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尘暴对Q/V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玉冉 咸永强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4期86-88,129,共4页
为缓解通信卫星频谱资源紧张程度,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正向Q/V频段发展,毫米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沙尘粒子的散射和吸收作用而产生衰减,论述了电磁波在沙尘天气中传播的衰减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利用电磁波在沙质媒介中传播的衰减... 为缓解通信卫星频谱资源紧张程度,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正向Q/V频段发展,毫米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沙尘粒子的散射和吸收作用而产生衰减,论述了电磁波在沙尘天气中传播的衰减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利用电磁波在沙质媒介中传播的衰减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不同仰角、不同频率下电磁波衰减量对能见度的依赖关系,量化了高频电磁波在沙尘天气中的传输损耗,为未来国内Q/V高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卫星通信 衰减 q/v频段
下载PDF
肺栓塞动物模型(猪)V/Q SPECT显像与平面显像的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凌 戴皓洁 +3 位作者 李眉 罗莎 李全 陈惠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应用201Tl标记栓子制作肺栓塞动物模型(猪),比较肺V/QSPECT显像和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探讨肺通气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及V/Q显像在亚肺段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6头试验用小型猪,栓塞前应用不同技术... 目的应用201Tl标记栓子制作肺栓塞动物模型(猪),比较肺V/QSPECT显像和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探讨肺通气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及V/Q显像在亚肺段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6头试验用小型猪,栓塞前应用不同技术参数行99Tcm窗肺灌注平面及断层显像,每头猪分别置入0~3个栓子,栓塞后行99Tcm窗及201Tl窗双窗肺通气平面、断层显像及99Tcm窗肺灌注平面、断层显像。最后行X线平片或CT显像并进行肺脏解剖确定栓子位置。结果共可见栓子28个,其中17个位于左肺,11个位于右肺。平面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75%和75%,而断层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75%和96.9%。结论肺通气/灌注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均较平面显像高,而特异性两者相同。同时行V/Q显像可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V/QSPECT断层显像可提高亚肺段性PE的诊断率。选用低能通用准直器、平面显像矩阵128×128、断层影像Zoom1.46可较好的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q平面显像 v/q SPECT显像 肺栓塞
下载PDF
放射性检测仪在同日法肺通气/肺灌注(V/Q)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巴建涛 景红丽 +1 位作者 吴桂华 王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76-47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准确控制患者通气过程中吸入Technegas(锝气体)剂量,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124例临床可疑肺栓塞(PE)患者行同日法肺V/Q显像,其中46例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采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准确控制患者通气过程中吸入Technegas(锝气体)剂量,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124例临床可疑肺栓塞(PE)患者行同日法肺V/Q显像,其中46例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采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的剂量。78例未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剂量的同日法肺V/Q显像成功率97.8%。78例对照组的成功率73.1%。结论:采用手提式放射性监测仪监测患者吸入的Technegas剂量,能准确控制肺V显像的计数率,有效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日法 肺通气/灌注(v/q)显像 Technegas(锝气体) 放射性检测仪
下载PDF
