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法还是无法:谢赫“六法”内涵与体系辨析
1
作者 杨柳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51-61,共11页
谢赫“六法”被视为“千载画宗”。但自唐张彦远以来,关于“六法”的释读不乏争议。主要集中于:一是“六法”具体所指,尤其是第一法“气韵生动”所指;二是“六法”的关系,这又着重表现在“气韵生动”与其他五者的关系上。解读庞杂,疑惑... 谢赫“六法”被视为“千载画宗”。但自唐张彦远以来,关于“六法”的释读不乏争议。主要集中于:一是“六法”具体所指,尤其是第一法“气韵生动”所指;二是“六法”的关系,这又着重表现在“气韵生动”与其他五者的关系上。解读庞杂,疑惑重重。近年更有学者提出,“六法”并非谨严之体系,其思考、表述颇具随意性。通过综合考察谢赫有关“六法”的表述及对27位画家的具体品评,可以认为,谢赫“六法”概括了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六大方面,诸法之间自有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谢赫对于绘画的品评,正是以“六法”为依据,“六法”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赫“六法” 《古画品录》 气韵生动
下载PDF
论魏晋士族、玄学与“六法论”的提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雨桓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谢赫所提出的“六法论”,尤其是其中的“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这两点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意趣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画审美标准的基础,而“六法论”的产生并不是谢赫个人天才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其历史... 谢赫所提出的“六法论”,尤其是其中的“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这两点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意趣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画审美标准的基础,而“六法论”的产生并不是谢赫个人天才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其历史必然性,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艺思潮的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士族 玄学 六法论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下载PDF
“画骨说”辨诬与杜甫的审美倾向 被引量:1
3
作者 祝德顺 《怀化师专学报》 1999年第6期43-48,共6页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针对韩干画马与唐朝当时虚浮的画风提出了“画骨”之说。此后遭到画史画论家张彦远的曲解与讥评,鉴于张的权威地位,后人多踵其说,认定杜甫不懂绘画艺术。因此从杜甫“画骨说”提出的背景、内涵及...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针对韩干画马与唐朝当时虚浮的画风提出了“画骨”之说。此后遭到画史画论家张彦远的曲解与讥评,鉴于张的权威地位,后人多踵其说,认定杜甫不懂绘画艺术。因此从杜甫“画骨说”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影响兼与诗歌、书法方面的观点加以比较研究,并由此探索杜甫的审美倾向,以期澄清艺术史上这宗错案,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审美倾向 画风 “画骨说” 气韵 唐朝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下载PDF
嘹亮晚号 诗心不老——评阮章竞的《晚号集》
4
作者 伍夫楹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0-42,共3页
《晚号集》是诗人倾情吹响的人生嘹亮的晚号。集子中抒写了诗人对生活的丰富的体验、感受和感情。深情 ,真情 ,热情 ,是集子中诗歌显现的鲜明特点。诗人的现实主义的诗风和观察力 。
关键词 诗人 诗歌 诗风 诗心 现实主义 真情 展现 观察力 体验 表现力
下载PDF
熔古铸今——营造“气韵生动”的展示空间
5
作者 许亚 王通武 《创意与设计》 2011年第1期93-95,共3页
如何在具有相对动态的展示空间中有效地传播信息,是当前展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一致性验证的方法可以分析出"气韵生动"的艺术法则适用于现代展示设计。精神之气、空间的韵律美、信息的生动传播是营造"气韵生动"... 如何在具有相对动态的展示空间中有效地传播信息,是当前展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一致性验证的方法可以分析出"气韵生动"的艺术法则适用于现代展示设计。精神之气、空间的韵律美、信息的生动传播是营造"气韵生动"展示空间的途径,对解决在相对动态空间中有效传播信息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传统艺术法则解决现代设计问题,必将影响未来设计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示空间 气韵生动 视知觉 信息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