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VKA-II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季婷婷 林讷 +2 位作者 徐芳 金晓昇 应卫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15例原发性肝癌纳入研究,分别检测PIVKA-II和AFP,并比较阳性率。将112例慢性乙型肝炎、66例酒精性肝炎作为对照组。结果早、中、晚期肝癌的PIVKA-II的阳性率是53.7%... 目的探讨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15例原发性肝癌纳入研究,分别检测PIVKA-II和AFP,并比较阳性率。将112例慢性乙型肝炎、66例酒精性肝炎作为对照组。结果早、中、晚期肝癌的PIVKA-II的阳性率是53.7%、80.2%、85.1%,AFP的阳性率是59.7%、64.4%、91.5%,对照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PIVKA-II的阳性率是8.4%,AFP的阳性率是0。慢性肝炎及早、中、晚期肝癌4组中,PIVKA-II与AFP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是8.4%、83.6%、87.1%、95.7%,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IVKA-II或AFP(P<0.05)。结论 PIVKA-II与AFP对肝癌均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和敏感度,若两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特别是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 甲胎蛋白(AFP)
下载PDF
基于PIVKA-Ⅱ、AFP检测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诊断预测模型性能分析
2
作者 宋佳悦 袁权 +1 位作者 车雨东 张毅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PIVKA-Ⅱ和AFP检测及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建立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者11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149例,以及初诊为肝癌的患者265例,评价受试者基线血清异常凝... 目的:探讨基于PIVKA-Ⅱ和AFP检测及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建立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者11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149例,以及初诊为肝癌的患者265例,评价受试者基线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辅助诊断预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PIVKA-Ⅱ和AFP在肝癌组患者中的水平最高,与肝癌患者肿瘤的大小、数量、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相关。以年龄、性别、PIVKA-Ⅱ和AFP水平为特征,借助梯度提升机(GBM)算法构建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在诊断肝癌、早期肝癌、晚期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性能均优于PIVKA-Ⅱ、AFP单项及ASAP模型。结论:以年龄、性别、PIVKA-Ⅱ和AFP水平为特征,借助GBM算法构建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提高了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IVKA-Ⅱ AFP 梯度提升机算法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军能 张焕棕 +2 位作者 陈李好 黄晋徐 廉明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胎蛋白(AFP)水平,评价PIVKA-II在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53例HCC患者、6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胎蛋白(AFP)水平,评价PIVKA-II在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53例HCC患者、6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治疗前血清PIVKA-II和AFP测定,并比较各组水平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这两种血清标志物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HCC组血清PIVKA-II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以PIVKA-II 40 m AU/ml,AFP 20 ng/ml为临界值,PIVKA-II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和96.4%,AFP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和79.7%,PIVKA-I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可将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到92.7%、83.3%。ROC曲线显示:PIVKA-II单独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0.875)大于AFP(0.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IVKA-II用于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可作为临床诊断HCC的肿瘤标志物,其与AFP的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HCC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Real impact of tumor marker AFP and PIVKA-II in detecting very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 cm,Barcelona stage 0)-assessment with large number of cases 被引量:4
4
作者 Kazuo Tarao Akito Nozaki +6 位作者 Hirokazu Komatsu Tatsuji Komatsu Masataka Taguri Katsuaki Tanaka Makoto Chuma Kazushi Numata Shin Maed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第11期1046-1054,共9页
BACKGROUN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detection and treatment prior to growth beyond 2 cm are relevant as a larger tumor size is mo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or satellites.AIM To ex... BACKGROUN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detection and treatment prior to growth beyond 2 cm are relevant as a larger tumor size is mo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or satellites.AIM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tumor marker alpha-fetoprotein(AFP)or PIVKA-II in detecting very small HCC nodules(≤2 cm in maximum diameter,Barcelona stage 0)in the large number of very small HCC.The difference in the behavior of these tumor markers in HCC development was also examined.METHODS