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单核化菌丝制备及其致病力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晓辉 张鑫楠 +3 位作者 杜艳民 周如军 王文辉 傅俊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40-1348,共9页
【目的】建立梨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单核化菌丝制备方法,并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价,为后续该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阿太菌果腐病菌HG-AB20170418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解时间、裂解酶等对阿太菌果... 【目的】建立梨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单核化菌丝制备方法,并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价,为后续该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阿太菌果腐病菌HG-AB20170418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解时间、裂解酶等对阿太菌果腐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单核体菌丝与原始菌丝之间形态、生长速率以及致病力差异,最后对单核化处理前后菌丝杂合度进行了评估。【结果】以溶壁酶为裂解酶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崩溃酶和纤维素酶对菌丝裂解作用极弱。溶壁酶和蜗牛酶裂解时间较短,最佳裂解时间为2.0 h,而崩溃酶和纤维素酶裂解时间较长。培养3 d菌丝经酶解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原生质体,且在较短时间内菌丝全部裂解。单核化处理后菌丝在PDA上培养呈螺旋状生长,且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原始菌株。经单核化处理的菌株接种至黄冠梨后,所有果实接种部位均在第3天产生病斑,但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经单核化处理后菌丝杂合率为0.00%,属于简单基因组。【结论】单核化菌丝最佳制备条件为PDB液体培养3 d的A.bombacina菌丝经1.5%(w,后同)溶壁酶和1.5%蜗牛酶裂解1.5 h,该制备方法的建立为该病原菌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阿太菌果腐病菌 原生质体 单核化 杂合率 致病力
下载PDF
Athelia rolfsii的β-甘露聚糖酶纯化研究
2
作者 刘会强 周春丽 +1 位作者 迪丽拜尔.托乎提 刘洪灿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5-37,共3页
从发酵培养5 d的产β-甘露聚糖酶的Athelia rolfsii菌株CBS191.62发酵液中经硫酸铵沉淀、琼脂糖凝胶(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羟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层析和冷冻干燥结晶等步骤,获得了比活提高了15.1倍,分子量为14.7 kD的... 从发酵培养5 d的产β-甘露聚糖酶的Athelia rolfsii菌株CBS191.62发酵液中经硫酸铵沉淀、琼脂糖凝胶(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羟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层析和冷冻干燥结晶等步骤,获得了比活提高了15.1倍,分子量为14.7 kD的凝胶电泳均一的β-甘露聚糖酶蛋白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纯化 athelia rolfsii
下载PDF
First report of Athelia bombacina causing postharvest fruit rot on pear 被引量:6
3
作者 JIA Xiao-hui FU Jun-fan +4 位作者 WANG Wen-hui CUI Jian-chao DU Yan-min ZHOU Ru-jun SUN Ping-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596-2599,共4页
Pear is an important fruit crop in the world. An uncharacterized disease has been observed on pear fruits during cold storage ir~ Suning, Shenzhou, Xinji and other locations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The incidence rat... Pear is an important fruit crop in the world. An uncharacterized disease has been observed on pear fruits during cold storage ir~ Suning, Shenzhou, Xinji and other locations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has reached 10%, and sometimes up to 20%. A particular fungus was consistently isolated from the infected pear fruit and cultured. Based on its morphology,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and ITS sequence, the fungus was identified as Athelia bombacina.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thelia bombacina causing postharvest fruit rot on p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 PATHOGENICITY POSTHARVEST athelia bombacina fruit rot
下载PDF
新疆蜜脆苹果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分离与鉴定
4
作者 侯刘娟 李婉婷 +3 位作者 邹静瑶 马荣 黎青松 麦麦提图尔荪·克比尔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明确造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自治州双河市贮藏的蜜脆苹果出现褐色病斑的致病菌种类。【方法】选取具有典型症状的果实,通过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基于科赫氏法则明... 【目的】明确造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自治州双河市贮藏的蜜脆苹果出现褐色病斑的致病菌种类。【方法】选取具有典型症状的果实,通过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基于科赫氏法则明确致病菌种类。【结果】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对比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和LSU基因片段联合分析后,确定菌株XJAU-PG-1为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结论】研究首次报道了阿太菌果腐病菌能够侵染苹果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脆苹果 致病性 贮藏期病害 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
下载PDF
苍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杀真菌剂室内筛选
5
作者 张雪梅 张廷富 +3 位作者 罗映清 常艳华 宋波 文国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1,共9页
