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张鹏飞 邓明珠 +3 位作者 李孟浩 林延荣 任小龙 陈小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03 mg·m^(-3);高NH_(3)浓度:0.30~0.60 mg·m^(-3)),对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NH_(3)浓度升高能显著提升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系氮素积累量,2年内平均增幅分别为5.77%、6.74%、8.94%和9.98%。在空气背景NH_(3)浓度下,施氮后小麦显著增产,180和24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分别提高了45.26%和50.67%。在大气NH_(3)浓度升高环境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出现先升后降趋势,18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240 kg·hm^(-2)施氮水平下小麦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降低17.97%,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这说明,大气NH3浓度升高的环境中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能有效提升冬小麦的氮素利用率,稳定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NH_(3)浓度升高 施氮 冬小麦 生物量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CuCoCe-LDH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
2
作者 陈佳音 宁淑英 +3 位作者 付维 蔡晨 周皞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的协同作用,Cu((0.21))Co((0.48))Ce((0.31))O在225℃时达到95%的NO转化率和90%的N_(2)选择性。此外,运用ICP、XRD、TEM、XPS、H_(2)-TPR等表征来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还原能力之间的关系。XRD结果表明,Cu、Co、Ce之间形成了固溶体,促进了活性金属的分散。XPS和H_(2)-TPR进一步证明Cu和Co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氧空位的形成,从而提升其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C_(3)H_(6) CuCoCe-LDH催化剂 水热法
下载PDF
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降解双酚A的研究
3
作者 廖范武 唐新德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通过两步水热法合成了Ti^(3+)自掺杂TiO_(2)负载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研究了其可见光降解双酚A溶液的性... 通过两步水热法合成了Ti^(3+)自掺杂TiO_(2)负载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研究了其可见光降解双酚A溶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30 min时,Ti^(3+)-TiO_(2)@NGQDs复合光催化剂对双酚A的降解率高达91.9%,其降解双酚A的表观速率常数(k)分别是纯TiO_(2)和Ti^(3+)-TiO_(2)的约33.6倍和6.4倍,这归因于其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和更快的光诱导电荷传输和分离的协同作用。捕获实验结果表明h+和·OH是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双酚A的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重复使用性测试结果表明Ti^(3+)-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自掺杂 TiO_(2)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双酚A 光降解性能
下载PDF
基于微通道技术合成2-氨基-5-氟-3',4'-二氯联苯
4
作者 严泽华 何星帅 +1 位作者 吴浩 尹凯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54-60,共7页
2-氨基-5-氟-3',4'-二氯联苯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联苯吡菌胺的重要中间体。基于微通道技术,以3,4-二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中和、与对氟苯胺偶联得到2-氨基-5-氟-3',4'-二氯联苯。系统考察了影响重... 2-氨基-5-氟-3',4'-二氯联苯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联苯吡菌胺的重要中间体。基于微通道技术,以3,4-二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中和、与对氟苯胺偶联得到2-氨基-5-氟-3',4'-二氯联苯。系统考察了影响重氮化、中和、偶联3步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出优化条件:盐酸与3,4-二氯苯胺当量6:1,亚硝酸钠与3,4-二氯苯胺当量1.1︰1,成盐反应温度60℃,重氮反应温度25℃,氢氧化钠当量6.5︰1,中和温度25℃,偶联最佳温度120℃,对氟苯胺当量10︰1。在此优化条件下合成2-氨基-5-氟-3',4'-二氯联苯粗品含量85%,精制后含量可以达到98.5%,2步总收率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5-氟-3' 4'-二氯联苯 联苯吡菌胺 微通道技术
下载PDF
侧深施控释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5
作者 郭松 郭慧婷 +9 位作者 张裕梁 钱紫慧 王子君 路佳明 汪源 赵灿 王维领 张洪程 杨凤萍 霍中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5-1539,共15页
