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0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周期PN序列水声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能力的变化规律与试验验证
1
作者 王晓玮 周其斗 +2 位作者 唐永壮 谢志勇 刘文玺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对无法定量分析短周期PN序列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的问题,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单频干扰经相关处理产生的干扰分量;然后,结合直扩系统对单频干扰的处理增益,针对水声系统扩频序列周期较短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周期性PN序列水声直扩系统... 对无法定量分析短周期PN序列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的问题,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单频干扰经相关处理产生的干扰分量;然后,结合直扩系统对单频干扰的处理增益,针对水声系统扩频序列周期较短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周期性PN序列水声直扩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定量分析的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理论表达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单频干扰经相关处理后得到的干扰序列呈直流或正弦分布;单频干扰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与信干比、干扰频偏、相位偏差以及扩频码本身结构有关,误码率随干扰相位偏差变化呈周期分布;在干扰频偏值为整数倍码元带宽的所有工况中,频偏为一倍码元带宽的单频干扰对系统影响最大;简明的理论表达式,对快速预报现实短码水声系统抗单频干扰性能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短周期pn序列 单频干扰 标准高斯近似
下载PDF
DPF碳载量对重型车PN排放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梁 马成功 张凡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从DPF碳载量为0%时开始,直至DPF碳载量为100%,达到后处理再生状态结束共进行了8次PEMS试验。研究DPF碳载量对PN比排放的影响,根据瞬时车速和瞬时机动车比功率等参数对瞬态数据划分Bin网格,计算每次试验各个Bin的PN平均排放浓度和DPF平... 从DPF碳载量为0%时开始,直至DPF碳载量为100%,达到后处理再生状态结束共进行了8次PEMS试验。研究DPF碳载量对PN比排放的影响,根据瞬时车速和瞬时机动车比功率等参数对瞬态数据划分Bin网格,计算每次试验各个Bin的PN平均排放浓度和DPF平均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除最后一次发生再生的PEMS测试外,随着DPF碳载量的增大,PN比排放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着碳载量升高,Bin0、Bin1、Bin12以及Bin22等区间内每次试验的PN排放浓度相差不多。Bin13区间内的PN排放会随着碳载量的升高整体呈升高趋势。Bin23和Bin33区间内,PEMS试验的PN排放会随着碳载量的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载量 pn比排放 DPF入口温度 PEMS试验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
3
作者 李翔 刘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5,共8页
为了精确表征毫米波频段pn结二极管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该模型包括表征pn结的本征部分和寄生部分。以量化的pn结耗尽区串联电阻作为中间项,通过非线性传输线理论近似方法,推导出全新的pn结二极管... 为了精确表征毫米波频段pn结二极管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该模型包括表征pn结的本征部分和寄生部分。以量化的pn结耗尽区串联电阻作为中间项,通过非线性传输线理论近似方法,推导出全新的pn结二极管小信号模型的拓扑结构。通过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的参数解析提取方法,提取等效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值。使用某磷化铟(InP)工艺线加工所得2×3μm、8×8μm、4×16μm二极管的散射参数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1~110 GHz频率范围内,不同偏压的模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均吻合较好,同时也能表明模型在毫米波频段内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频段 pn 耗尽区串联电阻 传输线理论 参数解析提取
下载PDF
集成PN结防护结构的薄膜换能芯片
4
作者 李慧 骆建军 +4 位作者 任炜 冯春阳 褚恩义 陈建华 李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28,共7页
研究设计了一种平面纵向集成PN结(半导体的空间电荷区)结构二极管的薄膜换能元芯片,并制作了3Ω和4Ω2种桥区电阻,每种电阻制备1.0 mm×1.0 mm、1.5 mm×1.5 mm、2.0 mm×4.0 mm 3种芯片尺寸,每种尺寸设计8,18,28,34 V 4种... 研究设计了一种平面纵向集成PN结(半导体的空间电荷区)结构二极管的薄膜换能元芯片,并制作了3Ω和4Ω2种桥区电阻,每种电阻制备1.0 mm×1.0 mm、1.5 mm×1.5 mm、2.0 mm×4.0 mm 3种芯片尺寸,每种尺寸设计8,18,28,34 V 4种击穿电压的集成芯片样品,其中1.0 mm芯片对应4种击穿电压的芯片,1.5 mm、2.0 mm芯片对应34 V击穿电压进行静电对比试验。为研究集成防护结构对换能元的爆发性能的影响,对3Ω的1.0 mm集成芯片进行了发火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集成薄膜芯片尺寸越大,抗静电能力增强;芯片桥区电阻越大,越容易受到静电干扰损伤,其静电防护性能达500 pF/500Ω/25 kV。PN结结构的击穿电压越小,其旁路电流的能力越大,对换能元爆发性能的影响越大,击穿电压越大,对换能元的静电防护作用越小。对于33μF/16 V作用条件的火工品,选择18 V击穿电压的集成芯片说明集成薄膜芯片应用中需要根据换能元的工作电压选用合适的击穿电压,以保证集成芯片既可以防护静电干扰,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pn 薄膜换能元 抗静电 发火
