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 in Modern Pharmacy
1
作者 TANG Chao-ling HAN Dong-miao +3 位作者 SUN Wan-ying HUANG Zi-bao WANG Rui-qi ZHANG Xiao-po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20期1-5,共5页
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mainly has the functions of analgesia,detoxification,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convulsant.Modern studies show that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mainly has the functions of analgesia,detoxification,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convulsant.Modern studies show that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is plant are iridoids and volatile oil,which have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algesia,anti-inflammatory,hepatoprotection,renoprotection and antibacterial.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scandens based on studies published in last decades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medicinal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 Chemical constituen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下载PDF
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波 钟思彦 +6 位作者 林锦波 余元善 傅曼琴 卓晓群 李俊 卜智斌 徐玉娟 《中国果菜》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黄皮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优稀水果,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黄酮类物质是黄皮果实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关于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为零散,结论缺乏系统性。本文全面综述了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 黄皮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优稀水果,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黄酮类物质是黄皮果实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关于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为零散,结论缺乏系统性。本文全面综述了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提取方法,系统阐述了其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增强认知、抗炎、降糖和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功效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科学研究、黄皮产品的开发和品牌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 提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不同鲜食品质橄榄果实转录组测序及酚类代谢途径相关调控基因挖掘
3
作者 谢倩 江来 +3 位作者 贺进 刘玲玲 丁明月 陈清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8,共14页
【目的】果实酚类物质类别、含量是与橄榄营养及风味密切相关的重要品质性状,探究橄榄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的橄榄(低酚/高酚)为试材,分别取花后80-160 d的果实进行转录组分析,对莽草酸-水解单宁... 【目的】果实酚类物质类别、含量是与橄榄营养及风味密切相关的重要品质性状,探究橄榄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的橄榄(低酚/高酚)为试材,分别取花后80-160 d的果实进行转录组分析,对莽草酸-水解单宁/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差异基因进行表征,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从中挖掘与酚类代谢途径相关的转录因子。【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96314条Unigene,其中73%的Unigene被注释到数据库;4个品种(系)橄榄成熟果共鉴定到162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KEGG分析显示,DEGs在酚类代谢途径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上显著富集;进一步对果实成熟过程莽草酸-水解单宁/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DEGs进行表征,结合WGCNA分析中每个模块与性状的R2和P值,筛选到4个关键模块,根据模块内基因的调控关系利用MCC拓扑分析法以度值≥1挖掘模块内关键转录因子,挖掘到137个转录因子Unigene与30个酚类合成结构基因Unigene共表达,转录因子Unigene功能注释来自35个基因家族,最多的为锌指蛋白(C2C2、C3H、C2H2、PHD),其次为B3、HB、MYB、NAC基因家族。【结论】从转录组角度初步解析了橄榄鲜食品质在酚类代谢途径的差异,同时挖掘了调控酚类代谢的差异基因,对进一步探究橄榄鲜食品质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转录组 酚类代谢途径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基于感官评价的橄榄鲜食品质差异代谢组分析
4
作者 谢倩 江来 +2 位作者 丁明月 刘玲玲 陈清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8,共16页
