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oading rate and time delay on the tangent modulus method(TMM)in coal and coal measured rocks
1
作者 Zulfiqar Ali Murat Karakus +1 位作者 Giang D.Nguyen Khalid Amrou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1-63,共13页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s of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from oriented cored rock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as a cost cost-effective and reliable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overcoring and hydraulic fr...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s of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from oriented cored rock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as a cost cost-effective and reliable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overcoring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s.The tangent modulus method(TMM)is one such techniqu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oriented cored rocks to measure in-situ stresses.Like the deformation rate analysis(DRA),the rock specimen is subjected to two cycle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the stress-tangent modulus curve for the two cycles is obtained from the stress-strain curve.A bending point in the tangent modulus curve of the first cycle is observed,separating it from the tangent modulus curve of the second cycle.The point of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curves is assumed to be the previously applied maximum stress.A number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coal and coal measured rocks(sandstone and limestone)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he time delay.The specimens were preloaded,and cyclic compressions were applied under three different modes of loading,four different strain rates,and time delays of up to one week.The bending point in the stress-tangent modulus curves occurred approximately at the applied pre-stress levels under all three loading modes,and no effect of loading rate was observed on the bending points in TMM.However,a clear effect of time delay was observed on the TMM,contradicting the DRA results.This could be due to the sensitivity of TMM and the range of its applicability,all of which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for the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ent modulus method TMM Deformation rate analysis DRA Time delay Strain rate
下载PDF
CALCULATION FOR PATH-DOMAIN INDEPENDENT J INTEGRAL WITH ELASTO-VISCOPLASTIC 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 CONCEPT-BASE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2
作者 刘勇 洪起超 梁利华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lasto-viscoplastic 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 (CTO) based boundary element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calculation of path-domain independentJ integrals (extension of the classicalJ integ...