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moxifen诱导敲除多囊肾小鼠Pkd1基因后的肾脏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卫民 朱科燕 +4 位作者 陈方明 蔡月琴 方明笋 齐月寒 陈民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Tamoxifen诱导下敲除Pkd1^(f/f):Cre转基因小鼠多囊肾病1(Pkd1)基因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用出生11 d的Pkd1^(f/f):Cre转基因小鼠和Pkd1f/f野生型小鼠用Tamoxifen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后7d、14d、21d检测血清肌酐与尿素... 目的探讨Tamoxifen诱导下敲除Pkd1^(f/f):Cre转基因小鼠多囊肾病1(Pkd1)基因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用出生11 d的Pkd1^(f/f):Cre转基因小鼠和Pkd1f/f野生型小鼠用Tamoxifen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后7d、14d、21d检测血清肌酐与尿素氮含量,检测21 d时体质量、肾脏重量及其脏器系数。结果诱导敲除后7d小鼠血清肌酐与尿素氮含量开始升高,14d、21 d小鼠血清肌酐与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P<0.01)。21 d时诱导敲除小鼠肾脏系数明显高于未敲除小鼠。结论 Tamoxifen能使条件诱导敲除pkd1基因的小鼠肾功能产生明显改变,肾组织出现大量囊泡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pkd) 转基因小鼠 肾功能 TAMOXIFEN 诱导
下载PDF
PKD2基因在正常人和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2
作者 周玉坤 梅长林 +2 位作者 孙田美 沈学飞 宋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观察 PK D2基因在正常人和 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患者肾组织中的不同表达 ,探讨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抽提正常人肾组织细胞总 RNA ,通过 RT- PCR法获得 PK D 2基因第 12~ 13外显子 c DNA片段 ,以此为探... 目的 :观察 PK D2基因在正常人和 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患者肾组织中的不同表达 ,探讨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抽提正常人肾组织细胞总 RNA ,通过 RT- PCR法获得 PK D 2基因第 12~ 13外显子 c DNA片段 ,以此为探针 ,用地高辛标记 ,对正常人和 2型 ADPKD患者肾组织分别进行原位杂交 ,并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 PK D2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人肾组织中 PK D2基因在 Henle襻的厚升支、远曲小管和皮质集合管有较强的表达 (平均光密度为 1.2 3± 0 .0 4 ) ;而 2型ADPKD患者肾组织中 PKD2基因仅在部分囊壁中有少量表达 (平均光密度为 0 .5 6± 0 .0 3)。 结论 :正常人肾组织中 PK D2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 2型 ADPKD患者 ,提示 PK D2基因表达降低在 2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 原位杂交 pkd2基因
下载PDF
安徽地区PKD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24h脑电图监测结果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韦玉国 胡纪源 +3 位作者 程楠 韩永升 韩咏竹 杨任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35-236,242,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以及与脑电图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①收集PK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24h脑电图监测资料共13例;②提取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组DNA标本,采用PCR扩增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以及与脑电图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①收集PK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24h脑电图监测资料共13例;②提取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组DNA标本,采用PCR扩增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PRRT2基因外显子,行DNA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③分析各种基因突变类型与PK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脑电图结果的关系。结果:①经DNA测序证实,13例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有6例被检出PRRT2基因的突变,其突变类型均为c.649dupC,检出率为46%,而已见报道PRRT2基因c.514—517delTCTG和c.972delA的突变方式均未被检出;②6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C.649dupC)的PKD患者脑电图检查均正常,未发现PRRT2基因突变的7例PKD患者中有2例(29%)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结论:PRRT2基因突变(c.649dupC)可能是安徽地区PKD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 PRRT2基因 基因突变 脑电图
下载PDF
斑马鱼pkd2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韩霄 赵呈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6,共5页
PKD2是一个存在于纤毛细胞膜表面的6次跨膜蛋白,其功能缺陷是造成人类多囊肾(PKD)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利用CRISPR/Cas9方法获得了一个新的pkd2突变体。与之前报道的pkd2突变体不同,该突变体仅缺失C端胞内区... PKD2是一个存在于纤毛细胞膜表面的6次跨膜蛋白,其功能缺陷是造成人类多囊肾(PKD)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利用CRISPR/Cas9方法获得了一个新的pkd2突变体。与之前报道的pkd2突变体不同,该突变体仅缺失C端胞内区。发现该胞内区的缺失足以影响PKD2的功能,突变体产生体轴向背侧弯曲的特殊表型。利用lefty2作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的实验表明,突变体存在左右不对称缺陷。同时,进一步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pkd2的突变并未影响纤毛的发育。此外,我们对突变体中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并未发现明显异常,说明胶原蛋白可能不是影响pkd2突变体体轴弯曲的因素。最后,我们发现用FGF信号抑制剂处理胚胎,可使得突变体体轴弯曲的程度降低,揭示FGF可能参与影响了pkd2突变体体轴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d pkd2 左右不对称 纤毛 FGF
下载PDF
