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孔率网状Cu+CeO2/Cu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志明 王智学 韩恩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7,共3页
以泡沫海绵为基体材料,通过电镀的方法制备了高孔率网状Cu+CeO2/Cu抗菌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并测定了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评价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网状Cu+CeO2/Cu抗菌材料的孔隙率高达95%以上,其比表面积约为31.4m2/cm3,对于大肠埃... 以泡沫海绵为基体材料,通过电镀的方法制备了高孔率网状Cu+CeO2/Cu抗菌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并测定了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评价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网状Cu+CeO2/Cu抗菌材料的孔隙率高达95%以上,其比表面积约为31.4m2/cm3,对于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3种菌种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率 网状cu+ceo2/cu 抗菌性能
下载PDF
Cu/CeO2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张晓丽 高彪 +3 位作者 李腾 周乃锋 郑修成 吴世华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78-83,共6页
采用热解硝酸铈法制备出一系列CeO2纳米粉体,进一步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Cu/CeO2纳米催化剂,运用UV-Vis、FT-Raman、XRD、TEM及微反-色谱装置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影响CeO2的结构和Cu物种在其... 采用热解硝酸铈法制备出一系列CeO2纳米粉体,进一步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Cu/CeO2纳米催化剂,运用UV-Vis、FT-Raman、XRD、TEM及微反-色谱装置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影响CeO2的结构和Cu物种在其上的分散情况,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eO2粒度逐渐增大,结构有序性逐渐增强,而粒度形貌趋向多样性,同时Cu物种在其上的分散性变差;Cu/Ce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其活性远远高于单纯的Cu和Ce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法 ceo2 cu/ceo2催化剂 低温CO氧化
下载PDF
Electronic and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copper-ceria interface on Cu/CeO2 catalysts 被引量:4
3
作者 Yan Zhou Aling Chen +1 位作者 Jing Ning Wenjie She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8-937,共10页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sites in Cu/CeO2 catalysts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pper-ceria interaction. Both the shape of ceria and the loading of copper affect the chemical bonding of copper species...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sites in Cu/CeO2 catalysts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pper-ceria interaction. Both the shape of ceria and the loading of copper affect the chemical bonding of copper species on ceria surfaces and the electronic and geometric character of the relevant interfaces. Nanostructured ceria, including particles(polyhedra), rods, and cubes, provides anchoring sites for the copper species. The atomic arrangement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111),(110) and(100) facets, preferentially exposed depending on the shape of ceria, govern the copper-ceria interactions and in turn determine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Also, the metal load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dispersion of copper species on ceria with a specific shape, forming copper layers, clusters, and nanoparticles. Lower copper contents result in copper monolayers and/or bilayers while higher copper loadings lead to multi-layered clusters and faceted particles. The active sites are usually generated via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pper atoms in the metal species and the oxygen vacancies on ceria,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number and density of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dominated by the shape of c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eo2 catalyst Ceria shape Oxygen vacancy Copper particle Copper-ceria interface Active site
下载PDF
CeO2修饰的Cu/AC催化丙三醇转化制乳酸的研究
4