下载PDF
用于VLBI测轨的PN-DOR信标研究
5
作者 陈奥 童力 +1 位作者 王瑞 郑为民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9-580,共12页
探测器DOR信号与射电源信号频谱特征不同引起的接收设备相位波动误差是月球和深空探测VLBI测轨的重要误差源之一。新型PN-DOR信标通过使用伪随机序列对现有DOR信标扩频调制生成,实现与射电源信号相似的频谱特征,可有效降低相位波动误差... 探测器DOR信号与射电源信号频谱特征不同引起的接收设备相位波动误差是月球和深空探测VLBI测轨的重要误差源之一。新型PN-DOR信标通过使用伪随机序列对现有DOR信标扩频调制生成,实现与射电源信号相似的频谱特征,可有效降低相位波动误差。研究PN-DOR信标在VLBI测轨应用中相位误差与带宽综合群时延误差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相同发射功率条件下PN-DOR与DOR信标总时延误差,分析PN-DOR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 pn-DOR信标 相位误差 群时延误差
下载PDF
地幔顶部Pn波成像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6
作者 贺羽慧 关玉蕊 +1 位作者 孔华 吕彦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97-215,共19页
地震Pn波的射线路径集中在地幔顶部有限深度范围内,在射线横向覆盖密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而Pn震相是研究地幔顶部这一重要层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的优势震相. Pn波速度的横向变化可以反映上地幔温度及成分差异,Pn波各向异性能够反映... 地震Pn波的射线路径集中在地幔顶部有限深度范围内,在射线横向覆盖密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而Pn震相是研究地幔顶部这一重要层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的优势震相. Pn波速度的横向变化可以反映上地幔温度及成分差异,Pn波各向异性能够反映地幔物质的运动及形变特征,高精度的地幔顶部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圈结构、板块运动和深部热物质运移过程等关键信息. Pn波成像方法经过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研究地幔顶部结构的成熟技术,并被应用于全球范围获取地壳厚度、上地幔速度和各向异性等结构信息,精细刻画了全球上地幔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进一步认识了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俯冲、大陆碰撞变形、火山活动等动力学过程.随着全球地震台站覆盖的日益密集和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加,大量高质量的Pn数据为地幔顶部精细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围绕Pn波成像方法的发展及在全球范围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 地幔顶部 速度 各向异性 层析成像
下载PDF
国六轻型柴油机PN排放试验研究
7
作者 宋军太 王明明 +1 位作者 张勇 房瑞雪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0期1-4,共4页
为探究国六柴油机PN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某国六轻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万有工况PN原排的分布特点,以及主喷提前角、轨压、预喷、近后喷、EGR率、进气节流阀开度等参数对单一工况PN原排和WHSC循环PN排放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PN排放和... 为探究国六柴油机PN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某国六轻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万有工况PN原排的分布特点,以及主喷提前角、轨压、预喷、近后喷、EGR率、进气节流阀开度等参数对单一工况PN原排和WHSC循环PN排放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PN排放和NOx排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万有工况,随着转速增大,PN排放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扭矩的升高,PN排放呈降低的趋势;(2)主喷提前角、轨压、EGR率对PN排放的影响较显著;而预喷间隔角、预后喷油量对PN排放影响较小;(3)PN比排放与NOx比排放存在此消彼长的Trade-off关系,并且存在一个拐点,当NOx比排放低于拐点后,PN比排放会大幅度上升。(4)对于WHSC循环,增加主喷提前角与轨压可以较大程度降低PN排放,但NOx排放会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排放 柴油机 EGR NOx
下载PDF
双极型晶体管PN结电容温度特性研究
8
作者 温术来 张磊 +1 位作者 于树永 卢江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3年第8期101-106,共6页
以轨道电路系统中常用某型号双极型晶体管为对象,结合轨道电路系统信号特点,研究环境温度对其P N结电容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该款晶体管基极-发射极与基极-集电极P N结电容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外加电场增加P N结,电容值也随之增加,... 以轨道电路系统中常用某型号双极型晶体管为对象,结合轨道电路系统信号特点,研究环境温度对其P N结电容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该款晶体管基极-发射极与基极-集电极P N结电容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外加电场增加P N结,电容值也随之增加,且由势垒电容逐渐向扩散电容转变。当外加电场低于内建电场时,PN结电容值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当外加电场高于内建电场时,PN结电容值则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本研究对晶体管选型、维护及故障失效分析具有实际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型晶体管 结电容 pn
下载PDF
