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of playa surface crusts in Qehan Lake, China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Dongwei HAN Lijing +2 位作者 KOU Zihan GAO Xinyu WANG Jingj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491-507,共17页
Globally,many lakes are drying up,leaving exposed lakebeds where wind erosion releases dust and sand rich in salt and harmful heavy metals into the atmosphere.Therefore,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 Globally,many lakes are drying up,leaving exposed lakebeds where wind erosion releases dust and sand rich in salt and harmful heavy metals into the atmosphere.Therefore,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ya surface crusts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manifestation of salt dust storm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laya surface crust types as well a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Qehan Lak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 to understand the salt dust release potenti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playa surface crusts.Various crust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field sampling in Qehan Lake,and playa surface crust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five types:vegetated areas,salt crusts,clay flats,curly crusts,and margins.It should be noted that curly crusts were distributed in clay flats and covered only a small area in Qehan Lak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ya surface crust types were obtained by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and the salt dust release potential of crusts was explored by the wind tunnel experiments.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Qehan Lake revealed that playa surface crust types had a circum-lake band distribution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this lake,which were successively vegetated areas,clay flats,salt crusts,and margin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laya surface crust type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hydrodynamics of the playa,soil texture,and groundwate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rust thicknes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e results of the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threshold of friction wind velocity for the salt dust release was higher in clay flats(0.7–0.8 m/s)than in salt crusts(0.5–0.6 m/s).Moreover,the particle leap impact processes occurring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may reduce this threshold value.Salinity wa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itial threshold of friction wind velocity for the salt dust release of clay flats and salt crusts.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how salt dust is released from a lakebed,which may be used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ry salt l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ya surface crust curly crusts salt crusts salt dust release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Qehan lake
下载PDF
穿湖隧道超大尺度混凝土施工期的温度效应
2
作者 姚潇南 张孟喜 刘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穿湖隧道对混凝土的防渗要求很高,而混凝土的温度效应与其开裂息息相关.采用高性能双光栅温度-应变式传感器对隧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以及应变进行监测,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现场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侧墙存在裂缝... 穿湖隧道对混凝土的防渗要求很高,而混凝土的温度效应与其开裂息息相关.采用高性能双光栅温度-应变式传感器对隧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以及应变进行监测,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现场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侧墙存在裂缝且引起了渗漏.依据现场施工情况,运用有限元法对浇筑的隧道进行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影响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入模温度越高,其内外温差就越大;入模温度升高10℃,内外温差增加1.46℃;在夏季施工时,应注意对混凝土原料进行降温处理,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小于30℃;环境温度下降越多,混凝土内外温差就越大;环境温度下降20℃,内外温差增加6.38℃;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当养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温时,建议采用木模板进行养护,但拆模时间不宜早于6 d,否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内外温差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湖隧道 超大尺度混凝土 温度效应 入模温度 环境温度 模板