作者 张俊杰 郑家宝 +2 位作者 洪培萍 麦裕良 胡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130,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O2修饰的Cu/AC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对Cu基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为Cu纳米粒子;此外,CeO2和Cu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在N2气氛下,以KO...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O2修饰的Cu/AC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对Cu基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为Cu纳米粒子;此外,CeO2和Cu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在N2气氛下,以KOH为碱性添加剂,考察了Cu基催化剂在丙三醇水相催化转化制乳酸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CeO2修饰Cu/AC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Cu-CeO2/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以Cu-CeO2/AC-0.3为催化剂,在220℃下反应4 h,丙三醇转化率为100%,乳酸选择性达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脱氢 cu基催化剂 二氧化铈 丙三醇 乳酸
下载PDF
逆уCeO2/CuχCo1–χO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谷荣彩 叶丽萍 +3 位作者 杨丙星 黄金花 张建勇 邓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0-546,共7页
以Cu(NO3)2·3H2O、Co(NO3)2·6H2O、Ce(NO3)3·6H2O和(NH4)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结合的制备方式,制得逆负载型уCe O2/CuχCo1–χOδ催化剂(у=0、5%、15%、25%;χ=0~1.0;δ=1.0~1.4)。通过XRD、BET、H2-TPR、... 以Cu(NO3)2·3H2O、Co(NO3)2·6H2O、Ce(NO3)3·6H2O和(NH4)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结合的制备方式,制得逆负载型уCe O2/CuχCo1–χOδ催化剂(у=0、5%、15%、25%;χ=0~1.0;δ=1.0~1.4)。通过XRD、BET、H2-TPR、XPS考察了Cu O和Co3O4质量比[m(Cu O)∶m(Co3O4)]、表面Ce O2负载量(у)(以CuχCo1–χOδ质量为基准,下同)对逆负载уCe O2/CuχCo1–χOδ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Ce O2/Cu0.2Co0.8Oδ[m(Cu O)∶m(Co3O4)=0.2∶0.8]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常压下,当反应温度为75℃时,CO转化率可达100%。由于15%Ce O2/Cu0.2Co0.8Oδ比表面积较大,两相界面较多,进而使得CeO2与Cu-O-Co固溶体相互作用较强,表面存在较多的氧空穴、Cu^+和Co^3+,催化剂还原温度较低,催化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催化氧化 ceo2 cuχCo1–χOδ 相互作用 cu^+和Co^3+ 催化技术
下载PDF
CeO2改性Cu/TiO2光催化合成甲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传伟 张坤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5期20-21,共2页
光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同时可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对CeO2改性Cu/TiO2光催化合成甲醇的反应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为光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ceo2改性cu/TiO2 合成甲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uO/CeO2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对CO的氧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邵霞 屈祯阳 +2 位作者 宋清政 齐方正 杨正军 《应用技术学报》 2020年第3期226-232,共7页
报道了一种利用PS模板制备CuO负载CeO2空心球的简便方法。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N 2吸附-脱吸等温线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CuO/CeO2空心球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价CuO/CeO2空心球之间的催化性能差异... 报道了一种利用PS模板制备CuO负载CeO2空心球的简便方法。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N 2吸附-脱吸等温线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CuO/CeO2空心球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价CuO/CeO2空心球之间的催化性能差异,采用工业CeO2和CeO2空心球,H2温度程序还原(H2-TPR)和CO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形貌好,比表面积大,纯度高。H2-TPR分析表明,CuO/CeO2空心球的还原性具有多种表面活性物。CuO掺杂的CeO2空心球表现出比CeO2空心球和商业CeO2在CO氧化中的更好的性能,因为铜通过氧缺陷的增加和协同效应有效增强了样品对CO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ceo2 空心球 负载 CO氧化
下载PDF
