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脑及咽下神经节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暴学祥 王彬 白效耘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0-116,共7页
采用树脂石蜡(CP)组织包埋切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双染法,初步构建了榆紫叶甲脑及咽下神经节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模式.结果显示,榆紫叶甲脑结构比较特殊:视叶不发达,但具内髓板;嗅叶不发达;蕈形体冠... 采用树脂石蜡(CP)组织包埋切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双染法,初步构建了榆紫叶甲脑及咽下神经节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模式.结果显示,榆紫叶甲脑结构比较特殊:视叶不发达,但具内髓板;嗅叶不发达;蕈形体冠高度退化,而根叶相对发达;中央复合体结构明显;后脑经由围咽神经束与咽下神经结相连,咽下神经结非常发达.榆紫叶甲的所有髓区几乎都有GABA免疫阳性纤维分布.一侧脑半球及咽下神经节共存在约2 800个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且趋向于集群分布.该研究表明榆紫叶甲的脑结构及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模式与榆紫叶甲的生活习性、进化地位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咽下神经节 GAB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家榆挥发物对榆紫叶甲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程彬 付晓霞 +5 位作者 韩启 张宝民 张大明 李兴鹏 高长启 孙晓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82,共7页
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榆紫叶甲雌雄成虫对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受榆紫叶甲成... 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榆紫叶甲雌雄成虫对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释放19种成分,其中顺-3-己烯醇、α-蒎烯、柠檬烯、顺-3-乙酸叶醇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石竹烯、α-法尼烯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9种化合物与健康家榆相比有显著差异。除了TMTT,对其余8种化学标准品进行生测的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顺-3-己烯醇、芳樟醇和α-法尼烯有较强的趋性反应,而雄性成虫对α-法尼烯和石竹烯的趋性反应较强。这可为应用引诱剂进行田间监测和控制榆紫叶甲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诱导挥发物 榆紫叶甲 质谱分析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下载PDF
榆紫叶甲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对梯度恒温的响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鹏 王凤珍 +2 位作者 李春成 王秀梅 阮长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在14、18、22、26、30℃5个温度下,测定了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试验温度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寄生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温度的功能反应... 在14、18、22、26、30℃5个温度下,测定了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试验温度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寄生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温度的功能反应数据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很好地拟合;瞬时攻击率及理论最大寄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理论最大寄生量14℃为55.88粒,30℃时达到117.48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榆紫叶甲赤眼蜂 榆紫叶甲 功能反应
下载PDF
榆紫叶甲赤眼蜂基础生物学特性及其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秀梅 臧连生 +3 位作者 林宝庆 杨军 陈鹏 阮长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553-6559,共7页
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 Liao)是榆紫叶甲卵期重要寄生蜂。在实验条件下对榆紫叶甲赤眼蜂生殖、寿命、性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每粒寄主卵平均出蜂量为2.92头,雌雄比为3.64∶1,营两性生殖,孤雌产雄。不同... 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 Liao)是榆紫叶甲卵期重要寄生蜂。在实验条件下对榆紫叶甲赤眼蜂生殖、寿命、性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每粒寄主卵平均出蜂量为2.92头,雌雄比为3.64∶1,营两性生殖,孤雌产雄。不同营养条件对寿命有显著影响,其中成虫补充20%蜂蜜水和20%蔗糖水能显著增加雌雄虫寿命。组建了25℃条件下榆紫叶甲赤眼蜂成蜂补充不同营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成虫补充20%蜂蜜水、20%蔗糖水、清水、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物质)的净生殖力R0分别为74.42、65.27、56.77和44.50。可见,成蜂补充营养能提高种群生殖力。研究结果将为榆紫叶甲赤眼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榆紫叶甲赤眼蜂 生物学 营养 生命表
下载PDF
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秀梅 臧连生 +3 位作者 邹云伟 王娟娟 阮长春 张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2,共3页
为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卵的控制效能,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 为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卵的控制效能,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在相同温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增加;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异色瓢虫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异色瓢虫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23.648 6P-0.22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榆紫叶甲 捕食功能反应
下载PDF
灭幼脲和氟幼灵防治榆紫叶甲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迟德富 苗建才 +2 位作者 曲辉 邱立方 卜金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0-48,共9页
