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大尺度环流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1 位作者 谷德军 李春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0-696,共7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南海地区西南风的突然增强和降水的明显增多,往往采用南海地区低层平均风场和(或)对流强度来判别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年份是适用的,但是2006年由于0601号台风"珍珠"的介... 南海夏季风爆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南海地区西南风的突然增强和降水的明显增多,往往采用南海地区低层平均风场和(或)对流强度来判别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年份是适用的,但是2006年由于0601号台风"珍珠"的介入,利用南海地区的区域指标来确定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就略显不足。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从更大尺度上去想办法。利用经圈和纬圈环流可以较好地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16日(第4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南海夏季风 环流 爆发 台风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何敏 许力 宋文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4,共6页
利用合成及相关统计方法 ,研究冬季南海季风指数与 85 0hPa风场、5 0 0hPa高度、海表温度、OLR等环境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机制。指出冬季南海季风指数及环境场的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前兆信号。... 利用合成及相关统计方法 ,研究冬季南海季风指数与 85 0hPa风场、5 0 0hPa高度、海表温度、OLR等环境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机制。指出冬季南海季风指数及环境场的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前兆信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概念模型 ,1998~ 2 0 0 1年的预测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爆发日期 强度 南海 短期气候预测 环境场
下载PDF
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关系I.耦合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梁肇宁 温之平 吴丽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9-634,共16页
运用CSVD和联合CSVD等较新颖的统计方法,在去除/未去除ENSO影响的思路下,探讨了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没有去除ENSO信号(外部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全区一致型的海温异常分布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起着重要... 运用CSVD和联合CSVD等较新颖的统计方法,在去除/未去除ENSO影响的思路下,探讨了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没有去除ENSO信号(外部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全区一致型的海温异常分布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区温度距平为正(负)时,南海夏季风建立较晚(早)。在去除了ENSO信号的影响后,非ENSO全区一致型和SIODM型是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早晚的两个主要的印度洋海温分布型。对于非ENSO全区一致型的海温分布,当前期海温全区为负(正)距平时,南海夏季风建立较早(晚)。而对于SIODM型的海温分布,则当前期海温距平为西负东正(西正东负)的SIODM型时,南海夏季风建立较早(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温异常 南海夏季风 建立迟早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基本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霞 梁建茵 郑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的划分、不同年代际阶段平均场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的划分、不同年代际阶段平均场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年代际时间尺度的转折,可将其分成两个阶段,1960—1976年(简称第一阶段)和1980—1998年(简称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南海地区夏季西南风强度显著减弱,年际变化的方差显著变大,变化周期变短,但是南海中南部地区的上升运动却有所加强。夏季,从低层到对流层高层,中国大陆上空的气温显著降低,海洋上空的气温有所升高,在热力作用下,导致大陆中低层位势高度增加比海洋上大,形成大陆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从而减弱了南海中北部地区的西南风。从辐散风场来看,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显著增加可能对南海中南部地区上升运动的加强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突变 强度指数
下载PDF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比较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汀 琚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7,共11页
本文运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和APHRO_MA_V1003R1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异同以及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比南海热带季风爆发更早、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向北推... 本文运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和APHRO_MA_V1003R1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异同以及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比南海热带季风爆发更早、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向北推进更北.(2)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建立过程缓慢,主要是索马里越赤道西南气流的逐渐加强和热带印度洋ITCZ(赤道辐合带)的逐渐北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建立过程迅速,主要是东亚大槽的一次替换过程伴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突然东撤和热带西太平洋ITCZ的突然北跳.(3)孟加拉湾西南风纬向分量较强,季风建立前后主要变化在于偏西风的强度;而南海西南风经向分量较强,季风建立后风向突然逆转,东南风由于副高东撤而迅速被西南风取代.(4)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撤退较快,而南海季风则撤退较慢.(5)根据季风进程将夏季风期划分为季风发展期(5月)、强盛期(6—8月)和减退期(9—10月).其间对流活跃区的发展和推进、季风槽的位置以及对应降水区域均有明显差异.(6)在夏季风期,孟加拉湾和南海经度上分别存在着由ITCZ北抬引起的、在季风槽对流活跃区上升而在南北两侧下沉的、南北对称分布的季风经向次级环流.由于孟加拉湾和青藏高原强大热源的存在,孟加拉湾上升区南北跨度比南海的更大;孟加拉湾经圈环流更加稳定,而南海经圈环流的南北摆动更明显;孟加拉湾上升中心区比南海的偏北;在季风减退期,由于南海ITCZ撤退较慢,其上升区比孟加拉湾上升区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南海热带季风 季风建立 季风环流 季风降水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动力过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立凤 张永垂 张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755,共9页
