P=0.028;t=2.991,P=0.017;t=2.542,P=0.021)。两组病人术后的HVA、IMA、AOFAS评分、满意度评分、AOFAS优良率比较,联合手术治疗组[12.67°±2.13°、8.31°±1.02°、(81.21±9.24)分、(91.67±4.12)分、88.8%]优于Chevron截骨治疗组[10.42°±3.52°、7.59°±1.33°、(62.22±6.42)分、(75.32±5.91)分、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37;t=2.984,P=0.029;t=3.342,P=0.012;t=3.943,P=0.007;χ~2=7.274,P=0.032)。结论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具有更好的术后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Chevron截骨术 Akin截骨术 ()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母)外翻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温建民 桑志成 +3 位作者 胡海威 成永忠 徐颖鹏 林新晓 《中医药通报》 2002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足母)外翻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方法:对535例(986足)(足母)外翻合并(足母)囊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疗,行骨赘消磨、跖骨头颈截骨、手法矫正畸形、“8”字绷带及粘膏外固定,术后病人穿... 目的:研究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足母)外翻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方法:对535例(986足)(足母)外翻合并(足母)囊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疗,行骨赘消磨、跖骨头颈截骨、手法矫正畸形、“8”字绷带及粘膏外固定,术后病人穿用硬底、前开口的矫形鞋,可下床适当活动,6周后去固定。结果:优,466例(860足),占87.1%;良,61例(114足),占11.4%;差,8例(12足),占1.5%。优良率占98.5%。结论: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疗(足母)外翻是一种矫形满意,畸形不易复发,痛苦少,术后生活能自理,恢复快,无明显合并症,深受患者欢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跖骨头下疼痛 锤状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切口 手法
下载PDF
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翔赵晓涛陈玉宏张殿英 高翔 +2 位作者 赵晓涛 陈玉宏 张殿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4-1006,共3页
介绍并评价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踞外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川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合并转移性跖痛的轻中度P拇外翻患者18例(24足)。测造并比较于术前后拇外翻角(ItVA)、第一、二蹦骨间角(1MA1~2)、... 介绍并评价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踞外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川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治疗合并转移性跖痛的轻中度P拇外翻患者18例(24足)。测造并比较于术前后拇外翻角(ItVA)、第一、二蹦骨间角(1MA1~2)、患足前足底压力/足底总压力、第1~5跖骨头下压力/前足底压力分布改变;愈合或跖骨头坏死。结论改良第一跖骨远端V形哉骨术可有效治疗合并转移性踊痫的轻中度跗外翮,矫形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截骨术 矫形科手术 跖痛症 底压力
下载PDF
(足母)外翻矫形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5
作者 周佳超 高根德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4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足母)外翻矫形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设计并制出新型(足母)外翻矫形器并结合临床给(足母)外翻患者使用。共计34例(足母)外翻患者使用。其中男性3例,女性31例。年龄21~71岁,平均42岁。(足母)外翻角度15.2°~... 目的探讨新型(足母)外翻矫形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设计并制出新型(足母)外翻矫形器并结合临床给(足母)外翻患者使用。共计34例(足母)外翻患者使用。其中男性3例,女性31例。年龄21~71岁,平均42岁。(足母)外翻角度15.2°~20.4°,平均为(17.4±2.1)°。结果经治疗3个月,改善疼痛症状的患者有5例,占7例疼痛患者的71.43%。矫正(足母)外翻患者3例,占(足母)外翻患者的8.82%。3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岁。24例(足母)外翻患者HVA未增大,占(足母)外翻患者的70.59%。结论该新型(足母)外翻矫形器具有矫形功能,并且对20~30岁年轻的患者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 矫形器 骨科
下载PDF
Scarf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
6
作者 朱志海 王献军 +1 位作者 李伯州 骆定省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907-908,共2页
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主要表现为(足母)趾外翻和第1跖骨的内翻畸形,通常还伴有第1跖趾关节的进行性向外侧脱位及(足母)囊炎,引起足部行走时疼痛,穿鞋困难,严重者需手术治疗.针对(足母)外翻的矫形手术方法有许多种,每种术式... 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主要表现为(足母)趾外翻和第1跖骨的内翻畸形,通常还伴有第1跖趾关节的进行性向外侧脱位及(足母)囊炎,引起足部行走时疼痛,穿鞋困难,严重者需手术治疗.针对(足母)外翻的矫形手术方法有许多种,每种术式都有其优缺点.Scarf截骨术是目前欧洲广泛应用的方法,该法通过第1跖骨干截骨来治疗(足母)外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手术治疗 截骨术 第1跖趾关节 部疾患 第1跖骨 畸形 主要表现
下载PDF