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是我国榆树的毁灭性害虫。该虫分布广,密度大,食性单一,常年成灾,给防治带来困难。为了避免常规杀虫剂造成的。1年控制、2年发生、3年成灾”的被... 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是我国榆树的毁灭性害虫。该虫分布广,密度大,食性单一,常年成灾,给防治带来困难。为了避免常规杀虫剂造成的。1年控制、2年发生、3年成灾”的被动局面,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及油剂和氟幼灵(triflumron)胶悬剂及油剂进行防治。可同时杀死幼虫、成虫和卵。灭幼脲Ⅲ号油剂和氟幼灵油剂可杀卵85%~90%左右。两种药剂的胶悬剂和油剂均可杀死幼虫95%~100%、杀死成虫50%左右。该类药剂处理后未马上死亡的成虫、产卵量下降84%~90%,卵的孵化率降为10.64%~19.57%。该类药剂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的特点,又能保护天敌、增强了森林自控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榆紫叶甲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榆紫叶甲 胶悬剂 油剂 氟幼灵 灭幼脲Ⅲ号
下载PDF
蠋蝽对榆紫叶甲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晓军 张健 孙守慧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5,30,共4页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危害榆树Ulmus spp.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外试验探讨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对榆紫叶甲的捕食能力。在室内,选择饥饿24 h的蠋蝽3,5龄若虫、成虫3个虫态,对10,20,30,40头共计4...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危害榆树Ulmus spp.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外试验探讨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对榆紫叶甲的捕食能力。在室内,选择饥饿24 h的蠋蝽3,5龄若虫、成虫3个虫态,对10,20,30,40头共计4个密度的榆紫叶甲幼虫的捕食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榆紫叶甲密度梯度下,蠋蝽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各5头)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分别为(9.54±3.39)粒、(50.69±25.96)粒和(50.98±21.37)粒,其中3龄若虫捕食量小于成虫和5龄若虫,差异显著。野外释放蠋蝽后榆紫叶甲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榆紫叶甲 生物防治
下载PDF
7种药剂对榆紫叶甲和黄褐天幕毛虫的毒力测定及防治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春祥 刘辉 张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1,53,共3页
用7种无公害杀虫剂对2种食叶害虫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和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 用7种无公害杀虫剂对2种食叶害虫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和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到91.65%;绿色威雷500倍液、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及吡虫啉500倍液和吡虫啉800倍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33%、63.88%、49.98%、58.33%;苦参碱与Bt效果较差;绿色威雷、高渗苯氧威、Bt、吡虫啉4种药剂对榆紫叶甲幼虫胃毒作用较好,其中绿色威雷800倍液和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100%;Bt与吡虫啉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绿色威雷、高渗苯氧威、白屈菜、走马芹4种药剂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防治试验中,绿色威雷500倍液和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的作用效果最好,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100%。高渗苯氧威2000倍液对天幕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8.07%,白屈菜20倍液与走马芹20倍液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黄褐天幕毛虫 毒力测定 防治
下载PDF
榆紫叶甲雌雄两性跗垫结构及分泌物成分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田海娇 肖丹 +1 位作者 胡基华 孙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89,96,共5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雌雄两性跗垫具有性二型现象。跗垫上着生有矛状、铲状和盘状3种类型刚毛,其中矛形刚毛和铲形刚毛在雌雄两性的跗垫上都有分布,盘形刚毛只分布在雄性跗垫上。用正...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雌雄两性跗垫具有性二型现象。跗垫上着生有矛状、铲状和盘状3种类型刚毛,其中矛形刚毛和铲形刚毛在雌雄两性的跗垫上都有分布,盘形刚毛只分布在雄性跗垫上。用正己烷对雌雄两性的跗垫分泌物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GC)分离后,分析发现雌雄两性的跗垫分泌物在组分上没有明显差异。经气质(GC-MS)鉴定跗垫分泌物由一系列的14~36个碳的直链烷烃和带1~3个甲基的支链烷烃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跗垫 雌雄异型 跗垫分泌物
下载PDF
粘胶涂干防治榆紫叶甲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垒 魏嵩 +2 位作者 冷锋 杜忠华 孙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123,共2页
为了阻止榆紫叶甲成虫上树为害,采用无毒粘胶涂干方法对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与采用无公害农药——触破进行涂毒环和直接喷洒百虫杀两种防治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粘胶涂干法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治率可达90%以上,明显高于涂... 为了阻止榆紫叶甲成虫上树为害,采用无毒粘胶涂干方法对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与采用无公害农药——触破进行涂毒环和直接喷洒百虫杀两种防治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粘胶涂干法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治率可达90%以上,明显高于涂毒环的防治率(32.63%)和喷药的防治率(68.90%);且粘胶涂干法的有效防治期长,在整个春季对越冬代成虫都有持续的阻隔上树作用;涂粘胶的最佳宽度为5cm,其防治率可达8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粘胶涂干防治 食叶害虫
下载PDF
六斑异瓢虫捕食榆紫叶甲卵功能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文梅 张俊杰 +1 位作者 臧连生 阮长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8,共4页
