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Mountain-plain Solenoid Circulations on Precipitation and Vortices 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被引量:22
1
作者 ZHANG Yuanchun SUN Jianhua FU Shenmi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39-153,共15页
Diurnal variations of two mountain-plain solenoid (MPS) circulations associated with "first-step" terrain [Tibetan Plateau (TP)] and "second-step" terrain (high mountains between the TP and "east plains") ... Diurnal variations of two mountain-plain solenoid (MPS) circulations associated with "first-step" terrain [Tibetan Plateau (TP)] and "second-step" terrain (high mountains between the TP and "east plains") in China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outh west vortex (SWV) and the mei-yu front vortex (MYFV) were investigated via a semi-idealized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simulation integrated with ten-day average fields (mei-yu period of 1-10 July 2007). The simulations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wo MPS circulations related to first and second-step terrain, diurnal vari- ations from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P to the Yangtze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s (YHRV), and two precipitation maximum centers related to the SWV, MYFV. Analyses of the averaged final seven-day simulation showed the different diurnal peaks of precipitation at different regions: from the aftemoon to early evening at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P; in the early evening to the next early morning in the Sichuan Basin (SCB); and in the late evening to the next early morning over the mei-yu front (MYF). Analyses of individual two-day cases confirmed that the upward branches of the nightlime MPS circulations enhanced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WV and the MYFV and revealed that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the SWV and its con vection were conducive to triggering the MYFVs.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a rainfall streak from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P to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was primarily due to a serie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of several systems from west to east, including the MPS between the TP and SCB, the SWV, the MPS between second-step terrain and tile east plains, and the MY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plain solenoid (MPS) diurnal variation mei-yu front
下载PDF
陆羽两居古信州考
2
作者 裴治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陆羽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游历至信州(今江西上饶),先是居上饶之东,号东冈子。贞元初,在信州城北构筑山舍,孟郊来访时,写有《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当时代理信州刺史萧瑜与之交游,相得甚欢。贞元二年(786)冬,因萧瑜回洪州(今江西... 陆羽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游历至信州(今江西上饶),先是居上饶之东,号东冈子。贞元初,在信州城北构筑山舍,孟郊来访时,写有《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当时代理信州刺史萧瑜与之交游,相得甚欢。贞元二年(786)冬,因萧瑜回洪州(今江西南昌)主留后事,邀陆羽前往洪州。陆羽此次寓居信州足有两年时间。第二次来信州茶山寓居,在贞元八年(792)末、九年(793)初,陆羽由广州李复幕府北返而来,至贞元十二年(796)迁居蕲州蕲水县(今湖北黄岗浠水),又在信州寓居了三年以上。其间,信州刺史姚骥钦慕陆羽的风范,常来相访,还一起“凿沼为溟渤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羽 姚骥 信州 上饶 茶山
下载PDF
韩愈《山石》诗编年系地考
3
作者 易莉慧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韩愈《山石》诗,一般认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所纪游处乃洛北惠林寺,此说首倡者为清人方世举。然而通行的方说不足构成确证,故方说提出前,乃至方说盛行后。历代学者对于此诗编年系地问题的意见多难统一,主要有“在徐独游时作... 韩愈《山石》诗,一般认为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其所纪游处乃洛北惠林寺,此说首倡者为清人方世举。然而通行的方说不足构成确证,故方说提出前,乃至方说盛行后。历代学者对于此诗编年系地问题的意见多难统一,主要有“在徐独游时作”“去徐即洛时作”“居于洛阳时作”“南迁岭外时作”四种说法。根据此诗所描绘的岭南夏景,结合韩愈三次寓居岭南的经历及其排佛思想的消长,《山石》诗的创作时间应为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夏,作于贬所阳山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山石》 编年 系地 岭南
