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1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读睡虎地书信木牍札记三则
1
作者
聂菲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56-62,171,共8页
本文是有关睡虎地书信木牍字词释读的三则短札。第一则认为“寄气(乞)就书”应理解为“寄给就的书信”,“寄乞”与“寄遗”“乞匃”相类。第二则指出“自以布此”是“自以布为襌裙、襦于此”的省略。第三则指出“直佐”与“直符”“直...
本文是有关睡虎地书信木牍字词释读的三则短札。第一则认为“寄气(乞)就书”应理解为“寄给就的书信”,“寄乞”与“寄遗”“乞匃”相类。第二则指出“自以布此”是“自以布为襌裙、襦于此”的省略。第三则指出“直佐”与“直符”“直候”“直更”结构相似,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晏子春秋》“直使”、《战国策》“直送”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木牍
寄乞就书
自以布此
直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骨文中薏苡种属的判定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晓明
乔永刚
+1 位作者
宋芸
田永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通过植物形态学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认定甲骨文“■”乃隶书苡,为薏苡野生种的文字形式,它与甲骨文“■”即共同组成薏苡属的两个物种,并用“■”即■以字归类之。这是世界上首次关于栽培种和相应的野生种并进而提出生物属的文字记录。
关键词
甲骨文
苡
(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以”——兼说“似”字和甲骨文声符形化造字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年福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5,共5页
“以”字从甲骨文起便有繁、简二体,但大徐本《说文》只有简体,原因是把“以”的繁体与“似”字混而为一。“以”本义是“送物给人”,其他意义皆为其本义的引申。“似”有“给予、奉赠”义实为“以”古本义的遗留。“以”字繁体是声符...
“以”字从甲骨文起便有繁、简二体,但大徐本《说文》只有简体,原因是把“以”的繁体与“似”字混而为一。“以”本义是“送物给人”,其他意义皆为其本义的引申。“似”有“给予、奉赠”义实为“以”古本义的遗留。“以”字繁体是声符形化造字的结果。认识到“以”字的形、义来源,有利于加深对汉字造字法的了解和辨正以往对“以”词义的一些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
“似”
甲骨文
声符形化
古汉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母的上古来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彤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8,共7页
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以母上古是边音*l-。但是从战国楚简和传世文献中的一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以母跟和以母谐声的各种声母应该是复辅音。结合谐声的情况,以母的上古音应该拟作*ql-,其它和以母谐声的声母相应地拟作其它小舌音加边音...
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以母上古是边音*l-。但是从战国楚简和传世文献中的一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以母跟和以母谐声的各种声母应该是复辅音。结合谐声的情况,以母的上古音应该拟作*ql-,其它和以母谐声的声母相应地拟作其它小舌音加边音的复辅音声母*Q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母
谐声
上古音
构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罗主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A为B"结构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凝固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认识,是人的思维因素促成了这种"以"和"为"的搭配形式,产生了"以"和"为&q...
"以A为B"结构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凝固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认识,是人的思维因素促成了这种"以"和"为"的搭配形式,产生了"以"和"为"配合的框架印象,并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句法结构意义:在以A形成的集体中,由于某种需要选择了A作为B。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认知上的"相邻原则"等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A为B
凝固性
认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以”“持”不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
被引量:
5
6
作者
龙国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字和“持”字广义处置式未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字“持”字自身的因素和句法环境的制约。句法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O_1与O_2同指的V_1O_1V_2O_2格式没有及时产生;O_1与O_2不同...