【目的】探究引起苍耳茎腐病的一种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挖掘在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和咪鲜胺7种杀真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方法】采用菌丝尖端切割法从发病苍耳茎基部分离病原... 【目的】探究引起苍耳茎腐病的一种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挖掘在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和咪鲜胺7种杀真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方法】采用菌丝尖端切割法从发病苍耳茎基部分离病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苍耳茎腐病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菌丝和菌核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扩增其ITS和TEF1⁃α序列并克隆测序,进一步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对苍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杀真菌剂的筛选。【结果】分离到的6株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形态特征一致。将其菌丝和菌核分别接种于健康的苍耳茎基部,约1周后实验组出现与田间发病苍耳植株相同的茎腐病病症。NCXS⁃1克隆测序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多个A.rolfsii菌株的相应序列一致性为100%;所筛选的7种农药杀菌剂中,NCXS⁃1对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不敏感,而咯菌腈和咪鲜胺对A.rolfsii的菌落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咯菌腈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12 mg/L。【结论】明确引起苍耳茎腐病的病原菌为A.rolfsii。7种农药中咯菌腈是抑制苍耳茎腐病病菌生长效果最佳的杀真菌剂。研究结果可为苍耳茎腐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茎腐病 病原鉴定 罗尔阿太菌 杀真菌剂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6
作者 宋万朵 晏立英 +8 位作者 于东洋 康彦平 王前前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王欣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为筛选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较强,EC_(50)为37.12μg/L~80.3... 为筛选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较强,EC_(50)为37.12μg/L~80.35μg/L,菌核·福美双的抑制作用较弱,EC_(50)为9541.39μg/L。含有噻呋酰胺的药剂抑制菌核的产生,浓度越高,菌核产生量越少;而菌核·福美双对产菌核抑制较弱。5种药剂皆抑制菌核的萌发,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抑制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菌核·福美双对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较稳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噻呋·戊唑醇外,其他四种药剂对花生白绢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36%~28.26%;除噻呋·戊唑醇与菌核·福美双外,其余三种药剂处理对花生的荚果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增产率均在20%以上。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获得具有较好防治和增产效果的复配药剂噻呋·吡唑酯和噻呋·嘧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花生白绢病 白绢病菌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芝麻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雅 黄思良 +2 位作者 何朋朋 牛小瑞 黎起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了明确芝麻白绢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法则、形态特征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进行鉴定,同时检测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芝麻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世... 为了明确芝麻白绢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法则、形态特征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进行鉴定,同时检测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芝麻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世代: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该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2~34℃,最适生长温度为31℃;在pH4.0~9.0范围内均可生长,以pH 6.5~7.0生长最好,表明微酸性至中性环境最有利于菌体生长;该菌虽能利用供试的13种碳源和8种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在以可溶性淀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L-阿拉伯糖和菊糖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并配以硝酸盐为氮源的生长条件下不产生菌核,而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并配以铵盐为氮源的生长条件下可产生菌核。与合成培养基相比,A.rolfsii在天然培养基上生长更好,可形成更多、更大的菌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白绢病 罗氏阿太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高产多糖的罗尔阿太菌菌株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鸿梅 赵慧 +3 位作者 魏明 闵伟红 张桂弘 刘景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7,共7页
【目的】选育罗尔阿太菌多糖高产、草酸低产的优良罗尔阿太菌菌株.【方法】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罗尔阿太菌菌株AY6657741为原始菌株,以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2株多糖高产的诱变株Ar-1和Ar-2为双亲菌株;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原生质体... 【目的】选育罗尔阿太菌多糖高产、草酸低产的优良罗尔阿太菌菌株.【方法】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罗尔阿太菌菌株AY6657741为原始菌株,以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2株多糖高产的诱变株Ar-1和Ar-2为双亲菌株;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结果和结论】5.56 mmol·L-1的β-巯基乙醇处理菌悬液,0.4 mol·L-1的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3.1 mg·m L-1的复合酶液(纤维素酶φ为2%、蜗牛酶φ为2%、溶壁酶φ为4%),p H 5.5,32℃酶解55min,原生质体形成率93.534%,再生率18.921%.0.4 g·m L-1的聚乙二醇6000在30℃条件下融合25 min,选育出1株多糖高产、草酸低产的菌株,命名为AY-3.菌株AY-3多糖产量达24.673 g·L-1,比原始菌株AY6657741的产糖量提高了54.42%,草酸质量浓度降低至0.281 g·L-1,比原始菌株草酸的质量浓度降低了4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阿太菌 原生质体融合 多糖 草酸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及其保湿、黏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魏明 李鸿梅 +3 位作者 马艳秋 赵慧 张桂弘 闵伟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73,共7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乙醇醇沉提取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thelia rolfsii exopolysaccharides,AEPS)工艺,并探究其保湿特性及黏度稳定性。