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neutron,proton,deuteron,^(3)He,andαfor the p+^(6) Li reaction
1
作者 Fang-Lei Zou Xiao-Jun Sun +10 位作者 Jing-Shang Zhang Hai-Rui Guo Yin-Lu Han Rui-Rui Xu Xi Tao Ji-Min Wang Xiao-Dong Sun Yuan Tian Tao Ye Yong-Li Xu Chun-Tian L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81-197,共17页
Based on the unified Hauser–Feshbach and exciton model,which can describe the particle emission processes between discrete energy levels with energy,angular momentum,and parity conservations,a statistical theory of l... Based on the unified Hauser–Feshbach and exciton model,which can describe the particle emission processes between discrete energy levels with energy,angular momentum,and parity conservations,a statistical theory of light nucleus reaction(STLN)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outgoing neutron and light charged particles for the proton-induced^(6) Li reaction.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observed between the p+^(6) Li and p+^(7) Li reactions owing to the discrepancies in the energy-level structures of the targets.The reaction channels,including sequential and simultaneous emission processes,are analyzed in detail.Taking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outgoing proton as an example,the influence of contaminations(such as^(1) H,^(7)Li,^(12)C,and^(16)O)on the target is identified in terms of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first emitted particles.The optical potential parameters of the proton ar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elastic scattering 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The calculated total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outgoing proton and deuteron at E_(p)=14 MeV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different outgoing angles.Simultaneously,the mixed double 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3) He andα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measured data and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two-body and three-body breakup reactions need to be considered,and the pre-equilibrium reaction mechanism dominates the reaction processes.Based on the STLN model,a PLUNF code for the p+^(6) Li reaction is developed to obtain an ENDF-6-formatted file of th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of the nucleon and light composite charged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stical theory of light nucleus reaction p%pLUS%^(6)Li reaction Light composite charged particle Double-differential cross-sections Two-body breakup Three-body breakup
下载PDF
高压管汇材料疲劳性能测试及P-S-N模型曲线的拟合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艳娟 周思柱 李宁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高压管汇作为压裂设备中的主要易损件之一,其失效危害较大。它的失效原因主要是疲劳、冲蚀、腐蚀或者材料缺陷引起的刺漏和爆裂,其中尤以疲劳失效最不可预估。目前,对于高压管汇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不够深入,为解决高压管汇材料疲劳寿命... 高压管汇作为压裂设备中的主要易损件之一,其失效危害较大。它的失效原因主要是疲劳、冲蚀、腐蚀或者材料缺陷引起的刺漏和爆裂,其中尤以疲劳失效最不可预估。目前,对于高压管汇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不够深入,为解决高压管汇材料疲劳寿命的准确描述问题,以某国产高压管汇材料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疲劳试验,并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多种分布模型和不同S-N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拟合能力最强的P-S-N模型。结果表明,该材料在中长疲劳寿命区,Weibull三参数模型在7级应力水平下综合评价能力最好;在存活率分别为50%、90%、99%、99.9%时,指数S-N模型的拟合系数均大于0.98,拟合能力最好。得出的P-S-N模型曲线可以为高压管汇的疲劳寿命以及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管汇材料 正态分布模型 Weibull分布模型 p-S-n模型 幂函数S-n模型 指数S-n模型
下载PDF
通过成结模拟器研究n^(+)-n^(-)-p碲镉汞高温探测器
3
