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及G-CSF对PBSC动员效果及预测指标的实验观察
1
作者 沈建华 闵碧荷 +4 位作者 李川晟 孟沛霖 杨建民 张翠玲 钟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常规化疗及G-CSF对PBSC的动员效果及最佳采集时机。方法:以外周血WBC及单核细胞绝对值为参数,观察化疗后不同时期的CFU-GM值。结果:化疗及G-CSF均有明显的PBSC动员作用,两者联合效果更佳。结论:... 目的:探讨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常规化疗及G-CSF对PBSC的动员效果及最佳采集时机。方法:以外周血WBC及单核细胞绝对值为参数,观察化疗后不同时期的CFU-GM值。结果:化疗及G-CSF均有明显的PBSC动员作用,两者联合效果更佳。结论:WBC恢复至(2.0~4.5)×109/L时为最佳PBSC采集时机。单核细胞绝对值对PBSC动员效果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白细胞 单核细胞 pbsc CFU-GM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若冰 唐古生 +3 位作者 罗艳蓉 黄佳莹 张倩倩 鲁桂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筛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集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临床中自体PBSC采集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2013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行自体PBSC... 目的筛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集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临床中自体PBSC采集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2013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行自体PBSC采集术的恶性血液病患者757例,对患者进行单因素显著性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PBSC采集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Python 3.8.8版本、PyCharm 2021.1.3集成开发环境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馈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自动机器学习3种机器学习模型,并采用多种模型评价指标对其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PBSC采集前的指标24项,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11项PBSC采集危险因素。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前馈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自动机器学习模型对自体PBSC采集风险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822、0.873、0.875和0.973。结论本研究所建自动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自体PBSC采集结果,对提高临床自体PBSC采集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pbsc)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红系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孟凡义 孙竞 +5 位作者 刘启发 冯茹 牛京娜 杨艺 伍柏松 周淑芸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8,共2页
为研究ABO血型不合对Allo PBSCT患者造血重建的影响 ,将 2 0例恶性血液病(CML 9例、ALL 8例、难治性NHL 3例 )按统计学配对原则分组 ,ABO血型异同者各 10例 ,两组年龄、性别、诊断、移植前病程、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输注的MNC和CD34+... 为研究ABO血型不合对Allo PBSCT患者造血重建的影响 ,将 2 0例恶性血液病(CML 9例、ALL 8例、难治性NHL 3例 )按统计学配对原则分组 ,ABO血型异同者各 10例 ,两组年龄、性别、诊断、移植前病程、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输注的MNC和CD34+ 细胞量及GVHD预防方法均无明显差异(P >0 0 5 )。外周血干细胞经G CSF动员后CS 30 0 0Plus分离 ,移植后定期检查血象和血型抗体滴度。结果显示 ,血型转为供者型的中位数时间 (40 2± 2 5 )天 ,白细胞、血小板达正常水平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血红蛋白 <110g/L者在ABO血型不合组明显高于ABO血型相合组 (5 5 %∶2 5 % ,P <0 0 1)。 6例ABO血型主要不合者 3例发生纯红再障。提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影响红系造血重建 ,主要血型抗原不合时容易发生纯红再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不同冷冻保护剂对外周血干细胞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俊萍 石远凯 +3 位作者 何小慧 韩晓红 刘鹏 杨建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索冻存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的最佳冷冻保护剂组合和最大细胞浓度。方法:将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rinALb)及自... 目的:探索冻存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的最佳冷冻保护剂组合和最大细胞浓度。方法:将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rinALb)及自体血浆(autoplasma)按不同比例组成3组冷冻保护剂,A组:5%DMSO+6%HES+4%ALb;B组:5%DMSO+6%HES+autoPLASMA;C组:5%DMSO+4%Alb。冻存PBSC的细胞浓度分别为1×108/ml、2×108/ml和4×108/ml3个梯度。比较3组不同冷冻保护剂对不同细胞浓度的PBSC的冻存效果。进行冻存前后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集落形成能力(colonyforming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和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burstformingUniterythroid,BFUE)、CD34+CD38-细胞的测定,及复苏后细胞拒染率测定。数据处理用统计学区组方差分析。结果:3组不同冷冻保护剂组合中以B组的CFUGM,BFUE回收率最高,在细胞浓度为1×108/ml的回收率分别为78.7±9.8%和69.8±14.1%;A组与C组的CFUGM回收率分别为68.3±6.2%和65.8±7.2%,BFUE回收率分别为63.4±9.7%和60.4±10.6%,B组与A组、C组方差分析F=56.7,0.01<P<0.05;A组与C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3组保护剂冻存PBSC复苏后的细胞拒染率及CD34+CD38-细胞的回收率分别在90%及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冷冻保存 免疫标志测定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晓军 陈育红 +4 位作者 许兰平 张耀臣 刘代红 郭乃榄 陆道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1-294,共4页