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钢板固定联合Akin术治疗中重度外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 巫宗德 +1 位作者 刘亮 魏国华 《中医正骨》 2014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采取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钢板固定联合Akin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采取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钢板固定联合Akin术治疗中重度外翻20例(30足),比较术前、术后的外翻角和第1、2跖骨间角,根据美国足踝外科... 目的:观察采取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钢板固定联合Akin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采取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钢板固定联合Akin术治疗中重度外翻20例(30足),比较术前、术后的外翻角和第1、2跖骨间角,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前足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3.6个月,无感染和不愈合发生,外翻角由术前平均36.67°±3.34°改善至术后平均16.83°±2.78°,第1、2跖骨间角由术前平均16.8°±2.22°改善到术后平均9.7°±0.92°,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前足评分法评分由术前平均(55.93±6.7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3±6.42)分。功能评级优10足,良15足,中5足,优良率为83.3°。结论: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钢板固定联合Akin术治疗中重度外翻具有手术截骨相对简单,矫形能力强,避免短缩跖骨,固定牢靠,愈合较快,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开放截骨 疗效
下载PDF
联合截骨治疗青少年外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亚宁 张晓婵 +3 位作者 唐钰超 赵海涛 秦士吉 张奉琪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截骨治疗青少年蹲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联合截骨治疗青少年蹲外翻100例(185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88足),女52例(97足),年龄11~19岁,平均... 目的探讨联合截骨治疗青少年蹲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联合截骨治疗青少年蹲外翻100例(185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88足),女52例(97足),年龄11~19岁,平均(15.5±3.48)岁,随访时间为18~48个月,平均(28.5±6.8)个月。手术前后均摄双足负重正侧位x线影响检查,术前测量蹲外翻角为35°~65°,平均(49.61±14.25)v,第1、2跖骨间角15°-27°,平均(21.03±6.73)°。手术方法采用第1跖骨基底或跖骨干加第1跖骨颈截骨钢板固定或近节趾骨基底截骨克氏针固定。根据不同患者躅外翻的症状矫正软组织平衡,必要时松解内收肌。采用AOF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5例(157足)获得随访,患者跽外翻角为(18.18±4.55)°,第1、2跖骨间夹角为(5.07±1.70)°,平均矫正30.54°和17.33°,术后,足部评分(84.8±7.6)分,与治疗前的(46.5±9.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瓣外翻以遗传为主,外翻严重。采用联合截骨位治疗青少年蹿外翻,可矫正第1跖骨内翻同时矫正远端关节固角,提高矫正效果,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 畸形 矫正
下载PDF
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外翻
9
作者 王惠亭 于光屹 +5 位作者 陈广滨 方世宇 孙琳 谢振钧 李健 陈维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以来运用进口微创动力设备及器械,施行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83例,153足,其与传统手术不同点为:手术在0.5 cm切口下操作;截骨部位于跖骨颈部,截骨线与跖骨...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以来运用进口微创动力设备及器械,施行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83例,153足,其与传统手术不同点为:手术在0.5 cm切口下操作;截骨部位于跖骨颈部,截骨线与跖骨纵轴垂线的夹角为15~25°,超薄锯片厚0.36 mm,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9例,126足,随访6~31个月,平均19个月,优良率98.4%,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较手术前分别平均减少17.3°和4.8°.[结论]微创改良Wilson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愈合快,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早,适用于中度(足母)外翻.HVA<40°,IMA<16°者选择此手术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改良Wilson手术 ()畸形 WILSON 截骨术 改良 治疗 传统手术 2002年 石膏固定 动力设备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外翻截骨矫形术式的选择
10
作者 张云峰 段洪 +7 位作者 邵标 李盛杰 李兴伟 耿承奎 聂邦旭 张克强 蔡国锋 陈戈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足母外翻86 例(110足).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中度):共36 例(48足),男2 例,女34 例;年龄22~70...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足母外翻86 例(110足).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中度):共36 例(48足),男2 例,女34 例;年龄22~70 岁,平均46 岁;(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4°~36°,平均3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2°~16°,平均14°;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头颈部楔形截骨术.B组(重度):共40 例(51足),男3 例,女37 例;年龄38~62 岁,平均50 岁;HVA 28°~44°,平均36°,IMA 14°~18°,平均16°;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术.C组(极重度):共10 例(11足),男1 例,女9 例;年龄64~82 岁,平均73 岁;HVA 45°~75°,平均60°,IMA 18°~20°,平均19°;手术方法采用B组(重度)术式+Akin手术.