利用1958—1997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南海季风爆发日为临界日期,计算了40年合成的季风爆发前月平均带状基流;在该基流上,计算了球面正压涡度方程中Rossby波的稳定性;并用谱函数展开法定义和计算了发展型波包的演变。结果显示:南... 利用1958—1997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南海季风爆发日为临界日期,计算了40年合成的季风爆发前月平均带状基流;在该基流上,计算了球面正压涡度方程中Rossby波的稳定性;并用谱函数展开法定义和计算了发展型波包的演变。结果显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气候平均场上有球面Rossby波的正压不稳定,该不稳定主要由南半球的西风急流所激发,且不稳定扰动的最大振幅均出现在南半球西风急流以南。球面Rossby波发展型波包的最大振幅随时间会由两个半球的中高纬度向低纬扩展,虽然不能越过赤道,却激发了热带地区的积云对流,积云对流的爆发并向季风区传播,加速了大气环流的调整,其结果造成了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可见,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虽是局地现象,但其爆发原因却是全球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爆发 球面正压不稳定 发展型波包 热带积云对流 动力过程
下载PDF
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确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锦年 左涛 +1 位作者 汪洋 王宏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520,共7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标志着中国雨季的开始。准确预测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对中国的降水预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南海低层850 hPa高度区域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来判断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这种判断方法具有普...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标志着中国雨季的开始。准确预测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对中国的降水预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南海低层850 hPa高度区域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来判断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这种判断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在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受台风(或热带低压系统)和副热带高压异常位置的影响,利用低层区域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来确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似乎略显不足。综合大气环流方法和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化特征分析等方法,客观确定了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为2012年我国汛期降水特点提供参考依据。最后简单回顾了采用印度洋海气热通量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可行性,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深入研究及其机理探讨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爆发时间 确定 海气热通量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越赤道气流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覃志年 金龙 何慧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年第3期8-11,共4页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期典型偏早(1966、1972、1996、2000、2001年)和偏晚年份(1970、1973、1987、1989、1991年),利用ECMW F再分析1-5月逐日经向风资料,计算5个通道越赤道气流和越赤道乞流总量的距平值;探讨越赤...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期典型偏早(1966、1972、1996、2000、2001年)和偏晚年份(1970、1973、1987、1989、1991年),利用ECMW F再分析1-5月逐日经向风资料,计算5个通道越赤道气流和越赤道乞流总量的距平值;探讨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与特征。为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提供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越赤道气流 通道 判据
下载PDF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汀 琚建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2-504,共13页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 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 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在夏季风期间(5-10月)都有约3次半的波动。夏季风期间,在阿拉伯海—西太平洋纬带上,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有4次从阿拉伯海的东传和3次从西太平洋的西传,其中7月后东传可直达西太平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在夏季风期间都有4次季节内振荡的经向传播,但孟加拉湾在约15°N以南为季节内振荡从热带东印度洋的北传,在约15°N以北则为副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南传;而在南海则是4次季节内振荡从热带的北传。在以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分别划分的6个位相中,都存在1—3位相和4 6位相中低频对流、环流形势相反的特征,这是由热带东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东传和北传所致。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沿西南东北向经过约14 d传到孟加拉湾,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的东传,经过约6 d到达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北传,经过约25 d到达华南,形成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向华南的经纬向接力传播(45 d)。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主要是在20°N以南的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而东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除了这种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外,还有在20°N以北的东亚副热带地区存在雨带随南海低频对流的北移而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南海热带季风 季节内振荡的经纬向接力传播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的演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立凤 张铭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0-487,共8页
利用1958—1997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南海夏季风爆发日为临界日,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全球平均环流和扰动环流的演变。结果显示,季风爆发前后气候平均场的环流形势是完全不同的,且这一变化是全球性的。从扰动场的演变看,伴随季风的... 利用1958—1997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南海夏季风爆发日为临界日,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全球平均环流和扰动环流的演变。结果显示,季风爆发前后气候平均场的环流形势是完全不同的,且这一变化是全球性的。从扰动场的演变看,伴随季风的爆发,扰动环流的变化不仅是全球的,而且具有突发性。分析还指出了南海西南季风的来源和三支越赤道气流的作用,特别是南半球环流的变化以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爆发 大气环流演变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及其对我国长江流域洪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利平 夏军 李崇银 《自然杂志》 1999年第3期167-169,170,共4页
