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8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d Damage Risk Assessment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in Hunan, China 被引量:16
1
作者 CHENG Yong-xiang HUANG Jing-feng +4 位作者 HAN Zhong-ling GUO Jian-ping ZHAO Yan-xia WANG Xiu-zhen GUO Rui-f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52-363,共12页
Combined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cold damage risk was assessed for planting area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DCR)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A new methodology of cold damage risk assessment was... Combined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cold damage risk was assessed for planting area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DCR)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A new methodology of cold damage risk assessment was built that apply to grid and have clear hazard-affected body. Each station cold damage annual frequency and average annual intensity of cold damag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1951-2010 station daily mean temperature and simple cold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dex. On this basis, average annual cold damage risk index was obtained by their product. The spatial analysis models of cold damage risk index about double-season early rice (DSER) and double-season later rice (DSLR) we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by the relation of average annual cold damage risk index and its geographic factors. Critical threshold of level of average annual cold damage risk index for DSER and DSLR were respectively divided by the correlative equation of cold damage annual frequency and average annual intensity of cold damage. 2001-2010 planting area of DCR, acquired by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MOD09AI 8-d composite land surface reflectance product, was as target of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 average annual intensity of cold damage is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cold damage annual frequency, average annual cold damage risk index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cold damage cumulant and cold damage annual frequency, and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happen times of cold damage and the square of statistical time sequence length. Cold damage risk of DSER is higher than DSLR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10-yr stacking map, DCR planting in low risk area accounted for 11.92% of total extraction area, in moderate risk area accounted for 69.62%, in high risk area accounted for 18.46%. According to the cold damage risk assessment result, DCR production can be guided to reduce cold damage lo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cropping rice cold damage risk assessment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Freezing Damage to Biennial Eucalyptus dunnii and Eucalyptus smithii in Haikou Forest Farm
2
作者 Yan Yi Wang Youbing +2 位作者 He Yinzhong Zhou Qinghong Wang Yat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8期31-33,38,共4页
In winter of 2013,cold weather occurred in Kunming,and biennial E. dunnii and E. smithii in Haikou Forest Farm suffered different degrees of freezing damage. The freezing damage to them was analyzed here. The results ... In winter of 2013,cold weather occurred in Kunming,and biennial E. dunnii and E. smithii in Haikou Forest Farm suffered different degrees of freezing damage. The freezing damage to them was analyzed he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families of E. dunnii,families suffering severe and especially severe freezing damage accounted for 7. 7%,while 92. 3% of families suffered moderate and below freezing damage; in the families of E. smithii,56. 7% of families suffered severe and especially severe freezing damage,while families suffering moderate and below freezing damage accounted for 43. 3%.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pecies of eucalyptuses in tree height( P 〈0. 05),while ther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eezing damage grade and index( P 〈0. 01).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 height and freezing damage grade of E. dunnii and E. smithii,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 374 and- 0. 234. That is,the freezing damage grade would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e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CALYPTUS Haikou Forest Farm freezing damage freezing index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for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in Pingjiang County and Its Control Methods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荣 邓凯 +2 位作者 朱校奇 周佳民 曹亮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3期462-466,共5页
