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5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a/P ratio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ydroxyapatite for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to methacrylic acid 被引量:2
1
作者 Shutong Pang Hualiang An +1 位作者 Xinqiang Zhao Yanj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02-408,共7页
Methacrylic acid,an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is commercially manufactured starting from fossil feedstock.The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derived for biomass is a green route to the synthesis of meth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an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is commercially manufactured starting from fossil feedstock.The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derived for biomass is a green route to the synthesis of methacrylic acid.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es on this route such as use of noble metal catalyst,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low desired-product yield,we prepared a series of hydroxyapatit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a/P molar ratios and evaluate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xyapatite catalyst with a Ca/P molar ratio of 1.58 ha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The highest yield of MAA up to 61.2%was achieved with basically complete conversion of itaconic acid under the suitabl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1 equivalent of NaOH,2 MPa of N_(2),250℃,and 2 h.On this basis,a reaction network for the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to methacrylic acid catalyzed by hydroxyapatite was established.With the aid of 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 using X-ray powder diffraction,NH3/CO2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N_(2)physisorp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we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acid sites and basic sites,crystal growth orientation,texture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hydroxyapatite varied with the Ca/P molar ratio.Furthermore,the change of the crystal growth orien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were cla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derived itacon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Hydroxyapatite catalyst Ca/P ratio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下载PDF
Liquid-phase esterification of methacrylic acid with methanol catalyzed by cation-exchange resin in a fixed bed reactor:Experimental and kinetic studies
2
作者 Junyang Liu Luming Wang +3 位作者 Yuhang Bian Chunshan Li Zengxi Li Jie L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esterification between methacrylic acid and methanol catalyzed by NKC-9 resin was studi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The reac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23.15 to 368.15 K with t...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esterification between methacrylic acid and methanol catalyzed by NKC-9 resin was studi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The reac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23.15 to 368.15 K with the molar ratio of reactants from 0.8 to 1.4 under certain pressure.The measurement data were regression with the pseudo-homogeneous(P-H),Eley-Rideal(E-R),and Langmuir-Hinshelwood(L-H)heterogeneous kinetic models.Independent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implemented to gain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four components.Among the above three models,the L-H model exhibited the best fitting results.The stability of NKC-9 was evaluated by long-term running with the yield of methyl methacrylate no decrease during 3000 h operation.The 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ew and used catalyst were performed by several characterizations includ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ray diffraction(XRD)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s ESTERIFICATION Methyl methacrylate Cation-exchange resin Fix bed reactor
下载PDF
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中远期疗效
3
