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2年宋美龄新疆之行考——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
1
作者 尚季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1942年,随着国民政府对河西走廊的全面控制,以及新疆盛世才与苏联关系的恶化,国民政府审时度势,认为全面收复新疆的时机成熟。8月15日,蒋介石飞抵兰州,在甘宁青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视察与精心部署。继而准备前往新疆,与盛世才商谈新疆的... 1942年,随着国民政府对河西走廊的全面控制,以及新疆盛世才与苏联关系的恶化,国民政府审时度势,认为全面收复新疆的时机成熟。8月15日,蒋介石飞抵兰州,在甘宁青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视察与精心部署。继而准备前往新疆,与盛世才商谈新疆的内附中央问题。但由于盛世才首鼠两端,苏联势力在新疆的强势存在,出于蒋的安全考虑,最终决定派宋美龄前往新疆。宋美龄替夫出疆是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她圆满完成了与盛世才的谈判。此后,国民政府利用国际国内形势,加紧在新疆部署军政力量,迫使苏联势力撤退,进而全面掌控新疆内政外交。这不仅保证了中国西北地区领土安全,而且为抗战胜利营造了稳固的大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 宋美龄 全面控制新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应对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的措施及影响——以《解放日报》相关宣传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王鑫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在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中,晋冀鲁豫边区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灾情。与此同时,晋冀鲁豫和陕甘宁边区是河南灾民逃荒的主要目的地。应对此次灾荒,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在应对这次大旱荒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包括:及时报... 在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中,晋冀鲁豫边区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灾情。与此同时,晋冀鲁豫和陕甘宁边区是河南灾民逃荒的主要目的地。应对此次灾荒,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在应对这次大旱荒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包括:及时报道灾情,呼吁紧急救灾;出台救济政策,发布应灾指示;妥善安置灾民,发放急赈物资;开展生产自救,实施以工代赈;评选劳动英雄,宣传典型人物等。通过应对此次大旱荒,中国共产党保障了灾民对生存权力的基本需求,加深了民众对边区“新世界”的认同,也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 《解放日报》 救荒措施
下载PDF
1942年中国北方八省市大旱的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安祥 李耀辉 张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分析了1942年中国北方八省市大旱的的旱情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1942年中国北方出现一次以河南为中心的极端干旱事件,以夏季和冬季最严重,它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背景下。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暖位相是1942年大旱重要的海洋背景。1940~194... 分析了1942年中国北方八省市大旱的的旱情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1942年中国北方出现一次以河南为中心的极端干旱事件,以夏季和冬季最严重,它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背景下。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暖位相是1942年大旱重要的海洋背景。1940~1942年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1942年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的背景。强度为1级的厄尔尼诺事件,东亚夏季风偏弱和登陆台风偏少可能是1942年北方大旱的重要原因。由于河南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前期旱涝灾害频发,加上当年多灾并发,致使1942年河南省的旱灾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 中国北方八省市 大旱 成因
下载PDF
“哀鸣四野痛灾黎”:1942-1943年河南旱灾述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江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5,共12页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厂、减免征实征粮等各项措施,但成效有限,河南旱灾持续扩大并形成灾荒,迫使大批灾民逃向陕西等地,灾民死亡约200余万人。既往对河南旱灾事件的研究因史料限制并不充分,关于灾荒真实状况、国民政府救灾行动、灾民死亡人数以及中外舆论界的灾情报道等,均有可以再探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1943年河南旱灾 抗日战争 蒋介石 李培基 白修德
下载PDF
1942—1943年河南特大灾荒时期的赈灾义演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常英 贾萌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144,共9页