ZrO_2对Cu/CeO_2-ZrO_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云弟 林性贻 +3 位作者 郑起 詹瑛瑛 李达林 魏可镁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9-683,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CeO2-ZrO2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用N2物理吸附、XRD和H2-TPR手段研究了ZrO2组分对催化剂的织构、物相、还原性能、热稳定性以及WGS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rO2组分均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且随ZrO...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CeO2-ZrO2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用N2物理吸附、XRD和H2-TPR手段研究了ZrO2组分对催化剂的织构、物相、还原性能、热稳定性以及WGS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rO2组分均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且随ZrO2含量的增加,孔径逐渐向小孔集中,即大孔数量减少,小孔数量增加,最可几孔径移至1.9 nm左右,并逐渐增强。ZrO2的加入能有效地抑制CeO2晶粒的长大,同时适量的ZrO2可使铜铈基催化剂在WGS反应过程中保持较高的Cu分散度,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当催化剂中ZrO2含量为10%,反应温度为200℃时,WGS反应中CO的转化率达到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 cu/ceo2-ZrO2 催化剂 稀土
下载PDF
(Cu)CeO_2复合氧化物对硝基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全信 刘希尧 +1 位作者 陈皓 雷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研究了制备方法、组分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 (Cu) Ce O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在 (Cu) Ce O2 中 Cu质量分数为 9%的结构阈值附近达到近 1 0 0 % ,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研究了制备方法、组分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 (Cu) Ce O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在 (Cu) Ce O2 中 Cu质量分数为 9%的结构阈值附近达到近 1 0 0 % ,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1 90℃ ,氢气压力 0 .5 MPa,H2 、C6 H5NO2 摩尔比大于 4,硝基苯进料空速小于 6h-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eo2 复合氧化物 硝基苯 催化性能 加氢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Cu-CeO_2基阳极直接甲烷SOFC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雷泽 朱庆山 韩敏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3-588,共6页
采用干压法制备了NiO-YSZ(氧化钇稳定氧化锆)/(ZrO2)0.89(Sc2O3)0.1(CeO2)0.01(10ScSZ-1CeO2)半电池,经还原-酸溶法除去NiO制备了多孔YSZ负载致密10ScSZ-1CeO2双层结构,通过浸渍法在多孔YSZ阳极基体中引入Ce、Cu的硝酸盐制备Cu-CeO2-YS... 采用干压法制备了NiO-YSZ(氧化钇稳定氧化锆)/(ZrO2)0.89(Sc2O3)0.1(CeO2)0.01(10ScSZ-1CeO2)半电池,经还原-酸溶法除去NiO制备了多孔YSZ负载致密10ScSZ-1CeO2双层结构,通过浸渍法在多孔YSZ阳极基体中引入Ce、Cu的硝酸盐制备Cu-CeO2-YSZ复合阳极,结合La0.6Sr0.4Co0.2Fe0.8O3-δ(LSCF)阴极构建了Cu-CeO2-YSZ/10ScSZ-1CeO2/LSCF单元电池.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手段对电池单元的物相、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还原-酸溶法制备的YSZ/10ScSZ-1CeO2双层结构的YSZ基体具有孔隙率高(>64%)、孔洞连通性好的微观结构,有助于采用浸渍法引入Ce、Cu硝酸盐;10ScSZ-1CeO2电解质薄膜致密无缺陷,厚约30μm.电性能测试表明所构建单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良好的电性能输出,在650℃以湿H2和CH4为燃料时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0.29和0.09W·cm-2;在700℃以湿H2和CH4为燃料时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0.48和0.21W·cm-2.优良的电性能主要归功于小的电解质内阻和阴极极化电阻以及良好的阳极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甲烷 cu-ceo2 阳极 浸渍
下载PDF
Ni/CeO_2和Ni-Cu/CeO_2催化剂上的乙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健 孙杰 +2 位作者 邱新平 武增华 陈立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4-237,共4页
采用共沉淀-焙烧法和共沉淀-熔盐法分别得到了Ni/CeO2和Ni-Cu/CeO2等3种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布鲁瑙尔-埃利特-特勒法(BET)比表面测定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在常... 采用共沉淀-焙烧法和共沉淀-熔盐法分别得到了Ni/CeO2和Ni-Cu/CeO2等3种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布鲁瑙尔-埃利特-特勒法(BET)比表面测定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在常压固定床流动体系中进行乙醇水蒸汽重整反应,讨论和评价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对氢气均有较高的选择性;尤其是熔盐法制备的Ni/CeO2催化剂,其物相均匀,粒度约10nm左右,300℃时即具有了催化活性,450℃时氢气选择性高达70.9%;催化剂在60h内的稳定性好,具备了实际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乙醇蒸汽重整 Ni/ceo2催化剂 cu
下载PDF
掺杂CeO_2的CuMnO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利 黄学敏 冯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3,共5页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掺杂铈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铜锰原子比、铈的掺杂量、浸渍液浓度及催化剂制备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催化剂用于甲苯催化燃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掺杂铈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铜锰原子比、铈的掺杂量、浸渍液浓度及催化剂制备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催化剂用于甲苯催化燃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铜锰原子比1:2,铈掺杂量Cu:Mn:Ce=1:2:0.2,浸渍液质量浓度0.0278g/mL,焙烧温度600℃是催化剂制备的较优条件;经过45小时的连续催化操作,催化剂对甲苯的转化率仍保持在97%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锰复合氧化物 CeO_2 催化剂 催化燃烧 甲苯
