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LEACH改进协议
1
作者 徐巍 钟宇超 余成成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1期199-205,共7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路由协议因能耗不均衡导致节点过早死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改进的LEACH路由协议。在分簇阶段,通过遗传算法选举合理的...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路由协议因能耗不均衡导致节点过早死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改进的LEACH路由协议。在分簇阶段,通过遗传算法选举合理的簇头节点并根据节点的分布划分簇群;在数据传输阶段,通过蚁群算法使簇头节点尽可能选择能量充足且距离较短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簇路由协议LEACH和LEACH-C相比,改进算法可以使网络的能量消耗更加均衡,并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协议 节点能耗 分簇 遗传算法 蚁群算法
下载PDF
Effect of Saline Water on Soil Acidity, Alkalinity and Nutrients Leaching in Sandy Loamy Soil in Rwamagana Bella Flower Farm, Rwanda
2
作者 Abel Mwubahaman Wali Umaru Garba +3 位作者 Hussein Bizimana Jean de Dieu Bazimenyera Eric Derrick Bugenimana Jean Nepomuscene Nsengiyumv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1期15-35,共21页
The necessity to saline and sodic waters is sometimes used for irrigat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bu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use of these waters comes with specific consideration... The necessity to saline and sodic waters is sometimes used for irrigat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bu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use of these waters comes with specific considerations and limitations. One way to decrease undesirable effects of sodic waters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is to apply organic and chemical amendments within the soil.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aline water on soil acidity, alkalinity and nutrients leaching in sandy loamy soil at Bella flower farm, in Rwamagana District, Rwanda. The water used was from the Muhazi Lake which is classified as Class I (Saline water quality).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using treated soils were then conducted under saturated conditions. The soil under experimental was first analyzed for its textural classification, soil properties and is classified as sandy loamy soil. The t-test was taken at 1%, 5% and 10% level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to control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aline water to soils caused an increase in some soil nutrients like increase of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sup>+</sup>), Magnesium (Mg2<sup>+</sup>), Sulphur (S), CN ratio and Sodium (Na<sup>+</sup>) and decreased soil textur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remained soil nutrients. Consequently, the intensive addition of saline water leachates to soil in PVC pipes led to decreased of soil EC through leaching and a raiser Soluble Sodium Percentage (SSP). The rate of saline water application affected the increase accumulation of SAR and Na% in the top soil layer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saline water is an inefficient amendment for sandy soil with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The study recommends further studies with similar topic with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as it accentuated the alkalinity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S leachING Saline Water Soil Acidity Soil Alkalinity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的改进