SPECT 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联合测定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卢霞 孟晶晶 +1 位作者 解小芬 王蒨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研究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联合测定血浆D-二聚体早期、准确诊断肺栓塞的价值,尤其在小面积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优势。疑诊肺栓塞来核医学科行V/Q断层显像患者共156例,以CT肺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 研究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联合测定血浆D-二聚体早期、准确诊断肺栓塞的价值,尤其在小面积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优势。疑诊肺栓塞来核医学科行V/Q断层显像患者共156例,以CT肺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及临床诊断为分组标准,肺栓塞组患者101例,非肺栓塞组患者55例。比较SPECT V/Q断层显像、血浆D-二聚体测定以及SPECT V/Q断层显像联合血浆D-二聚体测定三种方法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应用Philips公司Oasis图像后处理软件对栓塞面积进行半定量分析,进一步评估对于肺栓塞面积占双肺容积≤15%的小面积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于肺栓塞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70.3%),但是特异性(61.8%)差;SPECT 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1%、90.9%;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肺栓塞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1%、98.2%。其中SPECT 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于肺栓塞面积小于15%的小面积肺栓塞诊断有优势。放射性核素SPECT V/Q断层显像联合测定血浆D-二聚体能显著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效能,是临床实用、安全有效的肺栓塞疑诊患者诊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SPECTv/q显像 血浆D-二聚体测定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基于Q-V Lissajous图形法的介质阻挡放电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冉冬立 蔡忆昔 +2 位作者 王军 庄凤芝 王攀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了解介质阻挡放电(DBD)在不同激励电压峰值VP-P和介质厚度ld下的放电特性,通过建立介质阻挡放电试验系统,采用Q-V Lissajous图形法研究了激励电压峰值VP-P、介质厚度ld对DBD主要放电参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激励电压峰值VP-P、减小... 为了解介质阻挡放电(DBD)在不同激励电压峰值VP-P和介质厚度ld下的放电特性,通过建立介质阻挡放电试验系统,采用Q-V Lissajous图形法研究了激励电压峰值VP-P、介质厚度ld对DBD主要放电参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激励电压峰值VP-P、减小介质厚度ld可提高放电功率P、单周期电荷传输量Q、气隙有效电场强度Eg和气隙折合电场强度E/n。固定介质厚度ld,增大激励电压峰值VP-P,介质等效电容Cd增大,气隙等效电容Cg减小,但放电熄灭阶段总电容C变化不明显。固定激励电压峰值VP-P,增大介质厚度ld,放电熄灭阶段总电容C和介质等效电容Cd减小,气隙等效电容Cg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q-v Lissjous图形法 介质厚度
下载PDF
肺V/Q平面及断层显像对创伤及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芳 王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01-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肺V/Q显像)对创伤及术后患者肺栓塞(P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肺V/Q显像,其中36例患者在平面显像基础上进行了肺V/Q断层显像;34例患者同时行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肺V/Q显像结合临...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肺V/Q显像)对创伤及术后患者肺栓塞(P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肺V/Q显像,其中36例患者在平面显像基础上进行了肺V/Q断层显像;34例患者同时行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肺V/Q显像结合临床综合评估共诊断PE患者31例(42.5%),其中肺段性PE 19例,亚肺段及以下PE 12例。4例患者在平面显像上未发现肺段性灌注缺损,经断层显像诊断为亚肺段PE,且断层显像较平面显像发现更多亚肺段缺损。超声及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诊断1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1.9%)。PE组与非PE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卧床时间、是否以骨折为基础病以及D-二聚体升高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PE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肺V/Q显像可作为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PE筛查的常规手段,肺V/Q断层显像可降低不确定的PE的比率,提高亚肺段PE的检出率,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创伤 术后 v q显像 SPECT
下载PDF