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lasto-viscoplastic 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 (CTO) based boundary element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calculation of path-domain independentJ integrals (extension of the classicalJ integrals) in nonlinear crack analysis. When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happens, the effective stresses around the crack tip in the nonlinear region is allowed to exceed the loading surface, and the pure plastic theory is not suitable for this situation. The concept of consistency employed in the solution of increment viscoplastic probl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eserving the quadratic rate asymptotic convergence of iteractive schemes based on Newton's method. Therefo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iscoplastic crack problem, and presents an implicit viscoplastic algorithm using the CTO concept in a boundary element framework for path-domain independentJ integrals.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with two numerical examples for viscoplastic crack problems andJ integ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 (CTO) elasto-viscoplasticity path-domain independentJ integral fracture mechanics
下载PDF
PMSM正切趋近律无位置传感器角度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奇伟 蒋东昊 +3 位作者 王益明 张雪锋 刘津成 陈杨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在负载转矩突变的动态过程中,基于PI调节器的角度补偿方法作用时PMSM超螺旋滑模观测器(STSMO)转子电角度估算误差波动剧烈,因此依据角度估算误差的定义,建立了转子电角度补偿算法的数学模型。根据滑模控制和趋近律理论,提出了基于正切... 在负载转矩突变的动态过程中,基于PI调节器的角度补偿方法作用时PMSM超螺旋滑模观测器(STSMO)转子电角度估算误差波动剧烈,因此依据角度估算误差的定义,建立了转子电角度补偿算法的数学模型。根据滑模控制和趋近律理论,提出了基于正切趋近律的变步长闭环角度补偿方法,选择角度估算误差的半角正切值作为角度调节步长,并通过前馈解耦得到的角度估算误差正余弦信号计算该步长,实现了对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的改善。根据归一化灵敏度的定义,分析调节步长随角度估算误差变化的灵敏度,提出了基于归一化补偿灵敏度的系统动态性能分析方法,衡量两种补偿算法作用下系统的动态性能。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正切趋近律补偿方法具有更高的归一化补偿灵敏度,在负载转矩突变等角度估算误差变化剧烈的工况下能够实现更好的补偿效果,抑制估算角度误差的波动。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补偿方法,正切趋近律补偿方法能够将突加额定转矩动态过程中角度估算误差的波动幅度降低61.9%,动态过程持续时间缩短23%,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角度估算误差 PI补偿方法 滑模控制 正切趋近律 归一化补偿灵敏度
下载PDF
大豆茎秆相关表型自动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佳骏 刘芝妤 +5 位作者 周婉 李杨 詹炜 黄岚 王俊 邱丽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180,共11页
针对成熟期大豆植株中茎节数和茎粗表型的自动获取问题,将其分解为茎节识别、茎秆区域检测、茎节定位与排序、茎粗计算等若干子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路径规划等算法的茎秆表型自动检测方法。以A*寻径算法和目标检测算... 针对成熟期大豆植株中茎节数和茎粗表型的自动获取问题,将其分解为茎节识别、茎秆区域检测、茎节定位与排序、茎粗计算等若干子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路径规划等算法的茎秆表型自动检测方法。以A*寻径算法和目标检测算法为基础,实现了茎节自动检测与计数;以类比法、曲率法和最大内切圆法为基础,实现了茎粗自动检测与计算。针对成熟期植株中豆荚遮挡导致茎秆表型检测精度不佳的问题,在以YOLOv5s为基准的目标检测模型上融入坐标注意力机制,以增强对被遮挡茎节的关注,同时,针对豆荚密集导致的茎节误检问题,设计融合位置信息的过滤算法,将茎节检测任务的平均检测准确度(mAP)提升至93.2%,高于基准模型2.4百分点。使用语义分割模型识别茎秆区域,优化后的均交并比(mIoU)达82.6%。基于语义分割后的茎秆区域,对比3种茎粗检测方法,以最大内切圆法准确率最高。在实际植株样本图片上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茎节数和茎粗表型上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33个和0.99 mm,与人工测量的阈值要求基本相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4和1.2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8.96%和1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植株 茎节 茎粗 表型自动检测 A*算法 最大内切圆法
下载PDF
融合动态窗口法的无人机动态路径规划算法
5
作者 刘斌 兰莹 +1 位作者 黄文焘 范勤勤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3-1853,共11页