作者 李玉伟 李修智 +3 位作者 王海蛟 潘传红 崔巍 严晓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818,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分为强化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采用钉道骨水泥强化,22例)、对照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未采用骨水泥强化,23例)。强化组男9例,女13例;年龄70~91岁,平均78.68±7.12岁;病程1.1~3.8年,平均2.39±0.71年。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70~89岁,平均77.73±5.83岁,病程0.8~3.3年,平均2.38±0.67年。随访36~69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率。结果:强化组手术减压1~2个节段,固定融合6~9个节段,行SPO截骨14例、PSO截骨8例,手术时间221±32min,出血量939±113mL。对照组手术减压1~3个节段,固定融合6~8个节段,行SPO截骨16例、PSO截骨7例,手术时间209±36min,出血量979±111mL。强化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术中修补硬膜、严密缝合切口及术后头低脚高体位等处理。两组的减压节段(t=1.785,P=0.081)、融合节段(t=0.922,P=0.362)、手术时间(t=1.162,P=0.252)、出血量(t=1.193,P=0.239)及脑脊液渗漏并发症(χ^(2)=0.311,P=0.577)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无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引起神经症状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松动率强化组0%(0/268),对照组18.6%(45/242),两组对比螺钉松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7,P=0.000);后凸畸形矫正率强化组(73.27±9.78)%、对照组(55.96±11.31)%。两组后凸矫形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t=5.480,P=0.000);VAS改善率强化组(67.94±14.72)%、对照组(74.29±13.18)%,两组VAS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1.526,P=0.134);ODI改善率强化组(82.01±3.11)%、对照组(81.96±3.58)%,两组ODI功能评分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0.41,P=0.968)。结论: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行减压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能够有效降低椎弓根螺钉松动率、提高矫形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 后凸畸形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聚(桐油-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
4
作者 丁丽芹 张彦平 +2 位作者 刘思凡 苏碧云 梁生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以桐油(TO)、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Schlenk装置合成了聚(桐油-甲基丙烯酸甲酯)(PTOM)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了共聚... 以桐油(TO)、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Schlenk装置合成了聚(桐油-甲基丙烯酸甲酯)(PTOM)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多分散性指数,利用热重分析仪(TGA)测定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并对共聚物的降凝、增黏和抗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桐油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比为1.5∶8.5、引发剂用量为1.0%(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时,共聚物的收率较高(44.99%),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289。润滑油馏分(350~395℃)中添加质量分数0.8%的共聚物时,可将其凝点(T_(SP))降低6℃,将磨斑直径降低0.314 mm;添加质量分数0.5%的共聚物时,可将其黏度指数(VI)提高69。所合成的聚(桐油-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作为一种具有良好降凝、增黏和抗磨性能的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 多功能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绿色水处理药剂的合成及其与静电场协同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展 闫美芳 +4 位作者 李娜 郑玉轩 高玉华 李海花 刘振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599,共4页
采用不含磷氮的药剂衣康酸(I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合成了环保型的两元共聚物药剂,并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原料质量比(IA∶SMAS)为2∶1,聚合温度为95℃,聚合时间为6 h;此外,引发剂... 采用不含磷氮的药剂衣康酸(I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合成了环保型的两元共聚物药剂,并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原料质量比(IA∶SMAS)为2∶1,聚合温度为95℃,聚合时间为6 h;此外,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添加量均为原料总质量的5%。经静态阻垢实验研究表明,合成的共聚物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和分散性能。将该共聚物与静电场结合用于阻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静电场的存在使IA/SMAS的阻垢性能提高了17%,静电与IA/SMAS共聚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甲基丙烯磺酸钠 阻垢剂 静电场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水乳型自消光丙烯酸酯共聚物涂层的制备
6
作者 王娟 马鑫磊 +2 位作者 夏宇正 陈晓农 石淑先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8-1856,共9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选择同时带长亲水链段和长疏水链段的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25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功能单体,连同BEM混合液中含有的甲基丙烯酸(MAA)通过乳液共聚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选择同时带长亲水链段和长疏水链段的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25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功能单体,连同BEM混合液中含有的甲基丙烯酸(MAA)通过乳液共聚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以此乳液制备了涂层。在BEM用量为15.0%(以3种主单体St、BA和MMA总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条件下,考察了3种乳化剂复配比例、缓冲剂(Na HCO_(3))加入方式对聚合稳定性、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在固定乳化剂复配比例、Na HCO_(3)全部随引发剂溶液同时加入的条件下,考察了BEM用量(0、5.0%、10.0%、15.0%、20.0%)对涂层光泽度和透光率的影响。采用FTIR、SEM、AFM表征了涂层的结构组成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利用乳化剂与功能单体BEM长烷基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通过复配乳化剂及随引发剂共同滴加缓冲剂Na HCO_(3)的方式,可提高聚合稳定性(絮凝率为0.38%)和单体转化率(≥98%)。利用长链烷基自迁移构建粗糙表面可提高涂层自消光性能,在BEM用量为20.0%时可保持高透光率(≥89%)和低光泽度(35.4%),实现了涂层消光性能和透光性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消光 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25甲基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光泽度 透光率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下载PDF
3D打印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秀清 劳志超 +2 位作者 李明谦 韩顺涛 胡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3D打印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随喷头温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均随打印平台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均随打印速度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各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喷头温度、打印速度、打印平台温度,且当喷头温度为210℃、打印平台温度为80℃以及打印速度为40 mm/s时,打印出的PLA/PTW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两性离子中间层调控的纳滤膜制备及其脱盐性能
8
