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Blumensaat Inclination Angle (BIA) and Angle between Blumensaat line and Tibal Slope (BATS) a Risk Factor for ACL Injury?
1
作者 Shri Kapilan Leong Yung Chin Zulkifli Hassan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7期314-324,共11页
Introduction: Femoral and tibial morphology posted as anatomical risk factors for ACL injuries. Samora et.al found out that a decreased BIA was associated with ACL rupture. Alentorn-Geli et al. found that the angle be... Introduction: Femoral and tibial morphology posted as anatomical risk factors for ACL injuries. Samora et.al found out that a decreased BIA was associated with ACL rupture. Alentorn-Geli et al. found that the angle between the Blumensaat line and the anterior tibial slope (BATS angl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men with ACL injury. However, other authors were not able to reproduce the similar findings. Our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Blumensaat inclination angle (BIA) and angle between Blumensaat line and tibial slope (BATS)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We also explored the factors influence them. Method: We elavuated 142 MRI knee done in Hospital Sultan Ismail from January 2017 to November 2020. Study group was patient with ACL injuries, with or without meniscus and cartilage injuries. Control group was patient with no ACL injuries. 57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fracture around the knee joint, multiligamentous injuries, inflammatory arthritis and tumour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We recorded their age, gender, BIA, and BATS angle. BIA and BATS angle were measured in sagittal plane MRI as described by Koji Iswasaki et al. and Alentorn-Geli et al. Result: 54 patients were in study group and 31 years in control group. The mean age for study group was 32.7 (8.95) year old, and for control group was 42.5 (14.54). The mean BIA for study group was 36.20 (4.542) degree, and control group was 37.25 (4.941). The mean BATS for study group was 36.33 (5.78) degree, and control group was 25.26 (6.047) degree. BIA and BATS angle did not differ in both groups, age and gender. Conclusion: Our study did not show BIA and BATS angle as an anatomical risk factor for ACL injuries. Age and gender did not affect these ang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A Anterior Tibial slope ACL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Slope Using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and Limit Equilibrium Approach around Amalpata Landslide of West Central, Nepal
2
作者 Mahendra Acharya Khomendra Bhandari +2 位作者 Sandesh Dhakal Aasish Giri Prabin Kaf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4年第5期416-432,共17页
The stability study of the ongoing and recurring Amalpata landslide in Baglung in Nepal’s Gandaki Province is presen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impacted slope is around 200 meters high, with two terraces that have diff... The stability study of the ongoing and recurring Amalpata landslide in Baglung in Nepal’s Gandaki Province is presen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impacted slope is around 200 meters high, with two terraces that have different slope inclinations. The lower bench, located above the basement, consistently fails and sets others up for failure. The fluctuating water level of the slope, which travels down the slope masses, exacerbates the slide problem. The majority of these rocks are Amalpata landslide area experiences several structural disruptions. The area’s stability must be evaluated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ore harm from occurring to the nearby agricultural land and people living along the slope. The slopes’ failures increase the damages of house existing in nearby area and the erosion of the slope. Two modeling techniques the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and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slop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n every case, the terrace above the basement i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stress is concentrated, with a safety factor of near unity. Using probabilistic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was predicted to be between 98.90% and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slope Factor of Safety