为解决路径规划算法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寻优性能和避障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动态窗口法的无人机动态路径规划算法(UAV dynamic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WA,UAVDPPA-DWA)。为获取无人机在静态环境下的最佳引导路径,... 为解决路径规划算法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寻优性能和避障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动态窗口法的无人机动态路径规划算法(UAV dynamic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WA,UAVDPPA-DWA)。为获取无人机在静态环境下的最佳引导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偏移程度和障碍物距离评估的改进椭圆切线图算法;如果无人机检测到有移动障碍物,那么通过自适应参数的动态窗口法生成局部避障轨迹;否则,无人机仍沿静态环境下所获得的引导路径飞行。提出多种类型的复杂动态避障场景,并从路径长度和飞行时间两方面来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DWA、A*-DWA、RRT-DWA和PRM-DWA算法,UAV-DPPA-DWA不仅有较强的避障能力得到可行飞行轨迹,还能以短时间沿最佳路径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路径规划 椭圆切线图法 动态窗口法 动态避障
下载PDF
阿波罗月球样品介电参数测试综述
6
作者 王瑞刚 夏双志 +2 位作者 金松坡 苏彦 王紫婷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9期2265-2272,共8页
介电常数是衡量月球介电特性的重要参数。利用月球介电参数可以反演月壤厚度、密度等重要物性参数,有助于研究月球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历史。获取月表介电参数的方法主要为雷达远程遥测、月表雷达就位探测和月球样品测量,其中月球样品测... 介电常数是衡量月球介电特性的重要参数。利用月球介电参数可以反演月壤厚度、密度等重要物性参数,有助于研究月球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历史。获取月表介电参数的方法主要为雷达远程遥测、月表雷达就位探测和月球样品测量,其中月球样品测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测量方式。阿波罗任务总共获得了约381 kg月球样品,总结了阿波罗月球样品介电参数测量方法,分析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频率、温度、湿度、密度和氧化物等因素会影响样品介电参数测量。在后续样品介电测试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样品 介电常数 损耗角正切 集中电路法 谐振腔法 传输线法
下载PDF
切线模量法计算筏板基础沉降的分块网格尺寸分析
7
作者 廖汉阳 杨光华 +1 位作者 姜燕 李志云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切线模量法计算筏板基础沉降时需对板底土层在水平面上进行分块网格的划分,而在实际应用之中,网格尺寸与基础形状、基础尺寸以及人为的选取都有关系,为了探究在实际应用之中网格尺寸大小对于沉降计算结果的影响,该文针对一均匀深厚土层... 切线模量法计算筏板基础沉降时需对板底土层在水平面上进行分块网格的划分,而在实际应用之中,网格尺寸与基础形状、基础尺寸以及人为的选取都有关系,为了探究在实际应用之中网格尺寸大小对于沉降计算结果的影响,该文针对一均匀深厚土层上的矩形筏板基础,将筏板分别视为柔性板与弹性板进行沉降计算分析,得到了网格尺寸对于沉降结果的影响在柔性板时可以忽略,在弹性板且荷载处于正常使用范围之内时可以忽略的结论,说明了切线模量法计算筏板基础沉降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板基础 切线模量法 网格尺寸 沉降计算
下载PDF
高次多项式函数的“平行性”问题
8
作者 董冠文 李自勇 +1 位作者 王彩琴 何长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研究二次函数的割线斜率与切线斜率相等即割线与切线相互平行,得到的条件为:该二次函数与割线两交点的横坐标数值的平均值等于该二次函数与切线切点的横坐标数值.进而将二次函数的这种切割线“平行”特性推广到高次多项式函数.采用... 通过研究二次函数的割线斜率与切线斜率相等即割线与切线相互平行,得到的条件为:该二次函数与割线两交点的横坐标数值的平均值等于该二次函数与切线切点的横坐标数值.进而将二次函数的这种切割线“平行”特性推广到高次多项式函数.采用数值均差法证明了由二次函数的切割线“平行”特性推广到高次多项式函数后的结论,此结论与高次多项式的最高次数和导数阶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线 切线 “平行”特性 数值均差法 高次多项式函数 最高次数
下载PDF
基于结构特征的地震剖面二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聂小燕 陈潇潇 +1 位作者 罗凯 陈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6-1852,共7页
针对山地高陡复杂地质构造层位倾角较大,传统的可视化渲染方法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影响可视化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特征的地震剖面二维可视化方法。首先,采用邻域加权平均滤波法对地震勘探数据做预处理,提出正切值过滤法进行特征优化... 针对山地高陡复杂地质构造层位倾角较大,传统的可视化渲染方法破坏了地层的连续性,影响可视化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特征的地震剖面二维可视化方法。首先,采用邻域加权平均滤波法对地震勘探数据做预处理,提出正切值过滤法进行特征优化选择;其次,采用一种改进的相关算法来提取最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序列;最后,以结构特征序列为约束条件,进行二维渲染,输出地震剖面的二维可视化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构特征明显,具有更好的连续性,提高了可视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征 平滑滤波 正切值过滤 相关法 双线性插值
下载PDF
关于压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光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0-1542,共3页
