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R,2S,5R,8S,9R,10S)-8-甲基-4-氮杂-5-苯基-7-氧杂四环[8.2.1.0^(2,9).0(~4,8)]十三-11-烯-3-酮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1
作者 叶剑良 魏赞斌 +1 位作者 陈忠 黄培强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2,共5页
为确定内型降冰片烯酰亚胺与甲基格氏试剂反应所得加成产物的结构,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18H19NO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 = 6.293(1),b = 14.342(3),c = 16.357(3) 牛琕 = 1476.2(5) ?,Z... 为确定内型降冰片烯酰亚胺与甲基格氏试剂反应所得加成产物的结构,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18H19NO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 = 6.293(1),b = 14.342(3),c = 16.357(3) 牛琕 = 1476.2(5) ?,Z = 4,Dc = 1.266 g/cm3, (MoKa) = 0.082mm-1,F(000) = 600。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 = 0.0535,wR = 0.988。由此晶体结构可确定加成产物为标题化合物,并由1H-NMR数据推测另一加成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辅助基 晶体结构 合成 内型降冰片酰亚胺 (1R 2s 5R 8s 9R 10s)-8-甲基-4-氮杂-5-苯基-7-氧杂四环[8.2.1.0^2.90^4.8]十三-11--3-
下载PDF
5α,11-二羟基-2-氧代桉烷-3-烯的全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关玉昆 李平 +2 位作者 周罡 高晓蕾 李裕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81-1283,M010,共4页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5α-hydroxy-isopterocarpolone (1), an oxygenated eudesmane isolated from Chinese folk medicine Artemisia eriopoda, starting from (+)-dihydrocarvone(2) was described. Compound 4...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5α-hydroxy-isopterocarpolone (1), an oxygenated eudesmane isolated from Chinese folk medicine Artemisia eriopoda, starting from (+)-dihydrocarvone(2) was described. Compound 4 was stereoselectively prepared from compound 2 in three steps according to reference-. The treatment of tosylhydrazone 5, which was formed via the reaction of compound 4 and TsNHNH2 catalyzed by BF3-5Et2O, with an excess of n-butyllithium gave triene 6. Oxidation of triene 6 with singlet oxygen afforded the desired endo-peroxide 7 as a single product. Reductive cleavage of peroxide 7 with K2CO3 gave α-rotunol 3, a natural eudesmane firstly isolated in 1969. Hydrolysis of α-rotunol 3 with 10% sulfuric acid afforded (+)-5α-hydroxy-isopterocarpolone (1). The structures of all the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by IR, MS and NM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二羟基-2-氧代桉-3- 全合成 倍半萜
下载PDF
(22E,24S)-2α,3α-二羟基-5α-豆甾烷-22-烯-6-酮的环氧化及其立体异构体的分离
3
作者 尹永洙 李熙峰 田官荣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用过氧乙酸把(22E,24S)-2α,3α-二羟基-5α-豆甾烷-22-烯-6-酮转化成相应的环氧化物,用液相色谱分离两种立体异构体并用核磁共振数据确定了结构,比较了3种过氧酸的反应性能.