下载PDF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歧解辑释录辨析
4
作者 宋海燕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是《禹贡》全篇的总纲,然语言简奥佶屈,歧义纷繁,大致来说,“禹敷土”不管是大禹形象还是“敷土”义,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神话向人事过渡的痕迹;“随山刊木”主要有刊斫树皮作标志及除木通道...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是《禹贡》全篇的总纲,然语言简奥佶屈,歧义纷繁,大致来说,“禹敷土”不管是大禹形象还是“敷土”义,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神话向人事过渡的痕迹;“随山刊木”主要有刊斫树皮作标志及除木通道两种释义,今人学者更多倾向于二说的综合;“奠高山大川”当为定高山大川作九州的疆界,非定五岳四渎的差秩祀礼,此外还有部分学者释为定山川之名;通过对其古今主要歧解的大致梳理,亦可管窥不同时期注疏者思想的承袭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
下载PDF
沧江虹月书心声:姚绶题《浮玉山居图》诸跋研究
5
作者 施錡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4-67,共14页
本文研究了《浮玉山居图》后姚绶的14段题跋的内容,整理姚绶于1483年乘坐“书画船”荡漾于嘉杭运河间,对《浮玉山居图》和张雨题跋的鉴赏,以及题画诗文的创作。此外姚绶面向张雨的诸段题跋,其同乡周鼎面向姚绶的诸段题跋,显示了明人“... 本文研究了《浮玉山居图》后姚绶的14段题跋的内容,整理姚绶于1483年乘坐“书画船”荡漾于嘉杭运河间,对《浮玉山居图》和张雨题跋的鉴赏,以及题画诗文的创作。此外姚绶面向张雨的诸段题跋,其同乡周鼎面向姚绶的诸段题跋,显示了明人“对题跋的题跋”,也就是同时就原书画和他人题跋提出评述,即时人在题跋中互动呼应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绶 《浮玉山居图》 张雨 书画船
下载PDF
论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定广 徐可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2-117,共6页
本文对中国文人“巫山神女情结”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多角度的透视 ,并对两千多年纷繁复杂的“巫山神女情结现象”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初步分析 ,认为“巫山神女情结”是宋玉的复杂心态与大礼教文化语境碰撞的产物 ,其心理实质是“后俄狄浦... 本文对中国文人“巫山神女情结”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多角度的透视 ,并对两千多年纷繁复杂的“巫山神女情结现象”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初步分析 ,认为“巫山神女情结”是宋玉的复杂心态与大礼教文化语境碰撞的产物 ,其心理实质是“后俄狄浦斯情结” ;“巫山神女情结现象”则是“菲勒斯”中心主义男权话语的集中体现 ,反映了男性文人潜意识中对受礼教压抑的本色人性的深深眷恋 ,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性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巫山神女情结 巫山神女情结现象
下载PDF
“鱼凫田于湔山”及其可能的地域 被引量:3
7
作者 赫荣定 何立 赫荣乔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4-42,共9页
湔山是鱼凫、杜宇等数代古蜀王朝狩猎、种植、生产的重要地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常璩(东晋291-361年)著《华阳国志》描述的"鱼凫田于湔山"的缘故和地域今天依然不十分清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认为,"... 湔山是鱼凫、杜宇等数代古蜀王朝狩猎、种植、生产的重要地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常璩(东晋291-361年)著《华阳国志》描述的"鱼凫田于湔山"的缘故和地域今天依然不十分清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认为,"鱼凫田于湔山"有其特殊的历史缘故和地理位置。古蜀王国时期,王权更替,执行"禅而不传"的权利交接方式。从鱼凫到杜宇、再到开明王,事实上是"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唐虞之道》第27号简)。就蜀王个体而言,不可能活数百岁,无论蚕丛、柏、鱼凫还是杜宇,都可能采取"转世"方式延续其王和神权,故才能"皆神化而不死"。周武王伐纣成功,在建立西周之际,下诏蜀国"天降杜宇",鱼凫被迫禅让王位,因此,"田于湔山"应发生在鱼凫王失去王位之后。另一方面,由于失去了王位,"鱼凫田于湔山"的活动范围相对狭小。"田于湔山"的有限位置,可能在当今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小鱼洞镇,包括通济镇等周边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王国 鱼凫 湔山 杜宇 地理位置 周武王
下载PDF
涂山考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学功 张广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7-92,共6页
禹的一生 ,与涂山颇有缘——据传 ,他曾娶于涂山 ,又曾大会诸侯于涂山。文献于“涂山之会”外 ,又有“会稽之会”一说。事实上 ,二者是一回事 ,“会稽之会”本不存在 ,是作为“禹之苗裔”的越人的善意创制 ;“娶于涂山”与“会于涂山”... 禹的一生 ,与涂山颇有缘——据传 ,他曾娶于涂山 ,又曾大会诸侯于涂山。文献于“涂山之会”外 ,又有“会稽之会”一说。事实上 ,二者是一回事 ,“会稽之会”本不存在 ,是作为“禹之苗裔”的越人的善意创制 ;“娶于涂山”与“会于涂山”之“涂山”,是同一个地方 ,不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处所 ;茫茫禹迹 ,涂山何在 ?本文在比较诸说长短得失的基础上 ,认为还是杜预的“在寿春东北”得之 ,并予新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山 地名 考证 “会稽之会” 杜预 地理位置 “涂山之会”
下载PDF