本文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字和“持”字广义处置式未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字“持”字自身的因素和句法环境的制约。句法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O_1与O_2同指的V_1O_1V_2O_2格式没有及时产生;O_1与O_2不同指的V_1O_1V_2O_2格式的发展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式
汉语历时句法
“以”“持”结构
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
被引量:
7
7
作者
高育花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5,共8页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有“以”字句、“将”字句和“把”字句三种,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这三种句式做了全面静态的考察和描写,发现《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的结构形式复杂,这主要体现为:一,谓语部分比较复...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有“以”字句、“将”字句和“把”字句三种,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这三种句式做了全面静态的考察和描写,发现《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的结构形式复杂,这主要体现为:一,谓语部分比较复杂;二,动词后带宾语的用例很多;三,助动词和否定副词都位于介词“将”“把”之后、谓语动词之前;四,介词宾语和动词宾语(均为代词“之”)所指完全相同的用例在“将”字式和“把”字式中都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
处置式
“以”字句
“将”字句
“把”字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传释词》笺注·“■以已”
被引量:
1
8
作者
章也
任晓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1-85,共5页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1],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①。笔者通过对《经传释词》"以"字条的梳理,试图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1],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①。笔者通过对《经传释词》"以"字条的梳理,试图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此外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说明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
假借
引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汉语中“以”的宾语前置问题
被引量:
2
9
作者
潘玉坤
《殷都学刊》
2000年第4期79-86,共8页
本文对古代汉语中的“宾+以”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体涉及: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划界;可以充当“以”的前置宾语的词和短语;“宾+以”结构句法特征;宾语前置强调说拾补;“宾+以”结构广泛使用原因的推测。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介宾结构
宾语前置
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致使范畴“以”与“以”字处置
被引量:
1
10
作者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5,共11页
处置式是致使范畴有专门语音形式的致使句式。文章认为"以"是致使范畴,所在结构为处置式;"以"为致使范畴的证据是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可以删略,其后的整个符号串可以并列;"以"的实现是起协助作用,如果动词...
处置式是致使范畴有专门语音形式的致使句式。文章认为"以"是致使范畴,所在结构为处置式;"以"为致使范畴的证据是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可以删略,其后的整个符号串可以并列;"以"的实现是起协助作用,如果动词能直接移进致使范畴,就禁止"以"的插入,否则就必须插入"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范畴
致使句式
处置句
"以"-协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被引量:
2
11
作者
宋积良
杨正宏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9-30,共2页
在讲解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其中的个别注解经过反复推敲,终觉可使更加完美。《韩非子·五蠹》"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中,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当为当时常见之现象。"以"是解...
在讲解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其中的个别注解经过反复推敲,终觉可使更加完美。《韩非子·五蠹》"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中,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当为当时常见之现象。"以"是解说这句话的关键,当释为连词"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社会现象
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古汉语中“意”、“译”连用的短语及其与“意译”之关系
被引量:
1
12
作者
陶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在古汉语中,"意""译"连用必须搭配其他成分(如介词"以")才能组成谓词性短语。"以意译"的字面意思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翻译",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含义随核心动词"译"的语...
在古汉语中,"意""译"连用必须搭配其他成分(如介词"以")才能组成谓词性短语。"以意译"的字面意思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翻译",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含义随核心动词"译"的语义引申而发生变化:该短语中的"译"不仅可以表示翻译,还可以表示解释、猜测、演绎等。除了"以意译","意""译"连用的短语还有"随意译"。总的来看,"意译"在古汉语中并未成词,"意"和"译"通常只构成线性关系,但不在同一个语法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意
译
意译
以意译
随意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以A为B”式意动结构
被引量:
7
13
作者
孙德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共8页
"以A为B"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用的句法结构形式,以往语法学界对此结构关注不多。本文基于较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对该结构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并描述和讨论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认为该结构是从文言语法...
"以A为B"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用的句法结构形式,以往语法学界对此结构关注不多。本文基于较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对该结构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并描述和讨论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认为该结构是从文言语法中沿用于现代书面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句法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A为B”结构
书面语
意动
语法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古汉语介词“以”的基本功能——伴随格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萍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134-147,共14页
从介词“以”产生的机制角度来重新审视其基本功能,辨明“以”的动词本义不是“用”,而是“提挈、携带”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带领、率领”义,这一词义基础决定了它虚化为介词后基本功能为伴随格而非工具格.“以”的伴随格功能即其所...