A total of 933 patients with single-nodule HCC were examined.They were subdivided into 394 patients with HCC nodules≤2 cm in maximum diameter and 539 patients whose nodules were>2 cm.The rates of patients whose AFP and PIVKA-II showed normal values were examined.RESULTS The positive ratio of the marker PIVKA-II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001)between patients with nodules≤2 cm in diameter and those with nodules>2 cm,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FP(P=0.4254).In the patients whose tumor was≤2 cm,50.5%showed normal levels in AFP and 68.8%showed normal levels in PIVKA-II.In 36.4%of those patients,both AFP and PIVKA-II showed normal levels.The PIVKA-II-positive ratio was marked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tumor size.In contrast,the positivity in AFP was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slowly.CONCLUSION In the surveillance of very small HCC nodules(≤2 cm in diameter,Barcelona clinical stage 0)the tumor markers AFP and PIVKA-II are not so use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P pivka-ii Barcelona clinical stage Tumor markers
下载PDF
AFP、AFP-L3%、PIVKA-II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长理 侯先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3,共3页
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以及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样本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2例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择于医院健康体检者162例... 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以及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样本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2例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择于医院健康体检者16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全部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静脉血液,经全自动电泳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AFP、AFP-L3%及 PIVKA-Ⅱ的水平。结果 AFP、AFP-L3%、PIVKA-Ⅱ三项因子在研究组患者身体内的表达水平均大于对照;AFP、AFP-L3%、PIVKA-Ⅱ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后的ROC总面积分别是 0.850、0.611、0.904;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AFP、AFP-L3%、PIVKA-Ⅱ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 69.35%、60.44%、80.25%,诊断的特异度为 77.25%、89.34%、83.27%;但在联合检验中,AFP、AFP-L3%、PIVKA-Ⅱ串联检测的敏感度可增加到 90.06%,并联检测的特异度可增加到 95.39%。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身体内可发生 AFP、AFP-L3% 及 PIVKA-Ⅱ三种指标水平的上升,三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检测 原发性肝癌 AFP-L3% pivka-ii AFP
下载PDF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因素及价值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小泉 赵凯亮 王卫星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微血管侵犯(MVI)危险因素及其评分对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2-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8例根治性肝切除术HCC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根据有无MVI分为MVI阳性组(61例)和MVI阴性组(87例)。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微血管侵犯(MVI)危险因素及其评分对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2-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8例根治性肝切除术HCC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根据有无MVI分为MVI阳性组(61例)和MVI阴性组(87例)。统计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二聚体(D-D)、白蛋白(NLDA)评分、异常凝血酶原-II(PIVKA-II)、肿瘤直径等指标与MVI的关系;通过相关系数(r)矩阵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排除r较高的变量,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独立危险因素评分对MVI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6.75cm、甲胎蛋白(AFP)>400ng/ml、PIVKA-II>152mAU/ml、D-D>0.5mg/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47、NLDA评分>0.025与HCC患者MVI阳性相关(P<0.05或P<0.01)。经排除多重共线性变量D-D和NLR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6.75cm、PIVKA-II>152mAU/ml及NLDA评分>0.025是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以上独立危险因素评分>1可诊断为MVI阳性,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灵敏度为75.40%,特异度为63.20%。结论:术前NLDA评分、PIVKA-II、肿瘤直径是H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评分>1对预测MVI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NLDA评分 pivka-ii 肿瘤直径
下载PDF
新生儿VitK营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会丰 阎华 +6 位作者 田秀巧 安秀书 刘岩平 范士英 Julia Harvey Martin J Shearer 陈连元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0年第8期498-499,502,共3页