拉考沙胺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歆博 潘远航 +4 位作者 陈泽 王则直 曲书毅 谢鸳 刘永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进行检索,检索时间...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2年9月,共计25例患者符合PKD诊断标准,排除20例使用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最终纳入使用LCM治疗的5例患者,对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来自4个家系,男3例,女2例,起病年龄4~17岁,发作均出现于突然运动或有运动想法之后,其中4例患者为双侧症状,1例为单侧肢体症状及面部症状,发作频率5~15次/d,每次持续3~20 s。4例PRRT2基因(+),LCM初始剂量为25~50 mg/d,3 d加量至维持剂量为100~200 mg/d(2.5~3.1 mg/kg);1例PRRT2基因(-),LCM初始剂量为100 mg/d,当天服药即控制症状,目前维持剂量为100 mg/d(1.2 mg/kg)。4例(4/5)患者服药后无发作,1例(1/5)患者(PRRT2基因突变阳性)偶有“发作预感”(每2~3个月1次),所有患者服用LCM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LCM治疗PKD可以快速加量,1~3 d可控制症状,未见不良反应。PRRT2基因(-)的PKD患者可能需要小剂量LCM即可控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d 运动障碍 PRRT2 基因型 拉考沙胺 LCM
下载PDF
顺铂对TC-1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静 胡万芹 +3 位作者 肖肖 魏洁 寇蓬 杨丽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顺铂对宫颈癌TC-1细胞表面程序性凋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宫颈癌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方法检测顺铂对TC-1细胞的增殖活力,筛选顺铂最适作用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顺铂、PKD阻断剂GO 6976对TC-1... 目的探讨顺铂对宫颈癌TC-1细胞表面程序性凋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宫颈癌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方法检测顺铂对TC-1细胞的增殖活力,筛选顺铂最适作用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顺铂、PKD阻断剂GO 6976对TC-1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结果 (1)顺铂对TC-1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值为25.5μg/mL;(2)顺铂处理24h后TC-1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为(64.96±11.55)%,阴性对照组为(39.59±5.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顺铂联合PKD阻断剂..GO 6976处理TC-1细胞24h后TC-1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为(61.56±3.43)%,顺铂单独处理的TC-1细胞表面PD-L1表达为(79.54±5.0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可增加TC-1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阻断PKD途径可显著抑制顺铂对TC-1细胞表面PD-L1表达增加的程度,顺铂可能是通过PKD途径影响PD-L1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宫颈癌 程序性凋亡配体1(PD-L1) 蛋白激酶D(pkd)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晋生 杨宝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囊泡损伤肾组织,引起肾功能改变,最终导致肾衰竭。除透析和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衰竭,尚无有效疗法延缓多囊肾病程进展。抑制囊泡液体分...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囊泡损伤肾组织,引起肾功能改变,最终导致肾衰竭。除透析和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衰竭,尚无有效疗法延缓多囊肾病程进展。抑制囊泡液体分泌,抗囊泡上皮细胞生长和减轻继发病变是治疗该病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多囊肾病治疗 多囊蛋白 抗细胞增殖 抑制囊液分泌
下载PDF
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遗传早现现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鼎 李国良 +4 位作者 陈婵娟 张峰 章蓓 严江伟 肖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遗传早现现象。方法将本研究采集的家系及通过文献检索到资源完整的家系分为中国单纯型PKD组、中国复杂型PKD组、国外单纯型PKD组及国外复杂型PKD组,分别对4组PKD家系进行临床分析和发病... 目的探讨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遗传早现现象。方法将本研究采集的家系及通过文献检索到资源完整的家系分为中国单纯型PKD组、中国复杂型PKD组、国外单纯型PKD组及国外复杂型PKD组,分别对4组PKD家系进行临床分析和发病年龄的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表型上,中国单纯型PKD家系均存在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和(或)严重程度加重的现象,国内外其他PKD家系在临床上未发现明显的遗传早现。统计学上,中国单纯型PKD家系代与代之间的平均年龄差为5.2岁,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001);而复杂型PKD组和国外单纯型PKD组父-子代发病年龄并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家族性PKD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种类型,与种族和遗传背景有关。中国单纯型PKD家系存在遗传早现现象,而伴发其他疾病的复杂型PKD在临床和统计学上均未发现遗传早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型pkd 复杂型pkd 遗传早现
下载PDF
妊娠合并多囊肾的母婴结局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扬玉 魏瑗 +5 位作者 张 王永清 李诗兰 叶蓉华 王研 乔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多囊肾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例妊娠合并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妊娠晚期伴发肾功能不全失代偿,孕37周分娩低出生体重儿,产后2年因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术;2例患者孕期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多囊肾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例妊娠合并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妊娠晚期伴发肾功能不全失代偿,孕37周分娩低出生体重儿,产后2年因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术;2例患者孕期证实多囊肾,孕晚期并发子痫前期及肾功能不全代偿,分别在孕39周及36周剖宫产分娩,母子平安出院;1例孕22周诊断多囊肾、肾功能不全失代偿行中期妊娠引产术。结论:患多囊肾孕妇多伴随肾功能不全,其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多。孕期加强监护,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可改善母儿预后,如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肾功能不全 妊娠 胎儿结局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PKHD1基因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红霞 孙春梅 +2 位作者 韩蓁 李媛 周熙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4期495-496,534,共3页