First at all, i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the damag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Then, it analyzed 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for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In the end, in order to provi... First at all, i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the damag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Then, it analyzed 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for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In the end,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ro- 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industry in Pingjiang County, it put forward some control methods for eliminating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including breeding varieties with high resistance; applying rotation cropping and intercropping reasonable; ra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soil disinfection; introducing antagonistic bacterial and eliminating au- tointox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CAUSE damage Control method Pingjiang County
下载PDF
盐冻耦合环境下再生砖粉ECC的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楚留声 张鹏 +2 位作者 赫约西 元成方 程站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2-1020,共9页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的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采用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氯盐、硫酸盐及复合盐(氯盐+硫酸盐)溶液侵蚀作用下再生砖粉ECC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建立了ECC在盐冻侵蚀环境下...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的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采用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氯盐、硫酸盐及复合盐(氯盐+硫酸盐)溶液侵蚀作用下再生砖粉ECC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建立了ECC在盐冻侵蚀环境下的损伤模型,并对其耐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冻融循环300次后,再生砖粉ECC在清水、氯盐、硫酸盐及复合盐四种介质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884%、4.984%、1.955%和6.891%,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6.468%、16.300%、24.303%和39.861%;再生砖粉ECC在单一盐冻情况下的抗冻等级大于F300,在复合盐冻情况下的抗冻等级大于F250,具有良好的抗盐冻性能;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可较好地反映ECC在不同冻融介质下的损伤度Dn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可以为严寒地区的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粉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盐类侵蚀 冻融循环 质量损失率 相对动弹性模量 冻融损伤模型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纤维增韧型环氧沥青混合料损伤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艾贤臣 胡帮艳 +2 位作者 冉武平 呙玉昊 满长恒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50,M0004,M0005,共11页
为了研究季冻区玄武岩纤维增韧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劣化规律,首先,通过沥青黏温曲线分析和直接拉伸性能测试,初步确定纤维长度和掺量,并对比纤维改性前后的环氧沥青混合料(EAC)的路用性能,进一步确定最佳纤维长度和掺量,形成玄武岩... 为了研究季冻区玄武岩纤维增韧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劣化规律,首先,通过沥青黏温曲线分析和直接拉伸性能测试,初步确定纤维长度和掺量,并对比纤维改性前后的环氧沥青混合料(EAC)的路用性能,进一步确定最佳纤维长度和掺量,形成玄武岩纤维增韧型环氧沥青混合料(FEAC)的设计流程。随后,进行低温弯曲试验,测试不同冻融损伤程度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弯曲劲度模量和弯曲应变能密度。研究结果表明:6%(质量分数)玄武岩纤维掺量的FEAC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抗裂性,并保持了与EAC相当的水稳定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AC和FEAC的弯拉强度、弯曲劲度模量和弯曲应变能密度逐渐降低,而弯拉应变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相较于EAC,FEAC表现出更高的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和较低的弯曲劲度模量。FEAC和EAC的弯曲应变能密度冻融损伤变化均呈现明显的3段式性能下降。S形逻辑函数能够有效地描述冻融循环的损伤变化规律,其中模型参数a、k和x c显示出玄武岩纤维对延缓环氧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沥青混合料 冻融循环 玄武岩纤维 损伤变量
下载PDF
煤矸石粉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与劣化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关虓 龙行 +1 位作者 丁莎 张鹏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5-153,共9页
为促进寒区煤矸石在混凝土中的利用,通过快速冻融实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取代率的机械-微波活化的煤矸石粉混凝土(Coal gangue powder concrete,CGPC)冻融损伤规律,依据波速损失对损伤层厚度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修正后损伤层厚... 为促进寒区煤矸石在混凝土中的利用,通过快速冻融实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取代率的机械-微波活化的煤矸石粉混凝土(Coal gangue powder concrete,CGPC)冻融损伤规律,依据波速损失对损伤层厚度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修正后损伤层厚度的冻融损伤方程,并对冻融作用下CGPC的孔结构参数、微观形貌和水化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0%和20%掺量的活化煤矸石粉(Activated coal gangue powder,ACGP)能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掺量达到30%后的抗冻性能提高效果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冻融300次20%和0%掺量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16.4%和26.5%,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77%、4.03%,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8.940%、91.321%,损伤层厚度分别达到了11.9 mm和17.4 mm;基于波速差异修正后的损伤层厚度能更准确地表征CGPC损伤程度;ACGP的微粒填充作用以及二次水化作用提升了CGPC的强度和抗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煤矸石 掺合料 冻融损伤 损伤机制 损伤模型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断续节理岩体损伤与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士国 徐继同 +2 位作者 李日进 刘雪儿 陈劲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寒区断续节理岩体受冻融作用影响易发生失稳破坏。