为了通过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 ,研究足月新生儿 Vit K的营养状况 ,对 96例健康的足月新生儿脐血 ,采用针对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的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进行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检测。结果 :96例新生儿脐血... 为了通过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 ,研究足月新生儿 Vit K的营养状况 ,对 96例健康的足月新生儿脐血 ,采用针对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的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进行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检测。结果 :96例新生儿脐血标本中 2 4例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阳性 ,检测值高于 0 .15 AU/ ml,阳性率是 2 5 %。范围 0 .170~ 8.86 0 AU/ ml。大约有 2 5 %的新生儿处于 Vit K缺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新生儿 维生素K缺乏 ELISA
下载PDF
维生素K滴剂口服改善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状况的临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会丰 庞保东 +5 位作者 戴秀华 刘双林 王爱芹 田秀巧 李根山 Martin J Shearer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K滴剂-Orakay(凯欧凯)口服对改善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结果.[方法]将84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59例(出生后口服Orakay 1 mg)和对照组25例(未用Orakay),于6~7 d时检测血循环中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含量. [结果]... [目的]观察维生素K滴剂-Orakay(凯欧凯)口服对改善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结果.[方法]将84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59例(出生后口服Orakay 1 mg)和对照组25例(未用Orakay),于6~7 d时检测血循环中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含量. [结果]生后24 h内,59例试验组新生儿中,17例可检测到PIVKA-Ⅱ,阳性率为28.81%.服用Orakay(凯欧凯)后,第7 d时17例PIVKA-Ⅱ阳性的新生儿全部变为阴性.25例对照组新生儿,6 d时10例可检测到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阳性率为40%.[结论]出生24 h内口服1 mg Orakay一次,能保证小儿7 d时不出现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K缺乏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 新生儿
下载PDF
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浩 郭丽英 +2 位作者 宋艳萍 胡凯 李冬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21例、23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序贯治疗,对治疗后凝血常规、凝血因子、... 目的分析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21例、23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序贯治疗,对治疗后凝血常规、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PT、INR、APTT、FⅡ、FⅦ、FⅨ、FX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T、INR、APTT、FⅡ、FⅦ、FX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IVKA-Ⅱ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维生素K4治疗后3周T2时较对照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K序贯疗法可有效治疗ADVKCF,对PIVKA-II及凝血常规、凝血因子进行监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 pivka-ii 序贯治疗
下载PDF
PIVKA-Ⅱ与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泉宇 吴红樱 +2 位作者 雷泽华 高峰畏 蒋康怡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肝硬化43例。测定术前、术后血清及组织中PIVKA... 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肝硬化43例。测定术前、术后血清及组织中PIVKA-Ⅱ及AFP的浓度。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PIVKA-II及AFP的检测效能,确定其检测HCC的临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对HCC患者进行变量分析,以确定肿瘤组织微血管侵袭性(MVI)的潜在预测因子。对术中采集的肿瘤及各相邻非瘤肝块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并予以评分。结果 HCC组患者的PIVKA-Ⅱ中位浓度为136 m AU/m 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26 m AU/m 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AFP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VKA-Ⅱ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544(95%CI:0.444~0.645)],优于AFP诊断HCC的能力[0.453(95%CI:0.350~0.555)]。对于HCC的诊断,PIVKA-Ⅱ检测早期HCC的最佳临界值(Cut-off)为42 m AU/m L,此时检测HCC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2%;AFP检测早期HCC的(Cut-off)值为5.8 ng/m L,此时其检测HCC的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50%。PIVKA-Ⅱ>90 m AU/m L(HR 3.5;95%CI,1.08~11.8;P=0.043)和中度/低分化肿瘤(HR 3.4;95%CI,1.04~11.05;P=0.037)是MVI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PIVKA-Ⅱ比AFP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将PIVKA-Ⅱ血清水平和组织表达作为MVI的术前生物标志物使用,可以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肿瘤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Ⅱ 诊断
下载PDF
孕妇口服维生素K1改善新生儿维生素K营养状况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会丰 李根山 +5 位作者 刘兰芬 张玉华 乔立敏 莫桂初 Martin J.Shearer Julie Harvey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7-868,共2页
目的 探索早期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有效途径。方法 通过孕妇口服维生素K1,观察能否改善其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骨钙蛋白未羧化率高于维生素K组 (6 6 6 6 %± 18 2 0 %和 13 41%± 11 96 % ,P <... 目的 探索早期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有效途径。方法 通过孕妇口服维生素K1,观察能否改善其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骨钙蛋白未羧化率高于维生素K组 (6 6 6 6 %± 18 2 0 %和 13 41%± 11 96 % ,P <0 ,0 0 1)。对照组新生儿PIVKA -Ⅱ的阳性率为 2 6 45 % ,而维生素K组PIVKA -Ⅱ阳性率降至 0 % (P <0 0 0 1)。结论让孕妇在分娩后期服用维生素K1可使其新生儿的维生素K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孕妇口服维生素K1是早期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骨钙蛋白未羧化率 新生儿 孕妇