南海夏季风对于我国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1980~1989年的资料,系统地探讨了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和最大洪峰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南海季风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正常年偏弱,副高... 南海夏季风对于我国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1980~1989年的资料,系统地探讨了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和最大洪峰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南海季风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正常年偏弱,副高脊线的位置偏北,使得汛期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最大洪峰流量偏小;在弱南海季风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副高脊线的位置偏南,汛期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最大洪峰流量偏大.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较高.这一结果为开展长江流域洪水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降水 洪峰流量 洪水灾害 年际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邓洁淳 徐海明 +1 位作者 马红云 江志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2-962,共11页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南海夏季风在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影...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南海夏季风在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影响下提前2候爆发,并且可能是影响1993年后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的重要原因。人为气溶胶使得低纬度地区的东西风分界线在5月中旬明显向东扩展,南海地区出现显著的西/西南风差值气流,同时赤道纬向西风提前向北增强。人为气溶胶中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含量的季节变化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结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低层环流场,减弱夏季风前期北上的西南风暖湿气流,而相反地增强了其盛期在华北地区的偏南风分量,造成东亚夏季风北边缘从5月上旬—6月初缓慢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后在7月中旬加速向北推进,且到达的最北位置要偏北1个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人为气溶胶 CAM5.1模式 南海夏季风 季风北边缘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热含量异常特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赖志娟 彭世球 +1 位作者 李毅能 刘钦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6,共10页
通过利用1958—2007年SODA月平均海温资料、195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1974—2008年NOAA卫星月平均OLR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之间的可能关系,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前冬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负... 通过利用1958—2007年SODA月平均海温资料、195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1974—2008年NOAA卫星月平均OLR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之间的可能关系,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前冬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当冬季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偏高(低)时,次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进一步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年前期及前冬南海东部热含量异常年的相关大气环流特征分析后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和偏晚年前期的OLR特征、对流层环流特征及位势高度场分别与前冬南海东部热含量异常偏高和偏低年相一致。得出冬季南海东部热含量偏高(低)时,OLR在赤道东印度洋至我国南海及菲律宾以东为负(正)距平,南海地区对流加强(减弱);在纬向方向上,大气环流特征表现为正(负)的Walker距平环流,低纬Walker环流发展(减弱);在经向方向上,南海地区南北向局地Hadley环流加强(减弱);次年初春(3—4月)500hPa位势高度场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总体为负(正)距平,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因此有(不)利于南海夏季风的早爆发。南海和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异常都通过对流作用影响其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呈反相关。不同之处在于南海热含量异常可能激发南北向局地Hadley环流异常,促进或抑制西南季风向北延伸,从而影响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南海夏季风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 爆发 对流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扰动演变及其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士欣 张立凤 高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8-908,共11页
以球面正压涡度方程为数学模型,建立了线性和非线性的数值积分模式,通过在模式中设置不同的基本流场和初始扰动场,研究基流和初始场对扰动发展的作用,揭示在球面正压大气中扰动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性模式中,扰动的... 以球面正压涡度方程为数学模型,建立了线性和非线性的数值积分模式,通过在模式中设置不同的基本流场和初始扰动场,研究基流和初始场对扰动发展的作用,揭示在球面正压大气中扰动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性模式中,扰动的移动和发展与基流的分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基流影响着扰动纬向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在非线性模式中,当基流稳定时,扰动的移动以及传播与线性模式的结果相同,但与线性情况的最大区别在于,此时扰动能量的增长存在上限。同时发现,扰动的发展既依赖于基本气流的分布,也依赖初始扰动的结构;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基本流场是正压不稳定的,且这种不稳定在季风爆发时达到最强,这可以成为季风爆发的动力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正压大气 扰动 基流 线性和非线性模式 南海夏季风 扰动演变 正压不稳定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强迫响应的GEFA估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红成 郑彬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376-6384,共9页
利用1948至2007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扩展重建Reynolds的1948~2007年逐月海表温距平资料第三版(ERSSTv3)海温距平资料,运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法的截断EOF方法,通过估算南海海区纬向风... 利用1948至2007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扩展重建Reynolds的1948~2007年逐月海表温距平资料第三版(ERSSTv3)海温距平资料,运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法的截断EOF方法,通过估算南海海区纬向风对毗邻的热带海洋各海盆海温异常的响应,量化了南海夏季风对各海盆海温异常型的响应程度。发现:在夏季样南海地区纬向风对热带太平洋第一模态(TP1)、热带太平洋第二模态(TP2)、南太平洋第一模态(SP1)、热带印度洋第一模态(TI1)、南印度洋第一模态(SI1)有着显著的响应,其中,TP1响应最强,TP2的响应与TP1的响应反相,但受限于起海温强迫常小于TP1,以至于其响应振幅在常年远小于T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法 南海夏季风强度 南海纬向风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的波包传播特征
16
作者 李媛媛 肖天贵 +2 位作者 马振峰 孙照渤 李湘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1-719,共9页
