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叙实动词检验程序设计——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
1
作者 杨柳 陈丛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有关汉语叙实动词的研究在国内已有大量成果,但考察相关文献发现叙实动词研究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叙实动词的提取和筛选方法研究不足。本文基于汉语叙实动词句法特征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出提取叙实动词家族成员的检验格式,以《现代汉语词典... 有关汉语叙实动词的研究在国内已有大量成果,但考察相关文献发现叙实动词研究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叙实动词的提取和筛选方法研究不足。本文基于汉语叙实动词句法特征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出提取叙实动词家族成员的检验格式,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例进行实践操作,并进一步完善程序,以弥补叙实动词研究领域的缺失,为将来对叙实动词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动词 预设 检验格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下载PDF
试论积极反叙实句式“要是S就好了”
2
作者 李昕颐 宗守云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句式“要是S就好了”属于积极反叙实用法,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句法上,“要是”为假设连词,口语化语体色彩较高。S为反叙实小句,主要由主谓小句和VP小句构成,适合表达简洁内容,具有口语化特点。“就好了”为语气词,根据... 句式“要是S就好了”属于积极反叙实用法,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句法上,“要是”为假设连词,口语化语体色彩较高。S为反叙实小句,主要由主谓小句和VP小句构成,适合表达简洁内容,具有口语化特点。“就好了”为语气词,根据情况不同分为纯粹虚拟语气词和最低条件语气词两种类型;语义上,“要是S就好了”是纯粹的积极反叙实句式,隐含对过去的遗憾、对现实的期待、对未来的盼望三种不同的语义价值;语用上,积极反叙实句式“要是S就好了”具有有利性,合乎社会规范,其语用价值在于表达虚拟愿望、复盘重构与反思、催生积极转变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句式 “要是S就好了”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责怪”类情感动词叙实性的句法语义机制
3
作者 李文贤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责怪”类情感动词是一类以自身语义蕴涵某种内在事实的叙实动词。[负向价值]和[消极体验]为“责怪”类情感动词的叙实性提供了概念结构基础,叙实性要求其所带宾语小句所述为现实性事态,具体表现在小句的时制、体貌、名词化,以及小句... “责怪”类情感动词是一类以自身语义蕴涵某种内在事实的叙实动词。[负向价值]和[消极体验]为“责怪”类情感动词的叙实性提供了概念结构基础,叙实性要求其所带宾语小句所述为现实性事态,具体表现在小句的时制、体貌、名词化,以及小句对内层语气词的接受等方面,主句中的情态动词、语气副词对小句的现实性没有影响。“责怪”类情感动词主观性较强,叙实性的主观倾向显著,在非现实性句法环境中,其叙实性会发生漂移,由叙实性变为非叙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怪”类情感动词 叙实性 语义结构 现实性 漂移
下载PDF
基于构式框盒图的汉英叙实动词句法语义特征研究——以“知道(KNOW)”为例
4
作者 陈丛梅 杨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30-139,146,共11页
叙实动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基于语料分析和对比,对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本研究在构式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汉英叙实构式,并以汉英叙实动词... 叙实动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基于语料分析和对比,对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本研究在构式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汉英叙实构式,并以汉英叙实动词“知道(know)”为例对汉英叙实构式框盒图进行构建与分析,尝试从理论层面加深对汉英叙实动词句法、语义、语用等特征的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动词 构式 参与者角色 论元角色 框盒图
下载PDF
应用语言学汉语学术论文转述动词初探
5
作者 唐文菊 汲传波 《语文学刊》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学术写作不可避免引用他人观点与研究成果,这一过程称为转述。转述常常通过动词引介他人观点,这类动词叫作转述动词。转述动词是学术写作中高频使用的词类之一。本文通过自建小型学术期刊语料库对汉语转述动词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 学术写作不可避免引用他人观点与研究成果,这一过程称为转述。转述常常通过动词引介他人观点,这类动词叫作转述动词。转述动词是学术写作中高频使用的词类之一。本文通过自建小型学术期刊语料库对汉语转述动词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描写与分析。研究发现,语料库中高频使用的转述动词涵盖语篇、心理和研究性转述动词。使用最多的是语篇章转述动词与研究转述动词,最少使用的为心理转述动词。转述动词不仅转述内容,更传递作者对转述信息的态度与评价。本文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作者在使用转述动词时体现的作者态度及背后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述动词 学术汉语 留学生 评价理论 叙实与非叙实
下载PDF
认识类动词反叙实用法的形成与发展——以“以为”和“认为”为例
6
作者 姜毅宁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9-479,共11页