以AEPS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多糖提取工艺。以壳聚糖...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乙醇醇沉提取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thelia rolfsii exopolysaccharides,AEPS)工艺,并探究其保湿特性及黏度稳定性。以AEPS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多糖提取工艺。以壳聚糖和尿素作对照,研究AEPS吸湿及保湿性能,同时研究温度、pH值和离子(Mg2+、Ca2+、Na+、K+)浓度对AEPS黏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EPS醇沉最佳条件为浓缩倍数3、醇沉时间17 h、醇沉温度5℃、无水乙醇体积为发酵液的1.7倍,所得AEPS提取量为12.24 g/L;AEPS吸湿及保湿性能明显优于壳聚糖和尿素,1 mg/m L AEPS(黏度57 m Pa·s)保湿性最好;在5~95℃范围内,35℃时AEPS黏度最低,35℃以外多糖黏度都高于51 m Pa·s,但在pH 1~12、离子浓度0~1.0 mol/L范围内,AEPS黏度几乎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 醇沉 吸湿性 保湿性 黏度稳定性
下载PDF
太子参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燕萍 肖荣凤 +5 位作者 金国 陈梅春 郑雪芳 朱育菁 刘波 王阶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3-1209,共7页
【目的】太子参白绢病是一种可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的土传病害。为有效防控病害,对其病原菌种类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有效生防菌。【方法】从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太子参植株和块根病样中,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 【目的】太子参白绢病是一种可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的土传病害。为有效防控病害,对其病原菌种类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有效生防菌。【方法】从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太子参植株和块根病样中,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测定进行病原菌鉴定;取代表性菌株用平板对峙法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结果】病原菌的菌落呈圆形,菌丝为白色绢状辐射生长、有明显隔膜和分枝,后期有不同颜色的菌核形成;病原菌经ITS、LSU、TEF-1α等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致病测定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筛选获得对该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FJAT-17931和暹罗芽胞杆菌FJAT-52595,抑菌率分别为73.23%和71.16%。【结论】鉴定出太子参白绢病的病原菌为A. rolfsii,筛选获得两株对该病原菌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为太子参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白绢病 罗耳阿太菌 鉴定 生防菌
下载PDF
紫外与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多糖罗耳阿太菌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鸿梅 苗琇岩 +2 位作者 魏明 赵慧 闵伟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4-247,262,共5页
以实验室保存的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多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0.70%,亚硝基胍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5.78%。通过响应面设计紫外... 以实验室保存的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多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0.70%,亚硝基胍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5.78%。通过响应面设计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X2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多糖产量达19.868g/L,相比出发菌株增长了2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耳阿太菌 亚硝基胍与紫外复合诱变 多糖产量
下载PDF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伟明 黄立飞 +1 位作者 何贤彪 刘也楠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19-24,共6页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2012—2016年开展其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调查和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台州及其周边地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害有:甘薯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甘薯茎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甘薯茎腐病(Dic...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2012—2016年开展其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调查和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台州及其周边地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害有:甘薯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甘薯茎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甘薯茎腐病(Dickeya dadantii),以及以病原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试验病区甘薯发病是以病原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为主,该病害多在6月底7月初始发,8—9月雨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盛发,严重的产量损失达50%以上甚至绝收;不同耕作制、脱毒苗扦插、地膜覆盖和施有机肥等农业防控措施都不能降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而推迟甘薯扦插期至6月底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减轻其为害损失;抗病育种已筛选到了抗病材料YA3008;药剂试验筛选到的32.5%阿米妙收对病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综合5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认为,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策略、途径是采取以选育与应用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农业防控和化学防控为辅助的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基部腐烂病 白绢病 茎枯病 茎腐病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淀粉和黄浆发酵罗耳阿太菌双响应值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桂弘 李鸿梅 +1 位作者 魏明 闵伟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124,共7页
