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0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杨威 谭淑丹 +4 位作者 朱春雷 赵维彦 邱旭东 陈烨 孙雁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应用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试验组(35例...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应用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试验组(35例,应用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治疗)。对比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及创面组织中Bcl-2、Bax水平。结果 治疗后7 d,两组患者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水平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试验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Ba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B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Bcl-2介导相关抗凋亡途径,上调创面组织Bcl-2水平,提高Bcl-2/Bax,达到抑制局部细胞凋亡、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 Bcl-2 Bax
下载PDF
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杨飞龙 向鑫 +2 位作者 胡立 张桂凯 陈长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于此,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存在形式、电荷态及相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形成能观点来看,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形成有利,且α-Al_(2)O_(3)中空位型点缺陷对氢的捕陷能力因铀的引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α-Al_(2)O_(3)基内壁阻氚涂层在氚工艺系统铀床中应用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点缺陷 氢相关缺陷 相互作用 α-Al_(2)O_(3)
下载PDF
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3
作者 孙颖 顾玮 +1 位作者 王吉 郑雄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57-62,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胃癌根治术30例病人肿瘤组织及癌旁相应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T(real-time PCR,RT-PCR)检测lncRNA-BBOX1-2和FGFR1表达;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细胞存活率分析(MTT)、细胞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平板克隆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及FGFR1表达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BBOX1-2(3.68±0.58比1.15±0.11)和FGFR1(4.26±0.71比1.19±0.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FGFR1表达下调,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生存能力明显下降。结论LincRNA-BBOX1-2可通过调控FGFR1的表达介导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BBOX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调控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朱玲 赵否曦 +4 位作者 汪姜涛 杜瑀 吴延莉 张骥 刘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7,共7页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0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及以上9280名常住居民为队列人群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共随访到8163人,剔除基线时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信息缺失者、失访和死亡的对象,最终纳入6743名调查对象。根据基线腰围(WC)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正常腰围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N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正常腰围和高血清三酰甘油(N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E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高血清三酰甘油(E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分组与新发T2DM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8年,6743名调查对象中新发T2DM 706例,发病率为10.47%。在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EWHT组T2DM发病风险是NWNT组的1.486倍(HR=1.486,95%CI=1.185~1.865,P=0.001)。亚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EWHT组T2DM发病风险分别是NWNT组的1.792倍(HR=1.792,95%CI=1.297~2.476,P<0.001)、1.483倍(HR=1.483,95%CI=1.115~1.971,P=0.007)、1.540倍(HR=1.540,95%CI=1.083~2.190,P=0.016)、1.614倍(HR=1.614,95%CI=1.123~2.321,P=0.010)。结论对大样本人群进行中位随访6.58年后,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贵州省T2DM的发病风险,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显著。因此,对这类人群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从而控制体质量,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是预防T2DM发病的必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三酰基甘油类 腰围 发病风险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信号分子AI-2合成蛋白LuxS表达条件
5
作者 李祎 韩朔 +2 位作者 王玉琪 秦梦园 吴晓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I0009,共9页