下载PDF
湖底隧道工程排水与消防系统设计
3
作者 陈伟汉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为将隧道受水灾和火灾可能性降至最低,以湖底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隧道排水与消防系统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应用排水与消防系统,能及早准确地预警水情与火灾,并实现即时现场报警与远程报警。该系统有效提升了隧道防汛预警和识别火灾的... 为将隧道受水灾和火灾可能性降至最低,以湖底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隧道排水与消防系统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应用排水与消防系统,能及早准确地预警水情与火灾,并实现即时现场报警与远程报警。该系统有效提升了隧道防汛预警和识别火灾的精准度以及应急抢险的智能化水平,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供类似隧道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系统 消防系统 湖底隧道 设计要点
下载PDF
湖底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4
作者 吴凯 刘雨欣 《河南科技》 2024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湖底隧道施工通常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难度系数大、危险性高等特点,为研究冻结法在隧道下穿湖底联络通道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依托某实际地铁工程展开研究。【方法】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综合湖底特殊地质条件及水文概况,设计采用冻结... 【目的】湖底隧道施工通常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难度系数大、危险性高等特点,为研究冻结法在隧道下穿湖底联络通道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依托某实际地铁工程展开研究。【方法】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综合湖底特殊地质条件及水文概况,设计采用冻结加固技术预先对周围土体进行处理,合理设计和优化开挖与构筑施工技术,对相关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结果表明,冻结法施工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如软土、流砂以及高水压和高地压地层。【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地铁湖底联络通道的安全和有效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隧道 联络通道 冻结法 施工风险
下载PDF
长荡湖、滆湖、竺山湾藻类功能群结构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礼权 刘钰 +4 位作者 张毅敏 张志伟 高月香 肖娴 赵远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2,共9页
为研究太湖流域上游长荡湖、滆湖、竺山湾三大典型浅水湖泊藻类功能群结构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数据,采用Q指数、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TLI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分析了3个湖泊的水质状况,采... 为研究太湖流域上游长荡湖、滆湖、竺山湾三大典型浅水湖泊藻类功能群结构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数据,采用Q指数、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TLI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分析了3个湖泊的水质状况,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变换(NMDS)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特征,采用冗余分析探讨了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荡湖和滆湖水质整体属于轻度富营养化,竺山湾除冬季外,均属于中度富营养化;长荡湖、滆湖、竺山湾分别有浮游植物7门61属96种、8门75属129种和6门53属124种,分别划分为9、10和11个优势功能群;3个湖泊藻类功能群变化的共同环境因子是水温、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而总氮和氮磷比对3个湖泊功能群结构变化的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功能群 环境因子 浅水湖泊 长荡湖 滆湖 竺山湾
下载PDF
竺山湖隧道水上双排钢板(管)桩围堰施工技术及安全管控
6
作者 刘建国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18期129-131,共3页
以竺山湖隧道基坑围堰工程为例,其地处太湖水域,采用“水上双排钢板(管)桩”围护结构,抗渗要求高。对此,优化设计双排钢板桩加堰芯填土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采用水上双排钢板(管)桩围堰施工技术,并且严格采取多项安全管控措施,从而解... 以竺山湖隧道基坑围堰工程为例,其地处太湖水域,采用“水上双排钢板(管)桩”围护结构,抗渗要求高。对此,优化设计双排钢板桩加堰芯填土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采用水上双排钢板(管)桩围堰施工技术,并且严格采取多项安全管控措施,从而解决了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湖隧道 围堰 水上双排钢板(管)桩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武汉两湖隧道东湖岩溶段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涌突水风险分析
7
作者 权锋 彭艺伟 +4 位作者 於李军 李期佳 黄兴 李银海 吴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8,172,共11页