地基承载力应由实际基础下地基的强度和变形双控确定。直接由压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可以保证强度安全,不能保证变形安全。要实现变形控制设计,地基承载力应该由设计师取定更合理,设计师可以从压板试验获取土的变形与强度参数,用于... 地基承载力应由实际基础下地基的强度和变形双控确定。直接由压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可以保证强度安全,不能保证变形安全。要实现变形控制设计,地基承载力应该由设计师取定更合理,设计师可以从压板试验获取土的变形与强度参数,用于计算实际基础的荷载沉降p-s曲线,由p-s曲线按强度和变形双控确定合理的地基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承载力 压板载荷试验 变形控制 切线模量法
下载PDF
筏板基础下薄层土地基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华 廖汉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05-3414,共10页
筏板基础下薄层土地基的承载力与均匀地基的承载力不同,不能简单地按通常的天然地基承载力方法来确定。通过现场压板载荷试验确定薄层土地基的强度指标和变形参数,把筏板基础分为若干网格。采用切线模量分层总和法计算各网格的地基刚度... 筏板基础下薄层土地基的承载力与均匀地基的承载力不同,不能简单地按通常的天然地基承载力方法来确定。通过现场压板载荷试验确定薄层土地基的强度指标和变形参数,把筏板基础分为若干网格。采用切线模量分层总和法计算各网格的地基刚度,把筏板基础看作为各网格支承下的弹性地基板,计算各网格共同作用下板底的压应力;将各网格的压应力与用薄层土地基强度参数计算的极限承载力比较,以判断地基强度承载力的安全性;再依据筏板的沉降变形,由薄层土地基的强度承载力和筏板基础变形控制确定这种含薄层土地基的允许承载力;通过与有限元方法进行比较,证明其是一种较合适的确定筏板基础下薄层土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板基础 切线模量法 地基承载力 薄层土 压板载荷试验
下载PDF
航天器碰撞规避单脉冲切向控制最优策略
12
作者 蔡立锋 吴凌九 +3 位作者 张国云 李智 李冰冰 孙振江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针对在轨航天器采用切向单脉冲喷气规避空间碰撞风险的最优控制策略问题,推导了小偏心率轨道卫星切向控制后的轨道相对原轨道的相对运动方程,分析了空间接近几何关系,给出了满足空间接近距离和交垂线方向距离约束情况下不同控制时刻对... 针对在轨航天器采用切向单脉冲喷气规避空间碰撞风险的最优控制策略问题,推导了小偏心率轨道卫星切向控制后的轨道相对原轨道的相对运动方程,分析了空间接近几何关系,给出了满足空间接近距离和交垂线方向距离约束情况下不同控制时刻对应的最小控制量的计算方法和函数曲线,证明了控制量与控制效果的单调关系并讨论了控制时刻对控制效果的敏感性。只要综合测站跟踪情况、卫星工作情况、燃料节省等多种约束确定了控制时刻,即可通过上述控制时刻和控制量函数曲线确定最小的切向控制方向和控制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规避 单脉冲切向控制 Box区域方法 最优策略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中的准与不准
13
作者 杨光华 《地基处理》 2023年第3期269-270,共2页
岩土工程能算准吗?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岩土工程计算的准确性?本文以地基基础设计的承载力与沉降计算为例进行分析,认为p-s曲线法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可以达到较好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体现了太沙基对土力学的观点:岩土工程是科学... 岩土工程能算准吗?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岩土工程计算的准确性?本文以地基基础设计的承载力与沉降计算为例进行分析,认为p-s曲线法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可以达到较好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体现了太沙基对土力学的观点:岩土工程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承载力 p-s曲线法 切线模量
下载PDF
LiF-[CaF_(2)/YbF_(3)]熔盐体系的热物性
14
作者 谢忠鑫 蔡伯清 +2 位作者 王旭 廖春发 石忠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以热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外推切线法分析和确定LiF-CaF_(2)及LiF-YbF_(3)熔盐体系的共晶点成分,试验测定体系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iF-22%CaF_(2)及LiF-21%YbF_(3)(摩尔比)... 以热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外推切线法分析和确定LiF-CaF_(2)及LiF-YbF_(3)熔盐体系的共晶点成分,试验测定体系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iF-22%CaF_(2)及LiF-21%YbF_(3)(摩尔比)的体系更接近共晶成分点;两个共晶体系热导率在950~1200 K内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模型估算结果为线性变化,试验值为非线性变化,模型估测值在液态时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同时,体系热膨胀系数在低于熔点的固态时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达到熔点后开始下降,完全融化的液态熔盐热膨胀系数近似为线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 热分析 外推切线法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基于CR列式的平面体外预应力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继华 杨倩 +2 位作者 陈历强 谭平 田仲初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0,共9页