下载PDF
急症外科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疗效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月娥 王丹 +3 位作者 郭静 麻庆荣 杨楠 荣丽英 《伤残医学杂志》 1997年第1期9-11,共3页
以自发性颅内出血为特征的晚发性维生素长缺乏症是一种对婴儿生命危胁性较大,病死率高,幸存者易致残的疾病.但又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本文报道48例,男:女2.2:1.具备足月儿,体重超过3000g,单纯母乳喂养儿3种情况者占95... 以自发性颅内出血为特征的晚发性维生素长缺乏症是一种对婴儿生命危胁性较大,病死率高,幸存者易致残的疾病.但又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本文报道48例,男:女2.2:1.具备足月儿,体重超过3000g,单纯母乳喂养儿3种情况者占95,83%.直、间接胆红素增高,伴或不件肝功能损害占68,75%.本组患儿经头颅CT证实,单纯硬脑膜下腔出血占31.25%,硬脑膜下腔出血伴其他颅内出血占31,25%,硬脑膜外出血占3.25%,过去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现对以上两类颅内出血及时做颅内钻孔引流,术前静脉注射1剂维生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病 颅内出血 外科治疗 小儿
下载PDF
PIVKA-Ⅱ与GP73联合检测在AFP低浓度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彪 邱振华 +1 位作者 黄燕金 苏晓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4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与高尔基体蛋白(Golgi glycoprotein,GP73)联合检测对诊断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低浓度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与高尔基体蛋白(Golgi glycoprotein,GP73)联合检测对诊断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低浓度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AFP低浓度PHC72例,其他肝病68例,同期体检正常对照组110例,分别检测PIVKA-Ⅱ(ELISA)和GP73(ELISA)、AFP(化学发光法)的血清浓度水平。结果:PIVKA-Ⅱ与GP73联合检测在AFP低浓度PHC的系列试验特异度高达100%,联合试验敏感度达90.2%。结论:单独检测PIVKA-Ⅱ和GP73对AFP低浓度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IVKA-Ⅱ与GP73联合检测可提高AFP低浓度肝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ivka-ii GP73 AFP
下载PDF
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在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邱志琦 朱嫦琳 詹建清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在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病患者14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者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外周循环血液样...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在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病患者14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者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外周循环血液样本5 mL,分别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肝病患者143例经病理确诊肝癌组35例,肝硬化组48例,肝炎组60例;肝癌组检测血PIVKA-Ⅱ、AFP和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对照组(P<0.05),而且肝硬化组、肝炎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阳性确诊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在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ka-ii AFP CA125 肝癌筛查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静肖 崔世伟 +1 位作者 杨晓欢 赵秀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初次诊断为胰腺癌的住院患者57例,胰腺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IVKA-II、CA199、CEA、AFP,比较...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初次诊断为胰腺癌的住院患者57例,胰腺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IVKA-II、CA199、CEA、AFP,比较4个指标在胰腺癌组、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并作ROC曲线,比较PIVKA-II、CA199、CEA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疾病的效能;根据肿瘤位置,将胰腺癌组分为胰头癌组和胰体胰尾癌组,比较两组PIVKA-II、CA199、CEA水平的差异。结果胰腺癌组血清PIVKA-II、CA199、CEA浓度水平显著高于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AFP浓度水平在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炎组血清PIVKAII、CA199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KA-II、CA199、CEA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胰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0.735、0.765,PIVKA-II、CA199、CEA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2.49mAU/ml、119.95 U/ml、2.86ng/ml,此时灵敏性分别为71.4%、62.5%、67.9%,特异性分别为73.9%、95.7%、84.8%;胰头癌组PIVKA-II浓度水平显著高于胰体胰尾癌组(P<0.01),而CA199、CE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VKA-II对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CA199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胰腺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PIVKA-Ⅱ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齐林 刘金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ancer,PHC)早期诊断阳性率,通过监测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proteininducedbyvitaninkabsenceorantagonistPIVK...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ancer,PHC)早期诊断阳性率,通过监测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proteininducedbyvitaninkabsenceorantagonistPIVKA-Ⅱ)水平对PHC疗效作一评价。本试验应用酶联免疫法在180人中进行PIVKA-Ⅱ检测。