关键词 过氧乙酸 (22e 24s)-2α -二羟基--豆甾-22--6- 环氧化
下载PDF
2-氰基-3,12-二氧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芳 曾光尧 +1 位作者 郭虹 周应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综述2-氰基-3,12-二氧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CDDO)的合成及其衍生物的A、C环,C-2和C-17位等位置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方法以近年来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对2-氰基-3,12-二氧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及其衍生物的... 目的综述2-氰基-3,12-二氧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CDDO)的合成及其衍生物的A、C环,C-2和C-17位等位置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方法以近年来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对2-氰基-3,12-二氧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2-氰基-3,12-二氧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及其类似物构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2-氰基-3,12-二氧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及其类似物,并设计合成出活性和选择性更高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1 9(11)--28-酸(CDDO) 衍生物 结构修饰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去甲基斑蝥素促进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
5
作者 张翼 时程程 +2 位作者 张华鹏 王海涛 殷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观察去甲基斑蝥素(NCTD)促进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CDDO-Me)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NCTD单药、CDDO-Me单药或者两药联合处理U-20S和Saos-2骨肉瘤细胞株,通过细胞... 目的观察去甲基斑蝥素(NCTD)促进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CDDO-Me)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NCTD单药、CDDO-Me单药或者两药联合处理U-20S和Saos-2骨肉瘤细胞株,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活性检测、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细胞死亡率,检测NCTD和CDDO-Me的联合抗骨肉瘤效应;通过Westernblot实验,研究两药联合抗骨肉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CCK-8结果显示,在U-20S细胞株中,CDDO-Me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值为1.1μmol/L,与3、10和30μmol/L的NCTD联合处理后,Ic50值分别为0.70、0.30和0.03txmol/L,分别降低了37%、81%和99%;在Saos-2细胞株中观察到NCTD对CDDO-Me介导的细胞抑制作用也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10μmol/L的NCTD单药、0.5μmol/L的CDDO-Me单药以及两者联合处理U一20S和Saos-2细胞24h,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显示在U-20S细胞株中,NCTD和CDDO-Me单药分别诱导25%和36%的细胞死亡,而两者联合则能够诱导79%左右的细胞死亡,比单药均具有极为显著的增强作用(P=0.000);在Saos-2细胞株中,NCTD和CDDO-Me单药分别诱导19%和43%的细胞死亡,而两者联合则能够诱导82%左右的细胞发生死亡,也比单药具有极为显著的增强作用(P=0.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U-20S和Saos-2细胞株中,NCTD或CDDO-Me联合应用能够激发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高度活化,导致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绝大部分裂解,促进了凋亡信号的活化。结论NCTD通过上调凋亡信号能够促进CDDO-Me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促进CDDO-Me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2-氰基-3 12-二氧代齐墩果-1 9(11)--28-酸甲酯 去甲基斑蝥素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紫杉烷成分的研究
6
作者 李俊 牙启康 +2 位作者 苏小建 义祥辉 张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采用溶剂萃取及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Ⅰ)、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Ⅱ)、(3E,7E)-2,α10,β13α-三乙酰基-5,α20-二羟基-3,8-断紫杉烷-3,7,11-三烯-9-酮(Ⅲ)和7-表-紫杉醇(Ⅳ),其中化合物(Ⅱ... 采用溶剂萃取及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Ⅰ)、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Ⅱ)、(3E,7E)-2,α10,β13α-三乙酰基-5,α20-二羟基-3,8-断紫杉烷-3,7,11-三烯-9-酮(Ⅲ)和7-表-紫杉醇(Ⅳ),其中化合物(Ⅱ)首次从南方红豆杉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 (3e 7e)-2α 10β 13α-三乙酰基一5a 20.二羟基-3 8- 断紫杉-3 7 11--9- 7--紫杉醇
下载PDF
具有变形碳架双环二萜醇的结构
7
作者 曾志 符雄 曾陇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172-174,共3页
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具有变形碳架双环二萜醇1的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得以确证.1的结构为(3Z,5E,9E,1R*,7R*,12aR*)-1-异丙基-6,10,12a-三甲基-1,2,4,7,8,11,12... 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具有变形碳架双环二萜醇1的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得以确证.1的结构为(3Z,5E,9E,1R*,7R*,12aR*)-1-异丙基-6,10,12a-三甲基-1,2,4,7,8,11,12,12a-八氢环戊-环r一碳烯-7-醇.它是从采自我国南海的软珊瑚ClavulariainflataScheuk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 二萜 (3Z 5e 9e 1R* 7R* 12aR*)-1-异丙基-6 10 12a-三甲基-1 2 4 7 8 11 12 12a-八氢环戊-环十一碳-7-
下载PDF
卡氏乳香中1个新的降二萜
8