【目的】筛选影响橄榄鲜食品质的关键代谢物,探究橄榄鲜食品质差异的可能代谢机制。【方法】以4个高接换种橄榄品种(系)果实为试验材料,高接砧木为‘惠圆’,采用感官评价进行鲜食品质评价,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 【目的】筛选影响橄榄鲜食品质的关键代谢物,探究橄榄鲜食品质差异的可能代谢机制。【方法】以4个高接换种橄榄品种(系)果实为试验材料,高接砧木为‘惠圆’,采用感官评价进行鲜食品质评价,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物鉴定及KEGG通路分析,探究果实成熟过程的代谢变化。【结果】4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鲜食品质的感官评价结果差异显著,‘甜榄1号’‘东山长穗’鲜食品质好,‘惠圆’‘子阳1号’鲜食品质差;4个品种(系)橄榄果实共鉴定到15类651个代谢物,其中初级代谢产物6类277个,次级代谢产物9类365个;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与差异倍数筛选出26个影响橄榄鲜食品质的特征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个)、有机酸(2个)、脂质(2个)、酚类化合物(16个),其中酚类化合物包括酚酸(3个)、黄酮(3个)、黄酮醇(2个)、黄烷醇(3个)以及水解单宁(5个),并结合橄榄成熟过程建立了造成鲜食品质差异的代谢网络,鲜食品质好的橄榄在L-天冬酰胺与N,N-二甲基甘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上积累较高,体现在鲜食口感上与回甘度有关;鲜食品质差的橄榄在水解单宁(二酰基诃子酰基葡萄糖、没食子酰没食子酸甲酯、榛子素A)、黄酮醇[桑色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半乳糖苷]、黄烷-3-醇[7-O-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儿茶素-(7,8-bc)-4α-(3,4-二羟基苯基)-二氢-2-(3H)-酮、儿茶素-(7,8-bc)-4β-(3,4-二羟基苯基)-二氢-2-(3h)-酮]合成途径上积累较高,体现在鲜食口感上与苦涩味有关。【结论】不同橄榄鲜食品质差异与其成熟过程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合成途径和水解单宁、黄酮醇、黄烷-3-醇合成途径的积累差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感官评价 鲜食品质 广泛靶向代谢组 特征代谢物
下载PDF
连续继代培养下培养基降本措施对甘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赵元增 王永刚 陈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79-184,190,共7页
为降低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组培苗快繁培养的生产成本,提高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培养基组成、以自来水代替去离子水、以白砂糖代替蔗糖等降本措施,研究了连续继代培养下培养基组... 为降低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组培苗快繁培养的生产成本,提高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培养基组成、以自来水代替去离子水、以白砂糖代替蔗糖等降本措施,研究了连续继代培养下培养基组成简化或替代措施对甘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初代培养还是继代培养,以白砂糖代替蔗糖,对甘薯组培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去除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有机物质或以自来水代替去离子水,均对组培苗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株高降低、增殖系数减小、根系生长变差,且这种不利影响在经历长时间的继代培养后进一步加剧,组培苗生长更差。因此,在甘薯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中,可以用白砂糖代替蔗糖,降低组培生产成本,而其他降本措施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 组培苗 离体快繁 降本措施 连续继代培养
下载PDF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
6
作者 王鹏 陈娅 +3 位作者 彭兰淳 郑青竹 彭江丽 彭求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尖尾芋根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苯甲酸(2)、香草酸乙酯(3)、没食子酸乙酯(4)、7-羟基香豆素(5)、肉豆蔻酸甲酯(6)、角鲨烯(7)、齐墩果酸(8)、熊果酸(9)、香紫苏醇(10)、香紫苏内酯(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二十八烷醇(14)和没食子酸(15),化合物2~15为海芋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尖尾芋首次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4、8和9对3种乳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乳腺癌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幼叶细胞内Ca^(2+)水平及细胞超微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由强 叶冰莹 +2 位作者 朱锦懋 王丽雅 陈文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龙眼(DimocarpuslonganaLour.)幼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未经低温处理的幼叶,细胞壁、细胞间隙、质膜和液泡存在大量的Ca2+沉淀颗粒,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Ca2+沉淀颗粒分...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龙眼(DimocarpuslonganaLour.)幼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未经低温处理的幼叶,细胞壁、细胞间隙、质膜和液泡存在大量的Ca2+沉淀颗粒,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Ca2+沉淀颗粒分布,表明液泡和细胞间隙是植物细胞的钙库。龙眼幼叶经4℃44h处理后,质膜上Ca2+沉淀颗粒明显增多,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水平增加。不抗寒品种在低温胁迫下核膜开口,有时可观察到核内容物外漏。抗寒品种叶绿体中类囊体不形成基粒,少数片层结合重叠后伸展在整个叶绿体中。而不抗寒品种类囊体则堆积成明显的颗粒状基粒,片层数量较多,且叶绿体多数成蝶型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低温胁迫 细胞化学 膜结构
下载PDF
磺胺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生理生长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秀侠 侯冠军 +1 位作者 李静 卢文轩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9,共8页