1942—1943年河南各种自然灾害并发,加之战乱、政府腐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河南特大灾荒。在救济河南灾荒过程中,除政府组织的赈灾举措之外,全国各地民间团体组织的义演筹款活动非常醒目。赈灾义演是以戏剧、话剧演出,赈灾游艺会... 1942—1943年河南各种自然灾害并发,加之战乱、政府腐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河南特大灾荒。在救济河南灾荒过程中,除政府组织的赈灾举措之外,全国各地民间团体组织的义演筹款活动非常醒目。赈灾义演是以戏剧、话剧演出,赈灾游艺会及体育义赛为主要类型的社会活动;赈灾义演的组织者以各类民间团体、社会知名人士为核心,特别是各地河南同乡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赈灾的重要辅助手段,义演补充了赈灾资金的不足,为抗战救国培育国民精神,显示了民众在重大灾难之时的互助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1943年 河南特大灾荒 赈灾义演
下载PDF
1942年河南大旱荒与政府应对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新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7-41,共5页
1942年,河南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为了应对灾害,国民政府采取了赈谷、赈款、施粥、平粜、移民、工赈、除害与祛疫等多种措施。但是由于政府的腐败、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国民政府的救荒存在很多不足。尽管如此,事实证明... 1942年,河南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为了应对灾害,国民政府采取了赈谷、赈款、施粥、平粜、移民、工赈、除害与祛疫等多种措施。但是由于政府的腐败、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国民政府的救荒存在很多不足。尽管如此,事实证明,没有国民政府的救灾措施,灾害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转型中的政府越来越有力地确立了在赈灾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 河南 旱灾 政府应对
下载PDF
1941—1942年河西走廊驻军大换防考实 被引量:4
7
作者 闫天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1,共5页
1941-1942年的河西走廊大换防是抗战后期国民党对西北兵力部署的一次重大调整。通过换防,马步芳、马步青军队返回青海,河西走廊由国民党中央军完全控制。经过对民国档案的重点利用,详细讨论了这次换防的展开步骤、交替过程、移动路线、... 1941-1942年的河西走廊大换防是抗战后期国民党对西北兵力部署的一次重大调整。通过换防,马步芳、马步青军队返回青海,河西走廊由国民党中央军完全控制。经过对民国档案的重点利用,详细讨论了这次换防的展开步骤、交替过程、移动路线、部队序列变化及调防策略等问题,考实了诸多历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1941-1942 “青马” 中央军 换防
下载PDF
疯癫与文明:抗战时期的灾民心态探析——以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华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9-26,共8页
1942—1943年中国处于抗战相持阶段,战事胶着。河南省因气象干旱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荒,造成哀鸿遍野、生死无依的人间惨象。兵燹旱蝗交乘,生死之际,百态尽现。灾民显露出人类的原始本能,求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的人伦与文明,恐惧... 1942—1943年中国处于抗战相持阶段,战事胶着。河南省因气象干旱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荒,造成哀鸿遍野、生死无依的人间惨象。兵燹旱蝗交乘,生死之际,百态尽现。灾民显露出人类的原始本能,求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的人伦与文明,恐惧绝望之下,甚至做出磨刀向亲朋的举动。然而人类的情感与依恋并未因此而断绝,相反,生死边缘上的情义与关怀更显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民心态 河南大灾荒 抗日战争 疯癫与文明
下载PDF
1942年常德石公桥和镇德桥鼠疫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致远 柳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6-22,共7页
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可以查阅到5份关于1942年石公桥和镇德桥鼠疫的防疫历史档案,据此并结合其他文献史料和在当地的调查材料,我们可知60多年前由日军731部队造成的常德石公桥、镇德桥鼠疫灾难的基本历史情况。
关键词 细菌战 1942 石公桥 镇德桥 鼠疫
下载PDF
1942年香港秘密大营救评述
10
作者 王祝福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8期77-79,共3页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就发生在1942年的香港秘密大营救进行研究,概括其四个特点。指出:中共组织运转的高效、充分发挥武装斗争在白区斗争中的作用、把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直接结合起来、把统一战线和地下工作进行结合是大营救成功的重...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就发生在1942年的香港秘密大营救进行研究,概括其四个特点。指出:中共组织运转的高效、充分发挥武装斗争在白区斗争中的作用、把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直接结合起来、把统一战线和地下工作进行结合是大营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秘密大营救 白区斗争 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
下载PDF