高原轻型车用发动机PN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赵龙龙 罗飞 +2 位作者 李瑞 侯春元 解礼兵 《时代汽车》 2023年第12期23-25,共3页
基于1900m海拔的发动机试验台架,针对一台国六轻型车用发动机,开展搭载后处理系统的整机PN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分析其在高原下原机PN与尾排PN的变化规律,为高原轻型车后处理系统开发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发现:高原汽油机原机PN排放随着车... 基于1900m海拔的发动机试验台架,针对一台国六轻型车用发动机,开展搭载后处理系统的整机PN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分析其在高原下原机PN与尾排PN的变化规律,为高原轻型车后处理系统开发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发现:高原汽油机原机PN排放随着车速的升高而不断降低,捕集效率随车速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主要与载体孔隙及是否高温灼烧相关;原机PN排放值对捕集效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冷启动条件下,受发动机缸内温度低、燃烧不充分等影响较大;为增大颗粒物捕集效率,可为GPF添加(或涂覆)部分不可灼烧的的灰分或其它成分以减小孔径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轻型车用发动机 pn排放特性
下载PDF
气门开启缸内喷射对改善PFI发动机PN排放研究
10
作者 刘卫昌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由于燃烧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气道喷射的汽油发动机都是在进气门开启之前进行然受喷射,然而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进气门打开后进行缸内燃油喷射技术却可以改善PN的排放,这个发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同时... 由于燃烧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气道喷射的汽油发动机都是在进气门开启之前进行然受喷射,然而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进气门打开后进行缸内燃油喷射技术却可以改善PN的排放,这个发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同时研究了不同时刻喷射对PN排放的具体影响,用具体的PN排放数据论证了该技术改善PN(颗粒的数量)排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门打开燃油喷射 pn排放 喷射时刻
下载PDF
PN/A颗粒污泥-固相反硝化组合工艺研究
11
作者 黄鲁宁 马成伟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本研究为处理PN/A反应出现的硝酸盐残留,把颗粒污泥和SPD系统耦合,用来处理高氨氮废水,并基于提升脱氮效能,考察了多种填料的固相反硝化(SPD)效能。结果显示,共聚酯填料效能最佳,总氮去除率大于93%,远超过其它填料的水平。根据高通量测... 本研究为处理PN/A反应出现的硝酸盐残留,把颗粒污泥和SPD系统耦合,用来处理高氨氮废水,并基于提升脱氮效能,考察了多种填料的固相反硝化(SPD)效能。结果显示,共聚酯填料效能最佳,总氮去除率大于93%,远超过其它填料的水平。根据高通量测序可知,溶出水平是决定菌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反硝化菌产生了协作关系,明显提高了功能潜力。以上发现针对系统改进PN/A-SPD组合工艺,并促进其运用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A颗粒污泥 SPD系统 组合工艺 菌群功能
下载PDF
川滇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飞 周仕勇 +4 位作者 苏有锦 李鹏 邓存华 李雷 王兰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54,共11页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本文利用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以及云南、四川、重庆三个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严格挑选出的53673个Pn波到时数据,用Pn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的Pn波...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本文利用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以及云南、四川、重庆三个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严格挑选出的53673个Pn波到时数据,用Pn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与现代构造运动有明显的关联:盆地地区上地幔顶部速度明显高于其周边区域,四川盆地尤为突出,其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是整个研究区域的高值;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低值区与研究区现代火山活动区域(如腾冲)及高热泉活动区域(如康定)有明显的相关性.强震大都发生在Pn波速低值区或Pn波速低值边界区.Pn波速度低速带与狭义的南北地震带相吻合,反映出上地幔顶部的流变性对构造应力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Pn波各向异性表明:位于川青块体与四川盆地交界的龙门山地区,快波方向与该区域绝对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基本沿龙门山断裂走向,这表明该地区的各向异性主要受龙门山断裂对Moho面切割变形的影响.而在其他区域的Pn波各向异性方向大体与当地块体的绝对运动方向一致,说明其各向异性主要是由板块运动产生的软流圈变形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波成像 pn波速度 横向变化 各向异性 上地幔 川滇地区
下载PDF
新疆及邻区Pn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29
13