为探究冻融作用下节理特征对岩体损伤与力学特性的影响,使用相似材料制备不同节理倾角、岩桥长度的断续节理试样,并开展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对冻融试样进行损伤分析与单轴压缩试验,得到... 寒区断续节理岩体受冻融作用影响易发生失稳破坏。为探究冻融作用下节理特征对岩体损伤与力学特性的影响,使用相似材料制备不同节理倾角、岩桥长度的断续节理试样,并开展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对冻融试样进行损伤分析与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各类试样的劣化损伤特性及其对抗压强度与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冻融作用下,断续节理类岩石试样的劣化模式以片落模式为主,裂纹模式为辅,且不同节理特征试样间存在冻融损伤差异;节理特征与片落损伤的关联较小,但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显著,节理倾角越大,裂纹发育越不明显,岩桥长度越短,裂纹贯通越迅速,裂纹扩展程度不同是造成试样间冻融损伤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差异性冻融损伤的影响下,各类试样的抗压强度普遍降低,并随节理特征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强度损失规律;试样破坏过程中延性增强,节理尖端的拉伸裂纹减少、剪切裂纹增多,部分类型试样的破坏模式与岩桥贯通模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断续节理 损伤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不同养护制度下粉煤灰混凝土压缩冻融损伤演化
8
作者 莫黎 魏留明 +1 位作者 周强 于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4,共4页
为研究不同养护制度下混凝土冻损受压损伤演化规律,开展粉煤灰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蒸养混凝土冻损受压行为呈明显“三阶段”分布特征,即瞬时变形期(Ⅰ阶段)、变形发展期(Ⅱ阶段)及变形陡增期(Ⅲ阶段);... 为研究不同养护制度下混凝土冻损受压损伤演化规律,开展粉煤灰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蒸养混凝土冻损受压行为呈明显“三阶段”分布特征,即瞬时变形期(Ⅰ阶段)、变形发展期(Ⅱ阶段)及变形陡增期(Ⅲ阶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递增,变形发展期与变形陡增期的分界点在时间横轴上后移,累计事件数峰值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蒸汽养护温度过高对混凝土抗冻性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制度 粉煤灰混凝土 冻融循环 冻损受压 损伤度 声发射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古建筑青砖冻融损伤研究
9
作者 吴安利 刘坤 +2 位作者 郝贠洪 吴日根 宣姣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1-710,共10页
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青砖的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孔隙率及抗冻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历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青砖表面的小孔劣化为大孔,... 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青砖的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孔隙率及抗冻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历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青砖表面的小孔劣化为大孔,然后逐渐延伸形成裂缝,导致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经历冻融循环后青砖内部孔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在2.9642~2.9827之间;经历冻融循环后青砖的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与孔隙率呈负相关,与抗冻性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分形维数可用于评价青砖微观孔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反映经历冻融循环后孔结构对青砖宏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寒冷地区古建筑青砖的保护及耐久性损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青砖 冻融循环 分形维数 孔结构 损伤
下载PDF
盐浸-干湿-冻融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坝强震开裂机理
10
作者 张宇 张志伟 +1 位作者 徐强 张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探究混凝土坝在盐浸侵蚀、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因素影响下的强震破坏规律,通过材料劣化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大坝强震开裂机理研究。针对坝体不同位置开展盐溶液侵蚀、干湿循环以及冻融循环劣化试验,基于材料试验结果,构建混凝土重... 为探究混凝土坝在盐浸侵蚀、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因素影响下的强震破坏规律,通过材料劣化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大坝强震开裂机理研究。针对坝体不同位置开展盐溶液侵蚀、干湿循环以及冻融循环劣化试验,基于材料试验结果,构建混凝土重力坝扩展有限元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劣化前及劣化后混凝土坝强震开裂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多因素耦合作用导致混凝土材料劣化,强震作用下会降低大坝承载能力,增加大坝倒塌破坏风险。考虑混凝土多种劣化因素影响,所得结论可用于高寒地区混凝土坝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盐溶液侵蚀 冻融循环 干湿循环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循环冲击作用下冻融红砂岩动力学特性与损伤机理
11
作者 张蓉蓉 沈永辉 +2 位作者 马冬冬 平琦 杨毅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46,共16页
为探索循环动力扰动作用下冻融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及损伤机理,开展了两种冲击气压下冻融红砂岩的循环冲击试验,研究了循环冲击次数和冻融次数对应力波传播、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原... 为探索循环动力扰动作用下冻融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及损伤机理,开展了两种冲击气压下冻融红砂岩的循环冲击试验,研究了循环冲击次数和冻融次数对应力波传播、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原理,提出了能够综合考虑循环冲击和冻融影响的累积损伤因子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冻融和循环冲击作用后红砂岩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循环冲击荷载下不同冻融次数处理后的红砂岩试样均呈拉伸破坏模式;红砂岩试样可承受的循环冲击次数与冻融次数呈负相关,冻融75次后试样在首次冲击后即达到破坏状态;循环冲击次数主要影响透射波的起跳点、峰值点对应的横坐标和振幅以及反射波的振幅,而冻融循环次数对第一次冲击时透射波的起跳点、峰值点对应的横坐标和振幅影响较大;红砂岩试样累积损伤因子与动态峰值应力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变化规律;冻融和循环冲击复合作用后红砂岩内部裂纹沿颗粒边界扩展且与孔洞连接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冲击 红砂岩 冻融循环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累积损伤因子