为建立机插稻高产低碳减排的控释氮肥施用技术,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泰香粳1402为材料,选用控释期100 d、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与46%速效尿素为氮肥,分别设置基穗氮肥比例为100(NM1)∶、82(NM2)∶、73∶(NM3)与64(NM4)∶不同运筹方式处理... 为建立机插稻高产低碳减排的控释氮肥施用技术,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泰香粳1402为材料,选用控释期100 d、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与46%速效尿素为氮肥,分别设置基穗氮肥比例为100(NM1)∶、82(NM2)∶、73∶(NM3)与64(NM4)∶不同运筹方式处理,基肥采用侧深施肥方法,控释氮肥与速效尿素比例均为55,∶穗氮肥为尿素,并设置常规施肥(FFT)与不施氮肥(0N)对照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FT处理相比,侧深施控释氮肥推迟NH_(3)挥发峰值出现,避免分蘖期NH_(3)挥发峰值产生,穗期追施尿素后的NH_(3)挥发通量和平均NH_(3)挥发通量显著降低,NH_(3)累积损失总量降低25.33%~48.76%,NH_(3)排放系数降低29.14%~60.81%,单位产量NH_(3)排放强度显著降低29.60%~56.01%。与FFT处理相比,侧深施控释氮肥分蘖期和抽穗后的CH_(4)排放通量显著降低,搁田期和穗期追施尿素后的N_(2)O排放通量显著降低,CH_(4)排放累积总量降低20.20%~55.04%,CH_(4)减排率随基穗氮肥比例变小而降低,N_(2)O排放累积总量降低25.56%~61.56%,N_(2)O减排率表现为NM1>NM3>NM2>NM4,GWP和GHGI分别降低20.96%~53.35%、25.91%~55.40%。品种间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规律一致,减排效果均表现为NM1>NM3>NM2>NM4。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效益,NM1处理氨挥发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且比NM3和FFT处理减少施肥次数1~2次,利于水稻绿色轻简规模化生产;NM3处理增产率最高且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仅次NM1,实现丰产减排协同进行。综上,本文探索出一套适配迟熟中粳减排增产的控释氮肥施肥方式,重点发现“轻简+减排”型施肥方式NM1和“丰产+减排”型施肥方式N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运筹方式 NH_(3)挥发 CH_(4) N_(2)O 减排
下载PDF
负载S-g-C_(3)N_(4)/MgAl-CLDH光催化砂浆的去污及水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林淑瑾 罗盛洋 熊晓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本研究合成了硫掺杂氮化碳/煅烧镁铝水滑石(S-g-C_(3)N_(4)/MgAl-CLDH)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内掺的方式将其负载在水泥砂浆上,并测试了光催化砂浆的氮氧化物(NO_(x))降解性能和水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光催化剂掺量小于5%(质量分数)时,... 本研究合成了硫掺杂氮化碳/煅烧镁铝水滑石(S-g-C_(3)N_(4)/MgAl-CLDH)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内掺的方式将其负载在水泥砂浆上,并测试了光催化砂浆的氮氧化物(NO_(x))降解性能和水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光催化剂掺量小于5%(质量分数)时,S-g-C_(3)N_(4)/MgAl-CLDH掺量与砂浆的NO_(x)降解率成正比。当光催化剂掺量超过5%时,砂浆的NO_(x)降解性能开始下降。适量的S-g-C_(3)N_(4)/MgAl-CLDH使水泥早期(1 d)水化程度显著提升,过量的S-g-C_(3)N_(4)/MgAl-CLDH使水泥后期水化程度下降。当光催化剂掺量为7%时,水泥砂浆的28 d强度较对照组砂浆显著下降。此外,适量(3%)S-g-C_(3)N_(4)/MgAl-CLDH能够改善砂浆的28 d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砂浆 g-C_(3)N_(4) MgAl-CLDH 氮氧化物降解 抗压强度 水泥水化
下载PDF
轧制油泥资源化利用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
7
作者 冯俊龙 李春光 +1 位作者 夏明桂 程锴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通过焙烧从固体废钢轧制油泥中分离固相,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NH_(3)程序升温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其对氮氧化物(NO_(x))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 通过焙烧从固体废钢轧制油泥中分离固相,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NH_(3)程序升温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其对氮氧化物(NO_(x))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450℃空气焙烧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H-450)在300~400℃温度窗口下的脱硝活性最佳,NO_(x)转化率在85%以上。H-450主要表现为γ-Fe_(2)O_(3)活性晶型,同时具有较多的低温可还原铁物种和B酸,因此具有较高的活性。抗SO_(2)和H_(2)O中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H_(2)O和体积分数100μL LSO_(2)同时存在的气氛比分别单独通入体积分数10%H_(2)O或体积分数100μL LSO_(2)的气氛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油泥 氮氧化物还原 Fe_(2)O_(3) 晶型 催化剂
下载PDF
烯胺酮与溴代酰胺通过[3+2]环加成构建吡咯烷类化合物
8
作者 王青青 袁成 +1 位作者 孙绍发 汪钢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吡咯烷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探究了烯胺酮(1)与溴代酰胺(2)通过[3+2]环加成反应合成多取代吡咯烷类化合物(3a~3p)的方法,通过^(1)HNMR、^(13)C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 吡咯烷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探究了烯胺酮(1)与溴代酰胺(2)通过[3+2]环加成反应合成多取代吡咯烷类化合物(3a~3p)的方法,通过^(1)HNMR、^(13)C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1-(苄氧基)-4-苯甲酰基-5-(二甲基氨基)-3,3-二甲基吡咯烷-2-酮(3a)的合成为模型反应,确定最佳合成条件如下:碱为Cs_(2)CO_(3)、碱用量为2.5 eq.、溶剂为CHCl_(3)、0℃冰水浴缓慢转为室温反应,在此条件下,目标化合物3a收率为83%。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无需金属催化、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杂环化合物 烯胺酮 溴代酰胺 吡咯烷类化合物 [3+2]环加成
下载PDF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Degradation of Cypermethrin and Its Metabolite 3-Phenoxybenzoic Acid in Soil 被引量:20
9
作者 XIE Wen-Jun ZHOU Jian-Min +1 位作者 WANG Huo-Yan CHEN Xiao-Q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8-644,共7页
