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加工对430铁素体不锈钢“金粉”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邵泽斌 陈海涛 +1 位作者 郎宇平 朱心昆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6,共6页
研究了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和表面"金粉"缺陷的关系。通过Gleeble 3800热模拟机模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热轧实验,以及热轧后模拟卷取对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产生的影响;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DL-EPR)法检... 研究了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和表面"金粉"缺陷的关系。通过Gleeble 3800热模拟机模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热轧实验,以及热轧后模拟卷取对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产生的影响;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DL-EPR)法检测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结果表明:430铁素体不锈钢在热轧时产生敏化,在酸洗过程中造成的晶间腐蚀,最终会导致冷轧后表面"金粉"缺陷的产生。Gleeble实验表明,最终变形温度为900~950℃,冷速为水冷条件下有利于避免晶间腐蚀的产生。模拟卷取实验表明,经过650~800℃的处理能够进一步避免和消除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粉” 430铁素体不锈钢 晶间腐蚀 dl-epr
下载PDF
碳含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潘 毛宏焕 杨弋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利用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碳含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再活化率不能评价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需要结合DL-EPR试验后材料表面形貌的电镜... 利用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碳含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再活化率不能评价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需要结合DL-EPR试验后材料表面形貌的电镜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430铁素体不锈钢来说,碳含量越高,敏化时间越长,其晶间腐蚀倾向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动电位再活化(dl-epr) 铁素体不锈钢 晶间腐蚀 碳含量
下载PDF
不锈钢热轧板材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威 杨瑞成 +2 位作者 舒俊 胡天雷 牛绍蕊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84-687,共4页
利用常规方法和电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和410S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钨极氩弧焊(TIG)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结果表明:采用硫酸+硫酸铜法和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都能很好地评价304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且... 利用常规方法和电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和410S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钨极氩弧焊(TIG)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结果表明:采用硫酸+硫酸铜法和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都能很好地评价304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且两者吻合较好。由于410S母材的抗蚀性较差,采用硫酸+硫酸铜法无法评价其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而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可以定量、快速测定其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发现410S的热影响区和母材有晶间腐蚀倾向,其中靠近熔合线的热影响区晶间腐蚀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焊接接头 DE-EPR 晶间腐蚀
下载PDF
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邵泽斌 陈海涛 +1 位作者 郎宇平 朱心昆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0,共4页
采用双环-电化学(DL-EPR)法评价了热轧和退火430铁素体不锈钢(/%:0.038C、16.83Cr)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确定了一种适合的试验参数,试验溶液为0.05 mol/L H_2SO_4+0.001 mol/L KSCN+0.01 mol/LNa_2SO_4,扫描速率为正扫5.0 mV/s,反扫1.67 m... 采用双环-电化学(DL-EPR)法评价了热轧和退火430铁素体不锈钢(/%:0.038C、16.83Cr)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确定了一种适合的试验参数,试验溶液为0.05 mol/L H_2SO_4+0.001 mol/L KSCN+0.01 mol/LNa_2SO_4,扫描速率为正扫5.0 mV/s,反扫1.67 mV/s,当Ra值(反扫电流Ir/正扫电流Ia)越高,晶间腐蚀敏感性越严重。试验结果表明,热轧后的430铁素体不锈钢存在明显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空冷试样的舶值比水冷的高;经过750~850℃10 min退火处理能够有效减轻和消除热轧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电化学(DI-EPR)法 晶间腐蚀 铁素体不锈钢
下载PDF
304不锈钢在RCC-M 1310标准下的耐蚀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顾帅帅 钟庆东 +3 位作者 蒋继波 纪丹 勒霞文 牟童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0-483,共4页
不锈钢材料虽然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是对晶间腐蚀比较敏感。选取3种不同的304不锈钢材料在RCC-M 1310标准下采用H2SO4-CuSO4方法对304不锈钢进行晶间腐蚀试验,观察碳含量和晶粒大小对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并且利用DL-EPR技术对晶间... 不锈钢材料虽然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是对晶间腐蚀比较敏感。选取3种不同的304不锈钢材料在RCC-M 1310标准下采用H2SO4-CuSO4方法对304不锈钢进行晶间腐蚀试验,观察碳含量和晶粒大小对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并且利用DL-EPR技术对晶间腐蚀程度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RCC-M 1310标准下,304不锈钢的碳含量越高、晶粒越大,晶间腐蚀越严重,晶界更加宽且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晶间腐蚀 RCC-M 1310 dl-epr 定量分析
