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KMB、ALP及AST的表达水平及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庄园 杜璐雁 +1 位作者 单海霞 陈燕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717-72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碱性磷酸酶(ALP)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水平及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62例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碱性磷酸酶(ALP)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水平及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62例为观察组,通过经皮黄疸测试仪检测总胆红素(STB),按照STB分度分为:轻度组79例,中度组64例,重度组19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测量黄疸值(STB<221μmol/L)正常的健康新生儿159名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CKMB、ALP及AST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STB程度患者CKMB、ALP及AS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KMB、ALP及AST水平与STB水平的关系。结果CKMB、ALP及AST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TB程度患者CKMB、ALP及AST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MB、ALP及AST水平与STB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KMB、ALP及AST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肌酸激酶同工酶 碱性磷酸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GGT/ALP比值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吕万治 顾腾 +3 位作者 宋维 胡国冰 朱帅 马德民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75-1078,1082,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GGT/ALP)比值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4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多因...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GGT/ALP)比值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4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GGT、ALP水平及GGT/ALP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GGT、ALP、GGT/ALP比值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124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12/124)。并发症组年龄≥60岁、有腹部手术史、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三角区粘连、胆囊三角区变异、手术时机为发病≥48 h、术前WBC水平≥15×10^(9)的占比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三角区粘连、胆囊三角区变异、术前WBC水平≥15×10^(9)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发症组血清GGT、ALP水平及GGT/ALP比值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ALP预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747,低于GGT/ALP比值预测(0.901)。结论 GGT/ALP比值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比值
下载PDF
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刘嘉清 王琴 +1 位作者 周廷栋 周强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间水平,同时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PHC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PHC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IVKA-Ⅱ、AFP、GGT和ALP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39、0.834、0.837和0.799。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AUC,其中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的AUC最高(0.939),敏感度最高(90.24%),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97.47%)。结论: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效能,四者联合有利于PH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PIVKA-Ⅱ AFP GGT alp 联合检测
下载PDF
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崔丽 史光彩 +2 位作者 苏超 王刚 石保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39-242,246,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 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n=43)和钙化组(n=67)。对比两组的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差异,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对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结果 钙化组的SOST、ALP水平、TyG指数高于无钙化组(t=7.438、4.012、4.279,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呈正相关(r=0.584、0.356、0.351,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年龄、糖尿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联合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效能更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结论 血清SOST、ALP水平及TyG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其表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骨硬化蛋白 碱性磷酸酶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外周血ALP、G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恶性进展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李阳 柳璐璐 林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117-312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恶性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PBC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恶性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PBC患者纳入研究。根据PBC分期分成Ⅰ~Ⅱ期组44例和Ⅲ~Ⅳ期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外周血ALP、GGT、N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ALP、GGT、NLR评估PBC恶性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BC恶性进展的因素。结果Ⅲ~Ⅳ期组患者的饮酒史占比为44.74%,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患者的外周血ALP、GGT、NLR水平分别为(335.26±20.78)U/L、(335.51±5.06)U/L、3.80±0.69,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的(299.77±18.97)U/L、(305.77±7.11)U/L、3.09±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ALP、GGT、NLR评估PBC恶性进展的AUC分别为0.759(敏感度76.32%、特异度75.00%)、0.783(敏感度73.68%、特异度77.27%)、0.754(敏感度60.53%、特异度81.82%),三者联合(并联试验)评估PBC恶性进展的AUC为0.860(敏感度94.74%、特异度77.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及外周血ALP、GGT、NLR水平增高是PBC恶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PBC进展,患者的外周血ALP、GGT、NLR水平越高,三者联合对PBC恶性进展具有评估作用;除饮酒史外,外周血ALP、GGT、NLR水平增高亦是PB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肽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恶性进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ALP联合检测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张红荣 李晓旭 马志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69-470,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ALP联合检测早期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胰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72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EA、CA199、AL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的CEA、CA199、ALP水平,分析CEA、CA199、ALP诊断胰...