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DESIGN OF DUAL STATOR-WINDING INDUCTION GENERATOR WITH PWM CONVERTER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陵顺 胡育文 黄文新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6年第3期185-193,共9页
To minimize the reactive power of the converter of the control winding in the novel dual stator-winding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on the PWM converte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induction generator with a rectified load ... To minimize the reactive power of the converter of the control winding in the novel dual stator-winding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on the PWM converte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induction generator with a rectified load are propose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excited capacitors to minimize the reactive power of the control winding at a variable speed is given. The calculation capacity of the machine with a diode bridge rectifier load is proposed. To achieve global searching, the integrated method with the improved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s introduced. Design results of the sample show that reactive power can be reduced by the method, and the converter capacity can be decreased to 1/3 of output rated power at the speed ratio of 1 : 3, thus reducing the volume and the mass of the inver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stator-winding induction generator variable speed PWM converter genetic algorithm FEM optimal design
下载PDF
Response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ibration of a dual- induction resistivity LWD tool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巍 柯式镇 +3 位作者 李安宗 陈鹏 朱军 张维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31-40,116,共11页
In this paper, responses of a new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ogging-while-drilling (LWD) tool in 3D inhomogeneous formation models are simulated by the vectorfinite element method (VFEM),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 In this paper, responses of a new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ogging-while-drilling (LWD) tool in 3D inhomogeneous formation models are simulated by the vectorfinite element method (VFEM),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rehole, invaded zone, surroundingstrata, and tool eccentricity are analyzed, and calibration loop parameters and calibrationcoefficients of the LWD tool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ol has a greater depthof investigation than that of the existing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LWD tools and is moresensitive to azimuthal conductivity. Both deep and medium induction responses have linearrelationships with the formation conductivity, considering optimal calibration loop parametersand calibration coefficients. Due to the different depth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olution, deepinduction and medium induction are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the formation model parameters,thereby having different correction facto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WD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induction RESISTIVITY LWD tool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olcalibration
下载PDF
Genetic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uned fuzzy PID controller on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被引量:13
3