3
作者 崔盼盼 陈冉冉 《微处理机》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提高经典LEACH路由协议的功能表现,解决因选取过程中簇头节点过于集中带来的相关问题,对LEACH协议中簇首的选取以及簇首到基站的通信进行优化。从原理上详细分析LEACH的算法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LEACH路由算法。改进算法在簇... 为提高经典LEACH路由协议的功能表现,解决因选取过程中簇头节点过于集中带来的相关问题,对LEACH协议中簇首的选取以及簇首到基站的通信进行优化。从原理上详细分析LEACH的算法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LEACH路由算法。改进算法在簇首选取过程中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和空间位置,在数据稳定传输阶段采用多跳方式传递数据。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LEACH算法有助于减少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节点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协议 leach算法
下载PDF
基于最优簇头数的LEACH改进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俊美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58-60,共3页
在LEACH协议的基础上,计算出最优簇头数,并使用数学期望值法计算得到簇头节点与普通节点之间最佳距离。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EACH协议降低了网络能耗,增长了网络存活时间,增加了数据发送总量。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leach协议 最优簇头数 能量消耗
下载PDF
基于簇头节点能量均衡选择的LEACH优化算法
5
作者 吴英浩 石元博 黄越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2-88,共7页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中LEACH协议在进行簇头节点选择时能量消耗过快导致的生存周期短、数据吞吐量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簇头节点能量均衡选择的LEACH优化算法。该算法选取WSNs中剩余能量高的普通节点作为簇头节点,同时考虑普通节点与簇...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中LEACH协议在进行簇头节点选择时能量消耗过快导致的生存周期短、数据吞吐量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簇头节点能量均衡选择的LEACH优化算法。该算法选取WSNs中剩余能量高的普通节点作为簇头节点,同时考虑普通节点与簇头节点、簇头节点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有节点的剩余能量和平均能量等因素来选择通信方式和传输路径。通过MATLAB工具,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100 m的小面积监测区域和200 m×200 m的大面积监测区域内,与LEACH、DEEC、IMP-LEACH算法相比,该算法降低了WSNs中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生存周期,同时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leach协议 簇头节点选择 能量均衡 网络生存周期
下载PDF
煤矿巷道无线传感器网络的LEACH协议改进
6
作者 张建平 石元博 黄越洋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将LEACH协议应用于环境复杂的煤矿巷道中存在不足,为了使LEACH协议更适用于煤矿巷道,对LEACH协议进行改进。首先,本文对选择簇头的阈值函数进行调整,加入节点剩余能量、位置信息以及邻节点数量因素;其次,改进建簇算法,节点通过计算与簇... 将LEACH协议应用于环境复杂的煤矿巷道中存在不足,为了使LEACH协议更适用于煤矿巷道,对LEACH协议进行改进。首先,本文对选择簇头的阈值函数进行调整,加入节点剩余能量、位置信息以及邻节点数量因素;其次,改进建簇算法,节点通过计算与簇头节点和汇聚节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加入簇头还是与汇聚节点直接通信;最后,改进簇间通信机制,簇头之间通过多跳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并根据能量和距离信息选择下一跳簇头节点,提高簇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LEACH协议可以有效降低煤矿巷道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leach 煤矿巷道 分簇路由算法 降低能耗
下载PDF
基于能量均衡高效的LEACH改进算法
7
作者 谢佳 张玲华 《电子技术应用》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LEACH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经典的分簇路由方法,但在限能严重的无线网络中,节点功耗高、生存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网络性能,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基于能量均衡高效的LEACH-X协议。通过加入最优簇首数,提出修正的剩余能量因子,考虑... LEACH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经典的分簇路由方法,但在限能严重的无线网络中,节点功耗高、生存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网络性能,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基于能量均衡高效的LEACH-X协议。通过加入最优簇首数,提出修正的剩余能量因子,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周期内当选过簇首的次数以及密度因子,并对部署区域分区,针对区域调整距离因子增益参数的权重来修正簇首选举阈值函数;接着进行二次竞争并最终选举簇首,从而减小节点能耗,使WSN存活时间得到一定的延长。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LEACH协议进行对比,LEACH-X协议降低了网络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leach 最优簇首 剩余能量因子 密度因子 距离因子 分区