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片状剥落风化的几何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学良 张路青 +4 位作者 吕继祥 曾庆利 牛健 杨志法 孙学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在风化、冻融、冲刷等因素的影响下,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原来的2799个字变为现今的1069个字,残留下的经文目前也面临严重风化的威胁。现场调查和实际量测表明,该石坪表面石英闪长岩的多层片状剥落风化是导致... 在风化、冻融、冲刷等因素的影响下,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原来的2799个字变为现今的1069个字,残留下的经文目前也面临严重风化的威胁。现场调查和实际量测表明,该石坪表面石英闪长岩的多层片状剥落风化是导致经石峪石刻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片状剥落的层数最多可以达到5层,层厚多在0.5~0.8 cm之间。通过片状剥落风化的几何特征研究,作者给出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表面的风化破坏模式。即先发生鼓胀离层,而后或直接剥落,或通过横向延展而形成延展离层后再次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经石峪 片状剥落 风化 几何特征
下载PDF
安徽黄山风景区微毛樱桃萌枝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尤禄祥 陈志伟 +4 位作者 王华辰 伊贤贵 南程慧 朱弘 王贤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9,共7页
为探明安徽黄山风景区微毛樱桃[Cerasus clarofolia(Schneid.)Yu et Li]萌枝种群的生长规律和更新特点,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分别对该种群的萌枝类型、龄级结构[由径级结构代替,根据胸径(DBH)和树高(H)划分径级]、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 为探明安徽黄山风景区微毛樱桃[Cerasus clarofolia(Schneid.)Yu et Li]萌枝种群的生长规律和更新特点,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分别对该种群的萌枝类型、龄级结构[由径级结构代替,根据胸径(DBH)和树高(H)划分径级]、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群萌枝主要以根颈萌枝为主,根蘖萌枝较少,且多与根颈萌枝同时出现;幼龄萌枝数量较多、中龄萌枝数量较少、老龄萌枝数量更少,说明该种群的幼苗和幼树众多,而中龄和老龄植株却很少。该种群的萌枝数量变化动态指数在自然状态下为56.39%,而在考虑干扰时为5.64%。总体上看,Ⅰ级(DBH<3 cm,H<130 cm)至Ⅲ级(3 cm≤DBH<8 cm)萌枝的存活数和标准化存活数均较多,而Ⅷ级(28 cm≤DBH<33 cm)至Ⅹ级(DBH≥38 cm)萌枝的存活数和标准化存活数均较少;Ⅱ级(DBH<3 cm,H≥130 cm)萌枝的期望寿命最高(2.980),而Ⅹ级萌枝的期望寿命最低(0.500);各龄级萌枝的死亡率和损失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Ⅰ级和Ⅸ级萌枝。该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但更趋向DeeveyⅡ型。Ⅰ级萌枝的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均最大,Ⅱ级萌枝的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均为0.000,其余龄级萌枝的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则趋于平缓;随龄级增大,萌枝的积累死亡率函数持续上升,而生存率函数却持续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黄山风景区微毛樱桃萌枝种群总体上处于动态的稳定状态;从种群发展角度考虑,建议对该种群进行适当的小尺度的人为干扰,以改善幼苗的生存环境,促进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毛樱桃 萌枝种群 黄山风景区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函数
下载PDF
巫山神女:巴楚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结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地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6,共7页
 巫山神女故事是巴文化和楚文化融合后的结晶,背后隐藏着沉重的历史,其民俗内核是追求生存与繁衍、融合与兴旺。但这些意义都已沉淀至故事的深处,后世人更多地从中体会到的是极致的浪漫与美好的情爱,巫山神女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美神与...  巫山神女故事是巴文化和楚文化融合后的结晶,背后隐藏着沉重的历史,其民俗内核是追求生存与繁衍、融合与兴旺。但这些意义都已沉淀至故事的深处,后世人更多地从中体会到的是极致的浪漫与美好的情爱,巫山神女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美神与爱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神女 巴楚文化 民俗意义 浪漫主义 宋玉
下载PDF
太行山文书与晋冀鲁豫根据地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鲁书月 顾海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4-178,共5页
2013年12月,邯郸学院入藏了十万余件太行山文书,其中与晋冀鲁豫根据地有关的民间文书达数万页,约占总数的1/3左右。这批文书具有载体的生活性、内容的双向还原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阔性等特点。收集、整理并利用这批新材料,可拓... 2013年12月,邯郸学院入藏了十万余件太行山文书,其中与晋冀鲁豫根据地有关的民间文书达数万页,约占总数的1/3左右。这批文书具有载体的生活性、内容的双向还原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阔性等特点。收集、整理并利用这批新材料,可拓展晋冀鲁豫根据地研究的新视域、新领域,提升研究新高度,尤其对深化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战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文书 晋冀鲁豫根据地研究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国家、地方与民间之互动——巍山民间信仰组织“圣谕坛”的形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爱东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8,共6页
借助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角度,从国家、地方政府、乡村基层组织和“洞经会”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圣谕坛”产生的原因,展示了权力控制过程中,各方利益与策略的交汇,探讨了民间宗教组织确立自身合法性,寻... 借助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角度,从国家、地方政府、乡村基层组织和“洞经会”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圣谕坛”产生的原因,展示了权力控制过程中,各方利益与策略的交汇,探讨了民间宗教组织确立自身合法性,寻求、构建生存空间,与国家维持平衡关系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巍山 民间信仰组织 洞经会 圣谕坛