作者 BOUKHALFA Ghoulemallah BELKACEM Sebti +1 位作者 CHIKHI Abdesselem BENAGGOUNE Sai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86-1896,共11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nalysis, control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hybrid approaches for the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of the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DSIM) drive. Its objective consists of combining three different he... This study presents analysis, control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hybrid approaches for the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of the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DSIM) drive. Its objective consists of combining three different heurist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PID-PSO, Fuzzy-PSO and GA-PSO to improve the DSIM speed controlled loop behavior. The GA and PSO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nto MATLAB. As a result, fuzzy-PSO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scheme.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fuzzy-PSO is reducing high torque ripples, improving rise time and avoiding disturbances that affect the driv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drive direct torque contro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fuzzy logic control genetic algorithms
下载PDF
Delineation of bed boundaries of array induction logging curves using deep learning
4
作者 Zhang Lei Wang Jian +3 位作者 Jiao RuiLi Hao Chen Wang Xiu-Ming Ji You-Mi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45-53,129,共10页
Delineation of bed boundaries based on resistivity logging curves is important prior information for the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sistivity logging data.Traditionally,the layering algorithm mainly use the der... Delineation of bed boundaries based on resistivity logging curves is important prior information for the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sistivity logging data.Traditionally,the layering algorithm mainly use the derivatives of resistivity curves or other logging methods as reference.However,measurement error or resolution mismatch may lead to misjudgment of the boundary.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methods,this paper presents an automatic layering algorithm of array induction logging curves based on deep learning.In this algorithm,a locally connected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is used,and the generalization ability of the network is improved by enlarging the training set,optimizing the window length and threshold,and strengthening the layering effect.Simulation and field data show the eff 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array induction logging layering algorithm
下载PDF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Logging Quality of Dual Lateral Instruments and Measures
5
作者 Qiming Gao 《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quipment,the quality of dual-sided instrument logging is more important,but it has several influencing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du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quipment,the quality of dual-sided instrument logging is more important,but it has several influencing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dual lateral instrument logging,and discus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gging quality of dual-sided instruments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for reference on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LATERAL instrument logging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optimization measures
下载PDF
龙门山双复杂区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研究
6
作者 刘远志 刘胜 +4 位作者 黄秀举 梁勇 陈兵 王聪 张志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06-314,共9页
龙门山山前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浅表层速度及厚度差异大,给激发、接收和静校正等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表层调查工作直接影响到地下介质成像效果。为使该地区进行的地震勘探攻关能够获取准确的静校正量数据,给井深设计提供依据,研究适合该... 龙门山山前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浅表层速度及厚度差异大,给激发、接收和静校正等工作带来较大困难。表层调查工作直接影响到地下介质成像效果。为使该地区进行的地震勘探攻关能够获取准确的静校正量数据,给井深设计提供依据,研究适合该区域的表层调查方法,结合地质剖面、浅震、小层析、地面微测井、钻井取心、高密度电法、三分量共振表层调查方法的工作原理,分别应用不同方法做比对,分析了不同调查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不同表层调查的比对,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为该区选择合适的表层调查方法及方法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地表复杂区域进行表层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复杂区 表层结构 地质调查 浅震 小层析 微测井 钻井取心 高密度电法 三分量共振
下载PDF
基于不同遥感影像的无控水深反演精度比较
7