下载PDF
α-生育酚中性自由基的EPR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良波 汪汉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81-684,共4页
众所周知,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它有α-、β-、γ-和δ-四种构型,其中最重要的是α-生育酚(简记为α-TH).近年来,对α-TH的研究十分活跃,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进行研究的报导正日益受到重视.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EPR技术对α-TH在... 众所周知,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它有α-、β-、γ-和δ-四种构型,其中最重要的是α-生育酚(简记为α-TH).近年来,对α-TH的研究十分活跃,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进行研究的报导正日益受到重视.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EPR技术对α-TH在引发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i-tert-butyl peroxide,DBPO)或偶氮二异庚腈(2,2-azo-(2,4-dimethylvaleronitrile,ADVN)中和在γ-氧化铝(γ-Al<sub>2</sub>O<sub>3</sub>)或硅酸铝(Si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 自由基 EPR 维生素E
下载PDF
热输入对不锈钢激光搭接焊接头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晓辉 杨志斌 +2 位作者 张志毅 雷振 史春元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53,I0007,共7页
利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激光焊接热输入对奥氏体不锈钢激光搭接焊接头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分析了激光搭接焊接头的相组成与主要合金成分.结果表明,不锈钢激光搭接焊接头的晶... 利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激光焊接热输入对奥氏体不锈钢激光搭接焊接头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分析了激光搭接焊接头的相组成与主要合金成分.结果表明,不锈钢激光搭接焊接头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高于母材,且随着激光热输入的增加,焊接接头的阳极极化曲线钝化区间逐渐变窄,维钝电流密度增大,再活化率Ra=Ir/Ia增大,接头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与焊缝金属相比,焊接热影响区的晶间腐蚀倾向更为明显,成为接头中耐晶间腐蚀性能最薄弱的部位,而在晶界上析出M23C6导致晶界贫铬是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不锈钢 晶间腐蚀 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
下载PDF
固溶处理对冷弯TP347H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牟申周 谢亿 +2 位作者 胡加瑞 彭碧草 陈红冬 《湖南电力》 2012年第6期19-22,共4页
采用金相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硬度试验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的固溶处理温度对冷弯TP347H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P347H钢管经过冷弯变形后,晶内有大量的滑移线出现,硬度超出标准许可范围,... 采用金相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硬度试验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的固溶处理温度对冷弯TP347H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P347H钢管经过冷弯变形后,晶内有大量的滑移线出现,硬度超出标准许可范围,抗晶间腐蚀能力降低。经固溶处理后,滑移线和第二相减少,硬度降低。固溶处理温度对弯管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影响很大,从1050℃到1150℃,弯管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先变强,在1 100℃达到峰值,然后变弱。TP347H的最佳固溶处理温度为1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47H 组织性能 布氏硬度 dl-epr 再活化率 晶间腐蚀 NbC化合物
下载PDF
预应变和敏化顺序对304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薛天然 刘浩 《化工机械》 CAS 2017年第1期17-21,25,共6页
预应变和敏化处理均对304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两者的先后处理顺序是否对304不锈钢存在影响还有待讨论。利用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对304不锈钢预应变和敏化处理后的晶间腐蚀敏... 预应变和敏化处理均对304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两者的先后处理顺序是否对304不锈钢存在影响还有待讨论。利用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对304不锈钢预应变和敏化处理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进行试验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硫酸-硫酸铜试验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并利用动电位再活化法进行试样敏化度(DOS)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应变程度和敏化温度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先预应变后敏化处理的304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低于先敏化处理后预应变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预应变 敏化处理 晶间腐蚀 动电位再活化法
下载PDF
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UNS N08811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强 钱炯 +5 位作者 周宇宾 朱建平 王宝顺 吕越 张洁洁 WANG Chun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3-27,45,共6页