下载PDF
含纳米CeO_2,Cu混合物添加剂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顾卓明 顾彩香 Saw Thandar Shwe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292-295,共4页
本文中将纳米二氧化铈与铜粒子混合物应用于润滑油添加剂,使润滑油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纳米二氧化铈与铜粒子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经表面改性的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采用透射电镜(TEM)观... 本文中将纳米二氧化铈与铜粒子混合物应用于润滑油添加剂,使润滑油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纳米二氧化铈与铜粒子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经表面改性的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与测量纳米二氧化铈、铜粒子的形貌和平均直径。应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添加纳米二氧化铈、铜粒子的润滑油的极压性能(P_B)、磨痕直径(WSD)和摩擦因数(μ)等。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纳米二氧化铈、铜粒子的总添加量为0.6%左右、纳米二氧化铈、铜粒子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该润滑油具有最佳的的减摩、抗磨作用。文中还探讨了纳米二氧化铈、铜粒子混合物具有优良摩擦学性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纳米铜 润滑油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Cu_x(x=1-4)团簇在CeO_2(111)表面的吸附(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宗献 谢罗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1-857,共7页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u团簇(Cux,x=1-4)在CeO2(111)表面的吸附.研究发现当团簇比较小时(x=2,3),倾向于平铺表面;当x=4时,Cu团簇在CeO2(111)表面以三维的四面体结构吸附较为稳定,从Cu 3d到Ce 4f的电荷转移使Cu团簇...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u团簇(Cux,x=1-4)在CeO2(111)表面的吸附.研究发现当团簇比较小时(x=2,3),倾向于平铺表面;当x=4时,Cu团簇在CeO2(111)表面以三维的四面体结构吸附较为稳定,从Cu 3d到Ce 4f的电荷转移使Cu团簇带正电荷.由二维的菱形结构到三维的四面体结构的转变势垒为1.05 eV,并且其中一个Cu原子直接迁移到另外三个Cu原子的空位顶部的转变路径比较有利.在Cu团簇与CeO2的相互作用过程中,Cu-O和Cu-Cu相互作用的竞争最终决定了Cu团簇在CeO2上的形貌.这种CeO2(111)负载的带正电的三维Cu团簇将对水分解,进而对水煤气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u团簇 吸附 cux/ceo2(111)
下载PDF
类球形Ce-Cu(x)-O纳米晶体簇催化性能及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文娟 魏玲玲 +1 位作者 董晓薇 刘畅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5,121,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经乙二醇水解,制备Ce-Cu(x)-O纳米晶体簇,电镜照片显示Ce-Cu(x)-O纳米晶体簇具有类似球形结构并且分散均匀.通过改变铜含量制备一系列样品,对样品进行BET、XRD、H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XRD结果显示当n(Cu)/n(Ce)低于0.1时,... 采用溶剂热法经乙二醇水解,制备Ce-Cu(x)-O纳米晶体簇,电镜照片显示Ce-Cu(x)-O纳米晶体簇具有类似球形结构并且分散均匀.通过改变铜含量制备一系列样品,对样品进行BET、XRD、H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XRD结果显示当n(Cu)/n(Ce)低于0.1时,只检测到立方相CeO2的晶相衍射峰;当n(Cu)/n(Ce)为0.3时,可以检测到微弱的CuO衍射峰,说明该体系中Cu具有较高的分散性.该系列样品对CO催化氧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130℃左右CO的转化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Ce-cu(x)-O纳米晶体簇 一氧化碳氧化 类球形结构
下载PDF
稀土氧化铈(CeO_2)与铸态Cu-Ni-Si合金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瑞清 谢春晓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44-1346,共3页
在Cu-Ni-Si合金中加入稀土氧化铈(CeO2),研究稀土氧化铈(CeO2)量对铸态Cu-Ni-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稀土氧化铈(CeO2)能显著细化铸态合金的晶粒,提高合金抗拉强度,对电导率则影响较小。在合金中添加0.06%稀土氧化铈... 在Cu-Ni-Si合金中加入稀土氧化铈(CeO2),研究稀土氧化铈(CeO2)量对铸态Cu-Ni-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稀土氧化铈(CeO2)能显著细化铸态合金的晶粒,提高合金抗拉强度,对电导率则影响较小。在合金中添加0.06%稀土氧化铈的Cu-Ni-Si材料,铸态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可达411MPa,比未加稀土的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了40.7%。过量添加稀土,合金的晶粒尺寸并不能继续细化,却显著降低材料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铈(ceo2) cu—Ni—Si合金 抗拉强度 电导率
下载PDF
流延浸渍法制备Cu-CeO_2-YSZ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
17
作者 乔金硕 孙克宁 +1 位作者 张乃庆 周德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113-116,共4页