室内测定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 hexaspilota(Hope)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卵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成虫的捕食量随榆紫叶甲卵密度增加而增加,当榆紫叶甲卵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捕食量趋... 室内测定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 hexaspilota(Hope)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卵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成虫的捕食量随榆紫叶甲卵密度增加而增加,当榆紫叶甲卵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捕食量趋于稳定,其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11型圆盘方程;六斑异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卵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92,16.86,68.26,198.61和292.40粒。经/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猎物密度下,六斑异瓢虫成虫随着密度增大,平均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下降,而分摊竞争强度增加。捕食作用率E与六斑异瓢虫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192.5965P-0。2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异瓢虫 榆紫叶甲 功能反应 捕食作用
下载PDF
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安瑞军 李秀辉 张冬梅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0,共3页
在通辽地区榆紫叶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幼虫期为5龄.在15~20℃变温条件下,卵期为8天;在19~26℃变温条件下,幼虫期为18.5天.雌成虫在19~26℃变温条件下,1次产卵平均为19.46粒,1年可产卵678粒,卵的孵化率为98.06%.
关键词 榆紫叶甲 生活史 生活习性
下载PDF
松针提取物的GC-MS分析及其复配剂对榆紫叶甲的毒杀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义 王海英 +2 位作者 胡佳艺 方娇阳 王婷婷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4,共8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从樟子松和黑皮油松新鲜针叶中提取松针提取物,对提取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这2种松针提取物与松木屑木醋液的复配剂对榆紫叶甲的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鲜针叶正己烷提取...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从樟子松和黑皮油松新鲜针叶中提取松针提取物,对提取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这2种松针提取物与松木屑木醋液的复配剂对榆紫叶甲的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鲜针叶正己烷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6种成分,总GC含量为65.92%,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2,2,4,4,6,8,8-七甲基壬烷(23.72%),其次是苯乙酸-3-己烯酯(8.56%)。黑皮油松鲜针叶正己烷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1种成分,总GC含量为98.06%,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石竹烯(23.29%),其次是4-epi-荜澄茄油烯醇(11.24%)。这2种松针提取物复配木醋液(体积比1∶9)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毒杀效果差,樟子松鲜针叶提取物复配木醋液(体积比1∶9)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毒杀效果优于木醋液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实验1~4天,松木屑木醋液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毒杀效果要好于黑皮油松鲜针叶提取物复配木醋液(体积比为1∶9)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第5天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黑皮油松 索氏提取 松木屑木醋液 榆紫叶甲
下载PDF
哈尔滨市三种园林害虫发生期测报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绥林 吕庆茹 蔡纪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食叶害虫黄褐天幕毛虫、榆紫叶甲。
关键词 黄褐天幕毛虫 榆紫叶甲 舞毒蛾 发生期 测报
下载PDF
基于Faster R-CNN的榆紫叶甲虫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本志 聂丽郦 +1 位作者 景维鹏 崔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9-93,108,共6页
针对传统图像识别方法中利用人工设计特征提取模板对昆虫的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K-means聚类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Faster R-CNN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该方法用K-means聚类算法,结合BWP指标对训练数据标签的长宽比值进行聚类,... 针对传统图像识别方法中利用人工设计特征提取模板对昆虫的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K-means聚类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Faster R-CNN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该方法用K-means聚类算法,结合BWP指标对训练数据标签的长宽比值进行聚类,用新的聚类中心点代替标准Faster R-CNN网络中生成初始候选框的长宽比值;对生成初始候选框的尺寸加以改进;将训练数据送入改进后的Faster R-CNN网络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在识别具有特定长宽比例的目标时,加入聚类策略的Faster R-CNN网络较标准Faster R-CNN网络有较强的鲁棒性,有效克服了叶片豁口或孔洞造成的冗余现象、榆紫叶甲虫甲壳反光的干扰、相邻的榆紫叶甲虫特征的互相影响和其他与榆紫叶甲虫有相似特征的种类昆虫的干扰。最终达到94.73%的识别精度,较标准网络提高了4.15%。该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昆虫检测中特征提取模板的局限性,对识别昆虫这种特征细腻,姿态多样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虫 昆虫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FasterR-CNN 初始候选框调整 K-MEANS聚类算法
下载PDF
榆紫叶甲病原菌分离及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基华 陈静宇 +5 位作者 曹旭 姜威 刘宇帅 孟利强 李晶 张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3-6,共4页