下载PDF
助浸剂对草酸浸出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党晓娥 冯磊 +1 位作者 张婷 李林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 为揭示浸出液中Fe^(3+)的形态分布对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了H_(2)C_(2)O_(4)、H_(2)C_(2)O_(4)-H_(2)SO_(4)和H_(2)C_(2)O_(4)-K_(2)C_(2)O_(4)对赤铁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H_(2)C_(2)O_(4)-K_(2)C_(2)O_(4)浸出赤铁矿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e^(3+)的形态分布直接影响赤铁矿的浸出效果。H_(2)C_(2)O_(4)与K_(2)C_(2)O_(4)作为除铁剂,n(H_(2)C_(2)O_(4))/n(K_(2)C_(2)O_(4))摩尔比、(C_(2)O_(4)^(2-))_(T)过量倍数及浸出温度影响浸出pH,而pH和c(C_(2)O_(4)^(2-))_(T)应满足浸出的Fe^(3+)转化成Fe(C_(2)O_(4))_(3)^(3-),Fe^(3+)只有以Fe(C_(2)O_(4))_(3)^(3-)形态存在,才能缩短赤铁矿浸出时间、提高赤铁矿浸出效果。H_(2)C_(2)O_(4)-K_(2)C_(2)O_(4)除铁优化条件为:n(H_(2)C_(2)O_(4))/n(K_(2)C_(2)O_(4))=1.03、(C_(2)O_(4)^(2-))_(T)为理论量的1.37倍、浸出温度94℃、液固比L/S=5mL/g、时间30min。在优化条件下,实际值和预测值分别为98.42%和97.73%,相对误差为0.69个百分点。各因素对除铁效果影响大小排序为(C_(2)O_(4)^(2-))_(T)过量倍数、浸出温度、n(H_(2)C_(2)O_(4))/n(K_(2)C_(2)O_(4)),其中n(H_(2)C_(2)O_(4))/n(K_(2)C_(2)O_(4))与浸出温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H_(2)C_(2)O_(4)-K_(2)C_(2)O_(4)浸出焙烧氰化尾渣中赤铁矿结果进一步证明,草酸-草酸盐混合浸出体系是一种高效除铁剂,且浸出液中的铁资源化利用工艺简单,其优势是现有除铁剂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氰化尾渣 浸出 赤铁矿 响应面法(RSM) 优化
下载PDF
锌冶炼过程中提取镓的技术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 李立清 +2 位作者 饶帅 吴才贵 宫晓丹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针对镓从锌冶炼过程中回收占比低的问题,总结分析了锌冶炼过程中镓回收技术研究进展.在鼓风炉炼锌(ISP)工艺中,镓主要富集在鼓风炉炉渣里,其质量分数通常在0.025%~0.031%,从鼓风炉炉渣中回收镓主要有还原蒸发法、高温氯化挥发法、硫酸... 针对镓从锌冶炼过程中回收占比低的问题,总结分析了锌冶炼过程中镓回收技术研究进展.在鼓风炉炼锌(ISP)工艺中,镓主要富集在鼓风炉炉渣里,其质量分数通常在0.025%~0.031%,从鼓风炉炉渣中回收镓主要有还原蒸发法、高温氯化挥发法、硫酸浸出法、碱熔–浸出法、还原熔炼–电解法和还原熔炼–熔融造渣法等方法,但这些工艺普遍流程长,回收率低,加工成本偏高,部分工艺环境污染大,难以工业化应用.传统的湿法炼锌工艺中,大于93.5%的镓富集在浸出渣中,浸出渣处理以火法还原挥发工艺为主,在回转窑挥发浸出渣工艺中90%的镓保留在窑渣中,导致镓的回收流程长且回收率低,湿法处理浸出渣存在镓和铁分离的难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氧压浸出炼锌工艺中,镓主要富集在锌粉置换渣里,锌粉置换渣采用酸性浸出和萃取工艺分离富集镓,最终制备金属镓,镓的综合回收率达到71%.通过对火法和湿法炼锌中镓回收工艺进行分析,对镓回收工艺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分离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萃取分离、乳状液膜和树脂吸附有望成为锌冶炼过程中回收镓的绿色高效短流程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冶炼 浸出渣 置换渣 萃取 乳状液膜 树脂吸附
下载PDF
Correlation Evaluation of Ion Adsorption-Based Rare Earth Leach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Zeta Potential Drop Leaching
10
作者 Xunhe Li Zhengxiong Ding +3 位作者 Sengbiao Zeng Yanzhu Liu Dongping Li Yongxiu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3年第11期28-47,共20页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indispensable raw materials for advanced aero-engines, special optical materials, and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 produc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the global demand for rar...