作者 裴顺平 许忠淮 +1 位作者 汪素云 Thomas M.Hear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利用新疆及邻区 2万多条Pn射线的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该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n速度结构 .主要结果是 :①新疆地区平均Pn速度为 8 2km s ,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平均值 (8 0km s) ,速度变化量从 - 0 3km s到 0 2km s.②准噶尔... 利用新疆及邻区 2万多条Pn射线的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该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n速度结构 .主要结果是 :①新疆地区平均Pn速度为 8 2km s ,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平均值 (8 0km s) ,速度变化量从 - 0 3km s到 0 2km s.②准噶尔盆地是明显的高Pn速度区 ,高速区与地貌形状吻合较好 ,最大值达 8 4km s;塔里木盆地整体上呈现高速异常 .二者都可能与盆地是稳定地块、构造活动和变形较弱有关 .③在盆地与山脉的交接带即主要的构造活动带 ,存在较低的Pn速度 ,可达 7 9km s.④塔里木南缘中部存在一显著的低速区 ,可能与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较强有关 .⑤上地幔顶部波速各向异性整体上盆地中心较弱 ,边缘地带较强 .新疆南部波速的各向异性可能是因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的碰撞使地幔物质向北蠕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pn速度 层析成像 地幔 测板法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n波速度的横向变化 被引量:34
14
作者 许忠淮 汪素云 裴顺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31,共8页
搜集整理了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Pn波到时资料,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的横向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Pn波的平均速度偏高,为8.09 km/s;构造上稳定的柴达木盆地下面,上地幔... 搜集整理了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Pn波到时资料,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的横向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Pn波的平均速度偏高,为8.09 km/s;构造上稳定的柴达木盆地下面,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较高,而构造上比较活跃的山西地堑地区波速则较低.1920年发生海原大地震的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低的地区.一个值得注意的结果是,与天山挤压带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偏低的情况不同,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现代挤压变形带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高的地区.鄂尔多斯地块下面,波速度不均一,存在高低速的变化.这与该地块四周皆有强地震活动、地块本身可能有整体的构造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青藏高原 上地幔 P波速度 各向异性 构造运动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30
15
作者 胥颐 李志伟 +2 位作者 郝天珧 刘建华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73-1479,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1980-2004年的地震数据,反演了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上地幔顶部的速度变化揭示出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征:华南地区速度较高并且变化平缓,具有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特征;...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1980-2004年的地震数据,反演了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上地幔顶部的速度变化揭示出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征:华南地区速度较高并且变化平缓,具有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特征;华南沿海尤其是滨海断裂带附近出现低速异常,表明该断裂可能穿过壳幔边界深达上地幔顶部.南海北部至台湾海峡较高的速度与华南地区类似,反映出大陆边缘和陆架地区的岩石层地幔性质;西沙海槽附近较高的速度不仅反映了华南大陆向南的延伸,而且与海槽裂谷拉张引起的地幔上拱有关,整个南海北部没有发现大规模地幔热流的活动痕迹.相比之下,南海东部次海盆的上地幔顶部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对应于海底扩张中心的地幔上涌区,表明岩石层地幔强烈减薄甚至缺失;台湾东部-吕宋-菲律宾北部的低速异常与地震、火山活动以及岩浆作用紧密相关,揭示了西太平洋岛弧俯冲带的活动特征;南海东北部的洋-陆边界清晰,南海东部和菲律宾海西部较高的速度代表了海洋岩石层地幔的性质.Pn波各向异性反映出区域性构造应力状态及岩石层地幔的变形痕迹:华南地区的各向异性较小,说明这一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变形程度较弱;南海北部的快波方向与地壳浅表层构造的伸展方向一致,主要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大陆边缘张裂和剪切作用对岩石层地幔结构的影响;琉球-台湾-吕宋岛弧两侧各向异性十分强烈,平行于海沟的快波方向表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相互作用导致俯冲板块前缘的岩石层地幔强烈变形;台湾东南海域快波方向的变化可能与欧亚大陆和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机制的转换以及岩石层被撕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岩石层地幔
下载PDF
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胥颐 李志伟 +1 位作者 刘劲松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44-1450,共7页