从介词“以”产生的机制角度来重新审视其基本功能,辨明“以”的动词本义不是“用”,而是“提挈、携带”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带领、率领”义,这一词义基础决定了它虚化为介词后基本功能为伴随格而非工具格.“以”的伴随格功能即其所引介的对象是施事进行某一行为所伴随的人或其他事物.语言事实中“以”表伴随的功能比表工具的功能出现早,这为“以”的基本功能是伴随格提供了时间上的证明.此外,类型学、认知学相关规律,以及“以”与典型工具格介词“用”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也都能给这一结论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
介词
基本功能
伴随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雅》与古韵分部
被引量:
3
15
作者
周远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方以智认为上古韵部较中古多有“通转”,《通雅》发明“东冬江通”、“真先青通”、“庚阳通”、“齐微皆来通”、“鱼模麻通”、“尤萧通”、“侵覃通”等规律,并在归并古韵基础上,概括古韵为“中通”、“天人”、“亨阳”、“知来”...
方以智认为上古韵部较中古多有“通转”,《通雅》发明“东冬江通”、“真先青通”、“庚阳通”、“齐微皆来通”、“鱼模麻通”、“尤萧通”、“侵覃通”等规律,并在归并古韵基础上,概括古韵为“中通”、“天人”、“亨阳”、“知来”、“无多”、“道咎”、“寒还”等七部。这是古韵学史上真正就古音实际探求古韵部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雅》
古韵分部
方以智
韵部
通转
古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观念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歧解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陈若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2-85,90,共5页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的“之”和“以”,自王引之以来,语法学界对其词性、词义和结构关系有四种不同认识。其实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之以为戮,同以之为戮”——“把我作为杀戮对象”才是唯一正确的讲法。
关键词
《左传》
之以为戮
以之为戮
歧义
解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以A为B”句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罗主宾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8-93,共6页
从文言句式发展而来的"以A为B"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没有可以替代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有标识性词的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其独特之处。在语用上主要表现为受到语体的限制,有焦点标记...
从文言句式发展而来的"以A为B"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没有可以替代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有标识性词的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其独特之处。在语用上主要表现为受到语体的限制,有焦点标记功能,其中A是对比焦点,"以"是焦点敏感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用分析
“以A为B”句
语用价值
语体
标题
焦点敏感算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古以母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19
作者
胡海琼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7-99,140,共3页
以母在上古的音韵行为非常复杂,可以跟很多声母谐声、通假,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结论不一。本文从音类、音值、演变过程等几个方面对上古以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上古以母
音类
音值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墨子虚词用法诠释》释“以”商榷
被引量:
1
20
作者
张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5-88,共4页
针对《墨子虚词用法诠释》中对"以"字用法的诠释,结合具体例句,侧重从"以"字的句法功能角度,对"以"字的名词义、用作第三人称指称同等用法进行商榷,并对"以"……"以为"、"上以...