群体感应是一种由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s)介导的、细菌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已经被证实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信号分子AI-2介导的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并备受关注.AI-2的合成依赖... 群体感应是一种由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s)介导的、细菌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已经被证实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信号分子AI-2介导的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并备受关注.AI-2的合成依赖于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LuxS)的催化作用,而LuxS蛋白则是由luxS基因经过转录、翻译得到的.为了探索LuxS蛋白在表达菌株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的最佳表达条件,从而获得较高产量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的LuxS蛋白.首先对LuxS蛋白结构进行预测,确定E.coli BL21(DE3)作为表达菌株.其次,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优化LuxS蛋白的表达条件.在菌液浓度OD 600为0.5、诱导温度为37℃、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时间为31 h条件下,获得LuxS蛋白的最高表达量.研究成功优化了LuxS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条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LuxS蛋白,并在后续的研究中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分子AI-2,为体外合成AI-2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AI-2 LuxS蛋白 原核表达 条件优化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
6
作者 唐悦 葛晓明 +1 位作者 诸锡奇 单廷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survivin、MMP-2蛋白表达情况及Hp感染情况、胃癌组织survivin、MMP-2阳性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组织survivin、MMP-2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采用Pearman法分析;组织中survivin、MMP-2表达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且Hp阳性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MMP-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阳性多于癌旁组织的Hp感染阳性(P<0.05)。Survivin、MMP-2在胃癌组织Hp阳性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p阴性(P<0.05)。胃癌患者TNM分期中,Ⅲ~Ⅳ的survivin、MMP-2阳性表达率较Ⅰ~Ⅱ明显增高(P<0.05);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的survivin、MMP-2阳性表达率较中高分化明显增高(P<0.05);浸润深度中,侵犯浆膜的survivin、MMP-2阳性表达率较未侵犯浆膜明显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survivin、MMP-2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明显增高(P<0.05)。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组织survivin、MMP-2表达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427;0.484,P<0.05)。组织survivin、MMP-2表达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667、0.639、0.879。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4.40%,78.90%。结论胃癌患者组织Survivin、MMP-2呈高表达,且Survivin、MMP-2表达可能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Hp感染与胃癌组织Survivin、MMP-2阳性表达情况呈正相关;联合检测组织Survivin、MMP-2表达有助于评估胃癌且Hp阳性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凋亡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幽门螺杆菌 SURVIVIN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甲基化相关基因IGF2BP3在肾透明细胞癌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咸钟 王忠 +5 位作者 何大鹏 赖亚明 安文亚 孙祖刚 谢习颂 吴春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关键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相关基因,并研究其与ccRCC预后、ccR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下载ccRCC和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 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关键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相关基因,并研究其与ccRCC预后、ccR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下载ccRCC和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采用R4.1.1分析表达谱和预后,并筛选关键基因。收集10例ccRCC手术临床标本,采用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在人ccRCC细胞系RCC23中,通过SiRNA敲减关键基因,并用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果19个m^(6)A甲基化相关基因中仅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且IGF2BP3高表达与ccRCC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通过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在临床标本中验证了IGF2BP3的高表达。通过小干扰RNA(siRNA)将IGF2BP3敲减后发现,RCC2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且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IGF2BP3可能是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N6-甲基腺苷甲基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β-抑制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孙艳艳 师艳莉 +2 位作者 程浩洋 沈玉珏 田洪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通过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抑制β_(2)-AR组及抑制β-arres... 目的:探究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通过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抑制β_(2)-AR组及抑制β-arrestin组,每组10只。