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塞模型大鼠缺血VEGF及VEGFmRNA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延龄 杜元灏 +2 位作者 李谈 李伯 石学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1-53,62,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穴促进冠脉侧枝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动态检测VEGF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 :针刺组VEGF及VEGFmRNA较模型组明显增多 ,并且在VEGF的分布上 ,针刺组 2h即有VEGF反应物沉着于血... 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穴促进冠脉侧枝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动态检测VEGF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 :针刺组VEGF及VEGFmRNA较模型组明显增多 ,并且在VEGF的分布上 ,针刺组 2h即有VEGF反应物沉着于血管壁上 ,3周时血管壁成为VEGF反应物的主要分布区 :而模型组VEGF反应物的分布则多在心肌细胞胞浆中。这表明针刺内关对心肌缺血区VEGF合成及VEGFmRNA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针刺内关对VEGF及VEGFmRNA的调节 ,可能是其促进血管新生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内关穴 心肌梗塞 VEGF 中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计量分析针刺内关等穴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小青 刘建新 +1 位作者 袁宜勤 冯大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2-214,共3页
应用计量方法分析了针刺内关、神门、少海(双侧)和(或加)耳穴心、神门(双侧)对40例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一次针刺(15例)和一疗程针刺(10例)后疼痛程度、范围均有显著改善(P<0.001),一疗程针刺后疼... 应用计量方法分析了针刺内关、神门、少海(双侧)和(或加)耳穴心、神门(双侧)对40例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一次针刺(15例)和一疗程针刺(10例)后疼痛程度、范围均有显著改善(P<0.001),一疗程针刺后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有显著改善;15例针刺穴位后与同组针刺非穴位后比较,运动中心绞痛出现时间晚(P<0.01)、心绞痛消失时间快(P<0.05),针刺非穴位与未施针刺间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神门 冠心病 心绞痛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红外灸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愉 沈雪勇 +7 位作者 魏建子 周钰 孙平龙 周玉宝 林玉英 丁光宏 杨文英 费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569-570,共2页
目的 :观察红外灸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以 15 μm为辐射中心的特定波段红外灸疗仪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家兔内关和心俞穴施灸。结果 :造模后 2 0min ,红外灸组心率恢复幅度显著高... 目的 :观察红外灸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以 15 μm为辐射中心的特定波段红外灸疗仪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家兔内关和心俞穴施灸。结果 :造模后 2 0min ,红外灸组心率恢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肌缺血阳性心电改变出现率亦较明显地低于对照组 ,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结论 :红外灸对垂体后叶素致心动过缓确有疗效 ,对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灸 心动过缓 心肌缺血 内关 心俞 动物实验 垂体后叶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内关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冯果 王超 +4 位作者 阳仁达 宋瑾 谭成富 刘薇薇 严洁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观察内关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蛋白激酶(PKC)、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探讨针刺内关穴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穴脏腑理论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 目的:观察内关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蛋白激酶(PKC)、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探讨针刺内关穴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穴脏腑理论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电针内关组和电针环跳组,每组10只。电针内关组和电针环跳组在造模前,分别给予电针刺激20min/d。共7d。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中1/3交界处结扎法造模,所有动物造模后予以心电图监测,结扎40min,再灌注60min,取心肌组织。观察PKC、内向整流钾通道(Kir6.1)、MPTP三个指标的变化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PKC、Kir6.1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MPTP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内关组PKC、Kir6.1较缺血再灌注组及电针环跳组明显升高(P〈0.01),MPTP较缺血再灌注组及电针环跳组明显降低(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电针环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内关穴通过激活PKC,增加KATP开放,抑制MPTP开放来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内关 心肌细胞蛋白激酶 ATP敏感性钾通道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对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脑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舒 钱宇斐 +7 位作者 樊小农 张亚男 魏媛媛 张雪 武慧群 李雅洁 刘健 石学敏 《山西中医》 2009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分别从光镜和电镜两个角度探讨内关穴与非穴对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以及非穴(胁下非经非穴点),施... 目的:分别从光镜和电镜两个角度探讨内关穴与非穴对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以及非穴(胁下非经非穴点),施以频率180次/s,持续时间5s的针刺干预,以光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率及电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程度作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光镜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非针刺组和非穴组神经细胞坏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关组的神经细胞坏死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非针刺组和非穴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接近模型对照组,表现为神经细胞的高度水肿及细胞器的严重破坏;内关组则接近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破坏程度均较低。结论:针刺内关可抑制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保护神经元,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模型(MCAO) 内关 非穴 光镜 电镜 特异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动物“内关”与其它途径注射硫酸阿托品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斐 刘祖舜 +1 位作者 朱毅芳 姚姝姮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7,共4页
硫酸阿托品注射于小鼠'内关'穴,其LD_(50)值显著低于肌肉注射(P<0.01),但略高于静脉注射(P<0.05)。'内关'注射后30s、1、2、5min的扩瞳作用显著大于肌肉注射(P<0.01),而与静脉注射相仿(P>0.05)。大鼠'... 硫酸阿托品注射于小鼠'内关'穴,其LD_(50)值显著低于肌肉注射(P<0.01),但略高于静脉注射(P<0.05)。'内关'注射后30s、1、2、5min的扩瞳作用显著大于肌肉注射(P<0.01),而与静脉注射相仿(P>0.05)。大鼠'内关'注射后抑制Ach的降压作用与静脉注射无显著差别(P>0.05),但却显著大于肌肉注射(P<0.05)。小鼠'内关'注射本药后,发生惊厥的潜伏期与静脉注射无显著差异(P>0.05),但惊厥时穴位组的平均血药浓度显著低于静脉组(P<0.01)。小鼠臂丛神经完全切断后,对'内关'注射所产生的致惊作用未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阿托品 内关 毒理作用 药理
下载PDF
针刺和指压仅仅起安慰剂作用吗?