采用G 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共有 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了G 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回顾性分析植入情况、植入速度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生率等... 采用G 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共有 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了G 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回顾性分析植入情况、植入速度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生率等。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 (ANC) >0 5× 10 9L- 1 的中位时间为 13 2d(8~ 18) ,血小板 >2 0× 10 9L- 1 的中位时间为 2 2 2d(10~ 10 8)。 8例获得异体植入的患者中 3例发生Ⅰ Ⅱ度皮肤急性GVHD ,发生 5例慢性GVHD。至随访截止 ,中位随访 775d(2 10~ 14 2 9) ,所有 10例患者均无病存活(DFS)。因此我们认为G 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 ,可获得快速、持久植入 ,而不增加急性和慢性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骨髓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造血因子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熊国林 郝静 +8 位作者 黄海潇 谢玲 郭德煌 柳晓兰 赵振虎 王欣茹 陈松森 雒蓬轶 罗庆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或rhG CSF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rhSC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 (PBSC)自身移植对 7 0Gyγ射线照射猴的治疗效果。方法  15只正常成年猕猴分成照射对照、rhG CSF和rhG CSF +rhSCF 3组。rhG CSF...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或rhG CSF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rhSC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 (PBSC)自身移植对 7 0Gyγ射线照射猴的治疗效果。方法  15只正常成年猕猴分成照射对照、rhG CSF和rhG CSF +rhSCF 3组。rhG CSF 10 μg/(kg·d) (μKD)连续 5天皮下注射 ,rhSCF 2 0 μKD连续 8天皮下注射 ,后 5天与rhG CSF联用。照射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照射当天收集PBSC ,7 0Gyγ射线照射后 3~4h做自体PBSC移植 ,观察其造血恢复情况。结果 在移植后恢复期rhG CSF +rhSCF组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hG CSF组。rhG CSF+rhSCF和rhG CSF组外周血小板数的恢复优于照射对照组 ,骨髓CFU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 ,rhG CSF组骨髓腔内造血细胞数量超过照射对照组 ,但比rhG CSF +rhSCF组少。结论 rhG CSF或rhG CSF +rhSCF组动员后自体PBSC移植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猴的造血功能恢复 ,两因子联用组的效果优于单因子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干细胞因子 辐射损伤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猕猴
下载PDF
儿童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粟亚丽 马晶晶 +3 位作者 雷素华 杨雪 陆晓茜 朱易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9-992,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2014年4月拟行自体PBSCs移植的50名患儿及17名健康儿童PBSCs供者,经G-CSF动员后、使用连续流动式COM.TEC血细胞分离机的auto-MNC... 目的 评价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2014年4月拟行自体PBSCs移植的50名患儿及17名健康儿童PBSCs供者,经G-CSF动员后、使用连续流动式COM.TEC血细胞分离机的auto-MNC程序采集PBSCs;对采集获得的CD34+细胞数做有效性评价,通过观察采集前后血液成分所受影响和采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做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采集67名儿童的PBSCs97例次,其中男性39人(56例次)、女性28人(41例次);中位年龄9岁(2~18)岁;中位体重28.5(11~70)kg,≥30kg者32人(45例次),〈30 kg者35人(52例次)。采集成功率,1次占56.7%(38/67)、2次占41.8%(28/67)、3次占1.5%(1/67),平均采集(1.45±0.53)次。获得TNC细胞(221.82±260.94)×10^8个、CD34^+细胞(115.55±167.09)×10^6个,CD34+细胞均≥2×10^6/kg;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依次为枸橼酸盐反应65.56%(59/90)、进液低压报警13.33%(12/90)、空气报警7.78%(7/90)、低血容量5.56%(5/90)、穿刺部位出血5.56%(5/90)、红细胞预灌注分离管路时漏血2.22%(2/90)。结论 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儿童PBSCs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儿童 血细胞分离机 CD34^+细胞
下载PDF
两种不同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银晖 钟美佐 +2 位作者 陈方平 刘巍 徐雅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两种不同程序对外周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血细胞分离机中的单个核细胞 (MNC)和自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Auto-PBSC)程序采集了 2 9例供、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Auto -PBSC采集程序 ,其... 目的 探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两种不同程序对外周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血细胞分离机中的单个核细胞 (MNC)和自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Auto-PBSC)程序采集了 2 9例供、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Auto -PBSC采集程序 ,其外周血中的红细胞、血小板丢失明显低于MNC采集程序 ,对 2例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患者未去除红细胞亦未出现溶血反应。