Increasing use of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has resulted in concerns regarding potenti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s. Cypermethrin and its metabolite 3-phenoxybenzoic acid(PBA) have exerted adverse biological... Increasing use of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has resulted in concerns regarding potenti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s. Cypermethrin and its metabolite 3-phenoxybenzoic acid(PBA) have exerted adverse biological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therefore,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develop different methods to enhance their degradation. In this study,incub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samples of an Aquic Inceptisol supplied with nitrogen(N) in the form of NH4NO3 at different level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degradation of cypermethrin and PBA in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ropriate N application can promote the degradation of cypermethrin and PBA in soil. The maximum degradation rates were 80.0% for cypermethrin after 14 days of incubation in the treatment with N at a rate of 122.1 kg ha-1 and 41.0% for PBA after 60 days of incubation in the treatment with N at a rate of 182.7 kg ha-1. The corresponding rates in the treatments without nitrogen were 62.7% for cypermethrin and 27.8% for PBA. However,oversupplying N significantly reduced degrad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Enhancement of degradat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microbial activity after the addition of N. In particular,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in the soil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N,except in the soil where N was applied at the highest level. The lower degradation rate measured in the treatment with an oversupply of N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microbial metabolism shifts induced by high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降解 代谢物 3-苯氧基安息香酸
下载PDF
不同无机氮源对微藻HCO_(3)^(-)同化的影响——以蛋白核小球藻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涛 吴沿友 +4 位作者 吴沿胜 方蕾 周英 童成英 张开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碳循环和氮循环一直是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焦点,水生生物作为水环境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藻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光合作用单元,其对无机碳的利用机制,无机碳利用途径的定量方法均有报道,但其HCO_(3)^... 碳循环和氮循环一直是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焦点,水生生物作为水环境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藻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光合作用单元,其对无机碳的利用机制,无机碳利用途径的定量方法均有报道,但其HCO_(3)^(-)同化对不同比例氮源的响应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实验室特定营养体系培养实验,模拟重碳酸盐体系,结合双向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无机氮源下蛋白核小球藻(模式藻)HCO_(3)^(-)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营养条件一定(18 mmol/L)的情况下,不同比例无机氮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当硝态氮∶铵态氮为16∶2(少量铵态氮)时,促进了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繁殖,但当铵态氮占比增大时,则会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繁殖;不同比例的无机氮对蛋白核小球藻HCO_(3)^(-)同化也具有不同的影响,随着铵态氮占比的不断增大,蛋白核小球藻藻体的碳氮比会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同时蛋白核小球藻对添加的HCO_(3)^(-)的利用份额也不断降低;微藻在生长繁殖时,其碳氮营养的同化相互影响,存在着一种共轭关系。也就是在不同形态氮盐处理时,微藻对添加的无机碳存在着耦合的利用模式。该研究可为微藻碳氮代谢及喀斯特水体环境变化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HCO_(3)^(-)同化 氮源 铵态氮
下载PDF
