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C草甘膦在大蓟、小蓟植株中吸收输导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戴自谦 孔祥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13-19,共7页
用^(14)C草甘膦处理大蓟和小蓟的叶子试验证明,这两种杂草吸收草甘膦后具有双向输导性能。其吸收速度和植株各部分的药量分布是不同的,施药一天后总吸收量较少,占总药量的4.05%,但三天后明显增加,到第六天达到44.54%。而叶子的吸收高... 用^(14)C草甘膦处理大蓟和小蓟的叶子试验证明,这两种杂草吸收草甘膦后具有双向输导性能。其吸收速度和植株各部分的药量分布是不同的,施药一天后总吸收量较少,占总药量的4.05%,但三天后明显增加,到第六天达到44.54%。而叶子的吸收高峰是处理后3~7天。根部的吸收量,从处理后一天的14.42%,到第六天增加到93.8%。但是,处理七天后,仍有50%左右的药剂未被植株所吸收。所以,草甘膦施药期不宜太迟,同时,施药方法要保证有足够的药量覆盖杂草茎叶上并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草甘膦 大蓟 小蓟 脉冲(CPM) 药量
下载PDF
南极半岛西北海域表层沉积物^(14)C年龄测定及其年代误差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岳云章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2-56,共5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14)C年龄测定法对南极半岛西北海域所采集的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4)C年龄测定结果,以及在乔治王岛采集的2个现代碳样品^(14)C比度测定结果。这些结果表明,该海区大气CO_2中^(14)C比度与海水中的^(14)C比度存在一定的差... 本文报道了应用^(14)C年龄测定法对南极半岛西北海域所采集的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4)C年龄测定结果,以及在乔治王岛采集的2个现代碳样品^(14)C比度测定结果。这些结果表明,该海区大气CO_2中^(14)C比度与海水中的^(14)C比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作者对这种差异所造成的沉积物年龄偏老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讨论,认为南极半岛西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14)C年龄比真实年龄至少要老456年(该值仅反映海洋贮存库效应的表观年龄,没有作由于原子弹爆炸使大气中^(14)C比度增加而造成^(14)C年龄偏低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测定 海洋沉积物 南极半岛西北海域
下载PDF
3%卵磷脂·维生素E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及在植物体内吸收与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相世刚 强胜 +4 位作者 夏爱萍 李春林 左娇 宋小玲 张瑞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421,共8页
为明确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商品名为安融乐■,AnnGro■)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的影响,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测定计算了安融乐■分别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商... 为明确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商品名为安融乐■,AnnGro■)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的影响,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测定计算了安融乐■分别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商品名分别为“发达”和“农达”)混用后的ED_(50)值和ED_(90)值,以及药液表面张力和药液与叶面的接触角;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了^(14)C-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结果表明:与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单用相比,安融乐■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混用后空心莲子草的死亡时间均提前1 d;ED_(50)值和ED_(90)值分别降低34.9%、21.4%和35.9%、23.3%;药液表面张力和药液与叶面的接触角均显著降低。处理4 d后,^(14)C-草甘膦+安融乐■处理的空心莲子草体内的^(14)C-草甘膦总吸收量、在植物体内总传导量和药剂向下传导量分别是单用^(14)C-草甘膦处理的2.33、2.34和2.36倍。综上,安融乐■通过增加空心莲子草对草甘膦的吸收和体内传导,从而提高了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的防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卵磷脂·维生素E ^(14)C-草甘膦 增效作用 空心莲子草 吸收 传导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库芨芨槽预选场址深部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永海 王海龙 +3 位作者 董建楠 苏锐 刘淑芬 周志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7-1485,共9页
深地质处置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对于这种方案而言,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提是选择适宜的场址,而场址的适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文地质条件。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需要低渗透岩体作为处置库围岩,对于低渗透... 深地质处置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对于这种方案而言,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提是选择适宜的场址,而场址的适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文地质条件。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需要低渗透岩体作为处置库围岩,对于低渗透岩体而言,经典和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同位素技术与其他水文地质方法结合时,却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本文以目前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之一的芨芨槽场址为例,重点讨论了同位素方法在花岗岩体场址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根据钻孔不同深度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δD、δ~18O、3~H和14~C)组成特征,结合场址水文地质条件,识别了区内地下水的来源,揭示了控制地下水运移交替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深部地下水14~C年龄高达8000a左右,说明其交替、运移十分缓慢,但同时也含有少量的氚,说明地下水以侧向补给的"老水"为主,接受当地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的"新水"所占比例很小。此外,通过地下水14~C年龄与取样段岩芯采取率的对比,认识到对于区内的花岗岩体而言,决定地下水交替、运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裂隙的发育程度,而不是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 深部地下水 同位素 14~c年龄 运移和交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