作者 林加木 周松敏 +3 位作者 王溪 甘志凯 林春 丁瑞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高工作温度探测器。对于碲镉汞n-on-p探测器而言,n^(+)-n^(-)-p结构以及良好的钝化工艺能够有效的抑制暗电流的产生,从而在高工作温度条件下获得较好的探测器性能。基于自行开发的成结模拟器,对n^(... 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高工作温度探测器。对于碲镉汞n-on-p探测器而言,n^(+)-n^(-)-p结构以及良好的钝化工艺能够有效的抑制暗电流的产生,从而在高工作温度条件下获得较好的探测器性能。基于自行开发的成结模拟器,对n^(+)-n^(-)-p结构地高温器件进行了工艺仿真和器件仿真,获得成结过程的制备参数,并结合抑制表面漏电的组分梯度钝化工艺,将高工作温度下的暗电流抑制至理论极限,研制出可以在更高温度工作下的碲镉汞n-on-p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经测试,中波n-on-p红外焦平面器件在不同工作温度下性能优异,在80 K工作温度下噪声等效温差(NETD)达到了6.1 mK,有效像元率为99.96%;而在150 K工作温度下噪声等效温差(NETD)为11.0 mK,有效像元率为99.50%,达到了同类器件的理论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n^(%pLUS%)-n^(-)-p 高工作温度 红外焦平面
下载PDF
p-on-n型10μm像元间距长波1280×1024红外探测器制备研究
4
作者 王鑫 刘世光 +2 位作者 张轶 王丹 宁提 《红外》 CAS 2024年第11期13-16,共4页
采用p-on-n结构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暗电流低、少子寿命长,是目前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主流发展方向。为了满足未来红外探测器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开展了p-on-n型10μm像元间距长波1280×1024探测器芯片研究。针对As离子注入激活... 采用p-on-n结构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暗电流低、少子寿命长,是目前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主流发展方向。为了满足未来红外探测器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开展了p-on-n型10μm像元间距长波1280×1024探测器芯片研究。针对As离子注入激活、长波小间距芯片制备技术的难点,开展了As离子注入技术、As激活退火技术的研究分析。通过不同的表征方法验证了最佳条件,并通过器件工艺进行了探测器芯片的制备。测试其I-V特性曲线,获得了性能较好的探测器芯片。该研究对小像元间距p-on-n型长波碲镉汞焦平面器件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像元间距 p-on-n As注入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庄跃 汪梦婷 +4 位作者 贺斌 汪啟波 许玉兰 李伟 蔡年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对N、P、K在不同器官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策略,总体K变动较小,N、P波动较大且相似,在各器官中N、K分配表现为萌条>叶>茎>根;P表现为萌条>茎>叶>根。与对照相比,单施N、P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能促进苗木的养分合理分配,有效缓解单施N、P对植株的限制作用,使养分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进而促进苗木的生长。随施肥时间的推移,各器官营养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且各器官表现为N、P的积累速度相接近,总体表现为K的积累速度低于N、P。总体而言,随施肥时间的改变,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之间元素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不同的营养元素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np添加 营养元素 养分分配策略 异速生长关系
下载PDF
基于p-n异质结CuO/TiO_(2)复合物高效的载流子分离能力构建超灵敏AFP光电化学分析
6
作者 郑德论 张锐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iO_(2)和CuO粒子的15.5和7.4倍.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结果证实CuO/TiO_(2)/ITO电极比CuO和TiO_(2)材料具有更大的LSV响应强度.这可归因于获得的薄片层状CuO粒子及其兼有的多孔隙特征促进了光的多重散射/反射效应,同时CuO/TiO_(2)复合材料具有的典型p-n异质结构(能级带隙匹配)大幅促进了光生电荷载流子(e^(-)/h^(+))的分离与转移.选用戊二醛(GA)作为交联手臂分子,通过温和的醛胺反应将壳聚糖(CS)和anti-AFP抗体组装于CuO/TiO_(2)/ITO电极表面,再用牛血清蛋白(BSA)封闭活性位点,构建出PEC传感平台(BSA/anti-AFP/GA-CS/CuO/TiO_(2)/ITO),实现了对不同浓度甲胎蛋白(AFP)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达到2.63×10^(-4) ng/mL).制备的传感电极同时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层CuO粒子 CuO/TiO_(2)复合物 p-n异质结 光电化学传感器 AFp检测
下载PDF
基于N-P关联式计算溶剂化吉布斯自由能
7
作者 黄赛金 禹新良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溶剂化吉布斯自由能(ΔG_(solv))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广泛用于化学、生物、药理等领域.尽管计算溶剂化吉布斯能的模型众多,但仍缺乏简易高效的预测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rhenius方程的N-P关联式计算方法,其中参数N、P分别描述溶剂... 溶剂化吉布斯自由能(ΔG_(solv))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广泛用于化学、生物、药理等领域.尽管计算溶剂化吉布斯能的模型众多,但仍缺乏简易高效的预测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rhenius方程的N-P关联式计算方法,其中参数N、P分别描述溶剂-溶质体系的非极性效应及极性效应对溶剂化吉布斯能的贡献.当溶剂及溶质分子被赋予经验参数N、P值时,基于N-P关联式能对任何溶剂-溶质对的溶剂化吉布斯能进行计算.