利用中国东部地震台网和ISC报告1980~2004年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根据岩石层地幔的横向非均匀性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点.Pn波速度的变化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黄海地区上地幔... 利用中国东部地震台网和ISC报告1980~2004年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根据岩石层地幔的横向非均匀性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点.Pn波速度的变化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黄海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波平均速度较高,没有发现明显的低速异常,表明上地幔顶部不存在大范围的地幔扰动.速度异常的分布表明,南黄海东部和西部有可能分属于不同的构造块体,其间的分界大致对应于南北走向的黄海东部断裂带,具有相对较低的Pn波速度.边界东、西两侧的Pn波各向异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南黄海西部Pn波的快波方向以北东—北北东方向为主,反映了海区内部扬子块体向北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形;南黄海东部Pn波的快波方向为南北方向,与黄海东部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说明黄海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深达岩石层地幔的南北向转换边界.结合相关资料估计黄海东部断裂带在中生代时期发生了右旋走滑运动,以响应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旋剪切以及南黄海扬子块体的向北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地区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岩石层地幔
下载PDF
一种PN码捕获的门限自适应估计方法 被引量:33
17
作者 薛巍 向敬成 周治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70-1873,共4页
该文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PN码捕获门限自适应设置方法 .我们在对判决量统计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准则估计出等效高斯白噪声方差V .由此 ,我们得到了判决门限值的自适应设置方法 .最后 ,我们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结果表明 ... 该文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PN码捕获门限自适应设置方法 .我们在对判决量统计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准则估计出等效高斯白噪声方差V .由此 ,我们得到了判决门限值的自适应设置方法 .最后 ,我们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结果表明 ,通过估计门限构造出的PN码捕获装置检测性能与理论值非常吻合 ,从而说明了其有效性 .而且 ,判决门限的估计方法实现非常简单、快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 捕获 判决门限 最大似然估计 自适应设置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25
18
作者 顾勤平 丁志峰 +1 位作者 康清清 赵启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4-515,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我国大陆东部NNE走向的巨型深断裂,其中南段及邻区(115°E—122°E,29°N—38°N)跨越了华北断块区、扬子断块区和华南褶皱系三大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学家们研...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我国大陆东部NNE走向的巨型深断裂,其中南段及邻区(115°E—122°E,29°N—38°N)跨越了华北断块区、扬子断块区和华南褶皱系三大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及区域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精心挑选出6381个Pn震相数据,用Pn波时间项层析成像法反演得到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研究区上地幔顶部具有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相对于7.95km·s-1的平均速度而言,Pn波速度值在7.68-8.24km·s-1范围内变化.Pn波速度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和南段具有分段性:沿中段及周边存在一NE向低速异常带,低速可能是由于岩石圈的减薄和软流圈的高温物质沿郯庐带上涌导致;沿南段表现为一NNE向弱高波速异常带,作为高低速的边界带清晰地勾勒出了华北与扬子这两个不同块体,该边界在江苏域向华北地块NW方向凹进.Pn波速度各向异性的强弱与速度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体上,如鲁西隆起及以南等低速区、茅山断裂附近的高低速过渡带,其速度各向异性较为强烈;而在具有高速异常的苏北盆地、合肥盆地等稳定区域下方其各向异性较弱.本文通过Pn波震相基本未能探测到郯庐断裂带中段的方位各向异性,推测是上地幔顶部被"冻结"下来的各向异性痕迹被软流圈热物质上涌这一强烈构造运动削弱所导致.南段具有与断裂伸展方向近乎平行的快波速方向.Pn波速度横向变化和强震活动存在一定关联.强震主要发生在Pn波低速异常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上.郯城8.5级地震震中位于中段和南段高低速过渡带,该区域也是速度横向变化最大的地方,最容易集中应力和产生应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中南段 pn波速度 各向异性 郯城地震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吕子强 雷建设 +4 位作者 周智刚 张刚 张书建 于澄 颜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47-2055,共9页