下载PDF
冻融灰岩能量演化规律及分段损伤模型
12
作者 张俊 刘先峰 +2 位作者 王通 侯召旭 胡金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658-12666,共9页
为探究冻融作用对灰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冻融循环0、20、40、60、80次的巴宿灰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融劣化效应对岩石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的影响,探究了冻融损伤试样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能量演化规律;其次,考虑冻融与荷... 为探究冻融作用对灰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冻融循环0、20、40、60、80次的巴宿灰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融劣化效应对岩石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的影响,探究了冻融损伤试样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能量演化规律;其次,考虑冻融与荷载的耦合作用,基于广义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理论建立冻融灰岩分段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灰岩的质量、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破坏模式从单一张拉破坏向拉剪组合破坏转变,冻融循环60次和80次的破坏试样表现出明显的鼓胀效应,说明冻融作用使得灰岩出现延性破坏;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理论模型曲线与试验数据曲线在峰前段基本吻合,非压密段参数m是岩石塑性的重要指标,非压密段参数m从39.8降到了4.32,降低了89.15%,该模型揭示了灰岩由脆性向延性的转变。研究成果为季节性冻融岩土工程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灰岩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模型 延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HRNetV2的高寒区隧道衬砌冻害检测方法
13
作者 郭强 车博文 +2 位作者 包卫星 潘振华 卢汉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956-10963,共8页
针对修建在高寒区的隧道衬砌存在的所处环境恶劣、冻害频发、衬砌图像干扰因素多、冻害目标尺度不一致及传统人工目视检测方法效率低下且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基于HRNetV2的高寒区隧道衬砌冻害检测方法。首先以HRNetV2为基础模型,提出... 针对修建在高寒区的隧道衬砌存在的所处环境恶劣、冻害频发、衬砌图像干扰因素多、冻害目标尺度不一致及传统人工目视检测方法效率低下且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基于HRNetV2的高寒区隧道衬砌冻害检测方法。首先以HRNetV2为基础模型,提出改进模型,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结合迁移学习的知识,在结构中引入注意力机制以加强模型对于冻害特征的学习能力,并使用Focalloss作为损失函数以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为验证改进后模型的性能,使用高清摄像头采集高寒区隧道衬砌冻害图像,经过裁剪及数据增强等手段,建立一个包含2800张图像的冻害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冻害数据集上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可达到89.05%,相比原始模型提升了5.41%,在面对复杂形态冻害时展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可直接应用于高分辨率原图;且在综合性能上优于DeeplabV3+、U-Net、PSPNet三种模型。所提方法可准确、安全地实现衬砌冻害智能检测,可为高寒区隧道智能化运维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衬砌冻害检测 理论分析 语义分割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冻融与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对再生混凝土的复合损伤研究
14
作者 肖前慧 齐晓 +2 位作者 李蕾蕾 邱继生 刘书林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37,共6页
对于不同取代率再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损伤,采用快冻法,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0、30%、50%和10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试验。试验测试了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 对于不同取代率再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损伤,采用快冻法,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0、30%、50%和10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试验。试验测试了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及侵蚀产物。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巨大,随着取代率的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硫酸盐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混凝土的劣化,冻融循环是混凝土劣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盐胀与冻胀、静水压及化学腐蚀复合作用下的损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冻融循环 复合损伤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沥青混合料损伤特性研究
15
作者 谭忆秋 徐慧宁 +1 位作者 赵春丽 叶万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788,共11页
目的 探究季节冻土地区温差和冻融循环等气候特点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养护、寿命评估和冻融损伤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根据不同温度配置和不同循环次数下沥青混合料的弯... 目的 探究季节冻土地区温差和冻融循环等气候特点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养护、寿命评估和冻融损伤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根据不同温度配置和不同循环次数下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疲劳寿命和单轴压缩动态模量的衰减,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前后沥青混合料的损伤特征,明确冻融循环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衰变特征,最终提出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温度等效效应。结果 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造成严重破坏,冻融循环30次后性能的衰减幅度总体上超过50%。融化温度和冻结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损伤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归因于结冰过程、经典热力学和膨胀力三个方面。在仅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衰减表现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特征。结论 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程度受循环次数和温度条件影响,其中融化温度较冻结温度对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温度配置下冻融30次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明确了温度等效效应。建立了混合料冻融循环后的残余抗裂性能的等效模型,将损伤程度简化为三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冻融循环 损伤特征 抗裂性能 衰变规律