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Tie指数、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结构;Tunel试剂盒检测心肌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β_(2)-AR、β-arrestin、ERK1/2蛋白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Tie指数增加,EF、FS减少(均P<0.05),小鼠心肌组织结构疏松紊乱、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组织β_(2)-AR、β-arrestin及ERK1/2表达增加,血清CK与AST含量增加(均P<0.05);与VMC组比较,抑制β_(2)-AR组小鼠Tie指数减少,EF、FS增加(均P<0.05),小鼠心肌组织损伤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组织β_(2)-AR、β-arrestin及ERK1/2表达减少。与VMC组比较,抑制β-arrestin组小鼠心肌组织β-arrestin及ERK1/2表达减少,血清CK与AST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抑制β_(2)-AR可通过下调β-arrestin/ERK1/2通路改善VMC小鼠心功能异常及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β-抑制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小鼠
下载PDF
负载黑米花色苷的纳米颗粒对Cac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刘雅琪 周娜 +3 位作者 冯蒙蒙 艾欣 赵磊 赵亮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提高黑米花色苷(black rice anthocyanins,BRA)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京尼平(genipin,GP)制备负载BRA的纳米颗粒(BRA-BSAGP),并分析BSAGP与BRA的相互作用,探究BRA-BSAGP在模拟胃肠... 为提高黑米花色苷(black rice anthocyanins,BRA)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京尼平(genipin,GP)制备负载BRA的纳米颗粒(BRA-BSAGP),并分析BSAGP与BRA的相互作用,探究BRA-BSAGP在模拟胃肠道消化环境中的释放特性,以及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Caco-2细胞损伤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RA-BSA_(GP)形态呈较均一的球形,其BRA包埋率为(81.10±0.0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BRA被成功包埋在BSA中。体外胃肠道释放实验证实BRA-BSA_(GP)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减缓BRA的释放,在模拟空腹和进食状态下最终释放量仅分别为22.51%和20.10%。细胞实验结果表明,BRA-BSAGP显著提高了DSS诱导损伤的Caco-2细胞的存活率,并增加了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BRA的应用和开发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损伤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花色苷 牛血清白蛋白 京尼平 CACO-2细胞
下载PDF
SC-CO_(2)与工业乳化炸药破岩效应的等效试验
10
作者 蒋楠 姚颖康 +1 位作者 朱斌 罗学东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如何定量化核算SC-CO_(2)(超临界二氧化碳)破岩效率是非炸药类破岩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时重点关注的内容.本研究基于爆破当量理论计算和现场爆破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工程类比法进行工业乳化炸药等效当量计算,选择典型代表性花岗岩及泥岩... 如何定量化核算SC-CO_(2)(超临界二氧化碳)破岩效率是非炸药类破岩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时重点关注的内容.本研究基于爆破当量理论计算和现场爆破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工程类比法进行工业乳化炸药等效当量计算,选择典型代表性花岗岩及泥岩场地,设计进行了SC-CO_(2)与工业炸药破岩效应等效对比现场试验;基于现场破岩等效现场试验测试数据,对比分析试验过程中SC-CO_(2)与工业炸药破岩体积、破岩区域形态、大块率和单耗等破岩区域特征及参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当SC-CO_(2)破岩体积较大时,其致裂破岩范围的长短轴较长,并且随着剪切片厚度的增加,泥岩场地二氧化碳单耗的下降速率增大,二氧化碳单耗是炸药单耗的6~11倍.SC-CO_(2)破岩技术大块率较高,而炸药爆炸应力波分布均匀,大块率较小.SC-CO_(2)破岩地表振速远小于工业炸药破岩,工业炸药爆破测点合振速值为SC-CO_(2)破岩测点合振速值的9~11倍,SC-CO_(2)破岩对周边环境震动影响较小.SC-CO_(2)破岩测点合应力峰值高于工业炸药破岩,SC-CO_(2)破岩试验中各测点合应力值为炸药破岩试验中对应测点值的1.2~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CO_(2) 工业炸药 等效破岩 动力效应 破岩体积
下载PDF
基于“肾主水”探讨AVP-V2R-AQP2轴与肾病阴虚水肿的关系
11
作者 邱依婷 孙欣如 +2 位作者 刘梦超 赵文景 王悦芬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肾病阴虚水肿常见于肾脏病中、后期患者,有着难治性、顽固性的特点,并且随着病情进展、利尿药物的应用而逐渐加重,临床关注度低,治疗措施有限,治疗效果不佳。血管升压素(AVP)-加压素受体2(V2R)-水通道蛋白2(AQP2)轴是机体调节水盐平衡... 肾病阴虚水肿常见于肾脏病中、后期患者,有着难治性、顽固性的特点,并且随着病情进展、利尿药物的应用而逐渐加重,临床关注度低,治疗措施有限,治疗效果不佳。血管升压素(AVP)-加压素受体2(V2R)-水通道蛋白2(AQP2)轴是机体调节水盐平衡的关键通路,且与肾脏排泄钠失常直接相关。根据中医“象”思维,认为“肾主水”理论推导的肾病阴虚水肿发病机制与AVP-VR2-AQP2轴导致肾病阴虚水肿相类似。故本文将基于“肾主水”理论,结合王悦芬教授临床经验,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及运用中医药调控AVP-VR2-AQP2轴治疗肾病阴虚水肿等方面,深入探讨“肾主水”、AVP-V2R-AQP2轴、肾病阴虚水肿三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肾主水”机制,探讨AQP2作为肾病阴虚水肿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可能,为肾病阴虚水肿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阴虚水肿 肾主水 血管升压素-加压素受体2-水通道蛋白2 水液代谢 水钠潴留 存阴
下载PDF
基于细胞培养基中血清水平优化探索赭曲霉毒素A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
12