环渤海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中东部,是岩石圈破坏和减薄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大陆东部强震的多发区和油气田产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区域.本研究利用环渤海地区1980—2015年期间中国地震台网高质量Pn波到时数据,反演得到环... 环渤海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中东部,是岩石圈破坏和减薄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大陆东部强震的多发区和油气田产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区域.本研究利用环渤海地区1980—2015年期间中国地震台网高质量Pn波到时数据,反演得到环渤海地区Pn波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n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且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相关性.在地形隆起区,如太行山隆起、燕山隆起、鲁西隆起、胶辽隆起及苏鲁褶皱带地区,呈现为低波速异常,说明这些隆起区下方的上地幔存在热物质上涌,而凹陷地区,如华北盆地、南黄海北部盆地和南黄海南部盆地,则表现为高波速异常,说明这些凹陷地区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强度较大.地壳内强震主要发生于低波速异常区和高低波速异常过渡带上,说明华北地区地壳强震的发生有可能受到上地幔深部构造的影响.太行山造山带地区Pn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近NNE向,苏鲁褶皱带区域的Pn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近NE向,与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表明在地壳形变剧烈的地区,可能受上地幔顶部的深部动力学影响较大.华北盆地的北部和南部各向异性方向存在差异,可能与岩石圈的厚度及热状态的不均匀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 速度不均匀性 各向异性 上地幔顶部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origin of Pn velocity variationin China and adjacent region 被引量:14
20
作者 裴顺平 许忠淮 汪素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Pn velocity lateral variation and anisotropy imag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adding about 50 000 travel times from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s to the datum set of near 40 000 travel times from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 Pn velocity lateral variation and anisotropy imag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adding about 50 000 travel times from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s to the datum set of near 40 000 travel times from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China used by WANG, et al. We discussed the relation of Pn velocity variation to Moho depth, Earths heat flow, distribution of Cenozoic volcanic rock and the result of rock experiment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The result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n veloc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rust thicknes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arths heat flow. Two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one between Pn velocity and crust thickness, and the other between Pn velocity and heat flow, were obtained. The rate of variation of Pn veloc-ity vP with pressure P, Pv/p, estimated from the velocity variation with crust thickness Hv/p, is close to the result obtained from the rock experiment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If the effect of crust thick-ness on Pn velocity is deducted from the velocity variation, then the low Pn velocity beneath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more notable. The low Pn velocity regions well agree with the Cenozoic volcanic rock. In the several re-gions with significant anisotropy, the direction of fast Pn velocit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maximum principal crust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also with the direction of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It indicates that the fast Pn velocity direc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formation or flow of top mantle material along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网 pn 地壳厚度 新生代 火山岩 各向异性 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