利用2004年和1998年强弱南海夏季风年的逐日位势高度场资料,从能量传播的角度诊断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的波包传播特征及其与季风爆发的联系。结果表明(1)孟加拉湾是南海季风爆发的关键区域。(2)南海季风爆发前,南海地区的波包值有... 利用2004年和1998年强弱南海夏季风年的逐日位势高度场资料,从能量传播的角度诊断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的波包传播特征及其与季风爆发的联系。结果表明(1)孟加拉湾是南海季风爆发的关键区域。(2)南海季风爆发前,南海地区的波包值有明显的突变,可能体现了季风爆发的爆发性特征。(3)1998弱夏季风年波包值相对较小,传播较慢;2004强夏季风年波包值相对较大,传播迅速。(4)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对流层整层的波包值都随时间增加,爆发前一天低层和高层的波包值有相同的变化,夏季风爆发之后,低层波包值与高层的波包值有反相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爆发 波包 传播
下载PD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 in Relation to the Off-Equatorial ITCZ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文 陈仲良 李崇银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65-676,共12页
Observatio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t features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onsets of the monsoon. The determining factor related to the onset and the resultant monsoon r... Observatio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t features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onsets of the monsoon. The determining factor related to the onset and the resultant monsoon rainfall might be the off-equatorial ITCZ besides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The northward-propagating cumulus convection over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could enhance the monsoon trough so that the effect of the horizontal advection of moisture and heat i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hus westerlies can eventually penetrate and prevail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sm onset off-equatorial ITCZ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下载PDF
Predictability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 被引量:5
18
作者 Gill M.MARTIN Amulya CHEVUTURI +3 位作者 Ruth E.COMER Nick J.DUNSTONE Adam A.SCAIFE Daquan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53-260,339,共9页
Predicting monsoon onset is crucial for agriculture and socioeconomic planning in countries where millions rely on the timely arrival of monsoon rains for their livelihood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useful skill i... Predicting monsoon onset is crucial for agriculture and socioeconomic planning in countries where millions rely on the timely arrival of monsoon rains for their livelihood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useful skill in predicting year-to-year variations in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 at up to a three-month lead time using the GloSea5 seasonal forecasting system. The main source of predictability comes from skillful prediction of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ssociated with El Ni?no and La Ni?na.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 is a known indicator of the broadscale seasonal transition that represents the first stage of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s a whol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rainfall across East Asia is influenced by subseasonal variability and synoptic events that reduce predictability, bu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broadscale monsoon onset for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till provides potentially useful information for users about possible delays or early occurrence of the onset of rainfall over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sm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EASM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下载PDF
1998和2010年长江流域汛期洪涝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陶玫 蒋薇 +2 位作者 项瑛 买苗 肖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7,共6页
1998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均出现区域性大洪水,水位均超警戒线。2010年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沱江流域支流渠江发生超历史性洪水,虽然江苏省沿江地区汛期降水量正常略多,但汛期有降水较集中的时段,上游客水和江苏省的强降水时段叠加,造成长... 1998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均出现区域性大洪水,水位均超警戒线。2010年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沱江流域支流渠江发生超历史性洪水,虽然江苏省沿江地区汛期降水量正常略多,但汛期有降水较集中的时段,上游客水和江苏省的强降水时段叠加,造成长江下游超警水位。对比分析了1998年与2010年夏季长江流域区域性洪涝的的成因,这两年,前冬都表现为厄尔尼诺事件,而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虽不同,但南海夏季风都明显偏弱,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偏强,位置明显偏南,冬季积雪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厄尔尼诺 副热带高压 积雪 南海夏季风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邵勰 黄平 黄荣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6-1137,共12页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全面开始,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关键因子。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对改进我国夏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关于南海夏季风在爆发特征、年际变化、外强迫以...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全面开始,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关键因子。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对改进我国夏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关于南海夏季风在爆发特征、年际变化、外强迫以及内动力过程对爆发的影响机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在全球变化下的响应和可预报性等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年际变化 季节内振荡 可预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