将6 238个溶剂化吉布斯能数据对N-P关联式进行了测试,均方根误差仅为0.698 kcal/mol,低于测试精度1 kcal/mol,证实了本文提出的N-P关联式能快速计算溶剂化吉布斯自由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关联式 非极性效应 极性效应 溶剂化吉布斯能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梅 叶澜 +2 位作者 李树萍 茶晓飞 董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C、N、P积累与分配,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1 a生白枪杆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C、N、P积累与分配,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1 a生白枪杆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的积累量与分配、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和各器官C、N、P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等指标测定。【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显著降低(P<0.05)。叶片、茎和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占比降低,茎和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白枪杆幼苗C、N和P的积累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与适宜的水分处理相比,白枪杆幼苗各器官的C∶N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和根的C∶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白枪杆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生长主要受N限制。【结论】白枪杆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的分配也倾向于地下部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利于白枪杆幼苗的生长,生物量的积累减少,C、N和P的积累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枪杆 干旱 生长 C∶np 适应策略
下载PDF
用P204+N235联合萃取分离氯化镍溶液中的镍钴 被引量:1
9
作者 吉永亮 陈胜利 +5 位作者 李瑞基 李改变 卢建波 房春娟 梁鹏飞 王世荣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膦酸(P204)和三异辛胺(N235)为萃取剂联合萃取氯化镍溶液中的镍、钴,考察了有机相P204体积分数、相比、料液pH、皂化率、N235体积分数、Cl-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对氯化镍溶液净化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204萃取... 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膦酸(P204)和三异辛胺(N235)为萃取剂联合萃取氯化镍溶液中的镍、钴,考察了有机相P204体积分数、相比、料液pH、皂化率、N235体积分数、Cl-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对氯化镍溶液净化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204萃取除杂后再用N235从P204萃余液中萃取分离钴钼,在P204体积分数20%、相比V_(O)/V_(A)=1.5/1、料液pH=3.5、皂化率50%、反应温度40~50℃,以及N235体积分数16%、相比V_(O)/V_(A)=1.2/1、反应温度40~50℃、P204萃余液pH=3.0、Cl^(-)质量浓度≥280g/L及盐酸酸化浓度3mol/L条件下,萃余液中Ni^(2+)质量浓度为218.10g/L,Cu^(2+)、Fe^(3+)、Co^(2+)和Zn^(2+)质量浓度分别为1.1、1.2、1.0和0.1mg/L,能满足生产高品质电积镍的阴极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 n235 氯化体系 联合萃取 净化 除杂
下载PDF
Effect of nickel phosphide nanoparticles crystallization o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亚琼 张金凤 +4 位作者 万磊 胡文彬 刘磊 钟澄 邓意达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69-376,共8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ckel phosphide nanoparticles’ (Ni-P NPs) crystallization o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amorphous Ni-P NPs and crystalline Ni12P5 were syn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ckel phosphide nanoparticles’ (Ni-P NPs) crystallization o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amorphous Ni-P NPs and crystalline Ni12P5 were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and low-cost autocatalytic reduction method and heat treatment process. The result of electrochemical tests shows that crystalline Ni12P5 has much higher H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e amorphous one.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Ni?P bond formed during crystallization, making Ni positively charged and P negatively charged. This charged nature of Ni12P5 is similar to [NiFe] hydrogenase and its analogous, which make the removal of H2 less energy-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nickel phosphide nanoparticles ni12p5 CATALYST CRYSTALLIZATIOn
下载PDF
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制备及电容去离子性能研究
11
作者 孔祥鑫 张坤 +2 位作者 吴振威 李伟 刘守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26-6034,共9页