PHC72例,其它肝病58例(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炎、肝囊肿、肝血管瘤,继发性肝癌)及正常对照50例。正常组50例血浆中PIVKA-Ⅱ全为阴性反应,PHC中47例阳性反应,其它肝病中仅肝硬化、慢性肝炎各为1例呈阳性反应。PHC的PIVKA-Ⅱ检测敏感性65%,特异性98%,PIVKA-Ⅱ和AFP无相关性(r=0.1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PHC阳性率79%、小肝癌诊断阳性率57%、经治疗有效者,PIVKA-Ⅱ浓度下降,无效者水平增高。血浆中的PIVKA-Ⅱ浓度增高对PHC有特异性的诊断意义,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PHC检出率,检测PIVKA-Ⅱ对PHC与各种良性肝病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KA-Ⅱ 肝癌标志物 肝肿瘤 检测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以及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班立芳 李广明 +2 位作者 孔庆飞 张运涛 陈桂桂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AFU)以及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病理结果将分为低分化组(64例)、中分化组(55例)和高分化组(48例)...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AFU)以及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病理结果将分为低分化组(64例)、中分化组(55例)和高分化组(48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AFP、铁蛋白、AFU和PIVKA-II水平,并评价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AFP、铁蛋白、AFU以及PIVKA-I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组患者上述血清标志物水平高于高分化组,低分化组患者上述血清标志物水平高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指标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均较低,四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由82.04%升高至96.41%,约登指数从0.734升高至0.864,而特异度仅从91.33%降至90.00%,诊断价值明显提高。结论:血清AFP、铁蛋白、AFU和PIVKA-I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含量明显增高,并且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四种肿瘤标志物指标的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铁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异常凝血酶原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余微微 李秋艳 +1 位作者 罗云程 虞希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居高位。尽管肝癌诊断和治疗技术正在不断完善,肝癌的预后仍不甚理想。原因主要在于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较低,使得根治性措施难以实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是...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居高位。尽管肝癌诊断和治疗技术正在不断完善,肝癌的预后仍不甚理想。原因主要在于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较低,使得根治性措施难以实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血清学标志物。本文综合介绍其在肝癌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学标志物 异常凝血酶原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傅泳航 郑凤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广州空军医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68例良性肝病患者(肝病组)、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广州空军医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68例良性肝病患者(肝病组)、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多项肿瘤标志物,并在肝癌组与肝病组患者之间建立判别方程。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中97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呈阳性表达(92%),肝病组中有9例呈阳性表达(13%),对照组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4%)。3组中的PIVKA-II、CEA、铁蛋白、CA19-9和CA125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50,40.571,30.518,76.795,153.156,P<0.05)。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肝癌临床诊断符合率提高为92%,明显高于单项PIVKA-II检测的66%(χ~2=16.565,P<0.05)。所建判别方程的判断准确率为91%。结论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单独PIVKA-II检测,可用于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IVKA-Ⅱ 肿瘤标志物 肿瘤诊断
下载PDF
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永红 萧嘉铭 +2 位作者 王进 卢鸣剑 邓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索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AFP阴性患者251例,AFP阳性患者6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肿瘤大小、肿... 目的探索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AFP阴性患者251例,AFP阳性患者6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肿瘤大小、肿瘤数目、Child-Pugh分级、PIVKA-II水平、临床症状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肝细胞癌以男性患者为主,但AFP阴性与阳性患者在年龄(P=0.219)、性别(P=0.075)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FP阴性患者HBV感染率低于AFP阳性患者(57.8%vs 76.8%,P<0.05),小肝癌比例高于AFP阳性患者(13.6%vs 7.6%,P=0.006),在肿瘤数目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79)。AFP阴性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比例、Child-Pugh A级比例均高于AFP阳性患者(11.2%vs 6.2%,P=0.011;48.6%vs 31.9%,P<0.001)。AFP值与PIVKA-II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47,P=0.162),但AFP阴性患者中PIVKA-II的阳性率低于AFP阳性患者(17.9%vs 61.6%,P<0.001)。AFP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优于AFP阳性患者(44.4%vs 26.1%,P<0.001)。结论AFP阴性肝细胞癌患者具有HBV感染率低、小肝癌比例高、临床症状轻、Child-Pugh评分低、预后良好的临床特点,联合PIVKA-II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临床特点 预后 异常凝血酶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