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杜沚珊 王玥 +7 位作者 石子旸 施晴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高于继发患者(P=0.039)。55例患者(83%)接受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率95.0%,高于继发患者的49.7%(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411,95%CI 1.373~14.170)、LDH升高(HR=5.500,95%CI 1.519~19.911)、non-GCB(HR=5.291,95%CI 1.667~16.788)、DE(HR=6.178,95%CI 1.813~21.058)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Ⅲ~Ⅳ期(HR=7.088,95%CI 0.827~60.717)、LDH升高(HR=6.982,95%CI 0.809~60.266)、DE(HR=18.079,95%CI 1.837~177.923)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693,95%CI 1.218~18.081)和LDH升高(HR=5.058,95%CI 1.166~21.941)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靶向测序结果显示,TET2(n=14,35%)、KMT2D(n=13,32%)、TP53(n=11,28%)、GNA13(n=10,25%)、KMT2C(n=9,22%)突变频率>20%,且TP53突变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原发甲状腺DLBCL生存情况优于继发甲状腺DLBCL。Ann ArborⅢ~Ⅳ期、LDH升高、non-GCB、DE(MYC和BCL2)是影响甲状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TET2、KMT2D、TP53、GNA13、KMT2C是甲状腺DLBCL中常见的高突变基因,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张丽田 李翠翠 +5 位作者 金祺祺 蒋皓云 岳宁宁 曾鹏云 岳玲玲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新诊断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亚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新诊断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亚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46例PCNSL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男性26例(56.5%),女性20例(43.5%),中位年龄为54(17-71)岁。Hans分型中,GCB亚型14例(30.4%),non-GCB亚型32例(69.6%),Ki-67≥80%者32例(69.6%)。36例完成至少2疗程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患者,2疗程后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率为47.2%、总缓解率(ORR)为63.9%,其中达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PR)6例,1年PFS率与1年OS率分别为73.6%和84.9%,2年PFS率及2年OS率分别为52.2%和68.9%。17例以RMT方案治疗的患者ORR为76.5%(13/17),CR率为52.9%(9/17)。对以RMT(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RM-BTKi(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BTK抑制剂)方案与RM-TT(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塞替派)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3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深部浸润与PCNSL患者不良PFS相关(P=0.032),治疗方案与不良OS相关(P=0.025)。结论:PCNSL患者脑深部浸润是PFS的不良预后因素,治疗方案对OS有影响。新药BTKi的加入能够延长复发/难治PCNSL患者的总生存期,在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显示出其良好的耐受性及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TK抑制剂 塞替派 预后
下载PDF
EB病毒在原发性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翟长文 王纾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原发性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onsillar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TDLBCL)内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EBV编码微小RNA(EBV encoded miRNA,EBERs)原位杂交(in ...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原发性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onsillar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TDLBCL)内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EBV编码微小RNA(EBV encoded miRNA,EBERs)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PCR检测EBV在PTDLBCL(n=81)和原发性非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nontonsillar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NTDLBCL)(n=42)、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10)及慢性扁桃体炎(n=20)中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差异。结果 ISH结果显示,PTDLBCL中EBV的阳性率高于PNTDLBCL(t=5.603,P=0.018)。检测PTDLBCL中EBV,PCR阳性率显著高于ISH(t=11.139,P=0.001)。EBV阳性PTDLBCL者预后优于阴性者(t=5.683,P=0.017);与患者年龄、部位及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V在PTDLBCL中高表达,其存在与患者预后正相关。检测PTDLBCL的EBV,LMP1PCR的敏感度高于EBERs ISH,而EBERs ISH的特异度高于LMP1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EBV) 扁桃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预后 PCR 原位杂交(ISH)
下载PDF
IGFBP7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闫慧芳 高鸿亮 +4 位作者 张冉 郭雅雯 张小贤 武璐瑶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标本165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标本165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BP7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BP7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Ki67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50 U/L、累及部位为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IGFBP7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FBP7高表达的DLBCL患者生存期相对较短,是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或可成为诊断DLBC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IGFBP7 免疫浸润 预后
下载PDF
IL-17调控DLBCL小鼠VEGF表达对肿瘤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钟伟杰 朱国栋 余碧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3229-3231,共3页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模型并接种体外培养的Th17细胞,对比接种组与对照组IL-17及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IL-17水平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Mini MACS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BALB/c小鼠...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模型并接种体外培养的Th17细胞,对比接种组与对照组IL-17及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IL-17水平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Mini MACS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BALB/c小鼠脾来源的CD4+CD62L+nave T细胞,加入antiCD3、anti-CD28、TGF-β、IL-6进行Th17细胞体外培养,SUDHL-4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接种于SCID小鼠建立DLBCL小鼠模型,对荷瘤小鼠进行Th17细胞接种,ELISA法检测DLBCL小鼠肿瘤组织中IL-1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接种Th17细胞后DLBCL小鼠IL-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随着肿瘤病程进展IL-17表达水平降低,VEGF表达水平升高。IL-17与VEGF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IL-17可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影响DLBCL的疾病进程,联合检测IL-17和VEGF表达水平对判断DLBCL疾病状态及进程更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bcl IL-17 VEGF