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掺杂剂,氧化石墨烯(GOs)为改性剂,经过液化、树脂化、发泡、炭化以及CO_(2)活化制备出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N,P-GCF)。采用SEM、XRD、Raman、XPS、接触角测量仪分... 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掺杂剂,氧化石墨烯(GOs)为改性剂,经过液化、树脂化、发泡、炭化以及CO_(2)活化制备出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N,P-GCF)。采用SEM、XRD、Raman、XPS、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N,P-GCF的表面形态、晶体结构、化学性质、亲水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改变NH_(4)H_(2)PO_(4)的添加量探究其对泡沫炭孔结构、电化学性能及电容去离子性能(CDI)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Os改性与NH_(4)H_(2)PO_(4)掺杂后,孔泡尺寸下降,无序性提高。N,P-GCF具有分级孔结构。当NH_(4)H_(2)PO_(4)掺杂量为2 g时,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2684.11 m^(2)·g^(-1))、总孔容(1.42 cm^(3)·g^(-1))和介孔率(49.45%),N、P质量分数分别为2.48%和3.46%。N元素主要以N-5、N-6、N-X形式存在,P元素主要为P-C、P-N。相比于CF,N,P-GCF2.0具有优异的润湿性及力学性能。在1 mol·L^(-1)NaCl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1 A·g^(-1)的电流密度时N,P-GCF2.0的比电容为256.48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5 A·g^(-1)时,比电容保持率达72.51%。在500 mg·L^(-1)的初始NaCl溶液、1.2 V的工作电压下,N,P-GCF2.0具有最佳脱盐能力(29.97 mg·g^(-1))及盐吸附速率(1.84 mg·g^(-1)·min^(-1)),10次循环后脱盐能力保留率为90.12%,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基 n p共掺杂 氧化石墨烯 泡沫炭 电容去离子
下载PDF
贺兰山东、西坡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
12
作者 晁鑫艳 卫玺玺 +4 位作者 郑景明 唐可欣 李怡淼 万龙 周金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贺兰山不同气候类型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以贺兰山东、西坡沿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植物叶片N、P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与海拔的关系,并通过构建零模型,探究沿海拔梯度贺... 为了研究贺兰山不同气候类型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以贺兰山东、西坡沿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植物叶片N、P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与海拔的关系,并通过构建零模型,探究沿海拔梯度贺兰山东、西坡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贺兰山东坡植物叶片N质量分数和N、P质量分数比的群落加权平均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海拔1600~2000 m处最高;东、西坡叶片P质量分数均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贺兰山东坡群落叶片N质量分数在中海拔(2000 m左右)处发散,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收敛;叶片P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最收敛,叶片N、P质量分数比在中低海拔(1700 m左右)处最发散。而贺兰山西坡植物叶片N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最发散,叶片P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700 m左右)处最发散。环境因子不是贺兰山东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是贺兰山西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土壤N、P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叶片N、P化学性状的群落加权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海拔 群落植物 叶片n质量分数 叶片p质量分数 群落构建 种间变异
下载PDF
天坑森林植物叶-凋落物-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贵 余林兰 +2 位作者 刘昕宇 陈铭 薛跃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7,共11页
为探究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森林群落的C、N、P养分循环特征,比较了天坑内外森林群落的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与天坑外部森林相比,天坑... 为探究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森林群落的C、N、P养分循环特征,比较了天坑内外森林群落的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与天坑外部森林相比,天坑内部森林植物叶片和凋落物呈现出C低N、P高,土壤为C、N低P高的格局。植物叶片C:N、C:P与凋落物C、N:P显著正相关,植物叶片C与土壤P显著负相关;天坑外部森林的植物叶片N、N:P与土壤N:P显著负相关,植物叶片C:N与土壤C、C:N显著正相关,说明天坑森林内部凋落物的C、P养分可能主要来源于植物叶片,而天坑外部森林的植物叶片C、N主要来自土壤。土壤C:N:P对植物叶、凋落物的C:N:P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90.7%和50.6%,其中土壤P对植物叶和凋落物的C:N:P计量特征变化的解释度最高,坑内生境植物对P含量变化更为敏感、坑外植物对于N含量变化更为敏感,表明天坑内部森林可能是P素受限位点、天坑外部森林是N素受限位点。喀斯特天坑内部森林和外部森林植物叶-凋落物-土壤的C:N:P的差异和联系,体现了天坑内外森林群落的养分循环特征和植物群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凋落物 天坑森林 磷限制