文章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考察了“以为”和“认为”反叙实用法的形成与发展,论证了反叙实是“以为”的隐涵义但未完全规约化,在表达个人意见和询问时具有非叙实性;“认为”是非叙实动词,仅在特殊语境下才有反叙实用法。“以为”和“认为”... 文章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考察了“以为”和“认为”反叙实用法的形成与发展,论证了反叙实是“以为”的隐涵义但未完全规约化,在表达个人意见和询问时具有非叙实性;“认为”是非叙实动词,仅在特殊语境下才有反叙实用法。“以为”和“认为”反叙实用法实现的条件首先是出现在叙事语篇中,其次是与一些反叙实提示成分共现,包括否定性评价、反预期标记和明示事实的语句。“以为”反叙实义规约化后在句法上表现为:常与“自”共现,共现时宾语小句以反事实解读为主;经常与第二人称认识主体的“你”共现;经常出现在反问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 认为 反叙实 叙事语篇 反叙实提示成分
下载PDF
假设、让步、条件类连词的叙实性
7
作者 李璐笛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61-66,共6页
假设、让步、条件类连词都含有预设真假的意味,常常纠缠在一起。这类能表达真假预设的连词都能够表明说话者的内心期望,具有隐含的交际效果。从叙实性角度出发,将它们划分为三类:叙实性连词、反叙实性连词和非叙实性连词。叙实性连词多... 假设、让步、条件类连词都含有预设真假的意味,常常纠缠在一起。这类能表达真假预设的连词都能够表明说话者的内心期望,具有隐含的交际效果。从叙实性角度出发,将它们划分为三类:叙实性连词、反叙实性连词和非叙实性连词。叙实性连词多是后退一步承认分句中某种情况的发生,与主句中的真实情况形成对比,并在二者的转折中进一步强调主句,可以归为让步连词。反叙实性连词假设某种有违事实的情况发生,具有非叙实性,亦用于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包含了真、假假设的不同情况,可以归为假设连词。非叙实性连词所叙内容真假模糊,所表达的重点是预设条件之下的结果,与条件连词的功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 假设类 让步类 条件类 叙实性 反叙实 非叙实
下载PDF
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8
作者 李昕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8-122,128,共6页
构式“算我VP”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从评价性角度看,作为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与认定性标记“就”“好了”共现,加强语气。“算我”后可直接接... 构式“算我VP”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从评价性角度看,作为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与认定性标记“就”“好了”共现,加强语气。“算我”后可直接接动词、形容词,VP具有述谓性,都具有事件性或可以作为事件解读;语义上,构式“算我VP”是概念结构包含反事实行为、权且当作、满足需求三个方面,具有临时性充任、实质性证伪、削弱重要性的语用价值。构式“算我VP”具有否定性,其表达否定的手段主要有:语义否定、语用否定;语用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其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现时的需要性、冲突的缓和性、责任的承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构式 “算我VP”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从语言的“多声性”看“假装”句的解读歧异 被引量:6
9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90,共14页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实动词;(3)“王思聪在奋斗”真假不定,即“假装”兼属叙实动词与反叙实动词。文章引入巴赫金的“多声性”概念,并用话语评价理论介入子系统中的“借言”及其类型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上述标题的新闻文本的正文;特别是离析出“指导性声音”及其所引用的“支持性声音”和“反对性声音”,说明话语中相关的多种声音之间的对话和辩论。接着,从语言的“多声性”及其辩论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的角度,剖析上述标题句子包含的多种声音及其辩论关系和对话的未完成性,以此说明“假装”句语义解读的歧异性和开放性的根源在于,“假装”句恰好处于不同声音和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连接点上,所以并不一定揭露真相或昭示真理(或判定真假),由此进一步讨论“假装”的概念结及其语用上的多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反叙实动词 多声性 借言 引用 对话
下载PDF
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叙实动词的译义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立新 夏韵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8,共6页
由于其独特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叙实动词近年来引起学界关注。研究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叙实动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认为叙实动词特殊的语义结构对其句法结构产生影响。但是,通过对六部外向型汉英词典译义的调研发现,现有汉英词典未能根... 由于其独特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叙实动词近年来引起学界关注。研究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叙实动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认为叙实动词特殊的语义结构对其句法结构产生影响。但是,通过对六部外向型汉英词典译义的调研发现,现有汉英词典未能根据叙实动词的特点呈现其语义和语法结构。从认知视角提出外向型汉英词典处理叙实动词译义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动词 认知语言学 学习词典 外向型汉英词典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英语不定式和动名词充当补语的使用原则
11
作者 崔文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4-187,共4页