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ALP联合检测早期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胰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72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EA、CA199、AL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的CEA、CA199、ALP水平,分析CEA、CA199、ALP诊断胰腺癌的效能。结果观察组的CEA、CA199、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Ⅳ期、Ⅲ期、Ⅱ期胰腺癌患者的CEA、CA199、ALP水平依次降低(P<0.05)。CEA、CA199、ALP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的CEA、CA199、ALP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alp 胰腺癌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应用DTI-ALPS技术评估认知障碍疾病的类淋巴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易江南 赵丰泽 +1 位作者 孙秀芳 尹昌浩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94-198,共5页
类淋巴系统是近年发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内通过血管周围间隙执行代谢产物运输及代谢废物清除功能的系统,类淋巴系统功能下降与多种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证实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e analysis alo... 类淋巴系统是近年发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内通过血管周围间隙执行代谢产物运输及代谢废物清除功能的系统,类淋巴系统功能下降与多种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证实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e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所计算出的DTI-ALPS指数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脑小血管病等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疾病进展显著相关。本文将对DTI-ALPS技术在评估认知障碍疾病的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类淋巴系统 弥散张量成像 DTI-alpS
下载PDF
^(99m)Tc-MDP骨显像联合血清ALP、VEGF检测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姗姗 王永宁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29-1731,共3页
目的:探究^(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出现... 目的:探究^(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出现骨转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无骨转移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ALP、VEGF水平,分析82例乳腺癌患者^(99m)Tc-MDP骨显像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与血清ALP、VEGF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LP、VEGF单独检测及联合^(99m)Tc-MDP骨显像检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LP、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1、28.253,P<0.05)。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99m)Tc-MDP骨显像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0.49%,特异度为63.41%,准确率为71.9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VEGF与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暗恋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759、1.483,P<0.05)。血清ALP、VEGF单独检测及联合^(99m)Tc-MDP骨显像检测在预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8、0.701、0.843,联合检测的AUC优于血清ALP、VEGF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P、VEGF与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关系密切。^(99m)Tc-MDP、血清ALP、VEGF检测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显像 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腺癌骨转移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ALP及Ca2+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任晓燕 方献英 宋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01-603,共3页
目的:分析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Ca^(2+)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Ca^(2+)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30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33例).于治疗前、治疗6 w后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P、Ca^(2+)水平,并采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治疗后疼痛程度,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治疗6 w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P、Ca^(2+)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6 w后ALP、C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6 w后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0.0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9.09%)(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并发骨转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ALP、Ca^(2+)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恶性肿瘤 骨转移 疼痛 alp CA^(2+)
下载PDF
血清c5ar1、ALP及25(OH)D3的表达规律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王义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成分5a受体1(Complement component 5a receptor,c5ar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25羟基维生素D(Vitamin D325-hydroxy monohydrate,25(OH)D3)的表达规律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成分5a受体1(Complement component 5a receptor,c5ar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25羟基维生素D(Vitamin D325-hydroxy monohydrate,25(OH)D3)的表达规律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治疗的股骨颈发生骨折且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术后6 m的影像学方面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将患者分成骨折愈合组(77例)和未愈合组(21例).于入院及术后42 d分别对两组的血清c5ar1、ALP、25(OH)D3水平进行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5ar1、ALP、25(OH)D3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5ar1、ALP及25(OH)D3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的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骨折愈合组术后血清c5ar1、ALP及25(OH)D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未愈合组术后血清c5ar1、ALP及25(OH)D3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5ar1与25(OH)D3呈正相关关系(P<0.05);c5ar1、ALP、25(OH)D3诊断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敏感度分别为92.20%、62.30%、76.60%,特异度分别为90.50%、47.60%、52.40%,ROC曲线分析显示,c5ar1、ALP、25(OH)D3诊断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53、0.515、0.765.结论:血清c5ar1、ALP及25(OH)D3的表达水平升高可促进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c5ar1与25(OH)D3呈正相关关系,c5ar1、25(OH)D3诊断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ALP预测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准确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r1 alp 25(OH)D3 股骨颈骨折 术后骨折愈合