作者 朱卫东 邹自雅 +2 位作者 邱振戈 朱小龙 曹田甜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为检验无控制点的遥感水深反演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的适用性和测深精度,介绍并推导了无实测控制点的双波段对数线性分析算法,基于空间分辨率为2 m的WorldView-2影像、10 m的Sentinel-2影像和16 m的GF-1 WFV4影像,以赵述岛和甘泉... 为检验无控制点的遥感水深反演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的适用性和测深精度,介绍并推导了无实测控制点的双波段对数线性分析算法,基于空间分辨率为2 m的WorldView-2影像、10 m的Sentinel-2影像和16 m的GF-1 WFV4影像,以赵述岛和甘泉岛为研究区域,反演水深值,并将反演结果与实测水深进行对比及精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研究区域WorldView-2影像的无实测控制点水深反演模型精度最高,Sentinel-2影像的水深反演精度较好,GF-1 WFV4影像的水深反演精度最低,且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无控制点几何定位精度对无实测控制点的双波段对数线性分析模型的水深反演结果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水深反演 双波段对数线性分析模型 空间分辨率 浅海水域
下载PDF
双绕组感应发电机交直流集成发电系统的自抗扰控制策略
8
作者 卜飞飞 赵云 +4 位作者 刘皓喆 史建宇 刘哲恺 黄文新 秦海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3-2842,I0026,共11页
针对双绕组感应发电机交直流集成发电系统,为实现简单易调、性能优越、负载适应力强的发电控制,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交直流电压控制策略,通过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与控制绕组和功率绕组的传递函数模型,构建交直流电压的线... 针对双绕组感应发电机交直流集成发电系统,为实现简单易调、性能优越、负载适应力强的发电控制,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交直流电压控制策略,通过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与控制绕组和功率绕组的传递函数模型,构建交直流电压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同时对交流电压有效值、直流电压和电压扰动进行观测,并利用电压和扰动观测值设计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律,对交直流电压进行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控制策略提高电压扰动抑制能力和负载适应性,同时各模块参数可独立设计、控制器结构简单,避免需要较多传感器及降低调参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绕组感应发电机 自抗扰控制 交直流集成发电 负载适应性 航空电源
下载PDF
基于超扭曲滑模的双定子绕组感应电机转速磁通控制
9
作者 贺银平 田密 +1 位作者 郑田娟 李密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7-338,共12页
针对双定子绕组感应电机DSWIMs(dual-stator winding induction machines)在传统直接转矩和磁通控制下转矩、磁通和电流纹波大,在低速下控制磁通难度大、噪声大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超扭曲滑模控制器STSMC(super twisting sliding mode co... 针对双定子绕组感应电机DSWIMs(dual-stator winding induction machines)在传统直接转矩和磁通控制下转矩、磁通和电流纹波大,在低速下控制磁通难度大、噪声大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超扭曲滑模控制器STSMC(super twisting sliding mode controller)的DSWIMs新型转速和磁通直接控制方法。通过设计满足李雅普诺夫稳定条件的有限时间收敛误差为0的非线性控制器,提出1种DSWIMs新型转矩分配算法,可使DSWIMs在较宽的转速范围内运行,并包括零转速,所需电磁转矩由2组绕组根据其额定功率提供。此外,针对DSWIMs设计了1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全阶观测器,能够高精度地估计绕组磁通、磁通角和转子转速,以实现最优磁通状态。最后,在1个3.3 kWDSWIM驱动系统上进行实验测试,评估所提DSWIM控制方案的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转矩分配算法和全阶观测器在不同速度区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定子绕组感应电机 超扭滑模控制器 滑模全阶观测器 转矩分配算法
下载PDF
利用双磁极平面磁力研磨法对单晶硅表面的抛光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杨燕珍 孙旭 +2 位作者 李嘉旸 邹世清 傅永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8-1055,共8页
为实现单晶硅表面平坦化,提出双磁极磁力研磨法(DMAF),并设计一套双磁极磁力研磨装置。探究双磁极磁力研磨法的加工机理,明确关键加工参数对单晶硅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利用ANSYS MAXWELL有限元软件,... 为实现单晶硅表面平坦化,提出双磁极磁力研磨法(DMAF),并设计一套双磁极磁力研磨装置。探究双磁极磁力研磨法的加工机理,明确关键加工参数对单晶硅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利用ANSYS MAXWELL有限元软件,对传统平面磁力研磨法与双磁极磁力研磨法的磁场强度进行模拟仿真,对比两种方法在加工区域形成的磁感应强度,以实现定量分析磁性磨料粒子的研磨压力。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了双磁极磁力研磨法对单晶硅片表面加工优化后的研磨参数:磨料组合为#200电解铁粉(Fe_(3)O_(4))+#8000白刚玉(White abrasive,WA),磁极间隙为12 mm,磁极转速为300 r/min,磨料质量比为3∶1。结果表明:在优化的研磨参数条件下,研磨60 min后的单晶硅片的平均表面粗糙度由初始的0.578μm降至8 nm,在研磨区域基本实现了镜面加工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平面磁力研磨法相比,双磁极磁力研磨法可显著提高加工区域的磁感应强度,该研磨法所产生的磁场强度约为传统磁力研磨法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磁极磁力研磨法 单晶硅 表面平坦化 研磨参数 磁感应强度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L型双输出三电平变换器驱动开绕组电机研究
11
作者 王贵峰 姜云辉 +1 位作者 林志芳 袁昕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7期47-51,共5页
为简化驱动开绕组异步电机(OEWIM)的双逆变器结构,提出一种L型双输出三电平变换器(L-DO-TLC)拓扑。将T型三电平拓扑与九开关拓扑相结合,通过器件复用方式简化拓扑结构,仅需15个开关器件即可实现双三电平输出,有效降低了系统成本。首先... 为简化驱动开绕组异步电机(OEWIM)的双逆变器结构,提出一种L型双输出三电平变换器(L-DO-TLC)拓扑。将T型三电平拓扑与九开关拓扑相结合,通过器件复用方式简化拓扑结构,仅需15个开关器件即可实现双三电平输出,有效降低了系统成本。首先详细分析了L-DO-TLC拓扑工作机理,采用含直流偏置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策略实现了双端口独立输出。在此基础上,根据OEWIM驱动的特殊需求及所提拓扑特点,给出一种双端口互差120°OEWIM驱动接线方案并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给出了电压空间矢量分布图。然后利用矢量解耦思想,对双输出端口调制度进行了研究,确立双端口互差120°OEWIM驱动的稳定运行区间。最后,对所提拓扑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异步电机 双输出三电平变换器 正弦脉宽调制