目的对1例引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胎儿的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KHD1)进行基因突变鉴定和结果分析。方法采集引产胎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等技术手段对该胎儿及其父母进行PKHD1... 目的对1例引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胎儿的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KHD1)进行基因突变鉴定和结果分析。方法采集引产胎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等技术手段对该胎儿及其父母进行PKHD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胎儿PKHD1基因出现几种序列变异:PKHD1基因第7号内含子发生ISV7+51G>T变异;第17号外显子发生c.1587T>C(P.N529N)变异;第32号外显子发生c.3785C>T(P.A1262V)变异,导致编码PKHD1蛋白多肽链第1262号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缬氨酸。结论 PKHD1基因序列变异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病因,PKHD1基因检测可作为产前筛查的有效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多囊肾 多囊肝病变1基因 肾囊性疾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β结构域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靖 冯滢滢 +5 位作者 王涛 张柯 李玲 冀全博 徐小洁 叶棋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β亚基胞外结构域(ED)和胞内激酶(PK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扩增IGF1Rβ-ED和GST-IGF1Rβ-PK...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β亚基胞外结构域(ED)和胞内激酶(PK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扩增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正确插入pGEX-KG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ate表达后,用GST-Sepharose 4B珠子纯化融合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最后用GST pull-down技术检测纯化蛋白与已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驱动的细胞运动调节蛋白(MEMO)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得到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得到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外源基因插入片段,测序后与目的序列一致;在Rossate菌中诱导表达出与预期位置相符的目的蛋白,并经过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成功表达;纯化得到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两个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证明蛋白GST-IGF1Rβ-PKD可以和MEMO相互作用。结论成功克隆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并获得活性良好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 β亚基胞外结构域 β亚基胞内蛋白激酶结构域 原核表达 纯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驱动的细胞运动调节蛋白(MEMO)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增生性肾脏病的血液病理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福华 陈毕生 +1 位作者 杨莺莺 骆清池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3期49-53,共5页
血液病理学测定表明,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组列的血红蛋白平均值约5.49g.(100ml)-1,颗粒白细胞平均值为48.09%,单核细胞平均值为2.82%,健康鱼组列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26g·(100ml)-1,颗粒白细胞平均值... 血液病理学测定表明,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组列的血红蛋白平均值约5.49g.(100ml)-1,颗粒白细胞平均值为48.09%,单核细胞平均值为2.82%,健康鱼组列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26g·(100ml)-1,颗粒白细胞平均值为31.33%,单核细胞平均值为0.11%,两组列间有明显差异(p<0.05)。患病石斑鱼出现较多星个体小、膜薄易破、难着色的异形红细胞;颗粒白细胞的核分叶较多,病鱼表现出严重贫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增生性肾脏病 血液病理学 石斑鱼
下载PDF
拉莫三嗪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乃智 王敏 +1 位作者 宋旭霞 卢幸明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1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结合门诊随访和电话回访,复习14例PKD患者应用LTG的治疗情况。结果:LTG治疗PKD患者有效率为100%。LTG平均用量(63.9±30.4)mg/d。结论...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1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结合门诊随访和电话回访,复习14例PKD患者应用LTG的治疗情况。结果:LTG治疗PKD患者有效率为100%。LTG平均用量(63.9±30.4)mg/d。结论:LTG治疗PKD患者有效率较高,且所用LTG剂量较作为常规抗癫痫药物时的剂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LTG)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
下载PDF
PRRT2基因突变家系临床表型及治疗效果分析
14
作者 孙萌 王鑫 +1 位作者 周冉 程亚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73-2476,共4页