为获得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和胞外多糖同时高产的发酵条件,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分,以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产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选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为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 为获得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和胞外多糖同时高产的发酵条件,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分,以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产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选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为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进行双响应值优化,对所得结果的三维图和等高线叠加图进行分析,获得了双指标同时达到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5%、培养温度28.5℃、培养时间7.5 d、摇床转速180 r/min时,粗酶产量39.96 U/m L,多糖产量18.11 g/L,分别达到了预测值的98.96%和9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玉米黄浆 罗耳阿太菌多糖 β-1 3葡聚糖酶 双响应值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景洁 李鸿梅 +1 位作者 董金满 吴洪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131,共10页
【目的】优化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发酵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组分,对罗耳阿太菌进行发酵培养。固定接种量为5%(体积比),以罗耳阿太菌生淀粉糖化酶粗酶产量(U/mL)为评价指标... 【目的】优化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发酵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组分,对罗耳阿太菌进行发酵培养。固定接种量为5%(体积比),以罗耳阿太菌生淀粉糖化酶粗酶产量(U/mL)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h)、摇床转速(r/min)为优化条件,采用响应面法对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酶对玉米、小麦、木薯、红薯、豌豆生淀粉颗粒的水解效果,并用纳米级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串联离子阱联用分析法(NanoLCESI-MS/MS),对所获得的蛋白(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8℃,培养时间81h,摇床转速215r/min,粗酶产量26.238 6U/mL。玉米、小麦、木薯、红薯、豌豆生淀粉经所得酶水解后结构被破坏。NanoLC-ESI-MS/MS分析结果与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比对可知,所得酶为糖化酶,分子质量为61 966.69u。【结论】采用最优发酵条件获得的罗耳阿太菌生淀粉糖化酶可以水解玉米、小麦、木薯、红薯、豌豆生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耳阿太菌 生淀粉糖化酶 发酵条件优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罗耳阿太菌多糖对Cu^2+和Cd^2+的吸附工艺优化及表征
15
作者 刘玉琪 李鸿梅 +2 位作者 范春婷 闵伟红 高雅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75-181,共7页
以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AEPS)为生物吸附剂,探究其对水中铜(Cu^2+)和镉(Cd^2+)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AEPS吸附Cu^2+和Cd^2+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 以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AEPS)为生物吸附剂,探究其对水中铜(Cu^2+)和镉(Cd^2+)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AEPS吸附Cu^2+和Cd^2+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AEPS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初步揭示了AEPS吸附Cu^2+和Cd^(2+)机理。结果表明,Cu^2+吸附效果最优条件为:pH4.5,AEPS浓度1.5 g/L,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45 min时,Cu^2+吸附率为88.27%;Cd^2+吸附效果最优条件为:pH6.5,多糖浓度1.5 g/L,吸附温度45℃,吸附时间60 min时,Cd^2+吸附率为77.81%。SEM、EDS和FTIR结果表明,AEPS中的O-H、C-H、C-O和CCO官能团参与吸附反应,吸附Cu^2+和Cd^2+的AEPS的表面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AEPS对Cu^2+和Cd^2+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耳阿太菌多糖 重金属离子 CU^2+ CD^2+ 吸附 工艺优化 表征
下载PDF
罗耳阿太菌多糖经Nrf2通路预防小鼠肝脏铅损伤机制
16
作者 赵盼 李鸿梅 +1 位作者 王志超 闵伟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95-40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s,AEPS)保护铅暴露小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C)、阳性对照组(PC)、AEPS低剂量组(LD)、AEPS中剂量组(MD)、AEPS高剂量组(HD)、全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s,AEPS)保护铅暴露小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C)、阳性对照组(PC)、AEPS低剂量组(LD)、AEPS中剂量组(MD)、AEPS高剂量组(HD)、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单独组(ATRA+NC)、ATRA干预组(ATRA+MC)和ATRA+AEPS高剂量组(ATRA+HD)。测定铅暴露小鼠肝脏的铅含量、抗氧化指标、功能指标,苏木伊红染色评估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测定小鼠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活性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肝脏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及肝细胞核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水平。结果:AEPS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提高铅暴露小鼠肝细胞MRP2运输铅离子的能力(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小鼠肝脏铅积累(P<0.05)。AEPS显著抑制铅暴露小鼠肝细胞凋亡(P<0.05),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P<0.05),恢复肝功能(P<0.05),并减轻肝脏病理损伤。AEPS还促进了Nrf2向肝细胞核转移(P<0.05)。而ATRA干预可降低AEPS对铅暴露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结论:AEPS依赖于Nrf2信号通路可减少肝脏铅积累,保护肝脏铅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耳阿太菌多糖(AEPS)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保护机制 铅暴露 肝脏损伤