以沉水植物苦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实验室水培试验,经过不同浓度磺胺(0.01,0.02,0.05,0.08,0.1mg·L^(-1))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磺胺污染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叶片生理生长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b含... 以沉水植物苦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实验室水培试验,经过不同浓度磺胺(0.01,0.02,0.05,0.08,0.1mg·L^(-1))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磺胺污染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叶片生理生长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b含量比值(c_a/c_b)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外源磺胺浓度增加,苦草相对生长率降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a含量下降速度大于叶绿素b;c_a/c_b先增大后减小.(2)磺胺胁迫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MDA和SS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3)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磺胺胁迫使苦草叶细胞中叶绿体被膜破裂至消失,类囊体膨胀、破损;叶细胞中类囊体呈现出分布不均、出现空腔等.当磺胺浓度为0.01m·L^(-1)时,苦草叶片外观形态结构未表现出受害症状,而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显示,类囊体开始出现轻微的分布不均现象;当营养液中磺胺浓度为0.02mg·L^(-1)时,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叶片边缘呈现枯黄至坏死症状,叶绿体超微结构显示类囊体膨胀、变形至空洞现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距离减小至消失.研究结果表明,磺胺胁迫导致苦草叶生理代谢失衡,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亚细胞结构出现不可逆损伤,期望该结果为研究磺胺污染的作用机制及苦草在抗生素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苦草 叶绿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广东省柏拉木属8种野生观赏植物的综合评价
9
作者 曾阳金 李远球 +1 位作者 饶兴权 蔡锡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目的:评价广东省分布的柏拉木属植物资源,筛选出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观赏植物种类。方法:构建观赏特性、资源开发潜力、生物学特性3大约束因素共14个指标因子的层次分析模型,以广东省分布的8种柏拉木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其园... 目的:评价广东省分布的柏拉木属植物资源,筛选出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观赏植物种类。方法:构建观赏特性、资源开发潜力、生物学特性3大约束因素共14个指标因子的层次分析模型,以广东省分布的8种柏拉木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其园林开发价值。结果:8种柏拉木属植物可划分为2个等级。第Ⅰ级(得分>3.5)有金花树、线萼金花、匙萼柏拉木、留行草和少花柏拉木等5种,它们在观赏特性、资源开发潜力和生物学特性方面有优势,具有较强的观赏和开发价值。第Ⅱ级(得分2.5~3.5之间)有刺毛柏拉木、南亚柏拉木和柏拉木等3种,它们在观赏特性方面稍差,可适当开发。结论:柏拉木属植物具有较高的园林绿化开发前景,其观赏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其花果的颜色、花果期的长短和生态习性是影响园林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木属 观赏价值 开发潜力 生物学特性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农家种热科2性状初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军军 姚艳丽 +2 位作者 李文秀 张华林 罗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是砂仁中的佳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通过系统分析阳春砂农家种热科2特征性状,为阳春砂品种识别和生产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对阳春砂农家种热科2植株、花、果实等性状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与对比... 【目的】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是砂仁中的佳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通过系统分析阳春砂农家种热科2特征性状,为阳春砂品种识别和生产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对阳春砂农家种热科2植株、花、果实等性状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热科2阳春砂植株高大粗壮,株高2.84 m,茎粗13.12 mm;叶片大而厚,叶长43.52 cm、宽6.46 cm,外侧叶缘波状不明显、叶面具平行于主脉的突起线,叶舌长椭圆形、棕色、长0.95 mm;花序“曲线型”,花梗长9.70 mm,小花数9.3朵,唇瓣长2.24 mm、宽2.39 mm,中脉黄色而染紫红色、顶端黄色外延、基部紫红色“八”字型痂状斑;果实扁圆形、褐色,内含种子23.2粒,千粒质量14.14 g,种子团挥发油体积分数3.6%;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晚。【结论】明确了热科2阳春砂的形态特征性状,可作为砂仁DUS测试指南的标准品种,为该品种的精准识别以及阳春砂优异资源保护与选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农家种 热科2 性状 标准品种
下载PDF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离体茎段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连平 刘强 +1 位作者 钟琼芯 符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半边莲去叶带节茎段接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2,4—D、NAA、6—BA等不同浓度激素,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完整植株。并建立了一个半边莲快速繁殖程序:(1)MS+6—BA4mg/L用于诱导丛芽的形成;(2)MS+NAA2mg/L用于诱导根的形成。完整植株移栽成活... 半边莲去叶带节茎段接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2,4—D、NAA、6—BA等不同浓度激素,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完整植株。并建立了一个半边莲快速繁殖程序:(1)MS+6—BA4mg/L用于诱导丛芽的形成;(2)MS+NAA2mg/L用于诱导根的形成。完整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莲 愈伤组织 离休茎段 再生植株 快速繁殖