随着施工精度要求的增加,隧道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更为精准地提前预判与防控。在武汉两湖隧道的东湖岩溶段中,钻孔遇洞率达到67.29%,水动力条件强,岩溶较为发育,存在产生隧道涌突水问题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在隧道开挖前进行相应的... 随着施工精度要求的增加,隧道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更为精准地提前预判与防控。在武汉两湖隧道的东湖岩溶段中,钻孔遇洞率达到67.29%,水动力条件强,岩溶较为发育,存在产生隧道涌突水问题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在隧道开挖前进行相应的预判性研究。在研究区现场调查及查阅相关勘察资料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选取评价因子,对隧道掘进过程中涌突水风险等级进行了分区研究,并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利用FLAC3D完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隧道涌突水相对高风险区段的进一步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约1000 m的隧道岩溶段,涌突水中风险区面积占比为7%、低风险区面积占比为93%,中风险区主要集中于隧道北部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地层;模拟得到的隧道最大涌水量为329.05 m^(3)/h,出现于隧道下方穿过泥岩破碎带与灰岩地层相接区段,该区段隧道涌水量对施工的影响较小;而在隧道穿越溶洞及泥岩破碎带工况下,隧道涌水量则出现先逐步减少、开挖至临近泥岩破碎带附近后逐渐增加的现象。可见,在岩溶区湖底隧道涌突水风险评价研究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准确判断是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隧道涌突水风险分区评估与针对高风险区段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相结合,则可以较好地获取隧道涌突水的高风险区段及涌水量参考值,进而为隧道的安全施工与运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湖隧道东湖岩溶段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涌突水 风险评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湖区域超长明挖隧道围堰设计探讨
8
作者 褚汉 《江西建材》 2023年第3期141-142,145,共3页
凭借经济性好、施工便捷等优势,围堰明挖法成为公路水下隧道最常见的施工工法。文中基于既有浅湖区域超长明挖隧道工程案例设计及临时围堰结构的研究,对临时围堰结构的围堰型式、设计理论、平面布置、锁扣和拉杆等设计要点进行了归纳总... 凭借经济性好、施工便捷等优势,围堰明挖法成为公路水下隧道最常见的施工工法。文中基于既有浅湖区域超长明挖隧道工程案例设计及临时围堰结构的研究,对临时围堰结构的围堰型式、设计理论、平面布置、锁扣和拉杆等设计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供后续公路水下隧道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湖区域 超长明挖隧道 围堰设计
下载PDF
太湖隧道多种交通事件检测系统的应用
9
作者 赵成晨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针对长隧道及特长隧道内因各种交通事件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问题的日益严重,提出一种基于双光谱、多目标雷达、光纤振动等技术手段,通过实时收集各类交通运行参数,对全线交通流的变化进行监测,实现事故检测和交通参数检测等,在发生... 针对长隧道及特长隧道内因各种交通事件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问题的日益严重,提出一种基于双光谱、多目标雷达、光纤振动等技术手段,通过实时收集各类交通运行参数,对全线交通流的变化进行监测,实现事故检测和交通参数检测等,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可及时采取措施,疏导阻塞,平滑交通量,以达到减少车辆排队、畅通交通、避免隧道内二次事故发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隧道 双光谱 光纤振动 热感图像
下载PDF
湖底隧道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分析
10
作者 陈俊俊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1期90-93,共4页
【目的】随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加快,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也逐渐增多,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方法】以某地铁隧道湖底标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进行施工,结合地质条件及相关工程经验,分析并讨论隧道... 【目的】随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加快,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也逐渐增多,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方法】以某地铁隧道湖底标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进行施工,结合地质条件及相关工程经验,分析并讨论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风险及解决方案。【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此类特殊地质环境,用改良的撕裂刀代替常规盾构机刀头及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可以提高30%的施工掘进效率。【结论】本研究对类似湖底隧道施工的绿色化施工、智能化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下穿湖底 盾构法 施工风险 绿色施工
下载PDF
太湖重污染湖区底泥沉积物特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俊锋 谢飞 +3 位作者 陈丽娜 何卿 任晓鸣 姜磊娜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4期74-78,共5页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沉积物的粒径、含水率、有机质、TN、TP含量进行研究,探讨竺山湖湾东部、竺山湖湾西部、太湖西岸北部、太湖西岸南部底泥污染物表层及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竺山湖湾沉积物中有机质、TN、TP含量高于西沿岸...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沉积物的粒径、含水率、有机质、TN、TP含量进行研究,探讨竺山湖湾东部、竺山湖湾西部、太湖西岸北部、太湖西岸南部底泥污染物表层及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竺山湖湾沉积物中有机质、TN、TP含量高于西沿岸湖区,底泥再悬浮释放污染物风险较大;西沿岸北段清淤区垂向有机质、TN含量无显著性变化,TP含量呈现表层高、下层低的趋势,为太湖重污染湖区制定清淤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湖 太湖西岸 沉积物 底泥 富营养
下载PDF
直湖港、武进港关闸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开明 逄勇 +2 位作者 谢飞 蒋咏 杨树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3-929,共7页
建立了太湖风生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结合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实测数据,对流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和对比.以竺山湖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直湖港、武进港关闸情况下不同风向以及不同污染物排放量对竺山湖水环境的影响,并计算了各种治理... 建立了太湖风生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结合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实测数据,对流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和对比.以竺山湖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直湖港、武进港关闸情况下不同风向以及不同污染物排放量对竺山湖水环境的影响,并计算了各种治理措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得到的太湖流场、浓度场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相差不大,水量是污染物对竺山湖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而风向作用不明显;从雅浦港引水需约16d使竺山湖水质逐渐得到改善并最终稳定,同理从太滆运河引水需约2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湖港 武进港 竺山湖 关闸 水环境 太湖