从抽象到具象的演绎——由小说《温故1942》到电影《1942》的改编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鑫迪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电影《1942》作为冯小刚灾难片三部曲之一,是2012年度最令人热捧的电影,除了票房大卖外,更赢得业内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影片蓝本是刘震云的《温故1942》,从线索杂乱、人物形象抽象的调查体小说到叙事紧凑、人物具象的电影,创... 电影《1942》作为冯小刚灾难片三部曲之一,是2012年度最令人热捧的电影,除了票房大卖外,更赢得业内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影片蓝本是刘震云的《温故1942》,从线索杂乱、人物形象抽象的调查体小说到叙事紧凑、人物具象的电影,创作者着力在改编的情调与趣味、人物性格与层次、叙事节奏与韵律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成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1942 《温故1942)) 改编策略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舆论救灾动员——以《新华日报(重庆版)》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宣传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鑫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9,共9页
《新华日报》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的宣传,是报道这场灾荒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涉及栏目最多的新闻媒体,体现了其救灾动员的力度。《新华日报》针对河南灾民采取多角度报道灾情、呼吁各界积极参与救济、营造民众踊跃... 《新华日报》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的宣传,是报道这场灾荒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涉及栏目最多的新闻媒体,体现了其救灾动员的力度。《新华日报》针对河南灾民采取多角度报道灾情、呼吁各界积极参与救济、营造民众踊跃救灾的氛围和呼吁社会各界科学救灾等动员措施。《新华日报》针对这次灾荒所采取的救灾动员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动员效果,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救灾动员的一个剪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价值追求,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华日报(重庆版)》 1942-1943年河南灾荒 救灾
下载PDF
《前锋报》对1942年河南旱灾的关注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新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42-44,共3页
1942年,自春至秋,河南旱魃肆虐,千里赤地,几乎无县不灾。当时,旱灾的严重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南阳《前锋报》自始至终关注这次灾荒,前后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灾荒和救灾的社评,不仅呼吁当局和社会各界关注河南灾荒,而且针对性地提出了救灾的... 1942年,自春至秋,河南旱魃肆虐,千里赤地,几乎无县不灾。当时,旱灾的严重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南阳《前锋报》自始至终关注这次灾荒,前后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灾荒和救灾的社评,不仅呼吁当局和社会各界关注河南灾荒,而且针对性地提出了救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救灾。李蕤和《前锋报》社评在河南灾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 《前锋报》 旱灾
下载PDF
冰凉入骨,温暖入怀——论电影《1942》的人文价值与历史关怀
14
作者 吕佳 《理论观察》 2013年第8期110-111,共2页
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一九四二"意味着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打开尘封的历史,让大饥荒里的死亡震撼我们的心灵。面对历史,选择遗忘或是铭记本身便是形成了一种态度,而《一九四二》已经用影像的方式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它一面告诉后... 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一九四二"意味着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打开尘封的历史,让大饥荒里的死亡震撼我们的心灵。面对历史,选择遗忘或是铭记本身便是形成了一种态度,而《一九四二》已经用影像的方式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它一面告诉后人,历史的真相,一面又警醒后人,灾难不能再次发生,《一九四二》是多义的,它勾连起了小家与大国、历史和现实、人性之美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1942)) 人文价值 历史意义
下载PDF
1942年流落陕西的豫籍难民与救济——以中国工合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对难民的救济为例
15
作者 王浩 乔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1942年河南省旱魃横行,再一次裂断豫省农民的生命线。近百万豫籍难民西入潼关,流亡陕省,部分豫籍难民沿陇海铁路继续西逃至宝鸡一带。当时位于宝鸡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对豫籍难民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救助,将难民参加生产与积极... 1942年河南省旱魃横行,再一次裂断豫省农民的生命线。近百万豫籍难民西入潼关,流亡陕省,部分豫籍难民沿陇海铁路继续西逃至宝鸡一带。当时位于宝鸡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对豫籍难民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救助,将难民参加生产与积极自救、难民救济与全民抗战结合起来,一方面使豫籍难民最终在陕省获得了生存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西北工合运动的发展,有力支援了抗战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年河南大饥荒 豫籍难民 陕西省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