作者 王晓磊 余姜涛 +2 位作者 王齐 孔志云 魏俊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了打破纳滤膜的渗透性-选择性上限,制备兼具高渗透通量和高截留性能的薄层复合纳滤膜,首先在水解聚丙烯腈(HPAN)基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聚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PDA/PSBMA)中间层,然后利用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进行界面聚... 为了打破纳滤膜的渗透性-选择性上限,制备兼具高渗透通量和高截留性能的薄层复合纳滤膜,首先在水解聚丙烯腈(HPAN)基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聚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PDA/PSBMA)中间层,然后利用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PA)层;对膜的化学结构、形貌和表面特性进行表征,研究纳滤膜的性能。结果表明:中间层亲水且带负电,对膜孔未造成严重堵塞,优化了界面聚合反应界面;聚酰胺层的厚度仅为65 nm左右,聚酰胺层内部及其与支撑层之间存在大量通道,使纳滤膜纯水渗透性高达21.82 L/(m^(2)·h·bar)(1 bar=100 kPa);纳滤膜对盐的截留顺序为Na_(2)SO_(4)(98.87%)>MgSO_(4)(96.92%)>MgCl_(2)(50.14%)>NaCl(30.60%),Na_(2)SO_(4)截留率基本不受操作压力和盐浓度的影响,NaCl和Na_(2)SO_(4)的分离因子为61.42;此外,纳滤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和长期稳定性,在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PDA) 聚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PSBMA) 两性离子中间层 纳滤膜 脱盐
下载PDF
有机玻璃表面硅树脂耐磨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汪海平 赵志伟 +1 位作者 刘芸 胡思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以纳米SiO_(2)溶胶、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环氧烃基硅树脂;添加1-苄基-2-甲基咪唑(BMI)、乙酰丙酮铝、混合溶剂等,配成用于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以纳米SiO_(2)溶胶、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环氧烃基硅树脂;添加1-苄基-2-甲基咪唑(BMI)、乙酰丙酮铝、混合溶剂等,配成用于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抗划伤性的有机硅涂料。研究了SiO_(2)溶胶与KH-560的配比、乙酰丙酮铝的用量等参数对涂层耐磨性、硬度、附着力及光学透光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硅树脂涂层可以有效提高PMMA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当涂层原料SiO_(2)和KH-560的质量比为2∶1、乙酰丙酮铝用量为涂层液质量的0.4%时,涂层的铅笔硬度和附着力分别为4H和1级,耐磨性和透光性均较未涂覆的PMMA基材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耐磨涂层 溶胶-凝胶法 硅树脂
下载PDF
含聚醚基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PMMA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10
作者 赵濉 陈兴锋 +2 位作者 张磊 严峰 张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49,共9页
为了探索同时具有聚氧异丙烯基团(PO)和聚氧乙烯基团(EO)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调控机制,对5种具有PO基团和EO基团的阴离子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聚氧异丙烯)_(m)-(聚氧乙烯)_(n)-羧酸钠(C_(... 为了探索同时具有聚氧异丙烯基团(PO)和聚氧乙烯基团(EO)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调控机制,对5种具有PO基团和EO基团的阴离子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聚氧异丙烯)_(m)-(聚氧乙烯)_(n)-羧酸钠(C_(18)PO_(m)EO_(n)COONa,m=5、10、15和n=5、10、15)溶液在PMMA表面的润湿性进行测试分析,考察了PO基团、EO基团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表面张力(γ_(LV))和接触角(θ)的影响,并计算黏附张力(γ_(LV)cosθ)、黏附功(W_(A))和固液界面张力(γ_(SL))等吸附参数。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C_(18)PO_(m)EO_(n)COONa分子在溶液-空气界面和PMMA-溶液界面吸附,导致γLV降低,疏水烷基链朝向水相,导致γSL升高,两者共同作用导致θ不发生变化,维持在约75°;浓度大于CMC时,C_(18)PO_(m)EO_(n)COONa分子在溶液-空气和PMMA-溶液界面同时达到饱和吸附,吸附参数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大浓度,C_(18)PO_(m)EO_(n)COONa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在PMMA-溶液界面形成聚集体,亲水基团朝向水相,导致γSL迅速减小,θ急剧降低,C_(18)PO_(5)EO_(15)C的θ可降低至约43°。随着PO基团数量的增加,C_(18)PO_(m)EO_(n)COONa在CMC时的γLV和高浓度时的θ逐渐升高;而随着EO基团数量的增加,γLV和θ几乎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润湿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氧异丙稀基团(PO) 聚氧乙烯基团(EO)
下载PDF
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及其性能研究
11
作者 贾慧灵 郭峰 +2 位作者 吴锦绣 谭心 李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氯化钾为电解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过硫酸钾和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对PMMA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功率、搅...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氯化钾为电解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过硫酸钾和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对PMMA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功率、搅拌速度与PMMA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关系。检测了不同pH值时PMMA乳液的电动(Zeta)电位,表明PMMA表面产生负电荷,使PMMA微球呈现稳定的分散状态。制备的PMMA呈现类球形,粒径为100~400 nm,在过硫酸钾物质的量浓度为5.69×10^(-3)mol/L及氯化钾物质的量浓度为1.03×10^(-2)mol/L时,微球的多分散性指数<0.1。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了最优工艺条件下,PMMA微球的力—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其弹性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波辐射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粒径 多分散性指数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及市场分析预测
12
作者 周春艳 《化学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介绍了国内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能力、产量、消费结构、市场供需和国内进出口状况,对国内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产现状 市场调查 建议
下载PDF