下载PDF
太湖竺山湾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与环境污染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明礼 杨浩 +3 位作者 林振山 崔文静 陈劲松 王小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2-857,共6页
对太湖竺山湾湖泊中重(类)金属、磷、硫元素、有机有毒物质的含量及放射性元素的放射强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比雪堰段与周铁段的相关物质含量,分析了有害物质含量差异的原因,并对其环境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竺山湾底泥中重(类)... 对太湖竺山湾湖泊中重(类)金属、磷、硫元素、有机有毒物质的含量及放射性元素的放射强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比雪堰段与周铁段的相关物质含量,分析了有害物质含量差异的原因,并对其环境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竺山湾底泥中重(类)金属含量总体较低,其中雪堰段比周铁段含量高;有机毒物HCHs、DDTs、PCBs、PAHs由于来源不同,两地相关物质含量不同,但总体上含量较低;湖泊底泥中放射性元素铅、铯的放射性强度低,符合我国开放场址土壤中剩余放射性可接受水平的规定.湖泊底泥中含有较高的磷元素,清淤过程应减轻底泥中磷的释放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本结果对太湖底泥沉积物的测量,特别是对放射性元素放射强度的检测,有利于全面了解该湖泊沉积的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其污染程度,并为太湖污染治理、清淤底泥的后续利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竺山湾 湖泊底泥 重金属 有机有毒物质 放射性强度
下载PDF
太湖北部隐藻生物量时空动态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霞 陆晓华 陈宇炜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子以及蓝藻变化对隐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竺山湾内隐藻平均生物量(1.89 mg/L)高于梅梁湾...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子以及蓝藻变化对隐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竺山湾内隐藻平均生物量(1.89 mg/L)高于梅梁湾(0.87 mg/L)、贡湖湾(0.43 mg/L).2008 2009年隐藻平均生物量(2.12 mg/L)高于20052007年平均生物量(0.28 mg/L).通过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比较分析,竺山湾内高营养盐浓度、高有机质浓度和高悬浮质浓度使得隐藻更具有竞争优势,而贡湖湾内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可能限制了隐藻生物量.同时,太湖隐藻与蓝藻的竞争演替趋势明显,春夏季高温和蓝藻的过度繁盛可能对隐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藻 蓝藻 竺山湾 梅梁湾 贡湖湾 太湖 生物量
下载PDF
太湖藻类水平漂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建才 刘鑫 +3 位作者 张洪梅 陈方 徐彬 沈爱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采用原位观测平台,研究分析了太湖竺山湾风速、湖流流速、波高以及藻类水平漂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间藻类水平漂移速率呈锯齿式交替特征,日内藻类水平漂移速率变化幅度大;藻类水平漂移速率与风速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当0.02 m... 采用原位观测平台,研究分析了太湖竺山湾风速、湖流流速、波高以及藻类水平漂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间藻类水平漂移速率呈锯齿式交替特征,日内藻类水平漂移速率变化幅度大;藻类水平漂移速率与风速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当0.02 m<有效波高<0.1 m时,藻类水平漂移速率与有效波高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当有效波高>0.1 m时,波浪会显著改变藻类运动方式,破坏藻类表层聚集形态;湖流对藻类水平漂移速率无显著性影响;藻类水平漂移方向受湖流流向和风向的共同作用;藻类水平漂移速率与风速、波高、湖流流速间关系可用多元线性方程表达,且拟合度良好,可为藻类水华预测模型构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原位观测 漂移速率 影响因素 竺山湾
下载PDF
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博 罗良国 +4 位作者 武永锋 王艳 王芊 王娜娜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8-1375,共8页
农田面源污染一直被认为是竺山湾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实地调研农户的方法考察了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蔬菜、果园生产在"十二五"初期养分投入状况,结合太湖流域"十一五"期间已获示范... 农田面源污染一直被认为是竺山湾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实地调研农户的方法考察了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蔬菜、果园生产在"十二五"初期养分投入状况,结合太湖流域"十一五"期间已获示范验证、可推广应用的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模式或实践,估算了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种植业生产控污减排能力。结果表明,基于目前的稻麦、蔬菜和果树种植面积,规模化应用稻-麦施肥减量技术和稻-绿肥技术轮作模式可分别实现无机N投入减量132.4、424.3 t·a-1和总N减排20、42.3 t·a-1;蔬菜种植优化技术模式可减少无机N投入993.7 t·a-1和减排总N 181.3 t·a-1;果园优化施肥与三叶草截流控害集成技术模式,至少可实现节省无机N投入1000 t·a-1和减排总N 116.8 t·a-1。综上,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种植业生产已较"十一五"时期无机N投入水平明显降低,但依然还有减量空间;有机肥施用量逐步提升,但符合竺山湾湖小流域的最适施用水平还有待深入研究。最后给出了环竺山湾湖小流域农田面源污染规模化防控建议,以期为改善竺山湾湖水质进而确保太湖水质安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N投入 环境友好型种植技术模式 农田面源污染 减排潜力 环竺山湾湖小流域
下载PDF