下载PDF
白木香不同抗黄野螟植株代谢物质对比分析
12
作者 陈彧 周国英 +3 位作者 陈国德 饶丹丹 董晓娜 韩豫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7,I0001-I0003,共13页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在其受创伤后产生的沉香是一种珍贵药材和香料,而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沉香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白木香对黄野螟的抗虫生理机制,本研究利用指标...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在其受创伤后产生的沉香是一种珍贵药材和香料,而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沉香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白木香对黄野螟的抗虫生理机制,本研究利用指标含量测定、GC-MS分析及非靶向性代谢组学分析等方法,对6种不同抗虫性植株叶片的理化性质、挥发性物质及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抗虫植株(A01)的单宁酸含量(0.39 mg/g)、类黄酮含量(1.48 mg/g)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4.5 mg/g)和可溶性糖含量(6.7 mg/g)最低。白木香感虫植株(S)诱虫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5个植株,而驱虫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它5个植株。白木香抗虫植株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和挥发性成分与普通感虫植株具有明显差异,抗虫植株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和诱虫活性挥发性成分偏低而驱虫活性挥发性成分普遍偏高。抗虫植株与普通感虫植株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集中在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可为确定白木香的抗虫机制及今后发掘新型无公害的黄野螟防控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黄野螟 植物挥发性物质 非靶向代谢组
下载PDF
红柳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金芳 陈婷玉 +2 位作者 付金环 范可欣 高祎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以红柳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红柳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考察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 以红柳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红柳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考察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红柳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9.7℃、乙醇体积分数71.0%、提取时间2.19 h,在此条件下,红柳黄酮得率为5.24 mg·g^(-1);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红柳不同部位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 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下载PDF
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农家栽培种‘热科1’特征性状初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军军 姚艳丽 +6 位作者 李文秀 张华林 罗萍 唐明尧 刘杰 许英权 吴莹莹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我国阳春砂栽培种源混杂、退化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其品质与药效的提升,亟待加强优质资源的筛选与改良。本研究通过调查阳春砂农家栽培种‘热科1’植物学性状,发现:... 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我国阳春砂栽培种源混杂、退化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其品质与药效的提升,亟待加强优质资源的筛选与改良。本研究通过调查阳春砂农家栽培种‘热科1’植物学性状,发现:阳春砂主茎高度208㎝,叶缘波状程度强且整齐,叶舌椭圆形、棕色,叶鞘绿黄色、边缘轻度棕色带;新抽芽被鲜艳棕红色膜质鳞片;花序"L"型、花梗长8.46㎝,小花数11.9朵;唇瓣中脉黄染深紫红,花粉囊覆盖处中部黄色、边缘染微红色;果实椭圆形、基部微三棱形,种子团挥发油含量3.7%,乙酸龙脑酯含量1.68%;种子褐色、不规则形状,千粒重11.42 g。本研究对阳春砂农家栽培种‘热科1’植株、花、果实与种子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具有鲜明的特征,作为砂仁DUS测试指南的标准品种,为识别‘热科1’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为砂仁品种保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栽培种 ‘热科1’ 标准品种
下载PDF
基质类型和絮体浓度对沉水植物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15
作者 文冬华 黄敏 +3 位作者 席寒 赵俊豪 陈俊格 王和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基质类型以及不同絮体浓度下的萌发速率、累计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以黄泥为基质的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最...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基质类型以及不同絮体浓度下的萌发速率、累计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以黄泥为基质的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最高,为55.8%,以底泥+沙为基质的种子最终萌发率最低,为33.0%。添加絮体显著降低了苦草种子的最终萌发率(P<0.05),抑制效果最大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为29.4%,比未添加絮体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49.2%)低19.8个百分点。在河湖生态修复中,高铁酸盐作为一种常用絮凝剂,可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凝聚并从水体中分离去除,以达到净水目的,但高铁酸盐投加产生的絮体覆盖在苦草种子表面会影响其萌发。综合分析,黄泥相较于底泥和泥沙更适合苦草种子的萌发,而絮凝剂的使用可能对苦草种子的萌发产生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絮凝剂对水体透明度的提升作用和对沉水植物种子萌发产生的负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基质类型 絮体浓度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 萌发率