作者 董芳 张志岐 +5 位作者 聂冬霞 范楷 娄秀萍 朱雪婷 韩铮 赵志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血清对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OTA的毒性,同时为其他OTA体外毒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测定OTA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e-deri...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血清对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的影响,以期更深入了解OTA的毒性,同时为其他OTA体外毒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测定OTA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e-derived epithelial cells,HK-2)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OTA浓度以间接反应细胞对OTA的摄入量,分析培养基中不同水平血清对OTA毒性的影响。[结果]细胞培养基中添加5%的血清在48 h内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可以作为细胞正常培养条件;添加2%的血清在36 h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可以作为配制OTA工作液的细胞处理条件。基于优化的细胞培养及处理条件,OTA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OTA抑制细胞活力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OTA处理HK-2细胞12、24、36 h的IC50分别为39.29、6.28和2.72 μmol·L^(-1)。同时OTA可以时间依赖性极显著提高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水平,并损伤细胞膜的完整性(P<0.01)。[结论]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血清会影响OTA的毒性,且血清水平越高,对OTA毒性影响越大。当使用2%血清的培养基配制OTA工作液时,可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血清水平对OTA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血清水平 HK-2细胞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下载PDF
金属二聚体和氮共掺杂石墨烯(Gra)M_(2)N_(6)-Gra(M=Cr-Cu)的NO_(2)吸附特性理论研究
13
作者 张展博 余娇 +5 位作者 魏亚茹 张轩 靳鑫 张子音 杨保成 张雷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2,共8页
NO_(2)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设计和开发高效的气敏传感器对NO_(2)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不同过渡金属原子形成的金属二聚体和氮共掺杂石墨烯(Gra)M_(2)N_(6)-Gra(M=Cr-Cu)... NO_(2)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设计和开发高效的气敏传感器对NO_(2)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不同过渡金属原子形成的金属二聚体和氮共掺杂石墨烯(Gra)M_(2)N_(6)-Gra(M=Cr-Cu)的NO_(2)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O_(2)分子与M_(2)N_(6)-Gra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化学吸附作用.其中,Ni_(2)N_(6)-Gra和Cu_(2)N_(6)-Gra体系具备较为适中的恢复时间(分别约为5秒和14分钟),这意味着这两个体系是开发新型NO_(2)气敏材料的潜在候选者.其它体系(M_(2)N_(6)-Gra,M=Cr-Co)强的吸附作用导致恢复时间过长,从而使得它们不适合作为NO_(2)气敏材料.这一研究不仅有望为设计和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NO_(2)气敏材料提供有益理论指导,还将有益于人们深入认识M_(2)N_(6)-Gra材料的NO_(2)电催化合成NO或NH 3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2)N_(6)-Gra NO_(2)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非层状二维γ-In_(2)Se_(3)的各向异性生长及其光学特性
14
作者 雷子煊 张文婷 +1 位作者 夏晓凤 王红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5,共8页
非层状二维(2D)γ-In_(2)Se_(3)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在超薄柔性器件和光电探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相较于层状的类石墨烯材料,非层状材料固有的各向同性化学键,使得其二维各向异性生长面临较大的挑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 非层状二维(2D)γ-In_(2)Se_(3)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在超薄柔性器件和光电探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相较于层状的类石墨烯材料,非层状材料固有的各向同性化学键,使得其二维各向异性生长面临较大的挑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策略,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2Dγ-In_(2)Se_(3).首次选用低熔点的铟粉为前驱体,有效降低了生长温度.此外,生长过程去除了CVD法合成二维硒化物时不可避免的危险气体H_(2),这不仅能有效抑制InSe副产物的形成,还降低了实验危险性.通过探究原料用量、生长温度及时间等参数对样品形貌和厚度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生长窗口.详细表征了2Dγ-In_(2)Se_(3)的微观形貌、化学组分、晶体结构和光学特性等.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强烈的光致发光(PL)效应,与γ-In_(2)Se_(3)的直接带隙属性相吻合.随着厚度的减小,PL峰会发生蓝移,说明光学带隙随之增大.Raman光谱显示,不同厚度的样品其特征峰也会发生移动,说明厚度会影响2Dγ-In_(2)Se_(3)的分子振动行为.由此可见,通过生长参数调控2Dγ-In_(2)Se_(3)的厚度,可实现对其光学带隙和分子振动行为的调控,这将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光电器件应用提供基本的材料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层状材料 二维γ-In_(2)Se_(3) 化学气相沉积 各向异性生长 带隙
下载PDF
miR-192-5p靶向CKIP-1促进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鄂正康 辛红伟 +1 位作者 于清波 张允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41-2647,共7页
背景:酪蛋白激酶2结合蛋白1(casein kinase 2-interaction protein-1,CKIP-1)是一种重要的骨形成负调控基因,其敲除鼠骨质显著增强、骨形成和骨密度也显著提高。而miRNA作为较早发现的小分子调控物,对大多数编码基因具有调控作用,在成... 背景:酪蛋白激酶2结合蛋白1(casein kinase 2-interaction protein-1,CKIP-1)是一种重要的骨形成负调控基因,其敲除鼠骨质显著增强、骨形成和骨密度也显著提高。而miRNA作为较早发现的小分子调控物,对大多数编码基因具有调控作用,在成骨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miRNA/CKIP-1对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iRNA-Seq技术检测2022年3-6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骨外科就诊32例骨质疏松患者及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iRNA的变化情况;利用Targetscan网站预测靶向调控CKIP-1的miRNA,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NA与CKIP-1启动子区DNA的结合;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转染miR-192-5p类似物(miR-192-5p mimics)/阴性对照(NC mimics)或miR-192-5p抑制剂(miR-192-5p inhibitor)/阴性对照(NC inhibitor),成骨诱导后第7,14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标志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抗骨桥蛋白、骨唾液蛋白及CKIP-1的表达水平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192-5p/CKIP-1/轴对细胞成骨分化的的调控作用。