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US-EOR项目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忠诚 陈栗 +4 位作者 项东 李培发 杜丽萍 唐国强 程雪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CCUS-EOR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体系中专用于强化采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CCUS-EOR项目投资大、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展科学评价工作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梳理了CCUS-EOR项目... CCUS-EOR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体系中专用于强化采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CCUS-EOR项目投资大、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展科学评价工作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梳理了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并对精细分析增量成本、多层次多角度评价项目效益、评价碳减排指标、评估社会效益以及全产业链经济效益评价等关键指标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指标和观点,探索形成了聚焦CCUS项目全产业链要素的CCUS-EOR项目经济系统评价方法体系。研究成果为此类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精细成本 社会效益 全产业链经济效益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CCS-EOR项目CO_(2)泄漏环境风险评估
2
作者 薛璐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浩璠 李琳 马劲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开展项目对空气、土壤和微生物、作物、动物及人群等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界定,基于界定结果,按照风险评估矩阵,对该工程CO_(2)泄漏环境风险水平的评估结论为低风险,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应强化风险防范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泄漏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 CCS-eor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吉林油田CCUS-EOR技术攻关与实践新进展
3
作者 王峰 黎政权 张德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实现CO_(2)有效埋存,同时兼具减碳、增油两大功能,是落实“双碳”战略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石油高度关注CO_(2)资源化利用问题,在系统研究原始... 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实现CO_(2)有效埋存,同时兼具减碳、增油两大功能,是落实“双碳”战略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石油高度关注CO_(2)资源化利用问题,在系统研究原始油藏、中高含水、高含水及特高含水油藏CO_(2)驱油机理与埋存潜力的基础上,研发了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形成了集CO_(2)捕集、输送、注入、采出、驱油、埋存、防腐等为主体的CCUS-EOR全产业链一体化技术体系,并率先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开展了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场试验证实CO_(2)驱油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现已累计注入CO_(2)达320×10^(4) t;②矿场实践系统揭示了陆相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埋存规律,验证了CO_(2)捕集输送、注入采出、驱油埋存与循环利用全流程技术的适应性,实现了CCUS-EOR减排增效一体化。结论认为:①吉林油田建成了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O_(2)捕集、驱油、埋存与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实现了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采收率的大幅提高和CO_(2)的安全埋存;②系统总结了吉林油田近年来在CCUS-EOR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矿场实践认识,指明了油气田CCUS-EOR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相关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CCUS-eor 全流程技术 产业化发展 驱油与埋存一体化 新质生产力 战略布局
下载PDF
CCUS-EOR系统掺水回注管道流动腐蚀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王莉莉 胡芳问 +5 位作者 付世博 王鑫 付海朋 吴健辉 李栋 石健 《河南科学》 2024年第8期1111-1119,共9页
CCUS-EOR系统中的转油站掺水回注系统管线极易受回注污水腐蚀影响而发生腐蚀泄漏风险.针对此问题,基于流体力学、电化学腐蚀原理建立了稳态非等温流动模型和腐蚀电化学模型,开展管线CO_(2)流动和腐蚀电化学特性研究,分析流速、温度、压... CCUS-EOR系统中的转油站掺水回注系统管线极易受回注污水腐蚀影响而发生腐蚀泄漏风险.针对此问题,基于流体力学、电化学腐蚀原理建立了稳态非等温流动模型和腐蚀电化学模型,开展管线CO_(2)流动和腐蚀电化学特性研究,分析流速、温度、压力和pH值等因素对管线腐蚀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管和弯管局部区域存在流速增加现象,弯管处易发生空蚀破坏;管内回注污水流速越快,pH值越低,温度越高,管线管径越小,管道内壁的腐蚀速率越高.管线设计建议优选非金属管道,若采用碳钢金属管道,工程设计上应尽量选择较大管径的管材,同时可考虑添加缓蚀剂以调节pH值,降低污水输送的温度,从而降低管道内壁的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非等温流动 电化学腐蚀 数值模拟 掺水回注管线
下载PDF
胆碱基DES在EOR及CCUS中的应用与展望
5
作者 白佳佳 陈掌星 +2 位作者 康毅力 陈明君 陶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深共晶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低饱和蒸气压、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易降解、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DES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DES中的氢键网络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驱油作用。关于DES与常用表面活性... 深共晶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低饱和蒸气压、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易降解、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DES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DES中的氢键网络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驱油作用。关于DES与常用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二者复配体系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机理尚不明确。在全面分析归纳总结胆碱基DES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究了DES及其与阴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EOR机理,揭示了DES吸收二氧化碳机理,提出了DES在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EOR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中的应用建议。研究结果对DES在EOR和CCUS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基深共晶溶剂 化学驱 氢键 提高采收率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下载PDF