如何掌握不定式与动名词作补语时的用法始终是英语初学者多年来的难题,文章在回顾了英语语法界对不定式和动名词用法研究的历史后,提出了"心理过程动词"的概念,并以此对英语动词进行了分析,指出:凡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都必须... 如何掌握不定式与动名词作补语时的用法始终是英语初学者多年来的难题,文章在回顾了英语语法界对不定式和动名词用法研究的历史后,提出了"心理过程动词"的概念,并以此对英语动词进行了分析,指出:凡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都必须带动名词作为补语。这一原则对初学者了解和掌握英语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使用规则之间的关系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原则 事实性动词 心理过程动词
下载PDF
制作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庆 刘富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制作动词可以由句法和语义相结合的框架来进行狭义概念界定,作为动词一个特殊小类表现出的句法特点是要求动词后强制性带成事名词宾语,而且需要加上表完成的标志词。它们在概念要素上有着细微差别,形成句子时会出现句式成立与否的不对... 制作动词可以由句法和语义相结合的框架来进行狭义概念界定,作为动词一个特殊小类表现出的句法特点是要求动词后强制性带成事名词宾语,而且需要加上表完成的标志词。它们在概念要素上有着细微差别,形成句子时会出现句式成立与否的不对称现象以及句子的歧义理解。在相关句法格式中制作动词也体现出具体语义特征,即[±位置义]、[±附着义]、[±状态持续]等,关系到句式转换是否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动词 句法特点 概念要素 语义特征
下载PDF
对话和叙述语体中反预期信息的类型与差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瑞 袁毓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6,共12页
目前关于“反预期信息的类型”的讨论,存在两个问题:(1)不区分语体,(2)只局限在句子之中。这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无法反映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语体和语篇的角度对反预期标记“到头来”和“竟然”考察发现,在“对话语体”和... 目前关于“反预期信息的类型”的讨论,存在两个问题:(1)不区分语体,(2)只局限在句子之中。这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无法反映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语体和语篇的角度对反预期标记“到头来”和“竟然”考察发现,在“对话语体”和“叙述语体”中,反预期信息的类型有系统性的差别:(1)在“对话语体”中,只有两种反预期信息(即“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和“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2)在“叙述语体”中,有三种反预期信息(即“与叙述者的预期相反”“与叙述对象的预期相反”和“与叙述者假定的读者的预期相反”)。此外,文章还发现“到头来”与“竟然”在叙实性上存在差异,因而“竟然”没有虚指的“与叙述对象的预期相反”的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预期标记 反预期信息的类型 对话语体 叙述语体 叙实性
下载PDF
探究《朴通事谚解》中的“去来”现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海漫 《宿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2-63,157,共3页
结合《朴通事谚解》这部作品对"去来"现象作共时研究,并对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方言中的"去来"用例作历时研究。从中得出结论,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是一个固定下来的词语。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有三... 结合《朴通事谚解》这部作品对"去来"现象作共时研究,并对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方言中的"去来"用例作历时研究。从中得出结论,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是一个固定下来的词语。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有三种用法,即实义动词、逆趋向动词和助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去来"用法基本消亡,仅在方言中还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来 语法化 逆趋向动词
下载PDF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叙实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璨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40,共14页
文章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进行了追补测试、宾语小句叙实性增强测试和否定提升、双重否定转化测试,以检验其叙实性特征。文章发现:1)现代汉语心理动词可以分为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正反叙实动词三类;2)正反叙实动词数量很少,其肯定式预... 文章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进行了追补测试、宾语小句叙实性增强测试和否定提升、双重否定转化测试,以检验其叙实性特征。文章发现:1)现代汉语心理动词可以分为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正反叙实动词三类;2)正反叙实动词数量很少,其肯定式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否定式预设其宾语小句为假,这与主句主语对宾语小句的控制性和具体词义两个因素紧密相关;3)表概率判断和表主观情绪的心理动词允准其宾语小句插入"确实/真的"等增强叙实性的语词,表个体观点的心理动词不允准;4)否定提升和双重否定转化不能作为判别叙实动词、正反叙实动词和非叙实动词的充分必要标准,部分非叙实心理动词不能进行这两项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词 叙实性 预设 追补测试 否定