下载PDF
The Importance of Posterior Tibial Slope in TKR: Pre and Post-Operative Measurements in United States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3
作者 Frederick F. Buechel Sr Frederick F. Buechel Jr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8期374-379,共6页
Background: Sagittal plane placement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range of flexion motion, allowing collateral ligaments to function more normal... Background: Sagittal plane placement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range of flexion motion, allowing collateral ligaments to function more normally, as well as providing ideal compressive loading on the tibial bone-prosthesis interfa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norm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 angle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in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after using a conventional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to assess its effectiveness. Methods: Forty-nine primary cementless total knee replacements in 34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were measured radiographically pre-operatively and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to determine the PTS and its effect on range of motion. Lateral X-rays, using the anterior cortical line of the tibia, were employed for all measurements. Results: Pre-operative PTS measured 11.83˚ (range 5˚ - 18˚), while post-operative PTS of implanted tibial components measured 11.30o (range 4˚ - 18˚). The pre-operative range of motion of 112˚ (range 30˚ to 135˚) was improved to 119˚ (range 90˚ to 135˚) post-operatively after 1 year. Conclusions: Anterior tibial shaft referencing using a conventional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provides an easy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reproducing the anatomical PTS during TKR.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d improvement in average range of motion from 112˚ pre-operatively to 119˚ post-operatively at one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Tibial slope Posterior Tibial Inclination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Total Knee Alignment
下载PDF
基于GeoSlope的多因素影响下锚索边坡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方修武 《江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为探究锚索锚固参数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影响,通过对工程边坡建立计算数值模型,借助GeoSlope软件中的Slope/w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对锚索的长度、锚索间距、锚索预应力的变化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锚索长度和锚索的... 为探究锚索锚固参数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影响,通过对工程边坡建立计算数值模型,借助GeoSlope软件中的Slope/w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对锚索的长度、锚索间距、锚索预应力的变化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锚索长度和锚索的预应力能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增大锚索间距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边坡加装锚索能有效减少变形,降低边坡风险,增强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边坡稳定的工程设计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 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下载PDF
融合灰关联分析和信任度的Slope One算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露露 张岐山 朱猛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9,共7页
作为一种有效的协同过滤算法,Slope One算法被广泛地应用到一些推荐系统中.但该算法在评分预测时仅根据项目之间的评分偏差以及用户的历史评分信息,未能考虑用户之间的潜在联系,而且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也会限制算法的推荐性能.因此... 作为一种有效的协同过滤算法,Slope One算法被广泛地应用到一些推荐系统中.但该算法在评分预测时仅根据项目之间的评分偏差以及用户的历史评分信息,未能考虑用户之间的潜在联系,而且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也会限制算法的推荐性能.因此,为了提高算法的推荐质量,本文采用均衡接近度灰关联方法度量用户关联度,从而有效挖掘用户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引入用户信任模型来缓解冷启动问题对算法的影响,将均衡接近度和信任度作为权重因子加权到评分预测过程.论文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融合灰关联分析和信任度的Slope One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算法预测准确度,缓解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对算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均衡接近度 灰关联 slope One算法 信任
下载PDF