结论 Auto -PBS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被采集者红细胞、血小板的丢失 ,对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者一般不需去除造血干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bsc程序 MNC程序 造血干细胞 采集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方法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晓梅 曹春渝 +5 位作者 高家红 黄璋琼 陆彩霞 陈瑜 陈洁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 目的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方法。方法体重为4~5 kg的实验猕猴5只,采集前一个月内分3次进行自体或异体血液于4℃储备共120 mL,用于采集时填充管路。5只猴采集前接受rhGM-CSF 20μg/kg皮下注射动员4~5 d,麻醉动物后行股动脉穿刺,选择自动外周血干细胞收集程序(Auto-PBSC)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管路中血液以10 mL/min回输给动物3~5 min。结果生长因子连续注射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增至最高,收获细胞数量随循环血量和采集次数增加而增多。经动员的所有猴能够采集到需要的PBMC,最多达9.9×108,采集次数1~3次,循环血量达750~1420 mL,实验结束后1只猕猴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人用血细胞分离机可用于4~5 kg实验猕猴PBMC的大量采集。由于动物不同于人体,为保证采集成功需要选用适合于猕猴的程序,采集前做好储血和生长因子动员准备,稳定的麻醉保定,提高抗凝剂比例,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猕猴 外周血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采集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对供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丹 王刚 +4 位作者 何苏英 李少文 郭楚霞 彭永正 陆志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前后供者凝血功能变化并评估现行采集方案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PBSC动员和采集的供者30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于PBSC单采集前后行血栓弹力图(TEG)...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前后供者凝血功能变化并评估现行采集方案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PBSC动员和采集的供者30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于PBSC单采集前后行血栓弹力图(TEG)与血常规检查;分析供者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与TEG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估PBSC动员采集对供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30名PBSC供者单采集前后TEG指标R(min)、K(min)、α(°)、MA(mm)及CI值分别为6.12±1.18、1.98±0.41、62.82±4.98、60.93±3.26、-0.31±1.40vs 7.25±2.16、2.45±0.64、57.3±6.67、55.37±4.41、-2.32±2.18(P<0.05),提示供者在PBSC动员及采集后均未出现高凝风险;采集后供者的白细胞(×10^(9)/L)、血小板(×10^(9)/L)、血红蛋白(g/L)峰值分别为62.02、357和162,提示供者动员采集后的血常规指标在安全值区间。PBSC采集后26.7%(8/30)供者的CI<-3,提示少数供者出现低凝风险。结论PBSC动员采集后对供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绝大多数供者无高凝血风险,但有少数供者凝血功能出现低凝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供者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凝血功能 血常规
下载PDF
Sysmex XE-2100^(TM)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临床用途和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茜 鹤田一人 +6 位作者 大石惠都子 北岛幸子 木原孜子 福田美可 笠田洋子 山田恭晖 上平(?) 《现代仪器》 2003年第6期37-42,共6页
XE-2100是一种新型自动血液分析仪,本文重点对其如下几个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全血细胞计数(CBC)的重复性,筛选白血病细胞,检测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以及通过HPC计数取代CD34+细胞分析而预测外周血干细胞的最佳采集时间。该仪器的灵敏性... XE-2100是一种新型自动血液分析仪,本文重点对其如下几个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全血细胞计数(CBC)的重复性,筛选白血病细胞,检测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以及通过HPC计数取代CD34+细胞分析而预测外周血干细胞的最佳采集时间。该仪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均高于现在实验室常用的血液分析仪,如:NE-8000TM,K-4500TM,K-2000TM,R-3000TM和Omron Microx HEG-120。此外,这种仪器的体积小,易操作,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意义的检测信息,因此实用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血液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CBC 白血病 外周血干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简化冷藏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著法 常君 +1 位作者 张阳 梁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简化冷藏保存方法。方法:用IMDM、白蛋白、血浆三种不同保养液于4℃保存造血干细胞,分别在当天、第3至第6天测其存活率、CD34阳性率及CFU-GM集落形成能力。结果:造血干细胞保存在4℃以不... 目的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简化冷藏保存方法。方法:用IMDM、白蛋白、血浆三种不同保养液于4℃保存造血干细胞,分别在当天、第3至第6天测其存活率、CD34阳性率及CFU-GM集落形成能力。结果:造血干细胞保存在4℃以不超过72小时为好;保养液以自身血浆及4%白蛋白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冷藏 保存 保养液
下载PDF