菜用大豆“75-3”6种养分平衡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冬群 成美玲 金万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为进一步优化菜用大豆“75-3”施肥方案,通过分析菜用大豆对N、P、K、B、Mg、Mo 6种养分吸收情况,确定合理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关系。结果发现,目标产量为13690 kg/hm^(2),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达159.56、54.87、139.88 kg/hm^(... 为进一步优化菜用大豆“75-3”施肥方案,通过分析菜用大豆对N、P、K、B、Mg、Mo 6种养分吸收情况,确定合理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关系。结果发现,目标产量为13690 kg/hm^(2),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达159.56、54.87、139.88 kg/hm^(2),可以基本满足养分平衡。菜用大豆累积的养分N、P_(2)O_(5)、K_(2)O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28.17、10.00、23.56;豆荚中N、P_(2)O_(5)、K_(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27、38.06、90.05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31.62、10.00、23.66;茎叶中N、P_(2)O_(5)、K_(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20.53、11.96、27.72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17.26、10.00、23.29。整棵菜用大豆硼、镁、钼中微量元素累积平均值分别为141.25 g/hm^(2)、23.21 kg/hm^(2)、13.38 g/hm^(2)。豆荚硼、镁、钼中微量元素累积平均值分别为90.98 g/hm^(2)、13.31 kg/hm^(2)、11.30 g/hm^(2),茎叶硼、镁、钼中微量元素累积平均值分别为50.28 g/hm^(2)、9.90 kg/hm^(2)、2.08 g/hm^(2)。N、P、K肥料农学效率分别为7.83、10.56、7.21 kg/kg。N、P、K肥料利用率分别为16.59%、-2.67%、2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75-3 氮磷钾 硼镁钼
下载PDF
AgBr/Ag_(3)PO_(4)复合材料可见光催化去除无机废水中的氨氮
12
作者 罗嘉宏 张刚 史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1,共7页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复合型AgBr/Ag_(3)PO_(4)光催化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废水初始pH、光源、通氧量和基团捕获剂对AgBr/Ag_(3)PO_(4)去除无机废水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复合型AgBr/Ag_(3)PO_(4)光催化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废水初始pH、光源、通氧量和基团捕获剂对AgBr/Ag_(3)PO_(4)去除无机废水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W的LED灯照射下,当初始pH为10.0、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氧气流量为0.2 mL/min,AgBr/Ag_(3)PO_(4)(质量分数60%)对无机废水氨氮的光催化去除率最高可达79%,且大部分氨氮转化为氮气,所以AgBr/Ag_(3)PO_(4)复合材料光催化去除无机废水氨氮的性能优异。羟基自由基·OH是该光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磷酸银 氨氮
下载PDF
Pd/C催化Suzuki反应合成2,3',5'-三氯联苯
13
作者 李雨欣 贾瑶 +5 位作者 邹莉 朱学茹 刘思雨 罗通 黄飞 薛智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7-19,31,共4页
本文通过无配体Pd/C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以2-氯溴苯和3,5-二氯苯硼酸为原料,以碳酸钾作为碱,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对2,3',5'-三氯联苯合成的影响。作为对比,本文平行进行了Pd(PPh_(3))_(4)催化合成目标产物的实验,涉及Pd(... 本文通过无配体Pd/C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以2-氯溴苯和3,5-二氯苯硼酸为原料,以碳酸钾作为碱,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对2,3',5'-三氯联苯合成的影响。作为对比,本文平行进行了Pd(PPh_(3))_(4)催化合成目标产物的实验,涉及Pd(PPh3)4催化的反应要求惰性气体反应氛围,且需在80℃下反应12小时。GC-MS跟踪监测显示:Pd/C催化的反应室温下反应12小时,几无产物生成。反应温度升至50℃时,反应2小时得到较多产物。50℃时,增加3,5-二氯苯硼酸至2倍当量,最终产率达到90%。有关催化剂回收方面,Pd(PPh3)4对空气敏感,反应结束后,未能回收,而无配体的Pd/C催化剂可循环使用5次以上而几无活性损失。与传统的含配体的Pd催化剂比较,无配体Pd/C催化在经济、环保以及实验操作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5'-三氯联苯 四三苯基膦钯 PD/C 空气氛围 回收 Suzuki-Miyaura反应
下载PDF
实验教学过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有机融入探索与实践——以“N_(2)及Mg_(3)N_(2)制备”实验为例
14
作者 王翊如 张春艳 +8 位作者 潘蕊 许振玲 阮婵姿 吕银云 杨静 董志强 翁玉华 邓顺柳 任艳平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5期241-248,共8页
面对大一学生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是化学类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大一是每个新生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拔节孕穗”关键时期,做好课程思政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在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N_(2)及Mg_(3)... 面对大一学生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是化学类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大一是每个新生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拔节孕穗”关键时期,做好课程思政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在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N_(2)及Mg_(3)N_(2)制备”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育人元素的探索实践,为丰富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形式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N_(2)及Mg_(3)N_(2)制备 安全教育 思政育人 人工固氮