结果与结论:与健康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有16个miRNA表达明显升高,53个mi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利用Targetscan网站预测,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发现miR-192-5p与CKIP-1有互补的核苷酸序列(P<0.05);过表达miR-192-5p,Runx2、骨钙素、骨桥素和骨唾液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抑制miR-192-5p,Runx2、骨钙素、骨桥素和骨唾液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CKIP-1的表达后,Runx2、骨钙素及骨桥素的蛋白水平增加(P<0.05),逆转了敲低miR-192-5p对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证实,miR-192-5p在骨质疏松症中表达降低;miR-192-5p通过靶向抑制CKIP-1的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微小RNA miR-192-5p 酪蛋白激酶2结合蛋白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骨唾液蛋白
下载PDF
r-TiO_(2)@B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热性能研究
16
作者 贾怡颖 张畅 +2 位作者 赵锦博 傅馗桁 张艳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是一种高效、可持续性的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方法,在缓解淡水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Na BH_(4)为还原剂,将纳米TiO_(2)高温还原为还原态(黑色)TiO_(2),并负载于碳化玉米芯。研...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是一种高效、可持续性的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方法,在缓解淡水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Na BH_(4)为还原剂,将纳米TiO_(2)高温还原为还原态(黑色)TiO_(2),并负载于碳化玉米芯。研究了玉米芯不同碳化温度与还原态TiO_(2)负载量对复合材料光热蒸发能力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等对r-TiO_(2)@BCC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光吸收率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含有氧空位的还原态TiO_(2)负载于丰富孔道结构的碳化玉米芯,可获得显著的光热转换及水蒸发性能。在1k W/m^(2)模拟太阳光照射1 h的条件下,玉米芯碳化温度为700℃、还原态TiO_(2)的负载量为0.18 g时,r-TiO_(2)@BCC复合材料水蒸发速率为2.18 kg/(m^(2)·h),光热转换效率为8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换 生物质碳 还原态TiO_(2) 太阳能界面水蒸发
下载PDF
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2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帕金森病SH-SY5Y细胞凋亡
17
作者 祝柳慧 张歆悦 +3 位作者 朱洲海 杨兴隆 管莹 刘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03-5413,共11页
背景: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2(coiled-coil-helix-coiled-coil-helix domain-containing 2,CHCHD2)能否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帕金森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尚未可知。目的:探讨CHCHD2在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对... 背景: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2(coiled-coil-helix-coiled-coil-helix domain-containing 2,CHCHD2)能否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帕金森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尚未可知。目的:探讨CHCHD2在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对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重组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或敲低CHCHD2,用6-羟基多巴胺构建SH-SY5Y细胞帕金森病模型后分对照组、模型组、过表达阴性对照+6-羟基多巴胺组、敲低阴性对照+6-羟基多巴胺组、过表达CHCHD2+6-羟基多巴胺组和敲低CHCHD2+6-羟基多巴胺组。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CHCHD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C3Ⅰ/Ⅱ、p62、MFN1、COXⅣ、DRP1、PINK1、Parkin、TIM23、Bax、Bcl-2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CCK-8、JC-1和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水平,单丹磺酰尸胺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溶酶体。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及CHCHD2、PINK1、Parkin蛋白表达降低,活性氧水平、凋亡水平及LC3Ⅰ/Ⅱ、p62蛋白表达升高(P<0.05),并观察到自噬溶酶体的存在;②与模型组相比,过表达CHCHD2能降低细胞活性氧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及PINK1、Parkin和MFN1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到线粒体自噬溶酶体增多,而敲低CHCHD2后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并伴有COXⅣ、TIM23和p-DRP1蛋白表达的升高(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过表达CHCHD2能减少细胞凋亡,上调Bcl-2并下调Bax及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敲低CHCHD2后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P<0.05);④结果提示,CHCHD2在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可以通过促进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2 PINK1 Parkin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6-羟基多巴胺 SH-SY5Y细胞
下载PDF