通过流延浸渍法制备Cu-CeO_2-YSZ阳极,采用淀粉做造孔剂,确定了多孔YSZ基体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造孔剂用量及流延浆料配比。并通过复合流延制备多孔YSZ支撑的多孔-YSZ/致密-YSZ复合基体,以Pt浆为阴极,通过电池放电考察了氢气条件下多孔... 通过流延浸渍法制备Cu-CeO_2-YSZ阳极,采用淀粉做造孔剂,确定了多孔YSZ基体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造孔剂用量及流延浆料配比。并通过复合流延制备多孔YSZ支撑的多孔-YSZ/致密-YSZ复合基体,以Pt浆为阴极,通过电池放电考察了氢气条件下多孔YSZ孔隙率、Ce和Cu的浸渍条件等对Cu-CeO_2-YSZ阳极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中淀粉含量为65%(质量分数),1500℃烧结6h得到多孔YSZ孔隙率可达到70%左右。采用真空顺次浸渍法制备20%Cu-10%CeO_2-YSZ(质量分数)阳极,其电池80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13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延 浸渍 cu-ceo2-YSZ阳极
下载PDF
M/(MgO)_y(CeO_2)_(1-y)(M=Ni、Co、Cu)催化剂的催化甲烷燃烧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永昕 郭玉华 冀永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8-47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MgO)y(CeO2)1-y(M=Ni、Co、Cu)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Ni/(MgO)y(CeO2)1-y催化活性与Ce含量的关系,当y=0.9时,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最好.对比研究了(MgO)0.9(CeO2)0.1为载体,负载Ni、Co、Cu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催化甲...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MgO)y(CeO2)1-y(M=Ni、Co、Cu)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Ni/(MgO)y(CeO2)1-y催化活性与Ce含量的关系,当y=0.9时,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最好.对比研究了(MgO)0.9(CeO2)0.1为载体,负载Ni、Co、Cu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结果表明,负载Cu的催化剂活性最好,但二次评价后催化剂已烧结;负载Ni的催化剂活性与负载Cu的催化剂相差不大,且稳定性最好,经1000℃焙烧的Ni/(MgO)0.9(CeO2)0.1催化剂比表面仍有14.32m·2g-1,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很好的热稳定性;负载Co的催化剂活性不如前两者,稳定性居中,但比表面降低得最少,抗烧结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催化燃烧 (MgO)3(ceo2)1-载体 Ni、Co、cu活性物质
下载PDF
Cu在Zr掺杂CeO_2(111)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岩 陈留定 +5 位作者 朱川川 靳义华 秦天明 张岩星 路战胜 杨宗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9-823,共5页
采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u在Zr掺杂的CeO2(111)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及所形成的Cu/Ce0.75Zr0.25O2(111)界面体系的吸附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Cu在Ce0.75Zr0.25O2(111)表面上邻近Zr原子的次层O的顶位吸附最强;2)Zr的掺杂增强... 采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u在Zr掺杂的CeO2(111)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及所形成的Cu/Ce0.75Zr0.25O2(111)界面体系的吸附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Cu在Ce0.75Zr0.25O2(111)表面上邻近Zr原子的次层O的顶位吸附最强;2)Zr的掺杂增强了Cu与CeO2衬底的作用;3)Cu的吸附在Ce0.75Zr0.25O2(111)表面的O2p-Ce4f态之间引入了新的间隙态,这些间隙态主要来自于Cu3d与衬底O2p的杂化作用,这是Cu与Ce0.75Zr0.25O2有较强作用的主要原因;4)吸附的Cu被Ce0.75Zr0.25O2氧化为Cuδ+,并伴随着表面Ce4+→Ce3+的转化,该反应可以总结为:Cu/Ce4+→Cuδ+/C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掺杂ceo2 cu 吸附特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CeO_2对CuCl/活性炭吸附剂C_2H_4/C_2H_6吸附分离性能促进作用(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建东 敬方梨 +4 位作者 储伟 孙红丽 喻磊 张欢 罗仕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8-2164,共7页
通过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了添加CeO2助剂的用于C2H4/C2H6吸附分离的CuCl/活性炭(AC)吸附剂,使用氮气吸附-脱附曲线、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EDX)等分析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 通过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了添加CeO2助剂的用于C2H4/C2H6吸附分离的CuCl/活性炭(AC)吸附剂,使用氮气吸附-脱附曲线、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EDX)等分析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表面Cu(II)在氮气气氛焙烧过程中被部分还原成Cu(I).重点研究了Ce元素的添加对于吸附剂的C2H4/C2H6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添加了CeO2的吸附剂通过降低乙烷的吸附容量从而显著提高了吸附分离性能.XRD及XPS结果表明,和未添加助剂样品相比,其表面晶体团簇较小,分散性更好,Cu(II)还原程度更高.添加CeO2的吸附剂样品5Ce50Cu(CeO2和CuCl2的质量分数(w)分别为5%和50%)获得了最好的吸附分离效果,相对于未添加CeO2的样品50Cu,其在660 kPa下的吸附选择性由4.2提升到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H4 变压吸附 吸附选择性 ceo2助剂 cu(I)活性位 表面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