下载PDF
“山川”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建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盛险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山川"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类型及其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象征价值。大禹治水体现了对"山川"关系的理性认识,推动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的形成;西周分封制度中"山川"所体现的&qu... "山川"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类型及其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象征价值。大禹治水体现了对"山川"关系的理性认识,推动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的形成;西周分封制度中"山川"所体现的"形便"交通秩序,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意蕴,分封制瓦解,"山川"则演化为诸侯国崛起标志的"形势";秦以后的帝国时代"山川"作为区划的原则之一,其实构出的行政区划,因与中央集权冲突,不断地被解构,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及其发展中,对"山川"地理标志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农耕社会国家发展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山川 人文地理标志 农耕社会 家天下 分封制 行政区划
下载PDF
足本《庐山记》在近代的重新发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勤合 马新蕾 滑红彬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42-44,共3页
《庐山记》是宋代陈舜俞撰写的一部山志,本为五卷八篇,自明代以来惟存三篇。1900年,日本内藤湖南发现元禄十年刻足本《庐山记》并题写了跋语;1909年,罗振玉在日本发现成篑堂文库藏宋本足本和元禄十年刻足本,并分别于1917年和1928年将此... 《庐山记》是宋代陈舜俞撰写的一部山志,本为五卷八篇,自明代以来惟存三篇。1900年,日本内藤湖南发现元禄十年刻足本《庐山记》并题写了跋语;1909年,罗振玉在日本发现成篑堂文库藏宋本足本和元禄十年刻足本,并分别于1917年和1928年将此二书印行,促进了此书在学术界的传播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记》 罗振玉 内藤湖南
下载PDF
“度九山”:夏禹传说的农耕开发史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子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8,共4页
夏禹的功业 ,据说开辟了黄河流域迈向文明的道路。而“决江浚河”、“疏河决江”一类传说 ,其实多有夸张。当时农业的进步 ,可能主要体现于山地农田的垦辟。人们离开河滨 ,走向山林 ,避免了洪水的威胁 ,也开拓了更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 夏禹的功业 ,据说开辟了黄河流域迈向文明的道路。而“决江浚河”、“疏河决江”一类传说 ,其实多有夸张。当时农业的进步 ,可能主要体现于山地农田的垦辟。人们离开河滨 ,走向山林 ,避免了洪水的威胁 ,也开拓了更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林 凿井技术 历史 耕地 农田开垦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大禹治水”之“禹会诸侯”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吉怀 《蚌埠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以蚌埠市西郊涂山下禹墟发掘成果为基础,联系典籍记载,对禹会诸侯这一史实进行了考证,最后得出结论:从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科学分析及民间流传的资料相印证来看,蚌埠市属涂山即为禹会诸侯之所在。
关键词 涂山 大禹治水 禹会诸侯 遗址
下载PDF
禹会涂山之意义及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维扬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80-183,共4页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禹会涂山的传说可能具有真实事实的背景,而蚌埠禹会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学者们可以细致分析这一活动的内容和性质,这对于了解包括夏史在内的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及早期历史是有严肃的意义的,并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关键词 大禹会诸侯 涂山 早期国家 特点
下载PDF
嶓冢山与汉水古源——对一桩史地疑案的梳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祝中熹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做一番全面、系统的梳理工作,以为涉及此域的学人们提供些资料信息的查阅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 嶓冢山 汉源 《汉志》 嘉陵 天水
下载PDF
湖南沅陵:大禹之陵(上篇) 被引量:1
20
作者 阳国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4-59,共6页
古史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陵墓所在至今尚无定论。《墨子》载禹葬会稽山,《山海经》载会稽山在楚南;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禹葬会稽之山在江南沅水流域;考证沅水之畔的古沅陵县境内有会稽山地名,有禹庙、禹王碑、禹穴等古迹;又沅陵地... 古史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陵墓所在至今尚无定论。《墨子》载禹葬会稽山,《山海经》载会稽山在楚南;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禹葬会稽之山在江南沅水流域;考证沅水之畔的古沅陵县境内有会稽山地名,有禹庙、禹王碑、禹穴等古迹;又沅陵地名源于"元陵",具有"天下第一陵"的含义。系列证据表明:湖南古沅陵地区是大禹陵墓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陵 沅陵 会稽山 禹王碑 禹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