下载PDF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关联分析解析巴西蕉幼苗响应低温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林蔚 吴水金 李跃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5-1591,共17页
[目的]低温是导致香蕉减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基于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关联分析参与香蕉抗寒的相关基因、蛋白及信号、代谢通路调控网络,探讨香蕉抗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巴西蕉为试材,在7℃低温下处理1 d(Cold1)和3 d(Cold3),以28℃培... [目的]低温是导致香蕉减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基于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关联分析参与香蕉抗寒的相关基因、蛋白及信号、代谢通路调控网络,探讨香蕉抗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巴西蕉为试材,在7℃低温下处理1 d(Cold1)和3 d(Cold3),以28℃培养的巴西蕉为对照(CK),基于笔者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蛋白质组数据,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巴西蕉在低温胁迫下基因调控网络的变化,同时与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共同解析巴西蕉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结果]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Cold1 vs CK、Cold3 vs CK和Cold1 vs Cold3三个对比组分别鉴定出11 370、15 460和9 619个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光合作用信号、谷胱甘肽代谢、α-亚麻酸代谢途径和苯丙素生物合成等多个低温胁迫关键信号代谢通路中富集。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其中DREB、MAPK和MYB等低温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在低温处理后显著上升,所选20个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与RNA-seq基本相符,证实了RNA-seq的准确性。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到6 211个与转录本相对应的蛋白,转录组与蛋白质呈现正相关关系,共有105个转录本及其对应的蛋白表达量共同上调,有218个转录本及其对应的蛋白表达量共同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在光响应、叶绿体、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功能大量富集。此外,对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KEGG通路的关联分析发现,低温处理抑制了苯丙素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促进了α-亚麻酸代谢和谷胱甘肽途径的表达。[结论]运用转录组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绘制了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的香蕉抗寒调控网络,并发现香蕉响应低温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光合作用信号、谷胱甘肽代谢、α-亚麻酸代谢途径和苯丙素生物合成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低温胁迫 转录组 蛋白质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苦草与铜绿微囊藻的交互作用
17
作者 张梅 牛敏敏 +6 位作者 杨兴丽 江润海 温绍福 朱城强 靳松 侯秀丽 常学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4,共13页
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通常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物种,但沉水植物与铜绿微囊藻相互抑制效应是否取决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采用透析袋方法对苦草(1000、1500、2000 g/m^(3))3种种植密度与铜绿微囊藻(8... 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通常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物种,但沉水植物与铜绿微囊藻相互抑制效应是否取决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采用透析袋方法对苦草(1000、1500、2000 g/m^(3))3种种植密度与铜绿微囊藻(8×10^(4)、4×10^(5)、8×10^(5)cells/mL)形成共培体系,并对生物量、光合损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8×10^(4)cells/mL时,种植10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高达91.73%,同时较对照组铜绿微囊藻的Chl-a含量、光合活性Fv/Fm分别降低了93.81%、63.87%,藻蓝蛋白受到严重损伤。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4×10^(5)、8×10^(5)cells/mL时,种植15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43.70%、34.99%,较对照组其Chl-a含量分别降低了67.39%、44.27%,光合活性Fv/Fm分别降低了29.10%、48.58%。相对于苦草而言,1000 g/m^(3)苦草种植密度组在4×10^(5)、8×10^(5)cells/mL的铜绿微囊藻密度中其生物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0.36%、35.71%,同时Chl-a含量、光合活性Fv/Fm和Y(Ⅱ)值都降低,光合活性均受到抑制。而随铜绿微囊藻密度增加到4×10^(5)、8×10^(5)cells/mL时,种植1500 g/m^(3)苦草抑藻效果大于2000 g/m^(3)苦草种植,且自身受损程度小。这表明湖泊生态系统控藻及恢复沉水植物过程中,物种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密度依赖性。在后期防治蓝藻水华过程中,建议合理规划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苦草 抑制作用 光合活性 密度交互
