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动脉血管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兴 李金生 王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中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中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31例)、双支(36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无CHD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超声检测参数。通过Pearson分析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CIMT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AT、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和CIMT预测CHD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的血管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CIMT和EAT均显著增加(均P<0.05),顺应性(AC)显著降低(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AT与β、Ep、PWV-β及CIMT均呈正相关(P<0.05),与AC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AT、CIMT以及右侧颈总动脉弹性三者联合预测CHD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9%、82%和71%。[结论]中老年CHD患者的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CIMT均具有良好相关性;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以及CIMT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CHD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 心外膜脂肪层厚度 颈动脉 血管弹性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观察
2
作者 姚晓喜 彭婧利 +2 位作者 刘茹 冯刚华 田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成形... 目的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及研究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进行视网膜相干光层析血流成像术(OCT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右眼相比,狭窄对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增加(P>0.05),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FAZ面积增加(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上升,FAZ面积减少(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上升,FAZ面积减少(P<0.05)。结论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发生异常变化,经支架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恢复,表明支架成形术可使患者眼部血液循环及灌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视网膜血管密度 血流灌注密度
下载PDF
振动训练对低龄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金鳌 张林 +2 位作者 陈琉 李伟 李善姬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研究振动训练对低龄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从健康自愿者中选取年龄在60~65 岁的男性50 名和女性45 名作为受试者,按不同性别和振动频率随机分为4 个实验组,实施为期24 周的振动力量训练计划,每周3 次,分别对血压、颈动脉血管弹性... 为研究振动训练对低龄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从健康自愿者中选取年龄在60~65 岁的男性50 名和女性45 名作为受试者,按不同性别和振动频率随机分为4 个实验组,实施为期24 周的振动力量训练计划,每周3 次,分别对血压、颈动脉血管弹性指标AC 和β 进行测量;采用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高频振动后,受试者的AC 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降低幅度在S4-S6 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男性降幅大于女性(P〈0.05);β 较训练前显著上升(P〈0.05),升高幅度在S4-S6 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男性增幅大于女性(P〈0.05);2)低频振动后,受试者的AC 较训练前显著上升(P〈0.05),β 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两者的变化幅度在各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长期高频振动训练可能会降低低龄老年人的动脉血管弹性,且男性的下降趋势大于女性;而长期低频振动训练对低龄老年人的动脉血管弹性则有-定程度的积极作用,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颈动脉 血管弹性 低龄老年人 振动训练 振动频率 血管僵硬度
下载PDF
一站式CT灌注成像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情况 被引量:20
4
作者 耿海洋 李松柏 +1 位作者 关丽明 梁银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1-816,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一站式扫描,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血管再通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对40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头颈CTA检查确定为单侧颈... 目的:通过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一站式扫描,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血管再通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对40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头颈CTA检查确定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率>70%)行320排CTPI检查,重建灌注参数图及4D-CTA图。在基底节层面选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作为感兴趣区行灌注参数测量,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对患侧与健侧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根据CTA图将Willis环分为开放组及未开放组,对两组的dTTP(患侧TTP-健侧TTP)、dMTT、rCBF(患侧CBF/健侧CBF)及rCBV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间各个兴趣区的缺血程度(rCBF<80%为重度,>80%为轻度),评价Willis的代偿能力。结果:与健侧比较,患侧脑区MTT、TTP延长,CBV增大,CBF略下降,其中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前、后分水岭区C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lis环未开放组各兴趣区dTTP、dMTT、rCBV和rCBF均高于开放组。仅前分水岭区的脑缺血程度与Willis环是否开放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患侧脑组织MTT、TTP延长,部分脑区CBF下降,处于低灌注状态;Willis环对患侧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在前分水岭区代偿作用明显;CTPI可以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提供血管再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血管病变 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WILLIS环 侧支循环
下载PDF