基于斜坡和山体的重力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京业 林玉鑫 +1 位作者 邱清泉 肖立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4-933,共10页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实现清洁能源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规模化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抽水储能是标杆性的物理储能技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装机容...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实现清洁能源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规模化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抽水储能是标杆性的物理储能技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装机容量最大,是规模化物理(重力)储能技术的典范;重力储能是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新型物理储能技术,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分为多种技术类型。本文首先介绍了依托山体、倾斜矿井的斜坡重力储能的原理和结构,并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类阐述,包括依托山体斜坡的抽水储能、轨道式重力储能和缆索式重力储能等技术类型;然后回顾了不同类别依托斜坡重力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阐述了每种技术类型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一种更为优化的斜坡重力储能技术——斜坡缆-轨式重力储能技术,不仅融合了斜坡轨道式重力储能与斜坡悬架缆车式重力储能的优点,且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最后概述了当前斜坡重力储能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就其发展与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储能 重力储能 山地储能 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的岩质边坡块体动力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丙丽 刘拴 +3 位作者 任建喜 蔡智云 张金厚 张路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
为解决岩质边坡块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评价问题,基于结构面的循环剪切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的震动劣化效应,从而构建结构面震动劣化数学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劣化效应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数... 为解决岩质边坡块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评价问题,基于结构面的循环剪切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的震动劣化效应,从而构建结构面震动劣化数学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劣化效应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数值分析法研究地震波波动特性对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突变判据,最后形成一套以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时程曲线和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共同评价块体动力稳定性的评价体系,拓展地震作用下块体动力稳定性评价新思路。研究表明,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不仅受循环剪切幅值、循环剪切次数及相对运动速度影响,还与起伏角度密切相关;通过算例证实了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提出的以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时程曲线和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的共同评价体系更加安全可靠,将促进块体动力稳定性理论的发展,对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震动劣化 岩质边坡块体 坐标投影 失稳判据 动力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尾巨桉萌芽林与混交改造林径流水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伍琪 任世奇 +3 位作者 韦振道 韦俏娜 杨中宁 刘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目的】探讨桉树纯林及桉树混交林坡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揭示水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回答和解决桉树人工林水质问题,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带状混交、行间混交、... 【目的】探讨桉树纯林及桉树混交林坡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揭示水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回答和解决桉树人工林水质问题,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灰木莲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森林水质有关键影响作用的因子,采用连续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径流水质变化差异。【结果】1)试验样地坡面径流水pH值、COD、BOD5均达到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对pH值(5.5~8.5)、COD(<150.00 mg·L^(-1))、BOD5(<60.00 mg·L^(-1))浓度的要求;2)桉树纯林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7.77 mg·L^(-1))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达到空白对照样地(1.22 mg·L^(-1))的6.4倍,桉树×灰木莲混交后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其中桉树×灰木莲行间混交模式效果最明显;3)桉树和灰木莲纯林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其中桉树×灰木莲带状混交模式更有利于其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的降低。【结论】桉树混交模式的营建在保证坡面径流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及腐殖酸含量,桉树混交栽培模式进一步缓解了桉树纯林对土壤酸碱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水质 混交林 坡面径流 混交模式
下载PDF
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开挖变形特征及其治理效果评价--以陕南地区某岩质高边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玉玲 侯明杰 +2 位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文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13,共14页