下载PDF
三白草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18
作者 高秀 徐晴芳 +2 位作者 张丽芳 刘威良 蔡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三白草属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 Baill.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三白草地下部分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三白草属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 Baill.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三白草地下部分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地下部分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4β-hydroxy-10α-ethoxyaromadendrane(1)、ent-4α-hydroxy-10β-alloaromadendranediol-10-monomethylether(2)、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3)、斯巴醇(4)、meicocarpin(5)、1,4-二(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4-丁二酮(6)、乙酰樟叶素(7)、(-)-(7R,8R)-7-O-acetylraphidecursinol B(8)、赤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烷-1-醇(9)、saururin C(10)、(-)-5-exo-acefoxybornyl acetate(11)、细辛醚(12)、榄香脂素(13)。结论:其中,化合物1~4、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地下部分 化学成分 木脂素 倍半萜
下载PDF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诱导结香作用研究
19
作者 黄颖 何欣 +6 位作者 李浩凌 孟慧 陈旭玉 魏建和 陈德力 王斌 杨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34-341,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经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的白木香木质部真菌,筛选能够高效促进白木香产生优质沉香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真菌;将真菌菌液接种到白木香树4个月后进... 目的:分离、纯化经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的白木香木质部真菌,筛选能够高效促进白木香产生优质沉香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真菌;将真菌菌液接种到白木香树4个月后进行功能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沉香项下薄层色谱、浸出物含量测定、沉香四醇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方法分析菌株诱导效果。结果:从白木香木质部中分离出48株真菌,优势菌株为镰刀菌;经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渐进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viridescens诱导的沉香薄层色谱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经镰刀菌属(Fusarium sp.)、黑曲霉、渐进绿木霉诱导的沉香浸出物质量分数均大于1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可可毛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黑曲霉、渐进绿木霉等6株菌诱导的沉香特征图谱与对照药材一致,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均大于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白木香木质部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可诱导沉香形成,其中黑曲霉和渐进绿木霉能够较快速诱导白木香结香,结香所得的树脂品质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真菌 诱导结香 沉香四醇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的龙眼核质量评价
20
作者 王艺洁 蒋佳丽 +4 位作者 陈彦洁 罗鑫 蒋学青 王志萍 谢谭芳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 建立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核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建立13批龙眼核指纹图谱,结合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对龙眼核质量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含量。结果 13批龙眼核样... 目的 建立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核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建立13批龙眼核指纹图谱,结合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对龙眼核质量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含量。结果 13批龙眼核样品相似度在0.919~0.999,标定共有峰11个,并指认出3种成分;聚类分析(HCA)将13批龙眼核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到3个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5个差异性成分;定量分析得到13批龙眼核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金、鞣花酸的含量范围依次为0.65~1.8 mg·g^(-1)、3.02~5.46 mg·g^(-1)、3.18~4.49 mg·g^(-1)。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良好,能够为龙眼核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核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