下载PDF
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遗传特点和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东伟 林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5-997,共3页
目的:分析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HED)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方式和表型特点。方法:通过先证者收集法,收集HED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详细体格检查确定患者表型。结果:本研究收集到1个HED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家系2名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 目的:分析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HED)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方式和表型特点。方法:通过先证者收集法,收集HED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详细体格检查确定患者表型。结果:本研究收集到1个HED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家系2名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无汗、严重的先天缺牙(甚至无牙)、指甲发育不良伴弯曲、皮肤淀粉样变性和乳头发育不良等症状;家系女性成员无上述异常。家系遗传方式排除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本研究收集的HED伴乳头发育不良家系症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 乳头发育不良 家系调查 先证者表型
下载PDF
油茶白绢病原菌齐整小核菌分子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河 宋光桃 +1 位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油茶白绢病齐整小核菌的快速分子检测体系。方法:扩增齐整小核菌核糖体DNA ITS区并测定其序列,比较该序列与GenBank中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BF1和BR2。结果:该引物可以从齐整小核菌中扩增得到约5... 目的: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油茶白绢病齐整小核菌的快速分子检测体系。方法:扩增齐整小核菌核糖体DNA ITS区并测定其序列,比较该序列与GenBank中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BF1和BR2。结果:该引物可以从齐整小核菌中扩增得到约540bp特异性条带,而扩增其它近似或相关菌株时没有相应的特异性条带。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引物BF1和BR2检测灵敏度为1pg浓度DNA。结论:利用设计的BF1和BR2特异性引物结合PCR方法可快速的扩增出齐整小核菌DNA,检测灵敏度为1pg.但在生产实践中诊断油茶白绢病发病前组织中的齐整小核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PCR检测
下载PDF
Response of <i>Arabidopsis</i>Clones to Toxic Compounds Released by Various <i>Rhizoctonia</i>Species
19
作者 Gyula Oros András Bittsánszky Katalin Pilinszky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3期364-371,共8页
Response of 3 Arabidopsis clones to 41 strains of eight Rhizoctonia species was studied in model experiments. The seed germination was decelerated in most of the cases, although the inhibitory effect varied within lar... Response of 3 Arabidopsis clones to 41 strains of eight Rhizoctonia species was studied in model experiments. The seed germination was decelerated in most of the cases, although the inhibitory effect varied within large limits. The pre-emergence damping off and root neck rot leading to damping off were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s of disease syndrome caused by toxic metabolites. The clone transformed with cDNA clone overexpressing gstf4 gene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lerance as compared to parental one, meanwhile the sensitivity of Dmannose pyrophosphorylase/mannose-1-pyrophosphatase deficient clon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Strains of R. solani of AG-2, AG-4 and AG-7 and Athelia rolfsii produced the most toxic metabolites, however, no strict relationships were revealed between taxonomic position of Rhizoctonia strains and toxicity of their metabol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RHIZOCTONIA Toxin athelia CERATOBASIDIUM Ceratorhiza Thanatephorus Waitea
下载PDF
梨和苹果种质对阿太菌果腐病菌的抗性评价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晓辉 王文辉 +3 位作者 傅俊范 杜艳民 王阳 周如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402,共9页
为明确不同梨和苹果种质对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抗性以及筛选防治其有效杀菌剂,采用离体菌丝块有伤接种方法对40份梨种质和154份苹果种质进行病斑直径测定,通过聚类分析法和平均病斑直径法对不同种质进行了抗病性分级,并... 为明确不同梨和苹果种质对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抗性以及筛选防治其有效杀菌剂,采用离体菌丝块有伤接种方法对40份梨种质和154份苹果种质进行病斑直径测定,通过聚类分析法和平均病斑直径法对不同种质进行了抗病性分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菌剂对阿太菌果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根据聚类分析法和平均病斑直径法均可将梨和苹果种质划分为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5类。与平均病斑直径法相比,梨和苹果种质分别以欧式距离为14和10作为最佳聚类分割点时进行聚类分析能够更加科学地划分类别,从40份梨种质中筛选出金锤子梨1个高抗种质,仅占总数的2.50%,从154份苹果种质中筛选出垂丝海棠、莫斯科透明、新疆苹果、路边石、伏帅等32个高抗种质,占总数的22.73%。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腈菌唑、咯菌腈和噻呋酰胺对阿太菌果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27、0.048、0.054和0.095 mg/L。表明梨和苹果种质均可被阿太菌果腐病菌侵染,但不同种质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戊唑醇是采前防治阿太菌果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和苹果种质 阿太菌果腐病菌 抗性评价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