下载PDF
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转丁 杨晶晶 +3 位作者 李留安 安晓 张爽萌 陈旭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昆明小鼠进行游泳试验,于游泳前和游泳15 min、30 min、50 min后分别随机选取10只小鼠,致死,眼眶采血并测定血清中ALT、...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昆明小鼠进行游泳试验,于游泳前和游泳15 min、30 min、50 min后分别随机选取10只小鼠,致死,眼眶采血并测定血清中ALT、AST和ALP活性。结果表明:15 min游泳应激使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应激30 min和50 min后ALT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游泳前(P<0.05);而AST活性在应激30 min后继续维持高水平,50 min后又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游泳前水平(P<0.05)。15 min游泳应激使小鼠ALP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应激30 min后显著升高(P<0.05);应激50 min后继续维持较高水平。说明游泳应激可能造成小鼠肝脏、心脏、肌肉等组织器官损伤,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可作为评价小鼠应对游泳应激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应激 小鼠 血清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下载PDF
去势大鼠血清ALP动态及骨髓细胞骨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志锋 顾淑珠 +2 位作者 高建军 周轶 金慰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了解雌性大鼠切卵去势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变化规律及骨髓细胞的骨形成相关基因ALP、骨钙素(Bone Gla-containing protein,BGP)及核结合因子al(core bindingfactor 1,Cbf al)的mRNA表达。方法 6月龄SD雌性... 目的 了解雌性大鼠切卵去势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变化规律及骨髓细胞的骨形成相关基因ALP、骨钙素(Bone Gla-containing protein,BGP)及核结合因子al(core bindingfactor 1,Cbf al)的mRNA表达。方法 6月龄SD雌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切卵(Sham)和切卵(OVX)组。其中每组5只大鼠于术后起每隔10d断尾采血一次至90d,用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法测量血清ALP;每组4只大鼠于术后10d处死获取骨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细胞中ALP、BGP、Cbfal mRNA表达改变。结果 OVX组大鼠血清ALP水平,10d时已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40.0%),20d时升高呈峰值(P<0.05,+63.6%),30d时则显著性降低(P<0.05,-26.1%),40d起呈回升,与Sham组比较40、50、60、70、80及90d时的ALP分别增加26.2%(P<0.05)、18.1%、16.9%、68.5%(P<0.05)、42.6%(P<0.05)与45.9(P<0.05);切卵后10d骨髓细胞中ALP、BGP、Cbfa lmRNA的表达OVX组明显高于Sham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去势后早期血清ALP呈先增高后下降的波动性变化,以后回升呈不同程度增高;骨髓细胞的ALP,BGP和Cbf almRNA表达呈增高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大鼠 血清 alp 骨髓细胞 骨形成 基因表达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血清GGT,GGT/ALP及CA19-9检测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栋 吴齐飞 +5 位作者 刘昌 张晓刚 王博 刘学民 于良 吕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079-30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GGT/ALP)及糖类相关抗原199(CA19-9)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7/2007-07收治的3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成恶性...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GGT/ALP)及糖类相关抗原199(CA19-9)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7/2007-07收治的3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成恶性梗阻性黄疸组、结石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及结石不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3组;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9-9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GGT和ALP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各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恶性梗阻性黄疸组GGT,CA19-9水平显著高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恶性梗阻性黄疸组GGT/ALP比值显著低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结石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GGT水平显著高于结石不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两组间CA19-9水平及GGT/ALP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GGT和CA19-9单独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分别为81.56%和72.63%,GGT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为92.74%,GGT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显著高于GGT及CA19-9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GGT,GGT/ALP及CA19-9检测可辅助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GGT联合CA19-9检测能够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T alp CA19-9 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应用ECT骨显像和ALP谱检测对提高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建鑫 方琳丽 +2 位作者 林琛 关楚文 王鲁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ALP谱检测对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在临床上已确诊、并怀疑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ALP谱检测。对正常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ALP谱检测对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在临床上已确诊、并怀疑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ALP谱检测。对正常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核素全身骨显像91例出现骨转移,阳性率为57.6%,其中单发灶22例,占24.2%,多发灶69例,占75.8%。正常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清ALP、B-ALP结果:对照组35例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和正常人比较ALP和B—ALP浓度无显著性意义 (P>0.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LP有显著性意义(P<0.05),B—ALP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91例骨转移患者中单发灶和多发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LP、B-ALP结果是多发灶骨转移患者ALP、B-ALP浓度明显高于单发灶患者(P<0.01)。结论全身骨显像和ALP、B-ALP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应以全身骨显像为主,结合ALP、B—ALP检测,可排除良性骨病造成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显像 alp B-alp 恶性肿瘤骨转移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ALP和BG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曾高峰 宗少晖 +1 位作者 邹斌 李柯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只,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股骨和胫骨,注射器冲出骨髓制成...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只,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股骨和胫骨,注射器冲出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传代3次后分为7组用于实验。诱导组细胞采用体积分数为0.1双抗、含不同浓度PSP的血清+IMDM培养,非诱导组细胞采用体积分数为0.1双抗血清+IMDM培养。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在培养第3,5,7,9,11,13天用四唑盐法(MTT)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在培养第7天、第14天采用ELISΑ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表达量。结果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PSP诱导后呈三角形、多角形、不规则状,可重叠生长。②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总体趋势基本相同,在第7,9,11,13天,非诱导组细胞不再生长,而各PSP诱导组细胞均继续生长。③各不同浓度PSP诱导组均比非诱导组高表达ALP和BGP(P<0.01)。结论PSP可显著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过程中ALP和BGP的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该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分化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下载PDF