下载PDF
冯家慧教授的民族声乐艺术实践及其理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莺燕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冯家慧教授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声乐系教授,是我国当代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育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她民族唱法立足戏曲、说唱、民歌,重视从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追求民族特点、歌曲风格和个性特征,追求演唱风格... 冯家慧教授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声乐系教授,是我国当代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育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她民族唱法立足戏曲、说唱、民歌,重视从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追求民族特点、歌曲风格和个性特征,追求演唱风格色彩的多样性,并借鉴西洋传统唱法,在不断努力探索中,身体力行地追求民族声乐审美范式。文章探索她在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中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民族声乐道路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家慧 民族声乐 教育家 民族唱法 审美范式 教学
下载PDF
核心动机在音乐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力作用--以杨立青交响叙事曲《乌江恨》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小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7-125,共9页
《乌江恨》是杨立青创作的一首交响叙事曲,乐曲以三个核心动机的呈现和发展为其创作手法,通过对该作品中各自的结构力和表现力的分析和论述,探讨该作品核心动机在交响叙事音乐中塑造多维化的音乐叙事思维的结构力作用。
关键词 杨立青 交响叙事曲 《乌江恨》 核心动机 结构力
下载PDF
影像中国的力量与探寻“历史真实”的人文良知——论《一九四二》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旭光 宋法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5,共6页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等文化力量的反思,传达着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启蒙价值观。因此,影片的价值已经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影片的跨媒介传播和引发的知识界的关注与议论,影片所倡导的对个体生存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民族灾难和"国民性"的反思,对历史真实探寻的历史观等,已经打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公共文化空间"。影片对当前中国的电影文化建设、人文反思意向和文化产业生态等无疑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真实 人文良知 现代性 启蒙
下载PDF
音乐中的线性与非线性研究——对乔纳森·克拉默音乐时间新观念的哲学美学考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宗权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25,135,共13页
乔纳森·克拉默的线性与非线性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音乐时间的新学说。由于使用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这一学说被称为音乐时间的"新观念"。其理论核心是认为音乐的意义要以通过时间呈现... 乔纳森·克拉默的线性与非线性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音乐时间的新学说。由于使用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这一学说被称为音乐时间的"新观念"。其理论核心是认为音乐的意义要以通过时间呈现中的"事件"来实现,围绕这一观点,克拉默以新的方法和视角对西方音乐进行了分析,认为线性和非线性是西方音乐隐含的时间观念和时间思维。本文从哲学美学的学科视野对该学说的核心理论进行了梳理将其与其他理论进行了比较,并认为线性和非线性的发展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 非线性 音乐时间 克拉默 期待 音乐分析
下载PDF
电影《一九四二》的意识形态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郁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一九四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本。它以温故历史的方式,对被宏大叙事遮蔽的灾难及灾难记忆进行了呈现,对我们文化中盛行的虚伪的道德主义论调提出了质疑,对灾难事件中国家权力的缺席进行了批判。但这些以历史名义进行的思考,与其说是... 《一九四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本。它以温故历史的方式,对被宏大叙事遮蔽的灾难及灾难记忆进行了呈现,对我们文化中盛行的虚伪的道德主义论调提出了质疑,对灾难事件中国家权力的缺席进行了批判。但这些以历史名义进行的思考,与其说是真正历史学的,不如说是意识形态的。它通过种种复杂而隐蔽的话语机制,既巩固、强化了今日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展开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灾难叙事 道德批判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