下载PDF
基于VLPE技术的碲镉汞p-on-n双层异质结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文金 孔金丞 +6 位作者 起文斌 张阳 宋林伟 吴军 赵文 俞见云 覃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5,共13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碲镉汞p-on-n器件四种制备方式的优劣,其中,VLPE(Vertical Liquid Phase Epitaxy)技术具有原位As掺杂与高激活率的技术优势,是制备高性能p-on-n双层异质结器件的重要方式。针对该技术,从材料生长、器件工艺和器件性能方... 本文对比分析了碲镉汞p-on-n器件四种制备方式的优劣,其中,VLPE(Vertical Liquid Phase Epitaxy)技术具有原位As掺杂与高激活率的技术优势,是制备高性能p-on-n双层异质结器件的重要方式。针对该技术,从材料生长、器件工艺和器件性能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了国内外差距,明确了制约该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并提出了解决思路。最后,展望了VLPE技术pon-n异质结器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p-on-n 台面异质结 富汞垂直液相外延(VLpE)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Dual-Atom Catalysts Towards Sustainable Energy Utilizat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Yizhe Li Yajie Li +7 位作者 Hao Sun Liyao Gao Xiangrong Jin Yaping Li Zhi LV Lijun Xu Wen Liu Xiaoming Sun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402-440,共39页
The exploration of sustainable energy utilization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for efficient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which are enabled by the usage of cost-effective,high-perf... The exploration of sustainable energy utilization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for efficient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which are enabled by the usage of cost-effective,high-performance electro-catalysts.Currently,heterogeneous atomically disper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cata-lysts,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 atoms in carbon-based catalysts have more unsatu-rated coordination sites,quantum size effect,and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resulting in exceptional catalytic activity.Of these,dual-atomic catalysts(DACs)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the additional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wo adja-cent metal atoms.DAC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full active site exposure,high selectiv-ity,theoretical 100%atom utilization,and the ability to break the scaling relationship of adsorption free energy on active site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recent research advancement of DACs,which includes(1)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nergy between atomic pairs;(2)the synthesis of DACs;(3)characterization meth-ods,especially aberration-correcte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ynchrotron spectroscopy;and(4)electrochemical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The last part focuses on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of energy-related small molecules,such a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CO_(2) reduction reaction,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and N_(2) reduction reaction.The future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re also raised in prospective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atom catalysts Synergetic effect ELECTROCATALYSI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O_(2)reduction reactio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n2 reduction reaction
下载PDF