下载PDF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3 位作者 朱志刚 杜庆华 钟伟杰 赵紫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603-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的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45例)按照国际预后指标(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43例)的外周血中IL-1...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的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45例)按照国际预后指标(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43例)的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各组数值间的差异,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IPI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DLBCL四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可见随着IPI分值的增高,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呈降低的趋势;IPI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Th17细胞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有关系;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Th17细胞表达下降;临床上对于年龄60岁以上、临床分期Ⅲ期以上、长期卧床及需别人照顾的患者更要注意监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H17细胞 国际预后指标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外周抗凝血异常高凝1例
7
作者 林杰 何清 +2 位作者 肖立 陈力平 孔维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8-550,共3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DLBCL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等相关实验室检查需抗凝外周血样,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DLBCL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等相关实验室检查需抗凝外周血样,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DLBCL患者外周抗凝血样出现异常凝集,现报告其中1例典型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高凝状态 红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Th17细胞在不同国际预后指数组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3 位作者 朱志刚 杜庆华 钟伟杰 赵紫媛 《广州医药》 2016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n=45)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n=43)的外周血中IL-17的...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n=45)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n=43)的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各组数值间的差异,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DLBCL中高危组与高危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IPI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DLBCL四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可见随着IPI分组的增高,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呈降低的趋势;IPI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Th17细胞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有关系;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Th17细胞表达下降;临床上对于年龄60岁以上、临床分期Ⅲ期以上、长期卧床及需别人照顾的患者更要注意监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H17细胞 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晚期肺癌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预测价值
9
作者 邵玉玲 许雅 笪红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DLBCL患者114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复发组(61例)与非复发组(5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DLBCL患者114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复发组(61例)与非复发组(5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LI、PNI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复发组组织学分型为非生发中心型、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Ki67阳性率>70%患者比例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非复发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ALI指数、PNI指数低于非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I降低(OR=2.321)、PNI降低(OR=1.832)、AnnArbor分期为Ⅲ~Ⅳ期(OR=2.094)、组织学分型为非生发中心型(OR=1.957)是影响DLBC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LI、PNI预测DLBCL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57、0.628(P<0.05)。结论:ALI、PNI对DLBCL治疗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有望为患者危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炎症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复发
下载PDF
DLBCL中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10
作者 何珏 张文书 杨庆春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DLBCL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bcl-2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DLBCL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bcl-2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在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未见表达;bcl-2蛋白、Surviv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bcl-2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在DLBCL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在DLBCL中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协同发挥抗凋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bcl SURVIVIN蛋白 蛋白质BCL-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细胞衰老诱导的抑制性细胞因子累积对DLBCL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浏颖 王极宇 +5 位作者 陶千山 完颜智翔 朱凤凤 王会平 王芝涛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0-1355,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衰老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抵抗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入组的DLBCL患者分为初诊(ND)组、完全缓解(CR)组、复发/难治(r/r)组。分别应用HE染色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r/r DLBCL患者... 目的探讨细胞衰老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抵抗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入组的DLBCL患者分为初诊(ND)组、完全缓解(CR)组、复发/难治(r/r)组。分别应用HE染色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r/r 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衰老情况;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ND、r/r组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衰老情况;用10、20、40 nmol/L的阿霉素(DOX)反复诱导DLBCL细胞株LY8衰老,构建衰老模型;CCK-8法检测衰老模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衰老模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DLBCL患者血清和衰老模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表达。结果r/r组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衰老细胞明显增多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促炎性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使用40 nmol/L DOX成功诱导LY8细胞衰老,衰老细胞比例24.77%。对对照组及DOX诱导组进行功能检测,结果提示衰老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但高于10 nmol/L和20 nmol/L DOX组(P<0.05);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10 nmol/L和20 nmol/L DOX组(P<0.05)。