下载PDF
非最小相位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的复合控制方法
12
作者 皇金锋 李啸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6-1274,1314,共10页
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 (SIDO Buck-Boost)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工作存在交叉影响以及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储能函数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FTSM)和自抗扰控制(ADRC)... 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 (SIDO Buck-Boost)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工作存在交叉影响以及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储能函数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FTSM)和自抗扰控制(ADR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设计主路控制器,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拟合得到ADRC范式,利用该范式对主路进行解耦控制.设计支路控制器,采用改进型ESO对储能函数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值反馈补偿到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律中,达到支路解耦的效果.为了抑制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对趋近律进行改进.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稳定性.基于硬件在环(HIL)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与PI控制策略以及基于ESO的滑模控制策略相比,在超调量和响应时间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BUCK-BOOST变换器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自抗扰控制 改进滑模趋近律
下载PDF
基于二次规划的双感应测井反演方法
13
作者 刘灿华 张景 +1 位作者 范希彬 柏淑英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6,共8页
双感应电阻率反演由信号褶积测量原理,通过反褶积或正则化等线性方程组求解获得地层真实电阻率,对于准确求取储层含水饱和度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反褶积方法无法做到反褶积因子的准确计算,而Tikhonow正则化反演方法出现正则参数选择... 双感应电阻率反演由信号褶积测量原理,通过反褶积或正则化等线性方程组求解获得地层真实电阻率,对于准确求取储层含水饱和度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反褶积方法无法做到反褶积因子的准确计算,而Tikhonow正则化反演方法出现正则参数选择困难等问题。将反演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优化求解,并施加等式约束条件,可保证反演电阻率曲线的光滑性。目的针对等式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求解,方法本文基于神经计算原理和时间依赖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构造二次规划问题的递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改进Euler法同时模拟求解该模型的最优解和对偶问题解。结果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反演的地层电阻率有助于精准判断油、水层,相比原始测量电阻率,更加符合试油结果。结论基于二次规划的地层电阻率反演能够实现对地层原始电阻率的有效反演,具有较强的发现和识别油气储层的能力,可为油田的增储上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感应测井 地层电阻率反演 二次规划 神经计算
下载PDF
高阻地层HDIL阵列感应影响因素分析与校正方法
14
作者 王嵩然 李潮流 +2 位作者 刘英明 王磊 胡法龙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50-61,共12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中深层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勘探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油基泥浆,使得裸眼井电阻率测井只能选择阵列感应仪器。该地区目的层致密碳酸盐岩普遍表现为中高电阻率,典型气层的电阻率一般在500Ω·m以上甚至高达2000Ω...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中深层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勘探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油基泥浆,使得裸眼井电阻率测井只能选择阵列感应仪器。该地区目的层致密碳酸盐岩普遍表现为中高电阻率,典型气层的电阻率一般在500Ω·m以上甚至高达2000Ω·m,使得测量电导率的感应测井仪器接收的信号弱,叠加深层高温等因素的影响,采集的信号常出现负值,软件聚焦处理结果常出现平头现象,不能用于储层识别和气层评价。采用有限元模拟算法,分析泥浆电阻率、侵入半径及原状地层电阻率等单因素对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各环境因素对感应测量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层与泥浆电阻率对比度对测量信号有明显影响,当对比度接近于1时,各子阵列的误差较小,而侵入深度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总体上,较长源距的子阵列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针对实际资料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Archie公式的原始电导率信号约束校正方法,对约束校正后的数据再开展软件聚焦,其结果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测井 阵列感应 碳酸盐岩 油基钻井液 软件聚焦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的径向电阻率特征及含油性——以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延长组长6^(1)为例
15
作者 高超利 程时清 +4 位作者 师学耀 黄闯 樊云峰 周志杰 孙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2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电阻率 流体识别 双感应-八侧向测井 阵列感应测井 洛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LSTM的小井眼阵列感应测井响应预测
16
作者 刘萌娜 杨川 +1 位作者 陈延军 王瑞飞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86-90,305,共6页