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C、N、P化学计量对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秋玲 郭小龙 +1 位作者 张晶 张彦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2-801,共10页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功能性状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及其相关性。【结果】(1)随海拔升高,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并分别在海拔1741 m、1926 m、1741 m处达到最大,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C和N含量则逐渐减少,除叶C含量外均在海拔1268 m达到最大。叶面积、气孔导度和叶C∶N随着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P和N∶P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海拔平均每上升200 m,叶片功能性状和C∶N平均增加1.13%~30.72%,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和C、N含量减小2.22%~15.75%。(3)各海拔叶N∶P为4.36~6.89,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C和N含量、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和N含量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显著影响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元素含量,海拔1700 m以下有利于叶的发育和养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叶片功能性状 C、np化学计量 海拔
下载PDF
铁电效应调控的高性能p-NiO/i-BaTiO_(3)/n-ITO自供能紫外光电探测器
17
作者 洪涵真 刘可为 +6 位作者 杨佳霖 陈星 朱勇学 程祯 李炳辉 刘雷 申德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3-1180,共8页
近年来,自供能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由于无需任何外部偏压即可工作而成为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钛酸钡(BTO)作为一种宽禁带铁电材料,拥有良好的铁电、压电和热电性能,可以产生本征自发极化场来分离光生载流子,从而实现自供能紫外... 近年来,自供能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由于无需任何外部偏压即可工作而成为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钛酸钡(BTO)作为一种宽禁带铁电材料,拥有良好的铁电、压电和热电性能,可以产生本征自发极化场来分离光生载流子,从而实现自供能紫外光电探测。到目前为止,基于BTO的自供能光电探测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除了使用高质量的单晶材料外,所报道的器件往往表现出低响应度(10^(-8)~10^(-7) A·W^(-1))。本文利用低成本的射频溅射技术,制造了一种高性能的NiO/BTO/ITO p-i-n异质结构自供能紫外光电探测器。通过将BTO的铁电去极化场和p-i-n结的内建电场耦合,能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因此,该器件在正极化态下255 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的响应度可以达到3.4×10^(-5) A·W^(-1),远远高于其他已报道的基于非晶态和陶瓷BTO制备的紫外光电探测器。此外,该器件具有0.3 s/0.4 s的快速响应时间。本工作为提高BTO光电探测器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铁电极化 自供能 紫外光电探测器 p-i-n 去极化场
下载PDF
构筑富含阳离子缺陷的贫P-Ni_(2)P和富P-CoP_(3)异质结用于增强尿素/肼电催化氧化反应
18
作者 谭雯娟 叶勇 +7 位作者 孙秀娟 刘备 周佳佳 廖海龙 吴秀琳 丁锐 刘恩辉 高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废水中存在的肼和尿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含肼和尿素的废水,既可以有效处理废水,实现氮循环,又能将肼和尿素作为新型燃料,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然而,目前实现肼氧化(HzOR)和尿素氧化(UOR)的电化学技术仍存在... 废水中存在的肼和尿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含肼和尿素的废水,既可以有效处理废水,实现氮循环,又能将肼和尿素作为新型燃料,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然而,目前实现肼氧化(HzOR)和尿素氧化(UOR)的电化学技术仍存在挑战。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且稳定性好的电催化剂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先决条件。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水热-碱刻蚀-磷化的三步方法,制备了一种富含阳离子缺陷的双金属磷化物Ni_(2)P/CoP_(3)催化剂(简称Ni_(2)P/CoP_(3)-Zn^(vac)),并将其应用于肼氧化和尿素氧化。该催化剂由贫磷的Ni_(2)P和富磷的CoP_(3)两种不同性质的磷化物组成。CoP_(3)中富集的磷含有大量的负电荷,有利于吸附带正电荷的中间物种;而Ni_(2)P中磷含量较少,金属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确保快速的反应动力学。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证实了Ni_(2)P/CoP_(3)的成功合成和其独特的电子结构。电子顺磁测试(EPR)证明了阳离子空位的存在,大量的阳离子空位缺陷有助于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从而提升催化性能。因此,该催化剂在肼氧化和尿素氧化方面表现出色。仅需-47 mV(HzOR)和1.311 V(UOR)的电位即可产生10 mA·cm^(-2)的电流密度。Tafel斜率分别为54.3 mV·dec^(-1)(HzOR)和37.24 mV·dec^(-1)(UOR)。Ni_(2)P/CoP_(3)-Zn^(vac)在HzOR和UOR方面的性能远优于单独的Ni_(2)P和CoP_(3),也优于未经碱刻蚀的镍钴磷化物。基于以上的测试结果,我们将Ni_(2)P/CoP_(3)-Zn^(vac)催化剂应用于直接肼燃料电池(DHzFC)和直接尿素-双氧水燃料电池(DUHPFC)的阳极,测试表明DHzFC和DUHPFC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29.01和16.22mW·cm^(-2)。更为重要的是,DHzFC和DUHPFC能够稳定工作24 h,性能几乎不衰退。此外,Ni_(2)P/CoP_(3)-Zn^(vac)材料还可应用于自制的锌-肼燃料电池,并展示出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方法制备了Ni_(2)P/CoP_(3)-Zn^(vac)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肼氧化和尿素氧化方面具有优异性能。这项工作为设计高效且稳定性好的肼氧化和尿素氧化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Cop_(3)异质结 阳离子空位缺陷 碱刻蚀 肼氧化 尿素氧化