同时,各组IL-2、IL-6、IL-8、IL-10、TGF-β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衰老组细胞上清液中IL-2、IL-6、IL-8、IL-10、IL-35、TGF-β1等各种促炎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结论细胞衰老通过诱导抑制性细胞因子累积促进DLBCL细胞凋亡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抑制性细胞因子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凋亡抵抗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廖文莉 马韵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在84例DLBCL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率64.3%(54/84)明...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在84例DLBCL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率64.3%(54/84)明显高于RH的0.0%(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在DLBCL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首发部位、临床分期、IPI分级、血清LDH水平、结外病灶数目无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的DLBCL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49个月)明显短于无表达的患者(60个月)。结论 Survivin蛋白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是判断预后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温大B细胞淋巴瘤 凋亡抑制蛋白 预后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少春 黎恩廷 +2 位作者 陈志丰 张冰 李周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在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响应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8)F-FDG PET/CT的81例DLBCL患者。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DLBCL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在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响应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8)F-FDG PET/CT的81例DLBCL患者。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DLBCL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创建预测模型。之后,通过特性曲线和校准图验证此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首次化疗后2年内,23例患者(28.3%,23/81)疾病复发,58例患者(71.7%,58/81)无进展。本文分析了PET/CT特征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化疗后^(18)F-FDG PET/CT的定量值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SUV_(THR-mean)2是预测DLBCL患者化疗后治疗反应的最重要因素,临界值为2.00(AUC=0.81)。[结论]我们建立的影像学特征预测模型显示出对DLBCL化疗无进展生存期的良好预测效能。其中,化疗后的影像学特征SUV_(THR-mean)2是DLBCL患者PSF预后的最佳独立预测因素。我们的预测模型将能提示疾病进展风险,有利于建议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提高诊治效能,节省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ET/CT 治疗响应 预测模型
下载PDF
KLF4、LDH联合P53预测DLBCL标准治疗反应性价值及意义
14
作者 秦福丽 郭志强 李小雨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4(KLF4)、乳酸脱氢酶(LDH)、P53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标准治疗反应性关系及联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反应性分为缓解组(n=42)、非缓解组(n=20),比较...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4(KLF4)、乳酸脱氢酶(LDH)、P53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标准治疗反应性关系及联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反应性分为缓解组(n=42)、非缓解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KLF4mRNA、血清LDH水平、P53基因缺失率,采用Pearson分析KLF4 mRNA、LDH与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治疗反应性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缓解组Ann Arbor分期、IPI评分与非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KLF4 mRNA高于非缓解组,LDH、P53基因缺失率低于非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4 mRNA与IPI评分呈负相关(r=-0.611,P<0.001),LDH与IPI评分呈正相关(r=0.728,P<0.001);将Ann Arbor分期、IPI评分控制后,KLF4 mRNA、LDH、P53基因缺失仍与治疗反应性相关(P<0.05);KLF4 mRNA、LDH、P53基因预测缓解的AUC为0.829、0.832、0.614,KLF4 mRNA+LDH+P53基因预测缓解的AUC为0.962(P<0.05)。结论KLF4 mRNA、LDH、P53基因缺失与DLBCL标准治疗反应性及预后有关,在缺乏有效手段时,可作为预测缓解的标志物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 LDH P53 dlbcl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RP/ALB Ratio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LBCL
15
作者 Tiantian Shan Qiuyun Wang +2 位作者 Zhen Cheng Min Yan Xiangtao 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1年第10期403-414,共12页
<strong>Objective</strong>: Exploring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P/ALB (CAR) in DLBCL patients and its value in prognostic judgment. <strong>Methods:</strong> We collected the basic in... <strong>Objective</strong>: Exploring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P/ALB (CAR) in DLBCL patients and its value in prognostic judgment. <strong>Methods:</strong> We collected the basic informat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nd follow-up prognosis of 142 newly diagnosed DLBCL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complete data in our hospital and perform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 used X-tile analysis software to obtain the best cut-off value of CAR (0.33), compar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in the high CAR group and the low CAR group, and compared the survival status with the IPI scoring system. <strong>Results:</strong>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ging, grouping, IPI scores, extranodal involvement, LDH levels, <em>β</em>2-microglobulin, CA125, and Hb levels between the high CAR group and the low CAR group (all <em>P</em> < 0.05). 2) According to the survival curve, the OS of the high CA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low CAR group (<em>P</em> < 0.01), and the one-year, three-year and five-year survival conditions of high CAR group were all shorter than those of low CAR group. 3) COX analysis showed that high CAR i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DLBCL patients. 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S, three-year and five-year survival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AR and IPI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IPI system,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prognosis between CAR alone and IPI alone. <strong>Conclusion:</strong> High CAR value, like the IPI scoring system, i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of DLBCL,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prognosis. And CAR can also be combined with IPI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DLBCL, of which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IPI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bcl CRP/ALB IPI PROGNOSIS SIGNIFICANCE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TEFM基因在DLBCL中表达研究