下载PDF
Ag/g-C_(3)N_(4)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低浓度硝酸盐氮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华 丘一帆 +5 位作者 岳远超 郭珊 卜湘 阳涛 黄烨 张绪霖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99-4009,共11页
采用简单焙烧法及光还原沉淀法制备Ag/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TEM、XRD、FT-IR、XPS、UV-vis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金卤灯照射下对低浓度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10 mg·L^(-1))的还原效果.结果表明,采用5%... 采用简单焙烧法及光还原沉淀法制备Ag/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TEM、XRD、FT-IR、XPS、UV-vis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金卤灯照射下对低浓度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10 mg·L^(-1))的还原效果.结果表明,采用5%Ag/g-C_(3)N_(4)光催化剂时,硝酸盐氮去除率为58.6%,相比g-C_(3)N_(4)光催剂去除率增加21.9%;pH值为6时,硝酸盐氮还原率和产物中氮气占比最高;在180min时,硝酸盐氮去除率达66.9%,产物中氮气占比为61.6%,氮气选择性为92%.Ag可作为电子捕捉剂减缓g-C_(3)N_(4)光生电子(e^(-))与空穴(h^(+))的复合,促进硝酸盐氮的还原;同时空穴清除剂(甲酸)氧化过程中生成过氧化物自由基(COO^(·-)),也可促进硝酸盐氮的还原.经4次重复实验,硝酸盐氮去除率在65.8%以上,可见该催化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C_(3)N_(4) 低浓度硝酸盐 光催化 氮气选择性
下载PDF
氮掺杂碳负载Fe_(3)O_(4)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苯酚
16
作者 王佩佩 杨岚 +2 位作者 魏学锋 彭淑鸽 田文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9-345,共7页
以氮掺杂碳(NC)为前驱体,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NC复合催化剂,通过SEM、TEM、FTI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苯酚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表征结果显示纳米Fe_(3)O_(4)成功负载至NC上。实验... 以氮掺杂碳(NC)为前驱体,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NC复合催化剂,通过SEM、TEM、FTI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苯酚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表征结果显示纳米Fe_(3)O_(4)成功负载至NC上。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NC-PDS体系对苯酚具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在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20 mg/L、Fe_(3)O_(4)/NC加入量1.0 g/L、PDS加入量2.0 g/L、pH 7、反应温度25℃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苯酚去除率达100%;Fe_(3)O_(4)/NC-PDS体系降解苯酚的途径包括自由基途径和非自由基途径两种方式,主要活性物种为1O_(2);在Fe_(3)O_(4)/NC-PDS降解苯酚过程中,苯酚的C-H键首先发生断裂,经过反位取代生成苯二酚,苯二酚中的O-H键断裂后生成对苯醌,随后对苯醌中的C=C键和C-C键发生断裂,生成小分子有机酸,最后,小分子有机酸被彻底氧化降解为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 Fe_(3)O_(4) 过硫酸盐 高级氧化 苯酚
下载PDF
O_(3)氧化-SBBR组合工艺深度脱除生化尾水TN的效能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新浩 胡勇有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7期129-136,共8页
采用臭氧(O_(3))-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B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工业园生化尾水,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研究法探究O_(3)-SBBR组合工艺的脱氮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1)碳源种类、碳氮比(C/N)、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曝气强度是影响O_(3)-SBB... 采用臭氧(O_(3))-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B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工业园生化尾水,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研究法探究O_(3)-SBBR组合工艺的脱氮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1)碳源种类、碳氮比(C/N)、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曝气强度是影响O_(3)-SBBR组合工艺效能的关键因素;当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C/N≥5、HRT 2~4 h、曝气强度20~40 mL/min时,组合工艺对生化尾水中TN的去除率可达46%以上,N负荷达到0.018 kg/(m^(3)·d)。2)组合工艺处理生化尾水的主要步骤为:O_(3)先将尾水中残留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在适当投加碳源的条件下,由SBBR完成去碳和脱氮,脱氮主要由SBBR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生化尾水 O_(3)氧化 SBBR 生物脱氮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3-硝基吡唑的工艺优化
18
作者 仝志珂 王明亚 +6 位作者 陈军 侯璐 丁倩楠 申帆帆 潘红霞 李永祥 曹端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5-970,I0004,共7页