下载PDF
Functional dissection of parabrachial substrates in processing nociceptive inform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Jin Ke Wei-Cheng Lu +11 位作者 Hai-Yang Jing Shen Qian Sun-Wook Moon Guang-Fu Cui Wei-Xin Qian Xiao-Jing Che Qian Zhang Shi-Shi Lai Ling Zhang Ying-Jie Zhu Jing-Dun Xie Tian-Wen Huang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633-647,共15页
Painful stimuli elicit first-line reflexive defensive reactions and,in many cases,also evoke second-line recuperative behaviors,the latter of which reflects the sensing of tissue damage and the alleviation of sufferin... Painful stimuli elicit first-line reflexive defensive reactions and,in many cases,also evoke second-line recuperative behaviors,the latter of which reflects the sensing of tissue damage and the alleviation of suffering.The 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lPBN),composed of external-(elPBN),dorsal-(dlPBN),and central/superior-subnuclei(jointly referred to as slPBN),receives sensory inputs from spinal projection neurons and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processing affective information from external threats and body integrity disruption.However,the organizational rules of lPBN neurons that provoke diverse behavior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painful stimuli from cutaneous and deep tissues remain unclear.In this study,we used region-specific neuronal depletion or silencing approaches combined with a battery of behavioral assays to show that slPBN neurons expressing substance P receptor(NK1R)(lPBNNK1R)are crucial for driving pain-associated self-care behaviors evoked by sustained noxious thermal and mechanical stimuli applied to skin or bone/muscle,while elPBN neurons are dispensable for driving such reactions.Notably,lPBNNK1R neurons are specifically required for forming sustained somatic pain-induced negative teaching signals and aversive memory but are not necessary for fear-learning or escape behaviors elicited by external threats.Lastly,both lPBNNK1R and elPBN neurons contribute to chemical irritant-induced nocifensive reactions.Our results reveal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parabrachial substrates that drive distinct behavioral outcomes in response to sustained pain versus external danger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 Substance p receptor pain affect Defensive reaction SOMATOSEnSORY
下载PDF
利用Fe-P-N-H_(2)O体系E-pH图对硝磷酸体系合成磷酸铁的热力学分析研究
20
作者 谷任权 吴俊虎 +3 位作者 杨秀山 张志业 许德华 钟本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90-295,302,共7页
硝磷酸法合成磷酸铁新工艺因生产流程简单、磷源成本低、设备投资小、能耗较低、绿色环保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利用FactSage和HSC等热力学软件中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并运用E-pH图的绘制原理,得到Fe-P-N-H_(2)O体系不同浓度、298~473 K的E-p... 硝磷酸法合成磷酸铁新工艺因生产流程简单、磷源成本低、设备投资小、能耗较低、绿色环保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利用FactSage和HSC等热力学软件中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并运用E-pH图的绘制原理,得到Fe-P-N-H_(2)O体系不同浓度、298~473 K的E-pH关系图。研究表明,在水溶液中,磷酸铁具有较大的热力学稳定区域,能够很好地解释现有的液相沉淀法制备磷酸铁的实际操作条件。此外,从E-pH图中获得了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铁的合适条件:温度为363 K左右、高氧化还原电位为0.5 V、适宜pH为1~3、浓度为0.01 mol/L,该工艺为硝磷酸体系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铁提供了热力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n-H_(2)O体系 磷酸铁 热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