目前对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研究较少。为此,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表征UNS N08811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介质成分、试验温度、扫描速率及钝化回扫电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选出合适的试验参数(试验介质:0.5 ... 目前对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研究较少。为此,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表征UNS N08811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介质成分、试验温度、扫描速率及钝化回扫电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选出合适的试验参数(试验介质:0.5 mol/L H_(2)SO_(4)+0.005 mol/L KSCN,试验温度:30℃,扫描速率:6V/h,钝化回扫电位:0.4 V)。使用优化后的DL-EPR法和化学浸泡法测试不同敏化时间对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随着敏化时间的延长,UNS N08811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逐渐增大;优化后的DL-EPR法可快速定量评价UNS N08811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 N08811 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 晶间腐蚀
下载PD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UNS S31803 Heat Treated at 800 ℃ Varying Range Times 被引量:1
11
作者 Najara Barros Dias Bianca Barros dos Santos Pedro Rupf Pereira Vlan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年第8期503-508,共6页
关键词 晶间腐蚀 热处理 UNS 动电位再活化 电化学技术 微观结构分析 光学显微镜 金相分析
下载PD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AISI 304 Heat Treated at 800℃ Varying Range Times 被引量:1
12
作者 Pedro Rupf Pereira Viana Luiza Venturini Yasmin Siqueira Souz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262-268,共7页
关键词 AISI 晶间腐蚀 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 M23C6 动电位极化 金属间化合物 治疗时间
下载PDF
热处理对超(超)临界锅炉TP347H弯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勤 杨希刚 章亚林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3,55,共6页
以超(超)临界锅炉广泛使用的TP347H奥氏体耐热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格为φ50.8 mm×4.5 mm的TP347H管子,在800℃下弯曲成为弯曲半径为85.5 mm的180°弯管。采用硬度试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试验、金相试验、... 以超(超)临界锅炉广泛使用的TP347H奥氏体耐热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格为φ50.8 mm×4.5 mm的TP347H管子,在800℃下弯曲成为弯曲半径为85.5 mm的180°弯管。采用硬度试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试验、金相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晶间腐蚀试验,研究不同固溶处理制度对在800℃弯管后的TP347H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347H钢管在800℃弯管变形后,发生明显的加工硬化(229 HB),其硬度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150℃固溶时硬度达到164 HB。800℃弯管的再活化率比原始钢管及固溶处理后的弯管高2个数量级,达到0.2755,晶间腐蚀敏感性大,易发生晶间腐蚀,晶间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800℃弯管弯曲后产生裂纹。经高温固溶后,弯管的再活化率迅速下降,固溶温度低于1100℃时,再活化率(R_(a)0.0022)呈下降趋势,固溶温度高于1100℃时,再活化率(R_(a)0.0046)又开始上升。固溶处理能够显著降低800℃弯管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47H 组织性能 布氏硬度 dl-epr 再活化率 晶间腐蚀 NbC化合物
下载PDF
DL-EPR法评价2205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徐菊良 邓博 +2 位作者 孙涛 李劲 蒋益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0-384,共5页
利用Thermo-Calc软件并结合金相显微镜,定性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800℃下敏化不同时间后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研究扫描速率、介质成分、介质温度和试样表面状态优化了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并用该优化方法研究了2205... 利用Thermo-Calc软件并结合金相显微镜,定性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800℃下敏化不同时间后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研究扫描速率、介质成分、介质温度和试样表面状态优化了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并用该优化方法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DL-EPR法能定量评价σ相对2205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随敏化时间延长,σ相含量增多,晶间腐蚀敏感性也随之增加.腐蚀形貌的观测验证了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dl-epr 晶间腐蚀敏感性 Σ相
原文传递
铈对00Cr12晶间腐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方 赵晓辉 杨雷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1,共6页
冶炼了不同Ce含量的00Cr12铁素体不锈钢,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Ce加入量对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00Cr12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规律。采用晶间腐蚀等效电路对试样晶间腐蚀过程的阻抗谱进行了拟合。结果... 冶炼了不同Ce含量的00Cr12铁素体不锈钢,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Ce加入量对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00Cr12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规律。采用晶间腐蚀等效电路对试样晶间腐蚀过程的阻抗谱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同,所有试样均呈现活性溶解、活化-钝化、钝化及再活化的特征;Ce加入量对合金00Cr125的活化过程没有影响,主要影响再活化过程,随着Ce添加量增大再活化程度降低,晶间腐蚀倾向降低;650℃保温2 h试样,添加0.01%Ce时抗晶间腐蚀能力最强,1000℃保温2 h试样,添加0.02%Ce时抗晶间腐蚀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晶间腐蚀 交流阻抗谱 再活化法
原文传递