无偿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供者健康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素青 吴国光 +4 位作者 邓志辉 蓝欲晓 王大明 孙革钟 福玲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6期507-508,486,共3页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剂及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对无关健康供者的影响.方法28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采集前1~5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mg/kg,连续1~5天皮下注射,观察G-CSF动员和采集时供...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剂及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对无关健康供者的影响.方法28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采集前1~5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mg/kg,连续1~5天皮下注射,观察G-CSF动员和采集时供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供者在G-CSF动员前、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后的健康状况及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经G-CSF动员并采集了干细胞的28名供者中,23名供者(81.4%)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5名供者(18.6%)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并于采集时或采集后一周内自行消失.28名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经健康状况咨询和体格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供者的血常规大多在捐献的15天后恢复到基础水平,与G-CSF动员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细胞计数基础值偏低的供者,采集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较慢.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体检、血常规检测和随访,结果表明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供者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 G-CS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动员 健康状况 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结论 水平 基础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宋现让 魏玲 +3 位作者 李敏 王兴武 薛兴奎 宋丽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回输自动员人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DCs)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S-3000血细胞分离系统分离9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动员乳腺癌患者PBSC,在体外经rhGM-CSF、rhIL-4诱导和自体肿瘤细胞提... 目的:探讨回输自动员人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DCs)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S-3000血细胞分离系统分离9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动员乳腺癌患者PBSC,在体外经rhGM-CSF、rhIL-4诱导和自体肿瘤细胞提取物刺激后成为成熟DCs,收集并自体回输。用MTT法测定DCs在体内外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9例患者平均采集1.02×109PBSC,培养后平均收获2.3×108DCs,CD83表达率平均为68.7%。收获DCs的数量是等量未动员全血的57.5倍。在体外自体肿瘤抗原致敏的DCs激活CTL对自体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DC瘤苗自体回输除轻微发烧外,无任何其它不良反应,回输后患者PBMC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20倍。结论: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G-CSF动员肿瘤患者PBSC,在体外诱导制备自体DC瘤苗,回输治疗可提高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而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乳腺癌 细胞毒性T细胞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衡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辉 M.BAERENZUNG J.BACHORZ 《白血病》 1997年第3期136-139,共4页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血液系统的重建与采集和保存的PBSC的质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在15名病人的76次PBSC的采集和保存中,发现PBSC的质量和数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疾病的类型和化疗方案有密切关系...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血液系统的重建与采集和保存的PBSC的质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在15名病人的76次PBSC的采集和保存中,发现PBSC的质量和数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疾病的类型和化疗方案有密切关系。NHL中CD+34细胞与CFU-GM的比例平均为25%,CML为67%,MM最低为139%,这可能是因为MM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白细胞分化的抑制因子。CML病人中CD+34/CD-33细胞在总的CD+34细胞中的比例很低,提示此类病人的早期造血干细胞很少。NICOOL程控降温仪与-80℃冰箱在细胞的冷冻保存中没有明显的差异。认为单一项目的检测不能全面评价BPSC的质量和数量,应该同时进行单个核细胞计数、CFU-GM数和CD+34细胞数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采集 衡量 移植 pbscA
下载PDF
非程控降温、-80℃冻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研究
16
作者 焦力 沈悌 陈嘉林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非程控降温、-80℃冻存的方法对自体外周血十细胞(APBSC)的保存效果。方法:以6%羟乙基淀粉(HES)、5%二甲基亚砜(DMSO)及4%人血白蛋白(ALB)的混合物为冷冻防护剂,将APBSC直接置于-80℃下保存,冻存前反复苏后测... 目的:观察非程控降温、-80℃冻存的方法对自体外周血十细胞(APBSC)的保存效果。方法:以6%羟乙基淀粉(HES)、5%二甲基亚砜(DMSO)及4%人血白蛋白(ALB)的混合物为冷冻防护剂,将APBSC直接置于-80℃下保存,冻存前反复苏后测定APBSC的CFU-GM、BFU-E;观察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情况。结果:13例患者白细胞在十3~+7天下降至(0.0~0.1)×10/L,白细胞(0.0~0.2)×109/L持续时间3~6天,于+9~+11天恢复至1.0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于+9~+11天达到0.5X109/L。血小板在+3~+7天下降至(2.0~21)×109/L,于+8~+15天恢复至20×109/L以上。CFU-GM、BFU-E回大率分别为76.5%、78.4%。结论:非程控降温、-80℃冻存是一简便、经济、有效的自体外周血于细胞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存 自体 外周血干细胞 白血病 ApbscT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粒/单祖细胞的扩增作用
17
作者 戚秋藤 孙海鹰 +1 位作者 彭中宜 肖敬华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7期1-2,共2页