目的总结PRRT2基因突变家系病例的临床表型,评估抗癫痫药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PRRT2基因突变4个家系受累成员的临床表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个家系受累成员9例,在婴儿期... 目的总结PRRT2基因突变家系病例的临床表型,评估抗癫痫药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PRRT2基因突变4个家系受累成员的临床表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个家系受累成员9例,在婴儿期表现为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BFIE)而青少年期表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表型者3例;婴儿期BFIE表型者5例,其中3例目前尚在幼儿期是否出现PKD表型尚不能确定;仅有PKD表型者1例为成年女性。8例BFIE表型者,其中6例未治疗均在2岁内发作停止;2例首选左乙拉西坦未控制发作换用奥卡西平后症状缓解;4例PKD表型者,其中3例低剂量奥卡西平即可控制发作。结论PRRT2基因突变家系中最常见的临床表型为BFIE和PKD,部分受累者婴儿期出现BFIE表型,青少年期可能出现PKD表型。较低剂量的奥卡西平治疗有效,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差,甚至加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T2基因 突变 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奥卡西平
下载PDF
基于椭圆曲线的会议密钥分配方案
15
作者 李萍 张建中 刘锋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会议密钥分配方案,安全性强,可以抵御各种攻击,而且密钥分发效率高;还能方便地更新密钥以及增删成员等.
关键词 会议密钥 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 LAGRANGE插值多项式 Diffie-Hellman公钥分发系统(pkdS)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沉默可降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对紫杉醇的敏感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宇 卢婉鹭 +1 位作者 陈娇 张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D(PKD)沉默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细胞增殖、迁移、化疗药物敏感度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转染Control-sh RNA和PKD1-sh RNA质粒后,药物筛选出稳定转染的ACC-2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验证细胞中PKD1敲除效率;划痕实...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D(PKD)沉默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细胞增殖、迁移、化疗药物敏感度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转染Control-sh RNA和PKD1-sh RNA质粒后,药物筛选出稳定转染的ACC-2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验证细胞中PKD1敲除效率;划痕实验检测PKD1敲除后细胞迁移能力改变;CCK-8法检测PKD1敲除后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紫杉醇对细胞的半致死浓度变化;PI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处理并PKD1敲除后细胞凋亡情况变化。结果建立了PKD1基因沉默的稳定细胞株;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PKD1-sh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没有显著变化,但紫杉醇半致死浓度增高,紫杉醇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 PKD1沉默降低了ACC-2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度,抑制了紫杉醇引起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 紫杉醇 耐药性
下载PDF
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表型总结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黎 詹飞霞 +3 位作者 黄啸君 田沃土 李资益 曹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6-212,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基因型的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c.649dupC)的原发性PKD患者临床资...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携带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基因型的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c.649dupC)的原发性PK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登记表记录并整理,就其临床表型进行总结分析,并比较男性与女性以及家族性与散发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93例携带PRRT2基因热点突变的PKD患者男女比例为2.72∶1,平均发病年龄为(9.93±3.52)岁,平均就诊年龄为(23.98±8.92)岁;单纯型54例(58.06%)、复杂型39例(41.94%);87例(93.55%)发作前有预感;发作形式包括肌张力障碍44例(47.31%),舞蹈样动作5例(5.38%),或混合发作(47.31%)。散发性58例(62.37%)、家族性35例(37.63%),外显率为67.05%。62例(66.67%)服用抗癫药物患者中46例(74.19%)症状完全控制,14例(22.58%)发作频率下降但偶有发作,2例(3.23%)未见明显缓解。男性组面部累及比例低于女性组(P=0.017),家族性组面部累及比例低于散发性组(P=0.011)。结论PRRT2基因c.649dupC突变具有基因型-表型异质性,该基因型更容易表现为复杂型PKD,具有外显不全的遗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T2 pkd 热点突变 表型 基因型 c.649dupC 运动障碍
下载PDF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Estimates and Uncertainty 被引量:18
18
作者 ZHAOYong-Cun SHIXue-Zheng +3 位作者 YUDong-Sheng T.F.PAGELLA SUNWei-Xia XUXiang-Hu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estimates, th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in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 estimates and SOC stocks were examined using 363 soil profiles in Hebei Prov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estimates, th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in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 estimates and SOC stocks were examined using 363 soil profiles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with three methods: the soil profile statistics (SPS), GIS-based soil type (GST),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 (KI). The GST method, utilizing both pedolog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IS technology,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accurate method of the three estimations, with SOCD estimates for SPS 10% lower and KI 10% higher. The SOCD range for GST was 84% wider than KI as KI smoothing effect narrowed the SOCD range. Nevertheles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SOCD with KI (41.7%) was less than GST and SPS. Comparing SOCD’s lower estimates for SPS versus GST, the major sources of uncertainty were the conflicting area of proportional relations. Meanwhile, the fewer number of soil profiles and the necessity of using the smoothing effect with KI were its sources of uncertainty. Moreover, for local detailed variations of SOCD, GST was more advantageous in reflecting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than 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ional pedological knowledge-based database (pk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oil profile database (SPD) soil profile statistics (SPS) UNCERTAINTY
下载PDF
触脑脊液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瑞 刘海鹰 +4 位作者 王家瑶 郭保霖 高方 武胜昔 王文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3-637,共5页
触脑脊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是一种分布于脑室、中央管、脑室周器及脑实质等处与脑脊液接触的特殊神经元。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可将CSF-cNs分为室管膜上、室管膜下和远位CSF-cNs三类,不同部位的CSF-... 触脑脊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是一种分布于脑室、中央管、脑室周器及脑实质等处与脑脊液接触的特殊神经元。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可将CSF-cNs分为室管膜上、室管膜下和远位CSF-cNs三类,不同部位的CSF-cNs分泌不同的神经递质。以往研究CSF-cNs多采用脑室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subunit B labe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CB-HRP)进行逆行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脑脊液神经元 POLYCYSTIN KIDNEY disease 2-like 1(pkd2L1) 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
下载PDF
Ciliotherapy: a novel intervention in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被引量:1
20
作者 Sarmed H. Kathem Ashraf M. Mohieldin +8 位作者 Shakila Abdul-Majeed Sajida H. Ismail Qaiss H. Altaei Ibrahim K. Alshimmari Mohanned M. Alsaidi Hussein Khammas Andromeda M. Nauli Bina Joe Surya M. Naul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3-73,共11页
Background Ciliopathies are a group of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structure or function of primary cilia. Ciliopathies includ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 a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hypertensio... Background Ciliopathies are a group of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structure or function of primary cilia. Ciliopathies includ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 a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hypertension. 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cilia length regulates cilia function, and cilia function is required for nitric oxide (NO) biosynthesis in endothelial cells. Because patients with PKD show abnormal sensory cilia function, the aim of our current study was to search for a targeted therapy focused on primary cilia, which we refer to as 'cilio- therapy'. Methods and Results In the present studies, our in vitro analyses refined fenoldopam as an equipotent and more specific dopa- minergic agonist to regulate cilia length and function. Our in vivo studies indicated that fenoldopam increased cilia length and serum NO thereby reducing blood pressure in a PKD mouse model. Our crossover,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further indicated that cilia-targeting therapy showed an overall reduction i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PKD patients. Conclusions Overall, our studies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of ciliotherapy as an innovativ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primary ci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cilium Blood pressure MECHANOSENSOR MECHANOTRANSDUCTION Chemosensor Fluid-shear str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