结果 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land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0足,良16足,可2足,优良率95.8%;HVA平均矫正18°,IMA平均矫正7°.B组优36足,良12足,可1足,优良率94.1%;HVA平均矫正21°,IMA平均矫正8°.C组优7足,良3足,可1足,优良率90.9%;HVA平均矫正42°,IMA平均矫正8°.结论 (足母)外翻的病理基础主要为第1跖骨内翻的骨性畸形与(足母)收肌高度紧张挛缩的软组织畸形,手术应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手术设计应重点解除骨与软组织的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截骨 矫形
下载PDF
微孔矫形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
11
作者 邹榆平 姚健 叶世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6期61-,共1页
目的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0例32足外翻畸形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均摄片定位,测量外翻角度帮助确定截骨矫形多少,术后摄片。采用局部麻醉5例,局部神经阻滞麻醉15例,在趾近... 目的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0例32足外翻畸形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均摄片定位,测量外翻角度帮助确定截骨矫形多少,术后摄片。采用局部麻醉5例,局部神经阻滞麻醉15例,在趾近节内侧上开一3~5mm微孔,在微孔内手术,去除骨质增生,趾近节内侧斜行截骨。术中采用牵、接、按、摩、推、拿等中医手法,整复畸形,矫正趾脱位,复位一次完成。术中电视监测确定效果,30分钟达到矫形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随访6月~60个月,平均3年,参照温建民等拟定标准[3],优良率:98.3%,稍差:1.7%。结论微孔矫形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价廉、易掌握,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矫形术 ()畸形
下载PDF
外翻的手术治疗
12
作者 鲁清仁 宋基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3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从1990年至2010年间我院对40例外翻的患者采取手术摘除籽骨、切除骨赘及软组织松解进行治疗(mcbride氏术式)。结果 40例80只趾术后畸形矫正,无感染,术后经1年到10年随访无1例复发,趾外形和功能... 目的探讨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从1990年至2010年间我院对40例外翻的患者采取手术摘除籽骨、切除骨赘及软组织松解进行治疗(mcbride氏术式)。结果 40例80只趾术后畸形矫正,无感染,术后经1年到10年随访无1例复发,趾外形和功能良好,患者满意。结论采用mcbride术式进行外翻的畸形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1];其优点是对骨组织无破坏,畸形矫正好、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地活动,术后不复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手术治疗 畸形矫正 患者满意 软组织松解 治疗方法 手术摘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类风湿足关节炎畸形复发1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春云 张建中 +2 位作者 张明珠 李鹏飞 曲峰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7-41,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全身免疫系统疾病~([1]),90%患者会累及足踝部~([24]),多数患者会出现足踝部的畸形~([2-5]),足踝外科主要是对其导致的足部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畸形复发是类风湿足关节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全身免疫系统疾病~([1]),90%患者会累及足踝部~([24]),多数患者会出现足踝部的畸形~([2-5]),足踝外科主要是对其导致的足部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畸形复发是类风湿足关节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15-16]),它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报告了1例经多次手术治疗的类风湿足关节炎畸形复发患者,探讨复发的原因,回顾相关文献,并对翻修手术术式的选择进行讨论,以期为足踝外科医师处理相关病例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畸形复发 () 融合
下载PDF
关节镜下行(足母)外翻外侧松解背侧入路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桂鉴超 王黎明 +6 位作者 王旭 尹恒 刘灵峰 徐燕 范素红 马昕 顾湘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跗外翻外侧松解背侧入路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解剖研究采用10具新鲜保留踝关节的足部标本。在关节镜监视下,以钩刀松解外侧关节囊和(足母)内收肌斜头。观察各入路与周围神经血管、肌腱之间的关系,并统计松解范围。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跗外翻外侧松解背侧入路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解剖研究采用10具新鲜保留踝关节的足部标本。在关节镜监视下,以钩刀松解外侧关节囊和(足母)内收肌斜头。观察各入路与周围神经血管、肌腱之间的关系,并统计松解范围。临床研究对5例(足母)外翻患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松解加内侧软组织紧缩手术,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岁。术前(足母)外翻角为24°~38°,平均30°,跖间角为9°~11°,平均10°。结果解剖研究近侧切口与(足母)短伸肌腱非常接近,为0~3 mm,平均1.5 mm;与(足母)长伸肌腱相距为1~4 mm,平均2.4 mm。远侧切口与第一趾背动脉和趾背神经非常接近,为1~3 mm,平均1.4 mm,极易损伤。6例正常足中,1例松解跖籽骨韧带,1例作部分松解(70%)。在4例(足母)外翻足中,2例松解跖籽骨韧带,1例作了部分松解(50%)。临床研究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 X 线片示(足母)外翻角4°~9°,平均7°,跖间角8°~10°,平均9°。患者均恢复良好,对外形满意,未见肌腱损伤、麻木、感染、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背侧入路关节镜下外侧松解是可行的,其手术切口较小,镜下视野清晰,可以根据需要松解外侧结构的各个部分,由于不损伤血管,减少了跖骨头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关节镜检查 松解