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建明 谷涌泉 +5 位作者 郭连瑞 佟铸 崔世军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30%。15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咳嗽或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急性闭塞,术侧大面积脑梗死,经内科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控制血压后于术后72 h内缓解。术后随访(28.5±10.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复发头晕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未接受相应治疗。2例患者术后再发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CAS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变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疾病 颈动脉 狭窄 支架 脑血管
下载PDF
颈部动脉3D TOF-MRA与心电门控颈部斑块扫描的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全红 康枫 +6 位作者 齐旭红 康群凤 于洋 陈世光 邵秋霖 刘炎 温智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3.0T 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 目的分析3.0T 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的患者30例并对检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30例3D TOF-MRA检查中,A级25例,占83%;B级3例,占10%;C级2例,占7%。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中A级20例,占67%,B级6例,占20%;C级4例,占13%。结论 3D TOF-MRA技术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存在的不足,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颈部3D TOF-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二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其在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法 心电门控 颈部血管斑块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脂代谢紊乱对颈动脉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闽荔 吕建国 +2 位作者 关欣 张晶 屈大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观察伴有或不伴有血脂代谢紊乱的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内径、扩张性及僵硬度,探讨血脂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入选对象172例,其中正常对照组50例,高血压血脂正常组62例,高血压血脂紊乱组60... 目的:观察伴有或不伴有血脂代谢紊乱的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内径、扩张性及僵硬度,探讨血脂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入选对象172例,其中正常对照组50例,高血压血脂正常组62例,高血压血脂紊乱组60例,未服用过他汀类、贝特类及烟酸等调脂药物。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和内径,并计算颈动脉扩张性及颈动脉僵硬度。结果:IMT、内径、僵硬度高血压血脂正常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血脂紊乱组则高于高血压血脂正常组(P<0.05)。颈动脉扩张性高血压血脂正常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高血压血脂紊乱组较高血压血脂正常组也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颈动脉IMT(r=0.318,P<0.01)、内径(r=0.333,P<0.01)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颈动脉IMT及内径无明显相关(r分别为0.038和0.078,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可对颈动脉重构起到促进作用,其中LDL-C升高型血脂代谢紊乱影响更为显著,而HDL-C与颈动脉重构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 血管 脂蛋白类 LDL 胆固醇 脂蛋白类 HDL胆固醇
下载PDF
SMI与CEUS在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尚建军 杨敬英 +1 位作者 王淑敏 王金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技术显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能力,探讨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技术显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能力,探讨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诊断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方法显示斑块内微血流的敏感度。结果 SMI与CEUS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敏感度接近,具有极强的一致性。结论 SMI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便捷、有效的技术,对评估颈动脉斑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细胞和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巨细胞病毒的检出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文立 刘敬忠 +3 位作者 牛世芹 刘旻 石怀银 韦立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了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 ,并与健康人作了对照。发现 83.3%~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了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 ,并与健康人作了对照。发现 83.3%~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只有 6 .7%的标本中见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在 42 .4%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细胞中查见巨细胞病毒 ,而对照组中只有 3%查见了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因此认为巨细胞病毒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 血细胞
下载PDF
320排CT头颈联合扫描评价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毕涛 于薇 +3 位作者 何楠 杨琳 张晓洁 张兆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采用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模式,对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扫描,探讨颈动脉狭窄解除与脑灌注参数改善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血运重建术前不同类型患者选择的意义。方法:30例经超声证实颈动脉狭窄... 目的:采用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模式,对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扫描,探讨颈动脉狭窄解除与脑灌注参数改善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血运重建术前不同类型患者选择的意义。方法:30例经超声证实颈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w内进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灌注各参数相对值进行分析。参数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及相对延迟时间(rDelay)。