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indispensable raw materials for advanced aero-engines, special optical materials, and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 produc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the global demand for rare earth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and rare earths have become a key met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and frontier technologies that are highly valu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on-adsorbed rare earth ore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are earths, so the efficient green leaching of ion-adsorbed rare earths is important.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selection of an efficient green leaching agent for ion-adsorbed rare earths is based on the zeta potential of tailing clay minerals in addition to leaching efficiency, and both zeta potential and leaching ion concentration are related to mineral acidity and alkalinity, and the pH of tailing water suspension is a direct 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is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 of the changes in zeta potential, pH, conductivity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the pulp of clay mineral content during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ore leaching and tailings 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leaching are studied by evaluating the leaching system, and a set of correlation l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method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analysis, which i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ion adsorption rare earth resources.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Adsorption Rare Earth Ph Value Zeta Potential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下载PDF
独居石优溶渣浸出过程研究
11
作者 刘康 苏学斌 +6 位作者 梁耕宇 程浩 王桂硕 张承天 刘忠臣 刘会武 向秋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察浸出过程条件对铀、钍、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下述优化参数:盐酸浓度6 mol/L、浸出时间1.5~2 h、浸出温度60℃、液固体积质量比3 mL/g时,优溶渣中铀、钍、稀土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0%~95%、92%~93%、>60%,实现了较高的资源回收率。浸出渣的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其主要由锆石、钍化合物和石英等脉石矿物组成。剩余的稀土组分则主要集中在未分解的独居石中,其余为少量磷钇矿和褐钇铌矿。试验结果可为独居石优溶渣的综合回收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优溶渣 盐酸浸出 稀土
下载PDF
超声-微波复合场下从铟铁酸锌中强化提铟
12
作者 申星梅 彭倩柔 +3 位作者 李乐 朱宗建 曹发斌 武杏荣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1,95,共5页
在超声-微波场作用下,对铟铁酸锌(ZnFe_(2-x)In_(x)O_(4))中铟进行强化碱浸。结果表明,铟不能在ZnFe_(2-x)In_(x)O_(4)八面体晶格中大量固溶,最大固溶量约4.0%(质量分数,对应x=0.088);外场对铟浸出的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叠加超声-微波... 在超声-微波场作用下,对铟铁酸锌(ZnFe_(2-x)In_(x)O_(4))中铟进行强化碱浸。结果表明,铟不能在ZnFe_(2-x)In_(x)O_(4)八面体晶格中大量固溶,最大固溶量约4.0%(质量分数,对应x=0.088);外场对铟浸出的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叠加超声-微波复合场>微波单场>顺序复合场>超声单场;在叠加超声-微波复合场下铟浸出率达56.6%,而超声单场下铟浸出率为30.2%;外场作用下碱浸,将In^(3+)从晶格中释放出来,不会使铁酸锌的八面体晶格坍塌;叠加超声-微波复合场下浸出的In^(3+)较多,样品的晶格常数下降较大,衍射峰强度降低与右移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铁酸锌 复合场 超声 微波 碱浸
下载PDF
浮选—浸出法从某银尾矿中回收锰和银
13
作者 赵登魁 符安宗 +4 位作者 郑博 赵瑞君 吕良 程宏伟 吕子虎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为了回收某银尾矿中的锰和银,详细研究了其矿物组成以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其中,菱铁锰矿是主要回收对象,粒度较细,多呈集合体产出,粒度主要分布在38~150μm粒级;菱铁锰矿单体解离度为81.95%,未解离部分以富连生体为主。根据工艺矿物... 为了回收某银尾矿中的锰和银,详细研究了其矿物组成以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其中,菱铁锰矿是主要回收对象,粒度较细,多呈集合体产出,粒度主要分布在38~150μm粒级;菱铁锰矿单体解离度为81.95%,未解离部分以富连生体为主。根据工艺矿物学性质,采用浮选—浸出的选冶联合工艺回收银尾矿中的锰资源,浮选工艺获得Mn品位17.89%、Ag品位104.1g/t、回收率分别为67.99%和55.15%的锰精矿;锰精矿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得到锰浸出率为98.11%的技术指标,锰综合回收率为66.70%。锰浸渣进一步氰化浸银,银浸出率为95.61%,银综合回收率为52.73%。银尾矿综合回收共伴生锰资源,不但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提升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尾矿 菱铁锰矿 浮选 浸出 锰矿