不同厂家热电池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冯帅 张纯 +4 位作者 彭振国 孙现忠 刘岁鹏 史紫阳 杨军 《火工品》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加快热电池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优化及应用,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CoS_(2)作为导电剂添加到FeS_(2)中,制备出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单体电池,并对两种CoS_(2)原材料、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微观形貌... 为了加快热电池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优化及应用,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CoS_(2)作为导电剂添加到FeS_(2)中,制备出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单体电池,并对两种CoS_(2)原材料、Fe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单体电池的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产的FeS_(2)-CoS_(2)正极材料具有更均匀的微观分布和较少的小粒度粒子,湖南产的FeS_(2)-CoS_(2)正极材料更适合小电流放电应用,而广东产的FeS_(2)-CoS_(2)正极材料更适合于高功率放电。此外,将两种FeS_(2)-CoS_(2)正极材料应用于某型号热电池并进行高低温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广东产的FeS_(2)-CoS_(2)正极材料在放电性能上优于湖南产的FeS_(2)-CoS_(2)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FeS_(2) CoS_(2) 微观形貌 放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临床综合评价
19
作者 林航羽 尹文洁 +2 位作者 刘梅青 徐玥 梁月琴 《中国药业》 CAS 202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评价3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综合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2022年1月至12月首次使用SGLT-2抑制剂的12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信息,按用药不同分为达格列净组(50例... 目的评价3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综合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2022年1月至12月首次使用SGLT-2抑制剂的12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信息,按用药不同分为达格列净组(50例)、恩格列净组(50例)、卡格列净组(20例),所有患者均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及性,其中对有效性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纳入患者65例);采用文献信息查阅法评价创新性及适宜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德尔菲法构建综合评价标准。结果有效性方面,3组患者用药后的空腹血糖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仅达格列净组患者用药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达格列净组、恩格列净组、卡格列净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分别为10.00%,12.0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性方面,3种SGLT-2抑制剂的日均费用相当,仅达格列净出现因价格停药现象。可及性方面,达格列净全国医院配备数最高(14560家),且为基本药物,可及性最佳。创新性方面,卡格列净最新上市(2020年),但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新增心力衰竭与慢性肾脏病适应证,创新性更佳。适宜性方面,3种SGLT-2抑制剂仅贮藏温度及有效期略有差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的综合评分分别为86分、79分、77分。结论3种SGLT-2抑制剂控制空腹血糖的效果均较好,该评价结果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的匹配度较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型糖尿病 临床综合评价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TNFSF14、sIL-2R水平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潘美民 李文娟 +3 位作者 张雪红 杨丽晖 何娟 谭永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14,TNFSF1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变化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7...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14,TNFSF1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变化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按照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NFSF14、sIL-2R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NFSF14水平为(12.55±1.20)ng/L,sIL-2R水平为(255.80±25.15)pmol/L,均高于对照组[(3.80±0.53)ng/L和(100.96±10.10)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34,P<0.001;t=8.166,P<0.001)。化疗后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痊愈10例(12.50%),有效55例(68.75%),无效15例(18.75%);预后良好合计65例(81.25%),预后不良合计15例(18.7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SF14水平为(14.35±1.51)ng/L,sIL-2R水平为(275.64±27.10)pmol/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2.09±1.18)ng/L和(253.33±25.13)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34,P<0.001;t=3.055,P=0.003)。预后不良组的痰菌阳性比例为93.33%(14/15),高于预后良好组的58.46%(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5,P=0.0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TNFSF14水平升高(OR=8.913,95%CI:1.993~48.002)和sIL-2R水平升高(OR=7.132,95%CI:1.054~35.172)、痰菌阳性(OR=9.947,95%CI:1.233~80.253)均是导致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TNFSF14、sIL-2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肺结核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03(95%CI:0.549~0.857)、0.726(95%CI:0.579~0.873)和0.901(95%CI:0.818~0.999)。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TNFSF14、sIL-2R均呈高表达,TNFSF14、sIL-2R表达升高会增加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的风险,临床应密切监测二者表达,以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肿瘤坏死因子类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