钛酸四丁酯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世仁 王燕 蔡旺锋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由于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甲基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逐渐倾向于更为经济环保的酯交换生产工艺。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通过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反应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根据路易斯酸催化理论... 由于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甲基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逐渐倾向于更为经济环保的酯交换生产工艺。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通过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反应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根据路易斯酸催化理论,在合理假设和简化的基础上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酯交换反应实验,主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和催化剂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和反应的基本热力学数据。结果显示,该酯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标准摩尔反应焓为14.406 kJ·mol^(-1),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0.2和51.1 kJ·mol^(-1)。通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了推导得到的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将为钛酸四丁酯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正丁醇酯交换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反应 甲基丙烯酸甲酯 反应动力学 甲基丙烯酸丁酯 正丁醇 钛酸四丁酯
下载PDF
均相体系中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磊 姚睿 +3 位作者 郝燕 杨卉 杨慧敏 马力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2,229,共6页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水中的染料离子,在均相体系中,以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ell-g-PGMA,并通过FT-IR、XRD和TGA对接枝共聚物进...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水中的染料离子,在均相体系中,以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ell-g-PGMA,并通过FT-IR、XRD和TGA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接枝时间、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同时在不同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初始浓度下考察了Cell-g-PGMA对亚甲基蓝(MB)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对MB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71.39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均相接枝改性 吸附 亚甲基蓝
下载PDF
改性PMMA树脂本体聚合反应及拉挤工艺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鑫志 师俊峰 +3 位作者 关静 刘佩佩 杨威 张彦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8,169,共8页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为反应调整助剂,将各种助剂以一定比例混入树脂体系中进行聚合。首先将各树脂体系在60℃进行20 min预聚合得到预聚体,再对不同体系的预聚体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和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β)下,加入DMA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都有所降低,DMA能够加快聚合初期的反应进程,而加入BAC则使得β为25℃/min时的反应温度区间从36.1℃提高到41.3℃。使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各体系反应的平均活化能(Ea),其中加入DMA使得体系Ea降低至40.71 kJ/mol,比未添加反应调整助剂的体系下降了16.9%。最终用各体系树脂进行拉挤实验,发现仅有添加了BAC的体系能够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在拉挤工艺生产纤维增强PMMA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一定量BAC助剂能够减缓树脂聚合集中放热,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反应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 拉挤工艺
下载PDF
GMA改性磷酸腺苷的制备及其对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琪 王晓 +2 位作者 刘雨铜 陈茹 李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分别对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进行改性,制得了3种带有不饱和双键的阻燃单体AMP-m-GMA、ADP-m-GMA、ATP-m-GMA;然后通过紫外光接枝法将3种阻燃单体分别接枝到棉织物上,制备了...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分别对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进行改性,制得了3种带有不饱和双键的阻燃单体AMP-m-GMA、ADP-m-GMA、ATP-m-GMA;然后通过紫外光接枝法将3种阻燃单体分别接枝到棉织物上,制备了光接枝AMP-m-GMA、ADP-m-GMA和ATP-m-GMA阻燃棉织物;对3种阻燃单体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分析,并探究了3种阻燃单体光接枝阻燃棉织物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和残炭结构。结果表明,3种磷酸腺苷通过GMA环氧基开环引入不饱和双键,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相比于原棉织物,3种阻燃棉织物的最大热降解速率分别降低了60.0%、52.0%、60.0%,极限氧指数由16.1%分别提升到25.4%、27.4%、26.4%,织物热释放速率(HRR)分别下降了15.09%、60.47%、37.82%,说明3种磷酸腺苷阻燃单体均有助于棉织物形成致密炭层,阻止热量扩散,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其中,光接枝ADP-m-GMA阻燃棉织物的增重率可达22.4%,燃烧后损毁长度缩短至14.2 cm,表现出更优异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结构表征 阻燃性能 纺织染整助剂
下载PDF
负载成纤维细胞3D打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的体外促血管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慧 王立军 +2 位作者 崔艾鑫 李平平 刘致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84-3489,共6页
背景:将种子细胞与3D生物打印技术相结合可特异性地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组织修复的需求,但对于损伤组织促血管化的有关研究仍有待深入。目的:通过培养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获得上清液并与完全培养基按不同... 背景:将种子细胞与3D生物打印技术相结合可特异性地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组织修复的需求,但对于损伤组织促血管化的有关研究仍有待深入。目的:通过培养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获得上清液并与完全培养基按不同比例混合,以模拟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微环境,探究多种细胞微环境对内皮细胞促血管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挤压式3D生物打印工艺制备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制备水凝胶支架浸提液;将水凝胶支架浸提液与完全培养基按照1∶1、1∶2、1∶4的体积比混合获得条件培养基。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3T3、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水凝胶支架浸提液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死细胞染色分析细胞活性。采用3种条件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进行成管实验、血管基因检测与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水凝胶支架呈多孔性结构,流变学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CCK-8检测与活/死细胞染色显示该水凝胶支架浸提液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②成管实验显示,1∶1条件培养基组细胞成管总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4组细胞成管分支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qRT-PCR检测显示,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培养第1天,1∶2条件培养基组低于1∶1条件培养基组(P<0.01);培养第3天,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1);培养第5天,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其他3组(P<0.01或P<0.0001),1∶1条件培养基组低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培养第1天,1∶1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1∶4条件培养基组(P<0.01,P<0.05),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第3天,1∶4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培养第3天,1∶2条件培养基组CD31表达高于对照组、1∶4条件培养基组(P<0.05)。⑤结果表明该条件培养基可模拟组织损伤后血管再生微环境,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化进程,并且1∶2条件培养基促血管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 水凝胶 成纤维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促血管化