7
作者 王文 张金洲 +3 位作者 李锋 姚菊峰 李军昌 马静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32,共3页
2009年8月14日《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的News and Views栏目发表了1篇题为"针刺和点压疗法干预放疗后副作用"的文章,文中推荐了点压内关穴治疗放疗后恶心、呕吐的方法。然而,美国科罗拉多医学院的Carl教授对... 2009年8月14日《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的News and Views栏目发表了1篇题为"针刺和点压疗法干预放疗后副作用"的文章,文中推荐了点压内关穴治疗放疗后恶心、呕吐的方法。然而,美国科罗拉多医学院的Carl教授对这篇文章提出了强烈的质疑,认为点压内关穴起到的仅仅是公认的安慰剂作用。在仔细研读文章后,我们从内关穴的点压方法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分析了之所以被认为是安慰剂的可能原因。我们的观点得到了该杂志社的认可,于2009年10月19日在《CA Cancer J Clin》网页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点压 内关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cA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娜 朴京爱 +1 位作者 张小卿 郑利岩(指导)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中cAMP含量的变化,揭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阐述针刺“内关”穴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舌下静脉注射0.002%的乌头碱(1mL/kg)复制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用电针“内关”穴对... [目的]通过研究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中cAMP含量的变化,揭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阐述针刺“内关”穴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舌下静脉注射0.002%的乌头碱(1mL/kg)复制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用电针“内关”穴对实验大鼠治疗,以模型空白组和电针非经非穴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MP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cAMP含量明显升高,“内关”穴组与模型组相比cAMP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中cAMP含量有关;针刺“内关”穴通过调节大鼠心肌细胞中cAMP含量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快速性心律失常 CAMP
下载PDF
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杰 朱玉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7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收治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发生胃肠道反应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合谷穴和内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收治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发生胃肠道反应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合谷穴和内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缓解胃肠道反应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内关穴 揿针 胃肠反应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乃珂 于桂娥 霍金平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7年第5期206-20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设口服药物组60例为对照组,针刺内关穴治疗60例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设口服药物组60例为对照组,针刺内关穴治疗60例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改善不显著。治疗组60例患者中心绞痛完全消失48例,部分消失12例;52例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者20例,部分改善28例,4例STT无改善。对照组心绞痛完全消失28例,部分消失20例,无变化12例;54例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14例,部分改善26例,无改善14例。结论:针刺内关穴能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内关穴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刺改善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外周piezo表达
11
作者 杨智文 许安萍 +6 位作者 张阳 孙千惠 仇兴华 张宇沁 韩丽 李娜 程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 探究电针、手针不同机械刺激方式对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CMS)大鼠心功能及外周起效机制研究。方法 SD大鼠50只,根据心电图剔除先天心脏疾病大鼠后纳入40只,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手针、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8周CMS造模,干预组... 目的 探究电针、手针不同机械刺激方式对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CMS)大鼠心功能及外周起效机制研究。方法 SD大鼠50只,根据心电图剔除先天心脏疾病大鼠后纳入40只,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手针、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8周CMS造模,干预组每日造模前针刺“内关”(左右侧交替进行)。采用行为学、心脏超声、HE/Masson染色、qPCR评估大鼠压力应激下心脏和外周组织的应激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降低(P<0.01),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E%)减少(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1),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以及皮肤组织(SK)、背根神经节(DRG)组织piezo mRNA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OT%)、LVFS%增加(P<0.01,P<0.05),电针组LVEF%、LVFS%增加(P<0.05);且两组心间质纤维化面积降低(P<0.01),糖水偏好增高(P<0.01),OE%增加(P<0.01,P<0.05),腧穴SK、DRG组织piezo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 电针、手针均不同程度改善压力应激大鼠心血管功能与外周组织应激水平,其起效机制与降低外周组织piezo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应激 心功能 piezo低阈值机械感受器 内关穴 背根神经节 针刺
原文传递
从诸官到列曹:秦汉县政承担者的转变及其动因考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立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4,共10页
秦至东汉,地方县内政务承担者由诸官转变为列曹。这一变化历程在传世文献与简牍资料中均有所呈现。战国至西汉,县的直接管理者由内史过渡到郡,造成了县内政务运行体制的调整。商鞅变法确立了内史等朝官共同管理县政的体制,县内诸官系统... 秦至东汉,地方县内政务承担者由诸官转变为列曹。这一变化历程在传世文献与简牍资料中均有所呈现。战国至西汉,县的直接管理者由内史过渡到郡,造成了县内政务运行体制的调整。商鞅变法确立了内史等朝官共同管理县政的体制,县内诸官系统因对接朝廷各管理部门而形成。西汉中后期,郡制在地方的完全确立,切割了县与朝廷的直接联系。县为对接郡的列曹体制而使原有列曹壮大、完善进而成为县内政务的承担者。上述转变过程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还涉及内史的地方化和郡的行政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县 内史 诸官 列曹 秦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