原文传递
(足母)内收肌-(足母)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足母)外翻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贝西 王显军 赵尔弘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360-1366,共7页
目的评价(足母)内收肌-(足母)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足母)外翻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1996年11月采用(足母)内收肌-(足母)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12例(21足)随访时间超过19年的趵外翻患者资料,均为女性患者... 目的评价(足母)内收肌-(足母)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足母)外翻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1996年11月采用(足母)内收肌-(足母)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12例(21足)随访时间超过19年的趵外翻患者资料,均为女性患者,手术时年龄为24-56岁,平均(43.6±7.6)岁。术前、术后4年及术后19年摄足X线片,比较(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及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aid position,TSP)。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蹈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前足功能。应用Glynn综合临床评价及Glynn(足母)趾评分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术前HVA平均为30.680±9.710,IMA平均为12.92°±4.02°;术后4年及19年随访时HVA平均为24.62°±7.61°和21.47°±6.52°,IMA平均为7.32°±3.21°和6.15°±2.92°,均较术前减小。患者术前TSP平均为4.46±1.03,术后4年及19年随访时TSP平均为2.01±0.75和1.79±0.62,均小于术前。HVA、IMA、TSP数值术后4年和19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与术后19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9年AOFAS评分为75-100分,平均为(92.16±10.22)分。患者术前足底胼胝的发生率为95.2%(20/21),疼痛性胼胝的发生率为85.7%(18/21),术后19年随访时,各跖骨头下胼胝数量均明显减少,仅1足存在第三跖骨头下疼痛性胼胝,其余胼胝均无痛,胼胝的发生率为33.3%(7/21),疼痛性胼胝的发生率为4.7%(1/21),患者远期胼胝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9年随访时,Glynn综合临床评价,优16足、良2足、差3足,优良率为88.5%(18/21);Glynn(足母)趾评价,优18足、良3足,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足母)内收肌-(足母)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足母)外翻可获得较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术后(足母)外翻畸形得到显著纠正,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改良Scarf截骨结合第2、3跖骨截骨治疗 (足母)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头骨痛 被引量:4
16
作者 穆米多 刘俊朋 +1 位作者 袁成松 唐康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29-1831,共3页
(足母)外翻的差异与年龄、性别、穿鞋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以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女性发病远高于男性,男女比值可达1:40[1],并且常合并有外侧,特别是第2、3跖骨头转移性骨痛。
关键词 转移性骨痛 跖骨头 () 骨结合 改良 治疗 截骨 发病率
原文传递
Chevron截骨软组织松解矫正轻中度(足母)外翻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健 姜厚森 +2 位作者 赵阳 韩宁 尚小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分析Chevron截骨软组织松解术矫正轻中度(足母)外翻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20年6月,对36例(44足)轻中度(足母)外翻患者实施Chevron截骨术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骨科协会... [目的]分析Chevron截骨软组织松解术矫正轻中度(足母)外翻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20年6月,对36例(44足)轻中度(足母)外翻患者实施Chevron截骨术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骨科协会前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5.20±1.10)分显著减少至(1.28±0.46)分(P<0.05);AOFAS评分由(49.67±3.08)分显著增加至(83.81±6.15)分(P<0.05);HVA由(32.33±3.67)°显著减少至(12.47±4.96)°(P<0.05),IMA由(14.23±3.37)°显著减少至(9.00±3.78)°(P<0.05)。[结论]Chevron截骨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 Chevron截骨术 软组织松解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外翻足内侧足纵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薛剑锋 顾湘杰 +1 位作者 马昕 王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足母)外翻足与正常足的内侧足纵弓,探讨(足母)外翻足内侧足纵弓的病理变化、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足母)外翻患者24例34足,男6例8足.