应变率、射血分数及校正的Q-V峰值间期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文莉 郭瑞强 +3 位作者 周青 郝力丹 周立明 陈金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探讨收缩期应变率与校正的Q-V峰值间期及射血分数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高血压患者(LVN组25例,LVR组30例)和30例健康人,分别测量每例患者各室壁中间段和基底段的平均收缩期应变率,射血分数及校正的Q-V峰值间期。结果收... 目的探讨收缩期应变率与校正的Q-V峰值间期及射血分数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高血压患者(LVN组25例,LVR组30例)和30例健康人,分别测量每例患者各室壁中间段和基底段的平均收缩期应变率,射血分数及校正的Q-V峰值间期。结果收缩期应变率的平均值与校正的Q-V峰值间期及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0和r=-0.86,P<0.001)。收缩期应变率在3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校正的Q-V峰值间期和射血分数仅在高血压LVR组与其他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应变率成像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敏感、简便而可靠的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成像 原发性高血压 校正的q-v峰值间期 左室构型
下载PDF
Q/V波段空间行波管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力 瞿波 +2 位作者 尚艳华 郭晨 冯进军 《真空电子技术》 2014年第3期41-43,共3页
Q/V波段空间行波管具有工作频率高、带宽宽、传输速率快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Q/V波段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状况以及在未来空间应用情况。
关键词 q/v波段 行波管 卫星通信
下载PDF
LD泵浦Nd∶YVO_4/V∶YAG被动调Q1.34μm激光器 被引量:2
9
作者 薛庆华 郑权 +1 位作者 卜轶坤 钱龙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71-974,共4页
利用新型实用的晶体材料V∶YAG作为被动调Q元件,实现了激光二极管泵浦Nd∶YVO4的1.34μm激光谱线调Q运转.研究了饱和吸收体小信号透过率对激光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使用小信号透过率T0小的V∶YAG可使激光脉冲能量和重复频率稳定的结论.在1... 利用新型实用的晶体材料V∶YAG作为被动调Q元件,实现了激光二极管泵浦Nd∶YVO4的1.34μm激光谱线调Q运转.研究了饱和吸收体小信号透过率对激光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使用小信号透过率T0小的V∶YAG可使激光脉冲能量和重复频率稳定的结论.在1.6W的泵浦条件下,T0为96%、89%和85%时,4h脉冲能量和重复频率稳定性分别为15%、10%和5%.使用T0为85%的V∶YAG,获得了平均功率输出功率96mW,脉宽8.8ns,重复频率25kHz,峰值功率436W,脉冲能量3.84μJ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吸收体 被动调q v:YAG ND:YvO4 1.34μm
下载PDF
Q/V频段通信载荷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左朋 潘琳 马尚 《空间电子技术》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随着商用通信卫星对通信容量和带宽的需求大幅增加,Q/V频段通信载荷成为通信卫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主要对Q/V频段载荷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调研了该频段部件的发展现状,并对Q/V频段通信载荷系统进行了链路分析。本研究可为Q/V通信... 随着商用通信卫星对通信容量和带宽的需求大幅增加,Q/V频段通信载荷成为通信卫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主要对Q/V频段载荷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调研了该频段部件的发展现状,并对Q/V频段通信载荷系统进行了链路分析。本研究可为Q/V通信载荷的工程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v频段 通信载荷 系统分析
下载PDF
应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力及校正的Q-V峰值间期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11
作者 周立明 周青 +1 位作者 郝力丹 郭瑞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力 (LVF)及校正的Q V峰值间期 (QVc)两种新方法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 :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 78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及 5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测定 ,并与他们的二维超声法获取的...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力 (LVF)及校正的Q V峰值间期 (QVc)两种新方法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 :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 78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及 5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测定 ,并与他们的二维超声法获取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相比较。  结果 :LVF、Q V峰值间期、LVEF值在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P均 <0 0 5 )。在对照组及冠心病组 ,LVF与LVEF均相关良好 (r分别为 0 8415 ,0 82 5 1,P均 <0 0 5 ) ,Q V峰值间期与LVEF也均相关良好 (r分别为-0 7844 ,-0 80 13 ,P均 <0 0 5 )。  结论 :LVF、Q V峰值间期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技术 左心室射血力 校正 q-v峰值间期 左心室收缩功能 冠心病
下载PDF
Fuzzy环上的(∈,∈Vq)—Fuzzy模
12
作者 年仁德 《潍坊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7-38,共2页
本文提出了(∈,∈V_q)—Fuzzy模的概念,给出了一个Fuzzy集是(∈,∈V_q)—Fuzzy模在模同态下的象及逆象。
