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德文化交流溯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岩厦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0-124,128,共6页
中德文化交流自《马可·波罗游记》来,至今已历经五百余年,前后经历了由莱布尼茨掀起的"中国热",德国传教士及学者进行的德意志文化东传,中国学者及留学生的主动参与西学传播,中德学会的文化传播纽带及新中国的中德文化... 中德文化交流自《马可·波罗游记》来,至今已历经五百余年,前后经历了由莱布尼茨掀起的"中国热",德国传教士及学者进行的德意志文化东传,中国学者及留学生的主动参与西学传播,中德学会的文化传播纽带及新中国的中德文化双向交流。两国间文化交流久盛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德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久远的由衷钦佩,以及中国人民对德意志民族的彻底性一向推崇。同时,两国文化的差异性也是相互交流的必要基础,为互相学习、借鉴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德国 莱布尼茨 汤若望 中德学会 文化交流 “西学东渐” 传统文化 天文学
下载PDF
《德国留学指导书》(1937)之研究
2
作者 李雪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41-64,共24页
1933年建立的“中德学会”,其组织结构中有“总务组”的设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向中国学生介绍德国大学留学事宜。1937年“中德学会”出版了由当时担任学会中文秘书的张天麟编译的《德国留学指导书》,详细地介绍了当时德国高等... 1933年建立的“中德学会”,其组织结构中有“总务组”的设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向中国学生介绍德国大学留学事宜。1937年“中德学会”出版了由当时担任学会中文秘书的张天麟编译的《德国留学指导书》,详细地介绍了当时德国高等教育的状况,并为中国留德学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信息。“中德学会”毕竟是德国外交部直接资助的机构,从中德关系史的角度来看,《指导书》自然也受到民社主义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影响。由于南京政府对民社主义有着正面的评价,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纳粹的教育思想一直受到一些中国知识界精英人士的吹捧。《指导书》中所提到的HfL(Hochschule für Lehrerbildung)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高等师范学校”,这是纳粹政府对魏玛共和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师范学院”纳粹化改造的结果,是进行民社主义思想改造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史 德国史 中德学会 中德关系史 民社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