女18例26足;年龄11~83岁,平均56.96岁;左足17足,右足17足。无足部疾患者18... 目的观察(足母)外翻足与正常足的内侧足纵弓,探讨(足母)外翻足内侧足纵弓的病理变化、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足母)外翻患者24例34足,男6例8足.女18例26足;年龄11~83岁,平均56.96岁;左足17足,右足17足。无足部疾患者18例34足.男7例14足,女11例20足;年龄39~79岁,平均55.17岁;左足17足.右足17足。对34足跸外翻足及34足正常足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籽骨位置及代表内侧足纵弓高度的内弓顶角、前弓角、距骨相对高度,比较(足母)外翻足与正常足之间的差异,井分别对(足母)外翻畸形中出现的(足母)趾外翻、第一跖骨内翻、耔骨脱位与内侧足纵弓塌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外翻足中.(足母)翻角为32.7°±9.5°,第一、二跖骨间角为13.3°±3.2°.耔骨位置1度4足,2度18足,3度12足.山弓顶角为136.9°:7.6°,前弓角为10.8°±26°,距骨相对高度为0159±0030。正常足中,(足母)外翻角为10.6°±20°,第一、二跖骨问角为7.5°±14°.籽骨位置0度20足,1度14足,未发现2度及3度病例,内弓顶角为126.7°±2.1°,前弓角为16.6°±1.6°,距骨相对高度为0.199±0.01。(足母)外翻足的内侧足纵弓低于正常足(P<0.05),且存在塌陷。(足母)趾外翻、第一跖骨内翻、籽骨位置与内侧足纵弓的高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足母)外翻是种复杂的以第一跖列畸形为主要表现的足部疾患.在外翻患者中,内侧足纵弓存在一定程度的塌陷.(足母)外翻畸形和内侧足纵弓塌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纵弓 对比研究 ()畸形 X线片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外翻畸形 被引量:7
19
作者 闫行超 刘鉴峰 +5 位作者 刘彬 刘志刚 潘月海 贾晓燕 张亚楠 邵江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40足)(足母)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40足)(足母)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6足),女25例(34足);年龄20~71岁,平均51.7岁。单足16例,双足12例。病程1~30年,平均8.9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足母)囊炎表现;22足有明显前足横弓塌陷并足底胼胝,8足合并锤状趾畸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59.07±8.49)分。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33.68±8.10)°,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5.60±4.07)°。根据Mann(足母)外翻分类标准,轻度9足,中度23足,重度8足。结果术后1例(1足)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3足)出现(足母)趾麻木。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8年。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量表评定疗效:获优24足,良9足,可4足,差3足;优良率为82.5%。末次随访时,HVA为(15.10±5.28)°,IMA为(9.05±2.42)°,AOFAS评分为(86.03±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伴前足横弓塌陷者横弓均有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胼胝消失(14足)或变小(8足)。2例(3足)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2个月时外翻复发,无内翻发生。结论(足母)收肌与(足母)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足母)外翻畸形,能减小HVA及IMA,复位脱位籽骨,重建前足横弓,有效恢复前足生理解剖结构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横弓 ()收肌 ()展肌
原文传递
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截骨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外翻 被引量:7
20
作者 俞光荣 樊健 +3 位作者 周家钤 李海丰 杨云峰 李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切断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月,收治41例45足轻中度外翻。男9例10足,女32例35足;年龄23~71岁,平均45.3岁。左足22例,右足15例,双足4例。外翻... 目的探讨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切断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月,收治41例45足轻中度外翻。男9例10足,女32例35足;年龄23~71岁,平均45.3岁。左足22例,右足15例,双足4例。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为(33.1±1.4)°,第1、2跖间角为(20.4±1.1)°。患足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7.2±3.7)分。于第1趾跖关节内侧作纵形切口,同时完成Austin跖骨截骨及收肌、跖横韧带等外侧软组织松解术。结果术中1足腓浅神经足背支损伤,行显微缝合修复。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 d 2足出现前足内侧麻木,6周内自行缓解。X线片检查示截骨处均于8周内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HVA为(10.7±1.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P=0.00);第1、2跖间角为(12.1±1.7)°,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3)。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4.9±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P=0.01)。随访期间无内翻、外翻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等外侧软组织松解能有效矫正轻中度外翻,手术创伤小,避免了外侧切口瘢痕及腓深神经分支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单一切口 Austin截骨术 软组织松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