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根据脑灌注成像结果,将患者定性分为双侧大脑半球灌注对称组12例、双侧大脑半球灌注不对称组18例。结果: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患侧rTTP及rDelay较术前改善,其余灌注参数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前脑灌注状态不同,对术前患者进一步分层研究,术前灌注对称组,术后患侧脑灌注各参数数值改善不明显;术前灌注不对称组,术后rCBV、rMTT、rTTP及rDelay较前改善。结论: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模式,可以全面地显示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所导致的患侧供血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患者术前评价、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的观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血运重建术 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学锋 余恒锡 +4 位作者 谷涌泉 张建 汪忠镐 董宗俊 齐力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17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进行诊断,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移植血管通畅。结果1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目的探讨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17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进行诊断,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移植血管通畅。结果1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患侧与健侧上肢血压差<10mmHg(1mmHg=0.133kPa),患/健侧血压指数由术前0.64±0.12提高至0.98±0.10(P<0.01)。术后经平均7.1年随访,1年和5年移植血管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4.1%,无中风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其远期通畅率高,尤适用于有良好的手术耐受性并要求高通畅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锁骨下动脉 人工血管 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施雪英 袁良津 +5 位作者 蒋鸣坤 方毅 周立军 姚正鹏 顾尚恒 石力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8年80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程中并发症。结果80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8年80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程中并发症。结果80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管狭窄等52例,Moyamoya病2例,阳性检出率67.5%。其中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2cm×18cm,1例出现小脑梗塞。结论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颈动脉病变在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犬颈总动脉实验性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雪娥 李明华 +2 位作者 王永利 程英升 李文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 目的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与对侧CCA端端吻合。2周后作血管造影(CTADSA)证实模型内血流通畅。结果8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结论应用犬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模型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 血管模型 虹吸 实验性 颈内动脉 端端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血管造影 玻璃管
下载PDF
超声e-Flow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永岭 柴春英 张琪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e-Flow方法,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揭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点,间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共69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颈动脉内斑块做为超声e-Flow观察对象,并进行对比。【结果】梗塞侧颈动... 【目的】应用超声e-Flow方法,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揭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点,间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共69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颈动脉内斑块做为超声e-Flow观察对象,并进行对比。【结果】梗塞侧颈动脉检出斑块100个,非梗塞侧检出斑块87个,梗塞侧斑块在检出数量及新生血管的比例上,明显高于非梗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有新生血管的斑块在软斑比例及斑块的厚度上,明显高于未显示新生血管的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不仅能够显示斑块的大小和形态,同时能够敏感探测斑块内新生血管血流,从而间接判定斑块的稳定性,有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动脉 斑块 稳定性 新生血管
下载PDF
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小龙 李温斌 +4 位作者 辛志飞 李殿坤 周子凡 万局易 王坚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2-937,共6页
背景:由于材料来源问题、材料血液相容性和抗凝性能不佳,致使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无法应用于临床。目的:探究经过脱细胞处理后绵羊颈动脉的理化性能及力学性能,为制备组织工程血管寻找合适材料。方法:获取新鲜离体绵羊颈动脉,分2组处理,... 背景:由于材料来源问题、材料血液相容性和抗凝性能不佳,致使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无法应用于临床。目的:探究经过脱细胞处理后绵羊颈动脉的理化性能及力学性能,为制备组织工程血管寻找合适材料。方法:获取新鲜离体绵羊颈动脉,分2组处理,对照组进行修剪及清洗处理,冻存备用;实验组进行修剪及清洗处理后,以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EDTA进行脱细胞处理24 h,漂洗72 h,接着以RNA酶/DNA酶消化24 h,漂洗24 h后冻存备用。将两组血管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扫描观察,检测血管的抗拉力强度、血管壁张力及厚度。结果与结论:(1)胶原纤维染色显示,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无明显断痕;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无明显断痕;(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核分布在血管的内膜、中层、外膜,纤维走行规则;实验组纤维走行规则,较松散,内膜、中层、外膜无明显细胞核分布;(3)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对照组弹力纤维分布规则,整齐,主要在于血管的中层及外膜;实验组弹力纤维走行规则,但较疏松,主要分布在于血管中层及外膜;(4)电镜扫描显示,实验组血管保持原有的形态,未见细胞结构残留,胶原纤维走行规则,连续性完整,孔隙结构较均匀;(5)实验组血管厚度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拉力强度无差异,均可承受46.55 k Pa的压力;(6)结果表明,经脱细胞处理的绵羊颈动脉,在最大程度去除抗原性的基础上保留了血管必要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颈动脉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ACA、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昊 邓丽影 徐丽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ACA与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探查,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sCRP及ACA水平。