为解决合成3-硝基吡唑(3-NP)时重排时间长、重排试剂毒性大、N-硝基吡唑(N-NP)易升华等问题,以N-硝基吡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以二甲苯作为重排溶剂制备了3-NP;并采用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水热法重排反应温度、反应时... 为解决合成3-硝基吡唑(3-NP)时重排时间长、重排试剂毒性大、N-硝基吡唑(N-NP)易升华等问题,以N-硝基吡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以二甲苯作为重排溶剂制备了3-NP;并采用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水热法重排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填充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保温时间3h,填充度为15%,对应理论压力为6.130MPa,此时3-NP得率为100%,产品纯度稳定在99%以上,该工艺所得产物无需进行后处理可直接使用;重排溶剂二甲苯在水热法中固液体积比(N-NP∶二甲苯)为1∶3时产品得率较高,大大节约了溶剂成本,重排试剂价格低、易得、毒性小,水热法有望替代传统合成3-NP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熔铸炸药载体 3-硝基吡唑 3-NP 水热法 热重排 氮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下晋荞麦3号的生长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张广峰 陈喜明 +2 位作者 韩云丽 李晓峰 白洁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0-14,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供氮水平对晋荞麦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在晋北地区甜荞种植的最适施氮量。设置了7个供氮水平:0 kg/hm^(2)(N0)、对照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 180)、225 kg/hm^... 为了探索不同供氮水平对晋荞麦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在晋北地区甜荞种植的最适施氮量。设置了7个供氮水平:0 kg/hm^(2)(N0)、对照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 180)、225 kg/hm^(2)(N 225)和270 kg/hm^(2)(N 270),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晋荞麦3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3号的生育期;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支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3号的产量在供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672.5 kg/hm^(2),比供氮量为45 kg/hm^(2)的对照增产35.6%;随供氮量的增加,品质指标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膳食纤维以及总黄酮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所有试验结果得出,180 kg/hm^(2)为晋荞麦3号的最适供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荞麦3 供氮水平 生长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关岭牛MSTN基因3'-UTR与bta-miR-27b的靶向验证
20
作者 卢贤君 许厚强 +1 位作者 许家利 阮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5-1243,共9页
【目的】明确关岭牛bta-miR-27b与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结合位点及靶向调控关系,为通过调控miRNA改良关岭牛产肉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贵州地方黄牛分子遗传改良工作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通过TargetScan预测牛MSTN基因3'端... 【目的】明确关岭牛bta-miR-27b与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结合位点及靶向调控关系,为通过调控miRNA改良关岭牛产肉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贵州地方黄牛分子遗传改良工作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通过TargetScan预测牛MSTN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的潜在miRNA结合区域及互作miRNA,对比关岭牛与不同关岭牛杂交品种的生理表型及MSTN基因和3'-UTR端miRNA表达差异,并分析bta-miR-27b在不同关岭牛杂交群体中的靶位点特异性。将MSTN基因3'-UTR序列野生型(WT)和3'-UTR序列突变型(MUT)分别克隆至pMIR-REPORT Luciferase(H306)载体构建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bta-miR-27b共转染293T细胞以验证bta-miR-27b与MSTN基因的作用关系,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bta-miR-27b对MST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牛MSTN基因3'-UTR端发现7个miRNA结合位点;关岭牛各系杂交品种的3个miRNA(bta-miR-27a-3p、bta-miR-27b和bta-miR-128)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下同),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关岭牛,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等生长指标却明显优于关岭牛。关岭牛及其杂交牛MSTN基因3'-UTR端的bta-miR-27b结合区域均无突变、无缺失;MSTN-3'-UTR(WT)与bta-miR-27b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后其相对荧光值下降53.80%,极显著低于MSTN-3'-UTR(MUT)+bta-miR-27bmimics共转染;转染bta-miR-27b mimics后,bta-miR-27b在关岭牛原代成肌细胞株(N2)中成功超表达,而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下调趋势,表明bta-miR-27b能抑制MSTN基因表达。【结论】bta-miR-27b与MSTN基因的结合区域位于3'-UTR端第62~69位碱基处,且靶位点保守性较高。bta-miR-27b对MSTN基因有很强的靶向调控作用,表现为bta-miR-27b能抑制MSTN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牛 MSTN基因 3'端非翻译区(3'-UTR) bta-miR-27b 双荧光靶向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