针对《墨子虚词用法诠释》中对"以"字用法的诠释,结合具体例句,侧重从"以"字的句法功能角度,对"以"字的名词义、用作第三人称指称同等用法进行商榷,并对"以"……"以为"、"上以/下以"等结构定性提出新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虚词用法诠释》
“以”
商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睡虎地书信木牍札记三则
1
作者
聂菲
机构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出处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56-62,171,共8页
文摘
本文是有关睡虎地书信木牍字词释读的三则短札。第一则认为“寄气(乞)就书”应理解为“寄给就的书信”,“寄乞”与“寄遗”“乞匃”相类。第二则指出“自以布此”是“自以布为襌裙、襦于此”的省略。第三则指出“直佐”与“直符”“直候”“直更”结构相似,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晏子春秋》“直使”、《战国策》“直送”的语义。
关键词
睡虎地木牍
寄乞就书
自以布此
直使
Keywords
Shuihudi wooden tablets
ji qi jiu shu寄乞就书
zi yi bu ci自以布此
zhi shi直使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骨文中薏苡种属的判定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晓明
乔永刚
宋芸
田永生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文摘
通过植物形态学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认定甲骨文“■”乃隶书苡,为薏苡野生种的文字形式,它与甲骨文“■”即共同组成薏苡属的两个物种,并用“■”即■以字归类之。这是世界上首次关于栽培种和相应的野生种并进而提出生物属的文字记录。
关键词
甲骨文
苡
(以)
Keywords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YI ()
YI (苡)
YI ( (以))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以”——兼说“似”字和甲骨文声符形化造字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年福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5,共5页
文摘
“以”字从甲骨文起便有繁、简二体,但大徐本《说文》只有简体,原因是把“以”的繁体与“似”字混而为一。“以”本义是“送物给人”,其他意义皆为其本义的引申。“似”有“给予、奉赠”义实为“以”古本义的遗留。“以”字繁体是声符形化造字的结果。认识到“以”字的形、义来源,有利于加深对汉字造字法的了解和辨正以往对“以”词义的一些误解。
关键词
“以”
“似”
甲骨文
声符形化
古汉字
Keywords
original meaning
'yi'
(以)
'Si'(似)
the phonetic element used as a pictographic one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母的上古来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彤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8,共7页
文摘
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以母上古是边音*l-。但是从战国楚简和传世文献中的一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以母跟和以母谐声的各种声母应该是复辅音。结合谐声的情况,以母的上古音应该拟作*ql-,其它和以母谐声的声母相应地拟作其它小舌音加边音的复辅音声母*Ql-。
关键词
以母
谐声
上古音
构拟
Keywords
the Yi(以 ) initial
Xiesheng(谐声)
Old Chinese phonology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罗主宾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文摘
"以A为B"结构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凝固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认识,是人的思维因素促成了这种"以"和"为"的搭配形式,产生了"以"和"为"配合的框架印象,并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句法结构意义:在以A形成的集体中,由于某种需要选择了A作为B。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认知上的"相邻原则"等有关系。
关键词
以A为B
凝固性
认知
Keywords
"yi ( 以) A wei (为) B"
coagulation
cognitive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以”“持”不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
被引量:
5
6
作者
龙国富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CYY002)的成果。
文摘
本文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字和“持”字广义处置式未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字“持”字自身的因素和句法环境的制约。句法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O_1与O_2同指的V_1O_1V_2O_2格式没有及时产生;O_1与O_2不同指的V_1O_1V_2O_2格式的发展受到限制。
关键词
处置式
汉语历时句法
“以”“持”结构
原因
Keywords
historical syntax of Chinese
yi ( 以)-construction and chi (持)-construction
cause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
被引量:
7
7
作者
高育花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5,共8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元刊全相平话五种>语法研究>中的一部分
文摘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有“以”字句、“将”字句和“把”字句三种,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这三种句式做了全面静态的考察和描写,发现《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的结构形式复杂,这主要体现为:一,谓语部分比较复杂;二,动词后带宾语的用例很多;三,助动词和否定副词都位于介词“将”“把”之后、谓语动词之前;四,介词宾语和动词宾语(均为代词“之”)所指完全相同的用例在“将”字式和“把”字式中都有出现。
关键词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
处置式
“以”字句
“将”字句
“把”字句
Keywords
Yuankan Quanxiang Pinghua Wuzhong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 )
causative construction
"yi"(以) construction
"jiang"(将) construction; "ba"(把) construc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传释词》笺注·“■以已”
被引量:
1
8
作者
章也
任晓彤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1-85,共5页
文摘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1],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①。笔者通过对《经传释词》"以"字条的梳理,试图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此外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说明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
关键词
以
假借
引申
Keywords
"Yi" (以)
Jia Jie (假借)
extens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汉语中“以”的宾语前置问题
被引量:
2
9
作者
潘玉坤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殷都学刊》
2000年第4期79-86,共8页
文摘
本文对古代汉语中的“宾+以”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体涉及: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划界;可以充当“以”的前置宾语的词和短语;“宾+以”结构句法特征;宾语前置强调说拾补;“宾+以”结构广泛使用原因的推测。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介宾结构
宾语前置
以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grammar
prepositional structur e
preceding object
'yi'(以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使范畴“以”与“以”字处置
被引量:
1
10
作者
熊仲儒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为08BYY002)的资助
文摘
处置式是致使范畴有专门语音形式的致使句式。文章认为"以"是致使范畴,所在结构为处置式;"以"为致使范畴的证据是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可以删略,其后的整个符号串可以并列;"以"的实现是起协助作用,如果动词能直接移进致使范畴,就禁止"以"的插入,否则就必须插入"以"。
关键词
致使范畴
致使句式
处置句
"以"-协助
Keywords
causative category causative construction disposal sentence Yi(以 )-support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被引量:
2
11
作者
宋积良
杨正宏
机构
安顺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9-30,共2页
文摘
在讲解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其中的个别注解经过反复推敲,终觉可使更加完美。《韩非子·五蠹》"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中,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当为当时常见之现象。"以"是解说这句话的关键,当释为连词"因为"。
关键词
训诂
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社会现象
以
Keywords
paraphrase
"Yi gua chu ben wu er qu mo zuo(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social phenomenon
Yi(以)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古汉语中“意”、“译”连用的短语及其与“意译”之关系
被引量:
1
12
作者
陶磊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基金
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文摘
在古汉语中,"意""译"连用必须搭配其他成分(如介词"以")才能组成谓词性短语。"以意译"的字面意思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翻译",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含义随核心动词"译"的语义引申而发生变化:该短语中的"译"不仅可以表示翻译,还可以表示解释、猜测、演绎等。除了"以意译","意""译"连用的短语还有"随意译"。总的来看,"意译"在古汉语中并未成词,"意"和"译"通常只构成线性关系,但不在同一个语法层面上。
关键词
古汉语
意
译
意译
以意译
随意译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Yi(意)
yi(译)
yiyi(意译)
yiyi yi(以意译)
suiyi yi(随意译)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以A为B”式意动结构
被引量:
7
13
作者
孙德金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共8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规划项目"对外汉语语法分级教学系统"(项目编号:02GH03)的支持
文摘
"以A为B"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用的句法结构形式,以往语法学界对此结构关注不多。本文基于较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对该结构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并描述和讨论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认为该结构是从文言语法中沿用于现代书面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句法结构形式。
关键词
“以A为B”结构
书面语
意动
语法结构
Keywords
thestructure "yi A wei B" (以A为B)
written Chinese
conative
syntactic form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古汉语介词“以”的基本功能——伴随格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萍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134-147,共14页
基金
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题(项目编号:ZZSD12016)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14YS01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4EYY004)研究成果
文摘
从介词“以”产生的机制角度来重新审视其基本功能,辨明“以”的动词本义不是“用”,而是“提挈、携带”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带领、率领”义,这一词义基础决定了它虚化为介词后基本功能为伴随格而非工具格.“以”的伴随格功能即其所引介的对象是施事进行某一行为所伴随的人或其他事物.语言事实中“以”表伴随的功能比表工具的功能出现早,这为“以”的基本功能是伴随格提供了时间上的证明.此外,类型学、认知学相关规律,以及“以”与典型工具格介词“用”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也都能给这一结论提供佐证.