下载PDF
刚果(金)某铜钴矿浸出新工艺
14
作者 曹耀华 王威 +2 位作者 刘红召 柳林 张博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文章。刚果(金)某铜钴矿为氧化矿,铜钴含量分别为Cu 3.43%和Co 0.42%。本文采用浸出液五级循环浸出工艺浸出铜和钴,在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7.4%、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8倍、磨矿粒度-74μm 75%、浸出温度45...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文章。刚果(金)某铜钴矿为氧化矿,铜钴含量分别为Cu 3.43%和Co 0.42%。本文采用浸出液五级循环浸出工艺浸出铜和钴,在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7.4%、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8倍、磨矿粒度-74μm 75%、浸出温度45℃、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2/1~3/1、单级浸出时间4 h的实验条件下,铜浸出率96.85%、钴浸出率95.67%。该工艺在确保铜钴浸出率的情况下,比一级浸出降低硫酸用量6 kg/t、浸出过程总溶液量减少约1/4,降低了酸耗、减少了后续钴沉淀和铜萃取处理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工程 铜钴氧化矿石 硫酸+亚硫酸钠 循环浸出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开运算的浸矿体系孔隙结构及其演化特征
15
作者 王雷鸣 李辉 +2 位作者 尹升华 潘晨阳 廖文胜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立足堆浸体系的偏析分层复杂结构,结合X-ray CT无损探测、形态学开运算处理、MATLAB和OsiriX可视化软件等手段,引入颗粒间孔隙的当量孔隙尺寸、面积、数量等关键表征参量,如从二维量化和三维可视化层面揭示浸矿体系中颗粒间孔隙结构特... 立足堆浸体系的偏析分层复杂结构,结合X-ray CT无损探测、形态学开运算处理、MATLAB和OsiriX可视化软件等手段,引入颗粒间孔隙的当量孔隙尺寸、面积、数量等关键表征参量,如从二维量化和三维可视化层面揭示浸矿体系中颗粒间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细颗粒夹层呈“包裹体”状且均位于粗矿石颗粒的内部,分析认为其是造成堆浸体系颗粒偏析和分层的重要致因;浸矿作用下微细颗粒迁移导致矿堆内部发生沉积压实作用,由197 mm降至180 mm以下;浸矿21 d后,矿堆上部孔隙呈增大趋势,下部孔隙率呈减小趋势,此外,纵向当量孔隙的直径由2.81 mm减小至2.18 mm,其变化趋势和程度要显著大于横向颗粒间孔隙的当量直径;对比浸矿0 d和21 d的柱浸体系三维颗粒间孔隙结构,证实了细颗粒夹层所处区域的粘结聚集以及细颗粒夹层周边区域形成溶液绕流、溶液优势流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堆浸技术 颗粒偏析 颗粒间孔隙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钾长石混盐焙烧-浸出提钾过程研究
16
作者 方小宁 匡飞 刘程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7,86,共6页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而钾长石是一种重要的钾赋存形式。然而,钾长石的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至今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为了解决钾长石开发利用过程中钾提取温度高、浸出率低等问题,该研究选取了贵州铜仁地区钾长石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而钾长石是一种重要的钾赋存形式。然而,钾长石的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至今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为了解决钾长石开发利用过程中钾提取温度高、浸出率低等问题,该研究选取了贵州铜仁地区钾长石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钾长石-硫酸钠-碳酸钙混盐的焙烧-浸出过程,考察了钾长石-硫酸钠-碳酸钙的焙烧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剂浓度等因素对钾长石中钾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焙烧体系均匀混合、焙烧温度为800~900℃、焙烧时间为1 h、m(钾长石)∶m(硫酸钠)∶m(碳酸钙)为(1∶1∶6)^(1∶1∶8)条件下,以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作为浸取液,钾的浸出率可高达99.79%。该研究提供了一条提高钾长石资源利用效率、解决钾盐资源供应问题的新途径,并为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焙烧 浸出提钾 热力学
下载PDF
镉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研究
17
作者 秦会敏 郦和生 +1 位作者 谢文州 胡永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4,共5页