为厘清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开挖变形特性以及边坡治理后的时变特性,以陕南地区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为例,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以及多点位移监测等方法分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破坏机制,归纳了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的主要致灾因子,分... 为厘清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开挖变形特性以及边坡治理后的时变特性,以陕南地区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为例,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以及多点位移监测等方法分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破坏机制,归纳了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的主要致灾因子,分析了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并探讨了边坡治理的时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形陡峭,受断层和坡脚开挖影响呈现出典型临空地形地貌,且受地质构造影响,出露岩体破碎程度较高,节理裂隙发育;基于数值仿真论证了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采用“上部锚索锁固+中部坡体刷方+下部锚索和抗滑桩加固”方案治理的可行性,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边坡治理效果明显;断层处流土溶蚀效应明显,强降雨诱发岩质高边坡后缘断层附近平台发生塌陷,在断层和坡脚部位增设排水措施后坡体病害得到有效缓解,整体变形速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对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的治理及破坏机制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岩质高边坡 边坡防治 破坏机制 数值仿真 变形特性 治理评价 陕西
下载PDF
土与强风化岩双元边坡圆弧-平面破坏模式与支护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连祥 贾斌 +2 位作者 赵忠杨 韩志霄 李胜群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了探究土与强风化岩边坡中强风化岩不破坏的临界坡率及稳定性判断方法,基于济南地层,得出适用于数值模拟的土层参数,并利用强度折减法求出边坡的临界坡率,为施工提供参考。针对强风化岩不破坏的边坡,运用改进的瑞典条分法求出边坡安... 为了探究土与强风化岩边坡中强风化岩不破坏的临界坡率及稳定性判断方法,基于济南地层,得出适用于数值模拟的土层参数,并利用强度折减法求出边坡的临界坡率,为施工提供参考。针对强风化岩不破坏的边坡,运用改进的瑞典条分法求出边坡安全系数解析解,并利用滑移线场法求出滑移线,为安全系数解析解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岩层厚度超过边坡高度1/2或坡率大于1:0.5时,强风化岩一定破坏;解析解得出的安全系数偏小,有利于工程安全;针对土与强风化岩边坡,文中结果可确定边坡破坏区域,设计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 土岩双元边坡 瑞典条分法 滑移线场法 解析解
下载PDF
融合用户影响力和灰关联分析的Slope One推荐算法
11
作者 陈彩蓉 刘虹 张岐山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01-2407,共7页
Slope One算法在推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算法并未考虑用户间的差异性,并且存在数据稀疏、冷启动及灰羊用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采用均衡接近度灰关联方法计算用户间相似性,有效捕捉用户之间的潜在关联;并引入PageRank算法,利用... Slope One算法在推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算法并未考虑用户间的差异性,并且存在数据稀疏、冷启动及灰羊用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采用均衡接近度灰关联方法计算用户间相似性,有效捕捉用户之间的潜在关联;并引入PageRank算法,利用图结构来建模用户间的信任关系,将计算出的PR值作为体现用户影响力水平的参数;最后将均衡接近度和用户影响力作为权重因子加权到评分预测过程中.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推荐精度,缓解数据稀疏、冷启动和灰羊用户等问题对算法的影响,在数据稀疏、邻域较少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较高的推荐准确率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One算法 用户影响力 灰关联分析 PAGERANK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坡地形对影响云南降水的高原涡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钰 朱莉 +4 位作者 李国平 谢家旭 马文倩 陶丽 张万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8,共1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NL分析资料及经质控后的自动站小时降水数据,诊断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坡地形在2017年7月2-3日高原涡影响云南降水过程中的作用,并利用数值模式WRFv4.0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原涡是此次云南强降...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NL分析资料及经质控后的自动站小时降水数据,诊断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坡地形在2017年7月2-3日高原涡影响云南降水过程中的作用,并利用数值模式WRFv4.0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原涡是此次云南强降水的重要影响系统;低涡中心及附近区域中高层维持暖心结构,并呈现显著的上升、下沉运动交替的分布;过程累积雨量分布表现为两条明显的与山脉走向平行的西北-东南向雨带,且具有强弱交错的分布特征,强降水集中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及前半夜两个时段内,中心均位于地形边坡,并随着低涡向下游传播;南亚高压、西北辐散气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滇缅高压为低涡的东移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高空环流场,500 hPa正涡度及700 hPa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对强降水落区具有较好指示意义;低涡降水期间存在β中尺度重力波,波动由青藏高原东坡地形激发,沿着300~200 hPa的气层传播,高空的非地转平衡运动及垂直风切变为重力波的发展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重力波先于低涡及降水向下游方向移动及发展,波脊处对应上升运动及辐散中心,波槽处对应下沉运动及辐合中心,强降水及波脊均位于低涡西南侧强辐合上升运动区;地形高度降低后,其机械阻挡抬升作用减弱,重力波和高原低涡消失,雨带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显著改变。高原东坡地形对高原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高原涡影响下的云南降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坡 高原涡 重力波 地形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岩崩坡面撞击碎裂特征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健 袁镜清 +3 位作者 曾探 廖健鸿 黄祥 王豪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岩崩坡面撞击破碎是运动轨迹难以预测的重要原因,其中坡体几何特征是影响破碎块体运动变化特征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岩崩撞击破碎过程及坡体几何特征对岩崩块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利用离散单元法(PFC^(2D))模拟技术,通过统计典型岩崩灾害... 