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小龙 朱玲 +1 位作者 姚华 王苓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43-47,共5页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底泥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As、Cr、Hg、Pb和Cu的质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泥沉积物中Cd、As、Cr、Hg、Pb和Cu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23 mg/kg、10.28 mg/kg、82.98 mg/kg、0.074 mg/kg、35.27 mg/kg和33.9 mg/...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底泥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As、Cr、Hg、Pb和Cu的质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泥沉积物中Cd、As、Cr、Hg、Pb和Cu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23 mg/kg、10.28 mg/kg、82.98 mg/kg、0.074 mg/kg、35.27 mg/kg和33.9 mg/kg,分别是各自背景值的4.6倍、1.1倍、1.0倍、0.7倍、2.2倍和1.8倍;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点是:随底泥沉积物深度的增加,重金属质量比逐渐降低,并在底泥沉积物50 cm深处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质量比降低拐点。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重金属生态风险值范围为34~444,平均值为117,太湖西沿岸大浦口区域的生态风险较大,Cd是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建议对竺山湖以及太湖西沿岸区大浦口区域Cd的污染进行必要的疏浚控制,疏浚深度在底泥50 cm深处,以有效去除该区域的Cd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分布 生态风险评估 竺山湖 太湖西沿岸北段
下载PDF
太湖竺山湾湖滨带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明华 李春华 +1 位作者 叶春 许士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太湖竺山湾湖滨带10个点位和湖中心1个点位沉积物中16种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为61.2~2 032.3 ng/g,平均浓度为1 131.5 ng/g。湖滨带点位以4环和5~6环多环芳烃为主...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太湖竺山湾湖滨带10个点位和湖中心1个点位沉积物中16种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为61.2~2 032.3 ng/g,平均浓度为1 131.5 ng/g。湖滨带点位以4环和5~6环多环芳烃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28.6%和60.9%;湖中心点位以2~3环多环芳烃为主,所占比例为88.1%以上。湖滨带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为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而湖中心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油类泄漏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湖滨带表层沉积物并不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但是部分区域的某些多环芳烃浓度超过多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存在对生物的潜在危害,需加强生态风险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湾 湖滨带 沉积物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评价 太湖
下载PDF
太湖重污染湖区底泥内源释放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俊锋 何卿 +2 位作者 谢飞 陈丽娜 姜磊娜 《环境科技》 2011年第1期45-47,52,共4页
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风速段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内源释放进行了研究,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采用Gansith公式法计算了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对代表不同风浪作用下的悬浮物进行了静沉降实验,计算了悬浮物的静沉降通量。对太... 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风速段对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底泥内源释放进行了研究,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采用Gansith公式法计算了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对代表不同风浪作用下的悬浮物进行了静沉降实验,计算了悬浮物的静沉降通量。对太湖站33个观测站近10年的的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估算了太湖年均内源释放量。结果表明,竺山湖及太湖西岸湖区年平均内源释放量COD,TN,TP分别为4 100,647.8和23.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湖 太湖西岸 内源释放 再悬浮 沉积物
下载PDF
太湖竺山湾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玉洁 张银龙 +3 位作者 李文朝 方颖 杨均科 孙雅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8-615,共8页
为研究太湖竺山湾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样分析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Ni、Pb、Zn 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Ni、Pb、Zn的... 为研究太湖竺山湾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样分析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Ni、Pb、Zn 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Ni、Pb、Zn的平均值分别为123.32、2.61、160.24、176.78、183.09、30.12和269.61 mg/kg,都明显高于各自的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As、Cd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Zn的污染基本上为中等程度,Cr、Pb基本上为轻微污染,研究区不同程度地受到Cu和Ni的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显示,研究区大约80%的区域处于强与很强的危害程度,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贡献最大的是Cd,其次是As,说明造成研究区重金属潜在危害的主要元素是As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太湖竺山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