下载PDF
碳纳米纤维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钧 王珊 董浩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5,共11页
为研究碳纳米纤维混凝土在盐-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抗冻性能变化规律,以3.5%NaCl溶液作为冻融循环介质,对4种不同碳纳米纤维(CNFs)质量掺量(0%、0.1%、0.2%、0.3%)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快速冻融循环试验,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附等微... 为研究碳纳米纤维混凝土在盐-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抗冻性能变化规律,以3.5%NaCl溶液作为冻融循环介质,对4种不同碳纳米纤维(CNFs)质量掺量(0%、0.1%、0.2%、0.3%)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快速冻融循环试验,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附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纤维改性机理,并建立冻融损伤模型以评价盐-冻融循环条件下碳纳米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CNFs可提高混凝土抗盐-冻性能,改善效果与碳纳米纤维掺量呈正相关,质量掺量为0.3%时抗冻等级及耐久性指数较基准组提高100%。CNFs通过桥接裂缝、控制纳米级裂纹、成核、改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进而改善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基于不同评价指标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符合威布尔分布且R2均大于0.9,可用于评价和预测盐-冻融循环条件下碳纳米纤维混凝土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超细粉煤灰 盐-冻融循环 机理分析 损伤模型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天然浮石混凝土孔隙结构演变特征
17
作者 霍俊芳 查克乐汗 +3 位作者 曹雪 郝贠洪 李海青 慈天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冻融循环后的LC20和LC30强度等级的天然浮石混凝土进行孔隙结构损伤特性研究,得到两种强度等级的天然浮石混凝土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孔隙度、横向弛豫时间T_(2)谱分布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冻融循环后的LC20和LC30强度等级的天然浮石混凝土进行孔隙结构损伤特性研究,得到两种强度等级的天然浮石混凝土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孔隙度、横向弛豫时间T_(2)谱分布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天然浮石混凝土的孔隙度先经历一段比较平缓的阶段,出现“拐点”后便呈现上升趋势,LC20和LC30天然浮石混凝土在0~25次冻融过程中没有发生损伤,在冻融循环次数100次和150次时,出现大尺寸孔隙中填充了部分小颗粒现象;两种强度等级天然浮石混凝土在冻融环境下,孔隙占比规律均为多害孔>少害孔>无害孔>有害孔,变化范围最大的是多害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浮石混凝土 核磁共振 冻融循环 孔隙结构 损伤演变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研究
18
作者 马海涛 于正兴 蓝永建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56-63,共8页
为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倾角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西藏墨竹工卡县高寒地区某露天矿山为研究对象,利用极限平衡法,通过岩土工程仿真分析软件GEO-Studio计算获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对冻融前后不同倾角层状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对... 为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倾角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西藏墨竹工卡县高寒地区某露天矿山为研究对象,利用极限平衡法,通过岩土工程仿真分析软件GEO-Studio计算获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对冻融前后不同倾角层状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冻融和倾角对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设计边坡角度逐步增加,冻融前后的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冻融前下降幅度16.2%~32.6%,冻融后下降幅度15.2%~28.2%;(2)冻融作用后,边坡岩体黏聚力及内摩擦角有所下降,冻融后边坡整体安全系数较冻融前下降0.86%~3.32%,冻融对边坡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对冻土地区边坡的损坏及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冻融损伤 极限平衡法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宁夏枸杞花期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19
作者 陈春叶 陈仲军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0期35-37,41,共4页
宁夏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枸杞产区。宁夏枸杞具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特点,但枸杞花期冻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GIS技术,结合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数据、土壤数据等,对宁夏枸杞花期冻害风险进... 宁夏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枸杞产区。宁夏枸杞具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特点,但枸杞花期冻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GIS技术,结合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数据、土壤数据等,对宁夏枸杞花期冻害风险进行分析与区划,为宁夏枸杞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枸杞花期 冻害风险
下载PDF
基于DIC古建筑青砖受冻融循环作用的损伤演化
20
作者 郝贠洪 高炯 +2 位作者 吴日根 宣姣羽 何晓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4-772,共9页
以内蒙古隆盛庄古建筑青砖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研究古建筑青砖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规律,采用双因子——损伤程度因子和损伤局部化因子来表征古建筑青砖的单轴压缩损伤过程,并根据双因子损伤演化曲线建立... 以内蒙古隆盛庄古建筑青砖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研究古建筑青砖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规律,采用双因子——损伤程度因子和损伤局部化因子来表征古建筑青砖的单轴压缩损伤过程,并根据双因子损伤演化曲线建立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损伤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古建筑青砖在单轴压缩下的破坏过程可分为初始损伤闭合阶段、线弹性损伤阶段、弹塑性损伤阶段和塑性损伤阶段4个阶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青砖表面应变集中程度增大,使其承载能力降低;冻融循环会缩短双因子曲线的线弹性阶段,同时利用双因子建立的损伤演化模型能有效反映冻融循环作用下古建筑青砖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青砖 冻融循环 数字图像相关 应变云图 损伤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