关键词 FUZZY环 模同态 (∈ ∈∨q)-Fuzzy模 FUZZY集 逆象
下载PDF
“V+Q+O”离析结构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琼 周国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4-238,共5页
"V+Q+O"结构是动宾离合词嵌入Q成分形成的离析结构。对该结构进行语义分析,并据此对动宾离合词进行分类,我们可以看出,述宾离合词形成该离析格式合格程度与其所带宾语有关,语义上应具有"指向性",且Q和O的领属关系... "V+Q+O"结构是动宾离合词嵌入Q成分形成的离析结构。对该结构进行语义分析,并据此对动宾离合词进行分类,我们可以看出,述宾离合词形成该离析格式合格程度与其所带宾语有关,语义上应具有"指向性",且Q和O的领属关系具有层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宾离合词 v+q+O”结构 语义关系 语义分析
下载PDF
Q/V频段卫星通信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袁丽 王悦 +2 位作者 王权 熊越 王鸿伟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6,共9页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对大通信容量、高传输带宽的迫切需求,GEO-HTS、NGSO-HTS快速发展,全球各大卫星运营商纷纷申请使用Q/V频段进行馈电链路传输。针对Q/V高频段在抗雨衰损耗和射频器件成熟度方面存在的短板,对国外搭建的Q/V频段...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对大通信容量、高传输带宽的迫切需求,GEO-HTS、NGSO-HTS快速发展,全球各大卫星运营商纷纷申请使用Q/V频段进行馈电链路传输。针对Q/V高频段在抗雨衰损耗和射频器件成熟度方面存在的短板,对国外搭建的Q/V频段卫星通信试验系统以及所采用的抗雨衰技术、射频器件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综合提出了上行功率控制、自适应编码调制和智能网关分集等抗雨衰技术以及固态功放、空间功率合成和预失真线性化等高频段射频技术,旨在提升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效率,从而为国内Q/V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HTS NGSO-HTS q/v频段 抗雨衰 智能网关分集 高频射频器件
下载PDF
基于V-Q曲线的天津电网电压稳定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临燕 李哲 +2 位作者 童琴 江晨 徐林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32-36,共5页
随着外受电容量日益增大,受端地区机组增加速度放缓,负荷中心地区日益缺乏动态无功支撑,电压稳定性脆弱,因此电压稳定问题引起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文章首先采用V-Q曲线法和灵敏度法对天津电网各500 kV母线无功需求敏感度进行分析,寻找... 随着外受电容量日益增大,受端地区机组增加速度放缓,负荷中心地区日益缺乏动态无功支撑,电压稳定性脆弱,因此电压稳定问题引起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文章首先采用V-Q曲线法和灵敏度法对天津电网各500 kV母线无功需求敏感度进行分析,寻找到天津电网电压最低区域即电压稳定性薄弱区域,然后为了提高薄弱区域的电压稳定性,提出提高电压稳定性措施,并重点对采取配置无功补偿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无功补偿装置不同安装地点、补偿装置类型及容量大小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提出合理无功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q曲线 电压稳定性 STATCOM 无功补偿
下载PDF
基于RTDS两级式光伏并网V/Q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16
作者 宋凯 任立平 尹大鹏 《电气自动化》 2013年第5期33-35,共3页
采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对太阳能进行并网控制仿真,主电路采用直流-直流(DC-DC)、直流-交流(DC-AC)与LCL滤波电路组成的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结构。通过调节DC-DC电路的占空比来实现光伏电池阵列的... 采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对太阳能进行并网控制仿真,主电路采用直流-直流(DC-DC)、直流-交流(DC-AC)与LCL滤波电路组成的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结构。通过调节DC-DC电路的占空比来实现光伏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控制。提出了定电压/定无功(V/Q)控制策略,无需采用复杂的锁相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逆变器的并网控制,保证了输出正弦波形的质量与电网同频、同相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RTDS LCL滤波 v q控制 MPPT
下载PDF
Q/V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若可 李新华 +1 位作者 李集林 张云杰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第2期10-13,15,共5页
分析了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下一代高通量卫星的容量将达到1Tb/s,而其面临的挑战是现有的Ka频段频谱资源有限,因此需要将馈电链路从Ka频段迁移到频谱资源更多的Q/V频段。针对Q/V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遇到的问题--雨衰问题,详... 分析了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下一代高通量卫星的容量将达到1Tb/s,而其面临的挑战是现有的Ka频段频谱资源有限,因此需要将馈电链路从Ka频段迁移到频谱资源更多的Q/V频段。针对Q/V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可能遇到的问题--雨衰问题,详细分析现有的三种空间分集模式,从卫星载荷实现复杂程度、地面段投资成本分析每种模式优缺点。针对最为可行的N+P模式,展开其馈电链路可用度计算,并给出实现的关键技术--信关站切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v频段 高通量卫星 抗雨衰 链路可用度 空间分集技术