下载PDF
球形观察窗用有机玻璃的银纹损伤:乙醇和温度协同作用
18
作者 魏燊 郭超 +3 位作者 赵硕 党帅营 刘艳萍 李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基于良好的综合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遇到极性溶剂时很容易发生溶胀,导致银纹的产生甚至出现开裂,严重降低了材料的服役寿命。本工作以某球形观察窗用有机玻璃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溶剂(乙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基于良好的综合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遇到极性溶剂时很容易发生溶胀,导致银纹的产生甚至出现开裂,严重降低了材料的服役寿命。本工作以某球形观察窗用有机玻璃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溶剂(乙醇)处理时间等因素对PMMA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银纹产生与单轴拉伸、三点弯曲、压缩变形等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在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98℃附近进行退火容易出现肉眼可见的大尺度银纹。银纹对于力学强度的影响较小,但会降低材料的断裂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玻璃 银纹损伤 乙醇 温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19
作者 崔旭芳 王全凯 +5 位作者 金惠萍 李昕苇 顾轶婷 乌瀚宝栎尔 康同影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是否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究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8μg/mL的GMA重复染毒16HBE细胞为GMA处理组,等体积二甲基亚...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是否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究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8μg/mL的GMA重复染毒16HBE细胞为GMA处理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细胞作为溶剂对照组,处理后的细胞传代培养。收获第40代恶性转化16HBE细胞,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确证细胞的恶性转化程度;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用于验证MMP14蛋白在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MMP14和ERK通路关键信号分子ERK1、ERK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GMA处理组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集落数显著多于DMSO对照组(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的整体和个体迁移能力均显著大于DMSO对照组细胞(P<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MMP1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ERK1/2蛋白和ERK1 mRNA的表达水平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K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A诱导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可能与ERK/MMP14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本研究结果为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致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6HBE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下载PDF
Equilibrium Swelling and Solute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ly (Methacrylic Acid co-Poloxamer) Hydrogels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晖 丁平田 +2 位作者 魏刚 周贵生 郑俊民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1年第4期203-207,共5页
Poly(methacrylic acid co-poloxamer) hydrogel networks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 radical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ir equilibrium swelling and solute permeation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se gels exhibited p... Poly(methacrylic acid co-poloxamer) hydrogel networks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 radical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ir equilibrium swelling and solute permeation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se gels exhibited pH dependant swelling and solute diffusivity due to the formation or disruption of hydrogen bonded complexation between methacrylic acid (MAA) and etheric (EO). In neutral and basic conditions (above the swelling transition pH), the copolymer swelling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acid condition. In complexed hydrogels,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vitamin B12 (VB12) were in the range of 10-10 to 10-7 cm2s-1; While in uncomplexed hydrogels, the values were about 210-6 cm2s-1. The comonomer composition and synthesis conditions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reby, swelling and solute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ant hydrogels. For the copolymers with composition of less than or more than 1:1 MAA/EO molar ratio, the plot of lnD vs 1/H-1 followed two different linear equations of 慺ree volume theory?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crylic acid POLOXAMER pH Sensitive hydrogel Equilibrium swelling Solute diffusion Free volume the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