关键词
“以”
介词
基本功能
伴随格
Keywords
“yi ”( 以)
preposition
fundamental function
the comitative case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雅》与古韵分部
被引量:
3
15
作者
周远富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文摘
方以智认为上古韵部较中古多有“通转”,《通雅》发明“东冬江通”、“真先青通”、“庚阳通”、“齐微皆来通”、“鱼模麻通”、“尤萧通”、“侵覃通”等规律,并在归并古韵基础上,概括古韵为“中通”、“天人”、“亨阳”、“知来”、“无多”、“道咎”、“寒还”等七部。这是古韵学史上真正就古音实际探求古韵部的先导。
关键词
《通雅》
古韵分部
方以智
韵部
通转
古音
Keywords
Fang Yi-zhi(方以智)
Tongya(通雅)
ancient rhymes subsec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德育的共鸣融合》(BEA1701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关键词
文化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观念史
Keywords
culture
Wen Yi Zai Dao(文以载道)
Yi Wen Hua Ren(以文化人)
history of ideas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歧解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陈若愚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2-85,90,共5页
文摘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的“之”和“以”,自王引之以来,语法学界对其词性、词义和结构关系有四种不同认识。其实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之以为戮,同以之为戮”——“把我作为杀戮对象”才是唯一正确的讲法。
关键词
《左传》
之以为戮
以之为戮
歧义
解辨
Keywords
The Commentary of Zuo
zhi yi wei lu (之以为戮);, yi zhi wei lu(以之为戮)diverse explanations
analysis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以A为B”句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罗主宾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8-93,共6页
文摘
从文言句式发展而来的"以A为B"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没有可以替代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有标识性词的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其独特之处。在语用上主要表现为受到语体的限制,有焦点标记功能,其中A是对比焦点,"以"是焦点敏感算子。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用分析
“以A为B”句
语用价值
语体
标题
焦点敏感算子
Keywords
Modern Chinese
pragmatic analysis
"Yi(以) A Wei(为) B"
pragmatic value
style
title
focus-sensitive operator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古以母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19
作者
胡海琼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7-99,140,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周涉法铜器铭文汇释及考证"(10YJC74009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西周涉法铭文研究"(09GJ-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母在上古的音韵行为非常复杂,可以跟很多声母谐声、通假,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结论不一。本文从音类、音值、演变过程等几个方面对上古以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上古以母
音类
音值
演变
Keywords
Yi(以) initial in Old Chinese
sound category
sound value
sound change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墨子虚词用法诠释》释“以”商榷
被引量:
1
20
作者
张萍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5-88,共4页
基金
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题"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B.37-0102-12-004)
文摘
针对《墨子虚词用法诠释》中对"以"字用法的诠释,结合具体例句,侧重从"以"字的句法功能角度,对"以"字的名词义、用作第三人称指称同等用法进行商榷,并对"以"……"以为"、"上以/下以"等结构定性提出新看法。
关键词
《墨子虚词用法诠释》
“以”
商榷
Keywords
Annotations of the Functional Words' Usages in Mozi
"yi(以)"
discussion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读睡虎地书信木牍札记三则
聂菲
《出土文献》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甲骨文中薏苡种属的判定
赵晓明
乔永刚
宋芸
田永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释“以”——兼说“似”字和甲骨文声符形化造字
陈年福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以母的上古来源及相关问题
赵彤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
罗主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以”“持”不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
龙国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中的处置式
高育花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经传释词》笺注·“■以已”
章也
任晓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古汉语中“以”的宾语前置问题
潘玉坤
《殷都学刊》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致使范畴“以”与“以”字处置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也谈“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宋积良
杨正宏
《安顺学院学报》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古汉语中“意”、“译”连用的短语及其与“意译”之关系
陶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以A为B”式意动结构
孙德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古汉语介词“以”的基本功能——伴随格
张萍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通雅》与古韵分部
周远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从先秦“文”的观念史中挖掘“文—化”的教育意涵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歧解辨
陈若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现代汉语“以A为B”句的语用分析
罗主宾
《保定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上古以母研究述评
胡海琼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墨子虚词用法诠释》释“以”商榷
张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