16
作者 何冰 梅雯 +5 位作者 孙晓梅 孙如丽 赵楠 温莺璇 熊伟 赵一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了探讨线粒体延伸因子TEFM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初步研究其表达与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从数据库中下载关于DLBCL患者TEFM mRNA二代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EFM转录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预... 为了探讨线粒体延伸因子TEFM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初步研究其表达与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从数据库中下载关于DLBCL患者TEFM mRNA二代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EFM转录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结果显示TEFM在DLBCL组织中均较正常淋巴组织显著高表达,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其表达水平在DLBCL患者不同病理分期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FM表达水平和种族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TEFM基因表达水平与SUZ12P1、SNHG10、METTL17和BCS1L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数据库中荟萃了TEFM mRNA在DLBCL组织中表达的相关信息,证实TEFM mRNA在DLBCL组织中呈高表达,但其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预后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FM 弥漫大B淋巴瘤 ONCOMINE GEPIA TCGA 数据库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微环境中CD4、CD8表达及IL-6水平与TP53等位基因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庞雪莲 马佳佳 +3 位作者 骆婷婷 李君娜 张巍 崔文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411-1417,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TP53基因状态与免疫微环境相关因子CD4蛋白、CD8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74例DLBCL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TP53基因状态与免疫微环境相关因子CD4蛋白、CD8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74例DLBCL标本,制备组织芯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TP53等位基因缺失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D4、CD8蛋白表达情况。收集伴TP53等位基因缺失及未缺失DLBCL患者的血液标本各1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IL-6水平。结果TP53等位基因缺失率为21.8%(38/174)。p53蛋白总阳性率为40.8%(71/174)。CD4、CD8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72%(3/174)、81.03%(141/174)。发生TP53等位基因缺失的病例p53、CD8蛋白的阳性率更高(P<0.05),血清IL-6均值水平也更高(P<0.05)。TP53等位基因缺失、结外侵犯、疾病复发是DLBCL的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P53等位基因缺失的DLBCL病例中p53、CD8蛋白阳性率较高,血清IL-6水平升高,总生存率降低,表明TP53等位基因缺失影响DLBCL免疫微环境,是不良预后因子,可能成为免疫检测和/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P53 等位基因缺失 免疫微环境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赵洁 姜言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2-1288,共7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经病理及免疫分型初次确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疗效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挽救性ASCT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对中期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高危患者,评估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初治年龄>60岁(P=0.005)、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5分(P=0.032)、低白蛋白水平(P=0.001)及贫血(P=0.007)患者的近期疗效不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788,95%CI 1.575~4.936,P=0.000),non-GCB亚型(HR=2.230,95%CI 1.150~4.324,P=0.018),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HR=2.064,95%CI 1.006~4.234,P=0.048),低白蛋白水平(HR=2.052,95%CI1.169~3.602,P=0.012)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269,95%CI 1.060~4.860,P=0.035),IPI评分3~5分(HR=2.557,95%CI 1.132~5.778,P=0.024)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OS。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挽救性ASCT能显著改善其预后,是患者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P=0.030)。对于化学治疗后中期评估达到CR的高危患者,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者至随访终点尚未出现死亡事件,但并未延长患者OS(P>0.05)。结论·挽救性ASCT能显著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OS,但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高危DLBCL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初诊大肿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妍杰 张旭东 +4 位作者 葛晶晶 刘栋林 马珊珊 张文君 陈清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5-351,共7页
目的:分析初诊时伴有大肿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肿块定义... 目的:分析初诊时伴有大肿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肿块定义为肿瘤最大直径(maximum tumor diameter,MTD)≥7.5 cm,根据大肿块所在部位将患者分为:腹盆腔组、胸腔组、头颈部组。结果: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期为16(0~50)个月,患者1、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75.6%、66.2%。1、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55.9%和44.1%。患者一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分别为45例(23.2%)、78例(40.2%)、11例(5.7%)、60例(30.9%),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β2-微球蛋白水平(β2-microglobulin,β2-MG)、有无中枢侵犯、是否放疗、大肿块所在部位是影响大肿块DLBCL患者OS的预后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大肿块所在部位为腹盆腔组、头颈部组是大肿块DLBC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腹盆腔组患者分期较晚、B症状多见、β2-微球蛋白水平多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Ki-67值较高;胸腔组年轻患者比例较高、临床分期较早、非GCB亚型更多见。腹盆腔组、胸腔组、头颈部组3组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60.4%、84.4%和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肿块DLBCL患者肿瘤负荷高,一线治疗缓解率低、疾病进展率高,年龄>60岁、临床分期晚、大肿块所在腹盆腔组和头颈部组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大肿块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肿瘤部位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隋京辰 颜晓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52-4256,共5页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前我们认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由细胞恶性增殖所致,而基因表达谱研究提示肿瘤微环境成分参与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基质细胞、淋巴瘤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相互作用促...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前我们认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由细胞恶性增殖所致,而基因表达谱研究提示肿瘤微环境成分参与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基质细胞、淋巴瘤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耐药和免疫逃逸。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此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