快速准确地获取测井响应曲线是进行后续测井反演的基础。为了对测井响应进行高效的正演建模,将LSTM神经网络应用于小井眼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预测中。数据集来源于COMSOL软件建模仿真得到的小井眼感应测井响应数据。在离线训练阶段,LSTM... 快速准确地获取测井响应曲线是进行后续测井反演的基础。为了对测井响应进行高效的正演建模,将LSTM神经网络应用于小井眼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预测中。数据集来源于COMSOL软件建模仿真得到的小井眼感应测井响应数据。在离线训练阶段,LSTM模型从测井响应数据库中提取到小井眼感应测井响应的数据特征。给定简单各向同性层状地层和复杂各向同性地层两种地层参数,训练得到的模型可用于预测阵列感应仪器的小井眼测井响应。研究表明,LSTM预测结果与基于测井响应数据库传统多维插值法的结果基本吻合。在保证预测结果精度的前提下,LSTM预测极大地提高了不同地层场景下测井响应的预测时间,且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感应测井 回归问题 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维插值
下载PDF
具有片上电感的改进型梯形声表面波滤波器
17
作者 杨茂坤 帅垚 +3 位作者 魏子杰 吴传贵 罗文博 张万里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9-442,共4页
针对小体积声表面波(SAW)滤波器性能受封装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SAW梯形滤波器电路拓扑结构。通过分析滤波器高频受封装影响造成的远端抑制上翘的现象,从电路结构出发,改变版图设计,实现了片上电感。采用传统梯形滤波器结构和... 针对小体积声表面波(SAW)滤波器性能受封装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SAW梯形滤波器电路拓扑结构。通过分析滤波器高频受封装影响造成的远端抑制上翘的现象,从电路结构出发,改变版图设计,实现了片上电感。采用传统梯形滤波器结构和利用纵向耦合双模谐振器型滤波器(DMS)特殊接地结构相结合的电路拓扑结构,有助于提高带外抑制和设计灵活性。在标准的42°Y-X钽酸锂(LiTaO_(3))基板上制作滤波器,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中心频率2580 MHz、带宽50 MHz、插入损耗小于2.5 dB的高阶梯形射频SAW滤波器的最优拓扑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路拓扑结构关键参数和引入新的传输零点,可改善在高频段内的带外抑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 声表面波(SAW)滤波器 片上电感 DMS结构 传输零点 带外抑制
下载PDF
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三电平扩展移相控制下电感电流有效值最优跟踪控制策略
18
作者 邓丹阳 陈艳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800-5815,共16页
多电平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压传输范围宽的场合,能够减小功率开关电压应力,并提供更多自由度,优化变换器性能。首先,该文提出基于三电平扩展移相控制的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最小电感电流有效值跟踪控制策略,建立三电平... 多电平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压传输范围宽的场合,能够减小功率开关电压应力,并提供更多自由度,优化变换器性能。首先,该文提出基于三电平扩展移相控制的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最小电感电流有效值跟踪控制策略,建立三电平扩展移相控制策略下各工作模式下的数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得到各可行域内部最优极值点处移相比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分析边界最优点,通过比较内部最优极值点和边界最优点处电感电流有效值,得到全局最优工作点;最后,根据传输功率与全局最优工作点处移相比的变化关系,得到全局最优工作点跟踪控制策略,克服寄生电阻和开关损耗对最优工作点的影响。将三电平扩展移相优化调制策略与两电平扩展移相控制、单移相控制以及峰值电流优化控制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该优化策略能够有效减小电感电流有效值并提高变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 扩展移相 双有源桥直流变换器 最小电感电流有效值 跟踪控制
下载PDF
不平衡电压下双笼转子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多目标控制
19
作者 曹政 程明 闫晓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03,I0024,共12页
该文以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解决不平衡电网电压带来的功率绕组(power winding,PW)定子绕组功率脉动和电流不平衡的问题,设计了简化矢量控制策略,对PW侧谐波功率和负序电流进行抑制。此外,通过建立控制绕组(c... 该文以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解决不平衡电网电压带来的功率绕组(power winding,PW)定子绕组功率脉动和电流不平衡的问题,设计了简化矢量控制策略,对PW侧谐波功率和负序电流进行抑制。此外,通过建立控制绕组(control winding,CW)电流统一表达式,对各个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W电流不平衡度约束条件下,针对PW有功功率脉动幅值和无功功率脉动幅值的多目标控制数学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对CW统一电流表达式中的系数进行优化,计算CW参考电流值从而实现多目标控制。最后在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实验平台上,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 不平衡电网电压 简化矢量控制策略 多目标模型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水平井瞬变电磁边界远探测数值模拟与响应特征分析
20
作者 李宇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7,64,共9页
为克服频率域电磁感应远探仪器过长的缺点,提出采用瞬变电磁远探测方法进行边界探测,给出了均匀地层中响应解析计算方法,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了层状地层水平井瞬变电磁远探测响应计算模型,并对其在地层界面识别... 为克服频率域电磁感应远探仪器过长的缺点,提出采用瞬变电磁远探测方法进行边界探测,给出了均匀地层中响应解析计算方法,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了层状地层水平井瞬变电磁远探测响应计算模型,并对其在地层界面识别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双对数坐标系下,均匀地层中瞬态电磁远探测响应随采集时间呈线性衰减规律,且地层电阻率越大,响应衰减越快,同时刻采集的响应值越小;在两层地层中,定义背景地层响应与层状地层响应差异为边界场响应,岩层边界会导致边界场产生局部极值,该极值点对应的时间与岩层电阻率对比度、探边距离以及仪器倾斜角度密切相关,增大收发线圈间距可导致边界场响应极值向晚期时刻移动;在三层地层中,瞬变电磁远探测响应同时包含岩层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信息,在边界场响应中形成两个局部极值点。研究成果为瞬变电磁远探测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探测 电磁感应测井 有限元 响应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