苏北油区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6
作者 徐强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剖析CO_(2)驱与常规水驱开发成本构成差异,建立适宜的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确定捕集成本、运输成本、驱油成本的取值依据,推导出考虑碳减排收益的盈亏平衡模型,满足CCUS-EOR项目快速评价、辅助决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成本 碳减排量 盈亏平衡经济模型
下载PDF
CO_(2)-EOR井中低温对封隔器及密封圈性能影响
7
作者 邓祥龙 刘少胡 张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244-10252,共9页
“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其中针对CO_(2)-EOR井中低温对封隔器及密封圈老化问题,首先建立CO_(2)在注入井中温度分布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密... “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其中针对CO_(2)-EOR井中低温对封隔器及密封圈老化问题,首先建立CO_(2)在注入井中温度分布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密封圈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不同温度下橡胶密封圈的等效应力、接触压力和真实应变的研究,并分析低温对密封圈力学性能影响和低温老化的原因。结果表明:CO_(2)注入井中封隔器密封工作温度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以上,正常工作不会产生低温老化;低温对注入管阀门密封圈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较常温环境下的Mises应力和接触压力上升3~4倍。当环境温度低于T_(g)后,密封圈将会从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其硬度增加、弹性降低,老化程度逐渐加深,导致密封圈接触压力小于介质压力而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or技术 CO_(2)注入井 封隔器 橡胶密封圈 力学性能 低温老化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gravity influence on EOR and CO_(2) geological storage based on pore-scale simulation
8
作者 Yong-Mao Hao Gui-Cheng Wu +6 位作者 Zong-Fa Li Zhong-Hui Wu Yong-Quan Sun Ran Liu Xing-Xing Li Bo-Xin Pang Nan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87-1001,共15页
Gravity assistance is a critical factor influencing CO_(2)-Oil mixing and miscible flow during EOR and CO_(2)geological storage.Based on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component 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and fluid proper... Gravity assistance is a critical factor influencing CO_(2)-Oil mixing and miscible flow during EOR and CO_(2)geological storage.Based on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component 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and fluid property-composition relationship,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ore-scale CO_(2) injection in oilsaturated porous media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effects of gravity assistance,component diffusion,fluid density variation,and velocity change on EOR and CO_(2) storage.For nonhomogeneous porous media,the gravity influence and large density difference help to minimize the veloc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in flow path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thus improving the oil recovery and CO_(2) storage.Large CO_(2) injection angles and oil-CO_(2) density differences can increase the oil recovery by 22.6% and 4.2%,respectively,and increase CO_(2) storage by 37.9% and 4.7%,respectively.Component diffusion facilitat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oil components from the low-velocity region to the main flow path,thereby reducing the oil/CO_(2)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within the porous media.Component diffusion can increase oil recovery and CO_(2) storage by 5.7% and 6.9%,respectively.In addition,combined with the component diffusion,a low CO_(2) injection rate creates a more uniform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oil/CO_(2) component,resulting in increases of 9.5% oil recovery and 15.7% CO_(2) storage,respectively.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geological CO_(2) storage and EOR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Flow simulation CO_(2)-oil mix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Geological storage
下载PDF
CCUS-EOR过程中油气体系相间传质特征
9
作者 苏金长 刘斌 李儒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4,共5页
CO_(2)驱油是利用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的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研究油藏注CO_(2)过程中油气体系相间传质特征,开展了油藏注CO_(2)/干气接触实验,明确了不同压力下油藏注气过程中一次接触条件下油气体系组分... CO_(2)驱油是利用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的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研究油藏注CO_(2)过程中油气体系相间传质特征,开展了油藏注CO_(2)/干气接触实验,明确了不同压力下油藏注气过程中一次接触条件下油气体系组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O_(2)与原油一次接触过程中,对挥发性组分和不易挥发组分的相间传质是蒸发抽提,对中间组分的相间传质是溶解扩散,且溶解扩散能力强于蒸发抽提;随着压力的上升,挥发性组分的蒸发抽提能力增强,不易挥发组分的蒸发抽提能力减弱,中间组分的溶解扩散能力增强;注气初期压力较低时,油气体系相间传质以蒸发抽提为主,随着压力上升,油气体系中挥发性组分的相间传质变为溶解扩散;干气与原油一次接触过程中,中间组分和不易挥发组分的相间传质是蒸发抽提;CO_(2)对原油的蒸发抽提能力远强于干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一次接触 蒸发气驱 凝析气驱 蒸发抽提 溶解扩散
下载PDF
考虑驱油与碳减排双重效益的CCUS-EOR经济性及发展模式分析与探讨
10