结果①颈动脉斑块...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ACA与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探查,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sCRP及ACA水平。结果①颈动脉斑块各亚组血清hs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01,P=0.046);无论斑块是否稳定,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水平越高(P=0.000,P=0.001);②颈动脉斑块各组血清ACA-Ig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ACA-IgG高于稳定斑块组(P=0.024);无论斑块是否稳定,血清ACA-IgG水平与管腔狭窄程度无关(P=0.884,P=0.757);血清ACA-IgA、ACA-IgM在各亚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清hsCRP与ACA-IgG有相关性(r=0.238,P=0.011)而与ACA-IgA、ACA-IgM无相关性。结论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hsCRP与ACA均为颈动脉病变的敏感指标和预测指标,hsCRP和ACA-IgG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检测hsCRP、ACA水平将有助于了解斑块的活动及转归,为颈动脉斑块的早期干预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 颈动脉斑块 抗心磷脂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鼾症对颈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影响
17
作者 曾培 袁铁军 +1 位作者 姚大康 钱坤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6期525-527,共3页
为了研究鼾症对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影响,用两种状态下的实验SD鼠的颈动脉血管做离体灌注实验,一组在专用舱里生长,该组的鼠症状与鼾症症状相似,另一组在正常状态下生长.当实验对象符合实验条件后,从两组雄鼠身上分别取出它们的颈动脉进行... 为了研究鼾症对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影响,用两种状态下的实验SD鼠的颈动脉血管做离体灌注实验,一组在专用舱里生长,该组的鼠症状与鼾症症状相似,另一组在正常状态下生长.当实验对象符合实验条件后,从两组雄鼠身上分别取出它们的颈动脉进行离体灌注实验,采集所需的数据,算出所有老鼠的各个伸长比下的动脉血管顺应性值,并用统计学方法检测两组之间顺应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鼾症导致SD鼠颈动脉顺应性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症 颈动脉血管 顺应性
下载PDF
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杰 曾泉 +1 位作者 黄江菊 胡国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4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2011年所有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病例及同期内所有英语文献记载的病例。结果 31例患者共发生46次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最常见的破裂部位为颈总动脉(33/46,71.7%)。经血管结扎... 目的探讨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2011年所有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病例及同期内所有英语文献记载的病例。结果 31例患者共发生46次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最常见的破裂部位为颈总动脉(33/46,71.7%)。经血管结扎治疗17次(37.8%),血管内支架置入20次(44.4%),栓塞治疗7次(15.6%)。血管结扎在治疗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时再次出血发生率11.8%(2/17)明显低于血管内支架置入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37)。结论血管结扎是感染性颈动脉破裂较好的治疗方法,它可能是防止再次出血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结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其并发症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破裂 感染 头颈部肿瘤 血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双侧颈内动脉间距变化病例对照研究
19
作者 江常震 丁陈禹 +4 位作者 颜小荣 张元隆 林元相 康德智 林章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目的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间距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1~62... 目的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间距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1~62岁,并根据试验组性别、年龄选取同期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使用3D打印软件重建患者双侧ICA并测量ICA间距。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试验组患者的双侧ICA虹吸段膝状弯曲部的最大距离[(25.1±3.9)mm vs.(23.2±2.9)mm, P=0.041]和双侧ICA破裂孔段间距[(26.2±3.1)mm vs.(23.8±4.1)mm, P=0.022]均有明显扩大;双侧ICA海绵窦段间距[(20.7±4.3)mm vs.(22.4±3.1)mm, P=0.076]趋向于更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眼段起始部间距无明显差异[(15.7±5.1)mm vs.(16.0±2.5)mm, P=0.783]。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ICA间距,较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存在差异。双侧ICA虹吸段膝状弯曲部的最大距离和双侧ICA破裂孔段间距均有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 颈内动脉 血管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血清黏附因子的相关性
20
作者 王晓梅 金涛 +2 位作者 王霞 费大东 周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中的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IGR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参数(β)、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中的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IGR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参数(β)、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同时测定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等指标,与正常糖耐量者(NGT)进行比较。结果 IGR患者颈总动脉Eρ、β、PWVβ显著高于NGT组(P<0.05),颈动脉IMT无明显升高(P>0.05);IGR患者VCAM-1、ICAM-1显著高于NGT组(P<0.05);IGR患者VCAM-1、ICAM-1与颈总动脉Eρ、β、PWVβ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 IGR人群已存在颈动脉弹性改变和内皮功能的紊乱,应及早对IGR人群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弹性 黏附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