作者 徐莲莲 陈志超 +4 位作者 何梦丽 杨宝 付剑江 陈芳有 罗永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833-5839,共7页
目的研究卡氏乳香Boswellia carterii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及文献对比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卡氏乳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 目的研究卡氏乳香Boswellia carterii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及文献对比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卡氏乳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2E,8S,9R)-1,9-环氧-8-乙酰氧基-4,5-二氧代降西松烷型-2-烯(1)、rel(1S,3R,7E,11S,12R)-1,12-epoxy-4-methylenecembr-7-ene-3,11-diol(2)、boscartin F(3)、boscartene K(4)、fidmansumbin-13(17)-en-3,16-diene(5)、3α-acetoxyl-7-oxo-tirucalla-8,24-dien-21-oic acid(6)、boscartene N(7)、3β-hydroxy-tirucallic acid(8)、α-boswellic acid(9)、boscarterol O(10)、boscarterol F(11)。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卡氏乳香素,化合物5为首次从乳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11个化合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3、6和10具有良好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乳香 萜类化合物 降二萜 (1R 2e 8s 9R)-1 9-环氧-8-乙酰氧基-4 5-二氧代西松-2- 卡氏乳香素
原文传递
毛叶合欢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嫩玲 胡江苗 +2 位作者 刘玉清 周俊 赵友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研究毛叶合欢Albizia mo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 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合欢中分得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 目的研究毛叶合欢Albizia mo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 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合欢中分得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桉脂素(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金合欢酸内酯(4)、桦木醇(5)、表儿茶素(6)、(-)-表阿夫儿茶精(7)、β-香树酯醇(8)、ergosta-7,22-dien-3β-O-β-glycopyranoside(9)、3-吲哚甲酸(10)、1-O-十八烷酸甘油酯(11)、正二十七烷醇(12)、1-O-β-D-葡萄糖苷-(2S,3R,4E,8E)-2-N-(2′-羟基-二十一碳酰基)-十八碳鞘氨醇-4,8-二烯(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合欢 白桦酸 1-O-β-D-葡萄糖苷-(2s 3R 4e 8e)-2-N-(2-羟基-二十-碳酰基)-十八碳鞘氨醇-4 8-
原文传递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聚炔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古文杰 戴待 +5 位作者 齐磊 宋小敏 李志远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李军 张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4-1837,共4页
目的研究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头状花序的聚炔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AB-8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及旋光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BV-2细... 目的研究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头状花序的聚炔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AB-8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及旋光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BV-2细胞NO生成模型对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两色金鸡菊干燥头状花序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聚炔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6E,12E)-二烯-8,10-二炔-1-十四烷醇-3-O-β-D-葡萄糖苷(1)、(2S)-(3Z,11E)-二烯-5,7,9-三炔-1,2-十三碳二醇(2)、(2R)-(3E,5E,11E)-三烯-7,9-二炔-1,2-十三碳二醇(3)、(E)-7-苯基-2-烯-4,6-二炔-1-庚醇(4)、(Z)-7-苯基-2-烯-4,6-二炔-1-庚醇(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炔苷类化合物,命名为金鸡菊炔苷E,显示微弱的抗炎活性;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金鸡菊 聚炔苷 金鸡菊炔苷e (2R)-(3e 5e 11e)--7 9-二炔-1 2-十三碳二醇 抗炎
原文传递
毛华菊中1个新的愈创木内酯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洪权 王艳丽 +7 位作者 董馨语 向涛 周巧巧 朱世明 熊校勤 张蕾 郑平 刘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611-4616,共6页
目的 研究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的化学成分及体外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Diaion HP-20柱色谱、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 目的 研究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的化学成分及体外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Diaion HP-20柱色谱、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测定各化合物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5R,6R,7R,8S,10S)-8-乙酰氧基-愈创木-3,11(13)-二烯-2-酮-12,6-内酯(1)、(1S,5R,6R,7R,8S,10S,11S)-8-乙酰氧基-愈创木-3-烯-2-酮-12,6-内酯(2)和2α-(2′,4′-hexadiynoyl)-1,6-dioxaspiro[4,5]-deca-3-ene(3)。结论 化合物2为1个新的愈创木内酯,命名为毛华菊内酯A,其对HepG2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的氢谱全谱、碳谱以及绝对构型为首次报道,它对Hep G2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值为(5.95±0.19)μmol/L;化合物3为首次从毛华菊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华菊 愈创木内酯 肿瘤细胞毒活性 (1s 5R 6R 7R 8s 10s)-8-乙酰氧基-愈创木-3 11(13)--2--12 6-内酯 毛华菊内酯A