疏肝导浊方对脂肪肝家兔的AST、ALT、ALP、NO、SOD和MDA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威 江海涛 +4 位作者 史红 刘友刚 王超 田维 胡利民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导浊方对脂肪肝家兔肝功能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家兔6周,诱导形成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疏肝导浊方高、中、低(8、4、2g/kg)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肝功能、超氧化... [目的]观察疏肝导浊方对脂肪肝家兔肝功能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家兔6周,诱导形成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疏肝导浊方高、中、低(8、4、2g/kg)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模型组肝功能、SOD明显下降(P<0.05),MDA明显增加(P<0.01);疏肝导浊方中、低剂量组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肝导浊方可有效提高脂肪肝家兔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疏肝导浊方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下载PDF
BMP-2,BGP mRNA表达量及ALP活性的变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娄鸣 李晓红 饶国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探讨BMSCs诱导条件下骨向分化能力和骨形成蛋白-2(BMP-2)、骨钙素(BGP)mRNA表达量及ALP活性的变化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BMSCs,观察...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探讨BMSCs诱导条件下骨向分化能力和骨形成蛋白-2(BMP-2)、骨钙素(BGP)mRNA表达量及ALP活性的变化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BMSCs,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应用成骨诱导体系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进行分化;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酶联免疫分析仪和RT-PCR分别定量检测7 d和14 d ALP活性及BMP-2,BGP mRNA表达。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能获得高纯度的BMSCs;经骨向诱导7 d和14 d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骨向诱导组:14 d ALP活性82±1.0 U/L,mRNA表达BMP-2为6.04±0.02,BGP为3.21±0.02,分别较7 d(33±2.0 U/L,1.40±0.01,1.1±0.01)显著增高(P<0.01)。未诱导组:ALP活性低(12±1.0 U/L),BMP-2,BGP mRNA未表达,无矿化结节形成。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BMP-2增高的同时ALP活性及BGP表达量也明显增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向成骨方向分化,表明与形成成骨细胞有关。结论将BMSCs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建立了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提示BMP-2,BGP mRNA表达量的增加及ALP活性增高,与细胞骨向分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体外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形成蛋白-2 骨钙素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益骨汤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ALP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姚新苗 陈于东 方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益骨汤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细胞ALP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Wister大鼠4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8只,分为益骨汤高、中、低剂量组(A、B、C组),a-D3对照组(D组)及NS空白对照组(E组),制备成益... [目的]观察益骨汤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细胞ALP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Wister大鼠4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8只,分为益骨汤高、中、低剂量组(A、B、C组),a-D3对照组(D组)及NS空白对照组(E组),制备成益骨汤含药血清备用。成骨细胞建立采用新生SD乳鼠5只(24h内颅盖骨)进行体外细胞传代培养。观察益骨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A、B、C、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E组比较细胞增殖分化与ALP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骨汤含药血清具有促进早期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 实验研究 中药疗法 大鼠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后肢骨ALP、ACP、Ⅰ型胶原及生物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新生 吴兴裕 +2 位作者 吴燕红 杨连甲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观察3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及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胫骨Ⅰ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青年雄性SD大鼠14只按体重配对后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和模拟失重组(TS),采用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3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 目的观察3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及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胫骨Ⅰ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青年雄性SD大鼠14只按体重配对后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和模拟失重组(TS),采用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3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新鲜股骨行三点弯曲法检测生物力学性状,取胫骨特殊化学染色法显示ALP,ACP,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大鼠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均显著下降(P<0.01),最大挠度显著增大(P<0.05)。ALP染色显示TS组着色较对照组明显浅淡。ACP染色结果显示TS组较对照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S组Ⅰ型胶原含量增加,排列不规则。结论3周模拟失重使大鼠后肢骨生长受抑,引起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全面下降,ALP胶原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尾吊 承重骨 Ⅰ型胶原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运动对绝经后骨折女性ALP、BMD、E_2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玉凤 熊鹰 +2 位作者 陆一帆 吴永海 宋加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5,共2页
测定14名绝经后骨折女性的ALP、BMD、E2,主要结果如下:(1)运动可提高绝经后骨折女性血(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水平;(2)适宜强度运动可以减缓绝经骨折女性雌二醇(Estrodiol,E2)下降的趋势,建议中老年妇女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以延缓衰... 测定14名绝经后骨折女性的ALP、BMD、E2,主要结果如下:(1)运动可提高绝经后骨折女性血(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水平;(2)适宜强度运动可以减缓绝经骨折女性雌二醇(Estrodiol,E2)下降的趋势,建议中老年妇女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以延缓衰老;(3)适宜强度运动可以减缓绝经后骨折女性(Bonemineraldensity,BMD)下降,建议中老年妇女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绝经后骨折 女性 alp BMD E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