岩崩坡面撞击破碎是运动轨迹难以预测的重要原因,其中坡体几何特征是影响破碎块体运动变化特征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岩崩撞击破碎过程及坡体几何特征对岩崩块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利用离散单元法(PFC^(2D))模拟技术,通过统计典型岩崩灾害点岩体结构与坡体几何特征,建立了岩崩自由落体-撞击破碎-运动堆积模型,剖析了在不同坠落高度、撞击角度条件下岩崩坡面撞击碎裂过程,获得了块体运动速度、裂纹数量和冲击力变化曲线,同时采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对碎裂块体破碎程度进行了描述。实验结果表明:破裂过程分为接触-解体、挤压-碎裂及独立运动3个阶段;岩体碎裂由撞击点开始,沿结构面先出现解体,再产生新断裂面的岩石破碎;块体速度、裂纹数量和冲击力的骤变均发生在接触-解体与挤压-碎裂阶段,块体速度骤降,呈现出“阶梯效应”,冲击力骤升,表现为“双峰现象”,同时随着坠落高度增加或撞击角度减小,“阶梯效应”与“双峰现象”更为明显;同一撞击角度条件下,坠落高度的增加使得撞击动能增加,进而增大了破碎程度,导致粒径分布范围与特征粒径尺寸的减小;同一坠落高度下,撞击角度的增加,意味着接触面积的减小,进而降低了破碎程度,导致粒径分布范围与特征粒径尺寸的增大。研究成果对揭示岩崩坡面撞击碎裂机理及预测块体运动轨迹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崩 动力破碎 离散元法 WEIBULL分布 坡面撞击
下载PDF
公路改扩建高边坡既有锚杆受力特性离心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忠居 王伟 +2 位作者 江冠 王富春 赵瑞欣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7,125,共9页
为研究改扩建边坡二次开挖下既有锚杆的受力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基于自主研发的模型试验锚杆角度支护装置,采用离心试验研究了锚固角度分别为10°、20°、30°、45°、60°及锚杆横向密度分别为1根/(18 cm)、1根/(12 ... 为研究改扩建边坡二次开挖下既有锚杆的受力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基于自主研发的模型试验锚杆角度支护装置,采用离心试验研究了锚固角度分别为10°、20°、30°、45°、60°及锚杆横向密度分别为1根/(18 cm)、1根/(12 cm)下顺层岩质高边坡开挖全过程中坡顶水平位移、锚杆轴力及坡内土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锚固角度下,随着边坡开挖卸荷,坡顶累计水平位移非线性增加,且开挖坡顶增幅较开挖坡中大;锚杆轴力呈单峰分布,在开挖坡顶及坡脚时轴力增幅较大,轴力峰值靠近软弱面且随开挖卸荷先减小后增大,开挖后轴力峰值仍为开挖前的61%以上;随锚固角度的增加,坡顶水平位移先减小后增大,坡内土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最佳锚固角度;建议边坡开挖宜采用分级开挖,并在开挖坡顶及坡脚时适当降低速率,综合考虑边坡坡度、岩层及软弱面倾角等因素,合理设计锚固角度。研究成果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在改扩建边坡二次开挖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既有锚杆 二次开挖 离心试验 锚固角度 锚杆横向密度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边坡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锐 周豫 +3 位作者 兰天 郑健龙 刘昭京 李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土工格栅加筋处治是解决膨胀土边坡问题的关键技术。为深入研究格栅与膨胀土相互作用机制,依托南宁铁路改柳南线工程,开展加筋设计及格栅抗拔稳定性计算。将考虑膨胀土侧向膨胀影响及格栅反包约束作用的设计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通... 土工格栅加筋处治是解决膨胀土边坡问题的关键技术。为深入研究格栅与膨胀土相互作用机制,依托南宁铁路改柳南线工程,开展加筋设计及格栅抗拔稳定性计算。将考虑膨胀土侧向膨胀影响及格栅反包约束作用的设计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通过预埋设的监测元件,对自然降雨−蒸发气候下加筋边坡的含水率、应力、位移及格栅应变的变化特征进行长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侧向膨胀及格栅约束的影响下,土工格栅的抗拔稳定安全系数仍满足规范要求。基于监测数据发现,受大气环境影响,体积含水率的波动幅度由浅至深逐渐减弱;格栅应变变化趋势与土体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季节性干湿气候呈“波浪”式变化;靠近坡面土体受大气干湿循环的影响更为显著,对降雨入渗敏感,其土工格栅应变变化迅速,峰值出现时间早;格栅应变峰值远小于格栅允许拉应变,且边坡累积水平位移量较小,表明加筋边坡滑移破坏风险较低;在降雨过程中,格栅对边坡土体施加弹性约束,允许坡面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释放坡体因增湿产生的膨胀势,从而避免边坡因侧向应力增大形成渐进式滑坡,体现了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边坡“以柔治胀”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膨胀土边坡的土工格栅加筋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加筋膨胀土边坡 筋土相互作用 现场监测 土体位移
下载PDF
基于过零点斜率加窗解调的ACARS信号接收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路辉 张帆 张宇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6-728,共13页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允许飞机和地面站之间发送和接收报文,在保障飞行安全、实现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信链路的噪声和频偏是影响ACARS信号接收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ACARS信号接收过程中的失真等问题,深入研究...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允许飞机和地面站之间发送和接收报文,在保障飞行安全、实现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信链路的噪声和频偏是影响ACARS信号接收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ACARS信号接收过程中的失真等问题,深入研究频偏、噪声等因素与ACARS报文接收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噪声与多普勒频移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过零点斜率加窗解调的ACARS信号接收方法,并从理论和仿真分析2方面探讨不同方法的抗频偏抗噪声能力;设计并搭建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ACARS信号接收系统。通过对ACARS报文接收性能的仿真分析和真实报文接收性能的对比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在提升抗噪声和频偏能力、降低误码率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 噪声 频偏 软件无线电 过零点斜率加窗解调
下载PDF