采用振荡淋洗法处理Cd污染土壤。考察了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以及淋洗剂浓度、淋洗剂pH、淋洗剂体积与土壤质量比(液土比)等条件对淋洗效果的影响。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对淋洗前后的Cd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淋洗废液... 采用振荡淋洗法处理Cd污染土壤。考察了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以及淋洗剂浓度、淋洗剂pH、淋洗剂体积与土壤质量比(液土比)等条件对淋洗效果的影响。采用Tessier分步提取法对淋洗前后的Cd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淋洗废液的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_(2))是高效的Cd污染土壤淋洗剂,当EDTA-Na_(2)浓度为0.03 mol/L、淋洗剂pH为3、液土比为4:1时,Cd去除率可达73.27%;土壤中Cd的主要去除形态为可交换态;采用新型二硫代羧酸功能化树枝状聚合物(DPETACSSNa)对淋洗废液进行再生,再生后淋洗液的Cd去除性能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_(2)) 淋洗 再生 金属形态 土壤修复
下载PDF
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的焙烧——无酸浸出试验研究
18
作者 刘洋 童雄 +3 位作者 谢瑞琦 谢贤 宋强 范培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1∶0.3、焙烧温... 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1∶0.3、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1.0 h,去离子水浸出时间为2 h、浸出温度为70℃、液固比为5 m L/g条件下,锂浸出率为83.81%。机理分析显示,焙烧—浸出前后,样品中主要矿物相未发生变化,但衍射峰强度降低;经焙烧—浸出后,浸渣表面均匀分布着裂纹和空隙,Al、Si、Fe、Ti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ASH与矿物发生反应,破坏了矿物的表面结构,生成了可溶性盐Li-ASH。与传统焙烧—浸出工艺相比,本研究所采用的提锂工艺焙烧温度低、浸出时无酸,降低了生产能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对同类型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的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焙烧助剂ASH 低温焙烧 无酸浸出
下载PDF
钼酸铵生产中杂质钾的浸出特征分析研究
19
作者 刘起航 翁石林 +2 位作者 王苗 杨双平 李尚晋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9,共8页
在采用焙烧―氨浸法生产钼酸铵过程中,通过ICP、XPS、SEM等手段研究了钼焙砂氨浸过程中钾元素的浸出规律,并借助MLA和Factsage热力学软件考察了氨浸过程中钾元素的赋存形态变化。采用未反应核模型、抛物线扩散方程、双常数方程、Elovic... 在采用焙烧―氨浸法生产钼酸铵过程中,通过ICP、XPS、SEM等手段研究了钼焙砂氨浸过程中钾元素的浸出规律,并借助MLA和Factsage热力学软件考察了氨浸过程中钾元素的赋存形态变化。采用未反应核模型、抛物线扩散方程、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及一级动力学方程等动力学模型探讨了钾释放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钼焙砂氨浸过程中钾的浸出可分为2个阶段:前期为离子钾的浸出过程,主要发生KCl、K 2SiF 6的离子交换反应,浸出活化能较小,仅为4.79 kJ/mol,Elovich模型对该阶段的拟合效果最好;后期主要为矿物钾中钾的浸出过程,浸出活化能较大,为34.55 kJ/mol,最优动力学模型为双常数模型。浸出后期,钾的释放速率较慢,4种含钾矿物的释钾能力由弱到强顺序为:伊利石<钡铁云母<云母<正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铵 钼焙砂 浸出 动力学 低钾钼制品 特征
下载PDF
铅冶炼渣基生态胶凝材料的研发及重金属固化
20
作者 刘文欢 胡静 +4 位作者 赵忠忠 杜任豪 万永峰 雷繁 李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铅冶炼渣(LSS)是一种含有重金属(Cr、Ni、Cu、Zn、As和Pb)的危险废物,其不当处置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本工作采用化灰渣(LAS)、水氯镁石(BF)、矿粉(SP)及适量水泥(CM)协同激发铅冶炼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 铅冶炼渣(LSS)是一种含有重金属(Cr、Ni、Cu、Zn、As和Pb)的危险废物,其不当处置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本工作采用化灰渣(LAS)、水氯镁石(BF)、矿粉(SP)及适量水泥(CM)协同激发铅冶炼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胶凝材料的最优配比,阐述了不同因素对生态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XRD、SEM、FTIR、硫酸和硝酸法等方法分析了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特性及重金属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铅冶炼渣和水泥的质量比为3∶1,化灰渣、水氯镁石、矿粉的外掺量分别为铅冶炼渣和水泥质量总量的20%、10%、10%时,制备出的生态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最优,28 d抗压强度达到40.9 MPa,且矿粉掺量为影响其抗压强度的第一要素。微观分析表明,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弗里德尔盐、方解石、C-S-H和C-A-S-H,它们相互连接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络结构,这不但有助于提高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实现对重金属元素的物理固封和离子交换吸附固化。胶凝材料对主要重金属的胶结固化率大于83%,重金属浸出液浓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渣 生态胶凝材料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重金属 浸出液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