下载PDF
一种基于V-Q灵敏度的动态无功最优分区技术
18
作者 赵川 王珍意 +1 位作者 杨铖 鲍威 《能源工程》 2018年第5期26-2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V-Q灵敏度的动态无功最优分区技术。首先根据电气距离与无功源分布进行聚类分析,基于网架给出最佳分区数量;其次考虑无功源与受控节点之间的V-Q灵敏度关系,构建电网实时运行方式下的分区方案最优模型;最终求解优化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V-Q灵敏度的动态无功最优分区技术。首先根据电气距离与无功源分布进行聚类分析,基于网架给出最佳分区数量;其次考虑无功源与受控节点之间的V-Q灵敏度关系,构建电网实时运行方式下的分区方案最优模型;最终求解优化问题,给出当前运行状态的动态最优分区方案。通过对某地区电网的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q 灵敏度 聚类分析 整数线性规划 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加权电气距离
下载PDF
Q/V频段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下的传输特性
19
作者 王显煜 孔哲 杨敏 《遥测遥控》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地面时,由于飞行器表面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因此从背风面向天基中继卫星传输,可避开迎风面的高电子密度,并以Q/V频段为测控频段,经中继卫星转发至地面测控站。本文以波阻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Q/V频段在不同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地面时,由于飞行器表面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因此从背风面向天基中继卫星传输,可避开迎风面的高电子密度,并以Q/V频段为测控频段,经中继卫星转发至地面测控站。本文以波阻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Q/V频段在不同等离子体参数下的传输特性,并仿真了等离子体对Q/V频段天线波束指向的影响。结果表明:Q/V频段在等离子体中穿透性更好,可在更高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下保持较低的衰减值。但Q/V频段下的天线波束指向偏差较大,随着频段的提高和入射角度的减小,偏差值逐渐减小。因此,应用Q/V频段,通过中继卫星转发实现实时通信,有利于缓解再入飞行器“黑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转发 q/v频段 波阻抗 传输特性 波束偏差
下载PDF
MODELING v_P AND Q ON EXPLOSION SEISMOLOGY DATA IN NE TIBET
20
作者 A. Galvé 1, A. Hirn 1, J. Gallart 2, Jiang Mei 3, Wang Youxue 3 2 IJA, CSIC, calle Lluis Sole i Sabaris, Barcelona 08028, Spain 3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aiwanzhuang Ro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31-331,共1页
A Sino\|French refraction\|reflec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ctober 1998 i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Qiang Tang through the north Kunlun block.The successive wide\|angle reflection t... A Sino\|French refraction\|reflec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ctober 1998 i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Qiang Tang through the north Kunlun block.The successive wide\|angle reflection traveltime curves are modeled trying to keep the minimum structure. First results obtained along this 700km transect, show the contrast of crust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three blocks crossed and the state of the crustal material.North of the Kunlun suture, a change of the Moho depth appears from the Qaidam basin, 55km, to the south approaching the Kunlun range, 65km. But the main crustal characteristic is a great thickness of upper crustal material and the lack of lower crust. This implies a crustal average velocity of 6 2km/s,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e worldwide average of 6 45km/s. Interpretations of this crustal column may consider, assuming the crust had been normal that while its upper part thickened the lower one was transported away, underthrust to the south or to depth. Alternatively the velocity in the lower crust may have been changed by metamorp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p q MODELING SEISMOLOGY NE TIB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