作者 谭新 罗大清 宋欣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与石油石化产业协同耦合性较好,是石油石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成本过高仍是目前阻碍CCUS技术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CCUS的经济性及探讨其发展模式,对于确定未来CCUS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及研究CCUS对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支撑潜力、石油石化行业的转型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分析研究未来CCUS技术的经济性及在石油石化行业转型中的潜力和定位,本研究重点聚焦碳捕集与驱油封存(CCUS-EOR),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分析研判思路。首先,通过CCUS-EOR的全流程梳理,详细分析介绍了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碳捕集、运输、驱油封存等环节,研判了未来各个环节的成本下降空间。其次,通过对未来油价和碳价的研判,分析了驱油及碳减排带来的经济收益,并进行了成本收益对比。基于CCUS-EOR各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对中国未来不同模式下的CCUS-EOR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性评估,涵盖了不同的碳捕集技术、运输方式以及封存策略,揭示了在不同场景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CCUS-EOR的经济性深受碳价、油价、驱油效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从中长期来看,碳价的变化对未来CCUS-EOR收益影响较大。在碳价和油价均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空间更大,更具吸引力,同时驱油效率的提升也能显著提高项目的经济收益。当前中国各个项目经济性差异较大,无法完全保证明显盈利,但未来的经济性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未来中国CCUS-EOR的发展,需要突破碳捕集环节的技术瓶颈,重点开发运用燃烧前捕集技术,降低捕集成本,提升捕集效率。此外,还需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源汇匹配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同时,需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成熟,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碳减排行为,为CCUS-EOR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转型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 CO_(2)驱油 CCUS-eor
下载PDF
大庆油田CCUS-EOR工程全产业链技术经济特性浅析及认识
11
作者 曹万岩 董成越 +1 位作者 王庆伟 白文广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5期116-122,共7页
CCUS-EOR(CO_(2)捕集、利用、封存与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不仅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低渗透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性接替技术。以大庆油田百万吨级CCUS-EOR示范工程为例,从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三大环节阐... CCUS-EOR(CO_(2)捕集、利用、封存与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不仅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低渗透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性接替技术。以大庆油田百万吨级CCUS-EOR示范工程为例,从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三大环节阐述了大庆油田百万吨级CCUS-EOR示范工程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研究确立了CCUS-EOR全产业链经济评价方法和模型,着重对CCUS-EOR全产业链现金流出构成及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各环节经济特性,从技术、政策等方面提出了CCUS-EOR全产业链经济效益的提升措施,以期推动CCUS-EOR项目上下游一体化效益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经济评价 全产业链 大庆油田
下载PDF
CCUS-EOR管道工程管材选择研究
12
作者 来海雷 褚会娟 +2 位作者 张会忠 蒋风松 朱海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由于国内关于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的工程应用几乎为零,也无针对性的管材选择标准规范,因此,对CCUS-EOR全产业链地面工程技术体系与建设模式取得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了CO_(2)管道管材选择标准的适用性和HFW钢管、SMLS钢管及SAWL... 由于国内关于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的工程应用几乎为零,也无针对性的管材选择标准规范,因此,对CCUS-EOR全产业链地面工程技术体系与建设模式取得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了CO_(2)管道管材选择标准的适用性和HFW钢管、SMLS钢管及SAWL钢管的差异性及对CO_(2)管道输送的适应性,对CO_(2)管道输送的管材选择提出以下建议:CCUS-EOR管道具有难止裂、泄漏后温降大、易腐蚀等特点,管材应具有优良低温性能、较高止裂韧性和耐腐蚀性;虽然国内外CO_(2)管道输送还未形成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标准体系,但可借鉴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材料和施工做法;管材选择的关键是钢管技术指标对使用要求的满足性,要综合考虑管材的价格、性能、冲击韧性等因素以及对工程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管材选择 HFW焊管 SAWL焊管 SMLS钢管
下载PDF
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应用初探——以高89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成龙 胡丽莎 +3 位作者 牛兆轩 马鑫 付雷 李旭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93-6401,共9页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缺乏较成功的CO_(2)-EOR开发实践;三是中国对此领域系统归纳研究较少。开展滩坝砂油藏CO_(2)-EOR的应用研究需求较为迫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高89为对象,借鉴国外CO_(2)驱项目实例,从地质条件、油藏工程、评价标准出发,在CO_(2)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适应性评价,并从技术工艺层面、经济政策层面,简要剖析了气源、混相压力高、气窜、伤害、产出CO_(2)气的收集等CO_(2)驱油的5大挑战和相应攻关方向,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类似滩坝砂油藏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和工业化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 滩坝砂油气藏 CO_(2)驱油机理 适应性评价标准 挑战与趋势
下载PDF