将体外预应力筋视为在锚固位置和转向块位置分别与梁体固结及相连的常应变构件,基于锚固位置和转向块位置处体外预应力筋和梁体的几何关系,采用共旋坐标(co-rotational,CR)法导出体外预应力筋在结构坐标系中的切线刚度矩阵和杆端抗力.... 将体外预应力筋视为在锚固位置和转向块位置分别与梁体固结及相连的常应变构件,基于锚固位置和转向块位置处体外预应力筋和梁体的几何关系,采用共旋坐标(co-rotational,CR)法导出体外预应力筋在结构坐标系中的切线刚度矩阵和杆端抗力.结合常规的几何非线性CR平面梁单元,建立体外预应力平面梁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对一简支梁算例的两个工况进行了几何非线性分析并与ABAQUS程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管是预应力施加工况还是承受外载工况,对于梁端水平位移、跨中竖向位移和体外筋轴力,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从体外筋轴力方面而言,本文方法更能体现体外筋为常应变构件的受力性能,因此可用于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筋 几何非线性 有限元 切线刚度矩阵 CR法
下载PDF
一道定积分数学竞赛题的解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伟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0-121,共2页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非数学类)试题中有一道关于求定积分的计算题,基于定积分的性质,并使用一个反正切函数的恒等式,将该题进行推广和延伸,并归纳了两个结论,给出了所构造新题的简洁解法。
关键词 定积分 反正切函数 换元法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下载PDF
悬臂施工钢桁架桥预拱度确定方法研究及工程实践
17
作者 李冲 范进 《四川建材》 2023年第5期116-117,122,共3页
随着大跨钢桁架桥的大量修建,悬臂拼装的施工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也使得施工线形控制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下承N式钢桁架桥,首先采用切线初始位移法计算原理分析制造线形的关系式,然后以几何法为依托建立上弦杆伸缩量与制造预拱... 随着大跨钢桁架桥的大量修建,悬臂拼装的施工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也使得施工线形控制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下承N式钢桁架桥,首先采用切线初始位移法计算原理分析制造线形的关系式,然后以几何法为依托建立上弦杆伸缩量与制造预拱度的函数方程,建立预拱度最优化模型得到合适的上弦杆伸缩量,最后与工程实例的设计数据做对比,证明该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线初始位移法 几何法 伸缩量 最优化模型
下载PDF
经纬仪炮膛水平穿线的切点位置估计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李 王媛 +1 位作者 高洪飞 凌山珊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共7页
为提高火炮检测中经纬仪炮膛穿线的效率,提出了估计切点位置的穿线方法。该切点为,以火炮回转中心为圆心、炮膛轴线与回转轴线的水平距离为半径的圆与炮膛轴线的切点。通过建立火炮检测中经纬仪炮膛穿线的数学模型,揭示了经纬仪穿线的... 为提高火炮检测中经纬仪炮膛穿线的效率,提出了估计切点位置的穿线方法。该切点为,以火炮回转中心为圆心、炮膛轴线与回转轴线的水平距离为半径的圆与炮膛轴线的切点。通过建立火炮检测中经纬仪炮膛穿线的数学模型,揭示了经纬仪穿线的本质是瞄准切点。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的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通常情况下,达到同样穿线精度的新方法需要转动火炮的次数较少,转动火炮次数相同时新方法有更高的穿线精度;新方法通常只需转动火炮2~3次就能实现穿线;当火炮回转轴与炮膛前、后两个标记点的距离相近时,要避免采用传统方法穿线;传统方法只有在切点与炮尾标记点的位置重合时才具有优势。新方法现场实施条件宽泛,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技术 火炮检测 经纬仪穿线 切点 位置估计 蒙特卡洛方法
下载PDF
变工况滚动轴承异常状态局部切空间分类检测
19
作者 肖焕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6期58-62,共5页
变工况滚动轴承异常状态数据在特征空间上呈现高维模糊分类特征,异常状态数据的子特征分区极为困难,增加了轴承异常检测的难度。为此,提出变工况滚动轴承异常状态局部切空间分类检测方法。采用局部切空间排列法,降维处理变工况滚动轴承... 变工况滚动轴承异常状态数据在特征空间上呈现高维模糊分类特征,异常状态数据的子特征分区极为困难,增加了轴承异常检测的难度。为此,提出变工况滚动轴承异常状态局部切空间分类检测方法。采用局部切空间排列法,降维处理变工况滚动轴承数据,使其在局部切空间满足分类空间映射条件,再利用深度置信网络,通过异常数据训练提取数据的异常特征。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到SVM分类器中,利用非线性映射函数将二维特征矩阵映射到三维分类空间中再将超平面结构加入其中。在多项式核函数的引导下,找到对应的子特征分类区域,根据分类结果检测变工况滚动轴承的异常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在调整轴承承载负荷前后,该方法针对异常状态的检测率较高,早期异常点检出所花时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工况滚动轴承 局部切空间法 数据降维 深度置信网络 SVM分类器 异常状态检测
下载PDF
用切线法数控加工高次非球面 被引量:17
20
作者 于化东 顾莉栋 +3 位作者 朴承镐 耿振野 于正林 轩洋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359,共6页
论述了切线法数控加工非球面的新原理,详细分析了实施该原理的三种可行的加工方法,即以工件轴为回转中心的成形方法、以磨轮轴上磨轮的几何中心Q点为回转中心的成形方法和以磨轮轴上M点为回转中心的成形方法,并建立了3种成形方法的轨迹... 论述了切线法数控加工非球面的新原理,详细分析了实施该原理的三种可行的加工方法,即以工件轴为回转中心的成形方法、以磨轮轴上磨轮的几何中心Q点为回转中心的成形方法和以磨轮轴上M点为回转中心的成形方法,并建立了3种成形方法的轨迹成形数学模型。根据非球面加工性能的要求、保证机床构件精度的难易、机床动态特性的合理性和机床结构的合理性等问题考虑,确定了其中一种最合理的成形方法,即以磨轮轴上的M点为回转中心的成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非球面机械加工 切线法 数字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