采用单层琼脂体外细胞培养法,对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1-3周时外周血粒/单祖细胞(CFU-GM)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患者分4组,分别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AA(阿克拉霉素... 采用单层琼脂体外细胞培养法,对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1-3周时外周血粒/单祖细胞(CFU-GM)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患者分4组,分别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4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结果表明:4种化疗方案对外周血干细胞(PBSC)均具有一定的扩增作用。外周血CFU-GM产率的高峰时间为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2-3周时,高峰出现平均为16.5d,是采集PBSC的最佳时机。不同化疗方案时CFU-GM的扩增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DA方案的扩增作用显著高于其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外周血 扩增 CFU-GM 化疗方案 祖细胞 化疗后 高峰 情况 同化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粒/单祖细胞体外培养动态变化的观察
18
作者 彭中宜 郎宏华 袁巧云 《航空航天医药》 1994年第4期196-199,共4页
我们用单层琼脂体外细胞培养法,对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1~3周时外周血粒/单祖细胞(CF-GM)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患者分四组,分别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管),HA(三尖松酯硷、阿糖... 我们用单层琼脂体外细胞培养法,对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1~3周时外周血粒/单祖细胞(CF-GM)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患者分四组,分别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管),HA(三尖松酯硷、阿糖胞苷)、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管)、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四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结果表明:四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干细胞(PBSC)均具有一定的扩增作用。外周血CFU—GM产率的高峰时间为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的2~3周,高峰出现平均日为且6.5天,是采集PBSC的最佳时间。不同化疗方案对CFU-GM的扩增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DA方案的扩增作用显著高于其它方案,为正常值的25倍(P<0.05)高峰出现的平均日为10天,早于其它化疗方案8.6天(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性 单祖细胞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铁过载对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童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Bindanda Mvuama Van Timothee 杜晶 +15 位作者 任玉琼 何岳林 阮永胜 刘璇 赵娜娜 陈丽白 温建芸 丁蓉芳 俞莉 刘秋君 刘晓婷 廖建云 彭智勇 吴学东 李春富 冯晓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72-378,共7页
目的研究铁过载对β-重型地中海贫血(TM)儿童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本中心21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TM)患者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数据。采集PBSC前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水... 目的研究铁过载对β-重型地中海贫血(TM)儿童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本中心21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TM)患者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数据。采集PBSC前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磁共振成像(MRI)T2*方法检测肝脏和心脏的铁负荷,评估TM患者铁过载程度。TM患者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d后采用自动单个核细胞分离程序采集PBSC,分析铁过载与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TM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5±3.41)岁。基于铁蛋白水平的铁过载分度,T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相关计数在轻、中、重型三组间未见显著差异。218例TM患者中171例接受了MRI T2*检测。中重度肝脏铁过载组白细胞分离产物WBC计数和单个核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均P<0.05)。171例患者中,152例心脏铁过载MRI T2*水平正常,不同程度的心脏铁过载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计数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在TM患者中,中重度肝脏铁过载与PBSC动员效果较差相关。在行PBSC采集术前,通过积极螯合治疗减少肝脏铁过载可能改善PBSC的动员效果,心脏铁过载对PBSC动员的影响需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 重型地中海贫血 动员 铁过载
下载PDF
密集型WSN冲突避免的MAC协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文博 王继春 李响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2,105,共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接触控制层存在2种冲突。提出基于概率的时隙选择算法,使不同节点在相同时隙发送概率不同,从而降低域内冲突。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的有效能量和损失能量相比Sift协议节省了17.6%和43.9%,能量有效率提高了14.3%。提出... 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接触控制层存在2种冲突。提出基于概率的时隙选择算法,使不同节点在相同时隙发送概率不同,从而降低域内冲突。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的有效能量和损失能量相比Sift协议节省了17.6%和43.9%,能量有效率提高了14.3%。提出染色预防算法,通过提前确定节点活动时序解决域间冲突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的节点平均睡眠时间在87%以上,空闲侦听导致的能量消耗仅占总能量的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基于概率的时隙选择 染色预防 冲突避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