CCUS-EOR工程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萌 杨志刚 赵明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2期49-56,共8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CCUS-EOR)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双重目的,是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我国CCUS-EOR经过技术攻关和矿场试验,形成了注采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单管、双管分注工艺... “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CCUS-EOR)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双重目的,是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我国CCUS-EOR经过技术攻关和矿场试验,形成了注采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单管、双管分注工艺技术,防气工艺单独应用或组合应用的高气液比举升技术,材质、药剂、监测组合的腐蚀防护技术,水气交替注入控窜、化学封窜的延缓气窜技术,带压作业或无固相压井液和胶塞暂堵剂的压井工艺技术,预防为主、化学或物理解堵为辅的井筒解冻堵技术,井筒安全风险评价技术等。为推动CCUS-EOR规模有效应用,建议强化CCUS战略规划研究,确定技术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统筹考虑CCUS-EOR全流程,打造油田特色CCUS模式;依托示范工程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实现CCUS-EOR产业化;建立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促进工程技术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O_(2)驱油 注采工程 工程技术
下载PDF
CCUS-EOR开发同步埋存阶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高峰 曹亚明 +1 位作者 解志薇 刘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积注入量与年注气速度计算,稳产期的时间长度即稳产年限借助气驱“油墙”集中采出时间测算,递减期内的阶段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则利用典型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气驱产量递减率和稳产期采油速度需根据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确定,从而建立了CO_(2)驱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数学模型,提出将阶段采出程度逼近最终采收率的时刻作为同步埋存阶段与深度埋存阶段的转换点并引入阶段转换判据;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扣除上产期和稳产年限即为递减期的时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开发 同步埋存 深度埋存 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模型 阶段转换判据 CO_(2)驱
下载PDF
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斌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CCUS-EOR是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的绿色开发技术,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CCUS-EOR项目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技术攻关,更多是经济考量。“现金流量法+衍生方法”是由现金流评价发展的新方法,将... CCUS-EOR是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的绿色开发技术,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CCUS-EOR项目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技术攻关,更多是经济考量。“现金流量法+衍生方法”是由现金流评价发展的新方法,将现金流量法与各类项目经济评价精准融合。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为现金流法+有无对比法,通过技术和经济两大类、18项指标评价其可行性。在“双碳”目标驱动下,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技术将朝着先导试验评价、全产业链经济评价、碳源评价、多方案比选、多情景分析、投入产出一体化数据库建设6个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企业 CCUS-eor项目 经济评价 现金流量法 有无对比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CO_(2)-EOR油田生产碳强度多技术情景建模与核算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哲琦 孙齐 +3 位作者 邓辉 唐旭 张宝生 马志达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续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开展了多个CO_(2)-EOR项目。本研究以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吉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苏油田和延长石油开展CO_(2)-EOR的8个生产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底向上的工程视角碳排放分析方法,包括勘探、钻完井、开采、处理及油田集输五个阶段建模分析油田生产区块从2000年到2021年的生产碳排放变化趋势,并在CO_(2)连续注入与水气交替注入两种开发方式下分析CO_(2)驱完全替代水驱开发油田的碳强度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资源衰竭致使开采用能需求上升,大部分油田区块2000年以后的生产碳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开始到2014生产碳排放总量随着石油产量的上升一直在增加,2021年8个油田区块的生产碳排放总量为308.85万吨CO_(2)eq;(2)无论是在CO_(2)连续注入技术情景,还是在水气交替注入情景下,当注入CO_(2)封存比例大于30%以后,生产碳强度逐渐由正值变为负值,成为生产过程中CO_(2)净负排放的油田。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作为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在未来油气能源系统脱碳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扩大CO_(2)-EOR项目的试验、生产及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产 碳强度 碳排放 CO_(2)-eor
下载PDF
CCS-EOR技术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传军 周久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技术为研究内容,分析了碳捕集封存技术现状,并对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稠油藏开发过程中CCS-EO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如何实现碳捕集封存的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油田高效开发提... 以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技术为研究内容,分析了碳捕集封存技术现状,并对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稠油藏开发过程中CCS-EO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如何实现碳捕集封存的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稠油 致密油
下载PDF
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征东 王正茂 +6 位作者 慕立俊 彭缓缓 李鑫 白晓虎 陶珍 李洪畅 彭颖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地应力的变化幅度呈现差异性,水平最小主应力变化幅度大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注水井地应力变化幅度大于生产井,注水井周围地应力转向幅度较大。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注水井转采和大规模压裂技术,重构人工体积缝网系统;通过压前补能、压中增能、焖井蓄能、驱渗结合的全生命周期能量补充方法,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压裂后注入介质易窜流、能量难补充的问题;通过多井联动强化渗吸效应,重构复杂缝网下驱替与渗吸结合体系,由避缝向利用裂缝转变,提高微观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元284区块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可实现致密油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复杂缝网 压裂增能 多场重构 驱渗结合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