石灰石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翔 朱刚 +2 位作者 温楷 王荣 廖正彪 《水泥技术》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以西南某石灰石矿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山边坡现状、边坡岩体结构和结构面发育特征因素对“现状边坡”和“终了边坡”进行地质分区,通过岩石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获得坡体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采用GSI法计算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粘聚力、变... 以西南某石灰石矿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山边坡现状、边坡岩体结构和结构面发育特征因素对“现状边坡”和“终了边坡”进行地质分区,通过岩石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获得坡体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采用GSI法计算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粘聚力、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参数,评估边坡地质强度特性,采用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法分三种荷载工况分别计算“现状边坡”和“终了边坡”各分区稳定性系数。经分析,该石灰石矿各地质分区“现状边坡”和“终了边坡”稳定性好,采场边坡参数设计合理,可为矿山扩产安全设施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地质强度指标 极限平衡法 安全生产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灾害强度的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宾 魏娜 +3 位作者 张联志 李颖懿 刘宁 屈添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37-145,共9页
以斜坡为单元,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在采用加权信息量方法进行易发性区划的基础上,逐个提取斜坡单元最高易发值点的高程、坡高、坡度、坡向、月平均降雨... 以斜坡为单元,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在采用加权信息量方法进行易发性区划的基础上,逐个提取斜坡单元最高易发值点的高程、坡高、坡度、坡向、月平均降雨量为特征参数,分别代入BP神经网络、PSO-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及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训练与精度测试对比,构建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的滑坡体积预测模型,建立以灾害体积为灾害强度指标,以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财产密度等为脆弱性指标的易损性综合评价模型。针对研究区开展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完成高易损区(面积占比1.5%)、中易损区(面积占比28.5%)和低易损区(面积占比70%)的区划,实现了区域性易损性评价过程中致灾体灾害强度与承灾体脆弱性的有机结合,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损性评价 滑坡体积 PSO-BP神经网络 斜坡单元
下载PDF
南方崩岗调查内容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冬兵 张晶鑫 +2 位作者 郭飞 沈盛彧 赵元凌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广泛分布于南方红壤区,是该区域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第一次崩岗调查距今已近20年,相关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崩岗现状不清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部门对崩岗防治相关工作的规划和决策,因此急需开展新...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广泛分布于南方红壤区,是该区域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第一次崩岗调查距今已近20年,相关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崩岗现状不清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部门对崩岗防治相关工作的规划和决策,因此急需开展新一轮崩岗调查。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崩岗调查提供了机遇,差别化分类防治和分步实施对崩岗调查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崩岗调查提供了新方法,以服务崩岗风险评估和防治规划为导向,在充分利用第一次崩岗调查成果基础上,补充崩岗发育的小山体调查,将典型调查改为全面普查,系统探讨崩岗调查对象与范围、调查内容、调查程序与方法,以期为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单位启动新一轮崩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调查 水土保持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基于InSAR-COMSOL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形变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如仁 葛永权 +3 位作者 李梦晨 孙加瑶 王彦平 刘明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2,共11页
露天矿地表形变特征的快速、准确分析及形变趋势精准预测是推进矿山绿色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存在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预测模型参数难确定等问题,以东鞍山露天铁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融合短基线子集干涉测量... 露天矿地表形变特征的快速、准确分析及形变趋势精准预测是推进矿山绿色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存在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预测模型参数难确定等问题,以东鞍山露天铁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融合短基线子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COMSOL有限元模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形变预测一体化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18年5月—2020年6月获取的62景Sentinel-1A升轨SAR数据,获取了该区域2 a内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分析了其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然后,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外界强降雨影响下的典型沉降区域边坡稳定性状况,探讨了坡体损伤裂化规律及形变机理。基于此,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长短期时间记忆(LSTM)网络,搭建了形变时序预测最优模型,开展典型沉降区的形变时序预测,并引入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预测精度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矿区西部沉降相对严重,年均沉降速率高达47.8 mm/a,形变速率与区域降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相较于传统形变预测模型,PSO-LSTM模型的2种误差至少降低了14%和36%,且能够有效反映采区地表形变波动趋势,为滑坡灾前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稳定性分析 SBAS-InSAR 沉降预测 PSO-LST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