原文传递
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12
作者 于洋 刘真 +1 位作者 林文翰 季宇彬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1)、(S)-11-(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2)、羟基二氢博伏内酯(3);1个嘌呤类化合物,鉴定为1,3-二甲基黄嘌呤(4);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20-烯-3-酮(5)、孕甾-1,4,20-三烯-3-酮(6)、3β-羟基-孕甾-20-烯(7)、3β-羟基-孕甾-5,20-二烯(8)、20-羟基-孕甾-1,4-二烯-3-酮(9)、20-羟基-孕甾-1-烯-3-酮(10)、17β-羟基-雄甾-1-烯-3-酮(11)。结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而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棘软珊瑚 (s)-13-(2-羟基-3 4-二甲基 5 氧代-2 5-二氢呋喃-2-基)十三 (s)-11-(2-羟基-3 4-二甲基-5-氧代-2 5-二氢呋喃-2-基)十一 羟基二氢博伏内酯 环丁内酯类 嘌呤类 甾体类
原文传递
地骨皮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雅迪 于潇 +4 位作者 刘鹏 陈晓鹤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123-5127,共5页
目的研究地骨皮Lycii Cortex(枸杞Lycium chinense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地骨皮干燥药材用70%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地骨皮正丁... 目的研究地骨皮Lycii Cortex(枸杞Lycium chinense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地骨皮干燥药材用70%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地骨皮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骨皮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2R,5S,10R)-2-(1',2'-二羟基-1'-甲基)-6,10-二甲基螺[4,5]癸-6-烯-8-酮-2'-O-β-D-葡萄糖苷(1)、(1'R,2R,5S,10R)-2-(1',2'-二羟基-1'-甲基-)-6,10-二甲基螺[4,5]癸-6-烯-8-酮-2'-O-β-D-葡萄糖苷(2)、(1R,6R,9S)-6,9,11-三羟基大柱香波龙-4,7-二烯-3-酮-11-O-β-D-葡萄糖苷(3)、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丙酸(5)、3,4-二羟基苯丙酸甲酯(6)、丁香酸葡萄糖苷(7)、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东莨菪苷(9)和fabiatrin(10)。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2的核磁数据首次被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骨皮 枸杞 R 2R 5s 10R)-2-(1' 2'-二羟基-1'-甲基-)-6 10-二甲基螺[4 5]癸-6--8--2'-O-β-D-葡萄糖苷 (1R 6R 9s)-6 9 11-三羟基大柱香波龙-4 7--3--11-O-β-D-葡萄糖苷 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小花鬼针草中1个新的聚炔和1个新的异烟酸葡萄糖酯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传厚 朱彦军 +2 位作者 于绍华 蒋海强 周洪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9-494,共6页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S)-十三烷-(11E)-一烯-3,5,7,9-四炔-1,2,13-三醇(1)、吡啶-4-甲酰-O-β-D-...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S)-十三烷-(11E)-一烯-3,5,7,9-四炔-1,2,13-三醇(1)、吡啶-4-甲酰-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海生菊苷(3)、trichocarpine(4)、奥卡宁-4-甲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奥卡宁-4-甲醚-4’-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6)、Z-6-O-(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7)、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8)、金丝桃(9)、(3S)-十四烷-(6E,12E)-二烯-8,10-二炔-1,14-二醇-3-O-β-D-葡萄糖苷(10)和鬼针聚炔苷B(11)。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化合物,化合物4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10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鬼针草 (2s)-十三-(11e)-一-3 5 7 9-四炔-1 2 13-三醇 吡啶-4-甲酰-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白斑枪刀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晏通 丁林芬 +3 位作者 程彬 谢章巧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67-1772,共6页
目的研究白斑枪刀药Hypoestes phyllostachy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斑枪刀药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 目的研究白斑枪刀药Hypoestes phyllostachy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斑枪刀药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6R,7E)-3-羟基-大柱烷-4,7-二烯-9-酮(1)、(3S)-3-羟基-β-紫罗兰酮(2)、(3S,5R,6S,7E)-3-羟基-5,6-环氧-大柱烷-7-烯-9-酮(3)、蚱蜢酮(4)、vomifoliol(5)、(+)-dehydrovomifoliol(6)、黑麦草内酯(7)、2,6-二甲基-2E,7-辛二烯-1,6-二醇(8)、bifurcanol(9)、(12S)-hydroxygeranylgeraniol(10)、nectandrin B(11)、N-反式阿魏酰酪氨(12)、丁香乙酮(13)、丹皮酚(14)、香草醛(15)、脱氢姜酮(16)、邻羟基苄醇(17)、(2E)-4-羟基-2-己烯酸(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枪刀药 (3R 6R 7e)-3-羟基-大柱-4 7--9- (3s)-3-羟基-β-紫罗兰酮 (%PLUs%)-dehydrovomifoliol N-反式阿魏酰酪氨 丹皮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