[目的]探寻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株。[方法]从榆紫叶甲虫体上分离菌株后进行培养,并对室内饲养的榆紫叶甲各龄幼虫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感病榆紫叶甲成虫虫体上分离到18个菌株,其中12个菌株具有几丁质和蛋白质降解活性。5个菌株对... [目的]探寻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株。[方法]从榆紫叶甲虫体上分离菌株后进行培养,并对室内饲养的榆紫叶甲各龄幼虫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感病榆紫叶甲成虫虫体上分离到18个菌株,其中12个菌株具有几丁质和蛋白质降解活性。5个菌株对1~2龄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在接种后1~3 d幼虫开始死亡,处理后7 d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为21.2%~46.8%,其中YJA-03和YJA-10菌株的累积死亡率>30.0%。YJA-03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扩增鉴定确定它属于短杆菌属(Exiguobacterium)。YJA-10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其属于Glutamicibacter属。[结论]YJA-03和YJA-10菌株可用作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生物防治 菌株分离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生物药剂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志 张玉玲 +3 位作者 徐云彪 王志远 杜海波 杜凤文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8-21,共4页
采用1.8%阿维菌素、50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3%高渗苯氧威、1%苦参碱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榆紫叶甲成虫,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用4种生物药剂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22%、80.44%、95.42%和99.30%,3%高渗苯氧威和1%苦... 采用1.8%阿维菌素、50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3%高渗苯氧威、1%苦参碱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榆紫叶甲成虫,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用4种生物药剂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22%、80.44%、95.42%和99.30%,3%高渗苯氧威和1%苦参碱对榆紫叶甲成虫有相对突出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 榆紫叶甲 成虫 防治试验
下载PDF
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敏 魏铁锁 +4 位作者 于洋 李佩珊 王一桐 李佳琳 罗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140-141,共2页
[目的]明确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升麻丙酮、乙醇、蒸馏水提取液对榆紫叶甲2龄、3龄、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升麻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杀虫效果以丙酮提取液最佳,其次为乙醇提取液,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不同... [目的]明确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升麻丙酮、乙醇、蒸馏水提取液对榆紫叶甲2龄、3龄、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升麻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杀虫效果以丙酮提取液最佳,其次为乙醇提取液,升麻提取液对榆紫叶甲不同龄期幼虫的杀虫效果以2龄最佳。[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害虫榆紫叶甲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 提取液 不同龄期 防治效果 榆紫叶甲
下载PDF
榆紫叶甲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迟莉 蒲子钢 王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41-45,共5页
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8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榆紫叶甲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紫叶甲林内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并且聚集程度较高;采用包括Iwao回归模型在内的4个回归模型分析都得到相同... 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8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榆紫叶甲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紫叶甲林内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并且聚集程度较高;采用包括Iwao回归模型在内的4个回归模型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采用Blackith(1961)聚集均数法对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聚集原因主要由生物学习性引起。同时,对榆紫叶甲林内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榆紫叶甲不同发育历期药剂防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安丽萍 许铁军 +3 位作者 王威 迟莉 蒲子刚 李健 《林业勘查设计》 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
榆紫叶甲是近年来城市绿化树种榆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并且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经对榆树生长造成巨大的影响。针对榆紫叶甲的3个主要发育历期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试验得到一种作用效果较好的药剂(8%绿色威雷微胶囊剂),其在榆紫叶甲的各个发... 榆紫叶甲是近年来城市绿化树种榆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并且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经对榆树生长造成巨大的影响。针对榆紫叶甲的3个主要发育历期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试验得到一种作用效果较好的药剂(8%绿色威雷微胶囊剂),其在榆紫叶甲的各个发育历期中都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同时,对比不同历期的防治效果发现,幼虫期是防治榆紫叶甲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紫叶甲 发育历期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