下载PDF
积极反叙实动词“权当”的句法特征及其词汇化
16
作者 李昕颐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72-78,共7页
“权当”作为专门的积极反叙实动词与拥有积极、消极两种形式的反叙实动词“当”相比,在句法、语义、语用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句法上,“权当”与动词、名词搭配的限制小,自由度高,主体人称和指称多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 “权当”作为专门的积极反叙实动词与拥有积极、消极两种形式的反叙实动词“当”相比,在句法、语义、语用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句法上,“权当”与动词、名词搭配的限制小,自由度高,主体人称和指称多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或专名,但允许不定成分充当主语,与“就”“是”“好了”“罢了”等认定性标记共现;语义上,“权当”句具有反事实性,与消极反叙实动词不同,积极反叙实动词“权当”能够提高说话人意见的重要性;语用方面,“权当”具有“化弊为利”的语用价值,通过主动构建的积极认识来扭转消极事实。同时,“权当”经历了一段词汇化的过程才成为了专门的积极反叙实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反叙实动词 权当 词汇化
下载PDF
作为离范畴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说是”
17
作者 宗守云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447,共13页
本文讨论两种性质不同的“说是”,即离范畴动词“说是1”和反叙实动词“说是2”。“说是1”是复合动词,“说”和“是”都有实在意义;没有言说主体,带一个离范畴性质的指称宾语,在语篇中有前后小句共同出现,后续小句必须出现。“说是2”... 本文讨论两种性质不同的“说是”,即离范畴动词“说是1”和反叙实动词“说是2”。“说是1”是复合动词,“说”和“是”都有实在意义;没有言说主体,带一个离范畴性质的指称宾语,在语篇中有前后小句共同出现,后续小句必须出现。“说是2”更接近派生形式,“是”是词内成分/附缀,没有实在意义,“说是”和“说”意义相同;有言说主体,带宾语从句,后续小句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说是1”和“说是2”的差异既反映了指称和陈述的对立,也和它们的来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是” 离范畴动词 反叙实动词
原文传递
反叙实动词宾语真假的语法条件及其概念动因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新良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15,共22页
本文讨论汉语反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特别是"假装"类动词跟其他反叙实动词不同的语义表现:其宾语在有些情况下是假的(如:假装害怕■不害怕),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是真的(如:假装摔倒■摔倒了)。文章指出,"假装"类动... 本文讨论汉语反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特别是"假装"类动词跟其他反叙实动词不同的语义表现:其宾语在有些情况下是假的(如:假装害怕■不害怕),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是真的(如:假装摔倒■摔倒了)。文章指出,"假装"类动词宾语的真假,跟宾语的情状类型直接相关:当宾语的情状类型为动作时,该宾语为真;当宾语的情状类型为状态时,该宾语为假。文章还基于"假装"的概念结构,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对这种相关性进行了解释:"假装"类动词的宾语既可以表示主体故意发出的假动作(真的发生了,用动作类动词表达,如"摔倒"),也可以表示主体通过假动作而制造的假象(虚假的表象,用状态类动词表达,如"害怕")。说话人对假装行为的动作(能指)和假象(常规所指)进行有选择、有侧重的语言编码,造成了"假装"类动词宾语的或真或假,以及相应动词在情状类型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类)反叙实动词 宾语真假 情状类型 概念结构 行为符号 语言编码
原文传递
立足于汉语事实的动词叙实性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新良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本文旨在对动词的叙实性做出理论上的探讨。简要回顾国内外对动词叙实性研究的历史,并对动词的叙实性及相关概念重新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接着对汉语的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及相关句式存在的成系统的句法语义差别做出探讨;... 本文旨在对动词的叙实性做出理论上的探讨。简要回顾国内外对动词叙实性研究的历史,并对动词的叙实性及相关概念重新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接着对汉语的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及相关句式存在的成系统的句法语义差别做出探讨;最后指出动词的叙实性是一种面向说话人的语法范畴,并把叙实性的来源归结于概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性 叙实动词 非叙实动词 反叙实动词 语法范畴
原文传递
疑问句与汉语动词的叙实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新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本文以疑问句为语法环境,分别测试了在主句为疑问句和宾语小句为疑问形式的条件下,叙实动词、半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叙实性如何表现。同时还探讨了叙实性不同的动词对疑问提升的反应。我们认为,对疑问提升的允准能力与... 本文以疑问句为语法环境,分别测试了在主句为疑问句和宾语小句为疑问形式的条件下,叙实动词、半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叙实性如何表现。同时还探讨了叙实性不同的动词对疑问提升的反应。我们认为,对疑问提升的允准能力与动词的叙实性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叙实性 叙实动词 半叙实动词 非叙实动词 反叙实动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