退火温度对Incoloy800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文娇 谭华 +3 位作者 韩冬 邓博 李劲 蒋益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用草酸腐刻、双环动电位电化学再活化(DL-EPR)及电化学阻抗谱(EIS)3种方法评价了不同温度(550~800℃)退火处理4 h后Incoloy800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了退火温度对Incoloy800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分别用光学显微镜(OPM)和扫... 用草酸腐刻、双环动电位电化学再活化(DL-EPR)及电化学阻抗谱(EIS)3种方法评价了不同温度(550~800℃)退火处理4 h后Incoloy800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了退火温度对Incoloy800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分别用光学显微镜(OP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敏化样品经草酸腐刻后的微观结构和DL-EPR测试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随着退火温度升高,Incoloy800合金的敏化度先增大后减小,在650和700℃下退火4 h后高度敏化,再活化率Ra均大于30%,而在800℃退火4 h后未被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loy800合金 晶间腐蚀 敏化 草酸腐刻 双环动电位电化学再活化(dl-epr) 电化学阻抗谱
原文传递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the stabilized ultra-pure 430LX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5
17
作者 Peize Cheng Ning Zhong +3 位作者 Nianwei Dai Xuan Wu Jin Li Yiming Ji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787-1796,共10页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behavior of the stabilized ultra-pure 430 LX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FS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double loop electrochemical potentiokinetic reactivation(DL-EPR) and oxalic acid etch t...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behavior of the stabilized ultra-pure 430 LX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FS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double loop electrochemical potentiokinetic reactivation(DL-EPR) and oxalic acid etch tests to measure the susceptibility of specimens given a two-step heat treatment.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IGC occurs in the specimens ag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00–750℃ for a short time. The aging time that is required to cause IGC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ing temperature. A longer aging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susceptibility to IGC. The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shows that M(23)C6 precipitates form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Cr-depleted zones. The presence of Cr-depleted zones results in the susceptibility to IGC. However, the atoms of stabilizing elements replace chromium atoms to form MC precipitates after long-time aging treatment, resulting in the chromium replenishment of Cr-depleted zones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to I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Double loop electrochemical potentiokinetic REACTIVATION (dl-epr) TEM Cr-depleted zone
原文传递
Effect of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arbon by nitrogen on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behavior of high nitrogen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s 被引量:6
18
作者 Wei-Chao Jiao Hua-Bing Li +6 位作者 Jing Dai Hao Feng Zhou-Hua Jiang Tao Zhang Da-Ke Xu Hong-Chun Zhu Shu-Cai Zh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357-2364,共8页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behavior of high nitrogen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s(MSSs) by partial replacing C by 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nitric a...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behavior of high nitrogen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s(MSSs) by partial replacing C by 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nitric acid tests and double-loop electrochemical potentiokinetic reactivation(DL-EPR)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 by N first reduces and then increases the size and content of precipitates in high nitrogen MSSs, and converts the dominant precipitates from M23C6 to M2N,furthermore first improves and then deteriorates the IGC resistance. The high nitrogen MSS containing medium C and N contents provides good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GC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NITROGEN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s Precipitation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dl-ep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